外地人容易误解扬州方言特色词语论文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祖国曲艺园地中一朵耀眼的奇葩--扬州评话漫议

毕业论文-祖国曲艺园地中一朵耀眼的奇葩--扬州评话漫议

祖国曲艺园地中一朵耀眼的奇葩——扬州评话漫议祖国曲艺园地中一朵耀眼的奇葩——扬州评话漫议[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现代化娱乐方式层出不穷。

传统的娱乐方式正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困境。

扬州评话正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扬州评话的介绍,进而对扬州评话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扬州评话在传承与保护方面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扬州评话艺人书目传承保护扬州在历史上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戏曲艺术传统,发达的交通和繁荣的经济,营造了扬州优越的戏曲文化生长环境,使扬州几度成为南方戏曲中心。

扬州评话作为扬州曲艺的代表,是祖国曲艺园地里一朵耀眼的奇葩,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听戏要听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这句话即是一大见证。

然而,时过境迁,扬州评话当年的风光已经不再,甚至渐渐被年轻人所淡忘。

扬州评话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显得刻不容缓,笔者就扬州评话发展做了粗浅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扬州评话的传承与保护有所帮助。

一、扬州评话概述(一) 扬州评话评话是曲艺的一个类别,俗称“说书”。

它渊源于唐宋以来的“说话”、“讲史”等,而以演说历史故事为主,包括北方的评书、四川评书、湖北评书、苏州评话等。

扬州评话则是其中一朵耀眼的奇葩。

扬州评话也叫“维扬评话”、“评词”与“扬州弹词”,合称“说书”。

二零零六年五月扬州评话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评话继承宋元平话,始于明朝末年,发展于清朝初年,到清代中叶的时候就达到了极盛阶段,流行于苏北各地和镇江、南京、上海等地。

以醒木、折扇、手帕等为道具,一人表演,用扬州方言说表。

评话艺人说书所用底本多来源于长篇章回小说,经艺人根据受众需要加工、增饰,也有部分为自创书目。

”[1](45)(二)扬州评话的历史沿革扬州评话晚明已盛,清初迅速发展。

柳敬亭弟子居辅臣技艺高超,很受推崇。

“据费轩《扬州梦香词》,康熙时扬州评话不但艺人多、书目多,而且每书各有名家,到乾隆时评话艺人更多。

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记大东门书场:‘规模不小,听讲条件舒适,说书人所受待遇也有体面。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扬州方言是江苏省扬州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方言,属于官话的一个分支。

它是扬州地区特有的语言,反映了扬州人民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点。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扬州地区独特的语言文化风貌。

一、扬州方言特点1. 声调特点:扬州方言有八个声调,声调的变化丰富多样,给人以韵味十足的感觉。

2. 音韵特点:扬州方言中的一些音韵与普通话有所差异,例如普通话的“n”音在扬州方言中常常发作“l”音。

3. 词汇特点:扬州方言中有一些独特的词汇,例如“搅团”(指麻辣烫)、“扯蛋”(指胡说八道)等,这些词汇反映了扬州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

二、扬州文化特点1. 历史文化: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扬州曾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之一,孕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和文化精品。

2. 园林文化:扬州以其独特的园林文化而闻名于世。

扬州的园林以小巧玲珑、布局精致而著称,如瘦西湖、个园等都是扬州园林的代表作。

3. 美食文化:扬州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扬州菜的发源地。

扬州菜以独特的烹饪技法和口味鲜美而闻名,如扬州炒饭、扬州狮子头等都是扬州菜的代表菜肴。

4. 文人雅集:扬州曾是中国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文化作品和名篇佳作。

扬州文人雅集的氛围和文化底蕴深深影响了扬州的文化发展。

三、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的关系扬州方言是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扬州人民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点。

扬州方言中的词汇和语音特点与扬州的历史、园林、美食、文人雅集等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扬州独特的语言文化风貌。

扬州方言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传递扬州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成为扬州人民的共同记忆和文化符号。

总结: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扬州地区独特的语言文化风貌。

扬州方言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传递着扬州的历史、园林、美食、文人雅集等文化元素,成为扬州人民的共同记忆和文化符号。

扬州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差异比较初探

扬州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差异比较初探

也 就是词 义 的广狭 不 同 。 扬州 方 言有些 词语 的义 项
比普通话多 , 应用范围广 , 有些词语的义项 比普通 话 少 , 用范 围较 窄 。 应 有 表示 事物 的词语 。例 如 :茶 ” “ 在扬 州方 言 中 有三个义项 : ①用茶叶做成 的饮料 ; ②不加茶叶或 其他东西的白开水 ; ③订婚的聘礼 , 下茶” 普通 如“ 。 话 的茶水 在扬 州方 言 中又 叫“ 叶茶 ” 茶 。 有表示动作的词语 。例如 : 扬州方言的“ 除 掸” 了表示 “ 用掸 子轻 轻拂 打或抽 ”还可 以表 示 “ 到 、 , 碰 接触 ”如 “ 油掸 到火 就着 ” 扬州 方言 的“ , 汽 。 上床 ” 除 了表示 到床上 去 , 还特指 坐 月子 。 出门” 了外 出 , “ 除
异 , 示扬 州方言词 汇的特 点 。 揭
关键词 : 扬州方言; 普通话 ; 词汇; 比较
扬 州 地 处 江苏 省 中部 , 江淮 平 原 南端 , 濒 长 南 江, 北接 淮水 , 是苏 北 的 门户 。 州 曾是 江南 漕运 和 扬
还 特指女 儿 出嫁 。
有表 示性 状 的词语 。例 如 :暄 ” 普 通话 中指 “ 在 “ 体 内部 空 隙多 而松软 ”在 扬 州方 言 中还可 以指 物 , “ ”如 “ 肿 , 脚被 蚊子 咬 了 , 立马 暄起来 了” 扬州 方言 。
收 稿 日期 :0 2 5 2 2 1— — 5
食用液体流质食物 , 吃” 把“ 所指称的动作范围扩大 了, “ 如 吃烟 ”“ 、吃酒 ”“ 、吃水 ” 。 “ ” 打 在扬 州方 言 中除 了普通 话 的 2 0几个 义 项 外, 还能 和其 他词语 搭 配 , 合 能力非 常 强 。如 : 组 打 浆糊 ( 搅拌浆糊 )打介绍信( 、 开介绍信 )打粗( 、 干粗

浅论扬州口头文学及其传承与保护

浅论扬州口头文学及其传承与保护

浅论扬州口头文学及其传承与保护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更有许多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时代变迁,有许多珍宝无可奈何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消磨,但也有许多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沉淀,得到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扬州的口头文学就是得到传承的珍宝,在今日,也是值得研究与保存的。

口头文学的载体不是固定的实物,极易改变或失传,但其中蕴含着的是扬州历史的精粹、文化的积淀与展现,更加需要现代人的保护、珍视与传承。

本文主要着眼于扬州口头文学中方言的语音特点与文学内容特色的研究。

1 扬州方言语音特点及其变化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在长江以北地区,是苏北的门户。

唐时代的扬州十分繁华,当世有“扬一益二”之称,其经济文化处于中心地位,但明清之时要冲之位逐渐削弱。

如今扬州的管辖区是两区两县三市,分别是广陵区、郊区、宝应县、邗江县、仪征市、高邮市、江都市。

扬州方言是江淮方言的重要代表,而江淮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

对于扬州方言的音系,在1960年出版的《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中,将其描写为17个声母,46个韵母,5个调类。

由于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扬州话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老年人、中年人以及年轻人所说的扬州话也在发生着变化,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比如[n]和[l]的区分,有研究表明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容易做到区分,这也表明未来会有更明显的区分趋势。

关于扬州方言的变化,不外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主要是由于语言内在结构的变化,人们的发音变化,语言在历史演变中发生特定的改变。

而外在因素是外来方言的影响,比如普通话的普及,使得扬州话有些方面会趋向普通话,这也是扬州话演变的一大重要原因。

而说话者也就是扬州话载体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也影响其对普通话的认同,从而影响扬州话的变化。

至于受教育程度影响扬州话,主要是由于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同样的字会产生变读:比如硬,书面语中读作[iη]①,而口语中读作■。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扬州方言是江苏省扬州市及周边地区的方言系统,属于官话的一种变体。

它是扬州地区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反映了扬州人民的文化特点和生活习惯。

在扬州方言中,有许多独特的词汇、发音和语法规则,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

首先,扬州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反映了扬州人民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扬州方言中,人们常用“饭”来代表“吃饭”,用“瞅”来代表“看”,用“搓”来代表“洗澡”等。

这些词汇的使用,使得扬州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其次,扬州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也有所不同。

扬州方言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在扬州方言中,声母“zh”常常发音为“z”,声母“sh”发音为“s”,声母“ch”发音为“c”等。

这种发音的差异,使得扬州方言具有独特的音韵体系。

此外,扬州方言的语法规则也与普通话有所区别。

在扬州方言中,人们常常使用“句末助词”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语气。

例如,使用“啦”、“嘞”、“喽”等助词来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等情感。

这种语法规则的使用,使得扬州方言更加生动有趣。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扬州人民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

扬州方言作为扬州地区的语言表达方式,承载了扬州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首先,扬州方言中的许多词汇与扬州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扬州方言中常常使用“糕团”一词来指代元宵节,这与扬州作为中国元宵节起源地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

扬州方言中的这些词汇,反映了扬州人民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热爱。

其次,扬州方言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也反映了扬州人民的文化传统。

扬州人民崇尚自由、乐观、豪放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也体现在他们的语言表达中。

扬州方言中常常使用夸张、幽默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反映了扬州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此外,扬州方言也在扬州的文学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文方言趣谈扬州

作文方言趣谈扬州

作文方言趣谈扬州《扬州方言趣谈之一:独特的词汇》在扬州这块充满韵味的土地上,扬州方言就像一道独特的风味小菜,有着自己别样的味道。

扬州话里有好多词儿特别有意思。

就说“呱呱叫”这个词吧,这可不是在说青蛙叫得好。

有一次我在扬州的一个小集市上,看见一个小伙子拿着自己刚做出来的手工竹篮在叫卖。

那竹篮做得可精致了,细密的竹篾交叉编织,连收口的地方都处理得干净利落,篮身上还编进去了一些细细的彩色竹篾,弄成了好看的花纹。

旁边一个老奶奶看了就直夸“呱呱叫”。

我当时还纳闷呢,怎么突然说起青蛙叫了。

后来才知道,在扬州话里这就是夸东西好的意思。

还有“落胃”这个词,形容吃得舒服自在。

我去扬州朋友家玩,他妈妈做了一桌扬州菜。

盐水鹅的皮滑肉嫩,鹅肉还带着淡淡的咸香;扬州炒饭颗粒分明,鸡蛋炒得金黄,米饭里融合了火腿、虾仁、青豆的香味。

我吃得那叫一个欢啊,朋友在旁边笑着说:“吃落胃了吧。

”这种词,外地人听起来可能一头雾水,但在扬州人的生活里,却是那么自然贴切地表达着各种意思。

扬州方言中的词汇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每一个词仿佛都是从扬州人的日常起居、琐碎生活里扒拉出来的,带着浓浓的本土风情。

《扬州方言趣谈之二:有趣的语调》扬州方言的语调那可是相当的有特色。

就像唱歌似的,有着自己独特的旋律。

有一回我在扬州的老街上闲逛,看到两个大爷在下象棋。

那个棋局正到了紧张的时候,一个大爷眼看自己的棋就要输了,突然出了一个妙招,喊了一句“哟,将唻!”那“将”字的语调一下子就提上去,然后又迅速落下来,特别是那个“唻”字,拖得长长的,带着一种得意又诙谐的感觉。

旁边的大爷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等看清楚了棋局,也发出一声长叹“哎呀,乖乖隆地咚啊!”这一连串的词儿,配合着那抑扬顿挫的语调,就像是在表演一段相声似的。

扬州人的语调就像扬州大运河的水,有缓有急,有高有低。

平常对话的时候,那种温柔婉转的语调就像微风吹拂着垂柳。

比如说姑娘们拉家常,“姐姐啊,你今儿个穿的衣裳真好看呢。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扬州方言是江苏省扬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方言,属于江淮官话的一支。

它是扬州地区特有的语言特点,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有一定的差异。

扬州方言不仅是当地居民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将从扬州方言的特点、历史渊源以及与扬州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扬州方言的特点1. 声调特点:扬州方言的声调相对较多,有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个声调。

与普通话相比,扬州方言的声调变化较大,给人一种独特的韵味。

2. 音韵特点:扬州方言的音韵系统相对保守,保留了一些古代汉语的音韵特点。

例如,扬州方言中的"腮"字读作"sei",而普通话中读作"sai"。

3. 词汇特点:扬州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有许多独特的方言词汇。

例如,扬州方言中的"咩咩"是指小孩子,而普通话中则是"娃娃"。

4. 语法特点:扬州方言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有时会省略一些助词和虚词。

同时,扬州方言中的口语短语较多,给人一种亲切感。

二、扬州方言的历史渊源扬州方言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扬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曾经是唐宋时期的重要都会,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人材。

这些文化人材的涌入,使得扬州方言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在明清时期,扬州成为商业繁荣的地区,各地人士纷纷来此餬口,进一步丰富了扬州方言的词汇和语言特点。

三、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的关系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扬州方言作为扬州地区的语言工具,承载了扬州人民的情感和文化认同。

扬州方言中的一些特殊词汇和短语,反映了扬州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民俗习惯。

同时,扬州方言也成为了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扬州地区独特文化的体现。

扬州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而闻名于世。

扬州方言作为扬州文化的一部份,为扬州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扬州方言中的词汇和语言特点,使得扬州文化更加丰富多样,具有地方特色。

外地人容易误解的扬州方言特色词语研究

外地人容易误解的扬州方言特色词语研究

1 扬 州方言的音系特点
3 讼事
( 齿 呼 ) 读 。 : , 家 去 ” 念g , 家 齐 两 如 家 “ 中 a“ () 1 自爱 : 事 不 妨 碍 别人 , 惹 人 讨 行 不 批谎 :i 1 p 2 hu n 4 揭 穿谎言 。 瞎说 , ag 2 他 庭 ” 念ja 影 母 和 疑 母 混 同 , 里 i。 皆读 为 零 声 厌 : 李 这 个 人 ~得 很 , 炎 已 经 好 了 , 老 肝 请 你 看我 明个 当面 批他 的谎 /《 楼 梦 》 五 红 第 母 。 普通话一致 。 与 泥母 、 母 、日母混 同 , 他 来 吃饭 他 不 来 , 人 家 恶 嫌 。 在 我 们 的 十 五 回 : 老 太 太 这 一 说 , 谎 都 批 出 来 来 怕 而 “ 是 就 是 所 谓 的n, , 不 分 。 音 韵 母 前 为 l 细 理解 中 , 自爱” lr 洪 , “ 表示 的 是 “ 自己” ( ) 蛋 了 。 外 来人 员 , 其 是 北 方 方 言 区 的 人 员 爱 。2 鸡 ” 尤
学 术 论 坛
外 地 人 容易 误 解 的 扬Βιβλιοθήκη 州 方言 特 色词 语 研 究①
潘诗雨 谢玲 丽 ( 扬州 大学文学 院 江 苏扬州 2 5 0 2 0 0) 摘 要: 扬州方言是扬 州地方 文化的一个重要 标志和戴体 , 扬州地 域 文化 传承 中起 着重要 的作 用 。 在 但是 , 州方 言和外来人 员所讲语 言 扬 的 差 异 , 成 了扬 州 本 地 人 和 来 扬 人 员交 流 的 不 便 与误 解 。 此 背 景 下 , 何 在 保 护 和 保 持 扬 州 方 言 的 前 提 下 , 近 扬 州 与非 扬 州 本 地 人 遣 在 如 拉 之 间 的距 离, 是近 几年一 些有识之 士比较关 心的一个 问题 , 了解扬 州方言是学 习和传播 扬 州丰 富 多彩的地 方文化 的重要途径 。 针对 这一 f , 们 多方 查 阅文献 资料 , d题 我 " 井设计 了调查 问卷 , 扬 州本 地老 中青三 代人 以及 外来旅 游 , 习及 务工人 员等进行 了分类 调查 。 需 对 学 要特 别指 出的是 , 此次 调查者一位 属于北方方 言的徐 淮 片方言区, 另一 位属于苏 州吴方 言 区, 二者对扬 州话 的理解具有很 大差异 。 但这一 差异却能 有效促 进二者对 扬 州方言更 好地 理解和领 悟, 而从 更为纵深 的层面挖 掘 出扬 州方 言的根 本特点 , 从 以便 为来 自各 方言 区的来 扬 人 员学 习和理 解扬 州话提 供便利 。 通过 调查我 们 了解到扬 州方言中的一 些特色词语和外 来人 员理 解的差异 , 并且总结 出扬州方言近 几年 的主要 发 展特 点及 其 发展趋 势 。 关键 词 : 扬州方言 音 秉特 点 另误 解词语 分类 条 目 中 图分 类 号 : 1 3 H 7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2 3 9 ( 0 2 o () 2 2 1 7 — 7 12 1)7a -0 1 -0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地人容易误解的扬州方言特色词语研究摘要:扬州方言是扬州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载体,在扬州地域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扬州方言和外来人员所讲语言的差异,造成了扬州本地人和来扬人员交流的不便与误解。

在此背景下,如何在保护和保持扬州方言的前提下,拉近扬州与非扬州本地人之间的距离,是近几年一些有识之士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了解扬州方言是学习和传播扬州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多方查阅文献资料,并设计了调查问卷,对扬州本地老中青三代人以及外来旅游、学习及务工人员等进行了分类调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次调查者一位属于北方方言的徐淮片方言区,另一位属于苏州吴方言区,二者对扬州话的理解具有很大差异。

但这一差异却能有效促进二者对扬州方言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从而从更为纵深的层面挖掘出扬州方言的根本特点,以便为来自各方言区的来扬人员学习和理解扬州话提供便利。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扬州方言中的一些特色词语和外来人员理解的差异,并且总结出扬州方言近几年的主要发展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扬州方言音系特点易误解词语分类条目中图分类号:h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218-021 扬州方言的音系特点扬州话属于江淮官话区洪巢片,根据《扬州方言词典》的描述,扬州话的音系主要有以下特点。

1.1 声母方面扬州话有17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

与普通话相比,只比普通话少了zh,ch,sh,r,n这5个声母。

古全浊声母在扬州话里全部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平声读送气清音,仄声读不送气清音,与多数官话方言一致。

普通话的平卷舌,扬州话里是不分的,扬州话用z,c,s,l来代替zh,ch,sh,r。

古见系的开口二等字,多有声母不颚化(开口呼)、颚化(齐齿呼)两读。

如:家,“家去”中念ga,“家庭”里念jia。

影母和疑母混同,皆读为零声母。

与普通话一致。

泥母、来母、日母混同,就是所谓的n,l,r不分。

洪音韵母前为l,细音韵母前为n。

如:脑=lao,凉=niang。

但是,扬州郊区很多地方是区分n,l的。

1.2 韵母方面扬州话有47个韵母。

和多数官话方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保留入声韵,入声收喉塞音韵尾。

古咸山摄三分为桓欢、寒山、先天韵。

如:关=guan,官=guon,山=san,扇=xian等等,这些是与普通话不同的。

北京话的前、后鼻音韵尾,在扬州话中分别合并。

冰=宾,静=进。

果摄不区分开合口,一律读o。

如:贺=货=ho。

和=河=ho。

1.3 声调方面扬州话有5个单字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古全浊上声今归入去声,古次浊上声今归上声。

古清去、浊去;清入、浊入则分别合并为去声、入声。

除入声外,其他字的调类与普通话。

其中扬州话的调值分别是阴平11、阳平35、上声42、去声55、入声4,除阳平都是35,其余均不同于普通话的阴平55、上声214、去声51。

另外,扬州话的变调不是特别复杂,有较整齐的规律。

变调以后,除上述五个调值外,还衍生出四个新调值:33,44,53和去声的53。

参照《扬州方言词典》的词语分类,我们将扬州方言分为以下十八种类别,分别是形容词,副词、介词,讼事,日常生活,动作,植物,天文,身体,量词,称谓,附加成分,风俗、地名、宗教,交际,代词,商业交通,器具,疾病,语气词。

此次调查以扬州方言中的特色词语为着眼点,调查了来扬人员和扬州城区内居民对扬州方言的看法和取向,并总结了一些他们在沟通中容易误解或者无法理解的扬州方言中的特色词语。

词语注音依据《扬州方言词典》,采取通行的国际音标记音,“/”号之前为原调值,之后为变调值。

2 词语条目2.1 形容词(1)自爱:行事不妨碍别人,不惹人讨厌:老李这个人~得很,肝炎已经好了,请他来吃饭他不来,怕人家恶嫌。

而在我们的理解中,“自爱”表示的是“爱自己”。

(2)鸡蛋客人:指体质弱的人:他一碰就生病,倒成了~了。

外来人员会摸不着头脑,以为是指不怎么受欢迎的客人。

(3)爱好:(小孩)爱清洁、爱惜东西(多用于否定说法):这个霞子不~,才给他换的干净衣裳,一下子倒脏的不能望了/那个霞子也不晓得~,昨个才买的一把枪,还没有到晚就玩散脱了。

来扬人员常常会用普通话里的“爱好”理解这个“爱好”,认为是人们具有浓厚兴趣的某件事或者是某样东西。

(4)扬兴:别人夸赞或劝阻后,愈发不加抑制地说或做:你说她唱得好,她更~,唱得更起劲。

外来人员会以为是一个地名或者是高兴的意思。

(5)八折:骂人智力不足,言行失当。

外来人员则认为是商场中打八折。

(6)不相干:①无关紧要的事:这种~的事就不要再去找市长了吧!②没有关系:这件事跟你~,不要你多嘴。

③在回答别人说的“对不起”或者“谢谢你”的时候可以用“不相干”。

外来人员在理解前两种意思的时候没有很大的困难,但是后面的就比较容易造成误解。

2.2 副词、介词(1)该派:应当;应当是:他的病已经好了,~上班去了/这种事哪块~你去?是人事科的事哎。

“该派”这个词对很多外来人员都是比较生疏的,一开始都很摸不着头脑。

只有在深入了解之后才会有一点点的理解。

(2)海海:表示总括,统统;全部:我口袋头的钱~把你了,还不够啊?外来人员一般都不会猜到全部、大概的意思,理解起来有时候会有误差,这需要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

(3)天生:①表示情况虽然不同而结果并无区别:~去不去都一样,我就不去唻。

②表示坚决而肯定的语气:~就是这们回事了,我就不去/也说成“反正”。

一般外来人员认为是“天然生成”的意思。

3 讼事批谎:pi21 huang42揭穿谎言。

他瞎说,你看我明个当面批他的谎/《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老太太这一说,是谎都批出来了。

”外来人员,尤其是北方方言区的人员没有“批谎”这一词,表示此意时一般用“揭穿谎言”。

4 日常生活(1)皮包水:pi35bao11 sui42在茶馆里品茗、吃点心:早上~,晚上水包皮。

这是扬州俗语中的典型的一句话,在扬州生活的人才比较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而刚到扬州的外来人员则一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常常觉得云里雾里。

(2)搅头:jiao42 tou 菜肴中的配料:炒猪肝用什们~呢?外来人员常常会以为是一个名词,把“搅头”认为是“搞头”和“花样”的意思。

(3)饺面:加有馄饨的汤面,扬州名特风味食品之一。

在外来人员尤其是北方人看来饺子和馄饨是两种不同食品,如果在扬州点了一份饺面,会很奇怪里面为什么只有馄饨而没有饺子,从而产生误会。

5 动作(1)打脸:ta42/44 li42用脂粉等涂在脸上;化妆:一般会被误认为是“打人的脸”。

(2)拉呱:la11 kua闲谈:这件事本来也没想起来,是那天子几个人没得事在一起~的时候谈起来的这一词语与北方方言区徐淮片的方言相通,是扬州话南北合流的一个体现,一般南方外来人员不容易理解。

(3)欢喜:xu11 xi哈欠:昨个没睡好,今早起来~连天的普通话中“欢喜”作形容词,在一部分地区方言中是“喜欢”的意思,而有名词“哈欠”意的地区却极少,估计是“哈欠”读音的讹变。

(4)熊:xiong35训斥:再不听话把他~一顿徐淮片中有此意,但南方外来人员一般会不懂,以为就是动物中的熊。

6 植物鸡爪爪:ji11 zua42/44 zua42枳椇树的花序,熟时肉质,红棕色,味甜,可以吃。

外地人一般以为是鸡的爪子。

7 天文(1)住点:zu55/53 ti42雨停了普通话中雨停了一般不作此说,故外地人很难理解。

(2)虹:ka55雨后天空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ka55是白读,读书音为xo34。

8 身体(1)孤拐:ku11ku42脚腕子,也有人称“脚拐子”。

(2)波罗盖子:po11 lo kai55膝盖的旧称此是扬州地区对膝盖的特称,据了解,各地方言对膝盖都有不同说法,如徐淮区方言说“gelabaizi”,吴方言中说“qimodei”。

9 量词(1)丫:ia11量词,计量某些切开或分开的小块东西:一~西瓜(萝卜、苹果、月饼、油大饼、大蒜、橘子)普通话中“丫”一般指丫头,女孩儿的意思。

(2)和:xo55量词,指一剂药煎的次数:他二~药吃下去,人好的多了“和”在普通话中有连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意思,但一般不作量词用,此意北方方言区的人员较易理解。

10 称谓(1)霞子:xia35/孩子“霞”是“小伢”的合音。

章太炎《新方言·释言》:“《类篇》云:‘吴人呼赤子为伢子。

’今扬州、镇江、杭州通谓小儿为小伢。

”在口语中常常可在前面加上“小”。

(2)外教:wuai55/53 ji55外行;对某种事情或工作不懂或没有经验:做这个事你就~啦,还要跟人家学学现在普通话里“外教”是指与本地的习惯,如习俗、风俗等相反的并以教授外来语种、风俗、习惯、经验等为生的非本地人或外国人。

例如:小语种的外教,国家队的外教等等。

(3)爹爹:tie11 tie祖父普通话中“爹爹”是“爸爸”的旧称,而扬州话里指祖父,完全升了一辈,外地人不明就里,很容易产生误会和闹出笑话来。

(4)小把戏:xiao42/44 pa42/44xi55小孩(成年人用的称呼)普通话里小把戏指杂技①例:耍把戏。

/看把戏。

②花招;蒙蔽人的手法。

例:收起你这套把戏,我不会上你的当。

外地人一般想不到这个可以是对小孩子的爱称。

11 附加成分(1)去了:ki55/53 le事情做不成功了,北京话说“完了”:第二场球又输脱了,这下子~,不得出线了/~,没法子想得了普通话中“去了”形容一种动作状态,无“完了”的意思。

(2)说的话:suo1 tie xua55随便说说而已:这是~,不要当真外地人以为就是说过的话,是名词。

12 风俗、地名、宗教(1)教场扬州地名。

此处清代为驻军教场,故名。

因扬州教场处设有基督教教堂,故外地人一般误认为“教场”就是指“教堂”,实不知其历史因故。

(2)销金一锅子:扬州著名风景区瘦西湖/清汪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俯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扬州土语,外地人一般没听过,故并不理解此意。

13 交际(1)绞花费别人的钱财,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他们小夫妻自敢自己不开伙,~父母的普通话里“绞”有“拧、扭紧、挤压、缠绕、用绳子把人勒死等意,但没有花费别人钱财满足自己欲望的意思,所以外地人一般很难理解。

(2)含糊:x35 xu嫌隙;彼此之间曾经有过的不愉快:我跟他不得~,哪个也不怕哪个普通话里“含糊”是模糊不清,不明确的意思。

14 代词(1)多玩子:to11 u35①问什么时候:此刻~啦?/他~说的啊?②泛指将来某个时候:随你~来都行扬州本土语。

(2)口头:靠近外面的地方普通话里指嘴上说的、无书面记载的语言,扬州方言中则指靠近外面的地方。

15 商业、交通、器具(1)生活:sn11 xu工作:做~②生产出来的产品:这批~今个下午要送到,误了期要罚款③打;揍:不老实请他吃~北方方言及普通话中,生活是生存生计的意思,所以外地人尤其是北方外来人员难以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