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指导策略

合集下载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包括形式、韵律、意象等;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形式特点:分行、押韵、节奏等。

2. 诗歌的意象特点:自然意象、社会意象、抽象意象等。

3. 诗歌的情感表达:直接表达、间接表达、寓情于景等。

4. 诗歌的写作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5. 诗歌的鉴赏方法:抓住诗眼、分析意象、理解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

2. 难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学生熟悉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

3. 课堂练习:分析一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4.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3. 写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

3.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七、教学策略1. 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3.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取不同风格、不同朝代的诗歌,丰富教学内容。

2. 参考资料:相关诗歌鉴赏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诗歌鉴赏实施方案

诗歌鉴赏实施方案

诗歌鉴赏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可以增进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感。

因此,制定诗歌鉴赏实施方案,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诗歌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实施内容。

1. 诗歌形式和特点的讲解。

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基本形式和特点,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 名家诗歌赏析。

选择经典的诗歌作品,向学生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进行诗歌的赏析,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解和感悟。

3. 诗歌创作。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通过写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实施方法。

1. 教师讲解。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讨论、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形式和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诗歌的鉴赏和创作。

2. 学生阅读。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诗歌作品,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作品的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诗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诗歌创作指导。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创作指导,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感悟出发,进行诗歌的创作,锻炼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五、实施效果评估。

1. 学生课堂表现。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诗歌创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

2. 作业评定。

通过学生的诗歌作品、课堂笔记、课后作业等,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定。

3. 学生反馈。

向学生征求课程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诗歌鉴赏课程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估。

六、总结。

诗歌鉴赏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6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6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6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语文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鉴赏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古诗词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曲艺表演等,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感受到快乐。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古诗词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融入情境教学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人的生活场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可以通过讲故事、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亲身体验古人的情感,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古诗词的影子,使古诗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联系,加深学生的感情投入。

三、拓展课外阅读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古诗词选本或专著,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系统学习,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更多的古诗词知识,开阔视野,提升修养。

四、注重实践体验古诗词是要用心去领悟和理解的,纯粹的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在课外自由创作古诗词,表达自己对生活、情感、人生等方面的理解。

通过实际的创作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

如何备考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如何备考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如何备考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1.基础积累:
-熟读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尤其是经典篇目和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过的诗词。

-学习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格律、韵脚、词牌等基础知识,以及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

2.内容理解与鉴赏技巧:
-把握诗词的主题思想,分析诗词的形象、意境和情感,学会通过词语、意象解读诗人的情感寄托和社会意义。

-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如炼字炼句、修辞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借代等)及其表达效果。

-掌握诗词的结构布局、篇章组织和表达技巧,比如起承转合、虚实相生等。

3.答题策略:
-明确高考诗歌鉴赏题型特点,针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各种题型制定不同的解题策略。

-结合理论知识,找准题目设问的得分点,按照“点—析—结”的结构进行答题,即先明确指出诗歌某一方面的特点或作用,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最后总结该特点在全诗中的作用或价值。

4.真题演练与反思:
-大量做历年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尤其关注新高考改革后的新题型和出题趋势。

-对比标准答案,了解评分标准,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答题思路和表述方式。

-反思错题,找出知识盲点和答题误区,并针对性地强化训练。

5.拓展阅读与深度思考:
-拓展阅读不同风格和流派的古代诗词,培养对诗词艺术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鼓励独立思考,形成个人见解,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性解读。

6.教师指导与课堂互动:
-积极参与老师的专题讲座和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老师的经验和资源提升鉴赏水平。

-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交流观点,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代诗歌,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古代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课堂讲授: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

5. 比较鉴赏: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与分类介绍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阐述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格律、韵律、意象、情感等讲解古代诗歌的分类:近体诗、古体诗、词、曲等2. 第二课时: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举例说明各种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步骤:理解、品味、感悟讲解如何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4. 第四课时: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分析几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5. 第五课时:古代诗歌的综合鉴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首古代诗歌进行全面的鉴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互相交流学习七、教学资源与手段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古代诗歌的相关内容2. 教学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作为教学案例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古代诗歌鉴赏实例4. 教学视频: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八、教学环境与条件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齐全3. 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古代诗歌鉴赏材料九、教学策略与措施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掌握鉴赏方法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3. 比较鉴赏: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古代诗歌的鉴赏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十、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堂提问:教师应及时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2.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4.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十一、教学拓展与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语文鉴赏诗歌的教学方法五篇

小学语文鉴赏诗歌的教学方法五篇

小学语文鉴赏诗歌的教学方法五篇古诗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其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教学策略应体现其新理念和新方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方法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方法1一、重视古诗“背景”的价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境任何一首古诗,都有及其丰富的“背景”资源:诗人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历程;与古诗密切相关的创作故事;古诗涉及的相关典故、传说;诗人的相关诗作;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创作风格等等。

如果联系特定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加以研究,就能走近诗人。

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古诗的“背景”,体验古诗的内容、情感、思想。

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走进古诗中去,去领略古诗所表达的奇妙意境。

如《江雪》一诗,诗人柳宗元通过自己的所见,展示了一位老翁在寂静、凄凉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

诗人为什么写一个老翁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地方垂钓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

这时就应该让学生去搜集、查询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柳宗元是巧妙地表达自己被贬后的那种失意寂寞的情怀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

二、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教学中要采取范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多了自然成诵,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义和感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教师对朗读的指导策略进行了研究,认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初步感受诗意的朗读。

这一阶段应让学生把古诗读通读顺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理解注释,想象画面来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初读时就使学生的`感情有所定向,有利于理解诗意。

第二阶段,加深理解诗意的朗读。

这阶段的朗读要设置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问题,再与分析相结合,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巩固。

2021中考诗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歌鉴赏命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2021中考诗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歌鉴赏命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多少雅致的诗句缅怀着古今风流人物,无数蕴藉的词章,倾诉着世间沧海桑田。

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

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诗词的魅力,《中国诗词大会》在激情传扬,《经典永流传》在热烈传唱,我们有“中考诗词鉴赏”在静静地传承。

今天走上这个讲台,和各位同仁一起展开一场诗词之旅,我既觉惭愧又心怀感恩,但愿我说出的这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搬出的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能给各位的教学生活带来一丝诗意。

一、我的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从考点分析开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所谓的积累,就是要熟练地、准确地背诵课内外诗词名篇。

所谓感悟,就是要对诗词的内容、情感、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能深刻理解、体会。

对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对名句的理解,此外,还考查对古典诗词句语言的鉴赏能力,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获得自己的真实感受,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

二、近三年中考命题特点分析鉴往以知今,对近几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进行归类汇总,把握出题规律,对于预从2019年起,我市选取课外诗歌出题考查,是两道主观问答题,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要学会课内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总体上看,诗歌鉴赏题这种考查形式主要要求考生从内容、语言(炼字)、意境、写作技巧等方面鉴别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近2年选诗都是律诗,诗歌题材多变,19年的送别诗,20年的怀古诗,但题型较固定,一题考意境画面,另一题考诗句含义。

唐诗宋词就浩如烟海,诗歌选材广泛,唯有夯实课内,在复习策略与答题规范上下功夫。

三、复习策略与答题规范策略一、知识储备与积累三步走:一背记二分类三专练在备考时,重背记和默写,要求学生分年级每天坚持默写课内诗歌两首,一个月之后基本完成了一轮课内诗词的积累。

接着对诗歌进行分类复习,老师准备的专题有: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边塞诗、送别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一 《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一 《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雨巷》诗歌鉴赏科目:语文提供者:教学对象:高一学生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

这首诗是中国新诗领域的一座丰碑,它的音韵、意境、情感和内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课时:1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的意境及特征,并尝试新诗的写作。

过程与方法:1.本诗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扩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研究,自主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20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对作家的尊重和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进而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注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情感。

三、研究者特征分析高一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拥有初步感知能力,十六七岁正是情感丰富、充满幻想的年龄。

学生有一定文科基础和诵读能力。

教师授课过程中要做好诗歌鉴赏的指导和点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我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在音乐般的节奏中,在优美徜徉的语言中,在回环往复的结构中,在朦胧如雨的诗意中,引导学生去欣赏美,探索美。

歌是情感的艺术,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情感体验。

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精练、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本诗教学以体验性研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与感悟,并力求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本首诗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在诵读和对意象的把握中体味出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并力求个性化理解就成为重难点。

所以我把重难点定为:重点:把握诗歌整体内容,体味丁香姑娘、雨巷、油纸伞的象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仿写题写作指导
1。意境要统一、和谐 2。押韵,有节奏 3。结构相同,词性相对 4。言简意丰,不能“合掌
2015-4-11
19
仿写优例
看亭台楼阁,金碧辉煌。小桥流水,碧波荡漾。
看青春年少,血气方刚;意气风发,潇洒四方。 看高楼耸立,鳞次栉比;车道纵横,川流不息。 怜男生女生,学习辛苦,作业考试,奔忙不迭。
2015-4-11 4
鉴赏策略(微观)
区分类别 明确题干 选择角度 熟悉情感 掌握方法
2015-4-11 5
微观鉴赏(1、懂得类别)
徭役诗 友情诗 山水诗 羁旅诗 田园诗 述怀诗 爱情诗 境界诗 送别诗 乡愁诗 咏史诗 咏物诗
2015-4-11
6
微观鉴赏(2、明确题干) 概念类:词义 含义(表层、深层)
合掌 格调 低下
词义相同
昔先生已老,七老八十;有气没力,无力还手。
2015-4-11 21
2015-4-11 12
微观鉴赏(5、掌握方法)
3、表现手法 用典:用事和用句。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长恨歌》白居易) 反衬: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 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去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 夜》杜甫) 渲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评论这首诗中时 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 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 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 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 键。
2015-4-11
18
2015-4-11 10
微观鉴赏(5、掌握方法)
2、修辞手法 比喻: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 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李白) 对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比拟:拟人和拟物。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山园小梅 》林逋)
2015-4-11 11
微观鉴赏(5、掌握方法)
2、修辞手法
设问: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反问: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江亭》王安石)
对比(对照):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长信秋词》其三 王昌龄) 顶真(顶针):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 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采桑子》吕本中)
2015-4-11
15
微观鉴赏(5、掌握方法)
直接抒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 见长江天际流。
托物言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015-4-11
16
诗歌鉴赏常用意象
月亮:故乡明月寄思乡之情 松风山月寄隐逸之情
寒林残月表忧愁
2015-4-11
20
仿写瑕疵
看实中碧透,绿草幽幽; 教学建筑,挺拔牢固
没有押韵
形象不美 逢绿苗场上,兴致正高,同学之间,你争我抢。
听书声朗朗,声声入耳,校园腾沸,百花争艳。
看实中校园,校舍破烂,杂草枯黄,死鱼浮水。 恰同学朋友,血气方刚;驰骋球场,比拼操场。 看男同学们,活蹦乱跳;女同学们,文静安雅。
动静(以动衬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入若耶溪》王籍)
正面侧面: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 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杨柳枝词》白居易)
2015-4-11 14
微观鉴赏(5、掌握方法)
3、表现手法 虚实: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实写)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 沉沉楚天阔。(虚写)(《雨霖铃》柳永)
中秋圆月寄相思 闺怨情绪:风雨落花、双燕孤雁、重阁玉枕 悲欢离合:梦后酒醒、寒雨斜阳、红烛啼鹃 惜别:长亭折柳、飘零、江湖扁舟
2015-4-11 17
何谓“诗眼”?
诗眼:是集中体现该诗情感及艺术水准的诗句, 有许多诗歌就是通过这些关键词句来点明该诗 的感情。因此,找准了诗眼,也就基本上能断 定该诗的思想感情。
象征: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登崖州城》李德裕)
2015-4-11 13
微观鉴赏(5、掌握方法)
3、表现手法 抑扬: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 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照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 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
意图类:寓意 用意 目的(知人论世) 情调类:感慨 基调 感情 心境 神情 功能类:作用(要根据前面的词语思 考) 技巧类:写作特点 艺术手法 表现方法
2015-4-11 7
微观鉴赏(3、知道角度)
生活的角度(物质、精神) 意义的角度(表层、深层;言内、 言外) 生命的角度(生命短暂,自然永恒) 禅味的角度(心灵的修养) 情感的角度(恋情 乡情 亲情 述 怀) 画面的角度(形象、动感、立体)
诗歌鉴赏指导策略
2015-4-11
1
诗歌修养非常重要
气质高雅 底蕴深厚 境界高格 提高成绩
2015-4-11
2
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
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美若是丧失了,也就真正失 去了竞争力。
2015-4-11 3
鉴赏策略(宏观)
重视积淀 净化心灵 明确意象 注意方法
2015-4-11 8
微观鉴赏(4、熟悉情感) 1.思乡情
2 爱之情
3 友之情
4 理之情——自由、悯农、真爱、民本、 亲情、爱国情等
2015-4-11 9
微观鉴赏(5、掌握方法)
1、表达方式
记叙: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 徊。《长信秋词》其三 王昌龄
描写: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 》张继 议论: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 无花。《菊花》元稹 抒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