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总汇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课件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课件

速度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定义 意义:它是描述 物体运动快慢 的量 意义 它是描述____________的量 它是描述
s (2)公式 公式: (2)公式: V= t
(3)国际单位:_________ 国际单位: m/s 国际单位
一列火车以54千米 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遂道,共 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遂道 例2 、一列火车以 千米 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遂道 共 用了40秒 已知列车长 已知列车长100米,求(1)隧道的长 隧道的长;(2)这列 用了 秒,已知列车长 米 求 隧道的长 这列 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
隧道
机械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2.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不相等的。
匀速直线运动 路程时间图像
•图线a表示的速度是5m/s;图线b表示的速度是2.5m/s 图线a表示的速度是5m/s;图线 表示的速度是2.5 图线b 2.5m/s 图线
解答:以车厢为参照物,人相对于车厢的速度为 解答:以车厢为参照物,人相对于车厢的速度为3m/s,在车厢内行走 ,在车厢内行走36m所需 所需 的时间。应选 。 的时间。应选C。
s/m a 15 10 5 0 1 2 3 4 t/s b
c
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时间图像
•图线a表示物体的速度是4m/s 图线a表示物体的速度是4 图线 •图线b表示物体的速度是8m/s 图线b表示物体的速度是8 图线
V(m/s) 8 4 0 a b t(s)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梳理(带答案)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梳理(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 ______ 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曲线运动:沿曲线的运动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_ 的快;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物理意义:定义: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 km/h; 1 km/h=______ m/s6.匀速直线运动定义: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特点:公式: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7.描述运动的快慢的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情况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工具:、;需测物理量:;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梳理参考答案1、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2、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随时间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随时间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3、有可能不同、不变、改变4、路程、路程长、路程5、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6、5/186、不变、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v=s/t、无关7、平均速度、v=s/t、瞬时速度的8、v=s/t、路程s;时间t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习题精选一、选择题。

1.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 任何物体静止都是相对的B.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C. 参照物必须选择静止的物体D. 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2. 夜晚,抬头看月亮在云层中以很快的速度向前运动,这是所选的参照物是()A. 地球B.云层C.月亮D.不能确定3. 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飞机在天空中飞行B. 月球绕地球公转C. 树上苹果由绿变红D. 河水在河中流4. 下列说法中,正确得是()A. 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也越长B. 运动时间越长的物体,它的路程也越大C. 100m赛跑,成绩越好的运动员跑得越快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30m,那么它的速度是()A. 每秒30米B. 3米每秒C.10米秒D. 3秒米6. 下列给出四种运动速度,其正常运动速度最接近60 km/h的物体是()A. 农用三轮车B.汽车C.飞机D.火箭7. 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1可知()A. 甲车快B. 乙车慢C. 乙车快D. 甲车慢8. 甲、乙两人每次进行百米赛跑时,都是甲已到终点时,乙还在距终点10m处,若让甲退后起点10m再同时图1出发赛跑,则先到终点的是()A. 同时到达B. 甲先到达C. 乙先到达D. 不能确定9. 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2倍,乙车行驶的时间与甲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3 :1,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A. 3 :2B.2 :3C.1 :6D.6:110. 一列火车长120m,匀速通过长360m的山洞,从火车进洞到车尾离洞共用1min,火车行驶速度是()A.10m/sB. 6m/sC.8m/s D .2m/s11. 一人沿平直的蓄水大坝散步,上坝后第一分钟走了50m,第二分钟走了40m,连续走完180m长的大坝共用了4mi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他走180m路程的即时速度是0.75m/sB. 他在第二分钟内,一定是匀速行走的C. 他在第一分钟和最后一分钟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D. 他走180m路程的平均速度是0.75m/s12. 据报载,第一次世界打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玻璃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啊!竟然是一颗子弹,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A. 子弹飞行速度很慢B. 子弹静止在空中C. 飞机与子弹相对静止D. 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接近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物体的速度越小B.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物体的速度越小C. 物体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越大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4. 某车站并排停着甲、乙两列待发的列车,一会后,甲车的人看到窗外的电线杆向东移动起来,乙车上的人看见甲车未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车以甲车为参照物,两车相对静止B. 甲车以乙车为参照物,两车相对静止C. 甲车不动,乙车向西行驶D. 甲、乙两车均以相同的速度向西行驶二、填空题. 。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提纲)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提纲)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提纲)一、运动与静止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例题:课本40页1、2题)说明: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3、自然界一切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4、运动的分类:根据物体的运动路径分类: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越少物体运动的越快)(2)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越快)2、速度:(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定义式:v=s/t(3)速度的意义: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4)常用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5)单位的换算:1 m/s=3.6km/h(6)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他的速度是30m/s,它的物理意义是:汽车在1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30m。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三、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在现实生活中,物体所做的运动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会发生变化,这类物体的速度我们用平均速度表示。

(2)意义: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3)计算公式:v=s总/t总。

2、瞬时速度:(1)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2)意义:瞬时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3、匀速运动只能平均,大体上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瞬时速度能精确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求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

(工具:测时间的工具,侧路程的工具)第四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第03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总结(解析版)

第03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总结(解析版)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思维导图答案】一、运动与静止○1 ○2 ○3 ○4 ○5 ○6 ○7 位置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不存在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二、时间○8 ○9 ○10 ○11 s6036001000三、速度○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速度vtsv =米/秒m/skm/h3.6保持不变四、平均速度及其测量○20 ○21 ○22 ○23 ○24 ○25 vtsv =哪段路程上哪段时间内路程时间知识要点一:物体运动相对性、参照物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选定的,衡量被研究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取参照物并不一定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该物体不动。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以对方为参照物,他们是静止的(实际上,它们相对于路面是运动的),这叫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2019·无锡)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1min 后两人相距120m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B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C .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 .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答案】A 。

【解析】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时, 他们相对于地面和对方都是运动的;故C 、D 错误;两人同时反方向匀速行走,在1min 后两人相距120m , 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得每人的速度(以地面为参照物):s m smt s v /16021202=⨯==; 如果以对方为参照物,则自己的速度为2v ,即为2m/s ;故A 正确。

物体简单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体简单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体简单运动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基本概念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称为运动。

在运动学中,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1.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路线长度和方向的变化称为位移。

位移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位移的计算公式为Δx=x2-x1,其中Δx表示位移,x2和x1分别表示物体在两个位置的坐标。

2.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称为速度。

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Δx/Δt,其中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3.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称为加速度。

加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Δv/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Δt表示时间。

二、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位移-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表示。

在位移-时间图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直线、曲线、周期性或不规则的变化。

在速度-时间图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匀速、变速或静止的状态。

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和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在位移-时间图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直线。

在速度-时间图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和速度不断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在位移-时间图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曲线。

在速度-时间图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曲线。

三、曲线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沿着曲线运动时,其位置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复杂的规律。

曲线运动可分为圆周运动和曲线运动。

1. 圆周运动:物体沿着圆周运动时,其位置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周期性的规律。

在位移-时间图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正弦函数的形式。

在速度-时间图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规律。

2. 曲线运动:物体沿着曲线运动时,其位置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复杂的规律。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一节运动与静止1. 机械运动(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理解: a. 物体间距离的改变b. 物体间的距离没有改变,但两物体间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3)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自然界里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2. 参照物(1)要恰当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选定一个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做标准。

(2)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3)参照物的理解: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跟选择的参照物有关。

选不同的参照物,同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不同。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找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关系,要弄清这个关系。

(4)参照物的选择:a. 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b. 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要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因为自己以自己为参照物,任何物体的位置都是永远不变的,也就是这一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c. 为研究方便,一般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且可以不加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为参照物时,则要加以说明。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相对位置的变化,有则是运动的,无则是静止的。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我们平常据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第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我们就说第一个物体是静止的。

(3)对于同一个物体,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来研究它的运动情况,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因此,不事先选择参照物,就无法判定物体是否在运动。

(4)两个物体运动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相对静止。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物理《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归纳
一、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称为运动。

• 参照物: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另外的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叫参照物
二、(1)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
• 速度的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s/t
•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速度的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1m/s=3.6km/h
• 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 加速运动:运动越来越快,速度越来越大
• 减速运动:运动越来越慢,速度越来越小
• 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都叫做变速运动,与之相对的就是匀速运动。

• 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这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平均速度的公式:v=s/t
(3)相对速度
两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分别为v 1、v 2,当两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时,若选其中之一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它的速度大小为原来各自相对地面的速度之和,即v = v 1+ v 2;两物体向相同方向运动时,若选其中之一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相对于它的速度大小为原来各自相对地面的速度之差,即
12v v v =-。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就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作为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说明:(1)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2)参照物选择是任意的。

(但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选取) (3)不论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可以被选定为参照物,一经被选定就认为是静止的。

【知识点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知识点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选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便只有一种运动情景。

【知识点1】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来表示。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

物理学中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用字母υ表示。

速度的计算公式:s tυ=说明:υ:速度 单位:米每秒 或 千米每小时(m/s 或km/h ) S :路程 单位:米(m ) t :时间 单位:秒(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

1m/s=3.6km/h 。

注意:对stυ=的理解:速度的大小只在数值上等于路程s 与时间t 的比值,它的大小与路程的多少、长短无关。

【知识点2】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大小、方向都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

对其路程与时间的图像的理解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关系。

1】平均速度: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

表示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的公式:s tυ=υ:平均速度 米每秒 或 千米每小时(m/s 或km/h )S :路程 单位:米(m ) t :时间 单位:秒(s ) 说明:在运用此公式时注意:某一时间内对应的总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框架
3.1运动与静止:
1.机械运动的概念:我们把_______相对于_______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______,简称________。

2.参照物的概念:描述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________。

3.根据经过的路线可以将运动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4.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的,选不同物体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往往是________的。

3.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5.时间用符号________表示,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表示。

时间的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①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所用________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②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________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第一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也称为________;第二种称为________。

7.物理学中通过比较________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所以________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8.速度是物体在________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_,即我们把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叫做速度。

公式是________,变形公式有________,________,速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表示,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其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9.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可以将运动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根据经过的路线和速度的变化可以将运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正确分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和s-t图像,比较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并计算相关的物理量。

3.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1.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在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内运动的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表示物体在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的快慢程度。

1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是_______的(相同或不同),在变速运动中,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是_____________(相同或不同)的。

3.4平均速度的测量:
13.速度的测量原理是:_____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为________和________。

为测量准确,减小误差,通常通过________取________的方法。

本章知识点总汇,注意要仔细,认真完成,并熟练掌握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第四章声现象知识网络
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发声体______产生的。

(即:一切发声体都在____)。

2.声源的概念:我们把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声源。

如:________,________。

3.两类乐器的发声:弦乐器靠________发声,管乐器靠________发声。

4.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可以在________传播。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5.介质:我们把能够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做介质。

6.人耳的构造及怎样听到声音:声波→耳廓→耳道→鼓膜→听神经→大脑
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相同或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15℃),声音在____中传播的最快,在____中传播的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_______的种类和______有关。

4.2乐音:
8.声音从两个角度的分类:
(1)物理角度: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称为______;发声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称为______。

(2)环保角度:优美动听的声音称为______;杂乱刺耳的声音称为______,(或指影响我们学习,工作或者休息的声音称为______)。

9.乐音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10.音调的高低与______有关,频率是指发声体__________________,单位是
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

(音调越高,声音听起来就越______,音调越低,声音听起来就越______)。

11.响度的大小与______有关,______越大,响度越大,______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的大小还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2.音色指声音的______,______。

13.我们把频率____________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把频率____________的声波称为次声波,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4.3噪声与环保:
14.噪声的等级用______来表示,声级的单位是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

15.减弱噪声的途径:①____________减弱,②____________减弱,③___________减弱。

4.4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
16.超声波______高,______短,容易会聚成一束定向发射。

人们利用超声波在水中______的远,遇到障碍物又会被__________的特点制成了水声仪器-声纳。

17.列举超声波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次声波的特点是在空气中__________________,而且又不容易____________。

19.语音识别是指让机器把_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技术。

本章知识点总汇,注意要仔细,认真完成,并熟练掌握哦!
人在山外觉山小,人进山中知山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