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运动图象专题(练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运动图像专项检测题(带答案)

初中物理运动图像专项检测题(带答案)

运动图像专项训练1.小华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

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得()A.小华步行的速度为90m/minB.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800mC.小华骑车的速度为360m/sD.小华在图中AB段的是骑自行车2.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m/hB.AB 段汽车处于匀速运动状态C.BC 段汽车水平方向的受力不平衡D.前3小时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km/h3.已知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且运动8s时,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大于5m,关于两车运动的s﹣t图象,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D.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D.甲和乙都做变速直线运动5.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6.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如图所示的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v﹣t图象中,正确()A.B.C.D.7.如下四个图象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的运动图象。

其中,运动形式相同的物体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8.如图是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则该物体的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个?()A.B.C.D.9.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C.甲、乙两车都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D.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10.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0~5s甲车匀速运动B.5s~6s甲车匀速运动C.0~5s乙车速度为2.0m/s D.5s~6s乙车静止1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A.甲车的速度最快B.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后运动C.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D.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12.如图所示,为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初中物理运动图象专题(练习+知识点)

初中物理运动图象专题(练习+知识点)

§3 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要点](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置的改变。

2.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1)明确要研究的对象A(如车上的人);(2)选择参照物B(如地面);(3)判断A和B(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有改变。

若位置有改变,说明A相对于B在运动,如果位置没有改变,则A相对B是静止的。

*注: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一般是不同的。

(二)速度(V)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控制变量法):①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的方法);②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的方法)。

2.速度(v)(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速度大,运动快;速度小,运动慢。

(2)定义: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类似于观众的方法)(3)公式:v=s/t s:路程 t:时间(4)国际单位:m/s,读作“米每秒”。

1m/s=3.6km/h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

*根据v=s/t 可以得到:当速度一定时,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即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当时间一定时,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即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少,即时间和速度成反比。

(三)平均速度(V )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公式:v=s/t*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该段的总路程/该段的总时间 *总时间包括兔子睡觉的时间等。

2.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速度计(速度表)、子弹炮弹出膛口、探头检测到的汽车速度等都是瞬时速度。

*一般情况下(物体做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1.实验原理:v=s/t 。

S/mO V(m/s)2. 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等。

3.要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 、时间t 。

[练习]1.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___________的;以太阳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___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专题二十 初中物理图像问题

专题二十  初中物理图像问题

专题二十初中物理图像问题利用图像分析处理物理问题是一种科学方法,各个版本物理教材在研究物理规律时,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图像,这个图像能直观形象的给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结合物理公式就能知道其它量的数值。

物理学科的力电热光知识体系的问题都离不开图像法。

每年全国各地每年中考试题里都含有图像题,重视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是毕业班学生提高成绩的不可忽视的创新举措。

一、物理图像题1.图像内容对于图像类问题,主要考察温度——时间图像;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质量——体积图像;电流——电压图像、电阻——温度图象、电阻——压力图象;压强——深度图像;像距——物距图像;力——时间图像;浮力——深度图像;大气压——高度图像等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让学生在深层次上掌握图像和物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

利用物理图象比较物理量、根据规律选择图象、利用图象获取信息、利用图象进行计算、绘制图象等。

利用图像处理物理问题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一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是考试说明强调的每年必考的知识点。

2.图像题考法图像问题涵盖面广,在选择题、填空题、分析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题中都能经常遇到图像问题,要高度重视。

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河北省在中考试卷中,每年都在最后两道大题其中的一道题里出现一个涉及利用图象提供信息的计算题。

分值可观,加强训练。

二、用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基本思路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图像专题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图像专题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图像专题物理复习专题《运动的快慢》图像题专题1.(2012•上海)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A)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2.(2012•泉州)如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B)A.B.C.D.3.(2011•南平)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4.(2011•泸州)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B)A.B.C.D.5.(2011•湖州)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D)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6.(2010•台湾)如图为一物体朝固定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在下列四种运动中,何者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最可能以如图表示(C)A.汽车沿着直线自静止加速的过程B.物体由静止自由铅直掉落的过程C.机车沿直线运动,紧急刹车至静止的过程7.(2010•广州)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D )A .B .C .D .8.(2009•潍坊)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9.(2009•恩施州)可以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B)A . 甲乙B . 甲丁C . 乙丙D . 丙丁 10.(2008•上海)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 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 点出发向Q 运动,它们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D )11.(2007•上海)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C )D . 保龄球在无摩擦力的水平面上,沿着直线滑动的过程 A .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 4s ~8s 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 . 0s ~8s 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 . 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A . 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 . 经过6s ,乙车离P 点10mC . 甲车比乙车早3s 通过Q 点D . 经过3s ,甲、乙两车相距6mA .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 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C .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D . 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12.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A)、(B)所示,分析图象可知(C)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如果甲、乙两车同时同一地点沿直线同方向出发,经过12秒,甲乙相距1米C.如果甲、乙两车同时同一地点沿直线反方向出发,经过12秒,甲乙相距3.6米D.A B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大于1.2米13.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方向运动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D)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的大C.经过3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D.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14.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应怕耽误上课,他比修车前加快了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下面是行驶路程s(米)与时间t(分)的关系的图象,那么符合这个同学行驶情况的图象大概是(C)A.B.C.D.15.一辆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加速行驶一段后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汽车到达下一个车站,乘客上下车后汽车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匀速行驶.下面的哪个图象可以近似地刻划出汽车在这段时内的速度变化情况?(B)1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A.甲在乙前面0.3米处B.甲在乙前面0.6米处C.乙在甲前面0.3米处D.乙在甲前面0.6米处17.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D)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2米/秒,乙车的速度为6米/秒C.经过3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6米D.经过4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18.甲、乙两车在同一起点同时由西向东出发,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B)A.甲乙两车都是匀速运动,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B.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比乙车运动的路程大C.运动相同的路程,甲所用的时间较乙多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西运动19.周日,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操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C)A.图中OA段,表示小刚在步行B.图中AB段,表示小刚在骑自行车C.小刚到达学校操场的路程是1800m D.小刚骑车的速度是3m/s20.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了甲、乙两条纸带,如图(a)所示.他画出了相应的s﹣t图象A、B图线,如图(b)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A.甲纸带对应是AB.乙纸带对应是AC.甲纸带对应的运动要快些D.甲纸对应的运动时间要短些21.(2010•茂名)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C)A.前4min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sC.乙同学第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2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甲车的速度最大B.甲车和丙车运动速度相同C.乙车的速度最少D.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丙2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下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B.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C.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2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C)A.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5s~8s内,小车做加速运动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D.小车在0~2s内比在5s~8s内运动的快25.如果,分析甲乙两物体的速度v甲,v乙,则有(B)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判断26.图象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如图所示,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哪一段(A)A.AB段和EF段B.AB段和DE段C.BC段和EF段D.BC段和DE段27.(2012•恩施州)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B)A.10cm/s B.9cm/s C.8cm/s D.7cm/s28.甲、乙两运动物体运动情形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直线运动B.在t1~t2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C.在t0~t1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D.在t0~t2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29.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C)A.0.25 m/s B.0.2 m/s C.0.17 m/s D.无法确定30.如图是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自动拍照一次,拍下了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选项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球运动情况的是(C)A.B.C.D.。

专题06 运动的图象问题-2021年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解题方法培优(解析版)

专题06 运动的图象问题-2021年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解题方法培优(解析版)

专题06 运动的图象问题一、多选题1.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多选)。

A .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5m/sB .通过30m 的路程,乙车所用的时间比甲车的长C .前4s 内,甲车运动的路程比乙车的长D .坐在甲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运动,人是以甲车为参照物的【答案】BCD【详解】A .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45m = 6.43m/s 7ss v t =≈甲甲甲 故A 错误;B .由图像可知,乙的速度30m ==2.5m/s 12ss v t =乙乙乙因为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30m 的路程,甲的速度快,用时短,故B 正确;C .甲速度快,前四秒,甲通过的路程更大,故C 正确;D .以甲车为参照物,树木相对于甲车的位置向后了,所以坐在甲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运动,故D 正确。

故选BCD 。

2.甲、乙两辆车沿着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路程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 .前3s 内,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C .当t =3s 时,乙车通过的路程是90mD .当t =6s 时,甲、乙两车相距60m【答案】AD【详解】 A .由图像可知,甲、乙两车运动图像都是一条斜线,表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正确;BC .前3s 内,甲车运动路程是90m s =甲,乙车通过的路程是90m 60m 30m s =-=乙甲车的速度为90m 30m/s 3ss v t ===甲甲 乙车的速度为30m 3s10m/s s t v ===乙乙 故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BC 错误;D .当t =6s 时,甲车行驶的路程为30m/s 6s 180m s v t ''==⨯=甲甲乙车行驶的路程为10m/s 6s 60m s v t ''==⨯=乙乙甲、乙两车相距0180m 60m 60m 60m s s s s ∆=--=--=甲乙故D 正确。

初二物理速度图像专项(共10张PPT)

初二物理速度图像专项(共10张PPT)
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和_____; s-t、v-t图的相互转换
200
0
10
20
30 t(s)
S-t图的应用:
S/米
A
B
10
4
o
2
5 t/秒
思考:是否 匀速直线运 动的图线都 过原点?
S-t图像的其它形式:
练习
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 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和_____;经过5s, 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
S/米
20
10
O
12345
S/米

8 4
t/秒O 1 2 3 4 5
乙 丙
t/秒
3、你可以从下图得到哪些信息?
S/m

60
t/s
方法:由s-t图像唯一求出速度(v=s/t)
根据v-t图象,画出相应的s-t 图象。
v/ms-1
8 4
s/m
40
20
0
5 10 15
t/s 0
5 10
15 t/s
方法:由v-t图像得到速度,再任取一时间,由s=vt 计算得到相应的路程,用描点法得到对应点,用 直线连接各点,即为对应的s-t图像。

40
20
O 2468
t/s
(1) s
(2) s
s 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纵轴上的截距表示速度大小
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0 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和_____;

1.4运动学图像专题

1.4运动学图像专题

1.4运动学图像的分析与应用一、x-t图象与v-t图象的比较形状相同的图线,在不同的图象中所表示的物理规律不同,通过下图中的例子体会x-t图象和v-t图象中图线表示的物理规律.1.首先明确所给的图象是什么图象,即认清图象中横、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它们的函数关系.特别是那些图形相似容易混淆的图象,更要注意区分.2.要清楚地理解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1)点:图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特别要注意“起点”、“终点”、“拐点”,它们往往对应一个特殊状态.(2)线: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如v-t图象中图线若为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斜率:表示横、纵坐标上两物理量的比值,常有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应,用于求解定量计算对应物理量的大小和定性分析变化的快慢问题.如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4)面积: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常与某一表示过程的物理量相对应.如v-t图象与横轴包围的“面积”大小表示位移大小.(5)截距:表示横、纵坐标两物理量在“边界”条件下的大小.题型一:根据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1.(2014·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拓展复习功能v 、a 、s 、] A .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 .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 .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 .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2.(2015广东高考)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 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 . 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C .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 .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3.(多选) 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专题一运动学中的图像问题(共15种图像类型)(原卷版)

专题一运动学中的图像问题(共15种图像类型)(原卷版)

专题一 运动学中的图像问题知识点一、运动学中的图像问题1.v -t 图象的应用技巧(1)图象意义:在v -t 图象中,图象上某点的斜率表示对应时刻的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2)注意:加速度沿正方向不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时做加速运动. 2.x -t 图象的应用技巧(1)图象意义:在x -t 图象上,图象上某点的斜率表示对应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注意:在x -t 图象中,斜率绝对值的变化反映加速度的方向.斜率的绝对值逐渐增大则物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知识点二、其他图像问题1.基本思路(1)解读图象的坐标轴,理清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和坐标点的意义. (2)解读图象的形状、斜率、截距和面积信息. 2.解题技巧(1)应用解析法和排除法,两者结合提高选择题图象类题型的解题准确率和速度. (2)分析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与坐标轴交点等特殊点和该点前后两段图线. (3)分析图象的形状变化、斜率变化、相关性等.类型1 xt 图的应用解题1.(2023秋•惠山区校级月考)小明带着相机游玩鼓浪屿,边游玩边取景拍照,全程步行2万步。

如图为某段时间内的x ﹣t 图像,由图可知( ) A .在0~t 0时间内,小明的行走轨迹为一条曲线B .在0~t 0时间内,小明的加速度越来越小,行走的平均速度小于x 1−x 0t 0C .t 0时刻以后,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D .游玩过程中,为实时监测相机的大致位置,可以将小明与相机视为一个质点2.(2023秋•安徽月考)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上的a 点对应6s 末的时刻,图像过a 点的切线与x 轴交于36m 处,质点在10s 末的瞬时速度为零,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前6s 内的平均速度为8m/sB .第6s 末的瞬时速度为14m/sC .第8s 未的瞬时速度为12m/sD .第8s 末的瞬时速度为4m/s类型2 匀变速直线运动下xt 图问题3.(2023秋•福州期中)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识要点] (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置的改变。

2.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1)明确要研究的对象A (如车上的人); (2)选择参照物B (如地面);(3)判断A 和B (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有改变。

若位置有改变,说明A 相对于B 在运动,如果位置没有改变,则A 相对B 是静止的。

*注: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一般是不同的。

(二)速度(V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① 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的方法);② 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的方法)。

2.速度(v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速度大,运动快;速度小,运动慢。

(2)定义: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类似于观众的方法) (3)公式:v=s/t s:路程 t:时间 (4)国际单位:m/s , 读作“米每秒”。

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

*根据v=s/t 可以得到:当速度一定时,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即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当时间一定时,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即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少,即时间和速度成反比。

(三)平均速度(V )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公式:v=s/t*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该段的总路程/该段的总时间 *总时间包括兔子睡觉的时间等。

2.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速度计(速度表)、子弹炮弹出膛口、探头检测到的汽车速度等都是瞬时速度。

*一般情况下(物体做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

S/mO V(m/s)S/m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1.实验原理:v=s/t 。

2. 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等。

3.要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 、时间t 。

[练习]1.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___________的;以太阳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___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2.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

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乙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3.某车站并列停着甲、乙两辆火车,一段时间后,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的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也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的慢,试以地面为参照物分析甲、乙二车的运动情况。

4.分析下列各图像所描述的物体运动情况: Ⅰ.S-t (路程-时间)图像A B C D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是静止的; ③_____、______同时不同地出发; ④_____、______同地不同时出发。

Ⅱ.V-t (速度-时间)图像问:A 、B 、C 各做什么运动?A B C5.某物体运动图像如图所示: ① 试分析该物体在0~1s 、1~3s 、3~5s 的运动情况; ② 第1s 通过的路程?第1s 内的平均速度? ③ 第2、3s 的平均速度? ④ 前3s 的平均速度? ⑤ 第4、5s 的平均速度? ⑥ 前5s 的平均速度?V (m/s )S/mS/mS/mS/mV (m/s )V (m/s )t/s O S/m 1510520 A B C D2 4 cm 8 9 10 7 6 B A C D E F6. 从图像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 B 、C 、D 做匀速直线运动;A 是静止的;② V B >V C >V D >V A =0; ③ B 比C 晚2s 出发;D 从5m 处出发;④ ABCD 在15m 处相遇;⑤ C 通过15m 的路程用了4s7.一列长50m 的队伍以1.5m/s 的速度通过了一座桥,用了5min,求这座桥的长度。

8. 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它告诉汽车驾驶员,从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经过________min 到达收费站。

9.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小球从A 到F 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分析照片可知,从A到F 运动了____________路程,从B 到E 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10. 某同学在百米跑道上先以5m/s 的速度跑了52m ,然后又以6m/s 的速度跑完余下的路程。

则他跑完全程所需时间是_______s 。

他在这100m 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

11.已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甲、乙两车所用时间之比为2: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_。

12.2004年12月26日上午8点30分,印尼附近海域发生8.9级大地震,引起强烈海啸,地震发生时,距震中1500km 的马尔代夫海边,有一群孩子正在玩耍。

如果他们及时接到警报,并立即奔向离海岸3000m 的高地,便可不被巨浪卷走。

倘若如此,他们最晚在什么时间接到警报,方可死里逃生?(海啸在大洋中的传播速度高达500km/h ,孩子们逃往高地的速度为100m/min 。

)1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 km/s ,向月球发射激光,经2.7s 后接到从月球反射回来的激光,则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

14. 列车运行时刻表及出租车车票(见导学)。

15.电线杆和哐当(见导学)。

16.猫和老鼠(见导学)。

17.其它(见导学)。

累积法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知识要点] (一) 单位1.长度单位1km=103m 1m=103mm 1mm=103μm 1μm=103nm 1m=10-3km 1mm=10-3m 1μm=10-3mm 1nm=10-3μm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2.体积单位1m 3=103dm 3 1dm 3=103cm 3 1cm 3=103mm 3 1L=1dm 3 1ml=1cm 3 1L=103ml(二) 刻度尺的使用1.选择合适的量程(量程同看分度值),认清分度值;*安装玻璃选择毫米刻度尺(毫米刻度尺:最小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

2.零刻线(或整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段,刻度尺紧靠被测物体,不要歪斜; 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 4.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三) 量筒和量杯1. 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2. 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下密上疏,但每小格代表的值是相同的.3. 读数时,视线和凹液面的底或凸液面的顶相平。

(四)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1. 误差不是错误;2. 误差不能消除,不能避免,;3. 误差可以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此外,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也能减小误差。

(五) 一些特殊测量方法Ⅰ.排水法①石块等可以沉入水中的物体:V=V 水+石块-V 水*先测量水的体积V 水,将石块浸没于水中,测量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 水+石块。

②木块蜡块等浮于水面的物体:V=V 水+铁块+木块-V 水+铁块*把铁块等重物系在木块下,将铁块浸没于水中,测量水和铁块的体积V 水+铁块,将木块铁块都浸没于水中,测得水、铁块、木块的总体积V 水+铁块+木块。

Ⅱ.累积法:测纸张的厚度,金属丝的直径等。

Ⅲ.辅助法:测直径等。

Ⅳ.化曲为直法:测周长等曲线的长度。

*用纸条、棉线等材料,附在被测的弯曲物体上,在重合处用大头针或笔做记号,展开后用刻度尺测量纸条、棉线的对应长度即得。

Ⅴ.规则形状的固体:刻度尺+计算公式。

[练习]1.读数:看清分度值后再读数。

*刻度尺:估读;温度计:看清楚是零上还是零下;秒表:先读小圈的分钟,再读大圈的秒;Ⅰ.________Ⅱ.__________Ⅲ.__________Ⅳ._________Ⅴ.__________ Ⅵ.__________2.某同学用直径为D 的铁环绕花坛滚动一周,铁环共滚过N 圈,则花坛的周长为________。

3.测得一组数据如下,25.1mm ,27.2mm ,25.3mm ,25.2mm ,2.5mm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_。

4.单位换算(见作业)。

ml30 20 10Ⅴ.ml30 20 10Ⅳ.℃30 2040 Ⅲ.℃Ⅱ.cm8910Ⅰ. Ⅵ.凝固点时间(min )O 时间(min ) 温度(℃)时间(min )时间) 温度(℃)) Omin )§1 物态变化 [知识要点](一) 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二) 熔化/凝固过程·温度-时间 (T-t) 图像信息: A 是晶体,B 是非晶体A 的熔点是…… A 的初温是……B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信息: ①A 是晶体,B 是非晶体 ②A 的凝固点是…… ③A 的初温是…… ④B 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三) 水的沸腾图像*沸腾前后气泡变化情况。

*影响沸腾时间的因素:水的初温高低,火力的大小,水量的多少。

*影响沸点的因素:气压。

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使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的方法。

(四) 温度计的使用(见导学P2)单元考试卷及练习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