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话题作文教案

合集下载

自由平等的追求-部编五·四学制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自由平等的追求-部编五·四学制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自由平等的追求-部编五·四学制版八年级下册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依据人文主义思想,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理解自由与平等的概念,探究自由与平等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促进其个人价值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和内涵。

•掌握人权、公民权利的基本概念。

•了解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形成珍视自由平等、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自由与平等的内在关系。

•民主、人权和公民权利的基本概念。

•珍视自由平等、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

教学难点•自由与平等的概念、内涵的理解与运用。

•公民权利的认识与价值的反思。

学时安排•总课时:6学时,每学时为45分钟。

•学时内容具体安排如下:学时教学内容1 自由、平等的概念2 自由、平等之间的关系3 公民权利、人权的概念4 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5 积极主动追求自由平等6 总结、检验与反思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20分钟)•教师介绍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调查学生对自由和平等的理解,挑选几位学生发表看法,为后续步骤做好铺垫。

第二步:自由与平等(60分钟)•课堂分组对话:让学生分组进行对话,讨论自由和平等的内涵、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小组汇报: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总结和展示。

第三步:社会与公民权利(60分钟)•应用案例讨论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性。

•引出公民、人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基本内涵,并启发学生对属于公民权利的概念箴言进行思考。

第四步:积极主动追求自由平等(6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思考,自我评价珍视自由平等、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

•引导学生通过行动和言语,积极追求自由平等,尊重他人,倡导平等互助精神。

第五步:总结反思(20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程度和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发掘问题,探讨经验。

教学评价•通过平时对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参与、思考等方面的表现,给予不同层次的评分。

三年级作文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三年级作文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三年级作文教学设计(优秀11篇)小学三年级作文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用词要准确,语言要通顺,表达要具体。

3.听取别人建议,尝试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1.抓住一个想法写清楚。

2.尝试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事例引导。

请同学们读一读生活中的小事例。

(课件出示事例一)1.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一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2.汇报。

(课件出示事例二)3.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二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4.汇报。

5.你觉得这两个事例写得怎么样?评价一下。

三、畅谈想法。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1.小组内交流。

2.小组选派说得好的代表发言。

3.全班进行评价交流。

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四、写出想法。

从自己的发现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注意用词要准确,语言要有条理。

3.写后读一读,自己尝试修改一下。

五、作文交流。

请完成的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作文,集体评议。

第七单元习作指导我有一个想法写作思路:1.审阅题目:本题要求我们写关于生活中的想法。

2.选定内容:自己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否需要改进呢?把你的想法写出来,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3.表达方式:叙述。

4.表现手法:首尾呼应,开篇点题。

5.结构顺序:在写作文时,首先提出问题,把你的想法写清楚,然后写对这种想法的改进办法或建议。

下水文:我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关于房子建设的想法。

①我觉得现在自己住的小区里,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就是没有一个像邮箱一样的收取快递的箱子,如果有这样的箱子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很实用的一个设计。

②因为白天的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家里都没有人在,快递员只好把快递送到物业保管。

话题作文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

话题作文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话题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篇话题作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审题、立意、构思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话题作文的定义与特点2. 话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3. 话题作文的构思与表达4. 话题作文的常见问题及修改方法5. 话题作文的写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话题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方法,如何审题、立意、构思和表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独立完成一篇有创意、有深度的话题作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话题作文的基本概念、写作技巧和方法。

2. 示范法:展示优秀的话题作文案例,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3. 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及时反馈和指导。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

1. 导入:简要介绍话题作文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和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3. 示范:展示优秀的话题作文案例,分析其优点和不足,让学生有所启发。

4. 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话题作文。

5. 反馈与指导:对学生提交的作文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指出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6.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相互学习、交流。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话题作文的写作要点。

8.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9. 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优秀的话题作文集或相关文章,提高写作水平。

10. 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鼓励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观点是否明确,材料是否充实。

(2)结构:篇章结构是否合理,段落划分是否清晰。

初中自由的意义和内涵教案

初中自由的意义和内涵教案

初中自由的意义和内涵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由的概念和意义;2. 让学生了解自由在不同领域的体现;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由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自由的概念和意义;2. 自由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由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是自由?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由是一种没有受到外在约束的状态。

二、自由的概念和意义(15分钟)1. 介绍自由的概念:自由是一种没有受到外在约束的状态。

2. 讲解自由的意义:自由是个体发展、创新和幸福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和繁荣的保障。

三、自由在不同领域的体现(20分钟)1. 政治领域:民主国家中,公民有言论、新闻、宗教等自由。

2. 经济领域:市场经济中,个体有创业、投资、消费等自由。

3. 社会领域:个体有人格、隐私、出行等自由。

4. 科技领域:互联网的发展,让个体有了更广阔的信息获取和交流的自由。

四、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由的态度和价值观(10分钟)1. 讲解自由的限制:自由不是绝对的,需要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行使。

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由:珍惜自由,合理行使自由,不滥用自由,尊重他人的自由。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自由的概念、意义和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2. 强调正确对待自由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自由的概念、意义和在不同领域的体现,让学生对自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由,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自由的限制,避免滥用自由。

第6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第6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联想和想象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在写作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联想和想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应用,包括如何运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创意构思,以及如何将想象融入写作过程,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
-学会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构思,培养结构化思考能力。
-通过对单元课文的深入分析,总结出联想和想象在文本中的具体运用,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举例解释:
-在分析《春》一文时,重点讲解作者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想象,将春天描绘得栩栩如生,强调学生应在写作中运用感官体验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基本概念。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而想象是在脑海中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它们在写作中是丰富内容、拓展思路的重要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本单元的课文《春》。这篇文章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来描绘春天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2.教学难点
-创意思维的激发,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时的思维僵化,能够自由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将联想和想象有效地转化为文字表达,避免空泛和不着边际的描述。
-在写作实践中,如何平衡联想和想象的自由发挥与文章的逻辑结构,使文章既有创意又不失条理。
举例解释:
-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难点在于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将虚构的情节与现实的道德寓意相结合。学生需要学会在自己的写作中,将想象与实际结合,创作出富有深意的故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自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自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自由)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的内涵,认识到自由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自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1.自由的内涵2.自由与法治的关系3.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自由与法治的关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价值。

2.教学难点:理解自由的内涵,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念。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由的内涵、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等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由的意义和价值。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价值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4.实践活动: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自由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念。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和意义。

(2)提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由”。

2.讲解自由的内涵(1)教师讲解自由的定义,强调自由是人民的基本权利。

(2)分析自由与民主、平等、法治的关系。

3.自由与法治的关系(1)讲解法治对自由的保障作用,强调法治是自由的基石。

(2)分析自由滥用导致的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由是有边界的。

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价值(1)讨论如何正确行使自由权利,尊重他人自由。

(2)探讨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实现自由与法治的平衡。

5.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2)开展“我为自由发声”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6.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由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思考题:如何正确处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2.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自由相关的书籍、文章,深入了解自由的内涵。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教案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话题作文拟题技巧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话题作文的基本拟题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1. 话题作文的基本拟题技巧。

2. 如何运用拟题技巧进行创新。

教学难点:1. 创新拟题技巧的运用。

2. 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典型的作文题目,引发学生对话题作文拟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拟题技巧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话题作文的基本拟题技巧,包括:a. 从话题中提炼核心词。

b. 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拟题。

c. 结合话题背景进行拟题。

3. 拟题技巧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运用所学的拟题技巧进行拟题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4. 创新拟题技巧讲解(5分钟)教师讲解如何运用创新拟题技巧,包括:a. 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拟题。

b. 从不同角度进行拟题。

c. 尝试与众不同的拟题方式。

5. 创新拟题实践(5分钟)学生独立思考,结合所学的创新拟题技巧,对给定话题进行创新拟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在拟题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拟题技巧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三、课后作业1. 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拟题技巧,对给定话题进行拟题实践。

2. 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尝试对其进行修改,使其更具吸引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基本拟题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创新拟题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写作兴趣的提高程度。

五、板书设计话题作文拟题技巧1. 从话题中提炼核心词2. 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拟题3. 结合话题背景进行拟题4. 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拟题5. 从不同角度进行拟题6. 尝试与众不同的拟题方式六、教学过程7. 优秀作品展示(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作文,让学生分析其拟题技巧,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初中话题作文讲评课教案

初中话题作文讲评课教案

初中话题作文讲评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话题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练习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围绕话题进行思考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话题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方法。

2. 如何围绕话题进行思考和表达。

教学难点:1. 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

2. 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话题作文的讲解稿和示范文章。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写作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话题作文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话题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方法,如如何选材、如何构思、如何表达等。

2. 教师示范一篇话题作文的写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如何围绕话题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几个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素材和想法,互相启发和借鉴。

四、练习(2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话题,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建议。

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写作心得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话题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也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对学生的写作过程和思维过程的引导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话题作文教案【篇一:话题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审题2、指导学生多角度立意二、教学时间: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去年的语文期末考试题中,我们首次遇到了“话题”作文: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有喜悦,有愤怒,有忧伤,有快乐??请以“心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2.到底什么是话题作文呢?我们要从\话题\说起。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源头,如:某句名言、某个故事、某则新闻、某项成果、某部电视剧等,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话题\来引发人们的联想、引发人们议论,也就是引发人们心中想说的话。

可见,由某个设想好的\话题\所引出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

这个\话题\就是作文所要谈及的内容范围。

也可以这样理解:话题好比一个圆的圆心,从圆心到圆周上的任何一点连起来的线都可视为一个话题作文的写作角度。

可见,话题作文内容是很宽泛的,再加上体裁不限,自由度就更大了。

(二)指导学生审题。

1、抓住题目关键词语,明确下列问题(边提问边板书)话题:心事内容:与“心事”有关的内容都可以体裁:不限(一般情况诗歌除外)字数:500字以上2、抓住写作对象、写作范围引导学生进一步审题(自由讨论,个别发言)(1)正如引言中所言“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有喜悦、有愤怒、有忧伤、有快乐??”成长中的青少年,就有更多的心事,那么,看到这个作文题目,你们会想起些什么心事呢?以“心事”为话题,应明确这个词的词义内涵,指的是心里盘算、放不下的事,多用于为难的事。

该词区别于“心情”“心思”“心绪”“心态”等。

[解题思路]这个话题有两条分析思路:其一,谁的心事?可以是我的心事,父母亲的心事,老师的心事,同学的心事;也可以拟测、揣摩花草鱼虫的心事、大自然的心事、祖国的心事等,从一个新的角度,折射自己对社会、世界的思考。

其二,这心事是什么?确定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后,再想一想是什么心事。

对于不同的对象,可能有不同的心事。

(三)指导学生立意。

1、指导学生确定写作角度所谓“立意”,也就是确定一篇文章的中心。

一篇文章,若没有了中心,就像一个人没有了思想,没有了灵魂,只徒巨一具尸体;就像一般驶入大海的航船,失去了舵,终究会迷失方向。

一篇文章的中心,它就象一条串起项链的绳子一样重要,我们所选择的材料,都必须围绕中心,为中心服务。

2、那么,以“心事”为话题,同学们想想,你为怎样立意呢?(四)指导学生选材在各种各样的\心事\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立意”,选定一件自己心中最深刻的“心事”,并选出自己最有话说的“心事”,然后再考虑动笔。

另外,如果作为考场作文,还应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必须主题高扬,不应写较敏感的或政治性太强的事件。

(五)作业:完成这次作文。

谁没有心事,只有傻瓜才没有心事。

可我在老师、父母、邻居眼里,是一个没有心事的人。

老师对我父母说,这孩子多好,多单纯,快快乐乐的,从来不做与学习不相干的事。

父母对邻居说,我家女儿真是好,快乐、直爽好象没有什么心事,真叫人省心。

邻居王阿姨说得最有意思,娟子,过来,这孩子多好,既漂亮又单纯,现在象你这样的女孩比熊猫都金贵。

哪象我家的那个闷葫芦?说得我哭笑不得。

她说的闷葫芦是阿静。

阿静除了不爱说话别的什么还不错。

她母亲王阿姨就烦她这个。

说她成天闷闷不乐的,好象别人欠她似的。

说她心事太重了。

我就真的没有心事吗?一个十四五岁的姑娘会没有心事吗?那天吉老师又让我去打饭,我虽然去了,但是老是想,为什么让我去呢?她自己去不行吗?或者说让别人去不行吗?潘老师总是让那些差生罚抄。

一抄就是一百遍。

天呀,三十个单词十个句子,一百遍真叫他们受的。

看到潘老师几次话到嘴边又缩回去了。

中午我想去看篮球比赛,特别是我班的体育委员球打得真棒,当然,更重要的是人也帅,对我也很好。

嘿嘿。

可班主任让我监督班上的环境卫生。

真烦。

但还得做。

还有,那次考试,我只考了全班第七名,老师虽然没有说我什么,但我知道。

他们多多少少有些失望。

我觉得没有什么,很想说第七也不错嘛。

为什么非要争第一呢。

还有好多好多,我几乎每天都在想一些事。

这些难道不是心事吗?我很想跟吉老师说,下次,您自己去打饭吧,我还有事呢。

对潘老师说,对差生发发慈悲吧,有时他们比我学得还要辛苦。

不要罚了,或者说少抄一点。

班主任,让我去看看篮球比赛吧,让我看看体育委员矫健潇洒的上篮吧。

人们好象对有心事的人,会另眼相看。

当人们说谁有心事的时候,那语气语调眼神表情,就不同往常了。

“谁谁谁好象有什么心事,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

嗨!快考试了,怎么得了。

”那头就深沉地摇动着。

“谁谁谁好象有什么心事,作业老是出错,嗨!快考试了,怎么得了。

”那脸拉得老长。

仿佛已经看到了悲惨的结局。

“谁谁谁好象有什么心事,她成天看谁谁谁,好象中邪了哦,哈哈哈哈。

”几个男生几个女生疯狂地傻笑。

“谁谁谁好象有什么心事,他成天看谁谁谁,好象中邪了哦,哈哈哈哈。

”几个女生几个男生疯狂地傻笑。

被说的人,好象心事更重了。

头也低得更下了。

难道人不能有心事吗,有心事就是不好的人吗?我看未见得。

[考场佳作一]别梦依依忆乡关三年前,为了到天津名校就读,我别了远在河北省的父母。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

而在这白驹过隙的三年中,我如雪的思乡情结轻轻飘落在我生命的田园中,对父母的思念与牵挂是我情感真实的呼吸。

想家,便是我一直深埋于心底的最大心事。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安宁的港湾,是温馨的思念,是永远牵挂的角落。

家就是有人在默默地等你??小时候,我好比是“盘依父母身躯之青藤”,家就是我对亲情的依赖,家好比是一把父母用亲情撑起的大伞,融进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融进无限柔情与温馨。

少时的家,承载着我幼时的全部喜怒哀乐,镌刻着我蹒跚成长的足迹,记录着我全部的童稚与天真。

少年的家,永远珍藏在我心里最柔软的角落,无论何时开启,都会带给我最美丽最温馨的回忆。

初次离家,才算尝到了想家的滋味。

临别时分,我总想显得更潇洒、更坚强些,暗笑父母千万次的叮咛是啰嗦。

笑着站在缓缓开动的列车上,若无其事地挥手告别。

像那些毫无牵挂的人开始无悔的远行。

然而,当列车缓缓驶离站台,再回首,泪已成行。

对家的思念与牵挂,从那时起开始在我的心头蔓延。

渗入了我的每一滴血液,每一个细胞,缠缠绵绵,无尽无休。

有家可想,其实是一种幸福。

在那温馨的小巢中,父母总有一种特殊的方式让人牵挂。

乡情好比一根绵绵长长的情丝,一头系在家里,一头系在游子心间。

千里万里挣不断抽不完,千次万次剪不断理还乱。

离家的人怕望明月,怕听春雨,怕见九秋蓬,怕看千里雁。

其实,想家的情怀我不必掩饰,也无法掩饰。

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即便仅仅是静静地凭窗而立,清风拂过,还是会撩起我无尽的乡愁。

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

可是再大也忘不了那个温馨的小家,再精彩也掩饰不尽缠绵的牵挂。

家,是一生无法忘记的角落,想家是每个游子内心深处的共鸣。

亲情正悬在这种不断的思念与牵挂中逐渐浓稠深化。

想家,这种看似好苦好累好揪心的事情,其实很美很甜很高尚。

三年之中,对家的思念一直珍藏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是我一直挥之不去的心事。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思乡情怀使我保留着对真情的敏感,抹去眼中的云翳,还心灵一份真正的纯洁与宁静。

想家,是一种超越空间的心灵感应,想家的人也常被家中的人思念。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千里万里诉说着一曲又一曲的人间衷肠。

评点: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

题材较为普通,写自己离家后的思念,然而词汇丰富,语言靓丽,富有感染力。

如“而在这白驹过隙的三年中,我如雪的思乡情结轻轻飘落在我生命的田园中,对父母的思念与牵挂是我情感真实的呼吸”,采用比喻的修辞,把“思乡情结”化作柔关的雪花,而称“思念与牵挂”为自己生命中“情感真实的呼吸”,贴切、形象、生动,表达了自己对亲人日夜相思的深厚情感。

文章有对童年生活的追念,有离家的依恋,有想家的感受和哲理思考。

思路比较清晰,体现了情感的发展,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者没有沉涮于“想家”的苦闷而不可自拔,“有家可想,其实是一种幸福”,这种理解和感悟,非常独特。

[佳作示例二]为了那一桩心事公元前98年秋日的黄昏,司马迁被狱卒重重地扔到了要犯之牢。

司马迁从昏厥中努力地睁开双眼,身上的剧痛让他坐立难安。

鲜血透过衣服浸染了身下的草席。

牢房内空空如也,墙角处几只巨型蜘蛛织成硕大的网。

司马迁望着墙角处的蜘蛛网,心事重重暗自寻思道:不曾料想,只因同僚们的几句争辩之言,就被汉武帝实行了宫刑的重罚。

昔日朝廷重臣如今却成为被困在牢狱的囚徒! 自己不正是那蛛网中待餐的猎物吗!满天的乌云遮住了阳光,瑟瑟的秋风夹带着枯枝败叶发出阵阵呜呜的悲鸣。

司马迁凝视着窗棂,黯然叹道:“真是生不如死啊!汉武帝这是在羞辱我!死亡倒也简单,但还有一桩心事未了。

如果此刻选择死亡,一生所追求的写作《史记》的心愿就无法完成,先父的遗愿也将付之东流,我拿什么来告慰先父的在天之灵,我又如何心安呢?不,我不能死!即使隐忍苟活,也要完成写作《史记》的夙愿。

”一桩未了的心事——写作《史记》的信念,支撑着司马迁度过牢狱中的时光。

窗外,秋风敲打着窗棂。

油灯下,司马迁聚精会神地写着《陶侃传》一章。

只见那雪白的宣纸上留下工炼的字迹:“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少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曾少闲。

后人语日:大禹仍惜分阴,至于众当惜寸阴。

生无益于时,死无传于后,是自弃也。

”司马迁审视着墨迹未干的文稿,欣慰地笑了。

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爹,您的在天之灵也该得到慰藉了吧!司马迁呷了一口茶,任由一股馨香在心扉中徜徉。

为了完成《史记》,司马迁踏遍大江南北。

为了完成《史记》,司马迁访遍老夫贤士。

油灯摄下了司马迁奋笔疾书的身影。

史册显现了司马迁刚正不阿的笔锋。

了却心事奋笔疾书十载,忍辱负重成就华章百篇。

《史记》是他遭重刑不坠青云之志的杰作,《史记》是他生益于时,死传于后的不朽典章!评点:文章借用了历史上司马迁遭受宫刑,而创作鸿篇巨作《史记》的事件,表现了自己对“司马迁”忍辱负重的敬佩之情。

这是对历史的“加工”和“活化”。

可以理解是“司马迁的心事”;当然,尊重历史,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我的心事”。

文章采用了小说的笔法,从牢狱中司马迁遭刑醒来写起,揭示他复杂的心理活动,明确他的“心事”,其实就是他的伟大抱负和人生理想。

作者有着较为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

如对《陶侃传》一章文字“侃性聪敏恭勤??死后无传于后,是自弃也”非常熟悉,借用来表现司马迁坚定的生活信念,非常贴切。

文章段落安排非常灵动,和诗意色彩的语言相协调,文笔显得比较成熟。

【篇二:话题作文写作指导教案】话题作文写作指导教案玛纳斯县第三中学执教教师:徐国霞学习目标:1、学习什么是话题作文。

2、话题作文的特点。

3、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