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八下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笔记

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1、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0.1nm)3、分子间有空隙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减小(先倒水,密度大的在下面)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很大4、分子的运动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实验,实验时密度大的要在下面扩散现象说明,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闻到香味是常见的扩散现象尘土、烟雾颗粒比分子大的多,不是扩散现象5、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现象:两个铅块合起来很难分开、两滴水合成一滴水、浮在水面的木板拿出水面时很费力破镜难圆的原因是两个固体之间的距离太大,导致几乎没有引力的作用,跟斥力无关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现象:气体不能被无限压缩,压缩到一定程度会感觉到气体在抵抗,这就是分子之间的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距离小,斥力很大总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取决于距离,分子之间距离很小时,表现为斥力;分子之间距离大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几乎没有作用力6、固体、液体、气体的微观描述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间作用力很大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稍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二、静电现象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式是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原理: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原子的能力不同,带负电的电子从原子核束缚能力弱的物体转移到原子核束缚能力强的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子的转移。
摩擦起电带异种电荷,接触起电带同种电荷2、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现象:头发竖起来、用手捋过的塑料细丝会散开(书本30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两种电荷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丝绸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毛皮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3、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4、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荷,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现象:化纤的衣服容易沾上灰尘,、两个轻小物体相互排斥,一定带同种电荷。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从粒子到宇宙-教育文档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从粒子到宇宙
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
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第 1 页。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1光年=9.46x1015m;第八章力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F=μN.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第九章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Pa,1Pa=1N/m2,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 单位是:m2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mm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1.013×105Pa=10.34m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 G ,下沉,2F浮> G,上浮,3 F浮= G,悬浮或漂浮.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 F浮< G, 下沉;2 F浮> G , 上浮3 F浮= G,悬浮不会漂浮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水=ρgV排6.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水=ρgV排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7.浮力利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第十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合力公式: F = F1+ F 2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F = F 1 - F 2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密度公式:V m=ρ浮力公式:F 浮 =G – FF 浮=G 排= m 排gF 浮=ρ水gV 排物理量 单位G ——重力:Nm ——质量:kg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物理量 单位ρ——密度:kg/m 3 g/cm 3 m ——质量:kg g V ——体积:m 3 cm 3单位换算:1kg=103g 1g/cm 3=1×103kg/m 3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NG ——物体的重力:N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Nρ ——密度:kg/m 3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m 3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NG ——物体的重力:N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N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F浮=G压强公式:p=SF液体压强公式:p=ρg h物理量单位p——压强:Pa;N/m2ρ——液体密度:kg/m3h——深度:m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面积单位换算:1 cm2 =10--4m21 mm2 =10--6m2注意:S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物理量单位p——压强:Pa;N/m2 F——压力:N S——受力面积:m2。
八年级物理下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3、⽇⼼说(波兰天⽂学家哥⽩尼)认为:太阳是宇宙中⼼。
4、⼈们称相对位置似乎不变的星体为恒星,⾏星通常指⾃⾝不发光的,环绕着恒星的天体。
了解:⽬前太阳系内有8颗⾏星,分别是:⽔星、⾦星、地球、⽕星、⽊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光在真空中⾏进⼀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为⼀光年(l.y),1l.y= 9.461×1015 m
6、宇宙的起源:⼤多数宇宙科学家认定,宇宙诞⽣于距今约137亿年的⼀次⼤爆炸。
⼈们发现的有⼒证据是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离我们⽽去。
7.万有引⼒: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相互的吸引⼒;使⾏星围绕着太阳旋转引⼒就是⼀种万有引⼒。
8.第⼀宇宙速度:⼈造地球星卫在地⾯附近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为:7.9Km/s.
第⼆宇宙速度:挣脱地球引⼒束缚的最⼩速度。
为11.2 Km/s
第三宇宙速度:挣脱太阳引⼒束缚的最⼩速度。
为16.7 Km/s。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其速度保持不变或者说是物体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的物体质量越大,其受外力作用时所受的力越大。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是相等相反的,即“施加力者与受力者之间存在着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力”。
二、粒子物理: 1、原子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周围形成电子云。
2、核物理: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的物理学,主要研究核反应、核裂变、核聚变以及核能的产生。
3、微粒物理:微粒物理研究的是比原子小得多的粒子,例如强子、质子、中子等,它们在宇宙中的行为受到物理定律的约束。
三、宇宙物理: 1、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结构和演化的物理学,对宇宙的起源、演化过程、各部分成分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宇宙的未来进行探索。
2、星系学:星系学是研究星系的形成、演变以及其中的星、星系和天体的形态、动力学和化学特征,以及星系群的结构与动力学等。
3、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的整体性质和演化过
程的物理学,涉及宇宙的起源、演化、构成、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性质和特点等。
初二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详细知识点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注:人眼分辨、看清物体的大小大于等于0.1mm一、走进分子世界1、认识微观结构的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这种猜想,再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2、分子:科学家提出物质由分子组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叫做分子。
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圆球形,则它的直径为10-10m的数量级3、物质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要点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证据一: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解释:混合后水分子进入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体积变小了证据二:用力在固态物体上打一下,在物体的表面上会出现一个凹坑②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证据一:抽调玻璃板后几分钟,上面的空瓶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碳,下面瓶中的二氧化碳变淡,说明二氧化碳的分子运动到上面,空气分子运动到下面。
解释:气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二氧化碳呈棕红色)证据二:放置几天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变模糊,一个月后,分界面消失,整个量筒里全部变为蓝色,说明硫酸铜分子跑到分子空隙中去,水分子运动到硫酸铜分子空隙中去。
解释:液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硫酸铜呈蓝色)证据三:五年后打开一看,黄金中有灰色的铅,铅中有黄色的金,说明金分子运动到铅中,铅分子运动到金中Ps:扩散现象定义: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性质一: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证据:可以看到热水先红性质二:在同样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扩散较慢,固体扩散最慢,间接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液体其次,固体最小注:灰尘等小颗粒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Ps:布朗运动指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小颗粒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出现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如何加快布朗运动?①增加水温②使微粒体积更小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证据一:物质有分子组成,分子又在不停运动中,为何物体不是散沙?而有一定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把分子吸住了,使它不能到处乱跑。
(完整版)初二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详细知识点,推荐文档

证据二:用力在固态物体上打一下,在物体的表面上会出现一个凹坑②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证据一:抽调玻璃板后几分钟,上面的空瓶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碳,下面瓶中的二氧化碳变淡,说明二氧化碳的分子运动到上面,空气分子运动到下面。
解释:气体分子在证据二:放置几天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变模糊,一个月后,分界面消失,整个量筒里全部变为蓝色,说明硫酸铜分子跑到分子空隙中去,水分子运动到硫酸铜分子空隙中去。
解释:液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硫酸铜呈蓝色)证据三:五年后打开一看,黄金中有灰色的铅,铅中有黄色的金,说明金分子运动到铅中,铅分子运动到金中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Ps:扩散现象定义: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性质一: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证据:可以看到热水先红性质二:在同样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扩散较慢,固体扩散最慢,间接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液体其次,固体最小注:灰尘等小颗粒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Ps:布朗运动指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小颗粒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出现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如何加快布朗运动?①增加水温②使微粒体积更小①构造①由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叫化合物,如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②有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叫做但只,如氧气分子有两个氧原子组成,及双原子物质③金属物质是单原子物质,即一个原子就是一个分子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扁平的旋转铁饼注: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计的恒星中的一颗,而银河系又只是浩瀚宇宙中普通的一员。
目前人们观测到的星系约1000亿个,仙女星系是里银河系较近的星系,他离里我们超过200万光年③宇宙起源:宇宙单恒与137亿年铅的一次大爆炸。
宇宙起始于一个原始火球,在原始火球中,温度和密度都高的无法想象,里面的物质可能极不稳定,最终爆炸,色剂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倒是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降到一定程度形成行星、恒星、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
粒子与宇宙总结知识点

粒子与宇宙总结知识点1.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宇宙起源理论中,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最为广泛接受的。
在大爆炸之后的宇宙演化中,由于引力的作用,星系、星云等天体开始形成,宇宙中的物质不断聚集,形成了宇宙结构。
在宇宙的演化过程中,由于能量的相互转化和星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宇宙的形态不断变化。
2.宇宙成因的粒子宇宙中有很多种粒子,包括了质子、中子、电子等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以及光子、中微子等与宇宙辐射与介质有关的粒子。
而在宇宙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高能粒子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宇宙中,由于各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形成了各种宏观结构,如星体、星系等。
3.基本粒子的发现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了原子结构,认识到了原子核、电子等基本粒子的存在。
之后,人们借助于高能物理实验,陆续发现了更多的基本粒子,如π介子、Λ子等。
人们通过不断的实验和理论求证,逐渐建立了标准模型,认识到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有限的。
4.基本粒子的分类基本粒子可以分为费米子和玻色子两类。
费米子是自旋量子数为 1/2 的粒子,包括了电子、中子、质子等物质组成元素;玻色子则是自旋量子数为 1 的粒子,包括了光子、弱相互作用粒子等。
此外,基本粒子还可以通过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进行分类。
5.暗物质和暗能量宇宙中除了我们熟知的物质和辐射,还存在着暗物质和暗能量。
暗物质是一种不与电磁辐射发生作用的物质,它的存在对于解释星系的运动和宇宙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而暗能量是一种密度恒定、负压很大的奇异物质,它的存在曾被用来解释宇宙的膨胀加速。
6.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的宇宙射线辐射,它是宇宙辐射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科学家可以了解宇宙的早期结构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从而验证宇宙大爆炸模型。
7.宇宙加速膨胀宇宙的膨胀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它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通过对超新星爆炸的观测,人们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正不断加快,这一现象被称为宇宙加速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1.走进分子世界
A.科学家研究微观世界时采用的方法:根据现象提出结构模型猜想,然后再收集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微粒之间有间隙,该微粒就是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的直径数量级为:10-10m.
B.分子理论知识: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1)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3)分子间同时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
能证明分子理论知识的现象有:……
C.用分子理论知识简单解释物质的三态。
2.探索更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A.分子由原子构成。
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化合物;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作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
B.原子“行星结构模型”
汤姆孙发现电子,卢瑟福发现质子,提出原子行星结构模型;查得威克发现中子,盖尔曼提出“夸克“;直径大小关系: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3.宇宙探密
A.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由近到远。
“地心说”到“日心说“。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内通过的路程)是长度单位,量天尺指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红移”现象证明了星系远离我们而去。
B.了解宇宙大爆炸发生在距今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