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合集下载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申博评定方案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申博评定方案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申博评定方案
,文章对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申博评定方案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日组织召开了一次专家论证会,会上确
定了申博评定方案、准则及程序,推进了申博评定工作。

申博评定方案是由该院主张并率先实施的,主要是针对该院开展面向大学、研
究生教育、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等工作的重要部分,包括设置、办学流程、教育质量、仪器设备、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

此次论证会在全面认真的环节中,细致周到,从多方面、多指标,确定了该学
院申博评定的标准和准则,研定了申博评定方案,设置了由专家组和学生组两个组成的国际综合评定团,并实施了多方比对和审查,使用投票表决法,以确保申博评定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申博评定方案得到了全体专家会社专业
人士的一致认可,这成为该学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将为该院开展新时代教育改革奠定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0203)专业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0203)专业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020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1)专业简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创办于2006年,200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从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江西省"九五"至"十二五"重点学科,江西省第一、第二批示范硕士点,是学校博士点建设支撑学科单位。

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有序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教研室有专兼职教师12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3人。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立足于服务钢铁、钨、铜铝等金属材料固态、液态成型领域产业,形成了材料设计与组织性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的特色研究方向。

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面向南京钢铁、新余钢铁、萍钢、沙钢、江铃、江钨、江铜等大型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

(2)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以钢铁、钨、铜铝等金属为背景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有关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与钢铁、钨、铜铝等材料固态及液态成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标准1.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及相关领域所需的学科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并能够熟练应用一门外语和计算机。

1.1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知识的能力。

1.2 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能够在材料成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材料成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1.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跨文化交流、竞争和合作能力。

1.4具备利用计算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具备扎实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分析、研究、解决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承担企业高级工程技术岗位的要求。

具有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产品与工艺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材料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支撑工业生产与工业技术的物质基础,新材料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有关材料成分与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能和使用效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技术与生产。

本专业始于1994年,由原成都理工大学测试分析研究中心、非金属矿物原料研究所、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合并组建,是我校较早创办的集教学、科研、分析测试三位一体的非地学类专业系之一。

现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两个本科专业方向。

本专业是四川省省级特色本科专业,《四川省高等教育新世纪教改工程》省级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材料学学科为四川省省级重点学科。

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8人(其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专职教师均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拥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权点。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较宽广的基础知识,受到较系统的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训练,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在半导体材料与元器件、建材、机械、电子信息、冶金、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船舶、能源、环保、石油、化工、军工、矿产资源等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受到材料合成与制备、加工与改性、性能分析与检测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成分与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能和使用效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掌握分析和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问题的基本技能。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排名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排名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排名摘要:1.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简介2.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排名情况3.优秀院校介绍4.就业前景与方向正文:一、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简介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是一门涉及材料科学、工程技术和化学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排名情况根据相关资料,全国共有41 所开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南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吉林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此外,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也是该专业排名靠前的优秀院校。

三、优秀院校介绍1.中南大学:中南大学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排名中位列第一,学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验设施,以及强大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

2.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排名中位居第二,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科研实力。

3.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排名中排名第三,学校具备良好的科研环境,有利于学生开展实践和科研活动。

4.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排名中位列前三,尤其在水泥工艺方向,绝对是全国第一。

学校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实践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实践环境。

5.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排名中位居前列,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四、就业前景与方向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的需求,毕业生可在建筑、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从事材料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02 光伏材料与器件
武莉莉
03 绿色节能新材料与新技术
三、报名与提交材料 1.专家推荐及网上报名 (1)申请者必须获得至少两位专业领域内正高级职称专家亲笔推荐。 (2)申请者按《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中规定的时间履行报名手续(网上填报内容详见博士 招生章程)。 (3)填写网报信息时,考试方式栏目中选择“申请考核”。 (4)通过申请考核的考生不需要进行现场确认。 2.提交申请材料 考生须于 12 月 15 日前向我院提交以下报名材料: (1)申请者填写的《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考核制入学申请表》; (2)研究生学籍在线认证报告或学位证、学历证复印件; (3)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单(须授课单位或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盖章); (4)两位与所申请学科相关的正高级职称专家签字推荐信; (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方向、探索思路和计划; (6)学术论文、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与证明; (7)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 (8)应届毕业硕士生尽量提供硕士论文详细摘要和目录。 考生须保证学历、学位证书和其他申请材料的真实性。 四、考核流程 1.核查申请材料 我院将检查考生的申请材料是否齐全,严格审查考生报考资格,查验考生的学籍在线认证报告或学位 证学历证、外语及核心成果等材料的真实性。所有申请材料一并存档,经我院或认证部门查证材料为不实 者,取消申请资格,已录取的取消学籍。 2.申请材料评估 我院遴选专家对申请考生材料进行评估,根据材料评估成绩,结合招生规模,确定参加复试考核的考 生名单,通知入围考生前来我院参加复试考核,并按录取口径公示参加复试考生有关信息。 3.复试考核 我院组织考核小组对通过申请评估的考生进行复试考核,重点考察申请者已有学术成就、专业创新能 力、专业发展潜力和外语能力,判断是否具有真才实学。考核内容应涵盖申请者的专业基础情况、外语口 语及写作能力、现有学术成果水平、专业创新能力、专业志向和兴趣,同时考察申请者其他综合素质。 复试考核的形式与安排详见我院复试考核通知。 4.体检 体检标准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执行,考生须于 5 月 30 日前 向我院提交由政府设立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四川大学校医院出具的体检报告原件。 五、录取原则 1.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勿滥”的原则进行。 2.考生总成绩=材料评估成绩´0.5+复试考核成绩´0.5。 3.依据考生总成绩按照录取口径由高到低依次录取。 4.网上公示拟录取名单,经体检、政审、调档等流程后,向拟录取新生发录取通知书。 六、举报受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纪委办公室:联系方式:028-85471569;tangshiho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学专业解读

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学专业解读

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学专业解读一、专业解析材料无处不在大千世界中的材料无所不包、无处不在。

吃、穿、住、行,每个人每天会碰到诸如金属、橡胶、磁性、光电等众多材料,小到一根针、一张纸、一个塑料袋、一件衣服,大到交通工具、医疗器械、工程建筑、信息通讯、航天航空,处处都有材料科学的身影。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涉及材料学、工程学和化学等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

该专业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主要研究的是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

事实上,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创造材料的历史,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什么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里材料类之中的一个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包括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等几个主要的专业方向。

材料类还包含很多专业,主要有: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大学一、二年级一般会安排基础科目的学习,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物理、计算机基础、C语言、英语等。

高年级以后会开设专业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材料工程基础、材料专业基础实验、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现代材料研究技术,等等。

(专业课程因各校侧重不同会有一定差异)二、专业与就业就业率比较稳定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1.2万人-1.4万人。

就业保持稳定,连续三年就业率区间一直处于90%-95%之间。

业内人士表示,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基础性学科,应用广泛,在工科专业中就业率不算最高,但是还是比较稳定的。

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届毕业生总就业率为100%,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多在京、津、沪及各省会和沿海发达城市,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广东、山东、上海、天津、北京。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77.82
378
160.09
郑博文
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
76.30
367
158.42
朱浪杰
材料学(金材方向)
82.40
379
178.00
曾韬
材料学(金材方向)
80.65
422
153.79
陈津津
材料学(金材方向)
76.50
370
158.00
程也
材料学(金材方向)
75.63
396
144.10
高宇
材料学(金材方向)
王丹妮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
67.03
322
139.30
雍凯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74.93
359
156.10
张懋超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74.65
366
152.20
何小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74.38
341
161.10
孔汉阳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74.25
350
157.00
龙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71.80
341
150.80
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
80.04
390
164.17
刘阳
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
79.00
388
160.82
黄晨婷
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
78.84
358
172.17
黄彬彬
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
78.37
392
156.67
刘鑫
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
78.00
376
161.58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_四川大学研究生院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_四川大学研究生院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不含推免生)考生姓名拟录取专业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备注张拾旺凝聚态物理74.1344158.6王少博凝聚态物理70.6343145.3张教凤凝聚态物理72.9332158.9彭毅材料物理与化学76.3367158.5刘吉洋材料物理与化学76.4361161.0陈钢材料物理与化学76.5368158.8李万材料物理与化学74.0367149.0李庆材料物理与化学72.4341153.3王智材料物理与化学73.0346153.6冉华英材料学(金属材料方向)78.2380160.8杨灵翔材料学(金属材料方向)75.9370155.8陈洪兴材料学(金属材料方向)79.0353174.8阎军军材料学(金属材料方向)78.5354172.5师尧材料学(金属材料方向)76.9363162.3马凌成材料学(金属材料方向)76.2366158.5周雪材料学(金属材料方向)81.0376173.8文江材料学(无机材料方向)73.0333158.8张正强材料学(无机材料方向)78.2367166.0王胜男材料学(无机材料方向)74.3337162.2邱露材料学(无机材料方向)73.0346153.6夏娜材料学(无机材料方向)71.9340151.6肖啸材料学(无机材料方向)81.6383173.0樊庆材料学(无机材料方向)80.2374171.0孙峰材料学(无机材料方向)74.6330166.4吕英豪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72.2325158.7刘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76.0350164.0敬鹏新能源材料与器件74.0335162.0曾金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74.0335162.0蒋红军新能源材料与器件78.3360169.0秦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70.2321152.3王帅新能源材料与器件72.5352149.0王君生物医学工程74.8329167.6罗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64.6298139.3刘晓兰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71.7339151.1刘壮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74.0348156.9张玉兴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71.8339151.7钟建强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69.6325148.5胡志伟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73.3349153.6钟杜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73.5374144.3金红星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73.5384140.3魏小洋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73.0355150.0付豪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74.0377145.0王爱玲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71.2340148.7冯也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69.7301158.3罗飞飞材料工程(金属、纳米、复合材料)73.9359152.0何翀材料工程(金属、纳米、复合材料)66.9327136.8周鹏材料工程(金属、纳米、复合材料)73.6334160.9谢冀鲁材料工程(金属、纳米、复合材料)71.5347147.4李万鹏材料工程(金属、纳米、复合材料)70.6334148.8师奇材料工程(金属、纳米、复合材料)80.5400161.9刘月茂材料工程(金属、纳米、复合材料)71.3335151.0陆文睿材料工程(金属、纳米、复合材料)73.5347155.4项雁玲材料工程(金属、纳米、复合材料)73.5342157.2王飞材料工程(金属、纳米、复合材料)77.6349170.8朱院院材料工程(金属、纳米、复合材料)68.7336140.3董少航材料工程(金属、纳米、复合材料)68.0327141.1杨帅军材料工程(金属、纳米、复合材料)70.2345142.8张伟娜材料工程(无机材料)72.1338153.0欧阳玲材料工程(无机材料)69.2345138.6康其锋材料工程(无机材料)67.6353129.0朱贵磊材料工程(无机材料)74.2342160.0杨柳材料工程(无机材料)75.3344163.4王振材料工程(无机材料)66.6313141.0丁振冬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71.4314160.0徐睿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71.8388132.0董行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72.6358147.0郭文文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69.6351138.1钟爽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68.0320144.0王琼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69.2339141.0刘超远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67.3335135.2苏留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70.2335146.6潘一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63.2330120.6文章来源:文彦考研旗下四川大学考研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一、学院概览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1年7月,由原材料科学系、金属材料系和无机材料系等三个实体系组建而成,主要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学院。

新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既保持了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传统优势,同时又突出了理、工、医结合及新兴交叉学科的特色,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目前学院下设4个教学系(即材料科学系、金属材料系、无机材料系及生物医学工程系)和1个中心实验室。

学院拥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及7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已形成了5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稀土及纳米复合材料技术、新型能源材料与技术、化合物半导体晶体材料与制备技术、特种介电功能材料与制备技术、人体硬组织修复材料及人工器官相关材料与技术。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队伍职称及学历结构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学术职务及学术兼职
“十五”期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民口配套等二十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1项为经费逾千万元的特大型研究项目;另外还承担了近1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总计经费达8388.5余万元。

有关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国家级、部省级奖励。

发表论文828篇,其中被SCI或EI检索330多篇,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专利近20项,各项指标位居学校前列。

在2001年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学院的材料学学科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双双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在2002年和2003年分别组织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材料学学科参加了全国学科评估,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评估结果为全国第六;材料学学科的评估工作评估结果为全国第十八名。

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生70名,硕士生199名,工程硕士近20名,本科生1003名,成教自考学生100余名。

学院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与国内外大学、研究院所密切配合,全方位积极培养适应国际化教育要求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先后与美国的University of Washington,University of Marylan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les,英国的Queen Marry,University of London(QMUL),University of Loughborough,以及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建立了合作培养关系。

学院优秀学生可以有机会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所进行高水平创新人才联合培养。

学院已与美国华盛顿大学联合进行了五届共22名中国学生和三届共六名美国学生“环境材料与制备技术”专业方向的创新班学生的培养,效果良好。

二、研究所与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学研究机构
三、本科专业(办学特色)
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既为基础学科,又为应用型学科,涉及领域极其广泛,是世界各国长期关注的焦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是科学与工程、自然与社会、生物与医学等领域的有机结合,学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
(1)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学科发展为龙头,促进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在保持学科传统优势的同时,突出理工医结合的特色。

(3)瞄准国内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注重将最新科技成果融入教学活动。

(4)重视工程意识与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性环节与工程训练,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5)以国际化教育为目标,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联合培养。

本科专业介绍:
材料物理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系统材料物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管理能力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可在电子、微电子、通讯等行业从事新材料新器件的研究、开发、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材料化学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与熟练的实验技能,具有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可在化学、化工、高分子合成与加工、电子、微电子等行业的从事新材料新器件的研究、开发、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在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等实际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化、力、电子、计算机和外语基础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能够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科学以及、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化、力、电子、计算机和外语基础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能够从事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生物系统仿真及生物医学软件、生物医学仪器等领域科学以及、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四、研究生培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材料学全国重点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学科和材料物理化学四川省重点学科,充分利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高分子与特种功能材料”、“生物医用功能材料与临床应用”及“西南资源环境与灾害防治”985科技创新平台的条件,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多学科、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