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现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引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关于材料的构成、性能、制备和应用等方面的综合学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生产的需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当代社会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专业发展现状学科内容扩展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内容不断扩展。
传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关注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而随着纳米科技、生物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快速发展,学科的内容也不断扩大。
现在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关于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和能源材料等新的研究领域。
实验技能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
学生在专业课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室实践,以培养他们在材料制备、表征和性能测试等方面的实际能力。
这种实验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实践操作和技术。
学术研究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术研究发展迅猛。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身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中,为材料的制备、性能表征和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学术会议和期刊上涌现出许多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动了该专业的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精细制造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精细制造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未来发展重点。
精细制造可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功能,并应用在各个领域,如航空航天、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
同时,与精细制造密切相关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方向。
开发环保材料、提高材料的循环利用率和降低能源消耗等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研究者可以更快速地进行材料模拟和设计,加速材料研发过程。
此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还可以挖掘出更多材料领域的隐藏规律和新的研究方向。
跨学科研究的合作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合作。
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往往涉及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因此与这些学科的合作是提高专业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
材料专业发展趋势

材料专业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和工业的不断进步,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作为一门核心学科,正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材料专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新兴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材料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此进行分析和预测。
1.新兴材料的崛起: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兴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例如,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和功能材料等,正逐渐成为材料研究的热门领域。
这些新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和应用,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因此,材料专业将更加关注新兴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2.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材料专业也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将成为材料专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可持续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应用,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材料专业将致力于寻找和开发可持续材料,以推动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
3.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兴起:材料专业的发展也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
多学科交叉研究正在成为这个领域的一个新趋势。
与化学、物理、工程等学科的结合,有助于材料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此外,材料与其他行业的交叉也将带来更多的创新与发展。
因此,材料专业的未来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
4.自主创新的重要性: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自主创新成为国家和企业的重要目标。
材料专业作为一个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
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动材料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材料专业的重要任务。
加强与企业、产业界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也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5.教育与培训的改革:材料专业的发展还需要注重教育和培训的改革。
培养高素质的材料学人才,将是材料专业未来发展的基础。
材料专业课程的改革与更新,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将有助于满足未来社会对材料专业人才的需求。
综上所述,材料专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新兴材料的崛起、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兴起、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与培训的改革。
材料科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材料科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材料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各种物质的性质、结构以及应用。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使用工具的时代,而如今,材料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支柱之一。
本文将回顾材料科学的历史,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材料科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的生活需求。
人类早期使用的工具主要是利用天然材料制成的,如石头、木材和兽皮等。
然而,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了对金属的探索和利用。
青铜时代的到来标志着金属材料的应用,这使得人类的工具更加坚固和耐用。
此后,人类进一步探索了其他金属和材料,如铁、钢等,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18世纪和19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工业革命,也为材料科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契机。
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使得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组织,从而开启了材料科学领域的新篇章。
通过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探究,科学家们能够设计和开发出更好的材料,满足工业和社会的需求。
随着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材料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在20世纪初期,发现了诸如塑料和合金等新材料,它们具备了独特的性能和应用。
而在20世纪后半叶,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成为热点。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尺寸效应,表现出与传统材料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研究在电子、光学、医疗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为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未来,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测。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新材料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传统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往往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探索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材料成为材料科学的重要方向之一。
其次,功能性材料的研究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功能性材料是一类能够改变其物理、化学或生物性能的材料,如智能材料、超导材料等。
这些材料在医疗、能源、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材料科学的发展与未来趋势

材料科学的发展与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程度的提高,材料科学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学科。
作为一门对材料结构、性能、制备、应用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材料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一、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材料科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早期就开始使用各种天然材料,如石头、木头和骨头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炼铜、炼铁、陶器等技术的出现,也促进了材料科学这一学科的发展。
直到20世纪初,新材料的研究开始崭露头角。
在此期间,人们开始了解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并研发出了一些新的材料,如合金、陶瓷、塑料以及各种高分子材料等。
这些新材料不仅推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现代科技的进步。
二、材料科学的现状在当前,材料科学已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它涵盖了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以及生物材料等多个方向。
材料科学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建筑、交通、能源、医疗、电子等领域都离不开材料科学的支持。
同时,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相关产业链也在不断壮大,产值不断上升,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材料科学的未来趋势未来,材料科学的发展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其中,绿色、低碳、高效、节能将成为未来各个领域中材料发展的主题。
此外,以下是材料科学未来的发展趋势:1. 新型材料的发展随着纳米科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未来材料将会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多样化。
未来将出现更多的新型材料,包括智能材料、可再生材料、生物材料等。
2. 能源相关材料的研究随着现有资源的不断减少,未来的能源需求将更加迫切。
为了满足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求,材料科学家将会研发更好的能量储存材料、光伏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导电高温材料等。
3. 多功能材料的制备未来的材料将越来越多样化,一个材料可能需要具备多种性能。
例如,有些材料不仅可以用于机械结构,还可以用于光学、电磁等方面。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摘要:一、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简介1.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2.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背景和发展历程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概述1.专业方向及特点2.主要课程设置三、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实际应用1.材料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2.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四、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就业前景1.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2.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趋势五、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挑战与机遇1.当前面临的挑战2.未来发展的机遇正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及其应用的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一专业在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方向。
这些方向分别研究不同类型的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原理、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等核心课程,以及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高新技术领域,如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成果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涉及建筑、交通、能源、环保等诸多领域。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他们可以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材料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材料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当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资源与环境问题等。
然而,这些挑战同时也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材料科学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论材料科学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类潘勇辉 1009100131)[摘要]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材料的发展史,然后介绍了一些新材料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材料科学发展史趋势金属材料超导材料高分子材料如今,一说到材料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我们的生活与材料是息息相关的。
如我们造房子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既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如水泥、沙子)的又有金属材料(如钢筋)的。
我们所使用的各种生活用品也是由各种材料制造而成的。
还有各个领域(如航天、航空、军事)都有材料的影子。
可以这么说,人们想要发展,那就必须先发展材料科学。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的发展水平始终是时代进步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创造材料的历史。
在当代,材料和能源、信息是构成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实用的、直接的科学与技术,是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及使用性能等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与制约规律的一门科学。
涵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本科专业。
改革开放后,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90 年代,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之间的界线开始模糊,几大材料之间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和共性。
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借鉴,材料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所以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研究材料,我们很有必要学习一下材料科学的发展史,并了解一下材料科学今后的发展趋势。
1一、材料科学发展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
历史上,材料被视为人类社会进化的里程碑。
对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的能力,决定着社会的形态和人类生活的质量。
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
可以这样说,自从人类一出现就开始了使用材料。
材料的历史与人类史一样久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和趋势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几所高校材料学科的具体实例,综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的历史进程,讨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同时展望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历程,趋势Abstract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 several domestic universiti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discipline were discussed. Meanwhile, the prospect of this subject in the future were prospected.Keyword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evelopment process,trend1 引言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
80年代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及新工艺对新材料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也促进了当代材料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在,材料学科及教育的重要性已被人们认识,国内外许多工科院校及综合性大学都相继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系)。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材料科学”这个名词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7.隐声材料
“糊涂侦探”麦克斯 韦·精明(Maxwell Smart)和 局长大人谈论高度机密时使 用的那个玻璃罩,更像是一 件隐声斗篷而不是一个无噪 音静锥区。作为武器家族的 一把利剑,潜艇需要尽可能 地做到“悄无声息”这四个 字,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教授尼古拉斯·范 格(Nicholas Fang)研制了一种新型隔音材料, 并给这种新材料取了一个非常具有科幻色彩的名 字。据悉,这种新隔音材料能够弯曲潜艇周围的 声波,使敌方声纳无法探测到潜艇的存在。
2 Synthesis/Processing
制备从本质上讲,是用一定的手段将材料中的 原子、分子按照要求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以达到 实际所需要的性能。加工则是指将原料变成所需要 的形状,即成型。不同的制备和加工工艺会改变材 料的性能。
3 Properties
性质也称为材料的固有性能,它赋予材料的 价值和可应用性,包括材料本身具有的力学性能、 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Materials Tetrahedron
Properties
Performance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Synthesis/ Processing
1 Composition/Microstructure
从不同层次(尺度)上对材料的成分、结构进 行深入了解,这是材料科学的基础部分。
4 十种已问世的未来材料
1.超薄超导体
在涉及超导体问题上, 薄是开发者们追求的终极目 标。导电体越薄就越能散 热——对许多材料来说,这 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如果加 热超过一定温度,很多材料 会失去超导状态。薄还能提 高材料的弹性,使薄薄的超 导电膜成为数十种先进高科 技产品的主要成分。实用的 超薄超导体曾经被看作是代 表未来的材料,它们只是在 高科技的舞台崭露头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和趋势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几所高校材料学科的具体实例,综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的历史进程,讨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同时展望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历程,趋势Abstract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 several domestic universiti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discipline were discussed. Meanwhile, the prospect of this subject in the future were prospected.Keyword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evelopment process,trend1 引言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
80年代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及新工艺对新材料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也促进了当代材料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在,材料学科及教育的重要性已被人们认识,国内外许多工科院校及综合性大学都相继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系)。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材料科学”这个名词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
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之后,美国政府及科技界为之震惊,并认识到先进材料对于高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一些大学相继成立了十余个材料科学研究中心,从此,“材料科学”这一名词开始被人们广泛使用。
材料学科的发展过程遵循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从细分走向综合。
各门材料学科通过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由细分最终走向具有共同理论和技术基础的全材料科学[1]。
20世纪40年代以前,基础科学和工程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
在20世纪20年代固体物理和材料工程两学科是分离的,到40年代两学科才有交叉。
从6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材料科学,到了70年代,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的学科内涵大部分重叠,材料科学兼备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属性,故“材料科学与工程”(MSE)作为一个大学科逐步为科技界和教育界所接受[2]。
2.1 国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美国西北大学M.E.Fine教授等人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MSE)这一概念。
在上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内外高校均没有明确完整的MSE教育。
此时,材料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分属冶金、化工或机械等专业。
从60年代初起,欧美等国家高校中冶金、机械或化工等与材料有关的系或相关的专业及学科开始改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系”、“材料工学系”。
至80年代中后期,欧美等国大部分高校已完成此项工作。
这种教育符合材料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美国与欧洲在材料教育方面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把材料科学与工程看作是一门学科。
在大学不再需要专门的材料主题。
这些材料不再是冶金、陶瓷或电子材料学,而统称为材料,材料教育涉及的范围包括金属、陶瓷、高分子、半导体以及其他所有类型的材料[3]。
2.2 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中国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起源于部分高校的采矿系、矿冶系等,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
文革前,我国基本上承袭了原苏联的培养模式与体系,材料科学技术人才被分割在十几个专业培养,分属于冶金、机械、化工等系内。
这种教育模式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初期。
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逐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此期间,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与经验,但在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模式上尚未有根本性突破,仍保留原苏联的做法。
到了80年代,面对高新技术发展对材料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国外材料学科教育的改革,我国教育模式与内容的弊端越来越凸显。
尤其是国内市场经济开始发展,且逐步取代计划经济,在工业组织上那种小而多、小而全的模式被大集团、大工业的生产所取代。
随之,旧培养模式与体系也很难再维持,而不得不进行改革[4]。
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材料学科教育改革的迅速发展,多数设有有关材料专业的院校均已程度不同地对原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并且出现了有根本突破的新思路新方案。
以下简要介绍国内几所代表性院校的材料学科教育改革情况。
(1)中南大学:该校前身为中南矿冶学院。
1952年中南矿冶学院由6所院校的地质、矿冶系组建而成,该学院当时设置了地质、采矿、选矿、有色金属冶金4个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1954年,原名金属工艺系;1962年更名为特种冶金系;1980年为原重冶、轻冶、稀冶三个专业合并为有色金属冶金专业,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2年正式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现设有材料物理系、材料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材料化学系;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在有色金属、粉末冶金和复合材料方向。
(2)北京科技大学:1952年由国内六所院校的矿冶学科组建成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1996年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金属压力加工系、表面科学与腐蚀工程系、冶金系的铸造教研室合并组建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998年,应用科学学院的材料物理系和物理化学系无机非金属材料部分并入材料学院。
2001年,重新整合,成立了材料学系、材料加工与控制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粉末冶金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所、腐蚀与防护中心、实验测试中心等4系2所2中心。
2008年12月,材料学院分出一部分形成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材料学院现设材料学系、材料加工与控制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
(3)西北工业大学:该校的材料学科起源于1957年成立的机械系,1964年把化工系并入热加工系,1977年正式成立材料科学,1991年组建化工系,1996年材料学院成立,2003年经过几年的过渡时期,形成如今的三个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系和复合材料系。
(4)清华大学:该校的材料学科也是起源于机械系,1988年将化学工程系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工程物理系的材料物理专业,机械工程系的金属材料专业组建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2年新成立的材料学院下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材料加工工程系,金属材料系和复合材料系。
(5)重庆大学:该校材料学院的前身是始设于1935年的采冶工程系,后更名为矿冶工程系,冶金系、冶金及材料工程系;1998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0年又与原重庆建筑大学建筑材料工程系合并成立了新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从这些高校改革的历程可以看出,国内大学的材料学科大体是从两类学校中通过不同的起点而发展。
一类是在工科院校中通过冶金与机械,或金属、非金属、高分子三大类材料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所依存的专业而建立的学科,如工科院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等,这种类型的学科侧重于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来探求新材料的性能评价与使用。
另一类是一些综合性大学在追踪科技前沿的基础上,由物理学与化学孕育并分化形成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新学科,建立了材料科学系或研究所,其特点是材料学与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交叉结合。
这两类不同起点的材料学科在前进中经过自我完善而相互靠近,理工结合,并逐渐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趋势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领域的形成,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来设置引导性专业已成为大势所趋。
考虑到材料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共性,全国设置了材料专业的院校已注意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人才培养特色[5]。
宽口径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人才,这要求加强并拓展一级学科基础课程。
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增大基础课比重,拓宽基础课知识面;拓宽专业口径,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的范围。
此外,还应注意增加新兴学科的内容。
必须改革仅重知识结构优化、忽视思想素质提高,重科学技术掌握、忽视精神文明熏陶,重有形课程建设、忽视育人环境建设的片面做法。
培养“宽口径、多方向”的材料工程的高级技术人才,必须树立“大工程、大材料”的思想,科学设计课程体系,特别是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公共基础平台的设计。
在大工程技术基础方面,设立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及经济管理等课程,并使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有机结合。
材料科学与工业技术突飞猛进,对材料类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由于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和领域处于不断拓展之中,此外,材料科学与其他学科(包括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关联性极强,这给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建设带来了困难。
如何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内容日益丰富的情况下培养出适应材料产业和技术飞速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材料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动力[6]。
4 结束语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综合交叉的特点,科学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当前最活跃的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又导致了一系列高新技术和高性能材料的诞生。
21 世纪的人类科学技术,将以先进材料技术、先进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四大学科为中心,通过其相互交叉和相互影响,为人类创造出完全不同的物质环境。
新型的受欢迎的材料,将是与生物和自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相容性和环境友好的材料。
材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生活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以材料的发展为前提的。
因此,性能不断提高、来源愈来愈广泛、能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新材料,将会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来发展。
参考文献[1]李强,陈文哲. 美国和欧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 高等理科教育[J].2002,(6):33—40.[2]张钧林.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发展、现状与人才培养.甘肃科技[J].2008,24(15):165-168.[3]尤显卿,汪冬梅等. 工科院校材料学科办学特色分析与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J].2008,22(1):71-75.[4]孙壮,陈吉. 关于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材料学科的几点思考.鞍山师范学院学报[J].2009,11(3):90-92.[5]曲明贵,张瑞军,张福成等.材料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教学研究[J].2012,35(2):12-15.[6]罗延龄. 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材料科学.中国科技纵横[J].2010,(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