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保基础知识讲解概要

合集下载

品保基础知识教材

品保基础知识教材

一. 基本概念定义1.品质 Quality :一项产品或服务整体的特性和特征,此种整体性的特征和特性具有满足顾客规定或潜在的需求能力.2.质量管理 Quality control :即将购买者所满意之最经济最实用之产品加以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3.产品 Production : 活动或过程的结果.4.合格:即满足规定要求.5.不合格: 没有满足某个规定要求.6.缺陷: 没有满足某个预期的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包括与安全性有关的要求.7.监定过程: 证实实体是否有能力满足规定要求的过程..8.监定合格: 某个实体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得到证实的状况.9.检验: 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10.进料检验: Ining Quality Control IQC ,又称验收检验.是管制不让不良品原物料进入仓库的控制点.11.制程检验: 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IPQC ,又称中间检验.是指原物料入库以后至产品完工之前这一过程中的生产管制.12.最终检验: Final Quality Control FQC ,又称在线检验.指在生产过程中设置的控制点.13.出货检验: Outing Quality Control OQC ,产品出货前的检验.14.品质保证: Quality Assurance QA ,包括质量设计功能的制度是否在运作及执行人员确实是否执行加以查核.二品质的认识1.品质的定义:一项产品或服务整体的特征和特性,此种整体性的特性和特征具有满足顾客规定的或者潜在的需求能力.1.1铗义的品质:包括直接与产品有关的特质. 如外观,强度,纯度.1.2广义的质量:1.2.1有关成本.价格之特性---包括效率,损耗,单价,不良率,成本和利润等.1.2.2有关服务之质量--------包括零件互换性,修理的难易,售后服务的速度与效率,说明书的好坏,包装的情形,抱怨处理的深度与速度.1.3 决定质量的因素:1.3.1市场的需要1.3.2生产技术与能力.1.3.3经济原则.1.3.4质量与代用特性.1.3.5数量化的质量.1.3.6公差的范围.2.管制的意义2.1在管理活动中交付责任与权利的一种手段 ,使管理者方面可以避免过问不必要的细节而促进质量,使结果令人满意.2.2 做好今天的工作水平的维持2.3 为了明天的工作水平的提高2.4 管制的步骤:2.4.1计划 plan :想如何才能顺利展开 what How Who When Where2.4.2实旋.执行 do : 按照计划做.2.4.3确认,检核 check : 看结果如何.2.4.4对策;矫正行动 action :不好的部份应加以修改,矫正有效的要标准化,要设法保持.3.质量的二大目标3.1品质保证:确保你的顾客或下一道工序能满意地接受你的产品或服务.3.1.1品质保证的四大要素:3.1.1.1设计正确: 掌握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设计正确的规格及公差.3.1.1.2制造正确: 合格的材料,良好的制程管制.3.1.1.3检验正确: 良好的检验管理.3.1.1.4使用正确: 使用前熟读使用说明,良好的售后服务.3.2 降低成本:3.2.1减少不良率,报废率.3.2.2减少错误,修理,重制.3.2.3减少各种浪费.3.2.4减少质量成本.三检验基本知识1.定义:检验是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要求.2.检验的类别:检验是实施质量管理最基础的手段,通过检验工作之进行,可以评鉴产品质量状况,并且获得质量信息回馈,采取矫正及改善措施,包括:I进料检验:Ining Quality ControlII制程检验: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III最终检验:Final Quality controlⅣ出货检验:Outgoing Quality controlⅤ品质稽核:Quality Assurance2.1进料检验:进料检验又称验收检验,是管制不让不良品原物料进入仓库的控制点,也是评价供应商质量的主要信息来源,它分为全检.抽检及免检.全检: 数量少,单价高之物料抽检: 数量多或经常性之物料免检: 数量多,单价低或经认定可列为免检之厂商或局限性之物料2.1.1检验项目:2.1.1.1外观检验:包括颜色.形状.毛边,脏污等.2.1.1.2尺寸.结构性检验:依图纸进行检验2.1.1.3电气性能检验:包括导通性.绝缘性及耐压性2.1.1.4化学性检验:包括耐酸性.耐腐蚀性及氧化性等2.1.1.5物理特性检验:包括端子强度.硬度等2.1.1.6机械特性检验:包括开关操作部位的灵活度2.1.2 检验手法2.1.2.1外观检验: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2.1.2.2尺寸检验:如卡尺,投影仪等.2.1.2.3其它检验项目:以实验法来检验之2.1.3 抽样条件:一般随机抽样2.1.4 验收条件:2.1.4.1允收水准 AQL 一般依产品而定2.1.4.2采用MIL-STD-105E II 检验水准2.1.5 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处置:2.1.5.1检验合格之产品须贴上合格标签或盖PASS章2.1.5.2检验不合格品须贴上不合格标签或盖REJECT 不良批退章2.1.5.3申请特采产品须贴上特采标签2.2 制程检验:制程管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一般的制程管制指进料管制入物料仓库至成品管制以前之间的生产管制活动,又称中间检验.制程可分为:1>首件检验 2>巡回检验3>自主检验 4>检验站2.2.1 制程检验的目的2.2.1.1于大量生产型的工厂中,及时发现不良,采取措施,可以防止大量不良品发生.2.2.1.2针对非机遇性之变因.于作业过程中,加以查核防止不良品之发生,如查核作业流程是否更动,新手对于作业标准方法是否了解,机器.模具是否正常,作业条件有无变动.2.2.1.3通过检验之实施,不让本制程的不良品流入下一工序2.2.2 制程检验之做法2.2.2.1制程检验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是由品保人员实施巡回检验2.2.2.2使用巡回检验记录表2.2.2.3查核因素除了在制品外,应包括可能造成质量变因的作业因素2.2.2.4查核项目、查核方法、时间频率应事先设计于记录表中2.2.3 制程检验的重点IPQC检验员为有效控制制程,使不良率不会因异常的制程原因而升高,对于不稳定的因素应事先了解,并做重点控制,不稳定性因素包括:2.2.3.1该产品以前生曾有异常,有不良较高之记录2.2.3.2使用机器不稳定2.2.3.3 IQC有材料不理想的讯息2.2.3.4新投入量产品2.2.3.5新操作人员2.2.4 质量异常处理:检验人员对于突发性质量异常或对于经常性,而且具有严重性的制程应开出质量异常通知单 QFM-013 ,通知有关部门迅速处理,并追踪处理结果.2.3 最终检验 FQC : Final Quality Control,又称在线检验.在线检验是制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管制点,属于要点检验,就整个生产制程来说大到致分为三大阶段:粗胚成形及处理半成品修饰及处理装配组装及包装.2.3.1 管制点的设定在整个生产体系的众多制程中,有否需设检验站或检验站设于何处应是在线考虑之处2.3.2 检验标准每一检验站应设置有检验标准,作为检验员作业之依据,检验标准包括:检验项目、规格要求及检验手法2.3.3 检验手法2.3.3.1制程不稳定时或数量小,价格贵时,通常用全数检.2.3.3.2制程稳定,或属于连续大量生产型,则使用抽检方法.2.3.3.3检验仪器:检验人员使用之量具.仪器. 、塞规等检验设备,经常性使用,会产生变动造成产品误判,因此须定期校正及日常保养,并做好记录.2.3.3.4 回馈与矫正措施1 突发性之严重异常应立即反应处理.2 经常性的质量问题,交由生产部技术人员会同品管技术人员进行对策处理.2.4 出货检验: Outgoing Quality control2.4.1出货检验一般于出厂前1-3天实施2.4.2检验项目:2.4.2.1外观2.4.2.2尺寸检验2.4.2.3指定的特性检验2.4.2.4寿命试验2.4.2.5产品的包装和标示检验2.4.3检验的目的就是不让不良品流入下一道工序.2.4.3.1进产检验过程中,对于不合格品应贴上不合格标签标识,并存放于不合格品管制区,以便区隔,IQC将来料异常反馈给供货商,要求供货商改善质量.对于特采或因急需生产来不及检验而例外放行之进料,应予以跟踪.2.4.3.2制程检验中,作业自主检验不合格品应放入红色盒中以便隔离.IPQC对于部品或成品发现不良,应及时知会生产部门.2.4.3.3 QA及OQC检验之不合格品,应置于不合格品放置区或红色盒中,并及时将不良情形反馈生产部门.2.4.3.4检验只是质量管理中的一种手段,没有达到提高质量的功能,主要的是应用检验所取得的信息进行质量改善活动,,才能提高质量.2.4.4 质量管理应用手法:2.4.4.1层别法 2.4.4.2柏拉图2.4.4.3特性要因图 2.4.4.4散布图2.4.4.5直方图 2.4.4.6管制图2.4.4.7抽样计划 2.4.4.8查核表2.4.4.9 IE方法研究四. 抽样检验1.定义:抽样检验指从群体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样本,经过试验或测定以后,以其结果与判定基准作比较,然后利用统计的方法判定此群体是否合格或不合格的检验过程.2.适用抽样检验的场合:2.1属于破坏性检验,如材料强度试验.2.2检验群体数量多,如螺丝,注塑件等.2.3检验群体体积非常大,如原棉等.2.4产品属于连续体的产品,如纱线等.3.抽样检验的优劣:3.1优点:3.1.1抽样费用远比全检少.3.1.2 检验数量少,可较详细.3.1.3 判定不合格,全部批退,可以刺激供方加强质量管理.3.2 缺点:3.2.1 虽然判为合格,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良品.3.2.2 可能把良品的群体误判为不合格,亦有可能把不良品的群体误判为合格.4.抽样计划:4.1检验水平:4.1.1 检验水平决定批量与样本大小之间的关系,一般检验水平有I,II,III三级,除非特别规定,都采用II级检验水平.在无需太高判别力时,可采用I级水平,需要较高判别力时采III级水平.4.1.2另外有特殊检验水平S-1,S-2,S-3,S-4四级,采用特殊检验水平,但是当批量相当大,检验成本高或破坏性检验可采用4.2 允收水平:即限定产品群体的最高不良称为允收水平,以符号PO或AQL表示.5. MIL-STD-105E II抽样步骤:5.1决定质量基准决定检验项目及判定规格5.2决定质量允收水平AQL值.5.3决定检验水平,通常使用II级.5.4群体批 LOT 之构成,尽可能接近同一条件下之产品.5.5求样本代字.5.6决定抽检方式,使用一次抽样还是多次抽样.5.7查出抽检方式:5.7.1由表上查出样本的代字的行.5.7.2由表上查出所的指定的AQL的列.5.7.3由样本代字的行与AQL的列交会点,查出合格 AC 判定个数及不合格 Re 判定个数.5.8 由样本代字查出抽取样本数n.5.9抽取样本.5.10测定样本,判定群体批量允收 AC 还是拒收 Re .五 ISO基本知识1.定义:1.1 ISO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国际标化组织.1.2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时间:1946年.1.3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1.4主要工作:制订各类国际标准.1.5主要制订:由TC Technical mittees 技术委员会制订.1.6 ISO-9000的历程:起源—美国 MZL—Q—9858A英国引用 BS—5750加拿大转换 CSA— ZZ991.7 ISO9000修订用期:五年2. ISO-9000的精神:2.1制度须有涵盖性.2.2制度须合理化,具有说服性.2.3以证据证明按制度实施.2.4说你所说的,写你所说的,做你所写的.2.5注意预防,并强调事后矫正能力.3. 为什么要实施ISO90003.2对质量体系来说,按ISO9000要求建立和实施的质量体系,具有如下优势:3.2.1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 3.2.2改进产品的质量.3.2.3减少返工和投诉. 3.2.4有效利用人、机器和材料、提高生产效率.3.2.5减少生产和环境故障. 3.2.6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 ,建立企业文化.3.2.7增强用户的信心. 3.2.8提高企业形象..3.3 对组织来说有如下优势 :3.3.1提高管理水平. 3.3.2使工作规范化.3.3.3明确内部职责 3.3.4提高办事效率.3.3.5提高产品质量. 3.3.6符合市场要求.3.3.7满足有关法律方面的要求.3.3.7.1实现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的要求.3.3.7.2实验和试验室评定和检验机构评定的要求.3.3.7.3实现许可证年审的要求.4. ISO9000体系ISO9000体系包括ISO-9001、ISO-9002、ISO-9003、ISO-9004.4.1 ISO-9001质量体系是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4.2 ISO-9002质量体系是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当需要证实供方生产合格产品的控制能力时 ,应选择和使用ISO9002.4.3 ISO-9003质量认证体系是最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当仅需求供方保证在最终检验和试验时符合要求,应选择ISO9003.4.4 ISO-9001的内容4.5 ISO-9001之条文:4.质量管理休系; 5.管理职责 ; 6.资源管理7. 产品实现 ; 8.测量,分析和改进.八安规的基础知识1. UL的概念:1.1 UL的全称:Undenuriters Laboratonrene 保险商试验室 ,建于十八世纪末,对进入美国市场的所有建筑、电器、电子及灯饰产品进行全性能测试的试验机构:1.2对所有进入美国市场销售的产品,法律上需通过UL的认证.1.2.1 UL为美国认证: 1.2.2 CSA为加拿认证.1.2.3 VDE为德国认证. 1.2.4 SEMKO为瑞典认证.1.2.5 DEMKO 为丹麦认证. 1.2.6 NEMKO 为挪威认证.1.2.7 FIMKO 为芬兰认证. 1.2.8 NF 为法国认证.这八个国的安规认是独自独立的,不相互涵盖.。

品保部培训资料整理

品保部培训资料整理

第一节:品保相关理论1.1. 1管制:产品的制造和品质管制均由操作者负责。

1.2领班的品质管制:操作员只负责制造,品质管制由领班负责。

1.3检查员的品质管制:制造单位只负责生产,品质由检查员负责,品质管制只是事后的检验。

1.4统计品质管制:简单的事后检验已不能满足要求,开始将统计知识运用分析品质信息。

1.5全面品质管制:品质管理不仅仅是品管,制造单位的事情,而是从研发.设计.采购.仓库及售后服务等单位均要参与。

2.三位品质大师对品质管制的定义:2.1戴明:用最经济的手段,制造最有用的产品。

2.2朱兰:所谓品质管制是设定品质规格,为达到此规格所使用的所有手段的全体,统计性品质3.3:所谓品质管制,即是将消费者所最满意.最经济.最实用的制品加以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

为达到此目的,必须结合整个公司的业务.企划.技术.设计.制造.采购.仓库.人事待各部门的人员分工合作,构成一个具有共识性且易于实施的组织,并使工作标准化,使所订之各项计划确实执行。

4.产生变异的分类:4.1机遇性原因(因经常性问题或一般原因):这类问题属于系统问题,如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如一个人的体温在正常情况下会有0.5度左右的上下起伏变动,这个变动即可接受与不易防止的.4.2非机遇性原因(偶发性问题或特殊原因):这类问题属于局部性问题,如模具突发故障,或新进之员工造成不良.此类变异是假如有去注意应该可以发现的,也是产品不稳定的来源,而且是容易控制的。

5.防止不良品发生的要诀5.1稳定的人员 5.2良好的教育训练 5.3建立标准化 5.4消除环境脏乱的现象 5.5统计品质管制 5.6稳定的供应商 5.7完善的机器保养制度6.品质管理的《三不政策》:1不接受不良品6.2不制造不良品6.3不放过不良品7.品质管理三现原则:现场现物,现时8.不良改善的《四不放过》原则:8.1原因未查明不放过8.2责任不清楚不放过8.3对策没落实不放过8.4效果不明显不放过9.P—Plan 计划D—Do 做C—Check 检查A—Action 处置10.品质管理的四个步骤10.1制定品质标准;Plan 10.2检验是否与标准一致;Do 10.3采取纠正措施并追踪效果;Check 10.4修订新的标准11.解决问题的八大步骤(8D):11.1建立问题小组11.2问题描述11.3紧急对策(临时改善措施) 11.4根本原因分析11.5长期改善对策和方案11.6长期改善方案效果确认11.7预防再发生/标准化11.8团队激励12.异常追踪的三条基本线索12.1以材料为线索,展开对策(不良数量有多少?)a.单品材料如何处理?b.半成品如何处理?c.成品如何处理?d.已销到市场的如何处理?12.2以时间为线索,展开对策(是么时候发生?)a.新设定的4M1E是么时候开始实施?b.不良品什么时候处理完毕?c.良品什么时候能出货?12.3以作业方法为线索,展开对策(在哪里进行了处理?)a.工序内用了什么新的作业方法?b.QC增添什么新的检查方法?c.QA更改什么规格?13.不良品之管制:13.1标示:用红色标签将不良品标示出来。

品保ISO9001基础知识培训

品保ISO9001基础知识培训
26
品質體系檔與結構
27
品質體系檔與結構
品質 手冊
表明意向及達到此目的 的策略及方法 說明由誰負責執行什麼及什麼情況下執行程 式
程式檔
品質計畫/ 作業指導書
詳細說明如何執行 某些工作
證明已按文件 執行工作的證據
28
表格,記錄,檔薄,檔案
ISO9001:2008 要求培訓
29
故事三: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給他們每人一個要求。美國
建立了规范的文件化质量体系
文件化体系满足ISO9001标准要求 文件化的质量体系运行至少三个月 文件化结果符合文件化质量体系要求
6
必須的程序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記錄控制程序 內部審核程序 糾正措施 預防措施 不合格控制
7
檔化品質體系
品質手冊 程式檔 作業指導書 必要的品質計畫 產品技術標準/要求 相關的法律/法規
17
ISO 9000 認證的動力


歐洲貿易條例
減少重複審核


需方的要求
市場競爭
18
推行ISO 9000的得益


被全世界廣泛接受
此系統是預防錯誤的發生,而不是等錯 誤發生後再去發現 依賴於系統而不是個人

增強客戶的信心
19
推行ISO 9000的得益


顯示對品質的承諾及樹立良好的形象
38
4.2文件要求
4.2.2 品質手冊 組織應編制和保持品質手冊,品質手冊包括: a) 品質管制體系的範圍,包括任何刪減的細節 與合理性(見1.2); b) 為品質管制體系編制的形成檔的程式或對 其引用; c) 品質管制體系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品保讲义

品保讲义

二、品保部门
5) 制程检验 a、设立此单位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 量,适时检查产线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备。 b、制程单位设立在生产线上,可以对相应生产单位开立 制程异常单 c、当发现了制程问题时,生产单位需要立即停止生产, 查找并及时纠正问题,向上报备,做到最快恢复生产。 对其不合格品要进行封存报废处理。 d、此部门隶属于品保,对于品质问题可以找QA商讨, 决断。开立的异常单,现场单位需要提供8D report,并 由QA主管撤单。
4) 质量的变异的原因 )
偶然因素:对产品质量影响比较小,经常存在,没有规律 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机台的震动,温度变化等 不可避免 不可避免 系統因素:对产品质量影响比较大,不经常发生,前后呈现一定 规律 如刀具的磨损 可以避免 特殊因素:是在特殊情況下发生的 突然停电,机床失灵,操作人员思想不集中 不易事先控制﹐不予讨论 不易事先控制﹐不予讨论
特点:“三全”管理 -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一、认识质量与品保
传统质量检验阶段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一体化 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统计过程控制 ISO9000 专职检查员检 查 工长检查 操作工人檢验 ISO9000 ISO14000 ISO18000
1940年前
1940年—1960年
1960年以后
一、认识质量与品保
3) 质量在生产中 ) 质量在ISO质量体系中 质量体系中: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在 质量体系中 也可以看作是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
这个质量通常就是我们为了实现的质量,也是我们产品 所负有的自己独特的地方。
一、认识质量与品保
二、品保部门
4) 产品异常单 a、当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且判定为不合格品时,由相关 品保部门对相应生产部门开立异常单,责令其在规定期 限内进行整改。对无法补救之不合格产品要进行封存, 交由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b、制程异常单,出货异常单 c、异常单与相关生产部门的人员工资绩效等相关联,借 以督促生产单位重视产品质量,并进行相关改善。

品保培训资料

品保培训资料

品保培训资料第一部分:品保概述品质保证(Quality Assurance,简称QA)是指通过一系列预防措施和活动,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特定的质量要求。

品质控制(Quality Control,简称QC)则是通过实施检验、测试等活动,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评估和纠正。

品保培训旨在提高员工的品质意识和技能,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达到公司的标准和客户的期望。

下面是一些品保培训资料,可供参考和学习。

第二部分:1. 品质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QMS):该资料介绍了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品质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方法。

包括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过程管理、文件控制、记录保持等内容。

2. 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该资料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包括流程图、控制计划、PDCA循环(Plan-Do-Check-Act)等内容。

3. 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简称SPC):该资料介绍了使用统计方法对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的技术和工具。

包括控制图、过程能力分析、抽样方法等内容。

4. 标准作业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简称SOP):该资料提供了标准作业规程的编写和执行要点。

包括操作步骤、工序要求、质量检查点等内容。

5. 问题解决和纠正措施:该资料介绍了如何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包括问题分析、根本原因分析、纠正行动计划等内容。

6. 内审和外审:该资料解释了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目的和要求。

包括审核计划、审核程序、审核报告等内容。

7. 品质数据分析和报告:该资料介绍了品质数据的分析方法和报告格式。

包括直方图、散点图、趋势图、品质报告等内容。

第三部分:总结品保培训是提高员工品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方式,有助于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达到标准和顾客的期望。

上述品保培训资料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可以帮助企业和员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品质保证的知识和工具。

品保基础知识

品保基础知识

品保基礎知識一、品質之發展史1.定義:品質:產品或服務的特征與特性之整體,以滿足隱含條件或顯在條件之特性總和.2. 品質的發展趨勢大致如下:年代品質的歷史面品質的觀念面品質的制度面1900年代作業員的品質管制品質是“檢查出來的品檢(QI) ↓領班的品質管制1920年代↓檢驗員的品質管制↓1940年代統計的品質管制品質是“制造“出來的品管(QC)↓↓↓品質保証品質是“設計出來的品保(QA)↓↓↓1960年代全面品質管制品質是“管理出來的全面品管(TQC)↓↓↓1980年代全面品質保証品質是“習慣“出來的全面品保(TQA)第一階段:品質是檢查出來的從18世紀、19世紀、及一戰三個時期,都是藉著檢查來維持產品的品質,因此對品質的觀念也僅止于:品質是檢查出來的,品質制度也只是依靠檢查(QI quality Inspection)第二個階段:品質是制造出來的隨著統計的品質管制的出現,使人們對品質的的識知也隨之改變,即為:產品在制造時,必須采取回饋與預防措施來改善品質,預防不良品的發生.此階段的品質觀念即為:品質是制造出來的.品質制度亦發展成為:回饋改善為主的QC(quality control ) 制度.第三階段:品質是設計出來的.到二戰時期人們研究發現,以住廠商只注意到自己廠內產品的品質,而忽略了廠外的品質(即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階段的品質),為了保証這兩個階段(廠內及廠外)產品的可靠度,需要產品在企划與設計階段就先管制好,即在設計階段就把客戶的需求考慮進去.此階段的品質觀念即為:產品是設計出來的.品質制度亦進入了考慮到顧客需求、產品設計與客訴處理為主的QA制度( Quality Assurance 品質保証).第四階段:品質是管理出來的.當學者費根堡提出{全面品管}的觀念后,企業界逐漸發現,產品品質不只是品管單位的責任,而是企業全體員工的工作,需要大家一同參與,品質也不再只存于產品面上,已擴展到工作面,及提供服務的層面上.此時的品質觀念進展為:品質是管理出來的.而品質制度也演進到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全面品質管制)制度第五階段:品質是習慣出來的.近年來,隨著員工在工作上有了較正確的價值觀及企業品質文化的塑造,從訓練而產生個人態度的改變,再到個人行為的改變,最后引起團體行為的變革.,這種變革是由大家習慣的生活方式養成的.此時的品質觀念進展到:品質是習慣出來的,而品質制度亦進展為TQA (Total Quality Assurance全面品質保証)3. 名詞解釋:QI (Quality Inspection)品質檢查:根據檢查標准測定品質,然后將結果與標准加以比較,以決定產品是否合格QC(Quality Control ) 品質管制:經由測定品質的實際水准與標准核對比較,然后采取必要的措施,矯正其間的差異,藉以達成所預期的品質之一系列活動.QA(Quality Assurance)品質保証:以客戶的立場,來維持產品品質.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全面品質管制:將一個組織內,各單位的品質開發、品質維持及品質改進的各項努力整合起來,藉以使行銷、工程、生產與售后服務能以達到最經濟的水准,使顧客完全滿意的有效制度.TQA(Total Quality Assurance)全面品質保証:以顧客為導向,從企划、執行、檢查、到回饋,包含了公司所有的部門及所有的成員不斷的追求品質改善,TQA是依循零缺點的保証而成為習慣的一種生活方式.4. 品質大師們對品質的理念1)顧客或使用者的需要,才是決定品質水准的最重要因素.2)品質應是公司的整體策略的核心.3)品質意識的培訓應成為公司文化的一部份.4)公司的高階層應以行為表達他們追求卓越品質的決心,中階層應努力學習品質改善的新知識或新技能,而低階層應對品管作業水准,做有系統的了解與切實執行.5)人力資源是影響品管效果的關鍵因素,而教育與訓練是不可節省的投資.6)品管的核心是預防,而非補救..二:品質觀念與品管技朮發展趨勢1.品質所代表的意義,從最早的價格為最主要條件,變成所謂與設計一致產品功能,再發展成消費者或使用者的合用水准,決定品質的力量,從賣方的生產導向,邁向以買為重的{市場導向},以至今天的{社會導向}.即價格→產品的一致性功能→消費者或使用者合用水准→在社會大眾生活中所創造的價值品質力量的演化過程:賣方的生產導向→買方市場導向→社會導向2.從品管技朮的應用層面來看.從未端成品檢驗,發展成制程統計檢驗,再到整個生產系統的品質管制,而后再發展到包括顧客、供應商及研展階段等非計量因素之{品質管理系統}.其后品管范圍更擴大到,除了品管專業部門之內部所有階層與組織系統.而至今日所強調的全員參與與認同,邁進人人都要掌握基本的品質管制技朮.即為:未端成品檢驗→制程統計檢驗→生產系統品管→加入非計量因素的品質管理系統→進入策略層面,綜合上下的全面品管系統→全員參與,形成全公司品管.3.從品質被重視的層面來看.從維護品質只偏屬某些人的例行工作,發展某些行的技朮,再成為組織的一項特定功能,一項應付竟爭的短期戰朮,而后成為一項定的政策,最后能入整個成長的體制,成為組織長期的策略目標.即某些人的例行工作→某些行的技朮→一項特定的組織功能→短期性戰朮→政策→長期性的整體策略.4.如從責任歸屬的選移來看。

品保员简单培训常识

品保员简单培训常识

品保員簡單培訓常識品保所需要的知识储备:总的来说品保涉及的知识范围是相当的广泛的,因为一般的在工厂(制造业等公司)中品保贯穿整个公司的所有流程:从采购(purchasing)=》进料(incoming)有IQC=》开发设计(R&D)有DQE进行设计管制分析及样品的品质保证=》制程(process)有IPQC与PQE进行质量的巡检和制程异常的改善=》线体终检或者是入库stores keeping(待入库)时有FQC进行最终的抽检检查=》出货(Shipping)有OQC进行包装、数量等确认=》产品到达客戶端入有不良及异常时有C.S客户QE进行分析改善(常采用8D、5W1E等)进行分析改善,若有客户提出需对供方进行稽核(audit)包括(QSA)将会有系统品质工程(System Quality engineer)进行品質系統、环境系统、公共安全、检测、禁用物质等方面协助完成客户Audit及相关的满意度评分的改善及缺失、不符合项目等的对策回复及追踪结案。

因此基本上QA要从头到尾的参与产品的每一个环节,所以需要了解的以上各段的流程及相关的知识,具体的举例:抽样统计、统计分析、QC七大手法、SPC、MSA、DOE、PFD、APQP、PPAP、ISO9001/17025/14001/OSAS18001、QC080000、各种禁用物质法规、语言的描述表达能力(language)等等。

1.QC 七大手法一.舊的七大手法;1、查檢表;2、層别法;3特别要因圖;4、柏拉圖;5、管制圖;6、散佈圖;7、直方圖. 1、查檢表檢查表就是将需要檢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 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品保基础管理教材

品保基础管理教材
重要性
品保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客户投诉、增强品牌信誉,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和利润。
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全过 程控制、全面预防的管理方法,旨在 通过持续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实现 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针对已发生的质量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防止 问题扩大和影响产品质量。
预防措施
通过对潜在的质量问题进行预测和预防,避免问题的发生,提高产 品质量的稳定性。
持续改进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提高质量水平。
持续改进文化培育
质量意识教育
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全员 对质量的重视程度。
03
过程控制与监督
关键过程识别与监控
关键过程定义
明确关键过程的定义,包括对产品质量、成本、交 期等有重大影响的过程。
关键过程识别
通过流程分析、质量数据分析等手段,识别出关键 过程。
关键过程监控
制定关键过程监控计划,明确监控指标、频次、方 法等,确保关键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过程能力评估及提升
过程能力评估
激励机制建立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 参与质量改进活动,激发员工的创新 精神和积极性。
团队合作与沟通
强化团队合作与沟通,促进不同部门 之间的协同作战,共同推动质量改进 工作的开展。
学习型组织建设
构建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不断学习 新知识、新技能,提高个人和团队的 整体素质和能力。
06
供应商管理与合作伙伴关 系建立
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品保的重要驱动力,它鼓励企业勇于尝试新的方 法和技术,通过创新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 意度。同时,创新意识也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 持领先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塌的维冠大楼
倒塌的维冠大楼
周边建 筑物没 有受太 大影响 ,但4 栋维冠 大楼却 全部倒 塌
品质意识理念一
• 品质理念:就是对质量管理的一种总的看法、态度 而且理念一经形成之后,就是使人对某种对象或事 物采取相应的行为模式。
• 品质是制造出来的,取决于人员的品质观念和态度 ,如果人员的品质观念和态度发生偏差,则品质系 统再完善、品质控制方法再先进也没用。
百格测试的标准有五个等级:等级0:5B (不允许脱落) 等级1: 4B (划格区域累计脱落≤5%) 等级2: 3B (累计脱落面积大于5%-15%) 等级3:2B (累计脱落面积大于15%-35%) 等级4: 1B (脱落面积大于35%)
• 二:硬度测试
测试涂层硬度。
铅笔的分类有18种即:6B、5B、4B、3B、2B、B、HB、F、H、2H、3H、4H、5H、 6H、7H、8H、9H、10H(质地由软到硬)我们常用的是H型。
•2:工程Sample
客户签的MP样,即产品的喷漆区域及表面效果样品
•3:限度样
即超过SIP的管控范围,却不影响性能,客户可以让步接受从而签 的一些样品
•4:履历表
即把产品打样以来所发生的所有问题整理成一份表单,从而用来 防范发生同样的问题。
实验室五项常规测试
• 一:百格测试
测试油漆的附着力。
使用的工具是百格刀(百格刀头分为1mm、2mm和3mm,膜厚小于60um(不含60)的 用1mm刀头,常用于普通油漆;60-120um(含60,120)的用2mm刀头,常用于皮革漆; 120um(不含120)的用3mm刀头,常用于粉末喷涂)
品质意识理念三
• 一:零缺陷的核心内容: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零缺陷理论之父--克劳士比
质量的定义是符合要求。 质量通过预防措施来达成,质量的执行标准是零缺陷;质 量要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真正费钱的是不符合要求的事 情--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些浪费在事后补救工作上的时间、 金钱和精力就可以避免。
• 二:质量保证三不政策: 1:不接收不良品 2:不制造不良品 3:不出货不良品
2:纸带的储存条件:温度: 23±2℃ 湿度:50±10%
目录一
• 何谓品质
• 品质的重要性 • 品质意识பைடு நூலகம்念

顾客的口 老板的口 员工的口

斤斤计较与成本、利润 有关的生产
品质就是用最少的成本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质量的重要性
案例一:2016年2月6日,台湾发生6.4级地震
小年夜凌晨强震重创台南,最新统计震灾共造成台 南市116人死,其中4栋16层的维冠金龙大楼全部倒 塌造成住户114人死亡,《中时电子报》引述专案 小组调查发现,维冠金龙大楼并非由签证建筑师张 魁宝设计,有违反法规借牌给他人申请建照的事实。 此外,该大楼的结构计算书与配筋详图明显不符, 梁柱接头箍筋的数量比结构计算书少50%之多,有 偷工减料之嫌。这样的维冠大楼耐震强度严重不足, 对大楼整体建物结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无法 耐五级地震。马英九指出此次事件不是天灾而是人 祸!
• 如果有正确的质量观念,则在工作中把质量放在首 位。相反,就会反感,忽视质量工作,更谈不上把 质量放在首位!
品质意识理念二
• 一直木桶到底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桶璧最低的那块木板,而 不是取决于最高的那块。同样一个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最 差的零部件而不是最好的零部件,这被称为“木桶效应”。
(如果我们生产的一个小件出现品质问题,会导致整台笔记 本电脑报废!)
• 三:酒精测试
测试涂层的耐腐蚀性
酒精的浓度有99.7%、95%、75%,浓度越高,腐蚀性越
实验室五项常规测试
• 四:耐磨测试(即橡皮测试) 测试涂层的耐磨性。。
现用的两种橡皮为美国SANFORD EF74#和Taber测试橡皮CS-10F
• 五:RCA测试(即纸带测试) 测试涂层的抗刮擦能力。
1:纸带耐磨系数有1.0、0.9、0.8、0.7,系数越小耐磨的圈数越少, 我们现用的是0.9系数。
品保基本知识讲解
我司质量的组成
• I Q C: 进料检验
• IPQC: 制程检验
• OQC: 出货检验
• Q E:
品质工程----1:制订质量计划 2:制订检验规范SIP 3:制订检验量具
检验产品的依据
•1:SIP---即检验标准书
里面详细的说明外观不良管控的标准,特别要注 意的一点是客户 给的标准是面积还是直径?如:颗粒0.2mm2和1.0mm的区别可以用( S=πr2)进行换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