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的关系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护地方方言有利于传承地方文化保护文化多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护地方方言有利于传承地方文化保护文化多如今我们中国为了各地区交流更加方便,于是在全中国推广普通话。
但是一直同时我们也推出了保护方言的政策。
有人说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行为,既然要化为统一的语言,那就应该不要保护方言。
其实这是一种偏激的想法,之所以我们要在普及普通话的同时保护各地的方言,除去是因为要为了文化更加丰富考虑,也有很多别的方面需要考虑。
一、方言也是文化的一种无论是四川方言的机巧灵动,还是江浙地区的吴侬软语,抑或是徽州话歌一般的调子,对无不展示着方言文化的独特魅力。
所以不能因为方言中一些晦涩难懂的生词,就觉得他是一种落后的表现,相反,他为语言文化的丰富也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
比如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几乎没人能完全听得懂彼此说的话,但是,过一段时间后他们觉得特别有趣并且互相学习家乡话。
所以正因为不同才产生了交流,方言为民族融合贡献了力量。
二、方言是民族符号的一种方言,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字,它只是一门独立的语言,不过有一些字,我们只能找到发音不能找到字,尽管大部分的字都是普通里面包括的。
所以说对于这些在普通话里没有的字,难道就不用保护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它也是民族符号的一种。
所以为了保护这些,从很久以前遗传下来的方言里的民族符号在汉语语系里面也非常重要。
三、方言有利于缓和矛盾我们先假设这样一个环境,如果一个人在外地与某个人产生了摩擦。
这时候如果有一个老乡来劝说,或者是一个外地人来劝说,你会听谁的话多一点呢?答案肯定是老乡,是因为她那一口纯正的乡音给了你安全感。
所以方言的存在让人有了安全感,自然矛盾也会减少。
最后不论出于大方面的文化考虑,还是小方面的个人考虑,保护方言和推行普通话一样重要。
2021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传统的关系范文1

2021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传统的关系范文 在众多文献中,学者们对方言与普通话关系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三派观点:第一派观点认为推普工作与方言保护是矛盾的,普通话的盛行会导致方言的逐渐灭绝,于是在政协、人大会议上提交了“保卫方言”的提案;第二派观点认为普通话推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有利于消除隔阂。
他们大多从政治、国家层面上考虑,认为推普工作必须继续进行;第三派观点认为既应该推广普通话又应该保护方言传统,综合了前两派的观点。
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差异:普通话简单的四声,在福州话里则变成了八声;简单的“再见”一字,在客家话中,读作“zai ji”. 普通话和方言的差异决定了在推广普通话中所带来的阵痛。
方言的独特语音正在被年轻人所遗忘,有些方言的文字体系也正在消亡,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但是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减缓推普的工作进度。
中国逐步开放的步伐必然会带来地方文化传统的破坏,这是不可能避免的,不能因为要保护方言传统而取消普通话这一标准。
所以现在的关键是怎样尽早保护这些传统,怎样将即将消失的方言进行记录。
某些方言正处于衰微的态势,相反某些方言却发展地很好,诸如北京话、粤语、东北话、四川话等等。
这些方言已经被认为是一个社会群体的标志。
方言在这些地区的较好保留,反映了这些地区的人们对本地方言的认可程度,同时也反映了这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
为什么反映了发展水平呢?我认为强势的方言必然代表着这个地区文化形态的统一,文化的统一折射出人们在某种程度上的“自傲”心理,即对本地区的某方面优势的自豪感,促使当地的人群主动学习当地方言。
而那些衰微的方言大多使用人群较少,社会交流的动力不足以促使人们主动学习这门语言。
那么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让方言正在消失的地区的人民意识到方言的重要性,同时认清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方言与普通话没有高低之分,普通话只是国家规定的标准语言,并没有强制性地推广;而对于方言强势地区,让他们意识到普通话对于交际的重要性是必要的,他们往往会排斥普通话,甚至会出现极端的保护方言的想法。
浅析推广普通话与方言保护的关系

浅析推广普通话与方言保护的关系【摘要】文章论述了推广普通话与方言保护的关系,认为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保护两者并不矛盾,要提倡普通话用于正式场合或公共场合,方言用于私人场合,以此来构建“双语”社会,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和做法。
分析了方言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方言保护的对策建议:现阶段保护方言应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整理;保护弘扬独具特色的剧种和戏曲;在对待方言类节目方面,要有相对宽松政策以利于方言节目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方言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第二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所以说,推广普通话是写进了我国的法律当中。
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及复杂地形地貌,民族的众多和人口迁移等因素,不同地域间表现出不同的发音,经过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方言。
在现代社会,即便有法律规定了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但是法律的制定是后于语言的出现,法律的制定不过几十年,而语言的流通自人类诞生起,一直发展就没有停止过,所以说,方言的重要性在某些程度上是要高于普通话的。
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方言作为地区语言,两者在不同的舞台上散发光芒,两者完全可以和谐共存。
而作为方言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方言类节目的出现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为方言的保护做出了贡献,在满足受众的娱乐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使得方言被人们关注和重视。
一、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保护两者并不矛盾推广普通话,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就像很多人所指出的那样,它不仅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人民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地域之间的隔阂,并且有利于加强国家的凝聚力,还有利于以普通话作为“国语”的地位的强化和巩固,便捷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语言承载了一个地区多年来的历史文化,有着内涵深刻的人文气息,对于联络乡谊,增进亲情,有着无法替代作用。
所以说,方言更彰显了珍视历史记忆、传承精神遗产的意义。
浅谈浅谈普通话推广与方言的关系

浅谈普通话推广与方言的关系摘要: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贯彻落实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而普通话的推广必然会对当地的方言产生影响。
针对推普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好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通过阐述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来为推广普通话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作者简介:景彦博,男,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晁晚霏,女,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翟圣楠,女,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一、方言到普通话的发展历程“山东普通话"、“河南普通话"、“甘肃普通话”……,原本是外地人嘲笑方言音比较重的人说普通话时说得很不好而用的代名词。
随着普通话教育在全社会、尤其在学校里全面推广,这些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普通话水平已大有长进.另一方面,现在不少孩子在讲本地话时不时要掺杂进大量普通话,才能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成了“普通山东话”、“普通河南话”、“普通甘肃话”……,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在推行普通话的同时,怎样保持方言的传承问题.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其中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中国元朝、明朝、清朝历时几百年逐渐形成的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话。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而国家为了进一步明确普通话的概念,又采用规定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普通话的语音标准与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
如何做到兼顾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

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资源09级采矿03班王新志摘要:解放以来推广普通话是作为国策来实行的。
这不仅是为了沟通的便利,也是增加民族和国家凝聚力。
但是从对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来看,并不太理想,推广普通话还是任重道远的。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保护推广一、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不同的地域生活着,讲着亲切的家乡话。
是啊,正如杜甫的<<回乡偶书>>中所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回到久别的故乡,人面不识,乡音未改,这是回乡的凭证。
此时此刻,还有什么比浓浓的乡音更能打动人的心灵?但是在外漂泊的游子是否坚持讲自己的家乡话呢?试想今天的我们,比如北方人到南方去,说什么话,才能和别人沟通?唯有普通话。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有人担心一些强势方言如粤语、东北话、以上海为中心的吴方言等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也有人担心推广普通话会消灭方言,使方言的实用价值消失、方言承载的地域文化萎缩。
那么,如何认识和处理推广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呢?(一)、相依共存、相互吸收、互相丰富、共同发展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在地方曲艺、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方言的可以使用。
这是有道理的,地方曲艺如果用普通话说唱,就没“味”了。
但是,我不赞成“保卫方言”的口号和一些地方准备为方言立法的设想,因为方言并没有受到侵犯。
理想的境界应该是,该说普通话时能讲普通话,想说方言的时候就说方言。
普通话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相吸收、互相丰富、共同发展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按照语言发展规律,方言短期内是不会消失的。
1、为何要保护方言最早提出“保护方言”的是吕叔湘先生。
据了解,现代汉语大致可以分为七大方言,而每一个方言下面又有不同的分支,可谓种类繁多。
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有的时候还承载着一份独有的地域文化,但是方言显然因为媒体的发达、人口的频繁流动以及飞速的现代化进程而在日益遭受威胁。
论推广普通话与方言生存的关系

论推广普通话与方言生存的关系摘要方言作为民间通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民众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方言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地理移民迁移和文化特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地区广播传媒的兴起,方言的传播与发展跟传媒紧密联系。
其实早在中国电台建立之初,就有方言文艺节目的出现,发展到至今,方言节目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方言节目在所有电视栏目中所占比重是很小的,普通话节目仍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中绝对的主流和大数。
在推普的大时局下,人们努力寻找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之间的一个平衡点。
本文通过对广东方言(以粤语与潮汕话为例)的发展历史,地位作用,对社会的双面影响,以及方言节目兴起的原因,所产生的背景,传媒传播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和对方言存在发展的作用等进行梳理,特别通过比较研究,文献分析等方法研究传媒,推普与方言之间的微妙关系,探讨出方言现在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为人们敲醒警钟。
关键词:传媒;方言节目;推普;方言保护;平衡点目录一.引言 (2)二.方言的概述及其作用 (3)2.1何为方言 (3)2.2方言的发展历史、地位作用和社会影响 (4)2.3广东方言的概况简述(以粤语和潮汕话为主) (6)三. 我国方言传媒传播概述 (8)3.1我国方言节目的溯源和发展 (8)3.2当前我国方言传媒传播所呈现的特点 (9)3.2.1 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9)3.2.2 内容平民化,贴近群众 (9)3.2.3 主持个性化 (10)3.2.4 新闻叙述故事化 (10)3.3传媒传播方言对方言的影响 (10)四.国家推普政策的发展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11)4.1国家推普政策产生的原因 (11)4.2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的发展 (12)4.3推普政策对社会的影响(以《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引起的反响为例) (14)五.当前方言发展遭遇的困境及问题 (14)5.1与外来文化进入对本地方言的影响 (14)5.1.1 文化全球化对方言的影响 (14)5.1.2 人口迁移带来的外来文化对方言的影响 (15)5.2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打破了方言赖以生存的地域特点 (16)5.3国家推普政策的实施对方言的影响 (16)5.4传媒限用方言 (18)5.5方言教育上的局限 (19)5.6方言总体弱化的趋势及地域文化的萎缩 (20)结语: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24)一.引言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建议书高中800字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建议书高中800字篇一如何处理好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建议书一、背景与现状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的语言,在教育、工作、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方言作为地方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也在地方社区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妥善处理。
二、问题分析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普通话与方言在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给跨地区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方言使用现状:由于教育、工作等方面的影响,年轻一代对方言的掌握程度逐渐降低,方言使用率下降。
文化传承与发展: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方言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议方案推广普通话: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人们的普通话水平。
保护方言:鼓励和支持方言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文化活动、艺术表现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方言。
协调发展: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尊重和保护方言的使用,促进普通话与方言的协调发展。
教育引导:加强对普通话和方言关系的教育引导,让人们认识到普通话和方言各自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语言态度。
社会支持: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等方式,推动普通话与方言的交流融合,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四、实施措施制定政策法规: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普通话与方言的地位和使用范围。
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普通话和方言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人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促进交流合作:搭建普通话与方言的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各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语言的多元化发展。
建立研究机构: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加强对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传播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播方式,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推广普通话和传播地方文化。
发挥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普通话与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
浅析推广普通话与方言保护的关系

浅析推广普通话与方言保护的关系作者:冯佳妮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6年第01期【摘要】文章论述了推广普通话与方言保护的关系,认为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保护两者并不矛盾,要提倡普通话用于正式场合或公共场合,方言用于私人场合,以此来构建“双语”社会,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和做法。
分析了方言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方言保护的对策建议:现阶段保护方言应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整理;保护弘扬独具特色的剧种和戏曲;在对待方言类节目方面,要有相对宽松政策以利于方言节目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方言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第二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所以说,推广普通话是写进了我国的法律当中。
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及复杂地形地貌,民族的众多和人口迁移等因素,不同地域间表现出不同的发音,经过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方言。
在现代社会,即便有法律规定了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但是法律的制定是后于语言的出现,法律的制定不过几十年,而语言的流通自人类诞生起,一直发展就没有停止过,所以说,方言的重要性在某些程度上是要高于普通话的。
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方言作为地区语言,两者在不同的舞台上散发光芒,两者完全可以和谐共存。
而作为方言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方言类节目的出现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为方言的保护做出了贡献,在满足受众的娱乐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使得方言被人们关注和重视。
一、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保护两者并不矛盾推广普通话,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就像很多人所指出的那样,它不仅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人民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地域之间的隔阂,并且有利于加强国家的凝聚力,还有利于以普通话作为“国语”的地位的强化和巩固,便捷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语言承载了一个地区多年来的历史文化,有着内涵深刻的人文气息,对于联络乡谊,增进亲情,有着无法替代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
之间的关系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的关系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方言是属于民族共同语言的低级形式,是普通
话的地域分支,普通话与方言同属一脉,是相互依存,互补分用的关系,把普
通话和方言对立起来是不科学也是不合实际的。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
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在新时期,推广普通话是有必要的,首先,推广
普通话可以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的人们交际困难,有利于社
会交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团结,其次在蓬勃发展的21世纪,文化教育
的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传声技术的现代化计算机语言输入和语
言识别问题的研究,都对推广普通话提出新的要求。
最后,随着对外开放政策
的贯彻执行,国际往来和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进一步推广普通话可以减少语言
焦急的困难,促进国际交往。
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但是,保护方言也不容忽视。
方言不仅是语言,它还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文明的土壤,是文化的活化石。
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越多的包容性越能显示出其魅力。
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我们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
方言背后,蕴含着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精髓,所以,保护方言,是保护文化,也就是扞卫文明。
方言本身不仅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贺知章的名篇《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被千古传诵。
在艺术领域,不同的地方语言是中国丰富口头文学的载体,中国的各种戏曲和曲艺形式大多依赖各自地方语言而生存。
试想若用普通话演唱苏州评弹,那就不成其为地方艺术了。
所以方言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但是,现在在推广普通话的大流之下,方言遭受不公平的对待,导致一些大城市的孩子的方言能力渐渐消失。
以方言为基础的大部分中国戏曲、曲艺迅速走向衰落,大部分已经濒危或实际消失。
一种地方方言,有它的特质,与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及人们的思想息息相关。
普通话的普及,对我国各个民族文化是有一定同化作用的,会带有一种相互文化的渗透。
普通话是官方认可的标准的汉语,它有利于各民族间人们的相互交流,使用很方便。
但不能够承载我国所有各个民族的文化。
不能替代方言而唯一存在。
因此,保护方言是必要的,需要人们认真对待。
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普通话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废弃方言,抛弃民族的艺术。
而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也应被保护,二者并不矛盾。
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并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