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封面
广工桥梁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桥梁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年级班级: 12路桥(1)班学号: 3112003638 姓名:胡涵指导教师:黄娟2015 年6 月25 日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内容1、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桥梁工程设计的训练,可以进一步掌握在桥梁工程课本中所学到理论知识,并经过亲自做桥梁工程设计来熟悉设计方法、计算理论、计算公式,熟悉在桥梁设计中如何运用桥梁规范,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个良好的专业基础。
2、设计基本资料:说明:学生共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基本资料不同,简支梁主梁高H分别取为:132CM、134CM、136CM、138CM,见图1。
1)桥面净宽:净7+2×0.75M2)设计荷载:汽车“公路—Ⅰ级,人群荷载:3KN/M23)材料:主筋:Ⅱ级,构造筋:Ⅰ级混凝土:桥面铺装:C25,主梁:C304)结构尺寸:详见图1、图2主梁:计算跨径:L=1950cm全长:L=1996cm人行道、栏杆每延米(两侧)重2.0KN/m(为每片主梁分到的值)。
3、设计计算内容:1)计算行车道板内力,并据此计算和配置翼板主筋。
行车道板按铰接板计算;汽车荷载:按车辆荷载计算。
2)主梁设计计算:①、计算主梁1#、2#、3#在汽车、人群荷载作用下的横向分布系数。
支点用杠杆法,跨中用G —M 法。
②、桥梁沿跨长纵向按IL(影响线)布载求活载内力。
③、计算活载跨中弯矩时,不考虑横向分布系数沿桥长方向的变化,计算支点活载剪力时,要计入横向分布系数沿跨长方向的变化的影响。
④、主梁控制截面:M 中 、M 1/4 、Q 支点⑤、主梁跨中截面受拉主筋计算(其余钢筋不算)。
⑥、计算活载挠度及预拱度。
参见教材第172页公式。
3)横隔梁内力计算,并据此计算配置主筋(按T 形截面配置下缘受拉主筋)。
说明:①、横隔梁内力计算采用“偏心法”,取中横隔梁计算。
②、控制截面:M 3、M 2-3、Q 1右、Q 1-24、绘图内容:1)上部构造纵、横剖面图(纵断面只画主梁,参见教材第152页,图2-5-55,但尺寸要改变)。
广工数控课课程设计

广工数控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广工数控课程,让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编程方法;掌握数控车床、铣床等的基本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数控设备,进行零件的加工和编程;能够运用数控技术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控设备的操作和编程、以及数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数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数控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控制原理。
2.数控设备的操作:数控车床、铣床等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刀具选择、对刀、编程等。
3.数控编程: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包括手工编程和计算机辅助编程。
4.数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数控技术在模具制造、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生产中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数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数控设备的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广工数控课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数控技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数控车床、铣床等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pdf

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2、设计任务:试设计一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合成氨尾气中的氨气,要求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200ppm,采用清水进行吸收3、工艺参数与操作条件(1)工艺参数表1—1尾气处理量(Nm3/h)混合气组成(%)NH3 H2 N2 CH4+Ar2020 8 60 20 12(2)操作条件①常压吸收:P0=101.3kPa②混合气体进塔温度:30℃③吸收水进塔温度:20℃。
4、设计项目:(1)流程的确定及其塔型选择;(2)吸收剂用量的确定;(3)填料的类型及规格的选定;(4)吸收塔的结构尺寸计算及其流体力学验算,包括:塔径、填料层高度及塔高的计算;喷淋密度的校核、压力降的计算等;(5)吸收塔附属装置选型:喷淋器、支承板、液体再分布器等;(6)附属设备选型:泵、风机附:1、NH3H2O系统填料塔吸收系数经验公式:k G a=cG m W L nk L a=bW L P式中k G a——气膜体积吸收系数,kmol/m2.h.atmk L a——液膜何种吸收系数,l/hG——气相空塔质量流速,kg/m2.hW L——液相空塔流速,kg/m2.h表1—2,查手册(李功样《常用化工单元设备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得)填料尺寸(mm) c m n B P 12.5 0.0615 0.9 0.39 0.11 0.65 25.0 0.139 0.77 0.2 0.03 0.78 ≥38.0 0.0367 0.72 0.38 0.027 0.782、(氨气—水)二成分气液平衡数据表1—3序号温度(℃)(液相)x(NH3液相摩尔分率)p NH3(mmHg)(NH3平衡分压)1 22.32 0.005 2.932 24.64 0.01 6.973 26.95 0.015 12.094 29.27 0.02 18.395 31.58 0.025 266 33.89 0.03 35.17 36.2 0.035 45.868 38.51 0.04 58.59 40.8 0.045 73.2110 43.12 0.05 90.29二、工艺流程示意图(带控制点)三、流程方案的确定及其填料选择的论证1、塔型的选择:塔设备是能够实现蒸馏的吸收两种分离操作的气液传质设备,广泛地应用于化工、石油化工、石油等工业中,其结构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
广东工业大学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_图文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名称TPE-159型迷你音响学生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专业班级15级xxxxxx 班学号31xxxxxxx 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王春茹2016年12月16日目录一、设计任务目的及要求 ............................................................................................... 2 1.1 设计目的 . ................................................................................................................... 2 1.2 设计要求 . ................................................................................................................... 2 二、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案 .................................................................................................... 2 2.1 工作原理 .................................................................................................................... 2 2.2 设计流程图 . ................................................................................................................ 3 三、焊接元件清单 . . (3)四、绘制PCB 板 .................................................................................................................4 4.1步骤 ............................................................................................................................4 4.2 注意事项 . ...................................................................................................................4 五、元器件装焊 ................................................................................................................. 4 5.1步骤 ............................................................................................................................ 4 5.2 焊接注意事项................................................................................................................ 5 六、测试结果 .. (5)七、注意事项 .....................................................................................................................6 7.1注意事项 .....................................................................................................................6 7.2常见故障排除 . .............................................................................................................7 八、问题与讨论 ................................................................................................................. 7 九、小结与心得体会 . ........................................................................................................... 7 参考文献 . .............................................................................................................................. 8 附录 A (9)附录 B (10)一、设计任务目的及要求1.1设计目的1 了解小型功放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通过具体电路图,训练手工焊接电子产品2 通过对小型功放的制作,对产品故障诊断和排除进行基本训练1.2 设计要求1 要求具备熟练识别、测试和选用电子元器件2 要求掌握正确焊接方法, 熟悉焊接工具3 具备根据原理图进行装配的能力,训练电子产品装备配的基本步骤4 了解功放原理二、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案2.1工作原理TEA2025B 集成电路,具有音色动听、性能优良、工作可靠、外围元件少、安装方便等特点。
广工综合课程设计

广工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广工综合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各学科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了解课程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如数学、科学、工程和技术,并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综合课程设计项目。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效分工与合作。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程软件等工具进行项目设计与展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激发他们对广工综合课程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其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勇于面对挑战,坚持不懈。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广工综合课程设计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通过广工综合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针对学生年级特点,课程目标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强调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广工综合课程设计基本概念:介绍综合课程设计的定义、特点及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目标。
2. 学科知识要点:- 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在工程中的应用。
- 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
- 工程:机械、电子、土木等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方法。
3. 跨学科综合运用: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际问题。
4. 创新设计方法:教授创新思维、设计原则和流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5. 团队协作与沟通: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教授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6. 项目管理与展示:介绍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项目展示。
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课程设计报告书

广东工业大学“数控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名称针对非圆曲线的CAM软件开发学生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姓名学号一、课程设计的内容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如VB,VC++等)来实现非圆曲线的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的开发,针对不同的非圆曲线,可任选(1)直线逼近(如等间距法、等弦长法、等误差法等)、或(2)圆弧逼近的方法产生节点。
要求在满足允许误差的前提下,使得逼近的直线段或圆弧段的数量最少(即最优解),根据加工曲线轮廓自动生成刀具中心轨迹,自动生成加工NC代码,并能模拟实际加工走刀过程。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具体的要求如下:(1)列出一般的直线或圆弧逼近的算法(流程图)。
(2)列出改进的直线或圆弧逼近的算法(流程图)——即优化算法。
比较改进前与改进后的两种算法结果。
(3)针对给定的某一由非圆曲线所构成的平面轮廓,根据指定的走刀方向、起刀点,自动生成CNC代码。
(4)有刀具自动补偿功能,根据给定的补偿量和进给方向自动计算刀具中心轨迹,有过切报警功能。
(5)在屏幕上显示该非圆曲线所构成的平面轮廓。
根据给定的进给速度能模拟加工过程,并在屏幕上留下刀具所走中心轨迹。
目录一、概述 (2)二、凸轮机构的发展概况 (3)三、课程设计任务 (3)四、软件设计 (7)1、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7)2、程序算法的简述 (7)3、设计的流程图 (7)4、设计过程 (7)5、调试结果和界面 (15)五、总结 (16)附:参考资料 (17)一、概述:首先介绍了凸轮机构的特点和在国内外目前的应用发展情况,介绍了凸轮仿真设计的系统的主要设计任务,包括在编程时所采用的曲线的类型及对函数式的分析情况。
接着,介绍软件程序设计的各个过程,包括算法说明、流程图介绍。
还介绍了软件测试结果。
最后,对这次设计过程的心得体会。
Summary of the Contents:Introduce cam organization present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t first , introduce cam main design task of system that emulation design, including the types of the curves adopted and situation of analysis on function type while programming. Then , introduce each course that the software designs program , including the algorithm is stated , flow chart introduction. Have also introduced the test result of the software. Finally, the gains in depth of comprehension to this design process.二、凸轮机构的发展概况凸轮机构是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凸轮通常作等速转动,但也有做往复摆动或移动的.被凸轮直接推动的构件称为推杆.凸轮机构就是又凸轮,推杆和机架三个主要构件所组成的高副机构.凸轮的最大优点是: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就可以使推杆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而且机构简单紧凑.凸轮机构是间歇运动的常用机构之一,广泛用于轻工机械、纺织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内燃机等各种自动机械中。
广工大课程设计封面

广工大课程设计封面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三个层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学科的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学科的理论框架。
2.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讲解学科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际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介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课程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一批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几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广工课程设计

广工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熟悉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实际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XX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进行计算、设计和实验。
3.能够运用XX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撰写论文、报告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知识和案例。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第二章:XX学科的方法和应用。
3.第三章: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4.第四章: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实际应用。
每章内容包括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案例分析、习题练习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学生通过分析、解决案例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理论知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经典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内容。
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设备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验证。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XX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