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与细菌性角膜溃疡的鉴别
犬常见感染性角膜炎的诊治

犬常见感染性角膜炎的诊治作者:叶东红罗雪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08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S858.292;S85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08)01-0029-02角膜炎是角膜组织发生炎症的总称。
以角膜混浊,角膜周围形成新生血管或睫状体充血,眼前房纤维素样物沉着,角膜溃疡、穿孔、留有角膜斑翳等为特征。
该病常为感染引起,细菌、真菌、病毒为常见病因,细菌、真菌感染常有外伤史,病毒感染常有呼吸道感染及感冒史。
该病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1细菌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病原菌常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该病多在角膜上及上皮损伤后发生,发病急、异物感明显、畏光、流泪、疼痛、眼睑痉挛、分泌物增加、结膜睫状体充血、角膜水肿、浸润、溃疡。
溃疡较深时有后弹力层膨出,严重角膜穿孔刮片可快速诊断,用棉鉴取结膜分泌物,革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细胞形态确定病菌。
诊断要点:①链球菌性角膜炎起病急,常有明显泪囊炎及角膜损伤史,病情发展快,角膜损伤处出现粟粒大小灰色略隆起的浸润灶,外周水肿,1~2d后病灶扩大出现溃疡,若溃疡控制不及时,则角膜出现穿孔。
②葡萄球菌性角膜炎,有眼睑炎及结膜炎病史,病程进展较为缓慢,角膜溃疡呈多形性,周边浅。
溃疡常有“卫星灶”,中央局限性溃疡,边界清楚。
治疗要点:①角膜位于眼球表面,局部用药浓度高,一般不需全身用药,同时由于角膜本身无血管,炎症愈合慢,在有条件情况下可取分泌物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②确实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必需使用高效抗生素。
③出现虹膜炎或前房积脓倾向时,必需使用散瞳药物,溃疡早期可使用胶原酶抑制剂,以减轻角膜组织破坏。
可同时使用促角膜上皮生长的药物。
有角膜穿孔可能时,使用降眼压药物。
④顽固性的无有效药物治疗的溃疡,可用烧灼法或局部清创术阻止溃疡发展。
⑤在积极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用第三眼睑覆盖法治疗。
⑥处方:妥布霉素注射液20mg(1支)球结膜下注射;0.2%多黏菌素B(8mL/支)点眼,1h 1次;0.5%妥布霉素眼液(5mL/支)点眼,1h 1次;0.3%妥布霉素眼膏,睡前点眼;1%阿托品注射液(5mL/支)点眼,每日2次。
角膜溃疡综述范文3000

角膜溃疡综述范文3000角膜是眼球最前面的一层透明的薄膜,经常暴露在空气里,接触病菌机会多。
常囚异物等外伤,角膜异物剔除后损伤以及沙眼及其并发症、内翻倒睫刺伤角膜,细菌、病垂或真菌乘机而入,引起感染而发生角膜溃疡。
此外,如结核引起的变态反应、维生索A缺乏、面瘫及眼睑疤痕致眼睑闭合不良均引起角膜溃疡。
症状:得病初期,服睛有明显的刺激症状,怕光、流泪、眼痛、鱼膜上山现灰白色小点或片状。
浸润:严重时上述症状更加明显,睁不开眼,眼痛难忍,视力减退。
球结膜呈紫红色充血,越靠近角膜越严重,角膜表面可见灰白色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
如果细菌毒性强,合并慢性泪囊炎或全身抵抗力减低时,溃疡向四周或深层蔓延,形成前房积脓,甚至引起角蟆穿孔,使视力遭到严重的损害。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常在1一2天内造成角膜穿孔,后果十分严重。
而毒菌性角膜溃疡,开始症状较轻,溃疡而不规则,呈灰白色,前房常有积脓现象。
如果角膜溃疡得到及时治疗,溃疡可逐渐修复而愈合,但常结成疤痕,出现混浊。
混浊有薄有厚,最薄的象天上的薄云,叫云翳;较深的溃疡治愈后留下一层象磨沙玻璃样的灰色白色斑,叫斑翳;最厚的叫白斑。
由于溃疡穿孔而使虹膜脱出,粘在角膜上的叫角膜粘连性白斑。
角膜疤痕对视力的影响与发生的部位有关,如疤痕在中央部位速住了障孔时,即使很薄,也严重的影响视力。
得了角膜溃疡,必须及时治疗,以防疤痕形成,影响视力。
首先应针对病因治疗,对泪囊炎、沙眼、内翻倒睫、角膜异物等应彻底治疗。
眼滴拉生素眼药水,1一2小时滴1次,晚上涂眼膏,以减少角膜溃疡摩擦,促使溃疡早日愈合。
溃疡严重时,需在球结膜下注射青、链得素或其他抗生素。
严重者全身用磺胺或注射抗生素。
对较大而深的溃疡,可滴1%阿托品液,每日1次,包扎眼睛、减少摩擦,有利角膜上皮生长,又可减轻疼痛。
溃疡进展期或病毒性角膜溃疡,禁用可的松眼药水。
诊断:细菌性角膜溃疡较多见,是严重的化脓性角膜溃疡。
常见甸行性鱼膜遗疡和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眼科病例讨论终结版汇编

真菌性角膜炎 (Fungal Keratitis)
病因:
镰刀菌属、念珠菌属、曲霉菌属等感染。
诱因:
植物性角膜外伤后,上皮的完整性破坏。
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
真菌性角膜溃疡
起病缓慢,刺激症状较轻。
角膜病灶灰白色,边缘毛糙不清,菌
周围有“伪足、卫星灶”。
前房积脓,真菌性眼内炎。
眼痛、畏光、流泪、睑痉挛,脓性分泌物
角膜浸润、溃疡:
--G阳性菌:葡萄球菌
--G阴性菌:绿脓杆菌
2019/1/4
葡萄球菌:
· 圆形或椭圆形
· 局限性脓肿病灶
如图所示,此类细菌性 · 边界清楚、致密的浸润灶 角膜溃疡有什么特点? · 溃疡表面和结膜囊多有脓性分
泌物 · 前房不同程度积脓
2019/1/4
眼科自主学习课程
角膜溃疡
角膜溃疡
角膜溃疡都有哪些类型? 本病例比较符合哪一种?
角膜溃疡分类
1、细菌性角膜溃疡 2、真菌性角膜溃疡 3、病毒性角膜溃疡(单疱病毒) 4、棘阿米巴感染所致角膜溃疡 5、其他类型角膜溃疡
细菌性角膜炎(Bacterial Keratitis)
病因:
革兰氏阳性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革兰氏阴性菌: 绿脓杆菌
绿脓杆菌: 如图所示,此类溃疡有 症状重,发展快 哪些特点? 角膜液化坏死,前房积脓
穿孔,眼内容脱出,全眼球炎。
诱因: 取异物, 角膜接触镜
2019/1/4
细菌性角膜溃疡
实验室检查
• 角膜刮片Gram染色
• Giemsa染色
• 细菌培养
• 共焦显微镜检查角膜感染灶
角膜病

角膜病的分类
角膜病主要有角膜炎症、外伤、先天性 异常、变性和营养障碍、肿瘤等。感染 性角膜炎症占重要地位。角膜病——我 国目前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角膜自身无血管,角膜缘有丰富血管网 易发生免疫性角膜病。而中心角膜中央 区易发生感染性角膜病。
第二节
一、角膜炎总论
角膜炎症
病因: 感染性: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 内源性:与全身病有关 局部蔓延:结膜、巩膜、虹膜睫状 体的炎症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
诊断
根据病史及特征性临床表现可诊断,必要时 可借助于实验室检查。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
治疗
治疗目的:抑制病毒在角膜内的复制,减轻炎症反应。 局部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三氟胸腺嘧啶核苷、干 扰素等 全身抗病毒药:口服阿昔洛韦片 有虹膜睫状体炎时,应同时散瞳 关于皮质类固醇激素:仅盘状角膜炎在严密观察和抗病毒治疗 下可短期滴用 穿透性角膜移植:角膜穿孔或白斑
细菌性角膜炎
细菌性角膜炎
细菌性角膜炎概述
诱因:角膜外伤,角膜异物剔除术后,配 戴角膜接触镜,滴用污染的表面麻醉剂、 荧光素,慢性泪囊炎等 致病菌:常见有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 炎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发病趋势:条件致病菌感染,耐药菌株大 量出现,诊疗难度加大
细菌性角膜炎临床表现
外伤后24~48小时发病,强烈的刺激症状 眼睑红肿,球结膜混合充血、水肿,睫状 或混合性充血 初期为角膜上皮溃疡,下有浸润灶,周围 组织水肿,随病情发展,浸润灶扩大,表 面坏死脱落形成溃疡,伴脓性分泌物 常伴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 溃疡向深部发展致角膜破溃穿孔,眼内炎
感染未能控制 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感染控制、修复 续 发 展 后弹力层膨出角膜穿孔角膜瘘或全眼球炎 压作用下
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

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田甜;田鹏鹏【摘要】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的分布,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7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98例98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真菌性角膜炎最主要由植物外伤引起,其次是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隐形眼镜的不当使用。
几乎所有患者出现菌丝苔被、伪足、免疫环、卫星灶等体征,少数患者出现内皮斑和前房积脓。
真菌性角膜炎的致病菌主要以镰刀菌属为主(73.5%),其次为曲霉属(13.2%)、念珠菌属(9.2%),其他菌属4.1%。
65例65眼患者在选择5%那他霉素滴眼液后治愈,15例15眼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其余18例18眼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联合伏立康唑后13例13眼病情好转,5例5眼病情继续恶化,最终3例3眼羊膜遮盖,2例2眼眼球摘除。
结论:真菌性角膜炎在荆州地区的主要流行菌种为镰刀菌。
那他霉素眼液可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真菌性角膜炎首选药物。
临床医师应加强对真菌性角膜炎的了解,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IinicaI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s in patients with fungaI keratiti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METHODS:The cIinicaI data of 98 cases (98 eyes) with fungaI keratitis from January 2012to JuIy 2015 in the First AffiIiated HospitaI of Yangtze University were retrospectiveIy reviewed. RESULTS:The main cause for fungaI keratitis was corneaI injury by pIants. The inappropriate use of contact Ienses and gIucocorticoids therapy were the next cause. AImost aII of the patients had hyphae moss, pseudopodia, immune ring, and sateIIite signs. A few of patients had endotheIiaI pIaque and anterior chamber empyema. Themajority pathogens of fungaI keratitis was Fusarium spp(73. 5%),foIIowed by Aspergillus spp (13. 2%),Candida spp(9. 2%) and others(4. 1%). Sixty-five patients (65 eyes) treated with 5% natamycin were cured. The condition of 15 patients was improved. Eighteen patients were invaIid, in which 13 patients became better and 5 patients became worse after voriconazoIe was added into the therapy, Ieading to amniotic membrance cover in 3 patients and eyebaII removaI in 2 patients at Iast. CONCLUSION: Fusarium genus is the predominant pathogen for fungaI keratitis in Jingzhou. Natamycin can be used as the preferred drug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fungaI keratitis. The cIinicians shouId pay attention to the fungaI keratitis, in order to earIy diagnosis and timeIy treatment.【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124-126)【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那他霉素;回顾性分析【作者】田甜;田鹏鹏【作者单位】434000 中国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434000 中国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临床报告·Citation:Tian T, Tian PP.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pathogens in fungal keratitis.GuojiYankeZazhi(IntEyeSci) 2016;16(1):124-126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的分布,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细菌真菌病毒性角膜炎

▪ 当角膜刮片及角膜培养均为阴性,而临床又 高度怀疑为真菌性角膜炎时,可考虑作角膜 组织活检确诊。
▪ 共焦显微镜检查角膜感染灶,可直接发现真 菌病原体(菌体或菌丝)
治疗
▪ 局部应用抗真菌类药物,应频繁点眼, 且在临床治愈后,仍应维特点眼一段时 间,以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二 、细菌性角膜炎
▪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角膜炎,病情 多较危重,可发生角膜溃疡穿孔甚至眼 内感染,最终眼球萎缩。即使药物能够 控制,也遗留广泛的角膜瘢痕、角膜新 生血管或角膜葡萄肿及角膜脂质变性等 后遗症,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病因
▪ 最常见的致病菌: 葡萄球菌、细球菌、链球菌、 假单胞菌等。
发病机制
▪ 人的原发性 HSV -Ⅰ型感染,常 发生于幼儿,在三叉神经支配的 体表(头、面部皮肤和粘膜)发 生单疱感染。
▪ HSV从感染的上皮组织到达受感染 的感觉神经末梢,沿神经轴突进人 感觉神经节的细胞体内,HSV的染 色体随之进入神经元的细胞核,以 潜伏状态存留下来。
▪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受刺激时.潜 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可活化,沿神 经轴突逆行到感觉神经末梢.引起 复发感染。
▪ 角膜基质炎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同时局部应 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造 成的角膜炎症性破坏。
▪ 已穿孔病例或遗留角膜白斑者可行穿透性角 膜移植。
激素应用的原则
▪ 树枝状、地图状角膜溃疡,禁用皮质类固醇, 否则可导致感染扩散,角膜穿孔。但对于盘 状角膜炎,可在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下短 期滴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以减轻病毒抗原 引起的免疫反应造成角膜的炎症破坏,但应 在医生的严密观察下使用,且及时减少浓度 及频度。
角膜炎

s角膜6. 1感染性角膜炎/溃疡总论【症状】眼红、轻至重度眼痛、畏光、视力减退、分泌物,【主要体征】角膜基质局限性白色混浊(浸润),表面上皮缺损同时存在基质缺损形成角膜溃疡,荧光素着染。
注:与角膜基质水肿和炎症不同,角膜溃疡用裂隙光线不能穿透基质到达虹膜.【次要体征】结膜充血、角膜变薄、浸润灶周围基质水肿和炎症反应、后界层(后弹力层)皱褶、前房炎症反应、前房积脓、私液脓性分泌物、上睑水肿,严重患者发生虹膜后钻连、前房出血和青光眼。
【病因】(1)细菌:为最常见的感染病因,一般角膜感染首先考虑为细菌性,实验室证明为其他因素感染或治疗试验失败后,才考虑为非细菌感染。
(2)真菌:角膜外伤,特别是被植物如树枝划伤后,必须注意真菌感染;角膜浸润常具有羽状边界,周围可有卫星灶、菌斑,Giernsa染色可见范丝;绝大多数真菌在墙养基上生长。
(3}棘阿米巴;眼部极度疼痛、角膜基质浸润,常见于接触镜佩戴者镜片护理不良或有戴镜游泳史者,晚期浸润呈环形;PAS染色、Giernsa染色或calcoflour white(CFW)染色可见棘阿米巴包囊;需要在有大肠杆菌的非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
(4)单纯疱疹病毒:可以有眼睑疱疹或角膜上皮树枝状病变,常有复发病史或眼部疙疹病史。
患者有慢性单纯疤疹病毒角膜炎可并发细菌重复感染。
【鉴别诊断】(1)无菌性溃疡;非感染性、眼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结缔组织病、春季结膜炎、营养性角膜病变、维生素A缺乏症等。
微生物培养阴性,前房炎症反应轻微或无,眼部不充血,患者可无不适感。
(2)葡萄球菌周边性角膜溃疡;角膜周边浸润、有时伴有表浅上皮缺损,常为多灶性,双眼发病,漫润与角膜缘间有透明区,很轻或无前房反应,常同时患有睑缘炎。
(3)对接触镜或溶液的免疫反应所致无菌性角膜浸润:一般为多灶、小的上皮下浸润,浅层上皮完整、轻度或无前房反应。
常需排除感染因家后诊断。
(4)残留的角膜异物锈环:伴发角膜基质炎症、水肿、有时无菌性浸润。
第二节 角膜炎症

第二节角膜炎症一、角膜炎总论角膜防御能力的减弱,外界或内源性致病因素均可能引起角膜组织的炎症发生,统称为角膜炎(keratitis),在角膜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病因】1.感染源性感染性角膜炎至今仍是世界性的常见致盲眼病,约20%盲人因眼部感染而失明。
主要病原微生物为细菌、真菌、病毒,近年来有关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报道亦不断增加,其他还有衣原体、结核杆菌和梅毒螺旋体等。
2.内源性一些自身免疫性全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可出现角膜病变。
某些全身病也可以波及角膜,如维生素A缺乏引起角结膜干燥或角膜软化。
3.局部蔓延邻近组织的炎症可波及角膜,如结膜炎(引起周边角膜浸润性炎症)、巩膜炎(可导致硬化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影响角膜内皮)等。
【分类】角膜炎的分类尚未统一。
目前多按其致病原因分类,如感染性、免疫性、营养不良性、神经麻痹性及暴露性角膜炎等。
其中感染性角膜炎又可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不同进一步细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棘阿米巴性、衣原体性等。
【病理】角膜炎的病因虽然不一,但其病理变化过程通常均有共同的特性,可以分为浸润期、溃疡期、溃疡消退期和愈合期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浸润期。
致病因子侵袭角膜,引起角膜缘血管网的充血,炎性渗出液及炎症细胞随即侵入病变区,产生的酶和毒素扩散,造成角膜组织结构破坏,形成局限性灰白色混浊灶,称角膜浸润(corneal infiltration)。
此时患眼有明显的刺激症状伴,临床上表现为畏光、流泪、眼睑痉挛、视力有下降等。
视力下降的程度与病灶所处的部位相关,病变位于瞳孔区者视力下降明显。
经治疗后浸润可吸收,角膜能恢复透明。
病变第二阶段即溃疡形成期(图8-1),因致病菌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不同而致炎症的严重程度不一。
坏死的角膜上皮和基质脱落形成角膜溃疡(corneal ulcer)。
溃疡底部灰白污秽,溃疡边缘因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而边界清晰,病灶区角膜水肿。
如果致病菌向后部基质深层侵犯,致使角膜基质进行性溶解变薄,变薄区靠近后弹力层时,在眼压作用下后弹力层膨出(descemeetocele)成透明水珠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性与细菌性角膜溃疡的鉴别
*导读:真菌性角膜溃疡于1878年首先由Leber报导。
以往由于发病率不高,文献上较少提及。
50年代以后,国面值外报导逐渐增加。
近10年来,本病在我国亦有明显的增多趋势。
事实上,在那些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所谓“匐行性角膜溃疡”病例中,有些就可能是真菌性的,值得重视。
……
细菌性角膜溃疡真菌性角膜溃疡刺激症状病程溃疡形状浸润密度坏死组织溃疡性质重起病快,病程短大致规则,表面湿润均匀,中心区较周边密有粘性,不易刮下软性感,角膜明显增厚,基质以水肿为主,浸润次之,溃疡边缘较整齐与健康区角膜界限模糊较轻病缓慢,病程长大都不规则,表面粗糙,干性似“舌苔”或“牙膏”状。
浓淡不一无粘性,易剥下硬性感,角膜增厚不明显,基质以浸润为主,水肿次之,溃疡边缘迂曲与健康区角膜界限清楚,有“卫星”病灶
第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