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材料白居易
晨读暮诵

中国历史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时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亲近经典一东(节选)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配剑对弯弓。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方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二冬(节选)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水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燕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三江(节选)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
清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
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
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四支(节选)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
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
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
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
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走近古诗一字诗[清]陈沆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长干行·其二[唐]崔颢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遗爱寺[唐]白居易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问犬吠,风雪夜归人。
杂诗三首·其二[唐]王维君子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陶者[宋]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小学三年级晨读古诗

小学三年级晨读古诗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草》(唐)白居易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3、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商歌》(宋)罗与之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唐)王维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6、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新嫁娘》(唐)王建7、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8、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唐)王维9、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唐)王维10、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11、花落春无语, 春归鸟自鸣。
多情是蜂蝶, 飞过粉墙西。
《书窗即事》(宋)朱淑珍1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唐)杜甫13、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风鸢图诗》(明) 徐渭14、田入乡间少,时将孟夏终。
如何尚高卧,不起助农功。
《一去二三里》佚名15、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唐)杜甫16、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忆往一师》(唐) 李商隐17、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1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唐) 李绅19、酷爱此君心,常将墨点真。
毫端虽在手,难写淡精神。
《自题墨竹》(宋)刘延世20、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听里解相亲。
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
《赠窦家小儿》(唐)张祜2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居易古诗词(10篇)

白居易古诗词白居易古诗词(10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居易古诗词1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鉴赏: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早期讽谕诗中的佳作,为后来新乐府、泰中吟等讽谕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诗人在这首诗里通过看割麦这个简单情节,表现出当时农民劳动的艰辛、生活的困苦,揭示了造成这种苦难的原因苛捐杂税的繁重,把抨击柔头直接指向横征暴敛、搜括民财、兼并土地使农民破产的封建剥削制度,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白居易古诗词2春老【唐】白居易欲随年少强游春,自觉风光不属身。
歌舞屏风花障上,几时曾画白头人?洛阳春【唐】白居易洛阳陌上春长在,昔别今来二十年。
唯觅少年心不得,其余万事尽依然。
春眠【唐】白居易枕低被暖身安稳,日照房门帐未开。
还有少年春气味,时时暂到梦中来。
春题华阳观【唐】白居易帝子吹箫逐凤凰,空留仙洞号华阳。
落花何处堪惆怅,头白宫人扫影堂。
春雪过皇甫家【唐】白居易晚来篮舆雪中回,喜遇君家门正开。
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诗谈笑自将来。
答春【唐】白居易草烟低重水花明,从道风光似帝京。
其奈山猿江上叫,故乡无此断肠声。
代春赠【唐】白居易山吐晴岚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黄。
但知莫作江西意,风景何曾异帝乡?和友人洛中春感【唐】白居易莫悲金谷园中月,莫叹天津桥上春。
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神?江南春【唐】白居易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三四年级晨读内容

三四年级晨读内容1. 《所见》-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 《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 《赠刘景文》-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 《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 《望天门山》-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 《望洞庭》-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8. 《早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 《采莲曲》-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0. 《绝句》-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1.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 《三衢道中》-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3. 《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4. 《清明》-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6. 《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7.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8. 《浪淘沙》- 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四年级晨读内容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
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唱那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请去问一
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小
我们航行了一天又一天, 经历了许多奇妙的冒险; 可汤姆落船摔伤了膝盖, 我只好一个人留了下来。
我长大以后([阿根廷]荣凯) 妈妈, 当我长大了, 我要搭一个长长的梯子, 一直通到云端, 我要爬到天上去摘星星。 我要把所有的口袋, 都装满闪闪发光的星星, 然后带回来, 分给学校里的小朋友们。 对于您,我的好妈妈, 我要给您带回那轮明月, 让它照亮咱们家, 不再费一点儿电。
我最后老
世界小时
我最后小
★而当世界沉默的时候
世界睡觉的时候
现
我不睡觉
代
为了明天
诗
明天的感动和美
文
我不睡觉
向着明亮那方(金子美铃)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
的方向。
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烧焦了的翅膀 也要飞向灯火
闪烁的方向。 夜里的飞虫啊。
寒梅著花未?
现代诗文
多少 [美]谢尔·希尔弗斯坦 破旧的纱门能发出多少次声响? 看你怎样使劲儿关它。 一块面包能分出多少片? 得看你怎样用心切它。 一天里能有多少欢欣和快乐? 得看你怎样去过, 朋友之间能有多少友谊? 得看你在怎样无私地付给。
攥起小小的拳头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晨读晚记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晨读晚记13.背影__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此诗借助飒飒秋风及寄发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构思巧妙,历来为人称道。
第一句写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秋风无色无形,可触可感却不可见,诗中着一“见”字,似乎使人看到飒飒秋风,黄叶飘零,满眼萧瑟,冷冷清清之景,不免勾起客居他乡的游子浓郁的思乡之情。
第二句表达思乡情浓。
“欲”字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很强烈的乡思之情中平添了欲归不能的惆怅。
诗人铺开纸张,心中纵有千愁万绪,竟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有“欲作家书意万重”,而迟迟无法下笔。
诗人的神情意态,于此句诗中渐渐浮现,引人联想,使人想起“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伤,想起“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无奈,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真切,想起“乡书何达处,归雁洛阳边”的期盼。
三、四句不谈信的内容,亦不谈写信的过程,仅取家书即将发出而又将其“开封”的一个细节,便使人感动万分。
诗人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捎信时间“匆匆”,纵有千言万语,也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
信已写成,似乎“意万重”已经言尽;但当捎信人将要上路时,“复恐”漏写了什么,又匆匆拆开信封。
“恐”字突显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而“临行又开封”的细节也并不一定需要补上什么内容,与其说是为了补上几句未说尽的话,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而正是这一行动细节显示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深、之重、之浓。
这两句所写内容很是寻常,但它准确真切地反映了游子思乡的心理,真可谓化平淡为神奇。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晨读晚记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晨读晚记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晨读晚记是提高语文素养和积累文学知识的重要方式。
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提升文学修养,也是考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以下是一些初中阶段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同学们可以按照这些内容进行学习和记忆。
# 古诗词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7. 《悯农》 -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文言文1.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岳阳楼记》 - 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4. 《出师表》 - 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 《桃花源记》 -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6. 《醉翁亭记》 -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7. 《岳阳楼记》 - 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 《赤壁赋》 - 苏轼对海而唱,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作品,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高一语文晨读材料二十

语文晨读材料二十诗歌鉴赏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
“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
“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
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
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
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
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
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
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晨读材料】走近白居易【素材清单】1、白居易十分同情人民,做谏官时屡次上书,请求革除弊政。
他在地方做官时,每到一年,都要力争做些对百姓有益后。
杭州做刺名时,修筑了著名的“白堤”,用湖水灌溉土地。
在苏州时,也受到苏州人民的爱戴。
在做忠州刺史时,他搞了许多利民的改革,号召开荒生产;改进税收方法,增加官豪税款,减轻贫苦农民的负担,尽量节约开支,减轻百姓的支出。
他亲自带头种树,绿花荒山。
他主持群体集会,席地而坐与民同乐。
有些官员说什么“贵”“贱”杂处,不成体统,白居易对这种言论毫不理睬。
后来忠州人民为纪念这位爱民的好官,为他建了“白公祠”。
2、《琵琶行》记叙了诗人谪居江州,月夜江边送客遇沦落异乡的琵琶女一事。
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与诗人。
诗人将对琶琶女不幸的遭遇的同情与自身无辜被贬的沦落之感融合为一,诚如《唐宋诗醇》所评:“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
”诗的结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对全诗主旨的形象说明,江州司马之泪,既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
3、“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
“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
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也都是这个意思。
宋司马光《锦堂春》“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
”是说“伤心事”还不止琵琶女的身世。
金吴激《人月圆》从“南朝千古伤心事”一直说到“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也是指伤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还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
元白朴《夺锦标》在新亭眺望时触目伤心,也说到“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这就是写自己的悲痛了。
追本溯源,把司马青衫理解为一种同情之泪、哀怜之泪。
这更能让我们想起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感时花溅泪”、鲁迅的长歌当哭及汶川时温总理的白发。
4、王维《鸟鸣涧》“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说有声响,反而更显得寂静;同样道理,白居易《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说无声比有声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由此我们不由联想到:大声疾呼或许不如如泣如诉更能表达心中的情感,无声的抗议或保持缄默也许更能表达心中的不满。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平静水面下的“暗流”,听出“于无声处”的“惊雷”。
这或许就是“眼耳”“慧眼”,就是事物的辩证法。
【素材激活】知音之音弹琴的人在水上,听琴的人在马上,弹琴的人和听琴的人相遇在一条船上。
这条船便是一张琴了,被水的手指拨响。
所谓知音,便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心事被琴说穿,被水流传。
人人都在世上寻找知音,却不知道在何时会偶然出现机缘。
今夜,谁在那一勾残月下,独自临风抚琴?大音如霜降于四野,飘向远处的琴声比远处更远。
寒夜秋月,千古心情,在玉指和轻弦上泛漫。
庐山多愁善感的情怀,在一个古代的夜晚,被诗与琵琶说尽。
浔阳江水在琵琶上翻滚流淌,白司马搁下酒杯,用悲怆在琴弦上定音。
一曲终了,弹琵琶的手指在弦上轻轻滑落。
于是,载满秋怨的小舟随琴声的消逝而永远消逝。
而诗人则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忧郁地走进经典。
两行长长的泪水,垂在历史的脸庞,再也无法抹去。
弦上的月光流年的风沙湮没了历史的辙印,岁月的密网却捞起只只斑斓的海贝。
穿过千年的沧桑,秋风中瑟瑟的芦苇仿佛只只忧伤的眼睛,惨淡迷离的月光诉说着浔江边的泪光。
那怀抱琵琶半遮面的清愁女子,就坐在那只空空的画船上。
船很大,大得仿佛能摆得下世上所有的珍宝;船很小,小得盛不下一颗落寞的心。
船本可以划得很远,但却没能划出这港湾。
这无风又无浪的港湾就是她的家,而家的温馨和欢乐永远都是远方最温柔的呼唤。
琵琶声夜夜从这不大不小的画船上轻轻地、幽幽地划过江面,与空旷江水上的月低语。
就是在这样一个凄清的月夜,幽咽的琵琶声羁绊了离者的脚步,打湿了失意漂泊的江州司马的青衫。
繁华喧闹的京都、朱红的琉璃和玉盘珍馐记录了短暂易逝的笑语。
无论这位佳人,还是这个才子,春风中的美丽终成过往,如缤纷的春花,一场风雨,即是落英狼籍。
当孤独的琵琶弹痛乐天的心弦,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伤痛,瞬间袭击了两颗沦落天涯的心。
于是一曲悲歌唱了千年,一弯秋月注视了千年,一江荻花苍白了千年。
乐天不幸来到浔阳,浔阳有幸收留了乐天。
轻视“嘲风雪,弄花草”的文士,一心抱定“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乐天的笔锋刺透黑暗,百姓的疾苦是他心中最深刻的痛楚。
然而权贵动一下唇齿,乐天便被发配江西浔阳。
黑暗的时代里狰狞的魔鬼惯于制造悲剧,于是乐天就像一片秋叶被风打落盘旋。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失意的才子选择了“吏隐”,然而心系国计民生的乐天,却抹不去内心深深的失意与伤痛。
于是在那个秋天的月夜,乐天的心弦被那双纤纤细手有力地弹拨,同病相怜的感慨化成了如泣如诉的名篇,在无数天涯沦落人的心上震颤。
那小小的浔阳自此再也走不出那个月光惨淡的夜晚,而哀怨的琵琶声至今仍在江上月下凄美地回旋,还有那个低眉落寞、轻弹琵琶、年长色衰的女子也成了千古美丽绝唱。
一次美丽的邂逅,就这样凝结成了弦上永恒的月光。
历史制造了许多悲剧,而并非所有悲剧都因悲剧的主角而演绎成永恒的绝美。
【写作运用】可用于“知音”“情感”“音乐”“审美”“沦落”“理解”“关注弱者”“同情”“和谐”“同情心是人性的标志”“要忧民之忧”“流泪如何不丈夫”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运用角度:角度一:空白处有无限的美“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空白不是虚无,是由实而生出的虚,会引起欣赏者的想象与联想。
中国自古就主张“沉默是金”,而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一大特征就是空白之处的魅力。
留白也是为了让想象展翅飞翔,从空白处发现无尽的美。
例如《深山藏古寺》《蛙声十里出山泉》《竹锁桥边卖酒家》《踏花归去马蹄香”等都是非常精妙的留白绘画作品。
角度二:情感是音乐的灵魂角度二:音乐使人心灵相通音乐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语言。
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是真性情的流露。
琵琶女表演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首或婉转低回或激越雄壮的曲子,正好能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
琵琶女的琴弦拨动了白居易的心弦,白居易也借助这奇妙的音乐将不快之情一泄而出。
因为音乐的触媒而让两颗孤独忧郁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乐曲的美妙让两个天涯沦落人互诉心曲。
角度三:要寻找直正的知音,必须抛开世俗的杂质白居易与琵琶女短暂的相逢,便碰撞出思想共鸣的火花,其间定有太多的遗憾与无法探知的灵魂。
然而在“知音”面前,这些已经不重要了,真正值得我们品尝的是知音心灵碰撞那一瞬间的芬芳。
真正的知音应该游离在物质之外,贵相知,贵知心。
可如今,太多的人习惯了一层一层地伪装自己,到最后连自己的真心都找不到。
【运用范例】1、白居易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他在《琵琶行并序》中,用浅近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形象,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这类弱者的同情,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弱者的关注。
记得国学大师南怀谨说过:做人的道理应该如此,对于不及我们的人,不必讨厌他,要同情他,能够帮助的尽量帮助他,即使不能帮助也要包容人,原谅人家一点,如果自己是对的,当然要助人,自己不对就免谈。
天下最高的学问是什么?同情弱者,帮助弱者。
孔子讲“仁”,老子讲“道”,墨子讲“兼爱”,归根结底,都不是为了让强者更强大,而是为了让贫弱的人得到更多的福利,让不幸的人得到更多的快乐。
弱势群众理应得到社会的关心。
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我们都要给他们提供帮助。
大的帮助力所不及,一些小事起码是可以做到的。
比如在车、船上主动给老者、弱者让座,遇到有人问路热情指点,等等。
(《天下最高的学问》)2、当胡锦涛总书高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来勉励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我想起了白居易;当温家宝总理用“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来警戒各级领导干部要关心民生疾苦进,我又想起了白居易;当连占先生在北大演讲用“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来寄语肩负民族希望的莘莘学子时,我还是想起了白居易。
白居易是一个“唯歌生民病,愿得天下知”的诗人,更是一个铁肩担道义、巨笔写良知的勇士。
他把目光投向了田野,看到人民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他把心灵融进了土地,体察到人民耕田种地的艰辛;他把悲悯送给穷人,把忏悔留给自己。
他的诗歌见证了一种苦难的命运,折射出一信肩负社会责任的正直诗人的心灵光芒。
3、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朵同情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伤感之花。
在“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面上,一位身着官服的人站在画舫上,看着“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美景,完全陶醉在春日江南的婀娜当中……我眼中的白居易,这么多情,这般陶醉。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人间美景的化身。
我喜欢他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细心发现和对美好春天的悉心欣赏,喜欢他那“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的深情感叹和对人生的黯然神伤。
我更喜欢他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离离原上草,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大火无法烧尽那小草的生命,春风吹来,那生命的绿色又重新铺满大地,无论是古老的荒路,还是荒废的古城,在荒路瓦砾间都有它亮丽的身影。
读了白居易的诗,我看见了青春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美丽。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朵同情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伤感之花。
她可怜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同情琵琶女的凄婉人生,于是,用那“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笔触写出了“别时茫茫江浸月”的伤感之情,情感的芦花在秋叶的凉风中瑟瑟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啊,此时的白居易也是身处被遗忘的角落里的人,处境悲哀,所以“江州司马青衫湿”,在官场的伸张正义抵不住小人的谗言献媚,数年的心血免不了被贬斥的厄运。
读了白居易的诗,使我多了一份对世事的哀叹,多了一份同情心。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枝熬寒凌雪、不屈于官场腐败的红梅。
他虽然是朝廷命官,但爱憎分明,敢于直抒己见,利用诗歌直抒胸臆,讽刺和鞭挞贪官污吏,揭露朝廷的黑暗统治。
他痛恨“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腐败官吏欺压百姓的强买强卖,他同情“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自叹“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愧疚,他嘲讽“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糜烂昏庸。
读了白居易的诗,我看到了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格,使我学会了明辨是非,与一切黑暗势力作斗争。
如今,物是人非,千年又一季,而白居易的诗歌及其精神仍然鼓舞着我们。
野火春风中的小草,秋江夜中的那轮明月,风雪寒天中的腊梅,这就是我眼中的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