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重点总结(清晰整齐)

合集下载

中国眼科知识点总结

中国眼科知识点总结

中国眼科知识点总结一、眼睛的结构和功能1.1 眼球结构人眼主要由眼睑、结膜、角膜、晶状体、虹膜、视网膜、玻璃体和视神经等组成。

每个结构都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共同构成了复杂而精密的视觉系统。

1.2 视觉功能人眼的视觉功能主要由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等部位完成。

角膜是眼睛的前表面,主要在光线入射时对光线进行聚焦;晶状体是眼内的一个透明的双凸透镜,能够调节来自远处光线的焦距;视网膜位于眼球内后部,具有感光功能,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递到大脑,形成视觉。

1.3 视觉保护功能眼睛的结构和功能相互配合,能够保护眼球不受外界物体的伤害,同时也能够在光线条件下对外界环境进行有效的感知,并将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保证人们能够看到清晰的世界。

二、常见眼科疾病2.1 近视、远视、散光近视、远视和散光是常见的屈光不正类型。

近视是指眼球轴长或屈光度增加引起的视力模糊;远视是指眼球轴短或屈光度减小引起的视力模糊;散光则是眼球出现了球形不规则。

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视觉模糊,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2 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眼内压升高,导致视神经受损,严重的情况会引起失明。

青光眼患者需要及早发现并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情的恶化。

2.3 白内障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

白内障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来清除混浊的晶状体,恢复视力。

2.4 视网膜疾病视网膜疾病包括视网膜脱落、视网膜出血、黄斑变性等。

这些疾病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2.5 眼睑疾病眼睑疾病包括睑板腺炎、睑缘炎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眼睑的肿胀、疼痛,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2.6 角膜疾病包括角膜炎、角膜溃疡等。

角膜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眼部不适、视力下降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三、眼科检查方法3.1 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眼科检查的基本项目,主要用来评估患者的视力水平,包括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3.2 眼压测量眼压是指眼球内的液体压力,眼压升高可能是青光眼的早期症状,需要及时测量。

眼科学重点总结(详细版)

眼科学重点总结(详细版)

眼科学基础一、.眼球的构成.二、角膜的组织学结构及生理特征组织学结构:1.上皮细胞层:5~6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排列整齐,易受外界损伤,但修复快,24小时即可生长,不遗留瘢痕2.前弹力层(Bowman’s membrane):均匀无细胞成分,损伤后不能修复,遗留瘢痕3.基质层:占角膜厚度90%,由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组成,损伤后由瘢痕组织代替4.后弹力层(Descemet’s membrane):与前弹力层厚度大致相等,修复能力强5.内皮细胞层:由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生理特点:排列规则有序,具有透明性良好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特性富含感觉神经,感觉非常敏锐角膜无血管,营养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上皮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快速修复,不留瘢痕三、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后房→前房→前房角的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血循环四、瞳孔光反射路径.传入路:与视觉纤维伴行,在外侧膝状体前离开视束,经四叠体上丘臂至中脑顶盖前核,在核内交换神经元,一部分纤维绕中脑导水管,到同侧E-W核,另一部分经后联合交叉,到对侧E-W核传出路:两侧E-W核发出的纤维,随动眼神经入眶,至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由节后纤维随睫状短神经到眼球内瞳孔括约肌五、视网膜的组织学结构.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六、眼眶骨的构成.: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七、泪器的组成.八、六条眼外肌的名称及功能.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内直肌内转外直肌外转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九、视路的定义及组成.定义: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组成: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中枢眼睑病一、睑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临床表现:1.患侧眼睑红肿,疼痛,硬结,压痛2.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3.反应性球结膜水肿4.2~3天后脓肿局限,形成黄色脓点5.眼睑蜂窝织炎,伴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表现治疗:1.局部热敷,促进眼睑血液循环,炎症消散2.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水3.症状重者全身应用抗生素4.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二、睑板腺囊肿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眼科学重点总结(一)

眼科学重点总结(一)

眼科学基础一、.眼球的构成.二、角膜的组织学结构及生理特征组织学结构:1.上皮细胞层:5~6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排列整齐,易受外界损伤,但修复快,24小时即可生长,不遗留瘢痕2.前弹力层(Bowman’s membrane):均匀无细胞成分,损伤后不能修复,遗留瘢痕3.基质层:占角膜厚度90%,由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组成,损伤后由瘢痕组织代替4.后弹力层(Descemet’s membrane):与前弹力层厚度大致相等,修复能力强5.内皮细胞层:由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生理特点:排列规则有序,具有透明性良好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特性富含感觉神经,感觉非常敏锐角膜无血管,营养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上皮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快速修复,不留瘢痕三、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后房→前房→前房角的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血循环四、瞳孔光反射路径.传入路:与视觉纤维伴行,在外侧膝状体前离开视束,经四叠体上丘臂至中脑顶盖前核,在核内交换神经元,一部分纤维绕中脑导水管,到同侧E-W核,另一部分经后联合交叉,到对侧E-W核传出路:两侧E-W核发出的纤维,随动眼神经入眶,至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由节后纤维随睫状短神经到眼球内瞳孔括约肌五、视网膜的组织学结构.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六、眼眶骨的构成.: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七、泪器的组成.八、六条眼外肌的名称及功能.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内直肌内转外直肌外转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九、视路的定义及组成.定义: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组成: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中枢眼睑病一、睑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临床表现:1.患侧眼睑红肿,疼痛,硬结,压痛2.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3.反应性球结膜水肿4.2~3天后脓肿局限,形成黄色脓点5.眼睑蜂窝织炎,伴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表现治疗:1.局部热敷,促进眼睑血液循环,炎症消散2.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水3.症状重者全身应用抗生素4.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二、睑板腺囊肿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眼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眼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眼科学考试重点总结解剖结构⼀、视觉器官包括眼球、眼眶及眼的附属器、视路以及眼部的相关⾎管和神经结构。

⼆、眼的组织解剖(1)3层球壁:①外层(纤维膜):由前部透明的⾓膜(透明,⽆⾎管,富含神经末梢,上⽪再⽣能⼒强)和后部乳⽩⾊的巩膜(乳⽩⾊,由致密⽽相互交错的胶原纤维组成,有动脉、静脉和神经通过,巩膜表⾯被眼球筋膜包裹,前⾯⼜被球结膜覆盖)共同构成眼球完整封闭的外壁。

②中层(葡萄膜):⼜称⾎管膜、⾊素膜,富含⿊⾊素和⾎管。

此层由相互衔接的三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为⼀圆盘状膜,将眼球前部腔隙隔成前房与后房。

虹膜由前⾯的基质层和后⾯的⾊素上⽪层构成。

瞳孔括约肌司缩瞳作⽤。

瞳孔开⼤肌司散瞳作⽤)、睫状体(为位于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的环状组织。

锯齿缘,扁平部与脉络膜连接处呈锯齿状,为睫状体后界)和脉络膜(为葡萄膜的后部,前起锯齿缘,后⽌于视乳头周围,介于视⽹膜与巩膜之间,有丰富的⾎管和⿊⾊素细胞,组成⼩叶状结构)。

③内层(视⽹膜):神经外胚叶形成的视杯发育⽽来,分为视⽹膜⾊素上⽪层和视⽹膜神经感觉层。

(2)3种内容物:①房⽔:眼内透明液体,充满前房与后房。

②晶状体: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

可滤去部分紫外线,对视⽹膜有保护作⽤。

③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于玻璃体腔内,占眼球内容积的4/5。

(3)3个明腔:①前房:指⾓膜后⾯与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前⾯之间的眼球内腔。

②后房:为虹膜后⾯、睫状体内侧、晶状体悬韧带前⾯和晶状体前侧⾯的环形间隙。

③玻璃体腔。

(4)3个暗腔:①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在巩膜突、巩膜导⽔管出⼝和视神经三个部位与巩膜牢固附着,其余处均为潜在腔隙,称睫状体脉络膜上腔。

②视⽹膜外⼀层与内九层之间的腔③玻璃体上腔。

三、⾓膜的解剖分层:①上⽪层:鳞状上⽪,②前弹⼒层,③基质层:胶原纤维,④后弹⼒层:内⽪细胞的基底膜,⑤内⽪层。

四、视⽹膜分层(1)最外层为视细胞层它包括两种视细胞,即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它们构成视觉通路的第⼀级神经元。

眼科学基础知识要点整理

眼科学基础知识要点整理

眼科学基础知识要点整理眼睛是人类视觉的重要器官,对于保持良好的视力和眼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整理眼科学的基础知识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眼睛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

一、眼睛的结构与功能(1)角膜:位于眼球前表面,透明且具有弯曲能力,起到聚光的作用。

(2)巩膜:覆盖在眼球的白色外层,起到保护和支持眼球的作用。

(3)虹膜: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具有调节瞳孔大小的能力,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量。

(4)晶状体: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可以变形以调节视觉焦点的位置。

(5)视网膜:位于眼球内部最后一层,含有感光细胞,负责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

(6)玻璃体:填充在眼球的后部,帮助维持眼球的形状,同时对光线起到折射的作用。

二、视觉过程(1)光线的折射:当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时,会发生折射。

角膜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较强,晶状体的变形能力则能调节焦距,从而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2)图像转化: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会将聚焦图像转化为神经信号,分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分别负责彩色和黑白视觉。

(3)神经传导: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的视觉皮层,进一步处理和解读,形成我们所见的图像。

三、常见的眼科疾病(1)近视:眼轴过长或晶状体过于凸,导致远视力模糊。

可通过配戴近视眼镜或进行屈光手术来矫正。

(2)远视:眼轴过短或晶状体过于平坦,导致近视力模糊。

可通过配戴远视眼镜或进行屈光手术来矫正。

(3)散光:角膜呈不规则形状,导致视觉成像出现倾斜、变形。

可通过配戴散光眼镜或进行屈光手术来矫正。

(4)弱视:也被称为“懒眼”,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视觉障碍。

眼睛无法正常发育,影响视网膜对图像的接收能力。

(5)白内障:晶状体逐渐浑浊,导致视力模糊。

需通过手术将浑浊的晶状体取出,并植入人工晶体来恢复视力。

(6)青光眼:眼内压力增高,导致视神经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视野缺损和渐进性视力下降。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四、眼睛保健与预防措施(1)正确使用电子设备: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屏幕容易导致眼疲劳,应注意适当休息和眼保健操。

眼科学笔记整理(全)

眼科学笔记整理(全)

眼科学笔记整理(全)
眼部解剖
- 眼睛是人体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眼球和附属结
构组成。

- 眼球分为外眼部和内眼部,外眼部包括眼睑、结膜和泪腺等,内眼部则包括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等。

- 眼球的视觉功能是通过光线折射和传导来实现的,其中角膜
和晶状体的折射作用是实现光线聚焦的关键。

眼科疾病
红眼症
- 红眼症是常见的眼科疾病,表现为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和
眼部疼痛等症状。

- 红眼症的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和干
眼症等。

- 红眼症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眼药膏和人工泪液等,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病因确定。

白内障
- 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科疾病,在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导致视力模糊。

-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包括视力下降、色彩感知异常和对强光敏感等。

- 白内障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即通过人工晶状体植入来恢复视力。

视光学
- 视光学是研究光线在眼中折射、传导和聚焦等光学原理的学科。

- 视光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屈光学、眼镜验光和角膜地形图等。

- 视光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视力矫正、眼镜设计和角膜手术等领域。

就诊建议
- 出现眼部不适或视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眼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眼睛的卫生和保健,避免长时间看电子屏幕和过度用眼等。

-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和验光,以及时发现和治疗眼科问题。

以上为眼科学笔记整理的简要内容,详细信息请参考相关学术文献和专业资料。

关于眼科知识点总结

关于眼科知识点总结

关于眼科知识点总结眼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眼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

眼科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眼科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解剖学知识1. 眼球结构眼球由三层结构组成,分别是外壁、中间层和内壁。

外壁主要由巩膜和角膜组成;中间层主要包括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和玻璃体;内壁主要有视网膜和视神经等结构。

2. 眼外肌眼外肌包括直肌和斜肌,主要控制眼球的运动和定位。

直肌包括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斜肌包括上斜肌和下斜肌。

3. 视觉系统人的视觉系统包括视网膜、视神经和视觉皮层等组成部分。

视网膜是感光组织,能将光线转化为电信号并传递到视神经,最终传送到大脑的视觉皮层,形成视觉。

4. 泪液系统泪液系统由泪腺、泪管和泪囊组成,主要功能是保持眼球表面的湿润和清洁,同时排出眼球的代谢废物。

二、生理学知识1. 角膜的光学特性角膜是眼睛的透明窗户,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到折射作用,将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是眼睛的主要光学组织。

2. 晶状体的调节晶状体是眼球内的透明凸透镜,能够通过调节其曲率来改变折射光线的方向,从而使视觉呈现清晰。

3. 视觉的生物物理特性光线从环境中进入眼睛后,通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作用,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实物像,视觉的形成是大脑中视觉感觉区域对光信号的处理和解释。

4. 眼球运动的神经调控眼球的运动由外展神经、外展神经和滑车神经等多个神经组成的眼动神经系统控制,可实现水平、垂直、旋转等多种方向的运动。

三、病理学知识1. 角膜病变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炎症等是常见的角膜病变,可导致眼睛红、痛、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

2. 白内障白内障是晶状体变性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色彩暗淡、角膜混浊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3. 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组眼内压增高性疾病,可以引起视神经损伤,严重者可导致视力丧失。

4. 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出血等是常见的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眼科(总的) 重点

眼科(总的) 重点

1.角膜:位于眼球前部中央,呈向前凸的透明组织结构,横径约11.5—12mm,垂直径约10.5—11mm,角膜厚度中央部约0.5—0.5mm周边部约1mm。

前→后:①上皮细胞层②前弹力层③基质层④后弹力层⑤内皮细胞层2.葡萄膜:前→后,虹膜,睫状体,脉络膜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和角膜一起构成屈光介质4.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泪腺位于眼眶上方的泪腺窝内,长约20mm宽约12mm,借结缔组织固定于眶骨膜上,提上睑肌将其分为眶部泪腺和睑部泪腺。

5.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视神经全长约40mm,按其部位划分为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

视交叉:是两侧视神经交汇处,分为来自两眼视网膜的鼻侧纤维交叉至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

黄斑部纤维占据视神经和视交叉中轴部的80%-90%,亦分成交叉纤维和不交叉纤维。

6.房水:具有维持眼内组织(晶状体、玻璃体等)代谢作用,提供必要的营养(如葡萄糖等),维持其正常功能,并从这些组织带走代谢废物。

房水还维持、调节眼压,这对于维持眼球结构的完整性十分重要。

房水由睫状体通过主动转运、超滤过和弥散等方式产生。

7.视杆细胞感弱光和无色视觉;视锥细胞感强光和色觉,主要集中在黄斑区,中心凹处只有她,前者缺乏。

8.正常视野:正常人动态视野的平均值为:上方56°、下方74°、鼻侧65°、颞侧90°。

9.睑腺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

治疗:①早期腺睑炎应给予局部热敷,以便促进眼睑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促进炎症消退。

②当脓肿形成后,应切开排脓。

外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皮肤面,切口与睑缘平行,使其与眼睑皮纹相一致,以尽量减少瘢痕;内睑腺炎的切口常在睑结膜面,切口与睑缘垂直,以免过多伤及睑板腺管。

③当脓肿尚未形成时不宜切开,更不能挤压排脓,否则会使感染扩散,导致眼睑蜂窝织炎,甚至海绵窦脓毒血症栓或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的组织解剖
视器的组成:眼球、眼附属器、视路。

眼球:球壁{纤维膜(角膜、巩膜),葡萄膜,视网膜},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睫状体)
眼附属器: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眼眶
一、眼球
(一)眼球壁
1、角膜分层:
上皮细胞层,35μm,抵抗力强,再生力强;
前弹力层,不可再生;
质量内容# 1
基质层,500μm,90%,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束薄板组成,质地坚韧,有保护作用,损伤后不可再生;
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分泌,可再生;
内皮细胞层,角膜-防水屏障功能,独特的泵功能,终生不可再生,损伤后主要依靠临近细胞的扩张和移行来填补缺陷区。

角膜生理特点:是眼的主要屈光介质;具透明性,本身无血管;表面含大量的感觉神经;营养来源于泪膜、房水及角膜缘血管网。

2、巩膜,由外向内分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和棕黑板层。

3、角膜缘,是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区无明确分界线,亦称角巩膜缘。

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
质量内容# 2
临床上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
组织学上是角膜干细胞所在处。

4、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

前外侧壁为角膜缘,从角膜后弹力层止端至巩膜突;后内侧壁为睫状体前端和虹膜根部。

内包含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 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是房水排出眼球的主要通道。

5、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

含营养、遮光、调节功能。

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虹膜,瞳孔括约肌,副交感N,散瞳;瞳孔开大肌,交感N,散瞳。

睫状体,前1/3称睫状冠,内表面700-80各纵行放射状脊样褶皱称睫状突,分泌防水;后2/3睫状体扁平部,扁平部与脉络膜连接处呈锯齿状称锯齿缘。

主要由睫状肌(调节晶质量内容# 3
体,平滑肌,副交感N)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

脉络膜主营养、遮光。

6、视网膜
后极部有一个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中心凹,临床称黄斑,含丰富黄色素。

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上称中心小凹,临床上称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视锥细胞,锥状体,于黄斑部,感强光色觉;
视杆细胞,长柱状,于黄斑以外,感弱光。

7、结膜周边充血与睫状充血的区别?
部位:穹窿部明显—角膜边缘明显;;血管形态:树枝状或网状—绕角膜缘呈放射状排列;;颜色:鲜红—粉红、玫瑰色;;血管移动性:推动球结膜时随移动—推动球结膜时血质量内容#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