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QG-26-2014持续改进管理办法
品质改进与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品质改进与连续改进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公司的品质管理,推动连续改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2.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包含但不限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9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ISO 14001)等。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部门、岗位和员工,在公司的品质改进和连续改进活动中必需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二章品质改进第三条品质改进目标1.公司的品质改进目标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客户满意度,减少客户投诉率,降低内部不合格品率,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第四条品质改进策略1.公司将采用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模式进行品质改进,具体包含:–订立品质改进计划(Plan):明确品质改进目标、方法和时间计划等;–执行品质改进计划(Do):依照计划执行品质改进活动;–检查品质改进成绩(Check):评估品质改进效果,分析成绩差别;–采取矫正措施(Act):采取矫正措施解决问题,并连续改进。
第五条品质改进活动1.公司将开展一系列品质改进活动,包含但不限于:–品质培训:加强员工品质意识,提高品质管理技能;–流程改进:优化生产流程和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不合格品处理:建立不合格品处理制度,及时处理和追溯;–客户投诉管理: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客户问题;–品质评估:定期对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看法。
第三章连续改进第六条连续改进原则1.公司将秉持连续改进的原则,不绝努力探求杰出品质,不绝改进工作流程和管理系统,以满足不绝变动的客户需求。
第七条连续改进方法1.公司将采用以下方法推动连续改进:–定期组织连续改进会议,讨论和确认改进方案;–建立改进目标和指标,跟踪并评估改进成绩;–连续进行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本领;–鼓舞员工提出改进看法,并予以乐观反馈和嘉奖;–不绝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建立pdca管理制度

建立pdca管理制度何为PDCA管理制度PDCA(Plan-Do-Check-Act)是一个管理方法的缩写,也被称为“循环改进法”,最早由质量管理专家德米格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提出。
PDCA管理制度是一种基于不断循环的计划、执行、检查和调整的管理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问题。
PDCA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四个环节:1. 计划(Plan):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需求,确定具体的改进目标和计划。
2. 执行(Do):按照计划实施工作,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3. 检查(Check):对实施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4. 调整(Act):针对检查结果和评估意见,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不断改进和优化工作。
为什么要建立PDCA管理制度建立PDCA管理制度,对于组织的持续改进和发展意义重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促进组织的持续改进。
PDCA管理制度强调不断循环的计划、执行、检查和调整,可以有效地推动组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问题,从而实现持续改进。
2. 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通过PDCA管理制度,组织可以不断地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绩效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和变化。
3. 增强组织的质量意识。
PDCA管理制度不仅注重于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预防问题的发生,这有助于增强组织全员的质量意识。
4. 提升组织的学习能力。
PDCA管理制度要求组织成员不断学习和改进,这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
如何建立PDCA管理制度建立PDCA管理制度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改进目标。
组织要首先确定需要改进的目标,这个目标既可以是具体的业务目标,也可以是组织的管理、流程、服务等方面的目标。
确定改进目标需要考虑组织的战略需求和市场竞争的情况。
2. 制定改进计划。
根据改进目标,组织需要制定详细的改进计划,包括改进的具体内容、时间表、责任人等。
改进计划应该符合PDCA环节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JDQP-28-2010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5.3.3如在改进过程有未达到当前阶段预期目标的情况,责任部门应组织相关协作部门一道及时分析、检查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修整,确保第二阶段的目标完成。
6附页:
6.1附页一:《持续改进控制程序》流程图
序号
流程图
主要负责人
程序
相关文件
相关记录表单
1
各相关部门责任人
5.3
《合理化建议提案表》
《问题点汇总清单》
2
各相关部门经理
5.3
《持续改进项目注册表》
3
持续改进小组
5.3
《持续改进项目效益评估及奖励申请表》
4
受益部门责任人及持续改进小组
5.3
《持续改进项目一览表》
⑸场地利用空间;
⑹顾客满意度;
⑺人力(人工成本)和材料(材料成本)的浪费;
⑻产品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⑼不良品的成本;
⑽持续改进小组依据各部门每周提交至持续改进小组的《问题汇总清单》,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后确定的持续改进项目;
⑾持续改进小组依据各部门每月提交至持续改进小组的待改进项目,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后确定的持续改进项目
⑿其它需要持续改进的项目
5.3持续改进计划内容
5.3.1持续改进计划的制订
持续改进副组长每月5日前负责组织各部门完成持续改进的立项评审、注册,并制订月度持续改进计划,编制《持续改进计划一览表》,经持续改进组长批准后实施。具体如下:
5.3.1.1各部门经理(或负责人)对5.2所列的内容,确定月度持续改进项目,并于当月月底前提交经过部门内部评审后,确定需提交至持续改进小组进行立项评审的持续改进项目(优先考虑顾客和公司在产品先期策划确定的特殊性的产品/过程改善方面,并考虑成本和价格因素,制订企业的持续改进项目)。
工作改善四阶段

工作改善四阶段工作改善四阶段这是一个可以提高现有人力,机械设备及原物的使用效率,迅速地促进产量及质量提升的实际方法第一阶段1. 将现在作业方法分成小作业细目,逐一检查纪录不可遗漏2. 所有”搬运作业,机械作业,人工操作”全部列为细目第二阶段1. 分析项目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作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作最好?什么人去作最好?用什么方法最好?2. 下列事项应同时分析材料,布置,机械,动作,设备与工具,安全,设计,整理整顿第三阶段1. 已构想创造对策,达成下列目标:(1) 删除不必要的细目(2) 合并可”同时,同地,同人,”作的细目(3) 重视细目的顺序(4) 简备现行作业方式,使工作更省力与安全材料,工具及设备至于好找,好取与好使用的位置利用重力----斜坡.漏斗.滑槽等送料设备有效的运用双手用治具,工模,夹具固定工件或工具第四阶段1. 呈报上司2. 与部属沟通3. 知会有关部门,如生管,制造工程,工业工程,品管,财物等单位(如送提案审查委员会通过)征得同意4. 立即并确实执行新方法5. 奖励对改善有功劳的人员质量异常开会基本要领一. 品质异常会议前1-1. 发生问题点三现二原确认(现象,现地,现物,原理,原则)1-2. 现品准备不及现象发生了解1-3. 不良率统计需以个所,现象区分二. 质量异常问题点分析2-1.至现场确认作业者是否异常反应2-2.限度,标准,图面,相关部品搭配先作确认2-3.5M异动分析需数据化,个所图标2- 4多问”Why?”找到最上层原因三. 品质异常会议中处置:3-1.莅会人员需兑现品用眼睛看,用手去摸,作到完全了解3-2.暂定对策:A. 先与莅会人员沟通后再填记B. 质量保证以物流程考虑三不政策(不投入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产出不良品)C. 最终责任单位,日程设定3-3.恒久对策:A. 责任单位对策考虑体制确认回馈B. 横向展开各机种对策确认莅会人员要有的想法:1. 主持者对会议秩序掌控莅会人员必须尊重主持人2. 无法处理问题时共同通过上司或个案处理3. 会议决议是每个莅会人员共同决议出来的成果问题解决四阶段法第一阶段-------掌握事实1. 详查过去的资料2. 找出相关规则与惯例3. 找有关人员谈话4. 倾听当事人的理由与感受5. 应掌握全部事情经过第二阶段------思考措施1. 整理事实2. 分析事实间之关连性3. 根据事实,找出可能采取的措施4. 必须符合公司规定与方针5. 评估措施对目的,对当事人,对其他部属,对生产的影响6. 切忌以偏盖全地下决定第三阶段-----实施措施1. 应该自己去做吗?2. 需要别人帮助吗?3. 该向上司报告吗?4. 执行时机适当吗?5. 不可推卸责任第四阶段----确认结果1. 什么需要确认?2. 确认多少次?3. 当事人的工作态度,其它部属的反应,量产质量是否变好?4. 措施是否有效?目的是否达成?问点检讨手法1 何谓问题?2 品质异常处置要领3 问题点检讨要领3.1 三现二原(现象现地现物;原理原则)的掌握3.2 善用QC工具与手法3.3 强烈的逻辑观念3.4 问题点检讨要考虑深度,问题点的处理的面广4 流程4.1 确立问题(三现)4.1.1 问题点的现认(保持现象先作理论分析)4.1.2 问题点的属性(单发慢性..)4.1.3 处理的轻重缓急4.2 问题点分析(原理)4.2.1 设计原理4.2.2 发生原因推论与逻辑性分析4.2.3 模拟(对策或反证)4.3 实施对策4.3.1 暂定对策4.3.1.1 对策效果4.3.1.2 副作用评估4.3.1.3 稳定性4.3.1.4 时效4.3.2 恒久对策4.3.2.1 对策效果4.3.2.2 符合设计4.3.2.3 成本评估4.4 再发防止4.5 效果追踪与标准化品质异常确认表确认内容确认结果会议前 1﹑不良现象是属于那一种现象﹖制品部品2﹑不良率(不良数/确认数)确认正确不正确3﹑召集会议所连络的对象适当吗﹖适当不适当4﹑不良现品需要提出来吗﹖需要不需要5﹑图面﹑标准类﹑限度见本需要提出来吗﹖需要不需要6﹑过去的质量状况如何﹖需要数据吗﹖需要不需要会议中 7﹑部品在制品上所发生的现象知道吗﹖知道不知道8﹑不良现象是如何发现的作业时检查时9﹑过去是否会曾经发生同样的现象发生过没发生10﹑这种现象在其它工程会发生吗? 会不会11﹑组立工程﹑5M(计测﹑工具﹑作业者﹑补材)有没有变化有没有 12﹑图面﹑规格﹑限度见本有没有错误有没有13﹑不必处置其它部品就能解决了吗﹖能不能14﹑现象的说明任何人看了明了是什么现象吗﹖是不是15﹑这种现象有生产线中断,出货停止的严重性吗﹖严重不严重16﹑暂定处置的内容有遗漏﹑副作用吗? 有没有17﹑处置期限明确吗﹖明确不明确18﹑暂定处置需要做信赖性试验吗? 需要不需要19﹑随着有关的对策在制品上需要处置吗﹖需要不需要20﹑图面﹑标准﹑限度见本需要订吗﹖需要不需要21﹑对于不良现象﹐处置内容需要连络出货检查﹑相关工场吗﹖需要不需要 22﹑所有可能发生的原因都提出来确认了吗﹖有没有23﹑需要以测定或精密观测的方式与良品比较吗? 需要不需要24﹑相关连络的工程现状需要检查吗﹖需要不需要25﹑图面﹑公差计算﹑作动图检讨有没有错误有没有26﹑补助材料的使用有没有错误﹑变更吗﹖有没有会议后 27﹑原因的调查﹑担当者﹑期限是否明确明确不明确28﹑暂定处置数量﹑良品数量﹑不良品数量都确认了吗﹖确认了没确认29﹑不良品需要做废却﹑救济﹑例外加工的处理吗﹖需要不需要30﹑处理的部品有没有添付LKP层别票加以层别有没有31﹑处理后的部品投入后工程时发生区知道吗﹖知道不知道32﹑不良现象需要连络加工者﹑上司吗﹖需要不需要33﹑不良现品﹑加工者﹑上司知道吗﹖知道不知道34﹑加工(作业)时能够发现不良吗﹖能不能35﹑加工(作业)的东西经检查判定结果是合格不合格36﹑如未经检查确认流出不良上司知道吗﹖知道不知道37﹑是依照谁的指示加工的上司作业标准38﹑虽然遵守作业标准加工仍不良时作业标准是否变更错误39﹑机械﹑治具﹑金型否有这种情形故障修理40﹑发生的原因分析后是那一类管理上技术上41﹑为什么做出不良﹐流出不良具体说明发生的真因可以不可以42﹑您肯定是这个原因处置就能完全解决吗﹖肯定不肯定43﹑请你根据原因分析具体说明再发防止的恒久处置可以不可以44﹑对策担当者﹐期限都决定了吗﹖决定没决定45﹑对策的内容有遗漏﹑副作用吗? 有没有46﹑图面﹑标准﹑限度见本需要订正吗﹖需要不需要47﹑对策内容需要连络相关职场上司吗﹖需要不需要48﹑处置后的第一LOT有没有LKP层别票有没有49﹑以后会不会再发生会不会50﹑对策期间的追踪确认需要报告上司需要不需要51﹑恒久处置确实的实施有没有52﹑LKP处置单是否在期限内完成有没有53﹑处置后有没有再发有没有增进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告知工作情况明确告知希望部属(他人)改进的事项指导部属作更好鼓励优良行为随时注意表现良好的工作或行为赞赏时机要打铁趁热异动事先沟通尽可能使部属了解原由设法使部属接受异动发挥潜能志向发觉部属潜能不要阻碍部属发展已独特的个人看待部属。
太阳能无人机机翼颤振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I5,*#80)"?'.8,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8+"6:".*(9;O N8,4H.%&&'(
b:.O<2&@A:G=S42&;/:. e4D2ETID&KAQG S42&F:G=+I<
!KT<2EPI:4R1RDN6/2PIV6RW !=RLI7"KL>&e6P>&KT<2EPI!,%##*$&KT42D" ;<+&(*0&)OLMDR]7LZ<R<P B:`4VDM4ET6Z<4ET6D4R1RDN6Z46TT4ETDV7<16RD64L&D2P46VZ42ETDVDV4E24N41D26D<RL<MDV641<NN<16&<V] 7<14DMMWNMI66<R!8T4V342PLND4R1RDN6TDV6T<1TDRD16<R4V641VLNMDRE<V4[<D2PMLZV64NN2<VV!/64V1LV6MWD2PP4NN41IM66LR<DM4[<6TD6Z42E NMI66<R4VV6IP4<P6TRLIETZ42P6I22<M6<V6!8T<R<NLR<&V4JIMD64L21DM1IMD64L24V6T<JD42J<D2V6LD2DMW[<6T<NMI66<R7RLYM<JLN6T4V 342PLND4R1RDN6!:4J42ED66T<T4ETDV7<16RD64LZ42ELNDVLMDRB:` Z46T6T<Z42EV7D2LN'#J<6<RV&6T<N4246<<M<J<26JLP<MLN6T< Z42EZDVN4RV6MW6R<D6<PYW<2E42<<R42E!.26T4VYDV4V&6T<V6RI16IRDMPW2DJ41VD2DMWV4VD2PNMI66<R1DM1IMD64L2 Z<R<1DRR4<PLI6&D2P 6T<NMI66<RU<ML146WI2P<RP4NN<R<26DRRD2E<J<26VLN6T<7LPL26T<Z42EZDVJD42MW1DM1IMD6<P!8T<V4JIMD64L2R<VIM6VVTLZ6TD66T< NMI66<RV7<<PLN6T<VLMDRB:` Z42E4V",J,V&ZT41TJ<<6V6T<P<V4E2R<XI4R<J<26V!8T<NIR6T<RD2DMWV4VVTLZV6TD66T<NMI66<RV7<<P LN6T<B:`1D2Y<4J7RLU<PYW421R<DV42E6T<M<2E6TLN6T<<2E42<1L22<1642ERLP&421R<DV42E6T<1LI26<RZ<4ET6L26T<<2E42<D2P 1TD2E42E6T<V7D2Z4V<7LV464L2LN6T<7LPL26T<Z42E! ='5>"(?+)VLMDR]7LZ<R<PD4R1RDN6$NMI66<R$D<RL<MDV641JLP<M42E$D4RNL4M$N4246<<M<J<26D2DMWV4V
“四项”技术管理实施细则要点

钱营孜煤矿“四项”技术管理实施细则为了加强矿井各区域的科学规范管理,创建文明、整洁、有序、高效的工作环境,全面落实集团公司《精细化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对编码、定置、标识、看板的“四项"技术管理应用的要求,结合我矿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编码管理实施办法编码管理就是对现场的全部物品、环境、人员、管理事项按照分类序列逐一顺序用数码、字母、文字予以统一编号的管理技术。
各单位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对各区队(车间)、部门实施“四项"技术管理,将编码进行统一造册建档。
具体编码实施细则如下:1 人员编码1。
1 井下人员编码各单位对采煤、掘进、机电、通风等区队和机关、职能科室入井作业人员进行实名管理,即编码和考勤号一致,采用一人一码来区分,采用胶带贴在矿帽左侧。
如:JJ—01—001 表示掘进一队职工编码。
JJ表示掘进事业部,01表示一队,001表示职工考勤编码.1。
2 地面工作人员挂上岗证上岗上岗证应注明员工编码和工作部门、工作职务。
2 设施编码2。
1 地面设施编码主要对地面机房、库房、车间进行编码管理,其他设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码。
2.1。
1 地面机房编码:原则上取机房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加机房序号。
如:JF——TF –1 表示地面机房的1号通风机房(JF表示地面机房,TF表示通风机房,1表示1号)。
2。
1.2 地面库房编码:按照如下格式进行编码:KF—-PJ—1 表示1号配件库房(KF表示库房, PJ表示配件库房,1表示1号库房)。
2.1.3 地面车间编码:按照如下格式进行编码:CJ——WX—1 表示1号维修车间(CJ表示车间, WX表示维修车间,1表示1号车间)。
2.2 井下硐室编码主要对井下变电所、水泵房、避难硐室、消防材料库、火药库房进行编码管理,其他硐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码。
2.2.1 变电所:按照如下格式进行编码:DS—BD—1 表示1号变电硐室(DS表示硐室,BD表示变电所,1表示1号).2.2.2 水泵房:按照如下格式进行编码:DS—SB-1 表示1号水泵房(DS表示硐室,SB表示水泵房,1表示1号).2。
pdca管理制度

pdca管理制度一、概述PDCA(Plan-Do-Check-Act)管理制度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循环执行四个阶段的活动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PDCA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二、计划阶段(Plan)在PDCA管理制度中,计划阶段是最初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以引导后续的行动。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目标:明确组织的长期和短期目标,使其与组织的使命和愿景相一致。
2. 制定计划:制定实现目标的详细计划和策略,包括资源分配、时间表和责任分工等。
三、执行阶段(Do)执行阶段是将计划转化为行动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需要根据计划开始执行,并实施相关的活动。
具体步骤如下:1. 部署资源:根据计划,配置足够的资源,包括人力、物资和资金等。
2. 实施活动:按照计划进行具体的活动,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四、检查阶段(Check)检查阶段是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评估执行的效果和达成的成果。
具体步骤如下:1.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数据,包括执行过程中的监测数据和结果数据等。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五、行动阶段(Act)行动阶段是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需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修改计划以提高绩效。
具体步骤如下:1. 问题解决:分析检查阶段中发现的问题,找出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改进计划:根据问题解决的结果,对计划进行修改和优化,以提高执行效果和绩效。
六、持续改进PDCA管理制度强调持续改进的理念,即不断循环执行PDCA的四个阶段,实现组织的逐步改进和发展。
持续改进的关键在于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持续改进的文化。
七、总结PDCA管理制度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法,可帮助组织实现持续改进和卓越绩效。
通过合理的计划、有效的执行、精确的检查和及时的行动,组织可以不断提升绩效,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与连续改进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企业的质量管理与连续改进工作,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的全部部门、员工和外部合作伙伴。
凡涉及质量管理和连续改进的工作都要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定义•质量管理: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全员参加、连续改进等方式,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质量要求的管理活动。
•连续改进:指通过不绝分析和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全面进步的改进活动。
第二章质量管理第四条质量目标1.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实现或超出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2.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客户连续忠诚,连续赢得市场份额;3.降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本钱,提高企业竞争力。
第五条质量管理体系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订立相应的质量手册,包含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责任;2.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包含质量计划订立、质量掌控和质量连续改进;3.定期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评审,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第六条质量责任1.设置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2.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质量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包含但不限于订立质量目标、推动质量改进等;3.全体员工应加强质量意识,乐观参加质量管理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章连续改进管理第七条连续改进原则1.不绝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2.不绝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和效益;3.强化团队合作,共同推动改进工作;4.充分发挥员工的创新本领,鼓舞和嘉奖创新提出,并及时落实。
第八条连续改进方法1.建立改进项目管理制度,明确改进项目的目标、范围和计划,并进行全过程跟踪和评估;2.定期开展改进活动,如质量改进会议、员工创新提案、流程优化等;3.订立奖惩制度,鼓舞员工乐观参加改进活动,并对取得显著成绩的个人和团队予以适当嘉奖;4.定期进行连续改进效果的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改进方向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1.1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持续改进活动,充分发挥员工的创新能力,挖掘潜能。
1.2 营造良好的持续改进氛围,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益,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
二、适用范围仙居锦达密封件有限公司全体员工。
三、定义◆精益六西格玛项目:自上而下的,由高层管理层、部门依照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经营计划、公司关键绩效等的要求,确定持续改进项目,项目与六西格玛、精益生产改善相结合,采用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方法,组成项目团队、项目范围、改进的问题点、目标与指标、改进的措施、预期的成果,文件固化等规范化的管理。
◆QCC项目:由各部门、车间班组依据本部门存在的问题,与公司要求的差距,组成改进小组,确定项目小组的范围、目标与指标、存在问题、改进的措施、取得的成果,QC小组可以是自下而上的,也可以自上而下的,主要是一个广泛性的质量改进活动,QC小组成立后,上报管理部备案,在QC小组结束后,提供质量活动的经过、取得的效益,编制QC 小组报告。
◆快赢项目:由各部门提出的改进项目,成立团队,其特点是:投入少、容易见效、容易在短期内取得效益的,为快速改进项目。
快速改进项目需向持续改进办公室登记备案,项目实施有效后的一个月内,可提出奖励申请。
◆创新项目:项目是公司内首创,涉及技术、质量、管理、工艺、节能、材料、降低劳动强度等范围,收益没有强制性规定,但必须是创新的。
◆合理化建议:公司全体员工在工作中提出有关公司提高质量、工艺改进、环境管理、节能降耗、安全健康等方面的改善方法和措施,突出“小、实、活、新”的理念。
四、持续改进小组架构以及职责4.1 持续改进小组组织结构图4.2 职责4.2.1 持续改进小组1)指导公司持续改进方向,确定持续改进工作的战略方针。
2)为持续改进活动提供管理和财务支持。
4.2.2 持续改进组长1)决定持续改进项目的总体规划和部署;2)评价各个阶段的改进成果,决定奖罚议案;3)裁定改进中的重大事务。
4.2.2 持续改进副组长1)协助并执行组长对持续改进的总体规划与部署;2)是持续改进的直接跟进、监督人,主持持续改进小组的全面工作;3)负责持续改进的总体计划、协调、督导、监督;确定改进方向;4)负责主持各阶段的改进检查,主持改进责任人提出的改进方案的评审;5)实施、监督改进的各阶段进度、分析、总结会议,并定期通报改进结果,确保持续改进的有效实施;6)有权对各阶段的改进成果提出整改意见,和执行相应奖、罚。
4.2.3 持续改进责任人职责1)动员所属下属《提供合理化建议提案》,收集持续改进信息,提交持续改进方案;2)按照持续改进小组的决议要求,落实执行改进事项,确保达到预期效果;3)负责本部门的整改计划拟定与执行到位;4)对所属员工进行常态培训,建立正确的改进方法和做法;5)建立本部门的改进作业基准并进行改进中检查与纠正;6)在持续改进过程有权对下属人员提出奖、罚申请;7)被确定的持续改进项目的受益部门的部门经理(或负责人)是持续改进活动中的责任人,同时是改进项目小组的项目组长,为持续改进项目的成果负责。
五、作业流程5.1 合理化提案活动流程5.1.1 提案提交两种方式:1)书面提交《合理化建议提案表》至直接上级主管2)书面提交《问题点汇总清单》至直接上级主管不属于合理化建议范围:1)原有文件有规定的;2)属部门本职工作的(有创意的除外);3)已有员工提议过的;4)公司正在制定实施的改善活动。
合理化建议或持续改进项目的信息来源和提交时间:各部门经理(或负责人)动员所管辖的全部人员参与合理化建议,在每月20日前提交适宜的《合理化建议提案》至本部门进行评审。
5.2 部门审核5.2.1 提案提交人要对所提交的提案有完整的原因分析及改进建议。
5.2.2 部门经理(或负责人)组织审核员工(直接由部门经理(或负责人)管辖的所有人员)提交的提案。
5.2.3 以上工作部门经理(或负责人)必须在每月月底前完成,按照《持续改进控制程序》要求,将不少于2个的持续改进项目提交至持续改进小组。
5.3 持续改进小组评审5.3.1 持续改进小组组织各持续改进责任人对提交的持续改进提案在次月5日前完成立项评审,并将立项的持续改进项目录入《持续改进项目一览表》。
5.3.2 持续改进受益部门经理(或负责人)需在改进项目被评审通过后的2个工作日内完成《持续改进实施计划表》,并提交至持续改进小组,以便持续改进小组对改进项目进行跟进、监督改进过程的执行情况和改进成果。
5.3.3 如当月相关部门没有提交持续改进项目按相应的考核标准进行绩效扣分。
5.4 进度管理5.4.1 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的受益部门经理(或负责人)是该持续改进项目直接责任人,对改进过程的进度及结果负责。
如在《持续改进实施计划表》的各关键节点不能及时或无法提交相关报告的,按相应的考核标准进行绩效扣分。
5.4.2 进度跟踪:持续改进副组长负责跟踪、监督持续改进实施进度,并组织评价各阶段的改进成果。
固定检查时间每月20日,如在跟踪过程没有及时发现改进过程发生的与改进计划不符的情况,持续改进副组长按相应的考核标准进行绩效扣分;如在跟踪过程发现实施中的持续改进项目因为持续改进责任人不作为,导致没有达成《持续改进实施计划表》该阶段的成果的,则持续改进责任人按相应考核标准进行绩效扣分。
5.4.3进度延迟或删除:对于正在开展中的持续改进项目遇到困难需要延迟或取消的,持续改进责任人必须向持续改进组长提交《持续改进项目延迟或取消申请》报告,写明项目延迟或取消的原因,由持续改进组长批准后执行。
不论持续改进组长是否批准该申请,持续改进责任人当月的持续改进业绩均为“0”。
5. 5 持续改进项目完成结案具备条件:—《持续改进项目效益评估及奖励申请表》—《持续改进实施计划表》—《持续改进阶段报告》(PPT文档)—《持续改进结案申请表》—《持续改进验证报告》—《持续改进结案报告》(PPT文档)5.6成果发表5.6.1由持续改进小组对《持续改进结案报告》进行整理,编制完成《持续改进方法及经验汇编》,并在公司持续改进成果共享平台进行分享。
5.6.2 持续改进小组每月依据《持续改进结案报告》,组织各相关部门评价出每月最具价值的持续改进项目标兵,在公司公布栏进行公布。
六、持续改进考核6.1 成果奖励持续改进责任人在持续改进完成后,提交《持续改进结案申报表》,同时提供《持续改进项目注册表》、《持续改进项目效益评估及奖励申请表》、《持续改进实施计划表》、《持续改进阶段报告》、《持续改进验证报告》、《持续改进结案报告》至持续改进小组,持续改进小组将《持续改进项目效益评估及奖励申请表》提交至财务部,由财务部最终确认项目效益后,执行相关成果奖励。
6.1.1 六西格玛/QCC/快赢项目/创新项目奖励:◆六西格玛项目连续两个月达到设定目标并结案,可对此项目进行为期6个月的奖励,按照项目的收益提取4%进行奖励;当项目低于设定目标,但高于基准值(改进前/绩效基准指标)时,按照项目收益的3%进行奖励;低于基准值,则不给予奖励。
◆QCC项目连续两个月达到设定目标并结案,可对此项目进行为期6个月的奖励,按照项目收益的4%进行奖励;当项目低于设定目标,但高于基准值(改进前/绩效基准指标)时,按照项目收益的3%进行奖励;低于基准值,则不给予奖励。
◆快赢项目(一次性)项目,当第一个月收益达到10万或以上,则对此项目进行一次性5000元的奖励;当第一个月收益达到5-10万,则对此项目进行一次性3000-4000元的奖励;第一个月收益3-5万,一次性奖励1000-2000元;第一个月收益1-3万,一次性奖励500-1000元;第一个月收益5000-10000元,则一次性奖励300-500元。
◆创新项目,按其实施后对公司质量、产能、成本、节能、管理以及环境等的提高或者改善的程度,可以进行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为500~10000元。
6.1.2 合理化提案奖励合理化建议提案奖在持续改进过程任何《合理化建议提案》如被评审通过立项改进的,持续改进结案后,成果奖励的10%优先分配给提案者。
6.2 持续改进绩效管理:被评为当月最具价值的持续改进项目标兵的,公司对参与该持续改进项目的所有成员记功1次、对持续改进项目责任人记大功1次,同时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应嘉奖,在公司公布栏张榜公布;并作为年终奖评估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具体信息由持续改进小组建档管理)。
6.3 执行力考核6.3.1 如当月没有按时提交持续改进项的,该部门经理(或负责人)月终考核时,扣除当月绩效考核总分的10%。
6.3.2 如当月没有提交持续改进项目,则该部门经理(或负责人),月终考核时,扣除当月绩效考核总分的20%。
6.3.3 如在《持续改进实施计划表》的各关键节点持续改进负责人不能及时或无法提交相关报告的,则扣除当月绩效考核总分的5%。
6.3.4 持续改进副组长如在跟踪过程中没有及时通报改进过程发生与改进计划不符的情况的,扣除当月绩效考核总分的5%。
6.3.5 如持续改进小组副组长在跟踪过程发现,实施中的持续改进项目因为持续改进责任人的不作为,导致没有达成《持续改进实施计划表》该阶段的成果的,则扣除持续改进责任人当月绩效考核总分的5%。
6.3.6 对于正在开展中的持续改进项目遇到困难需要延迟或取消的,不论持续改进组长是否批准延迟或取消申请,持续改进责任人当月的持续改进业绩均为“0”。
扣除当月绩效考核总分的10%。
6.3.7 对于已经完成持续改进项目,但不能及时提交《持续改进结案报告》的,则扣除持续改进责任人当月绩效考核总分的5%。
七、相关表单(参见《持续改进控制程序》)附件1:《合理化提案申请表》附件2:《问题点汇总清单》附件3:《持续改进项目注册表》附件4:《持续改进项目评估及奖励申请表》附件5:《持续改进项目一览表》附件6:《持续改进实施计划表》附件7:《持续改进阶段报告》(PPT文档)附件8:《持续改进结案申报表》附件9:《持续改进项目项目延迟/取消申请表》附件10:《持续改进验证报告》附件11:《持续改进结案报告》(PPT文档)附件12:《持续改进方法及经验汇编》(PPT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