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的化学成分(二)

合集下载

生药学实验指导.doc

生药学实验指导.doc

生药学实验指导内蒙古医学院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二0 0五年六月目录实验一生药中常见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定(一) (2)实验二生药中常见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定(二) (3)实验三根类生药黄芪 (5)实验四根类生药甘草 (6)实验五根类生药百部 (7)实验六根茎类生药黄连 (8)实验七根茎类生药大黄 (9)实验八根茎类生药半夏 (10)实验九茎木类生药关木通 (11)实验十皮类生药肉桂 (12)实验十一皮类生药黄柏 (13)实验十二叶类生药大青叶 (14)实验十三花类生药金银花 (15)实验十四果实类生药小茴香 (16)实验十五种子类生药马钱子 (17)实验十六全草类生药麻黄 (18)实验十七菌类生药茯苓 (19)实验十八动物及矿物类生药 (20)附录1.常用试剂配制法 (21)2.常用商品酸碱浓度表 (25)3 层离法常用显色剂 (26)4.显微镜测量法 (27)5.绘图注意事项 (27)一、实验注意事项:1.根据教学进程,温习与本次实验有关的课堂讲授内容。

2.仔细阅读本次实验的内容,要求弄懂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3.准备好各种自备的实验用品,如铅笔、橡皮、直尺、报告纸等。

二、实验过程中的几点要求:1.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实验室安静。

2.实验认真,观察仔细,观察应当与思考结合起来,应当手、眼、脑三者并用。

3.由于实验时间有限,实验时应当善于安排自己的工作,注意力应当集中在主要问题上,不要用过多时间去钻研细小的次要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次要问题,可留课外时间去解决o4.在实验过程中,应当随时注意观察到的现象,测量或称量的数据,计算结果等写在报告纸上,养成能随时作出准确、清淅、整齐的记录而不需要重抄的良好习惯。

5.实验进行过程中,必须注意听取教师的指导。

6.实验桌前应随时保持整洁,非实验必要物品一律不许放在桌面或桌架上。

7.纸屑、废物应放人污物缸内,不得乱丢地上,污物缸内不得倒入液体。

三、实验完毕时的几点要求:1.按照教师指定时间完成实验报告。

生药学 个论 (2)

生药学 个论 (2)
“北大黄”
地,主要为栽培(产量占大黄的大 部分;) 地区,野生或栽培(质量最好)
省,栽培或野生(产量较少)

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西藏及四川
“北大黄”

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等
“南大黄”
道地药材:青海、甘肃
【性状鉴别】
大黄短截圆柱形 高梁碴口特鲜明 气味特异有粘性 宣泻实热独有功
绵马贯众叶柄基部横切面
绵马贯众叶柄基部横切面-间隙腺毛
4. 显微鉴别
①表皮细胞 ②厚壁细胞数列 ③分体中柱5~13个,环状排列。 ④分体中柱周韧型,外围以内皮层;木质部由管胞组成 。 ⑤间隙腺毛
5. 成分
间苯三酚类化合物,抗肿瘤、杀虫。
COC3H7 OH HO
HO ROC O
OH HO
OH COR1
性状鉴别

赤芝:菌盖木栓质,半圆形或肾形,宽 12~20cm,厚约2cm,皮壳坚硬,红 褐色,有漆样光泽,具多层环纹和辐射 状皱纹,边缘常渐变为淡黄色,且稍内 卷。菌盖下表面菌肉白色至浅棕色,菌 柄侧生,长5~20cm,径约3cm,红 褐色至紫褐色,有漆样光泽。

紫芝:形状与赤芝相似,主要区别为, 菌盖与菌柄的皮壳呈紫黑色或黑色;菌 肉锈褐色。
木 维管束8~10个, 贼 形成层环扁圆形, 麻 黄 无环髓纤维。
【显微鉴定】 2、粉末特征
1.表皮细胞及气孔
2.角质层突起部分 3.嵌晶纤维*
6
4.皮层薄壁细胞 5.棕色块
6.麻黄式穿孔板
草麻黄茎的粉末特征图
【化学成分】
麻黄中含有多种结构相似的生物碱,其 中含量较多的是左旋麻黄碱和右旋伪麻黄碱。 三种麻黄所含成分相似,但以木贼麻黄总生 物碱含量最高,草麻黄次之,中麻黄最低。 生物碱主要存在于草质茎髓部,节间含量远 高于节部,木质茎几乎不含麻黄碱。生物碱 含量还因产地和采收期不同而有差异,左旋 麻黄碱的资源优势在东北和内蒙古,右旋伪 麻黄碱的资源优势在我国的西北部。

生药学总结 (2)

生药学总结 (2)

菌类冬虫夏草:来源:本品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物。

产地: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性状:a.本品由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 b.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c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 d.子座细长圆柱形化学成分:粗蛋白、氨基酸、脂肪、虫草酸、虫草菌素、虫草多糖、腺苷茯苓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产地:云南、安徽、湖北、河南,云南质量最佳,称“云苓”安徽产量最大,称“安苓”嚼之黏牙,化学成分:多糖类,(茯苓次聚糖,抗肿瘤有效成分),三萜类,有机酸类麻黄科 Ephedraceae形态:小灌木或亚灌木;种子浆果状,假花被发育成革质假种皮;外层苞片肉质称“麻黄果”成分:麻黄碱麻黄Herba Ephedrae来源: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主产:内蒙古、山西采制:9~10月割取草质茎,于通风处晾至7~8成干时再晒干性状: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黄绿色,髓部红棕色,显微:类圆形而稍扁,边缘有棱线而呈波状凸凹。

①表皮:保卫细胞壁木化,呈电话筒状或哑铃型;皮层:似叶内组织,有叶绿体,纤维散在。

韧皮部:狭小,其外有新月形纤维束。

木质部:连接成环,呈三角形,细胞木化。

髓:薄壁细胞常含棕红色块状物粉末: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状;纤维附众多砂晶和方晶;棕色块状物;导管分子:麻黄式穿孔板化学成分:L-麻黄碱(右图)和D-伪麻黄碱。

存在于草质茎的髓部理化鉴定:纵剖面置紫外光灯下,皮部亮白色荧光,髓部亮棕色荧光;粉末微量升华,可见细微针状或颗粒状结晶蓼科形态特征:1、草本,茎节膨大 2、单叶互生,茎节形成托叶鞘 3、瘦果或坚果化学成分:蒽醌类(抗菌、泻下);黄酮类;鞣质(收敛作用);茋类化合物何首乌来源: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叶片心脏形;托叶鞘膜质主产:河南、湖北、广西、广东采制:秋季采挖块根;用黑豆汁拌匀,炖或蒸制成制首乌性状:异形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花纹”,味苦涩显微:韧皮部较宽广,异型维管束,为外韧型;木质部导管较少;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淀粉粒粉末:黄棕色;草酸钙簇晶;淀粉粒众多;具缘纹孔导管;木纤维成束化学成分:卵磷脂;蒽醌类;茋类理化鉴定:蒽醌类化合物反应;粉末微量升华得黄色柱状或针簇状结晶,加碱液显红色附:首乌藤(夜交藤)为何首乌的藤茎大黄来源: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形态:掌叶大黄——掌状中裂;唐古特大黄——掌状深裂,再做羽状浅裂;药用大黄——叶片掌状浅裂(注意)主产:掌叶、唐古特——甘肃,青海,西藏;药用——四川、云南采制:10-11月间地上部位枯萎时,或3-5月未开花前采挖生长三年以上的植物地下部分性状:掌叶大黄——根茎表面黄(红)棕色,髓宽广,有多数星点(异型维管束);气清香,味苦而微涩;根类圆柱形,横切面则无星点,药用大黄——根茎似马蹄形显微:掌叶大黄——根茎髓宽广,散有多数外木式异形维管束(星点),形成层类圆形,射线星芒状;在髓周边的星点呈环状排列,形成星点环;众多淀粉粒、草酸钙簇晶粉末:掌叶大黄——棕黄色;草酸钙大形簇晶众多;网纹、具缘纹孔导管;淀粉粒大多圆球形化学成分:蒽醌类(大黄酸、大黄素,抗菌;双蒽酮甙泻下最强,包括番泻苷)鞣质;茋类理化鉴定:将大黄的95%乙醇提取物点于滤纸上,置紫外灯下显浓棕色荧光,不得显亮蓝紫色荧光(检查土大黄苷);微量升华得黄色针晶,高温则得羽状结晶,加氢氧化钠等碱液溶解并显红色(羟基蒽醌类反应)木兰科概述:木本,稀藤本,体内常具油细胞;单叶互生;聚合蓇葖果或聚合浆果化学成分:挥发油(普遍)、异喹啉类生物碱类、木脂素类、内酯类(倍半萜类内酯)厚朴来源:厚朴、凹叶厚朴的干燥树皮及根皮形态:落叶乔木,树皮厚;叶互生,革质;花白色;聚合蓇葖果凹叶厚朴灌木状乔木,叶先端凹陷主产:“川朴”(四川)、“紫油厚朴”(湖北)、“温朴”(浙江)性状:干皮:呈卷筒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近根部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根皮: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枝皮:单筒状,孔洞状枝痕,易折断显微:栓内层2~4列石细胞;草酸钙方晶,并含淀粉粒粉末:石细胞分枝状,壁较厚,孔沟较少;纤维多成束;油细胞多单个散在,含有黄棕色油滴状物。

生药学实验讲义

生药学实验讲义

生药学实验讲义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目录实验室守则3 实验一 生药中常见的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定(一)4 实验二 生药中常见的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定(二) 5 实验三 根类生药6 实验四 根茎类生药7 实验五 皮类生药8 实验六 茎木类生药9 实验七 植物细胞基本结构10 实验八 植物的组织11 实验九 根的组织构造12 实验十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茎的构造13 实验十一 叶的构造14 实验十二 花的组织构造15 实验十三 果实的内部组织构造16 实验十四 种子的内部组织构造17 实验十五 菌类、裸子植物的性状显微鉴定18 实验十六 双子叶植物根及根茎类生药的显微及显微理化鉴定 19 实验十七 单子叶植物根及根茎类生药的显微及显微理化鉴定20 实验十八 皮类生药的显微及显微理化鉴定21 实验十九 花类生药的显微及显微理化鉴定22 实验二十 果实种子类生药的显微及显微理化鉴定23 实验二十一 全草及其他类类生药的显微及显微理化鉴定24 实验二十二 动物类和矿物类生药的性状鉴别 25 实验二十三 户外见习26 实验二十四 附院药房见习27 附录一 常用试剂配置法28 附录二 层离法常用显色剂29 附录三 显微镜测量法30 附录五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31 附录六 生物绘图322实验室守则一、实验注意事项:1.根据教学进程,温习与本次实验有关的课堂讲授内容。

2.仔细阅读本次实验的内容,要求弄懂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3.准备好各种自备的实验用品,如铅笔、橡皮、直尺、报告纸等。

二、实验过程中的几点要求:1.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实验室安静。

2.实验认真,观察仔细,观察应当与思考结合起来,应当手、眼、脑三者并用。

3.由于实验时间有限,实验时应当善于安排自己的工作,注意力应当集中在主要问题上,不要用过多时间去钻研细小的次要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次要问题,可留课外时间去解决o4.在实验过程中,应当随时注意观察到的现象,测量或称量的数据,计算结果等写在报告纸上,养成能随时作出准确、清淅、整齐的记录而不需要重抄的良好习惯。

生药学:生药的化学组成及其分类

生药学:生药的化学组成及其分类

2、按物质的功能分类 组织物质——纤维素、木(质)素 (生药显微鉴定会涉及到) 贮藏物质——淀粉、脂肪油 (生药显微鉴定会涉及到) 生活物质——蛋白质、叶绿素 新陈代谢产物——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
初生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糖、氨基 酸、蛋白质、脂肪油、核酸 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生物 碱、黄酮、挥发油、皂苷等等
1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 2提取分离方法(溶剂提取法、萃取法) 3掌握结构鉴定方法(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
有效成分
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 学成分
不具有生物活性或不能起防病治病作用 无效成分 的化学成分
有效部位 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 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
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我国学者80年代研制的新药,1992年国内上市 石杉碱甲(huperzine A)(抗老年痴呆) 乙酰胆碱酯抑制剂
中药的化学: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 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 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研究 内容
掌握
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 鉴定、修饰和改造及结构与药效的关系等。
阐明药效的物质基础 探索防治疾病的原理
如麻黄、人参
促进药效理论研究
如辛味药、行气药 如麻黄
阐明炮制原理
如 何首乌、 延胡索、黄芩
阐明配伍原理
如 溶解度 柴胡与人参 甘草与甘遂
麻黄 入肺、膀胱经
α-松油醇
发汗散寒
麻黄碱和去甲麻黄碱 平喘 解痉作用
伪麻黄碱 利水 升压、利尿
肺 膀胱
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2.生药的化学成分,生药的鉴定

2.生药的化学成分,生药的鉴定

3. 甾体皂苷 Nhomakorabea

甾体皂苷是一类以螺甾烷为苷元的皂苷类化合物。
4.甾体的理化性质
游离甾体通常易溶于苯、氯仿、丙酮等非极性溶 剂。
强心苷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 甾体皂苷的表面活性与溶血作用与三萜皂苷相似。


八、生物碱类 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含氮原子的碱性有 机化合物。生物碱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根据分子 中氮原子所处的状态分为6类:游离碱、盐类、酰胺 类、N-氧化物、氮杂缩醛类和其他类。 (一)分类 根据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母核的基本结构可分为 60余种类型,分别来源于氨基酸和异戊烯。



(二)物理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苷类成分多为无定 形粉末。游离黄酮类化合物难溶于水,成苷后水溶 性大大增加。 (三)鉴别反应 1.显色反应(盐酸-镁粉反应、四氢硼钠反应、与金 属络合反应、硼酸显色反应、碱性试剂)


2.薄层层析
3.紫外光谱

五、醌类 (一)分类

醌类化合物主要有苯醌、萘醌、菲醌、蒽醌4种基本 母核。蒽苷中以蒽醌苷类最为普遍。



(三)含硫化合物
(四)氰基化合物
环烯醚萜是具有环戊烷环烯醚萜和裂环环烯醚萜两种 基本骨架的单萜类化合物。
第3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
发掘中医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尽量做到一药一 名,互不混淆,保证生药品种的真实性、疗效和用药 安全。制订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寻找和 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特点:简便易行,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但需要 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同时难以对粉末类生药及中成药 进行鉴定。

实验二 生药的理化鉴别

实验二  生药的理化鉴别

实验二、生药的理化鉴别一、目的要求1、熟悉生药化学成分的显微化学实验法2、掌握生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鉴别反应3、掌握用荧光分析法鉴别生药二、材料与试剂材料:粉末:黄连,大黄,秦皮,麻黄,槐米试剂:镁粉,浓盐酸,5%-甲萘酚,浓硫酸,稀碱液,95%乙醇,碘化铋钾,碘-碘化钾,硅钨酸,稀盐酸三、实验内容1、黄连、大黄的显微化学反应2、槐米、麻黄粉末的理化鉴别3.秦皮水提液的荧光反应四、作业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结果。

(包括实验步骤)一、生药的显微化学反应:1、木质化细胞壁:间苯三酚试液,稍加热,加浓盐酸,木化细胞显红色(内皮层细胞壁上的凯氏点、凯氏带、导管、纤维)。

2、草酸钙结晶:取大黄粉末,用稀醋酸装片,镜检,可见草酸钙簇晶不溶解,用稀盐酸装片,草酸钙簇晶溶解,不产生气泡;用30%硫酸溶液装片,镜检,可见草酸钙簇晶逐渐溶解,片刻后,析出硫酸钙针晶。

3、其他:取黄连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加乙醇1滴,放置片刻,使微干,加稀盐酸,放置5-10分钟,加盖玻片,镜检,可见析出黄色针簇状盐酸小檗碱结晶,加热,结晶显红色并溶解,加30%硝酸则析出黄色针簇状硝酸小檗碱结晶。

二、生药各类成分的理化性质及鉴别反应:1.糖类:Molish反应黄芪粗粉0.5g,置试管中,加蒸馏水10ml,于80℃水浴中温浸1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置试管中,加5%α-萘酚、浓硫酸试液,交接面显紫红色环。

2.黄酮苷类:槐花粉末约0.5g,加乙醇5ml,60-70℃水浴中温浸20分钟,滤过,滤液加HCl-Mg粉,显樱红色。

3.蒽醌苷类:取大黄粉末0.1g粉末,加1%氢氧化钠溶液2ml,振摇,溶液显红色,滤过,滤液加10%盐酸酸化,溶液变为黄色,加乙醚2ml,振摇,醚层黄色,吸取醚层置另一试管中,加氢氧化钠溶液1ml,振摇后碱液显红色。

4.皂苷类:取桔梗粗粉1g,在水浴上提取20分钟,取滤液,置试管中,振摇约1分钟,观察泡沫。

5.生物碱类:取麻黄粉末1g,加1%盐酸提取,振摇后,滤过,滤液作以下试验:碘化铋钾(桔红色沉淀)、碘-碘化钾(棕色沉淀)、硅钨酸(灰白色沉淀)。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2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2

鉴别
①泡沫试验:是检查皂苷的经典方法。不因加热而 消失。中性皂苷的水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可形成较 稳定的泡沫,借此可与酸性皂苷相区别。 ②与强酸或leweis酸:两液的交界处出现紫色环。
③ 三氯醋酸反应(Rosen-heimer反应)
将样品溶液滴于滤纸上,喷25%三氯醋酸乙 醇溶液。 三萜皂苷加热至100℃生成红色渐变成紫色 甾体皂苷加热至60℃即发生颜色变化
②显色反应
对供试液进行纯化精制,纯度愈高,显色愈明 显。显色剂大多数是由浓硫酸中加入少量其他化学 试剂组成。 (1)矾酸铵-浓硫酸溶液(Mandelin试剂): 为1%矾酸铵的浓硫酸溶液。该试剂能与多数生 物碱反应,呈现不同的颜色。 (2)钼酸铵(钠)-浓硫酸溶液(Frobde 试剂): 为1%钼酸铵或钼酸钠的浓硫酸溶液。 在使用时应注意,该试剂与蛋白质也能显色。
② Molish 试验;
③ 成脎试验;
④ 其他(TLC、GC、GC-MS)
鉴别
1. Fehling试验
生药水提液加Fehling试剂,于沸水浴加热数分钟, 若有还原性糖类成分存在,则产生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若有非还原性低聚糖及多糖存在,则必须加稀酸水解后, 才能与Fehling试剂呈阳性反应。 △
2. 苷类
1)定义: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部分通过
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发化合物。
2)分类(根据苷键原子不同): ① 氧苷(O-苷) ② 硫苷(S-苷) ③ 氮苷(N-苷) ④ 碳苷(C-苷)
苷的类型

氰苷的鉴别——苦味酸钠试验
取生药粉末0.5g放入试管中,加数滴水润 湿,加塞密闭,管口内悬挂一条用碳酸钠溶液 润湿的苦味酸试纸,将试管置40~50℃水浴进 行酶解,试纸转为砖红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