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
生药的鉴定方法--资源与质量标准

1 鉴定步骤及方法 (1)观察及描述 采用先观察整体、后观察局部形态的原则,掌握形 态上的共性和特性。 描述时要准确使用植物形态学知识及专业术语,认 真的观察、解剖和描述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以达到确定品种的目的。 检品不齐全的,须深入产地调查和采集实物,了解 其相关信息,否则就无法着手鉴定。
3 显微特征的观察与描述
一般描述方法 组 织 排 列 描 述 细 胞 形 状 描 述 大 小 的 描 述 数 量 的 描 述 颜 色 的 描 述 粉末特征描述
先 多 数 后 少 数
先 特 殊 后 一 般
先 感 观 后 测 试
4 电子显微镜鉴定技术
电子显微镜主要分为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两 大类。在中药鉴定工作中常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或分析电子显微镜。
化学定量分析 生药的化学定量分析是通过对中药含有的某
种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杂质或有害物质的
含量测定,来控制中药质量的一种方法。
生药化学定量分析通常包括重量分析法和容 量分析法两大类。
光谱鉴定法 它是通过测定中药中被测物质在某些特定波长处 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 定量分析的方法。 药品分析一般用200~400nm的紫外光区;400~ 850nm的可见光区;2.5~15μm(或按波数计为4000~ 667cm-1)的红外光区。
色谱鉴定法
柱 色 谱 法
纸 色 谱 法
薄 层 色 谱 法
薄 层 扫 描 法
毛 细 管 相
鉴 定 法
气 相 色 谱 法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法
质谱鉴定法 X射线衍射法 热分析法
色谱光谱联用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核磁共振光谱鉴定法
五、生物鉴定法
利用生药或其所含的化合物 对生物体的作用强度,以及用 DNA特异性遗传标记特征和基 因表达差异等来鉴别生药的品 种和质量的一种方法。
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

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
生药鉴定是指通过对植物药材进行外观、性状、理化指标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别,以确定其真伪、质量和品种的过程。
这是保障市场上植物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有效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药鉴定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鉴定方法:
1. 外观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的外观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来判断其是否符合原料药的特征。
外观鉴定通常是最直观、最常用的鉴定方法之一。
2. 性状鉴定:通过对植物药材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质地等方面的观察和测量,来判断其是否符合正常的生长和采集条件。
性状鉴定可以帮助识别真伪和判断品质。
3. 理化指标鉴定:通过测定植物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含水量、灰分、提取物含量、挥发油含量等,来评估其质量和纯度。
理化指标鉴定常常需要借助仪器和设备进行定量分析。
4. 化学成分鉴定:通过分析植物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如活性成分、挥发油等,来确定其品种、纯度和药用活性成分的含量。
化学成分鉴定常常需要使用色谱、质谱等仪器进行分析。
以上是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通过这些鉴定方法可以准确判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在现代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生药鉴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二 生药的理化鉴别

实验二、生药的理化鉴别一、目的要求1、熟悉生药化学成分的显微化学实验法2、掌握生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鉴别反应3、掌握用荧光分析法鉴别生药二、材料与试剂材料:粉末:黄连,大黄,秦皮,麻黄,槐米试剂:镁粉,浓盐酸,5%-甲萘酚,浓硫酸,稀碱液,95%乙醇,碘化铋钾,碘-碘化钾,硅钨酸,稀盐酸三、实验内容1、黄连、大黄的显微化学反应2、槐米、麻黄粉末的理化鉴别3.秦皮水提液的荧光反应四、作业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结果。
(包括实验步骤)一、生药的显微化学反应:1、木质化细胞壁:间苯三酚试液,稍加热,加浓盐酸,木化细胞显红色(内皮层细胞壁上的凯氏点、凯氏带、导管、纤维)。
2、草酸钙结晶:取大黄粉末,用稀醋酸装片,镜检,可见草酸钙簇晶不溶解,用稀盐酸装片,草酸钙簇晶溶解,不产生气泡;用30%硫酸溶液装片,镜检,可见草酸钙簇晶逐渐溶解,片刻后,析出硫酸钙针晶。
3、其他:取黄连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加乙醇1滴,放置片刻,使微干,加稀盐酸,放置5-10分钟,加盖玻片,镜检,可见析出黄色针簇状盐酸小檗碱结晶,加热,结晶显红色并溶解,加30%硝酸则析出黄色针簇状硝酸小檗碱结晶。
二、生药各类成分的理化性质及鉴别反应:1.糖类:Molish反应黄芪粗粉0.5g,置试管中,加蒸馏水10ml,于80℃水浴中温浸1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置试管中,加5%α-萘酚、浓硫酸试液,交接面显紫红色环。
2.黄酮苷类:槐花粉末约0.5g,加乙醇5ml,60-70℃水浴中温浸20分钟,滤过,滤液加HCl-Mg粉,显樱红色。
3.蒽醌苷类:取大黄粉末0.1g粉末,加1%氢氧化钠溶液2ml,振摇,溶液显红色,滤过,滤液加10%盐酸酸化,溶液变为黄色,加乙醚2ml,振摇,醚层黄色,吸取醚层置另一试管中,加氢氧化钠溶液1ml,振摇后碱液显红色。
4.皂苷类:取桔梗粗粉1g,在水浴上提取20分钟,取滤液,置试管中,振摇约1分钟,观察泡沫。
5.生物碱类:取麻黄粉末1g,加1%盐酸提取,振摇后,滤过,滤液作以下试验:碘化铋钾(桔红色沉淀)、碘-碘化钾(棕色沉淀)、硅钨酸(灰白色沉淀)。
生药中各类成分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挥发油类成分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
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
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其他类成分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
颜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法等。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
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生药的主要成分
生物碱
生药中常见的生物碱包括喹啉生物碱、异喹 啉生物碱、苯丙素生物碱等。
苷类
生药中的苷类成分包括强心苷、皂苷、黄酮 苷等。
有机酸
生药中的有机酸包括没食子酸、柠檬酸等。
挥发油
生药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浓郁的香气和挥发 性,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油囊中。
02 生药的定性分析
外,初步判断其品种和质量。
物理常数测定
01
测定生药的比重、硬度、折射率等物理常数,与标准值进行 比较,以确定其真伪和品种。
02
通过测定生药的熔点、沸点等参数,评估其纯度和质量。
03
借助物理常数测定,可以初步判断生药中可能含有的成分类 型。
03 生药的定量分析
化学分析法
滴定法
通过滴定剂与被测组分的化学反应, 根据反应终点所消耗的滴定剂的浓度
02
注意生药是否有霉变、虫蛀、杂质等情况,以评估其保存状况。
通过观察生药的断面、气味等特征,进一步鉴别其品种和真伪。
03
显微鉴别
利用显微镜观察生药的细胞组织 结构,如细胞形状、排列方式等,
进行鉴别。
观察生药的粉末制片,鉴别其细 胞壁、细胞内含物等特征,以确
定其来源和品种。
通过显微镜观察生药的表面特征, 如皮孔、毛茸等,进行鉴别。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九、香豆素)

分布:
主要分布于松科、柏科、马兜铃科、木兰科、樟 科、芸香科、蔷薇科、瑞香科、桃金娘科、伞形科、 唇形科、菊科、姜科等植物中。 存在于腺毛、油室、油细胞或油管中。 理化性质: 无色或淡黄色油状,具特殊香气或辛辣味;溶解 性;均有一定的旋光性和 折光率,易氧化聚会成树 脂状。 功效: 发散解表、芳香开窍、理气止痛、驱风除湿、活 血化瘀、温里祛寒、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止咳祛痰 作用。
鉴定 1.荧光法:
取生药的乙醇提取液(0.2g+5ml),置于紫 外灯下观察(365nm),溶液呈蓝~蓝紫色荧光。
2. 异羟肟酸铁反应:
生药粉末用甲醇提取,滤液中加7%盐酸羟胺的 甲醇溶液与10%NaOH的甲醇溶液各数滴,水浴微热, 冷后,用稀盐酸调节pH至3~4,加1%三氯化铁试 液,溶液显红色或紫色。
九 香豆素类 Coumarins
结构特征与分类
香豆素化合物为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 酯,具有芳香气味。
分布与活性
分布:
香豆素类主要分布在伞中。 活性: 抗菌、抗炎、抗肿瘤等。
理化性质及鉴定
性质:
无色结晶,有特殊香气,苷溶于水、甲醇、乙 醇、碱液等,苷元溶于有机溶剂及碱液。
HO
COOH
没食子酸
逆没食子酸
没食子酸鞣质
含可水解鞣质的生药:五味子、没食子、大黄、丁香等
2.缩合鞣质 儿茶素或其衍生物棓儿茶素等 黄烷-3醇以碳碳键聚合而成的化合物。 含缩合鞣质的生药:儿茶、茶叶、虎杖、 桂皮、钩藤、金鸡纳皮、棉马贯仲、槟榔 等。
OH OH HO O OH OH
黄烷-3醇
分布
理化性质与鉴别
多为无色结晶,少数能升华。难溶
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易被酶或 稀酸水解。
鞣质类

重量法、容量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十四、鞣质类
第二章 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
一、概念: 鞣质(tannin)又称鞣酸或单宁,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
多元酚类化合物。
酯键形成的化合物, 可被酸、碱或鞣酶水解。
2、缩合鞣质:由羟基黄烷-3-醇类化合物以C-C键相连缩合而成, 不能水解。
三、分布与活性: 大部分生药中均含有鞣质。
可水解鞣质;五味子、没食子、诃子、大黄、桉叶、丁香。 缩合鞣质:儿茶、茶叶、虎杖、桂皮、钩藤、金鸡纳皮、绵马贯众、槟榔。
举例:
槟榔: 槟榔含有大量鞣质,可使味觉减
退,食欲增进,牙齿易动摇,腹泻少, 咽痛,腹痛少,还具有抗病毒作用。
没食子: 没食子含鞣质50%-70%,是尚未
穿孔的虫瘿晒干而成。没食子具有固 气、敛肺、涩精、止血之效。
桂皮: 桂皮含鞣质12.8%,具有暖脾胃,
散风寒,通血脉等作用。
四、鉴别:
1、鞣质的水溶液遇三氯化铁产生由蓝到蓝黑色(可水解)或绿到绿黑 色(缩合)的颜色变化。
2、鞣质的水溶液加饱和溴水,缩合鞣质产生棕黄色沉淀,可水解鞣质 无反应。
3、鞣质的水溶液加稀酸共沸。缩合鞣质产生暗红色沉淀,可水解鞣质 被水解产生酚酸。
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

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一、引言生药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是其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
黄酮类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作用,因此对于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的了解,对于生药的分析和质量评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逐步介绍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二、物理性质鉴别法1.1 外观特征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生药的外观特征来初步判断是否含有黄酮类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黄色结晶物质,具有明显的颜色特征。
如果生药呈现明显的黄色或黄褐色,那么很可能含有黄酮类成分。
1.2 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性质鉴别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谱中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吸收峰,常在220-400nm波长范围内出现。
通过与标准品进行对比,可以确定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存在与含量。
三、化学性质鉴别法2.1 化学反应法化学反应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性质鉴别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通常具有特有的化学反应,如与酸性溶液产生颜色变化、与碱性溶液生成盐类等。
通过与已知的黄酮类标准品进行反应比对,可以鉴别生药中是否存在黄酮类成分。
2.2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性质鉴别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通过将生药样品与标准品一同进行薄层色谱分离,比对色谱图的相对位置、色带的颜色和Rf值等,可以确定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类型和含量。
四、仪器分析法3.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法,用于分离、鉴定和定量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分离柱和检测器,可以得到黄酮类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从而确定其存在与含量。
3.2 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是一种高级的仪器分析方法,用于分离、鉴定和定量复杂化合物。
通过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的联用,可以得到黄酮类成分的质谱图和质谱峰,进一步确认其分子结构和碎片。
结语:通过物理性质鉴别法、化学性质鉴别法和仪器分析法,我们可以对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
生药主要化学成分的分类

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分类报告第一类:多糖类(polysaccharides)多糖类是由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组成的,通常由几百到几千个单糖基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
根据组成是否为单一的多糖可分为均多糖和杂多糖。
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作为植物的贮藏养料外,还是合成其他有机物质的前提。
第二类:苷类(glycosides苷类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苷元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1、根据苷键原子不同,可以分为氧苷(O---苷),硫苷(S—苷),氮苷(N—苷),碳苷(C —苷)。
(1)、氧苷1)、醇苷和酚苷:醇苷的苷元为脂肪醇或芳香醇的衍生物,酚苷的苷元是苯酚类化合物。
2)、氰苷:是一类羟基腈与糖分子的端基羟基间的缩合衍生物。
3)、酯苷:是苷元的羧基与糖上端羟基缩合而成的苷类,此类苷键既有缩醛的性质,又有酯的性质,易为烯酸或稀碱水解。
(2)、硫苷:硫键原子为硫,是糖上端基羟基与苷元上的巯基缩合而成的苷。
(3)、氮苷:糖上端基碳与苷元上氮原子相连的苷称为N —苷。
(4)、碳苷:是糖基直接接在碳原子上的苷类。
2、根据苷的某些特殊性质和生理活性可将苷分为皂苷和强心苷等(1)、皂苷类(saponin):水溶液经振摇后可产生持久性的泡沫,因而得皂苷之名。
皂苷由皂苷元和糖或糖醛酸组成。
根据皂苷元的结构可以分为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两大类1)、三萜皂苷(triterpenoidal saponins ):是由三萜类和糖或醛酸等结合的苷类。
三萜皂苷有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两类。
(三萜属于萜类)2)、甾体皂苷(steroidal saponins):是一类以螺甾烷为苷元的皂苷类化合物。
根据螺甾烷结构的构型和环的环合状态可分为4种类型:螺甾烷醇类、异螺甾烷醇类、呋甾烷醇类和变形螺甾烷醇类。
(甾体属于生物碱类)(2)、强心苷类(cardiac glycoside):存在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根据苷元结构可分为强心甾型(甲型)、海葱甾型(乙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类
香豆素类化合物是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 芳香气。该类化合物的母核结构有简单香豆素类、 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三种类型,后两种又 有直线型和角型两种结构。
(二)物理性质
香豆素大多为无色或浅黄色结晶性固体。小分子的香豆 素类成分具有挥发性,大多数香豆素类成分具有荧光。 (三)鉴别方法 1.香豆素升华性 2.异羟肟酸铁反应 3.薄层色谱法
(三)含硫化合物
(四)氰基化合物
环烯醚萜是具有环戊烷环烯醚萜和裂环环烯醚萜两种 基本骨架的单萜类化合物。
课后思考与练习
1.生药的化学成分常见类型有哪些?
游离甾体通常易溶于苯、氯仿、丙酮等非极性溶 剂。
强心苷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 甾体皂苷的表面活性与溶血作用与三萜皂苷相似。
八、生物碱类 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含氮原子的碱性有 机化合物。生物碱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根据分子 中氮原子所处的状态分为6类:游离碱、盐类、酰胺 类、N-氧化物、氮杂缩醛类和其他类。 (一)分类 根据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母核的基本结构可分为 60余种类型,分别来源于氨基酸和异戊烯。
(3)氰苷
• 苦杏仁可用于镇咳,正是由于其中的苦 杏仁苷(amygdalin)分解后可释放少量 HCN的结果。
(4)酯苷
• 苷元的羧基与糖端基脱水而成的苷。 • 酯苷的特点
– 苷键既有缩醛的性质,又有酯的性质, – 易被稀酸和稀碱水解。例如,山慈菇苷 A(tuliposideA),有抗真菌活性。该化合 物不稳定,放置日久易起酰基重排反应, 苷元由C1-OH转至C6—OH上,同时失 去抗真菌活性。山慈茹苷水解后立即环合 生成山慈茹内酯A(tulipalinA)。
1.物理性质 游离醌类成分多具有脂溶性,成苷后水溶性增强。小 分子的游离醌类有一定的升华性。
(Borntrager 反应),Feigl反应,无色 亚甲基蓝显色反应,与金属络合反应
3.薄层色谱法 4.紫外色谱
七、三萜及甾体
(一)三萜及其苷类
1. 四环三萜
达玛烷,羊毛脂烷,环阿屯烷
2. 五环三萜 齐墩果烷,乌苏烷,羽扇豆烷 3.理化性质 游离的三萜类成分为非极性化合物。三萜皂苷水溶性 较好,多为不定形粉末;三萜皂苷具有味苦,对人体 的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三萜皂苷还具有表面活性。
(二)甾体及其苷类
1. C21甾 C21甾是母核含有21个碳原子的甾体衍生物,广泛应 用于临床的一类具有抗炎活性的药物。 2. 强心甾类
(二)硫苷
• 是糖的端基OH与苷元上巯基缩合而成 的苷。如萝卜苷等 • 如十字花科黑芥子中的黑芥子苷。
(三)氮苷
• 糖的端基碳与苷元上氮原子相连的苷 • 如大戟科植物巴豆中的巴豆苷。
(四)碳苷
• 糖端基碳直接与苷元上碳原子相连的苷 类。碳苷常与氧苷共存 • 碳苷的形成是由苷元酚羟基所活化的邻 位或对位的氢与糖的端基羟基脱水缩合 而成。 • 因此,在碳苷分子中,糖总是连在有间 二酚或间苯三酚结构的环上。黄酮碳苷 的糖基均在A环的6位或8位。
四、黄酮类
(一)分类
黄酮类化合物指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 现主要是指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连接形成C6-C3-C6 基本骨架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根据中间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以及三 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将主要的天然黄酮类化 合物分类如下: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 二氢黄酮醇类、花色素类、黄烷-3-酮类、异黄酮类。
(四)碳苷
• 碳苷类化合物具有溶解度小、难以水 解的特点。 • 组成碳苷的苷元多为酚性化合物,如 黄酮、查耳酮、色酮、蒽醌和没食子 酸等。尤其以黄酮碳苷最为常见。 • 如豆科植物葛和野葛的根中含有的葛 根素(puerarin) 。该化合物即为异黄 酮的碳苷,8位直接与葡萄糖相结合。
二、香豆素类
(3)氰苷
• 主要是指α-羟基腈的苷。 • 该类化合物多为水溶性,不易结晶,在 酸和酶催化时易于水解。生成的苷元α羟基腈很不稳定,立即分解为醛(酮)和 氢氰酸。 • 在碱性条件下苷元易发生异构化。该类 化合物中的芳香族氰苷,分解后生成苯 甲醛(有典型的苦杏仁味)和氢氰酸, 因而可以用于镇咳。如苦杏仁
存在于所有百合科植物,特别是 郁金香属植物。如杂种郁金香 (Tulipahybrida)
(5) 吲哚苷
• 是由苷元吲哚醇中的羟基与糖缩合而 成的苷。 • 在豆科和蓼科中有分布 • 苷元无色,但易氧化是暗蓝色的靛蓝, 具有反式结构 • 中药青黛就是粗制靛蓝,民间用以外 涂治疗腮腺炎,有抗病毒作用。
(1)醇苷
• 苷元的醇羟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而形成 的苷。 • 分布在藻类、毛茛科、杨柳科、景天科 及豆科等植物中 • 如红景天苷,抗菌杀虫作用的毛茛苷。 • 如龙胆苦苷,用于专门治疗黄疸型肝炎 疾病。
(2)酚苷
• 苷元的酚羟基与糖端基脱水而成的苷。 • 主要存在于杜鹃花科、木犀科和芍药 属、柳属、杨属、松属等植物中, • 如天麻中的镇静、镇痛有效成分天麻 苷。其临床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 头痛。 • 黄酮苷、蒽醌苷多属此类
(二)物理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苷类成分多为无定 形粉末。游离黄酮类化合物难溶于水,成苷后水溶 性大大增加。 (三)鉴别反应 1.显色反应(盐酸-镁粉反应、四氢硼钠反应、与金 属络合反应、硼酸显色反应、碱性试剂)
2.薄层层析
3.紫外光谱
五、醌类 (一)分类
醌类化合物主要有苯醌、萘醌、菲醌、蒽醌4种基本 母核。蒽苷中以蒽醌苷类最为普遍。
(二)理化性质
1.物理性质
大多数的生物碱为结晶固体,少数为粉末,有固定 的熔点。生物碱通常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2.鉴别反应 ⑴沉淀反应
⑵显色反应
⑶薄层层析
九、其他
(一)鞣质
鞣质为没食子酸的多元醇酯以及黄烷醇及其衍生物的 聚合物组成的多元酚。 (二)二苯乙烯类 白藜芦醇、白皮杉醇均属于二苯乙烯类。
4.紫外光谱
三、木脂素
(一)分类
木脂素是由苯丙素氧化聚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有 二聚物、三聚物或四聚物。目前已分离得到2 500余 种木脂素类成分,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病毒、 保肝等药理活性。
(二)理化性质
木脂素类成分为无色结晶,一般不具有挥发性,不 能随水蒸气蒸馏。游离的木脂素为亲脂性成分。
第二章 生药主要化学成 分及其分析方法
曹伶俐
一、苷类
• 苷类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苷元通过 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 按苷键原子不同分 O苷、S苷、N苷和C苷 • 按苷元结构特点分 黄酮苷,蒽醌苷等
(一)氧苷
• • • • • 醇苷(alcoholic glycosides) 酚苷(phenolic glycosides) 氰苷(cyanogenic glycosides) 酯苷(ester glycosides) 吲哚苷 (indox-yl glycosides)
强心甾类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化合物。苷元 C17位侧链为Δαβ-γ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的称为甲型强 心苷元,C17位侧链为Δαβ,γδ-δ六元不饱和内酯环的 称为乙型强心苷元。强心苷的结构类型可分为甲型、 乙型强心苷元。
3. 甾体皂苷
甾体皂苷是一类以螺甾烷为苷元的皂苷类化合物。
4.甾体的理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