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丝网上的小花快速阅读
开在钢丝上的水莲花阅读答案

开在钢丝上的水莲花阅读答案1.说说题目“开在钢丝上的水莲花”中“水莲花”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阅读下列句子,说说加黑词语的表达作用。
(1)村人们便留下他们,一场一场地看他们表演。
(2)她小臂舒展,像凌空的燕,而后一个翻转,轻轻落在钢丝上。
3.谈谈你对“这话我听不明白,但我却用一颗孩子的心,体会到华丽的背后,有沉重”一句话的理解。
4.“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坐在门槛上望远天,脸上铺满忧伤。
我不知道为什么忧伤”,结合全文,“我”的忧伤具体表现在:为自己不能去马戏团而忧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内容与结构上分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
------------------------------------------------------------------------------------参考答案:1.既指节目《走钢丝》表演者水莲,也指她的表演像水莲花绽放一般美好、精彩。
2.(1)“一场一场”从侧面表现出马戏团表演的节目的精彩,衬托出他们演艺水平的高超。
(2)把水莲小臂舒展的形象比喻成“凌空的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水莲表演时姿态的优美、轻盈。
3.一个成功的表演者,背后付出的是刻苦勤练的汗水。
4.为“我”不能把自己舍不得吃的软糖送给水莲而忧伤;为水莲的不幸遭遇而忧伤。
5.内容上写出了“我”对水莲的牵挂与怀念的思想感情;结构上点题,照应开头,使得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6.示例:那欢畅淋漓的舞姿,那优美娴熟的动作,那千般娇姿,那万般变化,似孔雀开屏,似莲花绽放,似飞龙穿梭。
台下雷动的掌声,不单是对美的愉悦,力的喝彩,更是感化的激动,灵魂的洗礼和放飞。
铁丝网上的小花

《铁丝网上的小花》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__ 二战__时期,主人公名叫__罗斯.布兰
奇。
她是一个德国小女孩。
2、故事的转折点在小女孩跟踪一辆汽车,在一片开阔地发现了_一群瘦弱不堪的人____ _____。
于是她决定__把自己随身带的面包给那些人。
3、这个故事中,遭到德军屠杀的人是犹太人。
4、绘本结尾处描写春天的景色时,番红花终于从地下冒出了芽。
二、问答题:
1、文章中两次描写到她头上鲜红的蝴蝶结,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第一次鲜红的蝴蝶结与红色的纳粹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它们的寓意却是相反。
纳粹的红旗是我们公认的一种邪恶的象征,而女孩头上的蝴蝶结却是纯洁、天真和人的善良本性的代表。
罗斯.布兰奇几乎每次都戴着蝴蝶结,而最后一次给那些人送食物时却没有,说明这是一种不祥的预兆,暗示着我们的小主人公将被扼杀的命运。
2、阅读本文后,你认为布兰奇是个怎样的女孩?
罗斯.布兰奇是个纯洁、天真、善良、同情和具有爱心的人。
因为那时是二战时期,冒着这样大的危险,布兰奇还是去给那些人送食物,这意味着布兰奇有多么善良。
同时,她头上戴的蝴蝶结说明她纯洁天真。
3、你怎么理解结尾的“春天在唱歌”?
“春天在唱歌”说明春天在歌颂布兰奇的美好事迹。
结尾还有“番红花终于从地下冒出了芽”说明布兰奇头上的蝴蝶结在这里重生了。
4、“铁丝网上的小花”象征着什么?
象征着布兰奇死后头上纯洁的蝴蝶结。
罗斯.布兰奇在法语中的意思是“白色的玫瑰”。
法语(Rose Blanche)。
《铁丝网上的小花》解说稿

作者简介:
罗伯特.英诺森提是世界著名绘画大师,1940年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斯附近的一个小镇,一生从未进入艺术学校,在十三岁时就离开学校至自家的钢铁铸造厂帮忙,但他天赋的艺术创作细胞仍强烈的呼唤他走上艺术这条路。
十八岁时他搬至罗马并且任职于动画公司,英诺森提开始学习插画相关的知识技能,并且很快的回到佛罗伦斯帮电影公司与剧院绘制插画,同时也设计书籍,直到他42岁时,才出版他多年完成的第一本绘本《铁丝网上的小花》,立刻技惊国际,创造绘本又一高峰。
他还为《灰姑娘》、《木偶奇遇记》经典童话重新插画,作品还有《大卫之星》、《绝地大饭店》、《胡桃夹子》等。
《铁丝网上的小花》故事梗概: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小城的故事,主要是描写了一个叫罗斯.布兰奇的女孩,无意间发现一个集中营,他看到有些小孩被关在铁丝网后面,觉得他们很可怜,就给他们食物,最后他们的城市被攻占了,老百姓纷纷逃亡,布兰奇却想再看那些小孩一眼,没想到却被军人当成敌人。
布兰奇最终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但她的死却令人反思战争所给人带来的巨大代价,以及长久消除不去的悲伤。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反思战争、呼唤和平的书,是每个青少年都值得阅读的书。
思考:
题目“铁丝网上的小花”是什么意思?
大家说说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小女孩的结局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我的感想:
罗斯.布兰奇是一个善良、勇敢有爱心的女孩,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小朋友。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无穷的苦难,无限的悲伤。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好好学习,回报为获
取我们和平的英雄们,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铁丝网上的小花

铁丝网上的小花罗斯.布兰奇住在德国的一个小镇上。
有一天,来了一辆军用卡车。
很多男人离开了小镇。
冬天来了。
卡车在学校的窗户下面一辆一辆地驶过,车上都是士兵坦克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还伴随着刺鼻的柴油味。
母亲告诚罗斯.布兰奇,横穿马路时要当心军用卡车,那些卡车是不会减速的。
一天,一辆汽车停了下来,士兵们下来查看发动机。
一个小男孩从车内跳下来,企图逃走。
但是镇长挡在了路中间,把他揪回车上。
汽车开走了。
罗斯沿着车轮的痕迹穿过小镇,进入树林,发现了一片开阔地。
天上的云是灰色的。
每样东西都是冷冰冰的。
一道带刺的电网挡住了她的去路。
电网里是一些呆呆站立的孩子,他们都站在长长的木屋前,有个最小的孩子说他饿。
罗斯把随身带的面包,小心翼翼地从带刺的铁丝网间隙递给了他们。
太阳落山了。
起风了,罗斯感到很冷。
苍白的冬季一天一天地过去了。
罗斯的胃口让她的母亲感到吃惊,她每天都带上尽可能多的食物去学校,带去的比在家吃的多得多。
可她却越来越瘦了。
罗斯每天把食物藏在书包里,早早地从学校溜出去。
现在她已经把去那里的路熟记在心。
木屋旁边的孩子更多了,他们在铁丝网那边也越来越瘦。
有些人衣服上别了明黄色的星。
当积雪融化、街上一片泥泞的时候,那些汽车只在夜里从这里经过,车上装满了疲惫不堪的士兵。
这一次它们是开往另一个方向。
这些汽车是从小镇外很远的地方开过来的,它们都不开车灯,从来也不停下来。
一天早晨,镇上带着大包小包逃难去了,其中还有些士兵,有的士兵瘸着腿有的士兵头上缠着纱布。
罗斯.布兰奇在那一天不见了。
罗斯.布兰奇又一次走进了树林。
大雾掩住了去路,那片开阔地变得空空荡荡。
她把装满食物的书包丢在地上。
树木之间有人影在移动。
士兵们到处看到的都是敌人。
有人开了一枪……就在这时,镇上来了另一些士兵。
他们穿的军服颜色却不一样。
罗斯.布兰奇的母亲一直等待着自己的小女儿,等了很久。
河水上涨了,溢出了河岸。
树木都变绿了,鸟儿落满了枝头。
春天在歌唱。
四年级下阅读

四年级一、一、A、《铁丝网上的小花》格莱兹(意大利作家这是发生在德国小城的故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小女孩叫做罗斯·布兰奇,他无意间发现一个集中营,他看到有些小孩被关在铁丝网后面,罗斯·布兰奇觉得他们很可怜,就给他们食物,最后他们的城市被攻占了,老百姓纷纷逃亡,罗斯·布兰奇却想再看那些小孩一眼,没想到却被军人当成敌人。
罗斯·布兰奇最终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但她的死却令人反思战争所给人带来的巨大代价,以及长久消除不去的悲伤。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反思战争、呼唤和平的书,是每个青少年都应该阅读的书。
《铁丝网上的小花》:一、填空题:1、这个故事发生在_二战_时期,主人公名叫_罗斯.布兰奇。
她是一个德国小女孩。
2、故事的转折点在小女孩跟踪一辆汽车,在一片开阔地发现了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的犹太人。
于是她决定冒着生命从铁丝网里把面包递给他们_。
3、这个故事中,遭到德军屠杀的人是犹太人。
4、绘本结尾处描写春天的景色时,番红花终于从地下冒出了芽。
B、问答题:1、文章中两次描写到她头上鲜红的蝴蝶结,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答:突出主题,前后照应2、阅读本文后,你认为布兰奇是个怎样的女孩?答:布兰奇是个善良、热情、有爱心、天真烂漫的小女孩3、你怎么理解结尾的“春天在唱歌”?答:春天在歌唱是全文的文眼,贯穿了全文,也暗示着战争胜利的到来4、“铁丝网上的小花”象征着什么?答:铁丝网象征着冷酷的囚禁,象征着残忍的屠杀,象征着罪恶的战争.小花凋谢在铁丝网上的画面也就象征着战争扼杀了...二、《野性的呼唤》,又名《荒野的呼唤》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
作品讲述巴克原是米勒法官家的一只爱犬,经过了文明的教化,一直生活在美国南部加州一个温暖的山谷里。
后被卖到美国北部寒冷偏远、盛产黄金的阿拉斯加,成了一只拉雪橇的狗。
该作以一只狗的经历表现文明世界的狗在主人的逼迫下回到野蛮,写的是狗,也反映人的世界。
读铁丝网上的小花有感

读铁丝网上的小花有感
《小花》是铁丝网上一篇感人至深的短文。
阅读此文后,我感悟颇多。
文中所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一场重大的灾难之后。
小花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她在灾难中失去了爱人和亲人。
但是,在这样悲惨的环境下,小花却没有放弃希望,反而拿起了小小的银针,编织起温暖的围巾。
她的坚强和乐观影响了身边的人,让大家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希望的重要。
阅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到无比的钦佩和敬畏。
因为,小花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活力,不论是她编织围巾的一丝不苟,还是她孜孜追求生命的意义,都让我深受感动。
事实上,人类历史上已经有过太多的苦难和灾难,每一次的灾难都是对人类的磨难和考验,也是对人类的启示和警示。
我们亲身经历的生活中也常常遇到一些挫折和磨难,比如学习和工作上的不如意,生活中的矛盾和纷争等等。
这些都让我们感到沮丧和绝望,但是人生不应该被挫折和磨难所击垮,相反,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这些困难,用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去面对这些挑战。
正如小花所说的那样:“人生没有什么终点和尽头,只有
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
”她的坚持和努力不仅为自己带来
了获得新生的机会,同时也为周围的人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在我看来,小花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次的挫折与困难都是我们的助力,我们应该坚信生命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这一点。
人类之所以强大,就在于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仍然保持乐观和坚韧,用我们的信念和行动去改变我们的生活。
总之,小花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意义,她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周围的世界,向着前进的方向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自己。
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铁丝网上的小花》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

《铁丝网上的小花》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铁丝网上的小花》是一本绘本,并且是带着许多寓意的绘本,其中的小主人公罗斯·布兰奇,是一个小女孩,她非常有特征的地方就是她头上戴着一个蝴蝶结,如果纳粹的旗帜是邪恶的,那么小女孩的蝴蝶结就象征着纯洁,善良。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铁丝网上的小花》读后感800字陪着豆豆看《铁丝网上的小花》一文后,心里颇不宁静。
整本书篇幅并不长,每一页都有暗灰色调的插图,插图细致,描绘出二战时期一个被纳粹阴云笼罩的小镇上人们那种无奈。
淡淡的叙述性的文字,每一页都不长,在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特别血腥压抑的场面,可是文中的女主角,那个纤巧可爱的小女孩“罗斯▪布兰奇”发辫上鲜艳的红色蝴蝶结,始终成为精美插图上唯一的暖色,像卖火柴小女孩手里的那朵小小的火焰,虽然细小,但却能温暖我们的眼球,温暖我们的心灵。
是的,正是这一朵小小的火焰,她跨过泥泞的被纳粹的运兵车、囚车、坦克压得破烂不堪的道路,忍受着冰雪泥潭和荆棘的刺痛,躲过纳粹分子邪恶的枪口,把自己口中的一点点食物小心的从纳粹集中营的铁丝网缝隙中递到那些不知名的,在无数次洗脑中已经所知道的劣等民族的同龄人手中,也把属于人类的良知真爱传递给集中营里那些绝望的孩子心里,成为集中营里唯一来自外界的温暖。
这温暖,像一朵小小的火花,燃起集中营内的孤儿心底强烈的生活下去的希望。
可是这朵火花本身,却因为为了省下这一点点食物在忍受饥馑,逐渐消瘦。
那么多次从家里不多的储备食物中悄悄的搜寻,藏匿,以便利用一切机会去救助纳粹暴行下的孤儿,细心的妈妈怎么会不知道可爱女儿的心事呢?但是妈妈是故作不知,抑或刻意帮助着女儿的善行?当纳粹的军队遭到最强大的痛击的时候,像一朵小火花一样的女孩子还是携带者自己省下的食物,在纷飞的弹雨中去救助自己心中陌生的朋友,最终小小的火花熄灭于自己人的枪口之下,留下妈妈永无休止的期盼。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这是一个美好的故事,这是一个黑暗时代光明的故事。
(完整版)铁丝网上的小花快速阅读

《铁丝网上的小花》快速阅读二战时期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多半都是一幅幅黑白的影像,这或许是由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对我们来说已经十分遥远,而人们对于遥远年代的回想似乎都是以黑白图像居多;也或许是由于我们所接触到的二战史料多是在人类发明彩色摄影术之前的黑白照片,即使是斯皮尔伯格拍摄的反映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电影,在把镜头拉回40年代的时候也采用了黑白画面。
但是当我翻开由意大利画家罗伯特·英诺森提创作的这本《铁丝网上的小花》时,出现在眼前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类似于超级写实画法的反映二战时期一个德国小镇的彩色画面,我的感觉更像是站在一扇打开的窗子前看着发生在窗外的真实故事——书中的彩色画面与我脑海中二战时期的影像迥然不同,它们清晰、真实,逼真得会让人时时产生可听、可感、触手可及的幻觉。
在场景不断变换的画面中,读者在关注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还不得不常常停下来仔细欣赏画家在每一幅画面中精心设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个个人物的衣着、动作,甚至表情。
这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的发生在一个德国小镇上的故事。
女孩名叫罗斯·布兰奇,她见证了二战时期她所居住的德国小镇上出现的一系列纷扰喧闹的事件——人们手持纳粹小旗向卡车上的德国士兵欢呼致意,一批批青年穿上军装被来到小镇上的卡车带走了,装甲车从他们学校教室窗子下一辆接一辆地向东开过去。
她目睹了一个小男孩从一辆装满男男女女的囚车上跳下逃走,一名纳粹士兵端着冲锋枪在后面追逐。
小男孩被迎面而来的镇长拦住了去路,乖乖地举起双手,被押回到囚车上。
囚车载着那些人远去了。
罗斯·布兰奇不知道那辆囚车会开往何处,好奇心促使她向囚车开走的方向追去。
她沿着囚车的车辙印来到了小镇外的树林中。
在一片空地上,一道带电的铁丝网挡住了她的去路。
铁丝网后面站着一群瘦弱不堪的人,他们穿着条形图案的囚服,左胸上都戴了一个黄色的六角星(纳粹分子强迫犹太人佩戴的标志)。
他们之中还有很多儿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丝网上的小花》快速阅读
二战时期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多半都是一幅幅黑白的影像,这或许是由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对我们来说已经十分遥远,而人们对于遥远年代的回想似乎都是以黑白图像居多;也或许是由于我们所接触到的二战史料多是在人类发明彩色摄影术之前的黑白照片,即使是斯皮尔伯格拍摄的反映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电影,在把镜头拉回40年代的时候也采用了黑白画面。
但是当我翻开由意大利画家罗伯特·英诺森提创作的这本《铁丝网上的小花》时,出
现在眼前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类似于超级写实画法的反映二战时期一个德国小镇的彩色画面,我的感觉更像是站在一扇打开的窗子前看着发生在窗外的真实故事——书中的彩色画面与
我脑海中二战时期的影像迥然不同,它们清晰、真实,逼真得会让人时时产生可听、可感、触手可及的幻觉。
在场景不断变换的画面中,读者在关注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还不得不常常停下来仔细欣赏画家在每一幅画面中精心设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个个人物的衣着、动作,甚至表情。
这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的发生在一个德国小镇上的故事。
女孩名叫罗斯·布兰奇,她见证了二战时期她所居住的德国小镇上出现的一系列纷扰喧闹的事件——人们手持纳粹
小旗向卡车上的德国士兵欢呼致意,一批批青年穿上军装被来到小镇上的卡车带走了,装
甲车从他们学校教室窗子下一辆接一辆地向东开过去。
她目睹了一个小男孩从一辆装满男
男女女的囚车上跳下逃走,一名纳粹士兵端着冲锋枪在后面追逐。
小男孩被迎面而来的镇
长拦住了去路,乖乖地举起双手,被押回到囚车上。
囚车载着那些人远去了。
罗斯·布兰奇不知道那辆囚车会开往何处,好奇心促使她向囚车开走的方向追去。
她沿着囚车的车辙印
来到了小镇外的树林中。
在一片空地上,一道带电的铁丝网挡住了她的去路。
铁丝网后面
站着一群瘦弱不堪的人,他们穿着条形图案的囚服,左胸上都戴了一个黄色的六角星(纳
粹分子强迫犹太人佩戴的标志)。
他们之中还有很多儿童。
罗斯·布兰奇得知那些孩子十分饥饿后,便把自己随身带的面包片从铁丝网的缝隙中递给他们。
此后,她经常带着食物来
到这儿,把吃的东西送给铁丝网里面的孩子们。
直到有一天,大雾弥漫,空地上的情景突
然变了:铁丝网被拆除了,里边的木板房也不见了,不远处晃动着德国士兵模模糊糊的身影。
突然,一声枪响……
作为纯真、善良、同情心和人类良知象征的故事主人公在纳粹灭亡的前夜倒在了罪恶
的枪口下。
这种悲剧式的故事结尾给读者以深深的心灵震撼,促使我们久久地回味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那场人间灾难。
我们注意到,画家在每一幅画面中都刻意设置了一些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元素,向儿
童读者解读画面中隐含的这些象征符号和某些细节,有助于小读者全面理解故事的内涵和画家的绘画语言。
例如在正文第一幅画面中,一些德国士兵在登上一辆卡车,镇长站在一个高台上,一个德国士兵和一个军官分列镇长两边,他们面前垂下一面很大的纳粹党旗。
下面是一些向卡车上的德国兵挥手致意的男女老少,他们一些人手里也拿着纳粹小旗。
面包店二楼上的窗口里还有些居民也探头向纳粹兵挥手致意,有的手持纳粹旗帜,一个居民的窗口前还垂下一面挺大的纳粹旗。
甚至我们的小主人公手里也拿着一面纳粹旗。
从这个画面来看,当时整个小镇、整个德国都被纳粹所裹胁,成了纳粹党的狂热支持者。
这幅画面中还有一个值
得注意的细节,那就是包括故事小主人公在内,有两个小女孩的头上都扎着鲜红色的蝴蝶结。
鲜红的蝴蝶结与红色的纳粹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它们的寓意却截然相反。
纳粹的红色旗帜是我们公认的一种邪恶的象征,而女孩头上的蝴蝶结则是纯洁、天真和人的善良本性的代表。
头扎红色蝴蝶结的罗斯·布兰奇几乎出现在故事结束前的每一幅画面中,直到她最后一次出门去给集中营里的犹太儿童送食物。
在这幅画面中,罗斯头上的红色蝴蝶结突然不见了,这是一种不祥的预兆,这也暗示着纯洁善良的小主人公将被扼杀的命运。
在故事正文的最后一幅画面中,漫山遍野万木葱茏,鲜红色的花蕾在其它颜色花朵的映衬下缀满整个山坡。
这是人性未泯、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象征,也是善良纯真的美德重回人间、生机勃勃的象征。
在故事的其他一些画面中,我们还能看到涂在墙上的德文标语口号,什么“元首万岁”、“德意志必胜”、“胜利属于我们”等等,暗示纳粹的恐怖宣传笼罩了德国的各个角落,更加衬托了小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承受的巨大风险。
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这本图画书中并没有出现任何血腥杀戮的场景,但是它却用间接的手法清晰地传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它以平实、简洁的叙述语言和精美逼真的彩色画面深深吸引了小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在看似平淡的故事情节中去了解和体味纳粹的邪恶以及犹太民族在二战中经受的苦难。
更为重要的是,对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书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主动地在那种恐怖狂热的氛围中,甘冒风险为那些被囚禁的犹太儿童送去食物?她的冒险动机是什么?我想,作者要传达给小读者们最重要的信息还是做人的基本良知。
如果小读者们能够反复阅读这本书,他们会从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内涵,他们会逐渐发觉善良、同情、爱心、勇敢等品德是多么的美好,在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应该是人性中固有的美德。
当小读者多次阅读这本书,能够理解故事主人公所作所为的意义,能够明白故事主人公为什么会那样做的时候,他们便会潜移默化地树立起对人类美德更加正面的认识。
这不仅仅是一本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纳粹分子对犹太人大屠杀的书,更是一本涉及儿童美德教育和美好心灵培养的书。
运用二战和纳粹对犹太民族进行大屠杀的素材对低龄儿童进行美德教育是西方文化教育界十分重视的一种方式。
反观亚洲,二战期间日本侵略军对南京军民的大屠杀历历在目,铁证如山,而现今日本右翼分子却百般抵赖,想方设法试图抹去人们的这段悲惨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的作家和画家尤其应该拿起手中的笔,以这种图画书的方式,让我们的低龄儿童也能从小了解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强意识,让他们认知善良、同情和爱心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基本道德准则。
罗斯·布兰奇(Rose Blanche)在法语中的意思是“白色的玫瑰”。
白色的玫瑰象征着纯洁无瑕和本真,象征着高贵的品性和美丽的人生。
这本书不仅讲述了一个有关战争和大屠杀的故事,它还让读者知道纯真、善良、爱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美德。
故事听起来是悲剧,作者却不以说悲剧的手法来写,全书都以阴沉的色调作主调,但小女孩死后,画面反而充满生机,除了最后这幅画,全书都以由上而下的视角去处理,是看不到天空的,只有结局时才看到新生的红花和蓝天,象征明天充满希望。
《铁丝网上的小花》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__ __时期,主人公名叫。
她是一个国小女孩。
2、故事的转折点在小女孩跟踪一辆汽车,在一片开阔地发现了_____ _____。
于是她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
3、这个故事中,遭到德军屠杀的人是人。
4、绘本结尾处描写春天的景色时,花终于从地下冒出了芽。
二、问答题:
1、文章中两次描写到她头上鲜红的蝴蝶结,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2、阅读本文后,你认为布兰奇是个怎样的女孩?
3、你怎么理解结尾的“春天在唱歌”?
4、“铁丝网上的小花”象征着什么?
参考答案:
1.突出主题,前后照应
2.布兰奇是个善良、热情、有爱心、天真烂漫的小女孩
3.春天在歌唱是全文的文眼,贯穿了全文,也暗示着战争胜利的到来
4.铁丝网冷酷的囚禁,残忍的屠杀,罪恶的战争。
小花凋谢在铁丝网上的画面也就
战争扼杀了可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