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丝网上的小花》
《铁丝网上的小花》故事梗概

《铁丝网上的小花》故事梗概铁丝网上的小花是一部温暖而感人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花在困境中坚持追寻梦想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名叫小花的女孩住的小村庄。
小花来自一个贫穷且单亲家庭,她的母亲在几年前病逝,留下她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小花对音乐有着特别的热爱,她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名杰出的钢琴家。
然而,小花所在的小村庄并没有给予她实现梦想的机会。
缺乏钢琴老师和音乐学校,小花只能在家里努力自学。
她没有正式的琴谱,只能凭空弹奏,但她的才华却令所有听她弹奏的人们都为之倾倒。
有一天,一个来自大城市的音乐家路过小村庄,他在偶然听到小花弹奏钢琴的时候被深深吸引。
他被小花坚持不懈的才华所打动,决定帮助她实现音乐梦想。
他向小花展示了一张网上的音乐比赛广告,这个比赛将在城市举行,获胜者将获得一次钢琴课程奖学金。
小花迫不及待地参加了这个比赛。
她用自己摸索出来的演奏技巧,为自己弹奏了一首动人的曲子。
尽管她的演奏技巧不及那些正规训练过的选手,但她的热情和对音乐的执着感动了评委们。
最终,小花荣获了比赛的冠军,并得到了一个前往大城市音乐学院学习的机会。
小花离开了小村庄,来到了热闹喧嚣的城市。
她在音乐学院里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不断探索和提升自己的音乐才华。
她通过努力和奋斗,逐渐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成为了一名备受瞩目的音乐家。
故事末尾,小花回到了她的家乡小村庄,她把自己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当地的孩子们。
她成立了一个音乐培训班,为那些没有机会接触音乐的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小花的音乐成就和她的坚持不懈成为了这个小村庄的骄傲。
她用音乐的力量改变了许多孩子的生活,并传递着希望和梦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处境如何艰难,只要坚信自己的梦想,并且付诸努力和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小花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决心,打破了困境,实现了她的音乐梦想,同时也为其他人带去了希望和改变。
她是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女孩,她的故事将激励着更多的人们,鼓舞着他们勇往直前,追逐自己的梦想。
《铁丝网上的小花》解说稿

作者简介:
罗伯特.英诺森提是世界著名绘画大师,1940年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斯附近的一个小镇,一生从未进入艺术学校,在十三岁时就离开学校至自家的钢铁铸造厂帮忙,但他天赋的艺术创作细胞仍强烈的呼唤他走上艺术这条路。
十八岁时他搬至罗马并且任职于动画公司,英诺森提开始学习插画相关的知识技能,并且很快的回到佛罗伦斯帮电影公司与剧院绘制插画,同时也设计书籍,直到他42岁时,才出版他多年完成的第一本绘本《铁丝网上的小花》,立刻技惊国际,创造绘本又一高峰。
他还为《灰姑娘》、《木偶奇遇记》经典童话重新插画,作品还有《大卫之星》、《绝地大饭店》、《胡桃夹子》等。
《铁丝网上的小花》故事梗概: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小城的故事,主要是描写了一个叫罗斯.布兰奇的女孩,无意间发现一个集中营,他看到有些小孩被关在铁丝网后面,觉得他们很可怜,就给他们食物,最后他们的城市被攻占了,老百姓纷纷逃亡,布兰奇却想再看那些小孩一眼,没想到却被军人当成敌人。
布兰奇最终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但她的死却令人反思战争所给人带来的巨大代价,以及长久消除不去的悲伤。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反思战争、呼唤和平的书,是每个青少年都值得阅读的书。
思考:
题目“铁丝网上的小花”是什么意思?
大家说说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小女孩的结局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我的感想:
罗斯.布兰奇是一个善良、勇敢有爱心的女孩,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小朋友。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无穷的苦难,无限的悲伤。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好好学习,回报为获
取我们和平的英雄们,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铁丝网上的小花》赏析

《铁丝网上的小花》赏析作为一种常见的市政设施,铁丝网坚固耐用,常用于围墙、花园等地方。
它的冷硬和坚毅,常常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
然而,在《铁丝网上的小花》这首诗中,诗人却以铁丝网为背景,赞美了一个娇美倔强的小花。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探索其中蕴含的主题和意义。
这首诗的第一句即为标题,直接勾勒出了整首诗的主题,也是诗人想要传达的情感。
“铁丝网上的小花”,表达了一个小花的娇美与坚韧,同时也呼应了这个世界上繁琐而冷酷的环境。
诗人通过铁丝网和小花的对比,隐喻出诗歌所要展现的意象。
诗的第一段描写了小花的娇美,利用了“玛瑙”、“七彩的躯壳”等形容词和名词,使读者看到了这朵小花的娇美与鲜艳。
“绽放”,更是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小花的美丽仿佛能穿透铁丝网,跳出束缚。
第二段开始,诗人描述了铁丝网的冷酷、坚硬和环视的感觉。
铁丝网“集结了寒光”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冷酷感。
这一形容有意使读者感受到了铁丝网的强大和权威。
铁丝网的“月痕”则给人以冷漠的感觉。
在第三段中,诗人通过“小花儿子”来表达小花的勇敢和坚韧。
小花“艰难地活下来”,与“律师”一词的出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以此揭示了小花在荒芜环境中的不易,更给读者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隐喻中诗人将小花形容为“杰出的律师”,强调小花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的顽强与智慧。
第四段中,诗人用“逆境中,涅磐的灵魂”来形容小花。
这里,“涅磐”给人一种转变、脱胎换骨的意象,与小花坚强的生命力相互呼应。
小花在铁丝网上生长、开放,不畏艰难,正是因为它内心涵养着一种“涅磐”的力量。
在最后一段,诗人将小花与自然相连,把小花比作“温暖的微光”,为整首诗画上饱满的句号。
“世界,本该如此”这句话既是对小花的赞美,也是对世界的感慨。
诗人希望这样的小花能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绽放,为人们带来希望和温暖。
通过赏析《铁丝网上的小花》,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个被铁丝网所包围的小花,表达了小花的美丽、坚强和顽强生命力。
铁丝网上的小花读后感

铁丝网上的小花读后感《铁丝网上的小花》读后感。
《铁丝网上的小花》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坚持和希望的故事。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在生活中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她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取得了成功。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坚持和希望的道理。
故事的背景是在一个贫困的乡村,主人公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相反,她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最终走出了自己的小天地,取得了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迎来成功。
故事中的小花是主人公的化名,她被困在铁丝网中,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相反,她借助铁丝网上的小花来表达自己的希望和坚持。
这个小细节告诉我们,即使生活中充满了困难和挫折,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微小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坚持和希望。
小说中的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却让人感动。
主人公在生活中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相反,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迎来成功。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坚持和希望的道理。
无论生活中遭遇了多少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迎来成功。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微小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坚持和希望,这样的心态将会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坚强和乐观。
总的来说,小说《铁丝网上的小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
通过主人公的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坚持和希望的道理。
无论生活中遭遇了多少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迎来成功。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微小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坚持和希望,这样的心态将会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坚强和乐观。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像小花一样,在生活中坚持不懈,迎来属于自己的成功。
世界插画大师英诺森提作品铁丝网上的小花

目录分析
《世界插画大师英诺森提作品铁丝网上的小花》是一本深受读者喜爱的插画 作品集,其作者罗伯特·英诺森提是意大利的著名插画家和设计师。在这本书中, 英诺森提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展现了人性与命运的复杂交织。
从目录来看,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十分清晰,每一章都以一个主题或一个故事 为主线,通过插画的形式进行呈现。这种章节划分的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方便 地了解全书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诺森提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世界插画大师英诺森提作品铁丝网上的小花》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在书中,英诺森提用大量的插画来描绘布兰奇内心的变化。他通过描绘布兰 奇的面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真善良的心灵如何在战争的阴影下挣扎。而在描 述布兰奇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去给那些囚犯送食物时,英诺森提更是用他独特的艺 术风格,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
书中的每一幅插画都充满了情感和力量。它们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更展 现了人性的美好。英诺森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让我们看到了在黑暗中的人性 之光。
从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来看,《铁丝网上的小花》不仅是一部描绘战争的 作品,更是一部描绘人性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在恶劣环境下人性的光明面: 善良、纯真和爱心。它也提醒我们,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坚守自 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铁丝网上的小花》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插画风格和 深刻的主题思想,让我们重新审视人性的本质。它也让我们认识到,无论何时何 地,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 正的意义和价值。
世界插画大师英诺森提作品铁 丝网上的小花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铁丝网上的小花》主要情节

《铁丝网上的小花》主要情节铁丝网上的小花雨水滴答着打在铁丝网上,形成了一阵阵清脆的声音。
在这平凡的铁丝网之上,绽放着一朵小花,它似乎在默默地述说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第一幕:初见铁丝网上的小花,最初是一粒种子,不起眼而且脆弱。
它漂洋过海来到这个铁丝网的世界,开始了它的成长之旅。
它勇敢地钻破了土壤的束缚,伸出了嫩绿的芽苗。
在阳光的照耀下,它茁壮成长,变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第二幕:困境然而,正当小花以为自己将要迎接美好的未来时,却遭遇到了困境。
一阵强风吹来,小花被摇摆得左摇右摆,随时有可能被吹走。
冬天的严寒也让小花几乎冻僵。
铁丝网成了它的庇护所,困苦中的小花依然坚强地支撑着。
第三幕:坚韧小花并未因困境而放弃,相反,它靠着铁丝网上的每一根细节,努力寻找着生存的机会。
在铁丝网上,它学会了顽强地抵抗风雨,学会了固守自己的位置。
尽管生活依然艰难,它不肯低头,继续践行自己的使命。
第四幕:证明时间过去了,小花变得更加坚韧而美丽。
终于有人注意到了铁丝网上这朵小花,他们被小花散发出来的芬芳所吸引,被它顽强不屈的精神所感动。
人们开始纷纷拍照,记录下这个被铁丝网中孤傲守候的小花。
第五幕:感悟小花的坚韧和美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像小花一样,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都应该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正是在逆境中,人们才能真正成长和获得力量。
终幕:永存尽管时间会逝去,但铁丝网上的小花的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那个坚强而美丽的小花,在铁丝网上绽放,像是给每一个人带来了力量和希望。
它的故事也在人们之间传颂,激励着更多的人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是铁丝网上的小花的故事,它的坚韧和美丽证明了生命的意义和无限可能。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向这朵小花一样,在逆境中茁壮成长,永远保持希望与坚韧。
铁丝网上的小花读后感

铁丝网上的小花读后感
《铁丝网上的小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通过描写铁丝网上的一朵小花,讲述了一个关于坚韧和希望的故事。
作者通过小花的生长经历,向读者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困难的坚持,让人深受触动。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朵生长在铁丝网上的小花,它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山村里,面对着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现实。
但小花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它顽强地生长着,用自己的坚韧和顽强向世人展示着生命的力量。
即使在铁丝网上,小花也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给人们带来美好和希望。
小说通过小花的成长经历,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困难的坚持。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小花的坚韧和顽强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和坚持的重要。
除此之外,小说还通过小花的成长经历,表达了对美好的追求和对希望的向往。
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小花也能绽放出美丽的花
朵,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温暖。
这也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
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心怀希望,就一定能够找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总的来说,小说《铁丝网上的小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
通过小花的成长经历,向读者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困难的坚持。
小花的坚韧和顽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可贵
和坚持的重要。
同时,小花的美丽和希望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力量,
让我们明白了希望的重要和美好的追求。
这部小说不仅让人感动,
也让人深思,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书。
《铁丝网上的小花》读后感精选5篇

《铁丝网上的小花》读后感精选5篇《铁丝网上的小花》这本书体现了战争的无情,战争的灾难,以及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
我觉得书中的德国人民己被战争折磨得没人性了,是他们对死亡漠不关心,对血腥毫不在意,似乎丧失了感情,如同机器人只会动。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铁丝网上的小花》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铁丝网上的小花》读后感精选(一)近日,和女儿一起读了意大利著名绘本大师罗伯特·英诺森的作品《铁丝网上的小花》。
刚刚拿到这本绘本时,心里暗升奇怪:一本写给孩子们看的绘本,怎么是如此的颜色?灰暗色的主调,让人觉得莫名的沉重。
整个绘本的阅读并不困难,讲述了一个二战时期让人心寒如冰的故事。
二战中,在一个德国的小镇,小女孩布兰奇发现在一处铁丝网里关着很多犹太小孩,他们瘦小、饥饿,于是布兰奇偷偷从家里带吃的送给他们。
一天,当布兰奇再次来到铁丝网时,她发现孩子们都不见了!而她也被纳粹当成敌人中枪倒下了。
整本书的色调让人恐慌、压抑,文字同样如此。
文章开头:很多穿着士兵服务的男人离开了小镇,“冬天来临了”。
既写了故事发生时的季节,又喻指了战争使人们陷入了无边的寒冷。
妈妈让布兰奇小心街上的卡车,因为“士兵是不会减速的”,写出了纳粹士兵对生命的漠视。
当企图逃跑的小男孩被佩戴着纳粹标志的镇长抓住时,“天空是灰色的”,不仅只是写出当时的天气,而是更着重表达布兰奇当时的心情。
像这样的细节描绘,文中还有很多,让人能够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残酷。
而与主色调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布兰奇头上鲜红的蝴蝶结。
它跟着小布兰奇一起看着小镇上发生的一切,跟着小布兰奇一起去给集中营里的孩子送食物,跟着小布兰奇一起倒在了纳粹士兵的枪下。
而最后,盟军来了,胜利了,番红花如那鲜红的蝴蝶结一般,在铁丝网上冒出了芽,春天在歌唱,冬天终天离开了!《铁丝网上的小花》是陪女儿看的第一部关于政治的绘本。
虽然女儿四年级、十一岁了,但这方面内容涉及的很少。
一是因为女孩子对战争题材的故事本就兴趣不浓,二是因为我一直尽量选择美好、充满希望的故事书给她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丝网上的小花》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这是一本让人看过之后会战栗、连心都会哭泣的图画书。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一个德国小镇上,一个名叫罗斯·布兰奇的小女孩,很偶然地在郊外的铁丝网里看到了一排瘦骨伶仃的人——那是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天真善良的女孩冒着生命危险给他们送去面包,可有一天却倒在了罪恶的枪口下。
整本书是一种灰冷的色调,让人压抑、窒息。
与这种可怕、绝望的氛围格格不入的,是两片刺眼的红色:一个是纳粹市长手臂上的红袖标,一个是女孩头上鲜红色的蝴蝶结。
那红袖标,无疑是战争的血腥与罪恶的象征,而那鲜红色的蝴蝶结,则是一抹生命的亮色。
故事的结尾凄美感人,女孩死了,她生前曾经站过的土地上,星星点点地开出了与她那红色的蝴蝶结一样鲜红的番红花。
春天在歌唱。
那是一段残酷到连人心都会冻结的历史,但是故事中的小女孩罗斯·布兰奇却拒绝当一个旁观者,而以她纯真善良的心和不求回报的善行,融化了冰雪,带来了光明。
设计思想
意大利伟大的插画家罗伯特·英诺森提,以独步当代的透视技巧,细致描绘出犹太人在二次大战纳粹极权下的悲惨遭遇,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以绘本的形式来表现二战题材,填补了国内的图画书出版的空白。
教学重点
在阅读《铁丝网上的小花》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感受作者平实、简洁的叙述语言和精美逼真的彩色画面,让他们能在看似平淡的故事情节中去了解和体味纳粹的邪恶以及犹太民族在二战中经受的苦难,并读出更多的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孩子从小说的图画和文字中读出更多的内容,从阅读中学会思考和领悟,更深层次地领悟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和内涵。
教学目标
1、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2、通过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中的故事,指导、让学生感知故事的寓意。
3、结合故事情节,让学生感悟小说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绘本《铁丝网上的小花》、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意图:营造轻松氛围,引孩子走近绘本)
二、观察封面,认识《铁丝网上的小花》,认识作者。
罗伯特·英诺森提,1940年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斯附近的一个小镇,一生从未进入艺术学校,在十三岁时就离开学校至自家的钢铁处造厂帮忙,但他天赋的艺术创作细胞仍强烈的呼唤他走上艺术这条路。
十八岁时他搬至罗马并且任职于动画公司,英诺桑提开始学习插画相关的知识技能,并且很快的回到佛罗伦斯帮电影公司与剧院绘制插画,同时也设计书籍,直到他42岁时,才出版他多年完成的第一本绘本《铁丝网上的小花》,立刻技惊国际,创造绘本又一高峰。
英诺桑提在国际间大放异彩、倍受推崇的创作,除了《铁丝网上的小花》,还包括《木偶奇遇记》、《小气财神》、《胡桃夹子》以及《大卫之星》等,并得到多项国际大奖。
英诺桑提的作品永远经得起反复观赏。
《铁丝网上的小花》源自英诺森提自己在战争年代的童年经历,因其不回避感伤和它坚硬的绘画笔触受到广泛好评。
全书并没有流露出任何憎恨,只有悲伤和爱以及被撕碎的希望。
英诺桑提用细腻的笔法展开这故事,他的构图清晰,色调绵密融合,最惊人的是,有再多的细节也找不到失误。
画面里的人物再多,每一人物的动作都对应着另一个人物的姿态,没有一个人的眼神是乱飘,都是互相回应而有一定的意涵。
从军队来到镇上开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画面都出现了铁丝网,而且画面都是满版,没有天空,形成了阅读时的一种压抑气氛,直到看管集中营的军队离开了,战争结束,天空才又出现,让人视野豁然开朗,似乎终于松了一口气。
可知成功画面的经营是可以影响读者的心情的。
三、分享故事,走进绘本。
这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的发生在一个德国小镇上的故事。
女孩名叫罗斯·布兰奇,她见证了二战时期她所居住的德国小镇上出现的一系列纷扰喧闹的事件——人们手持纳粹小旗向卡车上的德国士兵欢呼致意,一批批青年穿上军装被来到小镇上的卡车带走了,装甲车从他们学校教室窗子下一辆接一辆地向东开过去。
她目睹了一个小男孩从一辆装满男男女女的囚车上跳下逃走,一名纳粹士兵端着冲锋枪在后面追逐。
小男孩被迎面而来的镇长拦住了去路,乖乖地举起双手,被押回到囚车上。
囚车载着那些人远去了。
罗斯·布兰奇不知道那辆囚车会
开往何处,好奇心促使她向囚车开走的方向追去。
她沿着囚车的车辙印来到了小镇外的树林中。
在一片空地上,一道带电的铁丝网挡住了她的去路。
铁丝网后面站着一群瘦弱不堪的人,他们穿着条形图案的囚服,左胸上都戴了一个黄色的六角星(纳粹分子强迫犹太人佩戴的标志)。
他们之中还有很多儿童。
罗斯·布兰奇得知那些孩子十分饥饿后,便把自己随身带的面包片从铁丝网的缝隙中递给他们。
此后,她经常带着食物来到这儿,把吃的东西送给铁丝网里面的孩子们。
直到有一天,大雾弥漫,空地上的情景突然变了:铁丝网被拆除了,里边的木板房也不见了,不远处晃动着德国士兵模模糊糊的身影。
突然,一声枪响……
作为纯真、善良、同情心和人类良知象征的故事主人公在纳粹灭亡的前夜倒在了罪恶的枪口下。
这种悲剧式的故事结尾给读者以深深的心灵震撼,促使我们久久地回味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那场人间灾难。
我们注意到,画家在每一幅画面中都刻意设置了一些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元素,向儿童读者解读画面中隐含的这些象征符号和某些细节,有助于小读者全面理解故事的内涵和画家的绘画语言。
例如在正文第一幅画面中,一些德国士兵在登上一辆卡车,镇长站在一个高台上,一个德国士兵和一个军官分列镇长两边,他们面前垂下一面很大的纳粹党旗。
下面是一些向卡车上的德国兵挥手致意的男女老少,他们一些人手里也拿着纳粹小旗。
面包店二楼上的窗口里还有些居民也探头向纳粹兵挥手致意,有的手持纳粹旗帜,一个居民的窗口前还垂下一面挺大的纳粹旗。
甚至我们的小主人公手里也拿着一面纳粹旗。
从这个画面来看,当时整个小镇、整个德国都被纳粹所裹胁,成了纳粹党的狂热支持者。
这幅画面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那就是包括故事小主人公在内,有两个小女孩的头上都扎着鲜红色的蝴蝶结。
鲜红的蝴蝶结与红色的纳粹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它们的寓意却截然相反。
纳粹的红色旗帜是我们公认的一种邪恶的象征,而女孩头上的蝴蝶结则是纯洁、天真和人的善良本性的代表。
头扎红色蝴蝶结的罗斯·布兰奇几乎出现在故事结束前的每一幅画面中,直到她最后一次出门去给集中营里的犹太儿童送食物。
在这幅画面中,罗斯头上的红色蝴蝶结突然不见了,这是一种不祥的预兆,这也暗示着纯洁善良的小主人公将被扼杀的命运。
在故事正文的最后一幅画面中,漫山遍野万木葱茏,鲜红色的花蕾在其它颜色花朵的映衬下缀满整个山坡。
这是人性未泯、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象征,也是善良纯真的美德重回人间、生机勃勃的象征。
在故事的其他一些画面中,我们还能看到涂在墙上的德文标语口号,什么“元首万岁”、“德意志必胜”、“胜利属于我们”等等,暗示纳粹的恐怖宣传笼罩了德国的各个角落,更加衬托了小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承受的巨大风险。
四、总结。
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这本图画书中并没有出现任何血腥杀戮的场景,但是它却用间接的手法清晰地传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它以平实、简洁的叙述语言和精美逼真的彩色画面深深吸引了小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在看似平淡的故事情节中去了解和体味纳粹的邪恶以及犹太民族在二战中经受的苦难。
更为重要的是,对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书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主动地在那种恐怖狂热的氛围中,甘冒风险为那些被囚禁的犹太儿童送去食物?她的冒险动机是什么?我想,作者要传达给小读者们最重要的信息还是做人的基本良知。
如果小读者们能够反复阅读这本书,他们会从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内涵,他们会逐渐发觉善良、同情、爱心、勇敢等品德是多么的美好,在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应该是人性中固有的美德。
当小读者多次阅读这本书,能够理解故事主人公所作所为的意义,能够明白故事主人公为什么会那样做的时候,他们便会潜移默化地树立起对人类美德更加正面的认识。
这不仅仅是一本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纳粹分子对犹太人大屠杀的书,更是一本涉及儿童美德教育和美好心灵培养的书。
运用二战和纳粹对犹太民族进行大屠杀的素材对低龄儿童进行美德教育是西方文化教育界十分重视的一种方式。
反观亚洲,二战期间日本侵略军对南京军民的大屠杀历历在目,铁证如山,而现在日本右翼分子却百般抵赖,想方设法试图抹去人们的这段悲惨记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的作家和画家尤其应该拿起手中的笔,以这种图画书的方式,让我们的低龄儿童也能从小了解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强意识,让他们认知善良、同情和爱心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基本道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