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老人被骗大全(整理)
老人被骗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骗局一:推销保健食品。
这样的骗局在生活当中已经不是一次了,一般的时候是一些不法商家以组织“免费旅游”为名向老年人推销保健食品,老人轻信“免费旅游”却掉入推销陷阱,最后是老年人常常花了一些高价钱却买回了一堆不值钱的食品。
还有一种方式,老年人多是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而一些不法分子就看准了这样的心理他们打着免费健康讲座名号听课送礼品,实际上是通过送礼品吸引老年人来听课、洗脑,最终还是卖产品。
而老年人总是因为一些小恩小惠,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骗局二:推销理财产品。
由于老年人渴望亲情,害怕孤独的心理,不法分子就会隔三差五地打电话问候或带点小礼品上门拜访,嘘寒问暖拉家常,组织老人参加活动,让孤独的老人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这样当老年人放松警惕的时候,就会顺便推销他们的保健品或者假币、理财产品了。
骗局三:网络电信诈骗。
网络电信诈骗可以说是在几种诈骗方式当中最普遍的,而主要诈骗群体也是以老年人为主,这种诈骗方式多是以打电话冒充公检法等国家公务人员,用一些威逼的言辞恐吓老年人,比如说老年人犯了什么罪或者是银行卡有什么状况等等,而老年人由于,缺乏这方面的防范意识,常常被这些恐吓的语言所吓到,自然而然也就将自己账户的钱转入了他们的“安全账户”。
骗局四:假扮神医。
不法分子一般都会假扮“神医”,他们通常会对老年人片面夸大包治百病效果,促使老年人误以为其所销售的“神药"有巨大功效。
然而事实上这些”神药“并非药品,并不能起到治疗相应的疾病作用。
纵使老人被骗的招数很多,我们还是要让老人学会该如何应对眼前的骗局。
养老金投资理财投资理财是老年人在晚年时乐于参与的一件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都希望自己手里的养老金能够增值,这个时候骗子就瞄准了老人的养老金,宣称自己的理财产品不仅安全,并不时送一些小礼物获取老人的信任,等到老年人将自己辛辛苦苦攒的积蓄交给骗子时,对方就人去楼空了。
对策:老年人一定要知道风险和收益是并存的,凡是号称无风险,高收益都是骗局,老年人要学会理性投资,尽量不要相信高回报。
老年人防骗的小知识都有哪些

老年人防骗的小知识都有哪些由于很多老年人都缺乏防骗意识,成为了骗子实施诈骗的目标。
那么,老年人到底该如何防骗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防骗的小知识,希望能帮到你们。
老年人防骗小知识1、不贪图小利大部分不法分子喜欢用利益来诱惑老人,所以老人时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贪图小利,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事,任何回报都是要有付出的,所以对于陌生人的话,一定不要轻信,以免上当受骗。
2、财不外露很多老人在家要对自己的钱财进行妥善的保管,要记住“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法则,凡事多留个心眼。
出门在外不要携带过多的钱,外出购物时可以在口袋里放一些杂物如纸巾、糖等,这样可以增加盗贼下手的难度。
3、多关注实事老人应该尽量与社会不脱节,要时刻关注新闻、社区宣传,可以平时多看看报纸,对各种各样的诈骗手段要适当了解,当身临其境时,也可以多一个心眼,不容易上当。
4、远离可疑人员大部分骗子会主动和老人搭讪,说他们爱听的话,这时他们就会放松警惕。
所以要提醒老年人,人不会无缘无故对你好,对陌生人一定不要太过亲近。
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原因1认知退化老年人认知退化是其上当受骗的首要原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特尔和霍恩提出,人的智力按照心理功能不同可分为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其中晶态智力(如词汇、知识、经验等)在成年后仍会增长,直到70岁以后才出现显著的减退;而液态智力(如记忆、注意、推理能力等)则在成年早期达到高峰后即开始缓慢地下降,进入老年阶段后其衰退进程会进一步加快。
2信息落伍老年人活动范围小,信息落伍,法律意识淡薄,也是其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之一。
理论上讲,老年人的知识和经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升的。
但事实上,老年人大多处于高度的信息封闭状态,并日益脱离社会。
据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分析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网民仅占全国网民的1.1%,反映了很多老年人正隔绝于信息时代。
在当前中国社会,空巢老人家庭日渐增多,老人和子女以及邻里之间的沟通逐渐减少,老年人越来越面临着情感上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获取上与时代脱节。
防止老人被骗的对策

防止老人被骗的对策老年人因为缺乏科技知识和经验,往往成为骗子的目标。
为了保护老年人免受骗局的伤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教育老年人增加科技知识:老年人应当加强对互联网和其他科技设备的了解,了解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和防范措施。
可以开设一些培训班、讲座等活动,由专业人士向老年人传授科技知识。
加强老年人与亲友的沟通:经常与亲友交流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
亲友有义务告诉老年人一些常见的骗术和如何应对,同时也可以提醒老人在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与他们沟通。
建立老年人防骗热线:可以在社区内建立老年人防骗热线,专门由相关部门或志愿者来接听老年人的求助电话,提供及时帮助和咨询。
这样老年人遇到可疑情况时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帮助。
加强执法力度:政府应加大对骗子的打击力度,提高对老年人被骗案件的破案率。
同时,应当加强对传销、电话诈骗和网络犯罪等常见骗局的打击,向公众传递出强烈的执法信号,使骗子望而却步。
加强社区组织的作用:社区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讲座、座谈会等,邀请警察或其他专业人士向老年人普及防范骗术的知识,并提供案例分析,引导老年人形成正确的判断和防范意识。
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源:社区应配备防骗宣传资料,并向老年人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源,如网站链接、电话号码等,方便老年人随时获取帮助和咨询信息。
总之,为了保护老年人免受骗局的伤害,我们需要从教育、沟通、执法、组织和资源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对老年人的保护措施。
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减少老年人被骗和受伤的情况,让他们晚年生活更加安全和幸福。
为了进一步保护老年人免受骗局的伤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设立老年人保护机构: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老年人保护机构,负责对老年人的权益进行维护和监督。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咨询、法律援助、心理支持等服务,帮助老年人解决骗局带来的问题,并对涉嫌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调查和追责。
2. 增加对骗术的曝光和警示:媒体可以加大对骗术的曝光力度,通过报道真实案例和揭露骗子的手段,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
老人受骗的十大陷阱

老人受骗的十大陷阱
1.假借亲戚需要资金:诈骗分子会打电话给老人,自称是亲戚,声称
有紧急的资金需求,请求借钱。
这时老人应该谨慎,先核实对方身份,确
保不被骗。
2.假冒公检法工作人员:诈骗分子会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欺骗老人
交出财物。
老人应该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身份。
3.提供过低的价格出售宝贝:诈骗分子会欺骗老人出售自己的宝贝,
但是给出的价格非常低,这时老人应该多进行比价,不会被坑。
4.虚假的投资机会:诈骗分子会给老人提供虚假的投资机会,声称能
够获取高额回报。
老人应该仔细研究投资机会的真实性,避免上当受骗。
5.拍照或录像敲诈:诈骗分子通过拍照或录像的方式对老人进行敲诈
勒索,要求老人交出钱财等物品。
老人应该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避免陷入
这样的困境。
6.虚假的医疗服务:诈骗分子会为老人提供虚假的医疗服务,声称可
以治愈某种疾病,收取高额费用。
老人应该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不要轻
信诈骗分子的奇怪治疗方式。
7.捆绑或挟持:诈骗分子会通过捆绑或挟持老人,强迫老人交出财物。
老人应该提高警惕,不要随意与陌生人接触。
8.假冒慈善组织:诈骗分子会冒充慈善组织,让老人捐款。
老人应该
了解组织的信誉度,避免被骗。
9.骗取密码和账户信息:诈骗分子会通过各种方式骗取老人的密码和账户信息,然后盗取财物。
老人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密码和账户信息,避免泄露。
10.虚假的房地产投资:诈骗分子会为老人提供虚假的房地产投资,声称能够获取高额回报。
老人应该仔细研究投资机会的真实性,避免上当受骗。
老年人防骗的安全小知识

老年人防骗的安全小知识
1. 保持警惕:老年人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言辞和承诺。
2. 不泄露个人信息:老年人要避免在电话或网络上泄露个人信息,如银行账户、身份
证号码等。
3. 不随意开门:老年人在家时要谨慎开门,不随意接受未经证实的来访者。
4. 谨慎购物:老年人在购物时要谨慎选择商家,避免上当受骗。
5. 注意防范电话诈骗:老年人在接听电话时要注意警惕来电号码的真实性,避免被骗
财骗物。
6. 注意电脑安全:老年人使用电脑时要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软件,不随意下
载陌生软件或打开不明链接。
7. 不随意转账:老年人要谨慎对待陌生人的转账请求,避免被骗行财。
8. 密码安全:老年人要设置强密码,并且定期更改密码,以保护个人账号的安全。
9. 学习防骗知识:老年人可以参加社区或机构组织的防骗知识培训活动,提高防范意识。
10. 寻求帮助:老年人在遇到可疑情况时,可以向家人、朋友或社区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及时报警处理。
老年人预防养老诈骗手册

老年人预防养老诈骗手册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诈骗问题愈发突出,老年人成为养老诈骗的主要受害者。
为了保护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和权益,我们编写了一份《老年人预防养老诈骗手册》。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预防措施和建议:1. 提高警惕:老年人应保持高度警惕,不轻信陌生人或电话中陌生人的提议。
要时刻保持怀疑心态,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和财产情况。
2. 学会辨别:老年人应学会辨别可疑的电话、短信和邮件。
养老诈骗常常伪装成银行、政府部门或其他知名机构,诱骗老年人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
老年人可通过查询电话号码、留意语法错误和不明真实身份的要求等方式来识别可疑行为。
3. 建立信任:老年人应建立可信任的社交网络,与家人、朋友和邻居保持良好沟通。
在遇到疑似诈骗行为时,及时与亲友商议并寻求帮助。
4. 取消陌生投资和合作:老年人应避免参与陌生人的投资项目或合作计划,特别是涉及高回报或高风险的项目。
要审慎考虑相关风险并寻求專业建议。
5. 保持安全:老年人应注意居家安全,确保门窗关好,不随意开启大门,不给陌生人进入家中。
如果出门,要确保有信任的人陪同。
同时,还应保护个人财务信息,不轻易透露密码和银行账户信息。
6. 掌握相关知识:老年人可参加社区或政府组织的养老诈骗防治培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巧,提升自我防范能力。
了解最新的养老诈骗案例和手段,以便更好地应对。
老年人预防养老诈骗手册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建议,帮助老年人警惕养老诈骗,并保护个人财产安全。
通过提高警惕、学会辨别、建立信任、取消陌生投资、保持安全和掌握相关知识,老年人可以更好地应对养老诈骗的威胁,过上安全、幸福的晚年生活。
中老年人如何预防电信诈骗

中老年人如何预防电信诈骗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电信诈骗日益猖獗,无数人因此蒙受损失。
中老年人由于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对欠缺,成为电信诈骗的主要受害者之一。
为了保护中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以下是一些预防电信诈骗的有效方法。
一、了解常见电信诈骗手段中老年人应该了解一些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如假冒公检法、银行、网络支付平台客服进行诈骗,虚假中奖通知,冒充亲友急需资金等等。
在了解这些手段之后,中老年人才能更好地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二、保护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泄露常常是电信诈骗的先决条件。
中老年人应该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手机号码等重要个人信息。
避免将这些信息随意透露给陌生人,不要随便点击不明链接,不轻易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
三、警惕陌生来电中老年人在接到陌生来电时要保持警惕,尤其是在陌生人称自己与银行、公安、法院等单位有关时。
对于要求提供个人信息、转账汇款、核实账户等涉及资金和隐私的请求,要有足够的怀疑和谨慎。
遇到这种情况,最好主动挂断电话,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警。
四、不轻易相信网络信息中老年人在上网时要保持谨慎,不要轻信一些虚假的网络信息。
在浏览网页、收到短信或邮件时,要对其真实性进行判断。
尽量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将个人信息随意留存在各种网站上,避免信息被不法分子盗取或滥用。
五、加强信息安全意识中老年人应该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多参加有关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媒体、亲朋好友等渠道了解更多的电信诈骗案例和防范知识。
定期更新相关知识,及时了解最新的电信诈骗手段。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和技能,才能避免中老年人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六、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防范电信诈骗是一件相对复杂和困难的事情。
如果对相关知识了解不足或出现疑难问题,可以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可以请亲朋好友教授防范经验,或咨询相关部门、公安机关等专业人士的意见。
只有通过积极主动地防范,中老年人才能预防和避免电信诈骗的威胁。
老人防骗安全知识有哪些

老人防骗安全知识有哪些近年来针对老年人诈骗案件层出不穷,所以很多的人都会想知道应该如何预防老人防骗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人防骗安全知识吧!老人防骗安全知识戒除贪婪心理:不贪小便宜,加固心理防线;抵制虚荣心:不盲目追求,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强化警戒心理:遇事冷静,不轻信陌生人;多学习科学法律:开拓视野,科学养生;常与亲友保持联系:遇事多征求周围人意见;正规途径办事:不抱侥幸与走捷径心理;不跟不熟悉的陌生人过度交流:保守好家庭信息和个人财产信息。
老人防骗小常识1、以祛病消灾为名的诈骗。
此类诈骗多是结伙作案,利用老年人独自一人之机,一人搭讪寻找有名的神医或算命先生,另一人称可以找到,并邀老人同去,在去的路上开始了解老人的家庭和身体状况并用电话通知同伙,随后遇到的神医会针对老人的情况说老人家中有灾祸,并告诉老人拿出家中所有钱财首饰进行一天的供奉(一天后还给老人)即可消灾并且要求老人这一天内不能告诉其他人,否则不灵。
事后违法分子取走钱财。
因此大家遇到陌生人不要听信花言巧语,随行去看所谓的神医,一定要堵住自己的好奇心。
2、以急需用钱低价兑换外币或低价卖出名贵药材为名,让老人先垫资挣差价。
此诈骗主要是:一人称急需用钱低价兑换外币或低价卖出名贵药材(或高科技产品),如果老人不愿购买,此时会有人想要购买并说银行或专业机构有熟人可以鉴定价值,并邀老人一起去,到银行或专业鉴定机构会有一人假扮职员在门口等候,去里面转一会儿会出来称外币是真的,此人会称想买但钱不够,会让老人先垫资一部分,倒手挣的钱分给老人。
3、“固定电话欠费”为名的转账诈骗案。
这类诈骗电话都是以接到“电信局”的“欠费通知电话”开始,嫌疑人在通话中套取当事人姓名、存款等重要信息,随后又以当事人与“电话捆绑的银行卡”涉嫌参与洗钱为由实施诈骗。
4、推销假冒医疗器械、治疗仪、保健食品。
除了正规的药店里,只要有其他的人推销的一律不要,全是假的,而且不要参加什么听课的活动,不要贪图小便宜,以免买到假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健品骗局骗术大揭秘时间:2010-01-08保健品虽具有保健功能,但不是药品,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只能辅助治疗,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而且因人而异。
不讲科学乱吃保健品,不仅难以起到保健功效,还会损害人的健康。
保健品生产商鱼龙混杂,不乏资质不高甚至没有资质的生产商。
很多保健品实际上并不具备广告所说的功效,甚至使用后会起严重的副作用,假劣保健品还可致人死亡。
一些不法商人给老年人设置“陷阱”,采用各种推销方式来骗取钱财,并且频频得手。
老年人辨别能力有限,往往掉入“陷阱”而被骗健康、钱财。
骗术大揭底推销保健品的9种常见骗局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
而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
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
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可谓层出不穷。
骗局1 “专家”义诊免费讲座不法商贩在住宅小区、早市或公园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通过免费体检途径,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从而达到推销药品的目的。
骗局2 大肆宣传疗效正规保健品都有国家批准的功效,任何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而不法商贩大肆宣传疗效。
骗局3 产品“包治百病”宣传产品神乎其神,对大部分的内科疾病都有效,甚至“包治百病”。
骗局4 “慢性病也能治愈”说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世界医学难题居然能通过服用保健品治愈,违背医学,满足患者急于想治愈、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
骗局5 “进口、专利、高科技”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的旗号,吸引老年消费者。
有意夸大宣传,将普通的商品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商品。
骗局6 “免费旅游”、“赠送体检”以免费专车、旅游、赠送体检等“策略”推销保健品,诱导老年人消费。
骗局7 “陪聊”搞感情促销有些独居的老人,很希望与人交流,骗子们就抓住这一点搞感情促销。
先是对老人家热情招呼,然后天天上门陪老人说话,还帮忙做家务,取得老人的信任后就开始推销价格不菲的产品。
骗局8 步步设套,最后“走人”第一天办免费讲座,并赠送洗衣粉等物;第二天推销某低价物品,称回家试用,可退货退钱;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并推销另一高价物品,一般几百元,仍承诺退款;第四天“走人”。
骗局9 “买保健品能发财”日前大连一家厂商称“健康投资”回报丰厚,只要购买我市一家企业生产的保健品,不仅可以获得包括境外旅游在内的种种丰厚赠品,更诱人的是可以获得大量该集团公司的原始股。
证监部门表示,类似行为涉嫌变相、非法发行原始股,但“买产品赠送原始股”的方式实际是在打擦边球,这给证监部门和工商部门对其进行查处都带来了难度。
总结分析老年人买保健品上当个中原因,既有老年人健康意识强、对保健品“情有独钟”,也缘于骗子的推销手段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具有欺骗性,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
今年工商已查处多起欺诈性讲座8月,先后有市民通过网络或者上门向消保委举报,市区某宾馆里有人专门针对老年人开课搞保健品促销,有举报人还表示,家中老人已被忽悠买了保健品。
硖石工商所前去调查后发现,这是海洲街道某保健品商行举行的答谢会,参会者每人将获赠贵州产窖酒1瓶。
执法人员在现场未发现违法销售活动,但发现他们以答谢会的名义吸引老年人参加,借机推销产品,让老人到他们门店购买产品。
因而现场对其进行制止、劝散。
今年5月16日早晨5点半,长安工商所联合公安部门,在长安农发区某酒店内,对一起厨房用品违法促销活动予以取缔。
现场听课的老年人有130余人,经营者为江苏的张某等五人。
“当时他们已组织了5天促销会,每天清晨5点多开始,送了不少礼品。
”长安工商所执法人员表示。
“我们查到张某等人所交的房租只剩一天,他们很可能拿着群众交纳的预付金逃之夭夭。
”执法人员当场责令张某退还预付金。
发公开信揭秘推销套路工商部门在公开信中总结了近期推销规律:第一步,一些经营者会注册个体工商户执照,取得合法经营身份,进一批有批准文号的保健品或普通食品放在店内销售,为推销产品作铺垫;另有一些经营者会在居民区、公园等地分发参加保健知识宣讲班的邀请书,并注明,与会者有礼品赠送。
第二步,截取相关的医学资料印制成册,以理论探讨形式进行病情剖析,但不作任何产品宣传,目的是让老年消费者放松警惕,并迫切想知道如何治疗。
第三步,播放正规的医学宣传片,要给老年消费者造成一个久病逢良医的错觉。
第四步,气氛营造到一定程度后,有些经营者便会当场销售,给予各种承诺,想方设法让老年消费者购买。
如果老人钱不够,他们就会送货上门再结算;有些经营者则会“放长线钓大鱼”,只要求填写健康调查表,然后上门,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建立长期的营销关系。
民警总结常见骗术举办保健讲座商家通过组织老年人参加保健讲座推销药品。
每瓶标价数百元的保健品,实际上价值仅几元。
组织免费旅游以老龄办、助老工程组织活动的名义打电话,邀请老年人参加免费旅游和义诊,然后租用大客车把老年人送到景点,借机请所谓的“专家”进行现场保健知识讲座,进而推销各类保健药品。
宣传投资项目为把自己包装成正规公司,一些骗子首先在高档写字楼租下房间,精心装潢,然后虚构“投资项目”到处宣传。
老年人来投资咨询时,他们热情接待,并请所谓的分析师“分析”行业背景、利润走向,以高额利息诱骗中老年人加盟投资。
一旦老年人投入资金,公司就会人去楼空。
上门维修检测骗子一般两人,谎称是暖气维修工,受物业公司委托到居民家中检修暖气,然后伺机实施盗窃。
也有一些伪装成检测人员或民政工作人员,以检测煤气或办低保的名义,上门实施诈骗或抢劫。
冒充老人子女朋友骗子谎称自己是被骗老人子女的朋友,能说出其儿子或女儿的姓名、工作单位等情况。
取得老人信任后,便谎称家人有病急需用钱,向老人借钱。
掉包分钱骗子一般在两人以上,骗子甲在匆匆行走时故意掉下一个包,里面装有成捆现金。
老人拾到时,骗子乙立即上去要求“见面分一半”。
此时甲返回找包,乙见状骗老人说:“你带上捡拾的包,我引开丢包人,为防止你独自带包逃走,必须将身上带的现金或值钱的物品押给我,待丢包人走后再分钱。
”两名骗子走后,老人才发现包里的钱是假币。
其他骗局形式一、“招聘”、“招工”作案特点以“出国劳务”、“高薪诚聘”、“重金特聘”等为诱饵,收取求职费用甚至谋财害命侵害目标失业人员或下岗工人作案手段为掩人耳目,此类诈骗活动在实施其违法犯罪行为前,均冠以“公司”、“中心”等头衔。
部分诈骗团伙甚至还会在工商、税务等部门先行注册,取得所谓的“合法身份”。
为敛取尽可能多的钱财,骗子还会在互联网络、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或是在街头巷尾,刊登、张贴许多广告,抛出“出国劳务”、“高薪诚聘”、“重金特聘”等令人心动的诱饵。
然后以“手续费”、“报名费”、“押金”、“服装费”及五花八门的“办证费”等名目要求受害人缴纳数额不大的费用。
一旦受害人有所查觉,大多会以损失不大而忍气吞声。
而骗子恰好利用了人们的这一心理,“广种薄收”,骗取钱财。
提示:市民在择业时,理应到政府的劳动就业机构获取相应信息,不要轻信街头巷尾“牛皮癣”式的出国劳务、招聘、招工信息。
当发现这类“公司”、“中心”向您索要名目繁多的费用时,务必要保持警惕,因为按照政府的有关规定,职业介绍除要交纳一般为数十元的职介费外,其他收费均属不合理收费。
一旦发现此类“出国劳务”、“招聘”、“招工”有诈,应妥为保管、收藏对方开具的票据。
勿以恶小而不“诉”,并及时向警方报案,以利警方打击此类违法犯罪活动。
二、祖传秘方作案特点漫步街头,常见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的“祖传秘方”、“灵丹妙药”,大多是骗子骗钱的伎俩。
做案手段骗子们摆放在地摊上的的所谓海底珍珠、虎骨、虎鞭、牛黄等“珍贵药材”,大多是用牛骨、猪骨或其他相近物质,经加工、伪装而成,由同伙在一旁“忽悠”,引人上勾。
提示:患有各种疑难病症还是前往正规医院治疗、或有行医资格的个体门诊治疗,切勿因顾及脸面而耽误救治,甚至引来更大灾祸。
三、手机短信骗术揭秘:步骤一、群发短信投饵步骤二、编造中奖信息步骤三、设立“游击”帐户当您与这些骗子取得联系时,他们总会找出“缴纳所得税”、“邮寄包裹费”、“折抵现金手续费”等等名目繁多的借口,让您先期把上述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万元的费用汇入他们指定的银行帐户。
一旦您把钱汇了出去,便中了骗子的圈套。
提示:短信中奖莫轻信,不宜轻易把款汇,提供线索助查案。
四、住宅电话失密作案手段不法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您的家庭住宅电话号码(有时还有家庭成员)和手机号码,随后便假冒“刑警队长”身份,通过手机联系,让您停机若干小时,以“配合警方查案”云云,以切断您与家人的联系。
当您停机后,不法分子随即挂通您的住宅电话,对您的家人谎称“×××出车祸了!正在手术!请速汇×万元到××地点!”家人情急之下,又与您无法联系(此刻您的手机正处于关机状态),往往听任不法分子摆布,将钱款汇入其指定的去处。
数小时后,您与家人的联系恢复正常,方知受骗上当。
提示:警方办案一般情况下不会干涉普通公民的通讯自由,更不会用手机联系的方式要求普通市民“配合办案”。
因此,市民在接到此类来历不明的所谓“刑警队长”、“刑警”的电话时,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同时市民在社会交往中,尤其是外出时,不要轻易将手机、住宅电话或家庭成员情况透露给途中偶遇的所谓热心“朋友”或“同行”,以免引狼入室。
五、证件被盗用,需汇钱了事洛阳市民李女士的父亲王先生今年80多岁,10月19日上午,王先生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里,对方说他是长沙市公安局的,他们查到我的身份证被人盗用,别人以我的名义买了100多万元的毒品。
”王先生回忆道,当时自己被吓了一跳,一时不知所措。
电话里的“民警”告诉王先生,他现在可以帮助王先生将此事了解,让他免于刑罚,前提是王先生给他汇2.3万元。
“民警”还交代王先生,千万不能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家人,要立刻去汇款。
想到事情可以迅速了结,王先生马上答应了,并立刻出门将2.3万元汇入“民警”提供的账号。
当日下午,李女士下班回家后,王先生才向她提起此事,李女士得知父亲被骗赶忙报警。
民警提示:骗子利用老年人易紧张、判断力差等弱点,通过电话骗取老年人钱财。
老年人在家中接到陌生人电话,最好转接给子女,或报警询问。
老年人预防被骗的6个技巧河北新闻网2012-05-11 08:55 来源:银率网骗子无孔不入,老年人该如何防范?坚持如下原则,让老人毫发无损:首先,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你出钱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