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有朋自远方来1
2024秋季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 教学课件

2.组内评选出上台展示的同学,要求脱稿展示。
合作交流
有朋自远方来
交友名言
1.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告诉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对工作认真负责, 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别人就都乐于与自 己交朋友,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有你的朋友。
相、长史等官职。 )吴祐见公沙穆举止斯文有礼,根本不像做粗工的人,
便和他攀谈起来。言谈中,吴祐发现公沙穆学识渊博,很有见解。吴祐不
顾彼此贫富悬殊,便和他在杵臼前成为朋友。“杵臼之交”意思就是交友
不计较贫富和身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吴祐能够屈尊降贵与一个穷苦书
生交朋友,是件难得之事,因此被传为一段佳话。
有朋自远方来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
学习目标
有朋自远方来
1.学会搜集整理资料。 2.学会用准确、生动、文明、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 3.学会与人合作,能用文字、语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培养友情,理解交友之道。了解“朋友”的内涵, 学会与别人交朋友。
合作交流
有朋自远方来
活动一:探讨交友之道 活动要求:
孩子,整天疯疯癫癫的,标准的猴儿!”
嘿,猴儿就猴儿吧。谁让我睡觉翻跟头,玩游戏乱点头
呢。哦,对啦 ,说到玩游戏,我还要讲几句,我家新买的
平板电脑,刚玩了几天,就让我给“收拾”坏了,害得爸爸
跑了好几回维修部。
合作交流
有朋自远方来
如同孙悟空厌恶紧箍咒一般,我最讨厌理发。可妈妈就是
不依我,刚理过几个星期,她就又催了:“看你那头发那么长
了,快去理理吧。”其实,我倒是很喜欢自己的发型,可她非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有朋自远方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有朋自远方来示例文章篇一:《有朋自远方来》朋友,那可是世界上超级棒的存在呢!就像星星点缀夜空,朋友能点亮我们的生活。
我呀,就有好多特别有趣的朋友,今天我就来给你们讲讲我和朋友们之间那些好玩的事儿。
我有个朋友叫小明,他呀,就像个充满活力的小太阳。
有一次,学校组织运动会,我参加了跑步比赛。
我站在跑道上,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扑通扑通直跳。
我看着旁边那些跑得飞快的同学,就有点灰心丧气了。
这时候,小明跑过来了,他满脸通红,喘着粗气,大声对我说:“你可别害怕呀,你就像那离弦的箭一样,一定能冲出去的!”他的话就像一阵春风,把我心里的担忧都吹走了。
比赛开始了,我就拼了命地跑,耳边传来小明那特别响亮的加油声。
哎呀,我感觉自己就像装了小马达一样,跑得可带劲了。
最后我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可是我特别高兴,因为有小明这个好朋友在旁边支持我。
我当时就想啊,朋友可不就是这样嘛,在你不自信的时候给你打气,就像在黑暗里给你点亮一盏灯。
还有个朋友叫小美,她像个可爱的小百灵鸟。
我们经常一起做功课。
有一回,数学作业里有一道特别难的题,我对着那道题看了半天,脑袋里就像一团乱麻,怎么也解不出来。
我都想放弃了,心里很沮丧,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呢。
小美看到我愁眉苦脸的样子,就凑过来问我怎么了。
我指了指那道题说:“这题太难了,我不会做。
”小美看了看题,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她兴奋地说:“这题不难呀,你看,就像搭积木一样,我们先把这个条件当成一块积木放好,再把那个条件也放对位置。
”她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我就像个迷茫的小羊羔突然找到了方向,跟着她的思路一步一步地解出了那道题。
我当时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我对小美说:“你可真是我的救星啊,要是没有你,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小美笑着说:“我们是朋友呀,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的。
”可不是嘛,朋友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那些困扰我们的锁。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来了个新同学,叫小刚。
他刚来的时候,特别害羞,就像个小鹌鹑一样,总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有朋自远方来》

一个普通男孩的友谊故事
那是发生在越南的一个孤儿院里的故事,由于飞机的 狂轰滥炸,一颗炸弹被扔进了这个孤儿院,几个孩子和一 位工作人员被炸死了。还有几个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一个 小女孩流了许多血,伤得很重!
幸运的是,不久后一个医疗小组来到了这里,小组只 有两个人,一个女医生,一个女护士。
女医生很快的进行了急救,但在那个小女孩那里出了一点 问题,因为小女孩流了很多血,需要输血,但是她们带来的不 多的医疗用品中没有可供使用的血浆。于是,医生决定就地取 材,她给在场的所有的人验了血,终于发现有几个孩子的血型 和这个小女孩是一样的。可是,问题又出现了,因为那个医生 和护士都只会说一点点的越南语和英语,而在场的孤儿院的工 作人员和孩子们只听得懂越南语。
• 甲骨文的“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 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 字平等的内涵。
志同道合为“朋”,情趣相投为“友”。
活动一:交流收获,解读“朋友”。
1.交流收获。搜集有关交友的格言、故事等。
交友名句: ①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②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 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亦与之化矣。……
于是,女医生尽量用自己会的越南语加上一大堆的手 势告诉那几个孩子,“你们的朋友伤得很重,她需要血, 需要你们给她输血!”终于,孩子们点了点头,好像听懂 了,但眼里却藏着一丝恐惧!
孩子们没有人吭声,没有人举手表示自己愿意献血! 女医生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一下子愣住了,为什么 他们不肯献血来救自己的朋友呢?难道刚才对他们说得话 他们没有听懂吗?
鲍叔牙说:“管仲的才能超过我十倍,您要是不记前仇,真 心实意请他来,不但能治理好国家,恐怕其它各国也得听您指 挥呢!他说服了齐桓公,设法把管仲请来。管仲见齐桓公不记一 箭之仇,非常信任他,就决定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能够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友谊的珍贵、知音的含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和呵护友谊。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结合现实生活,讨论如何与他人建立和呵护友谊,学会关爱、尊重和理解朋友。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友谊观念的认识,培养人文底蕴。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交际素养。
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悟友谊的珍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古典诗词,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有朋自远方来》这一章节所传达的友谊的珍贵和知音的含义。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些抽象的概念一开始并不容易理解,但通过故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他们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感悟。
课堂上,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在听到《伯牙绝弦》的故事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说明传统文化中的故事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也发现,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建立和维护友谊,学生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有时候他们的理解还比较表面,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讨论。
-将友谊的理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在实际中建立和维持友谊,需要教师设计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等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25页)课件

课堂活动
活动内容 “一、探讨交友之道”:搜集关于朋友交往的诗词、故事等,将其中蕴
含的交友之道讲给同学们听;搜集前人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交流各自对交 友的认识与看法;讨论交流网络交友的利与弊。
“二、展示个人风采”:学习写自我介绍,向同学展示自己。
210 01
课堂活动
活动指导 (1)每4~6人自愿组合成小组,推选出负责活动安排的小组长。 (2)小组内商定各成员搜集材料的任务,搜集时间为一周,制
有朋自远方来
210 01
学 习 目 标
210 01
1 了解“朋友”的含义,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敢于分享、乐于展示、善于表达的积极
2 的交友理念。 能通过认清友谊的本质,学会真诚与爱
3 心齐备的交友方式。
新课导入
猜一猜图片中是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
朋。甲骨文的“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 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3)第三回合:正、反两方小组辩手自由发言,表达观点。评委打分。 (4)两小组各派代表总结本方观点。 (5)评委统计两小组得分,得出比赛结果。 (6)教师点评,总结。
210 01
课堂活动
自我介绍:请你与我交朋友 学生交流活动成果——自我介绍 学生A的介绍:我叫××,性格外向,爱运动,最爱打篮球。我的 个头高,耐力强,投篮命中率高,同学们都称我为“灌篮高手”,虽然 我觉得当之有愧,但还是很开心……
210 01
课堂活动
比赛准备 (1)各选出四名同学组成正方、反方两个小组,组内讨论并准备。 (2)全班推选出三名学生为评委。
210 01
比赛过程
课堂活动
(1)第一回合:由正方一辩先发言,正、反两方小组二、三辩手依次 发言,表达观点。评委打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有朋自远方来》1

手法,弹奏着不同的音韵。
朋
友是一种相助,是风雨路上的一把伞,是分忧解愁的快乐剂,
是止痛慰心的安定药,是眼泪的擦拭者,是跌跤后的搀扶者,
是十字路口的牵引人。
朋友是豁达宽怀的兄弟,是情真意切的姐妹,是一种缠绵
的倾诉,是一种耐心的聆听,是快乐与幸福的分享,是直言直
去、毫无隐晦的表述与互敬互爱的礼貌与尊重。
这种朋友见闻广博,阅历丰富。 《论语》告诉我们值得交往朋友是: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知识渊博的朋友。 另外有三种人不值得结交,即惯于走邪道的人、善于和颜悦色骗人的人、惯于花言 巧语的人。
(2)唐诗中关于友情的名句。
①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④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古人结交朋友的事迹,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示例:①“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些和自己习惯爱好、志向不一 致的人,我们应远离。②患难之时见真情,能共患难的朋友才是 真心的朋友。
怎样交友
友谊技巧: (1)平等互惠,学会体谅朋友的难处,相互给予与 分 (2)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 (3)坦诚相待,坚持原则,绝不能以牺牲原则为 代价,维持所谓的友情。
(4)交友称谓。(根据提示填空)
• 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竹马之交,
• 割脖子的交情刎—颈—_______之交,
• 像金石般坚固的交金情兰——______之交,
• 没有抵触,感情融洽的交莫逆情——_______之交,
• 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________之
交,
患难
忘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朋自远方来
这是孔子《论语》学而篇里面的第二句话,“学而”主要是讲述教育目的、人生立志、人生的目的,而我之所以选择“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样一种学习境界的向往吧。
如今的社会物欲横流,能静静的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其实是很少的人,深知自己是渴望能静下心,但是却做不到,害怕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学习了“学而”才明白了要学习做学问,是需要忍受心灵的孤独,这样终有一天与你心灵相通的朋友会来到你身边,激励我们去学习。
那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真正意思吧,“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朋”,《周礼·大司徒》郑玄注为:“同师曰朋,同志曰友。
”朱熹注为:“朋,同类也。
”也就是和你志趣、爱好等等相投的人。
“宋翔凤《朴学斋札记》说,这里的‘朋’字即指‘弟子’。
《史记·孔子世家》的‘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
而“朋”理解为志同道合的人。
这样,各个时期不同的大家对朋的理解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再加上老师对其的讲解,让我明白“朋”是指共同志向或志向可能一样的朋友。
很多人认为学习本来是个人的事情,远方来的志向相通的朋友来不来又有什么快乐不快乐的呢?这主要是因为一个人要学习做学问,就必然要忍受心灵的孤独。
而人长久以来都是群居的社会性动物,需要他人的支持。
一个人一辈子的朋友也许会很多,可是真正很够与自己心意相通的朋友,的确可遇而不可求,比如说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相传春秋时期,俞伯牙弹琴为一绝,但是真正能听懂他曲子的人却很少,因此他赋有弹琴的学问,却没人能懂。
有一天他坐在高山之上弹奏一日,他坐在高山之上弹奏曲子,路过的樵夫钟子期驻足倾听。
俞伯牙原本内心对其有些许不屑,心想着一个樵夫怎么会懂得我的琴声。
结果当伯牙谈了一首《高山》时,子期赞叹道:琴声慷慨激昂,先生志在高山”。
伯牙惊讶地又谈了一首,子期称赞道“琴声清澈婉转,先生志在流水”。
俞伯牙万分激动地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与钟子期成为知心好友。
后人也说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据说后来钟子期不幸因病过世,俞伯牙闻听悲痛欲绝,认为世界再无知音,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悲伤的曲子,然后站在子期墓前,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在子期的墓前,从此以后子期再未谈过琴。
在子期墓前,俞伯牙写下一首短歌来悼念自己的朋友钟子期: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知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子期的故事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有志向相通的朋友的重要性,也体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向相通的朋友从远方来,难道是不快乐吗?孔子的意思也就是
说这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那么,他为什么认为从远方来的朋友才是最大的快乐呢?主要是因为远方并不是现代空间意义上的距离,而是心的距离。
如果是现代意义上的空间距离,心灵相通的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到你身边。
《论语集注》中就提到“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的解释,。
君子学而时习之,自然会因所学指导所言所行,而所言所行,自然会感染、引导身边的人,而身边的人欣赏乃至敬佩君子,他们也有朋友和交往,自然会传播君子之德行、言语,于是君子之德、行、言、事自会传播至远方,那么为什么近处心灵相通的朋友不是最大的快乐呢。
除此之外,朋友从远方来到你身边,你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忙,而没有时间招待你的朋友,因此对你的朋友产生愧疚之情,那样朋友从远方来,就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因此可以看出这里的有朋自远方来中的“远方”是指出现了在心灵上的距离与你相近。
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是这样一个例子。
因为在心灵上得不到其他人的理解,导致他死亡的悲剧。
法国人让•布伦认为苏格拉底是死于民众对精英的恐惧与敌视,民众拒绝在心灵上与苏格拉底相通。
苏格拉底其实代表着一种在平庸的日常生活之外追求真理的卓越思想,然而真正的思想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是一种威胁,因为没人在心灵上懂得他追求真理的卓越思想,因此“不仅权力者本身可能把思想当作威胁,而且怯懦的民众,也把思想家当作破坏其安宁生活的罪魁祸首。
因此,苏格拉底的死,同时也是思想学问的悲剧。
在这种情况下,“远方的朋友”也就是有心灵相通的朋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它就表现为对人性的认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另一个方面其实是告诉我们只有经得住孤独的洗礼,才能够做成好的学问。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要遇到一个在思想上心灵相通的人很难,因此需要等待。
然而在做学问的过程中,可以让我们了解知识的魅力。
自古就有名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虽然从功利的角度阐明了做学问的意义,也激励了一定的人去学习做学问。
而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明做学问的路途是十分艰辛的。
而姚雪垠先生说:“我们有许多研究学术的,搞创作的,吃亏在不能耐得寂寞,总是怕别人忘记了他。
由于耐不得寂寞,就不能深入地做学问,不能勤学苦练。
他不知道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
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
”这段话告诉我们,做学问要学会耐得寂寞,才能够在最后获得成功。
思想是一个人灵魂最深处的体现,做学问,其实也是在陶冶我们自己的灵魂,也是与别人的思想进行交流。
因此,我认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正是激励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的最佳动力。
现在的社会,不论是说受到西方文明的冲突,还是现代人思想的改变,总的来说就是当今社会太过于浮躁,每个人都想不付出努力,就能快节奏的获得成功,因此连教育也逐渐的市场化。
而孔子则早就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这样的人,在每个时代都是需要的,也许在成为这样的人之前我们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
在做学问的时候,也许长期是孤独的,
但是一个真正励志于学习的人会学会拒绝诱惑。
保持自己的这种孤独状态激励自己更好的研究学问,只要好好坚持下去,谨记孔子老先生的这句话,努力成就自己的学问,终有一天会遇到心灵上与自己相通的朋友,能够开心的与他交谈,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那个时候,恐怕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