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可口可乐“昵称瓶”
经典网络事件营销案例

经典网络事件营销案例互联网营销好比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市场进行需求分析,细致分析做好互联网营销计划,最终才能够实现互联网营销对企业宣传推广的作用。
那么接下来小编跟读者一起来了解一经典网络事件营销案例吧。
经典网络事件营销案例一可口可乐昵称瓶据说2013年的昵称瓶夏日战役为可口可乐的销量带来了20%的增长。
于是乎,在夏日即将到来之时,可口可乐新战役也开始蠢蠢欲动。
部分地区的超市里,那个熟悉的红色包装已经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这一次出现在瓶身上的是歌词——大多来自当下最受欢迎的明星和他们的热门单曲。
如果说二十几款昵称瓶已经足够令人眼花缭乱,那么歌词瓶简直是想要多少有多少的节奏。
不过,目前出现的这些歌词显然经过了精心的挑选,从周杰伦到五月天,从世界杯主题曲到毕业季应景歌,考虑到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以及特定人群的喜好。
经过昵称瓶一役,可口可乐对歌词瓶的一系列推广举措可谓轻车熟路,首轮营销节奏极为相似:首先针对意见领袖进行定制化产品投放,利用明星效应,KOL在社会化网络上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制造信息高点,然后再通过社交媒体引发活跃粉丝的跟进,进而利用社交媒体的扩散作用影响到更多普通消费者。
经典网络事件营销案例二脸萌一夜之间,这个叫脸萌的应用爆红大江南北,无数人的朋友圈都被各式各样的卡通头像占领。
这款由90后团队打造的漫画拼脸类应用,在微信的助力之下,用户很快突破了2000万。
脸萌的核心功能是用户通过五官的拼接,可以快速创造属于自己的漫画形象,然后分享到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
其实去年12月底发布以来,脸萌一直不温不火,只是最近在微信上突然爆发,其发展的轨迹和当年的魔漫相机、疯狂猜图一样。
相比于魔漫相机和疯狂猜图、疯狂猜歌之类的应用,脸萌的生命周期可能更加短暂,很多用户都是下载之后玩一次就不会再次使用了,毕竟给自己拼个动漫头像也就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的事情,这短暂的几十分钟的时间已经把产品的所有功能发挥完毕,二次使用的概率**降低,哪怕是给朋友拼图,拼图结束后也就没有任何动力来继续使用。
特色包装设计案例解析

特色包装设计案例解析一、可口可乐的昵称瓶。
1. 设计背景。
你想啊,可口可乐那可是个老牌子了,全世界好多人都在喝。
但是呢,时间长了,就有点缺乏新鲜感。
这时候啊,他们就想搞点新花样,让年轻人重新爱上它。
2. 设计特色。
于是就有了这个超酷的昵称瓶。
瓶子上印着各种各样的昵称,像“吃货”“学霸”“女神”之类的。
这可不得了啊,就像是给每个喝可乐的人都定制了一个专属瓶子一样。
你走在街上,拿着写着“男神”的可乐,是不是感觉自己倍儿有面子?而且这些昵称都很接地气,特别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3. 市场效果。
这个设计一出来,那可就火得一塌糊涂。
好多年轻人为了找到自己喜欢的昵称瓶,专门跑去超市找。
可口可乐的销量一下子就蹭蹭往上涨,而且还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超级大的话题热度。
大家都在晒自己拿到的昵称瓶,就像在展示自己的一个独特身份标签一样。
二、日本白色恋人巧克力的包装。
1. 设计背景。
白色恋人巧克力是北海道的特产,那地方风景超美的。
这种巧克力主要是卖给游客做伴手礼的,所以包装就很重要啦,得让人一看就觉得很有特色,能代表北海道的那种美。
2. 设计特色。
它的包装超级精致,就像一个小礼盒一样。
底色是那种淡雅的蓝色或者白色,给人一种很纯净、很清新的感觉,就像北海道的天空和雪。
然后上面印着白色恋人巧克力工厂的图案,还有一些北海道的风景元素,像雪花啊、小木屋啊之类的。
而且包装纸的质感也很好,摸起来滑滑的,就感觉里面的巧克力肯定也很高级。
3. 市场效果。
游客们看到这个包装,那简直就是毫无抵抗力啊。
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漂亮的包装才买的白色恋人巧克力。
这个包装让白色恋人巧克力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像是一个可以带回去的北海道的美好记忆。
它在国际上也很有名,好多人没吃过都知道它有个超美的包装。
三、无印良品的简约包装。
1. 设计背景。
无印良品的理念就是简单、自然、环保。
他们的产品涵盖了很多方面,从生活用品到食品都有。
那包装当然也要符合这个理念啦。
2. 设计特色。
十大经典营销案例

十大经典营销案例一、可口可乐昵称瓶营销。
可口可乐可是营销界的老江湖了。
有一阵子,他们推出了昵称瓶。
你想啊,瓶身上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可口可乐标志,而是印着各种有趣的昵称,像“吃货”“学霸”“小确幸”之类的。
这可太妙了,一下子就把自己和年轻消费者拉近了距离。
年轻人们觉得,这瓶可乐好像是专门为自己定制的一样。
走在大街上,拿着印有自己身份标识的可乐瓶,感觉倍儿有面子。
而且大家还特别乐意在社交平台上晒这些瓶子,这就免费帮可口可乐做了超级多的宣传,品牌知名度和销量那是蹭蹭往上涨。
二、苹果iPhone手机发布会营销。
苹果公司每次开iPhone发布会都跟一场超级大片首映似的。
乔布斯在世的时候,那就是一个超级大明星站在舞台上。
整个发布会布置得简洁又高大上,灯光一打,产品一亮相,就跟魔法棒点过一样,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了。
他们从来不透露太多产品细节在发布会之前,就跟魔术师藏着自己的拿手好戏一样。
这样大家就充满了好奇,都守在屏幕前或者亲自到现场去看。
而且苹果的宣传语总是简单又有力,像“岂止于大”这种,让你一听就觉得这手机肯定牛,然后大家就排着队去买,哪怕价格不便宜,就为了那股新鲜劲儿和高科技的感觉。
三、杜蕾斯文案营销。
杜蕾斯的营销那叫一个绝,特别是他们的文案。
不管是啥热点事件,杜蕾斯总能以最快的速度蹭上去,而且蹭得非常巧妙。
比如说,北京下大雨的时候,杜蕾斯就发了一张图片,是用杜蕾斯套在鞋子上,文案是“北京今日暴雨,幸好有杜蕾斯”。
这文案既有趣又和产品的防水功能联系起来了。
他们的文案总是充满了暗示和幽默,让人看了忍不住发笑,还会转发给朋友。
靠着这些创意文案,杜蕾斯在社交媒体上混得风生水起,品牌知名度那是相当高,大家一提到避孕套,首先就想到杜蕾斯。
四、海底捞服务营销。
海底捞的营销靠的可不是什么花里胡哨的广告,而是它那超贴心的服务。
你一进门,就有服务员热情得像见到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样。
他们会给你提供免费的小吃、水果,还能给你美甲、擦鞋。
可口可乐情感营销案例

可口可乐情感营销案例一用瓶盖和亲人通电话每一天,都有很多南亚劳动力来到迪拜工作,赚钱为了让家人获得更好的生活。
他们平均一天只有6美元的收入,可打电话给家里却不得不花每分钟0.91美元的费用。
为了节省每一分钱,这些外来务工人员都不舍得打电话回家。
在外漂泊的日子,也许幸福就是能听到家人的声音,哪怕只有几分钟。
了解到这批人的实际情况后,迪拜可口可乐开发了一款可以用可乐瓶盖当通话费的电话亭装置。
把这些电话亭放到工人们生活的地区,红色的电话亭上,写着“”hello,happiness“你好,幸福。
每个通话的人,在家人声音响起时,脸上都露出幸福的笑容,或者流下感动的泪水。
可口可乐经典营销案例二可口可乐表情瓶标签化的营销,似乎已成为可口可乐的专属代言。
继昵称瓶,歌词瓶,台词瓶之后,可口可乐在瓶身上又放大招。
不过这次不上文字,直接上“脸”。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国家,“幸福”的语言表达也有所不同。
但是有一种语言可以越国界,无论老少,都能从中看到“幸福”的意味。
那就是一张笑脸,一个全世界都能轻易读出含义的“表情”文字。
于是乎,一场运筹帷幄的 emoticons活动在全球展开了。
可口可乐率先在波多黎各展开行动,消费者可以现在官网上注册各种带有表情符号的网址,譬如 we smile。
注册成功之后,输入此表情符号网站,即可进入可口可乐 Emotic Coke 网站,和朋友们分享你此时的心情。
不过更为好玩的户外宣传,还是要看越南。
当一个个表情在十字路口的大屏幕中不停更迭时,似乎所有的疲劳、烦躁、压力都随风而去了,迎来的只有一脸的笑容。
三怎么拯救世界上雨量最大小镇?远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这里有世界上雨量最大的小镇——Floro。
即使这里每年降雨量高达12717毫米,但是住在这里的人却缺少最重要的一样东西——饮用水。
住在这里的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喝过一口饮用水,水质的不洁也引发了很多疾病。
这次可口可乐将为这个小镇做一次雨水拍卖,用无数只可口可乐的瓶子收集雨水,拍卖的雨水将给一些管理高层和名人们,同时装满雨水的瓶子也将在网上义卖,其收集到的善款将为Floro建一座雨水处理厂,这样就能让当地的人们喝上清洁的水,减少常见病的患病率。
案例:可口可乐“昵称瓶”

“天然呆”“喵星人”“文艺青年”“吃货”“纯爷们”……当你从超市货架上看到这些卖萌包装的可口可乐时,你是不是会觉得亲切可爱,想把那瓶属于自己的可乐抱回家?如果这些有着可爱名字的瓶子让你产生了这样的冲动,那么,可口可乐的目的达到了。
这样大胆有趣的创意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据负责可口可乐这一项目的代理公司李奥贝纳介绍,该方案灵感来自澳洲可口可乐发起的“Share a Coke”营销活动,他们将澳洲全国最常见的150个名字印在可乐瓶/罐上。
这还不止,更为这150个名字,量身定做了150首可乐歌。
听见自己的名字变成了歌曲,真的是未喝已经快乐爽透了吧。
活动期间,澳洲可口可乐的销量同比增长4%。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年轻消费者增长7%。
不过,将创意“本土化”的过程却遇到了一些困难。
中国人的名字实在太多了,如果照搬的话,这个创意几乎无法实行。
怎么办呢?李奥贝纳的一项消费者调研显示,一些昵称在社交网站上十分流行。
现在的年轻人,往往会在夏天将大量的时间用在网络上,尤其是社交平台上,而忽视了与家人及朋友面对面的交流。
当他们见面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赞美在中华文化里并不那么容易,所以他们更倾向于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网络中都使用昵称。
快乐昵称的创意就此落地。
基于以上洞察,可口可乐发想出“昵称瓶”的创意,希望通过这个既具有社交化特色,又有文化关联的方式来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鼓励年轻人与好朋友分享,拉近彼此的距离。
活动也正如他们最初所预想的,激发了当下年轻人的分享热情,他们纷纷在社交网站上自发传播与分享——“强烈建议可口可乐昵称瓶再加一个‘小胖子’”“请问有木有关于魏晨的?好想要”“喝完就丢掉了,若是能在瓶盖上做文章或出易拉罐的会更吸引收集”。
正如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品牌公关经理王静所说:“快乐和分享是可口可乐倡导的品牌精神。
多年来,我们一直尝试用各种新的方式和方法与消费者沟通,贴近他们的生活。
”可口可乐放下国际身段,主动与年轻人交“朋友”,加深了与年轻人的情感沟通。
促销作业

队名:壮士出征 队长:尹广敏 队员:袁千方 王世伟 黄 柔
目录
一、 案例 二 2013年的夏天,仿照在澳大利亚的营销动作,可口
可乐在中国推出可口可乐昵称瓶,昵称瓶在每瓶可 口可乐瓶子上都写着“分享这瓶可口可乐,与你的 _________。”这些昵称有白富美,天然呆,高富帅, 邻家女孩,大咔,纯爷们,有为青年,文艺青年, 小萝莉等等。这种昵称瓶迎合了中国的网络文化, 使广大网民喜闻乐见,于是几乎所有喜欢可口可乐 的人都开始去寻找专属于自己的可乐。
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1、利用网络流行语,进行差 异化的包装,满足了消费者 的个性化需求。
2、包装可定制,根据消费者 的需求来进行产品的包装, 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
分析
可口可乐昵称瓶的成功显示了线上线下整 合营销的成功,品牌在社交媒体上传播, 网友在线下参与购买属于自己昵称的可乐, 然后再到社交媒体上讨论,这一连贯过程 使得品牌实现了立体式传播。当然,作为 一个获得了2013年艾菲奖全场大奖的创意, 可口可乐昵称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 证明了在品牌传播中,社交媒体不只是 Campaign的配合者,也可以成为Campaign的 核心。
社交互动营销研究——以可口可乐“快乐昵称瓶”为例(可编辑)

社交互动营销研究——以可口可乐“快乐昵称瓶”为例摘要: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NS)实质是人机关系网络,拥有大量具有较高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潜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吸引了众多品牌的加入。
2013年夏天,可口可乐公司“畅爽夏日,分享快乐”夏日营销活动,可口可乐“快乐昵称瓶”全面上市,该营销活动综合了互动营销与社交网络营销两种营销手段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次营销活动的成功必将是社交互动营销成为未来营销实践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笔者根据可口可乐昵称瓶营销互动为案例,着重介绍可口可乐公司的营销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对于社交互动营销进行分析。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社交网络营销、互动营销与社交互动营销的概念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其次,以可口可乐公司为案例分析其营销活动的特点;最后以此总结出社交互动因素成功的要素,并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社交网络;互动式营销;可口可乐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of Social MarketingIn Coca-Cola "Nickname -- Happy Bottle" as An ExampleABSTRACT :Social network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SNS) is the essence of human relation network, has a large number of high consumption of consumer demand, a huge market space, adding it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brands. The summer of 2013, Coca Cola Co "Cool summer, share the joy of summer" marketing activities, Coca-Cola "happy nickname bottle" a comprehensive listing, the marketing activities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and social marketing two marketing means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Success will be the marketing activity is a social interactive market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eld of marketing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e Coca-Cola nickname bottle marketing interaction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Coca Cola Co marketing means, and on thisbasis for social interaction marketing analysi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is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social network interactive marketing and social interactive marketing analysis, summarizes its characteristics; secondly, the Coca Cola Co for the case analysis of the marketing activities; finally concludes the elements of social interaction factors of success, and its analysis.Key words:Social network; interactive marketing; Coca-Cola目录1 社交互动网络营销概述 (1)1.1 社交网络营销 (1)1.2 互动营销 (3)1.3 社交互动营销 (4)2 案例分析——可口可乐的“快乐昵称瓶” (6)2.1 案例描述 (6)2.2 “昵称瓶”的创意由来 (6)2.3 “昵称瓶”的包装设计 (7)2.4 社交互动营销在“昵称瓶”案例中的应用 (7)3 可以借鉴的经验 (9)3.1 社交互动营销是要点 (9)3.2 媒体选择是基础 (10)3.3 把握消费者需求是关键 (11)社交互动营销研究——以可口可乐“快乐昵称瓶”为例1 社交互动网络营销概述1.1 社交网络营销(1) 社交网络营销的概念社交网络营销是指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博客、百科或者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和媒体进行营销、销售公共关系处理和客户服务维护及开拓的一种方式。
可口可乐案例

可口可乐快乐昵称瓶的O2O案例发布时间:2013-08-10 编辑:yaoshurong 来源:市场部网在这个夏天,可口可乐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换装”热潮。
可口可乐利用互联网上的热门词汇推出了一系列“昵称瓶”新装,诸如“文艺青年”、“小清新”、“学霸”、“闺蜜”、“喵星人”等几十个极具个性、又符合特定人群定位的有趣昵称被印在可口可乐的瓶标上。
这是一次以social@heart为内核的活动,因此,从最初的消费者调查、昵称的筛选、发布之前的悬念营销到之后循序渐进展开的营销策略都与社交媒体密不可分。
在与各个不同的社交媒体合作时,可口可乐都充分利用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而在新浪微博上,可口可乐除了借助媒体明星、草根大号等意见领袖进行内容的传播外,还与新浪微博强强联手,在其新浪官方微博上试用微钱包进行其昵称瓶定制版的营销推广。
很多人对于微钱包最初的印象是去年末小米手机的微博售卖,当时创造了5万台小米瞬间被抢光的奇迹。
此次可口可乐之所以选择与微钱包进行合作,也是来源于前期微博宣传的良好反馈。
可口可乐互动营销总监陈慧菱在接受《广告主》采访时表示,“之所以选择微钱包合作是因为饮料行业的销售关键始终在终端店,所以,昵称瓶营销战役的主力在营销而不是单纯的销售。
360度营销活动涵盖线上线下的推广,而微博是主要的推广平台。
在营销主要平台上,我们希望运用所有一切可能的方式制造音量,所以就选择了微钱包。
不过,快乐昵称瓶在其他平台也有推广,如6月时,在一号店上,买12瓶就可以制作一个订制瓶。
”在昵称瓶活动正式开始前的预热阶段,可口可乐给一部分有影响力的明星、草根大号赠送了印有他们名字的昵称瓶,于是他们都纷纷在社交网络上晒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可口可乐定制昵称瓶,一时之间,各个明星粉丝和普通消费者纷纷在微博上求可口可乐定制昵称瓶,表示要过一下“明星瘾”或自己留作收藏等,更有部分网民表示希望用来向自己的暗恋对象表白用。
继第一波社交平台悬念预热,第二波官方活动正式启动由五月天深圳演唱会为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呆”“喵星人”“文艺青年”“吃货”“纯爷们”……当你从超市货架上看到这些卖萌包装的可口可乐时,你是不是会觉得亲切可爱,想把那瓶属于自己的可乐抱回家?
如果这些有着可爱名字的瓶子让你产生了这样的冲动,那么,可口可乐的目的达到了。
这样大胆有趣的创意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据负责可口可乐这一项目的代理公司李奥贝纳介绍,该方案灵感来自澳洲可口可乐发起的“Share a Coke”营销活动,他们将澳洲全国最常见的150个名字印在可乐瓶/罐上。
这还不止,更为这150个名字,量身定做了150首可乐歌。
听见自己的名字变成了歌曲,真的是未喝已经快乐爽透了吧。
活动期间,澳洲可口可乐的销量同比增长4%。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年轻消费者增长7%。
不过,将创意“本土化”的过程却遇到了一些困难。
中国人的名字实在太多了,如果照搬的话,这个创意几乎无法实行。
怎么办呢?李奥贝纳的一项消费者调研显示,一些昵称在社交网站上十分流行。
现在的年轻人,往往会在夏天将大量的
时间用在网络上,尤其是社交平台上,而忽视了与家人及朋友面对面的交流。
当他们见面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赞美在中华文化里并不那么容易,所以他们更倾向于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网络中都使用昵称。
快乐昵称的创意就此落地。
基于以上洞察,可口可乐发想出“昵称瓶”的创意,希望通过这个既具有社交化特色,又有文化关联的方式来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鼓励年轻人与好朋友分享,拉近彼此的距离。
活动也正如他们最初所预想的,激发了当下年轻人的分享热情,他们纷纷在社交网站上自发传播与分享——“强烈建议可口可乐昵称瓶再加一个‘小胖子’”“请问有木有关于魏晨的?好想要”“喝完就丢掉了,若是能在瓶盖上做文章或出易拉罐的会更吸引收集”。
正如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品牌公关经理王静所说:“快乐和分享是可口可乐倡导的品牌精神。
多年来,我们一直尝试用各种新的方式和方法与消费者沟通,贴近他们的生活。
”可口可乐放下国际身段,主动与年轻人交“朋友”,加深了与年轻人的情感沟通。
事实上,除了为消费者带来诸多欢乐外,可口可乐“卖萌装”也确实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据可口可乐透露,新包装5月底开始生产,6月中旬完成全面铺货,目前虽然还没有比较完整的销售数据,但据一线售点反映,夏季新装与传统包装相比销量有所上升。
北京、上海等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昵称瓶装缺货的现象。
社交媒体上的互动风潮
是年轻人爱社交媒体,还是可口可乐更爱社交媒体呢?澳洲“Share a Coke”首选Facebook做宣传。
同样,中国昵称瓶推出前也看中了新浪微博。
在微博预热活动中,可口可乐推出了一套平面稿“一起分享xxx的专属快乐”,专门针对每个“昵称”做了不同的细节设计,为新包装的推出做了铺垫。
官方发布换装消息前,可口可乐不怕“冒犯”微博大V,赠送给各路大V印有他们名字及相应网络词汇的“定制版”可口可乐。
请大V们帮可口可乐在5月29日发昵称瓶的照片微博。
“今天收到了一个不明快递,打开之后却有小惊喜,这个#快乐昵称瓶#的微博营销创意值得学习。
帮@可口可乐转了”。
拥有250万粉丝的艾瑞咨询集团总裁杨伟庆,5月29日发
布的这条微博引来大家围观。
向大V赠送昵称瓶,引起大家关注后,可口可乐官微高调证实全新“换装”。
同时,昵称瓶产品全线上市。
在社交媒体制造热点话题,聚集人气,随即抛出新产品,这一招可口可乐玩转了“社交媒体”。
准备功课做得不错,可口可乐也没忘记和大家随时互动。
他们在微友圈邀请大家参加“昵称”测试活动,网友若想知道自己是什么类型,就可参与测试。
而通过测试,你还可以找到那些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网友,并收到专属定制瓶和其他一些小礼物。
此外,可口可乐还在人人网上掀起一股怀旧热潮,鼓励用户青春重聚,开启快乐。
用户登录人人网,进入可口可乐品牌主页,即可加入“那些年,我们的同学会”,参与互动。
可口可乐为赢得年轻人,采取了营销与社交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应该可以算是一个具有参考意义的本土化营销案例。
正如王静所说,“用消费者自己的语言和消费者沟通,才能拉近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
社交改变营销
事实上,社交媒体的出现,早已经改变了品牌的营销思路和方向。
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穆泰康就曾表示,全球的消费市场正发生着持续的、极具变化的转变。
公司不再是对消费者进行单向沟通,而是与之双向互动。
“十五年前,我们只要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做个好广告,给消费者制造一个积极的产品印象,就可以把产品摆到货架上去卖了;但是现在,你必须去为消费者创造表达意愿,让他们愿意主动谈论你的产品和公司。
这也改变了我们的业务,以及我们与消费者沟通的方式”,他说。
只要能够始终跟消费者需求保持一致,根据需求研发产品,对产品的包装和运送机制进行创新,运用最新的技术,就能成为在社交网络中传播的故事的一部分。
可口可乐最近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推出的“小小世界”自动贩卖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机器上安装摄像头,让印度的消费者可以通过摄像头看到巴基斯坦的消费者。
通过可口可乐,将两国的消费者联系在一起。
这个作品在很多社交网络上都得到了积极的反响,很多人在谈论这件事情。
这么小的技术创新,就能够带来这么大范围的热议。
王静强调,“你要始终保持在潮流前端。
有的时候你需要冒一些风险,因为没有风险就没有回报。
我们这里就冒了一点小风险,但得到了极大的传播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