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我国的区域:黄土高原
7.5 黄土高原【中图版7下地理精品教学课件】

视频 黄河壶口瀑布
多
样
秦始皇兵马俑
的
文
化
形
式
彩陶文化
信天游
01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科学家的假说
水成说 风成说
中亚、蒙古
戈壁 沙漠
顺着风向,从戈 壁—沙漠—黄土, 颗粒越来越小。
太行山
黄土高原
1.水带走了泥沙,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2.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产生什么危害?
黄河下游
地上河
水土流失小实验
1.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2.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3.地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4.黄土松散,易溶于水
02 可持续发展 探讨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缓坡修建梯田
01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区
区
干旱区
湿
半旱 半 干
润 湿润区
气候干湿区: 从__湿_润__、__半__湿__润_区___向 _半__干__旱__、_干__旱__区___过渡
植被: 从__森__林____向__草__原____过 渡
生态脆弱
01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为什么人们常说“跳 进黄河也洗不清”?
乱垦滥伐
过度放牧
采矿
陡坡耕种等
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重 水土流失
02 风吹来的黄土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1.地形:地面坡度大
自 然
2.黄土特性:土质松散,易被侵蚀
原
因 3.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人 4.植被:稀疏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7章第五节 黄土高原第2课时

3、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是 沟壑纵横 ,是我国 水土流失 最
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造成了 土地贫瘠 、旱涝灾害频繁,严重 制约着整个黄土高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4、要使黄河泥沙减少,关键是治理黄土高原的 水土流失 。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理?
黄土高原有哪些矿产资源?
煤炭总储量的1/4,而 且煤质好,埋藏浅,可 露天开采,开采成本低。
(2)特大型煤田
山西的大同、阳泉、平朔
陕西的神府 内蒙古的鄂尔多斯
(3)“乌金三角“——能源基地
区位居中,有煤炭外运 之便,是21世纪我国最 重要的能源基地。
读图
(4)运输
用笔圈出山西和陕西的主要煤矿以及内蒙古东胜煤矿。
说一说黄土高原的煤炭外运可利用哪些主要的铁路线。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节 黄土高原 第2课时
第7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学习目标
1、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应走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
2、理解如何合理发黄土高原地区的矿产资源。
复习
1、黄土高原东起 太行 山脉,西到 乌鞘岭 ,北起 古长城,南
至 秦岭 ,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
2、黄土高原主要地貌有 黄土塬 、 黄土茆 、 黄土墚 ,其中
黄土高原位于东西
部地区的结合处,
在西部大开发中起 到承东启西的作用。
黄土 高原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矿区及周围 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课堂练习 1.黄土高原地区的采矿,尤其是露天采矿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的原 因之一,所开采的矿产主要是( C ) A.有色金属 B.石油 C.煤炭 D.铁矿 2.下列关于黄土高原退耕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D ) A.陡坡地应全部退耕,保留的缓坡耕地应修建梯田耕作 B.退耕结合植树种草,发展林牧等多种经营,解决好农民的 生活出路 C.退耕的同时要控制人口增长 D.退耕会减少农民的收入,让农民陷入贫困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具有独特的地貌、土壤和生态环境。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措施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概念有所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感兴趣,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
2.掌握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植被、气候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特点。
2.视频资料:播放有关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
3.实地考察:学生参观当地类似的地貌区域,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黄土高原治理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的多媒体课件。
2.实地考察地点:联系当地相关部门,确定实地考察地点。
3.案例资料:收集黄土高原治理的成功案例。
4.小组讨论话题:制定小组讨论的话题和评分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让学生了解其基本知识。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五节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高原之殇
高原之源
01Leabharlann 02 01高原之情
03
高原之梦
04
一、高原之源/魂
黄土高原在哪里,包含 哪些地区?
在远古社会结束之时,黄土高原 孕育了两大部落(炎帝部落+黄帝部 落),最终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群体— —炎黄民族集团,中华儿女有了第一 个称号“炎黄子孙”。他们以其强大 的凝聚力与包容性促成了多元统一文 化体系的形成,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壮 大进程。
四、高原之梦
区域发展 与生活质 量提高
绿色之梦 富裕之梦 文明之梦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45万 km2,占总面积的70.9%,每年向下游 输沙量约达12.8亿吨,占黄河向下游 输沙量的80%。水土流失降低土地 资源生产能力,严重破坏农田,也 使旱灾不断加剧,林草地比例严重 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制约当地经济 发展。如何恢复高原的生态环境是 历代高原儿女的梦想。脆弱的黄土 地上富集了大量的能源矿产资源, 数以千计的高原儿女期盼美好环境 与富裕生活,进一步实现文明之梦 ,达成自己心中的中国梦。
高原之殇—探究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低 实验四:植被覆盖率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实验结论:在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土质相同的条件下,植被覆盖率越
,
水土流失越严重
高原之殇—探究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中国主要地形区图
高原之殇—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土
壤
黄土特点: 直立性强,土质疏松,遇水易溶解、
*
崩塌,在干季也易被风侵蚀
*
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高原之殇—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植 被
黄土高原位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生态脆弱,植被
7.5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中图版

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教研专项《初中地理“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研究》教学设计模板2.迁移应用出示题目:分析贵州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条件2.在学案中圈画主要信息后,小组讨论贵州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条件,选派代表发言设计意图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强化综合思维,形成合理开发和节约资源的意识以及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达成学习目标4。
环节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笔记中提到的综合交错的沟壑说明当地产生了怎样的生态环境问题呢?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分析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3.迁移应用出示题目:运用刚才的分析方法找出云贵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学生活动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分析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2.圈画出所给图文材料中的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归纳云贵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选派代表回答。
对应目标目标5学生活动学生从在述黄土高设计意图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类型题目的答题思路,训练了综合思维,加深学生因地制宜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达成学习目标5。
6.达标检测(对应目标1)下列诗句描写与图中地理事物有关的是()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对应目标2)根据右图所给信息,分析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为()①海拔高,气温低②大河源地,冰川广布③地形复杂,降水丰富④地势低洼,湖泊稀少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对应目标4)据图分析,以下工业在黄河金三角地区有较大发展优势的是( )A.钢铁、造船B.化工、石油C.航天、木材加工D.煤炭、电力4.(对应目标5)读“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针对B地区的环境问题,某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7.5黄土高原-中图版

白羊肚头巾红腰 带
安塞腰鼓
第五节 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
第五节 黄土高原
1.在地形图上,读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并用景 观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2.阅读图片和文字材料,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及其造成的后果,探讨治理黄
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干旱的主要措施;
3.了解黄土高原丰富的能源资源和主要的煤矿。
暴雨。
第五节 黄土高原
自然原因之①降水特征: 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降水强度大。)
(1)水土流失的成因:
材料二:黄土高原土质松散,垂 直节理发育,干燥时坚如岩石, 遇水则容易溶解。黄土对流水的 抵抗力弱,易受侵蚀,一旦土面 天然植被遭受破坏和大面积土地 被开垦,土壤侵蚀现象就会迅速
蔓延发展。
自然原因之②土质特征: 土质疏松,易受侵蚀。
第五节 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经纬度 位置
经度范围:103°E-114°E 纬度范围:34°N--40°N
第五节 黄土高原
四至点
东起:①太行山 西至:②乌鞘岭 南至:③秦岭 北抵:④古长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所跨的 主要省区
附近主要 地形区
A:山西省 B:陕西省 C:甘肃省 D:宁夏回族自治区
北部:内蒙古高原 西部:青藏高原 东部:华北平原
植被稀疏, 覆盖率低。
水土流失
土质特征
土质疏松, 易受侵蚀 。
地形特征 地表破碎,
多沟谷。
第五节 黄土高原
人类活动
1.开发历史久 2.人口增长快 3.不断开荒种地 4.过度放牧 5.开采矿产资源 6.修路
我国水土流失 最严重的地区!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黄土高原

人民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 舞蹈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 传统民俗舞蹈。其磅 礴的气势,精湛的表 现力令人陶醉,被称 为“天下第一鼓“。
当堂检测A
1.下列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叙述,不正确 的是( C )
A.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B.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 C.气候越来越干燥,降水量越来越小 D.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其它几种景观 黄土川
黄土柱
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 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 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是黄土陡坡经崩塌 残留的黄土部分。
实践P89: 1.欣赏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照片,概括黄土高原地形的最基本 特征。 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2.从黄土地貌景观图片上注意观察高原自然植被的状况。
植被稀少
位于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暖温带,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当堂检测A
2.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B ) A.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B.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C.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当堂检测B
3. 图示地貌名称为( C ) A.黄土塬 B.黄土岇 C.黄土梁 D.黄土川 4.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构成 B.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 C.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脉一线以西地区 D.位于秦岭以北
黄河水是怎么变黄的?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黄土高原
CONTENTS 1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找一找黄土高原 在中国的位置
1.位置
古长城
太
行
山
脉
秦岭
2.范围
跨山西、陕西、 宁夏、甘肃等 省区大部分
2020-2021学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7章第5节黄土高原教案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本区域的位置和范围;(2)认识本区域的主要地貌特征和学会区别三种地貌景观;(3)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的发展观【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文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内容,本节课讲述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的“沟谷纵横的黄土高原”主要讲述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并结合知识说明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及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危害。
【学情分析】1.学生知道了什么:通过之前的知识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认识一个地区的基本方法(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认识区域)。
2.学生能够自己解决什么:部分学生能够查找资料(地图册)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等。
3.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以及将各个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串联和梳理,以解决学生的瓶颈问题。
(1)预测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对水土流失的危害把握不准确。
(2)其他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发展观,懂得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的保护。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歌曲《黄土高坡》和黄土高原的景观图导入。
(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力)2.让学生回答看完图片后,对黄土高原的印象?学习目标展示,并给学生两分钟时间阅读书本P88—91。
新课教授活动一:位置与范围过程: 1.展示黄土高原地形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2.提问学生:通过刚刚阅读,你能归纳出黄土高原所在的位置和范围吗?归纳得出: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至古长城,、南至秦岭,大体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跨省区: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青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根据地图说出答案,在一方面能让学生熟悉本区域地图,另一方面也是锻炼学生地图知识的查找与归纳的能力。
活动二:地貌特征1、黄土的来源过程:(1)展示黄土高原景观图,提出黄土高原因覆盖厚的黄土而出名引入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与黄河泥沙
如不能正常播放视频!请点击文字播放!
水土流失的原因 地表裸露, 缺少植被的 保护!
结构疏松, 易溶于水。
降水集中在7、 8月,多暴雨。
开垦、采矿 等破坏地表。
黄河泥沙的来源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黄土高原披绿
想一想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别的地区没有?
2.形成的原因
水成说 科学家的假说 风水雨相说 风成说
黄土粉尘搬运、堆积示意图
观 察
根据上图理解风成说的基本理论
土地沙化 ——见证风成说
如不能正常播放视频!请点击文字播放!
疯神捏就的土地
“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队的猛犸,有的像 滚圆的大馒头,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 的指痕„„”——摘自美国记者斯诺《西行漫记》
丰.合理开发
要提高技术、有计划地综合开发、避免 滥开发、开发时注意保护环境等
2.科学利用
节约、多种形式能源转化、外运满足全 国需求、提高利用效率等
煤炭外运
煤炭发电
电力输出
节约开采
有些地方的小煤炭开发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业 内人士痛惜地称之为“猴子吃苹果”——咬一口就扔,数以 百亿吨计的资源在挑肥拣瘦的开采过程中被白白扔掉。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一、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
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 南至秦岭,海拔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 土覆盖区
你能从图中指出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吗?
黄土的世界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 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 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 侧,黄土厚度在100米~ 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 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 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 界之冠。 黄土剖面
本节知识小结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形成的原因 3.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4.水土流失与黄河泥沙 1.治理的措施 2.治理后的成绩
黄 土 高 原
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发展
丰富的地下矿产
1.合理开发 2.科学利用
干旱和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生态十分脆弱,制约本地经济 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1.治理的措施
(1)植树种草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后的黄土高原
(2)修建梯田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
(3)建淤地坝
打坝
淤地
(4)修建水窖
黄土高原蓄积雨水用的水窖
(5)退耕还林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下的星绿(零星绿色)
2.治理后的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是指在流水、重力和人类活动等的作用下,水 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 及水的流失。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 失会造成哪些危害?
(1)对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
如果水土流失继续 发展,有那么一天, 不仅耕地没有了, 村庄也不知道该搬 到哪里!
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3.黄土地形的景观
黄土塬
黄土墚
沟谷
沟谷之间不同的黄土地形,显 示了水土流失的不同程度。 黄土林
黄土峁
黄土柱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林
黄土柱
4.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地表破碎 沟壑纵横
思考: 这样的地形会有 什么危害?
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粗暴地“撕裂”黄土高原,使她的地表支离 破碎的“巨手”指的是什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初见成效的水保工程
杨凌农业示范区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设立于1997年,经过7年多的 努力,初步形成了以农林牧良种繁育、生物制药、环保农资、绿 色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农业高新技术项目落户杨凌。
三、黄土高原丰富 的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