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当堂训练及答案中图版

合集下载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2 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中图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2 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中图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2 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中图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八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B、《唐律疏议》C、《贞观氏族志》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玄宗和唐太宗都善于用人,其中唐太宗时的名臣有( )A、姚崇B、魏征C、宋璟D、长孙先令【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整顿吏治③重视人才的选拔和知人善任④都注意加强思想文化的控制A、①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当贤明君主B、减少决策失误C、笼络人才D、维护封建统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贞观长歌》演绎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以下是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是( )①虚心纳谏②轻徭薄赋③统一文字④北击匈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这两种制度”的后者指的是( )A、三公九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议政王大臣会议【答案】:【解析】:第7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

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

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相对安定,百姓富裕来。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参考答案) (2)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参考答案) (2)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自主学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10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一、唐王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626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 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三、贞观新政(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出现原因:(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2.革新措施(新政内容):(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制。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3)法律上: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3.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共同探究】1.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所谓天子,就是当他信守道义时人民就会推选他为主人,不信守道义时人民就会抛弃他,这话真不错啊。

“有道”:就是实行仁政,不大肆搜刮百姓。

(2)唐太宗的这个认识和隋朝的灭亡有何关系?唐太宗经历了隋朝的灭亡,认识到隋朝正是由于实行暴政才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推翻,所以才得出了这样的认识。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含答案)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含答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贞观之治”( 1 )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 2 )统治措施3.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知识点2 女皇帝武则天4.地位: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统治措施( 1 )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 2 )经济上: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6.历史功绩: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3 “开元盛世”7.概况: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8.改革措施:9.局面: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某校七年级( 1 )班的几位同学在讨论“百家姓”时,李涛同学说:“如果处在某朝代,我的姓氏属于国姓( 皇帝的姓氏 )。

”李涛所指的“某朝代”是( B )A.隋朝B.唐朝C.秦朝D.汉朝2.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与摘要内容相符的皇帝是( A )A.唐太宗B.唐玄宗C.唐高祖D.唐高宗知识点2 女皇帝武则天3.“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

”“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C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4.武则天曾下令,奖励能使所辖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员。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2 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四十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2 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四十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2 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四十七第1题【单选题】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

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B、唐太宗轻徭薄赋,减省刑罚C、房玄龄和杜如晦担任宰相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敢于直接向唐太宗进谏的大臣中,最著名的是( )A、马周B、房玄龄C、杜如晦D、魏征【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亲自动手编订并颁发农书,指导农业生产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B、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C、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D、三省六部制创立于唐朝时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宰相魏征去逝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逝,朕亡一镜矣。

”知人善用的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开皇之治”【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C、唐朝创新中央官制D、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为( )。

【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世界闻名的唐朝】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帝国,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盛世最多的朝代,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往频繁……请回答:(1)唐朝统治者先进的治国理念是唐朝出现多个盛世的原因之一,其治国理念是什么?(2)唐朝的盛世很多,其中最鼎盛时期称之为什么?其治国措施有哪些独到之处?(3)列举唐朝时的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方面的典型事例各一例。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2 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中图版习题精选二十一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2 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中图版习题精选二十一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2 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中图版习题精选二十一第1题【单选题】“玄武门之变”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其发动者是( )A、杨坚B、李世民C、房玄龄D、魏征【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扮演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

尚长荣扮演的名臣应该是( )A、房玄龄B、魏征C、李世民D、杜如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大运河的历史作用中,对社会发展意义最大的是( )A、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B、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城市C、是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迹D、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我国朝代与时代特征的搭配正确的是( )①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②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③经济重心南移——秦汉时期④统一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明清时期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小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

在这本书中,他可以查到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治世”史实( )A、秦始皇B、唐太宗C、唐玄宗D、明太祖【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贞观政要》材料二(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思想?唐太宗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2)材料二中唐太宗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3)针对两则材料中所体现的思想,唐太宗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答案】:【解析】:第8题【材料分析题】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前提与动力,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

第2课 贞观之治练习及答案

第2课 贞观之治练习及答案

第2课贞观之治一、选择题:2.隋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A. 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严重D. 隋末农民起义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A. 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3.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鉴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现在失去一面好镜子啊。

”那么这位大臣是:()A. 长孙无忌B. 杜如晦C. 狄仁杰D.魏征5.“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谁的统治:()A.唐高祖B. 唐太宗C.唐高宗D.武则天6.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C.继承唐太宗的政策,重用人才,发展农业,为唐朝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D. 创造了一个新字“曌”(Zhao)。

7.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相似点有:()①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都实行选拔贤才的政策③都虚心采纳谏言④都注意戒奢从简A. 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对“房谋杜断”中的“房”解释正确的是:()A. 帐篷B. 房间C. 内室D. 宰相房玄龄二、填空题:9.公元_________年,隋朝灭亡。

同年,在太原起兵的贵族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2 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中图版习题精选八十九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2 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中图版习题精选八十九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2 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中图版习题精选八十九第1题【单选题】“魏征敢于直言,言辞激烈,多次伤了唐太宗的面子,但还是受到唐太宗的器重。

”这主要说明唐太宗( )A、注重减省刑罚B、重视发展生产C、善于虚心纳谏D、重视地方整治【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

崔祐所属的机构是(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部【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中共中央颁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厉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

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从简”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A、汉武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开垦土地),家有余粮”者升官。

这体现了武则天( )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B、首创殿试,创立武举C、严惩贪官污吏D、善于纳谏,提倡节俭【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她冲破世俗的牢笼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的女皇帝;她始创武举、亲自殿试终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之伟业。

百年之后,她用无字碑,让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她就是( )A、慈禧太后B、陈硕真C、吕后D、武则天【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A、汉武帝B、成吉思汗C、唐太宗D、唐玄宗【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

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

”诗中提到的这位皇帝在重用人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A、戒奢从简,虚心纳谏B、增设殿试和武举C、任用姚崇、宋璟为相D、重视地方吏治【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

第2课贞观之治题目及答案

第2课贞观之治题目及答案

第2课“贞观之治”题目及答案1、记住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

(1)618年(2)长安(3)李渊(唐高祖)2、简单了解李世民是怎样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的。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次子,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历史上称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其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在反隋和平定天下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帮助父亲稳定了新王朝,被封为秦王,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迫使唐高祖传位给他。

3、记住“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原因:(1)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

(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3)纳谏、任用贤才。

(魏征)(房谋杜断)(4)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比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4、记住武则天的措施(或者说功绩)和影响(特点)。

措施(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破格重用有才能的人(3)、使唐朝国力不断增强影响:政启开元,治宏贞观5、评价唐太宗(简单的答案)唐太宗: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课本答案)唐太宗在统治期间采用的是开明的治国思想,他是一位“开明大度”的皇帝。

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的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他还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贞观期间,名相、名将辈出。

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当堂训练及答案【知能点一】隋亡唐兴1. 年, 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

唐朝定都。

2. 李世民继承皇位后,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着名的。

3. 隋朝的起止年代是( )~618年~589年~618年~626年【知能点二】贞观之治4. 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还重用敢于直言进谏的 ,将一大批人才汇聚到他的麾下。

5. 先后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死后被唐太宗誉为“可以明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A. 房玄龄B. 魏征C. 褚遂良D. 杜如晦6.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 当贤明君主B. 减少决策失误C. 笼络人才D. 维护封建统治7. “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由于唐太宗在其统治期间( )①知人善任,善于纳谏②体恤百姓,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善于吸取隋亡教训,努力改善统治④免除天下人的田赋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②④8.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过本条目后写的学习笔记,其中有一些错误,请你帮他改正过来。

隋文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隋末农民大起义。

589年,隋朝灭亡。

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世民,建立唐朝,定都洛阳。

他退位后,武则天即位,这位杰出的帝王励精图治,从谏如流,使唐朝国运蒸蒸日上,逐渐走向繁荣。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4)错误: ;改正: 。

(5)错误: ;改正: 。

【知能点三】女皇帝武则天9. 年, 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

10. 历史上的“武周政治”是指( )A. 周文王统治时期B. 周武王统治时期C. 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统治时期D. 武则天统治时期11. 被称为有“贞观遗风”,其统治为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作用的人物是( )A. 唐高祖李渊B. 唐中宗李显C. 女皇帝武则天D. 唐玄宗李隆基12.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引来了无数史学浓厚的兴趣。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除了滥用酷吏颇遭诟病外,史学家们对她实行的很多措施都持肯定态度,这些措施包括( )①继承唐初以来的政治制度,大力推行、完善科举制②经济方面,努力发展农业生产③着力选拔人才,任用贤能之士④统治后期出现了“安史之乱”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③④13. 下列人物中,属于武则天统治时期开始选拔任用的有( )①狄仁杰②魏征③张柬之④姚崇⑤宋璟⑥房玄龄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②④⑤⑥14. 唐朝历史上,有些皇帝在掌握权柄后,对曾经激烈反对过自己的政敌,并不是一概封杀或者弃而不用,反而破例加以重用。

有过这种做法的皇帝是( )A. 唐高祖唐高宗B. 唐太宗武则天C. 唐太宗唐玄宗D. 武则天唐宪宗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15. 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政府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建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16. 唐太宗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达。

”魏征的话说明了( )A. 为君者要偏听偏信,只相信那些宠臣的话B. 为君者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全面了解情况,才能使自己不被蒙蔽C. 为臣者要敢于向皇上提出不同意见D. 做皇帝的如果没有作为,就可能面临黑暗17. 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

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 )A. 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B. 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 奢侈腐化,心狠手毒D. 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18. 电视剧《贞观长歌》的热播引发了民众对唐朝历史的极大关注。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材料二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贞观政要》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今魏征既殁,吾痛失一镜矣!———《贞观政要》材料四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弓弩所及的范围,意为掌握之中)中矣。

”———《唐摭言》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能认识到这一道理(2)材料二中,唐太宗对治国安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这一认识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相应的政策(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很重视什么为什么他说“魏征既殁,吾痛失一镜矣”(4)从材料四看,唐朝最重要、也最受士人追捧的科举考试科目是什么(5)请从材料一、二、三中任选一则,以这则材料所蕴含的思想为主题,拟一条评价唐太宗治国思想的小论文标题。

19. 右图是西安乾陵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旁武则天为自己立的墓碑,她嘱咐后人不要在自己的墓碑上题词,后人习惯性地称武则天的墓碑为“无字碑”。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武则天为自己立“无字碑”,不让后人为其墓碑题词(2)如果由你来为“无字碑”补写碑文,你会写什么请试写一段。

举一反三,一显身手。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七年二月,唐太宗外出巡视,路过蒲州,刺史赵元楷为讨好皇帝,令城中百姓着黄纱单衣,在凛冽风中恭迎圣驾。

他还事先派人将城中楼堂馆舍整修一新,备好数百头肥羊、数千尾大鱼,用来款待随行的官员。

太宗责备他说:“你现在做的,正是那些促使隋朝灭亡的弊政呀。

”——中学历史在线材料二贞观后期,太宗逐渐意骄志满,“不悦人谏”、言行不一。

其时,朝廷连年用兵,修建宫室,赋税日益加重。

材料三魏征死后,唐太宗知晓魏征曾把自己给皇上的谏诤辞书稿给史官褚遂良观阅,便觉魏征有博名之嫌,下诏废掉先前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的婚约,怒极时还“亲仆其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一段君臣佳话”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竟以此为终”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3)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对唐太宗的看法。

21.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关乎国家稳定、社稷安危。

秦始皇、唐太宗都是中国古代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然而两人在民生问题上采取的政策截然不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唐太宗在民生问题上分别采用的是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2)简述秦始皇、唐太宗在民生问题上采取的不同政策及其结果。

(3)学习历史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发挥历史的借鉴功能。

从上述结果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经验教训触摸真题,激活智慧。

22. (2010·广东汕头)“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重视纳谏B. 吸取隋亡教训C. 轻徭薄赋D. 任用姚崇为相23. (2010·福建龙岩)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下列能“以人为镜”、采纳魏征忠言的帝王是( )A. 汉武帝B. 隋炀帝C. 唐太宗D. 武则天24. (2010·山东东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上图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

第2课时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答案)李渊唐高祖长安 2.贞观唐太宗.房玄龄杜如晦魏征8.(1)错误:隋文帝;改正:隋炀帝。

(2)错误:589年;改正:618年。

(3)错误:李世民;改正:李渊。

(4)错误:洛阳;改正:长安。

(5)错误:武则天;改正:李世民。

武则天女皇帝18.(1)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王朝更替中的决定性力量。

因为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朝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迅速崩溃的那段历史,亲眼看到了隋炀帝由于骄奢淫逸败而被人民群众推翻的事实。

他吸取了隋亡教训。

(2)进一步认识到了君主要以民为本,要让百姓休养生息,不扰民,不加重人民负担。

他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了人民负担。

(3)说明唐太宗很重视吸取历史教训,善于虚心纳谏,听取别人意见。

因为魏征先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像镜子一样时刻提醒他注意隋亡教训,居安思危。

(4)进士科。

(5)略。

拟写的小论文标题只要紧扣所选材料的主题思想,文字通顺即可。

19.(1)此为开放性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对武则天和唐朝历史的认识回答即可。

(2)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补写即可。

20.(1)说明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廉政爱民,政治清明。

(2)唐太宗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以人为镜,传为佳话。

而贞观后期,太宗逐渐意骄志满,不悦人谏、言行不一。

(3)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虽然到贞观后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做法,但我们不能苛求古人。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片面,要看主流,要全面的看问题。

21.(1)秦始皇: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唐太宗: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秦始皇严刑峻法、滥用民力;结果:引发民愤,民众揭竿而起,秦朝短命而亡。

唐太宗爱惜民力、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结果:出现“贞观之治”的繁荣盛世局面。

(3)经验教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政者只有为民着想、爱惜民力、赢得民心才能保持政局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

24.(1)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2)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同为一家”。

(3)汉武帝以战争征服为主;唐太宗以安抚(收服民心、和好)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