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物质的溶解性(学案)

合集下载

物质的溶解性导学案

物质的溶解性导学案

课题:物质的溶解性【学习目标】1、通过溶剂种类和温度对溶解性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和实施,学会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科学方法,并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实验结论初步得到溶解度的概念并初步理解其含义,学会运用溶解度区分物质溶解性的方法。

3、通过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分析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并能初步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4、通过对热的硝酸钾溶液进行降温理解结晶的概念,并认识到结晶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5、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并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认识物质的溶解性。

3、初步认识溶解度曲线,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学习过程】【学习板块一】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探究溶剂的性质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实验结论:2、探究温度对溶解性的影响【观察现象】:给有固体剩余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进行加热【探究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如:当溶质本身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不同时,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学习板块二】物质的溶解度问题链接:下表是20℃时三种物质在一定量水中形成饱和溶液的【交流并归纳】溶解度的定义以及四要素: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跟踪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把10gNaCl溶解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所以NaCl的溶解度为10g。

(2)20 ℃时,10g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 ℃时NaCl 的溶解度为10g。

(3)20 ℃时,10gNaCl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10g。

(4)20℃时,100g氯化钠溶液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则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6g。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6.3 物质的溶解性(第三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6.3 物质的溶解性(第三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6.3 物质的溶解性(第三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了解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了解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关系以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了解常见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学会利用溶解度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活动探究,认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体验由实践获取知识的乐趣,初步形成知识来自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联想与启示】溶解性是指。

人们常用来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

【轻松自学】P168: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固体溶解度是指。

【找一找】你发现固体溶解度概念中的四个“一定”了吗?描述固体溶解度时:在一定..下;溶剂的质量一定..是;溶液的状态一定..是;溶解度的单位一定..是。

在溶质和溶剂一定的情况下,固体的溶解度主要受影响。

【练一练】1.20℃时,KNO3在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1.6g而达到饱和状态,则KNO3在20℃时的溶解度是 g。

2.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是指时,食盐在 g水中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是 g。

【我要知道更多】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间有什么关系?化学上通常根据物质在室温(20℃)时的溶解度进行物质溶解性的划分:物质的溶解性分类(20℃)你能根据P168 表6-9中物质的溶解度说出它们的溶解性吗?Ca(OH)2Na2CO3NaClNaNO3 NH4NO3蔗糖【活动与探究】P169:物质溶解度曲线的绘制绘制溶解度曲线,以物质的为纵坐标,以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先找出不同温度下相应溶解度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观察与思考】P169: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填充1.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2.图6-17中温度对溶解度影响最大的物质是,影响最小的物质是;3.在0℃时,图6-17中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4.30℃时KNO3的溶解度约 g。

初中物质溶解性内容教案

初中物质溶解性内容教案

初中物质溶解性内容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溶解性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要素。

2. 能够区分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质。

3. 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并能根据曲线查找溶解度数据。

4. 培养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溶解度概念;溶解度五要素;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教学难点:溶解度五要素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投影仪、溶解度曲线图、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物质溶解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介绍溶解度的概念,解释溶解度五要素:温度、溶剂、状态、单位、稳定性。

2. 举例说明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质的判断标准。

3. 讲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和绘制方法。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2. 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溶解度曲线查找溶解度数据。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讲解错误。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溶解性的概念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重点。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溶解度曲线,查找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

2. 绘制一个溶解度曲线图,并标注出物质的溶解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溶解性的概念和溶解度五要素,能够区分不同溶解性的物质,并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了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在练习环节,学生通过查找溶解度数据,提高了阅读和分析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五要素的含义和应用,避免学生混淆概念。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解性的实际应用。

6.3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学案

6.3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学案

6.3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学案第6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溶解性的涵义,通过探究记住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记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深刻理解影响溶液饱和与否的关键,会转化的方法;知道饱和与否与浓稀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两者只有在同种溶液同种温度下才能有关联。

【学习重点】与物质溶解性有关的概念学习。

【学习难点】影响溶液饱和与否因素的掌握及相互转化方法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H2溶于水,o2溶于水,co2溶于水Nacl溶于水,caco3溶于水,ca2溶于水除了水还有可作溶剂。

举一个气体作溶质的溶液。

新知导学:一定量水中能否无限制的溶解食盐?试画出下列有关图示曲线。

【新知导学】: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阅读教材P16-17,完成实验1,实验2,实验3称为溶解性。

实验1:溶质不同,溶剂相同溶质食盐蔗糖氢氧化钙溶剂水水水溶解情况结论:。

实验2:溶质相同,溶剂不同溶质食用油食用油溶剂水汽油溶解情况结论:。

实验3:溶质、溶剂相同,温度不同溶质/溶剂3g硝酸钾/5L水3g硝酸钾/5L水温度室温加热溶解情况结论:。

小结: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4:打开雪碧瓶盖会有什么现象?如果加热会有什么现象?结论:同种气体在同种溶剂中,压强减小,;温度升高,。

思考:有人说可以将co2大量储藏到深海中。

为什么?根据学过的知识,这种做法不可取。

为什么?小结:影响气体溶解性的因素活动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完成教材P17“活动与探究”,填写下表:实验实验1实验2实验3溶解情况结论:温度一定、水的量一定时,可溶解的No3的量。

温度一定时,水量越多,溶解的No3。

水的量一定时,温度升高,溶解的No3。

总结:,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反思:溶液饱和与不饱和在什么前提下才能成立?怎样确定溶液是否为饱和状态?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转化时,溶液中相关量的改变增大用“↑”减小用“↓”不变用“▁”序号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⑤三、总结、反思与提升总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反思:溶液状态有几种描述方法,其依据分别是什么?提升:饱和溶液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稀溶液。

九年级全册化学教案-6.3物质的溶解性沪教版(全国版)

九年级全册化学教案-6.3物质的溶解性沪教版(全国版)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教课目的:1.知道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要素。

2.知道什么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互相转变。

教课重难点:影响溶解性的要素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教课过程:创建情形: 1. 消毒酒精中酒精的质量分数是多大?2.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3.工业制氯气往常采纳电解食盐水的方法,我们知道,越浓的食盐水中氯化钠越多,获得的氯气越多,为何工业上只用 26%的食盐水溶液,而不用30%、40%甚至50%的食盐水来电解呢?沟通议论:氯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在水中能否都简单溶解呢?联想与启迪: P166小结:一、溶解性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活动研究: P166实验 1填表:在室温条件下:溶质溶剂溶解性食盐水好蔗糖水好熟石灰水差结论: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要素(1)不一样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一样。

[即与溶质的种类(或性质)]相关活动研究: P167实验 2填表:在室温条件下溶质溶剂溶解性食用油水差食用油汽油好结论:(2)同一种物质在不一样溶剂中的溶解性不一样。

[即与溶剂的种类(或性质)]相关活动研究: P167实验 3填表:溶质溶剂溶解性室温硝酸钾水好加热硝酸钾水更好结论:( 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相关。

沟通议论: P167阅读:P167过渡:上述实验 3 中在室温下将 3g 硝酸钾加到 5ml 水中,硝酸钾没有所有溶解,说了然什么呢?(不可以无穷制的溶解,也就是不可以无穷制地提升溶液的浓度)那么,你可否解决上课前提出的问题:电解食盐水制氯气时,为何不用50%的食盐水呢?沟通议论:那么,除了用加热的方法能够使未溶解的硝酸钾溶解之外,你还有什么方法呢?活动研究: P167小结:①大多半固体,在必定量的溶剂内,跟着温度的高升,溶解量增加。

②大多半固体,在必定温度下,跟着溶剂的量增加,溶解量增多。

③在必定温度下,必定量的溶剂中,大多半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3《物质的溶解性复习》教案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3《物质的溶解性复习》教案

6.3 物质的溶解性教法及教具教师主导活动,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6于溶解度问题。

⑴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⑵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⑶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写一种即可)⑷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1.(2018.泰州市)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都大于B的溶解度B.t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B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比B大C.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A、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2(2018.泰安市)(3分)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1)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g;(2)当温度为℃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法(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

3.(2018.荆门市)(4分)请根据右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⑴P点的含义是。

⑵t2℃时,30 g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 g溶液吗?(填“能”或“不能”)。

⑶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填写物质序号)。

⑷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于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的是 (填写物质序号)。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第一课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实验探究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三个因素——溶质、溶剂的本身性质和温度。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与讨论,发展同学合作学习,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
a) 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b) 建立溶解性、饱和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c) 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i. 究实验1: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1、设置问题:物质的溶解性与哪能些因素有关?
2、提出探究任务: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环境的温度有关。

(学生若有其它想法也能一起提出,通过实验讨论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分组实验
4、归纳总结:
(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3)同一种物质央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5、引导应用:毛料衣服干洗原理等。

ii. 探究实验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确立及相互转化
1、设置问题:
(1)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是否能无限制溶解物质?
(2)怎么样可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2、提出探究任务: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温度及其溶剂量有关。

3、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分组实验。

沪教版初三化学:6.3物质的溶解性(第3课时)教案

沪教版初三化学:6.3物质的溶解性(第3课时)教案

物质的溶解性知道结晶的原理,熟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适用范围和基本操作;会进行粗盐提纯。

根据物质溶解性的变化规律找到适合的结晶方法。

教学过程:【问题情景】1.溶解所需的仪器2.过滤所需的仪器3.蒸发所需的仪器4.物质溶解性随温度改变的变化趋势主要有三种类型:导入新课怎样设计实验来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溶解所需的仪器。

2.过滤所需的仪器。

3.蒸发所需的仪器。

4.物质溶解性随温度改变的变化趋势主要有三种类型:(1),如KNO3;(2),如NaCl;(3),如Ca(OH)2。

【新知导学】:怎样设计实验来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总结:什么叫结晶?结晶的方法有哪些?反思:如果实验1中用的是KNO3,实验2中用的NaCl,还会有类似的现象吗?为什么?小结:结晶的方法和适用范围(1)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又叫法),适用于哪类物质?如________(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2)蒸发溶剂的方法:适用于哪类物质?如________(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活动二.混合物分离的方法(1)可溶性固体与不可溶性固体混合。

如:将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所得的二氧化锰提纯出来,用方法。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物质。

如: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中提纯硝酸钾,用方法。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物质。

如:从含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中提纯氯化钠,用方法。

反思:你能说出上述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所需仪器吗?活用所学:现有一批混有泥沙的粗盐,如何得到较纯净的食盐晶体?拓展:1.制取精盐过程中将其中可溶性的杂质除去的方法是:用饱和的食盐水浸泡。

你能说出其中包含的原理吗?浸泡的盐水能无限次的使用吗?为什么?2.对刚过滤出来的固体,其表面的可溶性的杂质清洗的方法有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总结活动一、二。

2.反思(1)混合物分离关键是找准其中包含物质性质的不同点:用磁铁分离铁粉和铜粉用过滤法分离碳酸钙和碳酸钠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用盐酸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三课时)
【复习回顾】
1.在下、里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的饱和
溶液;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下,该物质在里达到状
态时所溶解的。

3.下表提供了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由上表可以总结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要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3)现有80℃的氯化钠饱和溶液138g,若降温至20℃,析出溶质氯化钠的质量约 g。

【活动探究】
实验1:蒸发浓食盐水
现象:
实验2: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现象:
归纳小结:常见的结晶的方法有:
(1)使溶质结晶析出;(2)冷却(也叫),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实验反思:
对的固体物质,一般采用蒸发溶
剂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对的固体物质,还可用冷却热饱
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知识应用:简单的分离和提纯
1.混有泥沙的粗盐初步提纯的主要操作步骤是、、;
2.从硝酸钾混有少量氯化钠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晶体的步骤是、
、。

反思归纳:
固体物质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
①当A中含有少量B时,提纯A,采用;
②当B中含有少量A时,提纯B,采用。

1.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是因为( )
A.氯化钠溶解度变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溶剂质量变小
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2.将80℃饱和硝酸钾溶液300g 降温至30℃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A .溶液的质量
B .溶剂的质量
C .溶质的溶解度
D .溶质的质量分数
3.根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t 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
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 .将t 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 2℃时都会析出晶体
D .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
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4.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
A. 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
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
C. 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
D.给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蔗糖
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 .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 .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 .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6.粗盐所含杂质主要是氯化镁、氯化钙等(均可溶于水),在提纯过程中常把粗盐粉碎后再用饱和的食盐水浸洗,再滤出食盐。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浸洗前后,粗盐中氯化镁、氯化钙的含量不变
B .浸洗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C .浸洗前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D .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数次的使用下去
6. 右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t 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将t 1℃时一定质量c 饱和溶液升温至t 2℃(不考虑水分蒸发),
此时该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t 3℃时等质量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 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无晶体析出的是 。

为使b
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全部析出,可采用 结晶(填“蒸发”
或“冷却”)。

(4)t 2℃时等质量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 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甲乙冰水溶解度(g)
1.下列各组物质,能够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步骤分离的是 ( )
A .硝酸钾和食盐
B .食盐和砂糖
C .碳酸钙和氯化钙
D .碳酸钠和硝酸钠
2.50℃时,等质量的两份饱和Ca(0H)2溶液,一份冷却至20℃得溶液甲;另一份加少量CaO 后,恢复温度至20℃得溶液乙。

则甲、乙两溶液的共同点是 ( )
A .溶质的质量分数
B .溶液的质量
C .Ca(OH)2的溶解度
D .溶液中Ca(OH)2质量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 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 ; (3)分析t 1℃时,将10g 乙物质放入100g 水中,
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
“不饱和”)溶液。

欲使t 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 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 (任填一种方法)。

4.我省某盐场用海水作为原料晒盐。

(1)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的晶体
B .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析出盐的晶体
(2)在实验室可将海水晒盐获得的粗盐(含有泥沙)制得精盐。

①粗盐提纯须经过 、 、 、结晶(填操作名称)可得到精盐。

②上述操作中都必须使用的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为 ,它在上述前3 步实验操作中的作用分别为 、 、 。

(3)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MgCl 2、KCl 和MgSO 4等物质。

①将卤水加热到t 2℃以上,根据溶解度曲线,首先析出晶体
的是 ,理由是 。

②将①中的晶体过滤后得到滤液,把滤液降温到t 1℃以下,又
析出氯化钾和氯化镁晶体,再用少量的 (填“冷水”
或“热水”)洗涤两种晶体的混合物,就可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钾晶体。

【拓展延伸】
5. 我国某地区有一种“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传统。

这里的“碱”是指Na 2CO 3,“盐”是指NaCl 。

这样捞得的“碱”中会含有少量NaCl 。

下图为Na 2CO 3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和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表(单位是克),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回答问题:
1 2 溶解度
O 10 20 30 /g 溶解度
t 1 t 2
甲 乙 温度/℃
①t1℃时,NaCl的溶解度Na2CO3的溶解度。

(用“>”“<”或“=”表达)
②“冬天捞碱”的原因是由于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捞碱”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是Na2CO3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③“夏天晒盐”是利用(填序号)的方法,使NaCl晶体析出。

A.利用风吹日晒,使溶剂蒸发
B.升高温度,使NaCl溶解度增大
(2)根据上表分析:
①2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40克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为,(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若使其中的氯化钠完全溶解,所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②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将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从30℃降至0℃,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C.t2对应的温度在20℃--30℃之间
D.欲从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应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板书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