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六章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方案1)
合集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物质的溶解性》 (共30张PPT)

22
. .
溶解性等级的划分
溶解性等级划分依据:
室温(20℃)时的溶解度
20℃时的 大于10克 溶解度 溶解性 易溶 等级
物质 溶解度/g 溶解性 等级 氢氧化钙 0.165
1-10克
0.01-1克 小于0.01克
可溶
碳酸钠 21.5 食盐 36.0
微溶
硝酸钠 88.0
难溶
硝酸铵 192 蔗糖 204
课堂巩固应用
3、20℃时,食盐溶解度为36g,它的意义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20℃时,136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食盐 B.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 C. 20℃时,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食盐 D. 20℃时,100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食盐
26
知 识 应 用(理化综合)
4、一木块飘浮于50℃时的KNO3饱和溶液中(如 图A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 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B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温 降温 度的改变方式是(填“升温”或“降温” ) , 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填“增多”或“减 少”) 增多 。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看溶质是否能继续溶解…
不饱和溶液 3分钟
2.在一定条件下,怎样知道溶液已经饱和? 3.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因为对其他的溶质来说未必达到饱和.
12
交流与讨论
硝酸钾的 饱和溶液
加溶剂
升温
硝酸钾的 不饱和溶液
加溶 质 降温 蒸发溶剂
13
当堂巩固
1、用“饱和/不饱和”填空。 (1)20℃时,在盛1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3克 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还有1克剩余,则所得 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 饱和 溶液; 若 温度不变,继续向烧杯中加入10克水,所 得溶液是该物质的 不饱和 溶液。 (2)20℃时,把1克熟石灰加入到100克水 中,振荡后发现仍有少许熟石灰未溶解,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该清液即是该温度下 的 饱和 溶液。
沪教版九年级第6章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共20张PPT)

各种瓶装有机溶剂如香蕉水、酒精、 苯等
清扫人员:第一步是先倒溶解剂(爱斯50专用清洗剂)。 第二步就是用铲刀把口香糖的表层给它铲碎,这么 反复地打,铲碎。第三步就是再次倒溶解剂。第四 步就是用铁刷子使劲刷。为了防止有的东西没刷掉, 所以第五步还得坚持倒溶解剂,再次刷,看差不多 刷掉了,最后一步一擦。
2、100克水中加入10克硝酸钾制成溶液,则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3、90克水中加入10克硝酸钾制成溶液,则该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溶液质量-溶剂质量
不变
增加
增加
减小
增加
不变
增加
增大
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
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
(溶剂)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你发现了吗?
修摩托车处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修车的师傅把沾满 黑色油污的双手先用一种淡黄色的液体洗,然后在 手上倒了一些洗衣粉,在水笼头下面搓洗,很快手 就洗干净了。
1、那种淡黄色的液体是什么?
归纳小结: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 溶解能力不同
返回
实验3: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水,将其中 1支 试管加热至沸腾,然后分别加入5g硝酸钾,充分 振荡试管,观察硝酸钾是否完全溶解。
问题:
1、加热前观察到什么现象? 2、加热后又观察到什么现象?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小结:
同一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返回
问题:
1、你观察到现象是什么?
初中化学课件沪教版九年级下册6.3 物质的溶解性

固体全部溶解
结论
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注意: ⑴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如硝酸钾。 ⑵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如消石灰。
思考与交流
胡萝卜如果生吃,其中的β-胡萝卜素只有25%被吸 收,如果用食用油烹调后,则能吸收95%。你知道吸收 效率高低的道理吗? β -胡萝卜素在水和油中的溶解性不同;
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实验2
实验3
相同
相同
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实验1】 用量筒各量取5 mL水,分别加入A、B、C三支试管中,再分别 加入食盐、蔗糖、消石灰各1 g。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质的 溶解情况。 序号 A 溶质 食盐1 g 溶剂 水5 mL 现象 食盐完全溶解 蔗糖完全溶解 消石灰没有完全溶解
猜想: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猜想一: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猜想二: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猜想三: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控制变量法)
对比实验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溶质 实验1 不同 相同 溶剂 温度 现象
对比实验
(控制变量法)
结论
相同 相同 不同 相同 不同
β -胡萝卜素在水中溶解性小,而在食用油中的溶解性大。
小结: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不能再溶解某种 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某 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思考: 1.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B
C 结论
蔗糖1 g
消石灰1 g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 (公开课专用)2022年沪教版 (1)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70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60
氯化铵
例如 硝酸钠、氯化铵等。
50
氯化钾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40
氯化钠
例如食盐。
30
20
硼酸
10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 例如熟石灰。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课堂练习
1.纯水是 色, 臭,清澈透明的液 体,而许多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 的 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2.在某些乡村,可以采用明矾净水,是因 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 悬浮 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 出来。
3.含有较多可溶性 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硬水很容易使水壶或盛水的器具上结 。
4.在制取蒸馏水时,常在水中放入几粒沸石 (碎瓷片),其作用是 。 5.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 A.观察颜色 B.加入明矾,搅拌 C.溶解食盐 D.加肥皂水搅拌 6.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A.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物 B.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C.锅炉用水硬度太高十分危险 D.活性炭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
方法
目的
加絮凝剂 过滤
吸附水中悬浮的颗粒 除去不溶水的固体颗粒
加活性炭吸附 投药消毒
吸附水中有异味的物质 杀死水中的细菌
1.参观当地的自来水厂或仔细观察教科书 中图2-29,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口处的河水呈浑浊状,是因为水中含
有许多
;
(2)加絮凝剂(如明矾)的目的是
;
(3)通过过滤池,可除去
;
2、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4_4_g__ 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6_0_g__。 7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4_6_g_。
70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60
氯化铵
例如 硝酸钠、氯化铵等。
50
氯化钾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40
氯化钠
例如食盐。
30
20
硼酸
10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 例如熟石灰。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课堂练习
1.纯水是 色, 臭,清澈透明的液 体,而许多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 的 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2.在某些乡村,可以采用明矾净水,是因 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 悬浮 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 出来。
3.含有较多可溶性 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硬水很容易使水壶或盛水的器具上结 。
4.在制取蒸馏水时,常在水中放入几粒沸石 (碎瓷片),其作用是 。 5.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 A.观察颜色 B.加入明矾,搅拌 C.溶解食盐 D.加肥皂水搅拌 6.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A.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物 B.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C.锅炉用水硬度太高十分危险 D.活性炭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
方法
目的
加絮凝剂 过滤
吸附水中悬浮的颗粒 除去不溶水的固体颗粒
加活性炭吸附 投药消毒
吸附水中有异味的物质 杀死水中的细菌
1.参观当地的自来水厂或仔细观察教科书 中图2-29,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口处的河水呈浑浊状,是因为水中含
有许多
;
(2)加絮凝剂(如明矾)的目的是
;
(3)通过过滤池,可除去
;
2、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4_4_g__ 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6_0_g__。 7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4_6_g_。
化学:6.3《物质的溶解性》课件(沪教版九年级)-16页PPT资料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现象:氯化钠全部溶解, 氢氧化钙没有全部溶解。
结论: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 溶解性不同
实验2 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植物油,
左边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 右边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酒精, 分别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食用油溶解于酒精中,不能溶于水
中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 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3 两同学各向试管中加入3g硝酸
呢绒、毛、丝绸等高级衣料用水洗会引起 皱缩、变形和损伤,或不易洗净,故常采用干 洗的方法。干洗剂是由易挥发的有机溶剂,表 面活性剂和少量水(或不加水)及乳化剂组成 的。有机溶剂的作用是溶解衣物上的油污(常 用的有轻石油烃和氯代烃),表面活性剂能防 止溶于溶剂的污垢微粒再沉积。干洗剂尽管对 清洁油性污渍非常有效,但对水溶性污渍的去 污效果却不明显。
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还有哪些疑问?
; /0_1/ 万界天尊 stb03rus
奶奶即使变成了鬼,我也不害怕!”刚到半上午时分,一个宽敞的大坑就挖好了。他们把大坑的一头做成了一面斜坡,兄妹三 人合力,把两副寿棺稳稳地推入坑里摆放整齐,心酸的眼泪再一次流淌下来……良久,耿正说:“我们把梁爷爷和梁奶奶掩埋 起来吧,让他们从此安息,不再有痛苦和烦恼……”在一堆红土前,耿正兄妹三人并排跪下来磕头。耿正说:“梁爷爷,梁奶 奶,安息吧!只要我们在景德镇,就会经常来看你们……”耿英说:“梁爷爷,梁奶奶,我们会给你们做七、做百日、做周 年……”耿直说:“梁爷爷,梁奶奶,我们会永远想念你们……”75第六十七回 梁爷爷临终赠宅店|(回光返照凝余力,梁爷 爷临终赠宅店;喜有儿孙给送终,梁奶奶含笑赴九泉。)却说老梁头的病情加重,到后来竟然发展到水米不进了。他自己又不 让给灌药汤和灌米粥面糊,因此只能是干咳一会儿,喘息一会儿,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痛苦着。但是,就这么着苦苦挨到晚上 的时候,老人家的精神忽然大有好转,自己提出来要喝米粥。兄妹三人很高兴,认为梁爷爷这热病看来要大好了!耿英马上去 厨房热了晚上刚熬的米粥,盛一大碗端过来。耿正小心地扶老人坐起来,耿英用木头小勺慢慢地喂他喝了半碗,老人的脸上渐 渐泛起少见的红晕。看到老人摇头表示不再喝了,耿正又小心地扶他躺下。他喘息着干渴几声后,对耿正兄妹三人说:“娃儿 们,爷爷有话,要跟你们说。”耿正说:“梁爷爷,那您先少说几句吧。等身体养好了,咱们再慢慢说!”老梁头摇摇头,轻 轻地说:“不,爷爷现在有点儿精神,要把想说的话,全部和你们说完。我怕万一哪天,我去了,就没有机会说,说了啊!” 耿直说:“爷爷您说什么呢?有我们三个照顾着,您和奶奶一定会好起来的!”老梁头无力地笑了,说:“那当然好了,可这, 生生死死的事情,谁又能够知道啊!”说完这话,老人歇息一会儿,将目光转向耿正,又看看耿英和耿直,慢慢地说:“爷爷 和你们的奶奶,来到这景德镇,整整五十年了,从给人家钉鞋、洗衣服做起,好不容易置下了,这个窄条条的小院子,为的就 是前,前面的三间门面房。开了这个小,小饭店的前几年,咱薄利多销的,生意还算,说得过去,也积攒了一些银子。想的是 我们俩,没儿没女的,积攒点儿钱,等老了的时候,能有个花的。但最近几年,我们实在,干不动了,只能靠熬粥和,和打烧 饼赚,赚点儿小钱。可恨的是,那些银子都,都被那窃贼抢,抢走了……”又是一阵干咳之后,老人哽咽着说不下去了。耿英 说:“爷爷您别太伤心了。有我们兄妹三人在,您和奶奶就不会缺少吃穿的。歇息一会儿再说吧!”耿正也说:“爷爷您别伤 心,我们一定会一直照顾您和奶奶的!”老人流着眼泪继
沪教版九下化学 6.3物质的溶解性 课件 (共18张PPT)

解度为30g;
()
(2)在20℃时,30g氯化钠溶解在水中,达饱和状态,则氯
化钠的溶解度为30g;
()
(3)在20℃时,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达饱和状态,
此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
(4)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达饱和状态,则氯化钠的
溶解度为36g;
()
(5)在20℃时,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达饱和状态,
温度/℃
......
溶 100
利用溶解度曲线我们还 可以解决下列问题: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 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这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解 90
度 80
/ g
70
60
50
40
. 30
A//
20
甲
. A/
. A乙
回答: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小结:
\
溶
。解
度
300 270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 g 240
温度 为横坐标 ,以溶解度为 210 180
. KNO3的溶解度曲线 A ..
纵坐标,不要忘记标原点“0” 。2、溶解度曲线隐含的量是
溶剂的质量为100g。
3、曲线上的点表示
溶液是饱和状态
150 120
90
.60
30
.B. .
. C.
g。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 \
溶 0.20 解 度 0.15 g
0.10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沪教初中化学九下《6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

5、0℃时,用100g水配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若把溶 液加热到70℃(不考虑水的蒸发),从溶液中可析 出氢氧化钙约 0.0g7。
(1)查找某些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 (2)观察得出各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趋势; (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4)根据某温度时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物质的
1、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是 温度升高,物质溶解度增大。。
2、图6-17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物质 是 硝酸铵,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食盐。
3、在0℃时,图6-1中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 顺序是 硝酸钾、硫酸铜、氯化钾、氯化铵、食盐、硝酸钠、。硝酸铵
4、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 50g。80℃时140g硝 酸钠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 不饱和(填“饱和” 或“、不饱和”)溶液。
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怎样表示这种 变化关系最直观、形象,又便于 应用呢?
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 解度曲线来表示。(见教材 P.169页)
溶解度曲线
图1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图2 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见教材P.170页)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填空。
质量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5)推断物质结晶的方法。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仅跟气体的性 质有关,还跟压强和温度有关。
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 体溶解度增大。反之,压强减小,气体 溶解度减小。
当压强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 体的溶解度减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怎样 的收获?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归纳
1、溶解度定义 2、溶解度曲线绘制及应用 3、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
物质的溶解性是难于直接 测定的,那么我们该常溶剂为水)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 量。
(1)查找某些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 (2)观察得出各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趋势; (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4)根据某温度时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物质的
1、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是 温度升高,物质溶解度增大。。
2、图6-17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物质 是 硝酸铵,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食盐。
3、在0℃时,图6-1中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 顺序是 硝酸钾、硫酸铜、氯化钾、氯化铵、食盐、硝酸钠、。硝酸铵
4、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 50g。80℃时140g硝 酸钠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 不饱和(填“饱和” 或“、不饱和”)溶液。
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怎样表示这种 变化关系最直观、形象,又便于 应用呢?
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 解度曲线来表示。(见教材 P.169页)
溶解度曲线
图1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图2 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见教材P.170页)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填空。
质量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5)推断物质结晶的方法。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仅跟气体的性 质有关,还跟压强和温度有关。
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 体溶解度增大。反之,压强减小,气体 溶解度减小。
当压强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 体的溶解度减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怎样 的收获?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归纳
1、溶解度定义 2、溶解度曲线绘制及应用 3、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
物质的溶解性是难于直接 测定的,那么我们该常溶剂为水)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 量。
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课件沪教版

温度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20℃ 31.6g
100g
131.6g
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溶解度/g (20℃)
>10g
>1g
<1g
难(不)溶微溶来自可溶难(不)溶 <0.01g
易溶
. . .
练习: 0.01g
1g
10g
12、、不20℃溶时物碳就酸是钙绝的对溶不解溶度于是水0的.0物01质3g。,此所话以是碳否酸正钙确是?_难__溶物质。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A )
归纳小结: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实验3: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水,将其中 1支试管加热 至沸腾,然后分别加入5g硝酸钾,充分振荡试管,观 察硝酸钾是否完全溶解。
问题: 1、加热前观察到什么现象? 2、加热后又观察到什么现象?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小结:同一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⑴蒸发溶剂法: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的固体溶质,即缓升型 的物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
如盐场用海水晒盐
借助日光 和风力
把海水引入海滩
使水分蒸发
从而得到食盐
⑵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或称降温结晶法。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如冷却热的硝酸 钾饱和溶液来获取硝酸钾晶体
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操作 现象
加入5克氯化 再加入5克氯 加入5克硝
钠,搅拌
化钠,搅拌
酸钾,搅拌
全部溶解
部分不溶 全部溶解
再加入5克硝 酸钾,搅拌
部分不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与讨论]
通过查阅资料,你知道毛料衣服干洗的原 理了吗?干洗剂要具备哪些性能? 干洗原理:油渍在水中的溶解性小,而在 一些有机溶剂(如酒精、汽油、香蕉水) 中的溶解性大。
[探究]
[实验1]中B试管中的糖溶解完了,若继续加糖 你们认为糖能不断的溶解吗? 探究步骤: 1、猜测结果 糖不能无限溶解 。 2、实验验证猜测结果 糖不能无限溶解 。 3、得出结论 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 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无限溶解 。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交流与讨论]
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 素有哪些?
猜一猜:
猜想1: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质性质有关。 猜想2:物质的溶解性和溶剂性质有关。 猜想3:物质的溶解性和温度有关。
动动脑:
请你设计三组对比实验分别来证明你的猜想。
[实验1]用量筒各量取5mL水,分别加入A、B、C三 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食盐、蔗糖、熟石灰各1g,
课堂小结: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 物质(溶剂)里的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①溶质性质 ②溶剂性质 加溶剂、升温
蒸发溶剂、加溶质、降温
③温度
课后探究:
当你喝了雪碧后常常会打 嗝,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 高谷民
。
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 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交流与讨论]
如何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呢?
[实验1] 取一瓶底部留有硝酸钾晶体的硝酸钾溶 液,分别取出20mL加入A、B两只烧杯 中,再分别向烧杯中加入2g硝酸钾晶体, 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固体是否溶解。
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食盐 蔗糖 熟石灰
水
水
水
你观察到的现象: 食盐、蔗糖在水中易于溶解, 而熟石灰在水中不易溶解。 你得出的结论: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 性不同。
[实验2]取A、B两支试管,分别滴入少量食用油。 往试管A中加入少量水,往试管B中加入少量汽油,
的现象: 食用油能溶解于 汽油 食用油不能溶解于 水
中, 中。
你得出的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 性不同。
实验3:取1支试管,加入5mL水,然后加入3g硝酸
钾,充分振荡,硝酸钾是否能完全溶解?如不能完 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你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不能完全溶解,加热后完全 溶解了。 你得出的结论: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 性与温度有关。
三个结论:
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溶质性质 2、溶剂性质 3、温度
练一练:
1、摩托车修理师傅的手上经常沾上机油,他
们常常不是用水洗手,而是先用汽油洗手, 然后再用水清洗。为什么摩托车修理师傅要 用汽油洗手呢? 2、同学们都洗过碗吗?当碗上沾有较多的 油时,若身边没有洗洁精,你会用热水洗碗 还是用冷水洗碗?说说其中的道理。 3、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 只知道其中一瓶是氯化钠,另一瓶是碳酸 钙,为了区别这两瓶白色固体,我们可采 用什么物理方法?
[实验2]在A烧杯中再加入5mL水,观察未溶解的
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实验3]在酒精灯上加热B烧杯,观察未溶解的硝
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得出结论: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1、加溶剂 2、升温
[交流与讨论]
如何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呢?
得出结论: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1、加溶质 2、降温 3、蒸发溶剂
欢迎光临!
初中化学资源网收集整理
〔联想与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这样的事实:
1、在相同条件下,面粉在水中不易溶解,而食盐、
蔗糖在水中易于溶解。 2、衣服上的油渍在水中很难洗去,而在汽油或酒精 中易于洗去。 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
(溶剂)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