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1.(易错题)现有30 ℃的不饱和KNO3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 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KNO3的质量;③KNO3的质量分数;④溶液的质量。
用序号填写以下各空。
(1)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①_____。 (2)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_。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 5.(2017·苏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
(4)若固体溶质是KNO3,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 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B______。
(5)在一定温度下,向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全溶,
A中是否也全溶?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 不是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_; 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5 ℃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 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C )
7.要将一瓶接C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
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②③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二课时

(1)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a.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的是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即每一点都代表的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或者说是相应的温度下达到饱和时,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
b.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某一点,表示的是在该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的溶质未达到最大值,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c.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某一点,表示过饱和溶液
d.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是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大多数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的,如KNO3等;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如NaCl等;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的,如Ca(OH)2等。
管镇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第六章
2013年2月15日
课题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课时2)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安排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并知道可以用固体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2、学习描绘固体溶解度曲线,并能利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四、课堂练习:
1、20℃时溴化钾的溶解度是66克/100克水。140克水里溶解多少克溴化钾才能配制成20℃时溴化钾的饱和溶液?
2、根据教材溶解度曲线回答:
(1)在酸钾和硝酸钠哪个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大?
(3)在什么温度范围内,硝酸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大?
3、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60克/100克水。要配制7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3.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W=10—S0—g+×S100%
20℃时,食盐的溶解度S=36g,则在该温度下, 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是( )D A.20% B.26.4% C.25% D.30%
相同温度下,相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 分数最大
4、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度/g S≥10 (20℃)
90 80 70 60 50
A . 40
30
硝 酸 钾
B. ●氯化钠
(3)B点是NaCl的饱和溶液吗? (4)B点对于KNO3溶液的意义是
20
10
t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 :
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该 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食盐在20ºC时的溶解度为23克。
错
(则2该)2物0º质C时在,205º0C克时水的中溶最解多度4溶6为解克23某克溶。质23克错,
(钠3的)1温溶00解克度度水为中3最6克多。能溶解NaCl36克,则氯错化
(4)20ºC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克,
则氯化钠在20ºC时的溶解度为36克。 对
和”)
质(3量)当分温数度变由化T是2 →变T小1时(选,填甲变溶大液、由变B →小或C的不溶变液) 中溶质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溶解性的应 用——结晶
(3)达到饱和 状态
(4)溶质的质量(单位:g )
2.意义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这句话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
盐。 20℃时,100g水中溶解36g食盐达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17 沪教版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 站么现象? 为什么? 变浑浊,因为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升温后会有熟石灰固体析出
物质的溶解性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二、溶解度 三、溶解度曲线
四、结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3mL水,分别加入1 少量碘或氯化钠;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mL~ 3mL酒精,再分别加入少量小粒碘和氯化钠。 振荡,观察现象。
加 加 NaCl1g NaCl1g Na 加 加氯化钠 Cl1g
溶 200 解 度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g
硝 酸 铵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练习:
/
A.
硝 酸 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硝 酸 钠
1、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交点 表示什么意义? 2、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现象 KNO3不能全部溶解 不能溶解的KNO3又溶解了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 温度有关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内因:主要受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影响; (2)外因:主要受温度影响; 气体的溶解性还受压强影响;
如:KNO3
2、蒸发溶剂法 氯化钠 适用于溶解度受 温度影响不大的 物质如:NaCl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t)
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如何提纯硝酸钾?
溶 解 度 ( 克 )
200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课件PPT

衣物干洗原理:
利用清洁剂或挥发性的有机溶剂,除掉衣 服上的污渍.目前主要是利用四氯乙烯等 干洗剂溶解衣服上不易溶于水的油脂等污 迹.
一杯水中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某种物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 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溶解性与 温度 有关。
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合作实验四
将雪碧到在杯子里,观察现象 ____有_气__泡____实验表明: __气_体_也__能_溶__解_在__液_体_中_____
进一步实验发现:液体的温度越 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弱。
学以致用
1、大家都有喝过可乐,那么 你知道喝下冰冷的可乐以后为 什么会打嗝?
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4.气体物质的溶解性还与温度、压强有关
小结: 综上所述: 物质的溶解性
1、与溶__质_性__质__(_或溶质的种类()这是内因)
和_溶__剂_性__质__(或溶剂的种类) 有关
2、同时也受温__度__ 的影响
(气体物质的溶解性还与温度、压强有关)
(这是外因)
A.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B.溶液质量不变
C.固体质量增加
D.固体质量减少
3.将热的饱和的硝酸钾溶液100g降温至常温时, 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溶解度
4.下列措施中,不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
是( D ) A.蒸发溶剂 B.增加溶质 C.改变温度 D.加快搅拌
答,因为冰冷的可乐进入人体后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能力下降, 二氧化碳而逸出,所以打嗝。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17 沪教版

(1)t1º C时,A 的溶解度
< B 的溶解度.(填< > 或=)
(2)A、B两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温度 是 t2 º C。 ( 3 )当 A 、 B 两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 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达到饱和的 是 A 物质的溶液。
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如何提纯硝酸钾?
滤纸上: KNO3固体
适量水 降温 KNO 热 过滤 混合物 3 结晶 加热 饱和溶液
滤液中:
降温结晶法提纯硝酸钾 大部分 NaCl 少量KNO3
(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粗盐的主要成分:不溶性泥沙、氯化钠
提纯粗盐的步骤:
1 、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 的泥沙除去? 溶解、过滤: 2 、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 才能得到食盐晶体?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结晶:
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2、结晶的方法:
蒸发溶剂: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如:氯化钠 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 大的物质。 如:硝酸钾
利用蒸发溶剂法结晶
实验一: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的氯化钠溶液,用酒 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法正确的是.................................( B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溶 解 度 (g) 甲 乙甲ຫໍສະໝຸດ B.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0
冰水
乙
温度 ( C)
D.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给熟石灰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有什么现象? 为什么? 变浑浊,因为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升温后会有熟石灰固体析出
物质的溶解性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在20℃时,NaCl的的饱和溶液比NaCl的不饱和溶液浓 正确 同温,同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2.在20℃时,NaCl的饱和溶液比NaCl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多 错 虽更浓,但溶液量未知,因此溶质量未知
3.KNO3饱和溶液是KNO3最浓的溶液 错 没有规定温度
为何用汽油洗手
汽车修理师傅的手上经常沾上机油,他们常常不是用 水洗手,而是先用汽油洗手,然后再用水清洗。 为什么汽车修理师傅要用汽油洗手呢? 这不是很浪费吗?
为何用汽油洗手
汽车修理师傅的手上经常沾上机油,他们常常不是用 水洗手,而是先用汽油洗手,然后再用水清洗。 为什么汽车修理师傅要用汽油洗手呢? 这不是很浪费吗?
学以致用
在闷热的夏天,池塘里的鱼大多 浮在水面上,导致这一现象发生 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 水温高,水中溶解的氧气少, 鱼就浮在水面上
溶质种类 溶剂种类 温 度
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制的溶解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
实验探究4
取一瓶底部留有硝酸钾晶体的溶液,分别取出上层清液加入A、B 两个试管中,再向AB中分别加入2g硝酸钾晶体,观察是否溶解
KNO3固体不能继续溶解
KNO3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 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 一定量溶剂
该种溶质
少量硝酸钾 硝酸钾溶液
如何让硝酸钾继续溶解
不饱和溶液
③降温 ②蒸发水(溶剂) ①加溶质
①加水(溶剂) ②升温
饱和溶液
思考
1.KNO3饱和溶液能不能溶解其他物质 ? 能
2.怎么判断一份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 有固体剩余,一定饱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会用实验探究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3、学会判定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4、结合生活实际,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加以转化.
【学习重难点】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16-18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新课
你知道毛料衣物干洗的原理。
小明于小刚向一杯水中加了几勺糖后,搅拌,杯底有糖剩余。
小明还要加糖,小刚却说:“不要再加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
”小刚说得对吗?为什么呢?
二、明确目标自主先学
(一)、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按导学内容阅读课本,标出重点,注明疑问,完成导学演练。
1.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溶液;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人们常用等溶剂溶解某些在水中难溶解的物质,它们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2.一定温度下,我们把在一定________下,一定量的______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___。
三、小组助学交流展示
1.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猜想1:物质的溶解性和有关。
猜想2:物质的溶解性和有关。
猜想3:物质的溶解性和有关。
【实验1】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水,再分别加入食盐、熟石灰各1g,振荡,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盐、蔗糖在水中溶解,而熟石灰在水中溶解。
得出的结论: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2】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水和汽油,再分别滴入几滴植物油,振荡,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食用油能溶解于中,食用油不能溶解于中。
得出的结论:同一种物质在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3】取一支试管,加入5mL 水,然后加入3g 硝酸钾,充分振荡,观察。
给试管加热,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开始不能完全溶解, 后完全溶解了。
得出的结论: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 有关。
2.饱和溶液:一定 下、一定量的 里,不能再溶解 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 下、一定量的 里,还能继续溶解 溶质的溶液。
四、质疑拓展 实验探究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中为什么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
饱和溶液 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 是稀溶液。
但是: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 。
五、学以致用 当堂检测
可以自我打分,组员互相批改,教师检查等。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 .非常浓的溶液
B .很稀的溶液
C .增加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 .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2.向饱和NaCl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 固体,保持温度不变,溶液中( )
A .溶液质量增加
B .溶质质量增加
C .溶质质量分数增加
D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向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铵晶体,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4.室温时,从100g 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10g 溶液,那么剩余的硝酸钾溶液( )
A 、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了
B 、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C 、硝酸钾质量没变
D 、硝酸钾和水的质量比没变
5.能证明某KCl 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
A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B 、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有KCl 晶体析出;
C 、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 晶体析出;
D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 晶体,晶体质量不再改变。
6.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
(1)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2)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
(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①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______、 、 _三个因素有关。
六、反思评价 知识构建
用简要的语言,写出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或疑惑。
【练习巩固】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2.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在温度不变时,KNO 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 3晶体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
3.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定时间后将食盐
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
明倒出的溶液( )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4.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要使弹簧秤读数保持
不变,在恒温条件下,可向烧杯内的溶液中加入(悬挂物不参与反应)( )
A .同温度下的饱和氯化钠溶液
B .水
C .硝酸钾晶体
D .氯化钠晶体
5.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
右图反映了饱
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右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是 。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右图中 区域(选填“Ⅰ”、“Ⅱ”、“Ⅲ”或“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 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或_____________。
6.如图在三只烧杯中盛有等量的水,然后依次加入30克、40克、50克蔗糖,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溶解,最后情况如图,请你判断: 中溶液一定饱和, 中溶液一定不饱和; 中和 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活动二:
情境创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份神秘的小礼物.请看:
将热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浸入到冷水中.观察
学生观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接下来我们继续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
学生活动
我来总结: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_______ _______________有关。
请你思考: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无限制的溶解某种溶质。
学生回答:不能。
此时该种溶液就是一种饱和状态。
请你填空:饱和溶液:一定 下、一定量的 里,不能再溶解 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 下、一定量的
里,还能继续溶解 溶质的溶液。
交流与讨论: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中为什么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
饱和溶液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稀溶液。
但是: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