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波斯工艺美术
外国工艺美术史总结

外国工艺美术史古代埃及工艺美术陶工艺:王朝前的新石器时期多为黑胎粗陶,造型都为模仿草篮和植物形态;此外,尚有各种薄胎细陶问世,其中以一种被称为黑顶陶器的制品最具代表性;所谓黑顶陶器:就是在整个土红色的器物上部或顶部施以黑色的釉泥,形成黑红两色的对比效果的陶器品;这类陶器造型异常单纯,器形外部线条自然流畅;之后陶艺多以泥灰为主要原料,并出现利用陶轮制作的陶器;前一阶段的黑顶陶器逐渐衰退,彩绘陶器出现并兴起;这时的陶器受西亚风格的影响;纹样结构都形成一定格式鳄鱼纹彩陶钵:在土红色的器壁上用白土绘以图案化的动物纹,口缘部分是交叉的白色线条组成的装饰带,在中间的鳄鱼与河马的表现手法亦相当精炼;鳄鱼身上布满交叉线条,大概是表现鳄鱼身上的硬磷;它与口缘部的交叉线装饰带形成统一而和谐的整体,富有形式美感;这种构思与表现也许受到了做为渔猎生活不可或缺的渔网的启示;玻璃工艺:沙芯法:即首先由混有黏土及多量沙质的粗糙物质做成容器的内部形态,并由金属棒的一端撑起来再浸入装有选作底色用的玻璃容器的“坩埚”中旋转,使之附上一层厚度相同的玻璃层;在这种附着的玻璃外壳尚未冷却之际,便贴上保持半流动状态的、拉长的各种彩色的长条形状的玻璃层;进而使用尖形的工具或梳子般的工具重新在容器的表面上刻画,形成独特的波状纹样;冷却之后,再把颗粒状的内部沙土从容器中掏出来;源于埃及,发展于希腊,色彩对比强烈,不透明,技术容易掌握,但操作过程繁复.-----玻璃鱼形容器为代表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史陶工艺两河流域北部的“尼尼微式”陶工艺十分兴盛,这是因为在尼尼微遗址挖掘出一批造型薄巧、做工精细的小型容器而得名;之后其他遗址出土的同类陶器也沿袭了这一称谓,这类彩纹陶器有个显着的特征,即装饰纹样几乎布满整个器壁,其成型方法普遍采用轮制;造型配有耳、把等附件;其形制多为高脚,偶有高足的壶;器身施挂白色化妆土,并以鲜艳的紫红色描绘几何纹、飞鸟以及其他变形的动物纹样,装饰结构极为严格;石工艺汉谟拉比法典碑:古巴比伦王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石工艺作品很少,但是于1901年发现的一块玄武石碑,不仅是精美的石工艺作品,而且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它就是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的汉谟拉比法典碑;这块碑造型遒劲大方,装饰古朴典雅,被视为巴比伦王国时期最出色的石工艺作品;石碑上端以浮雕的形式装饰着太阳神沙玛什授权标于汉谟拉比王的庄严情节,下半部分镌刻着楔形文字的法典条文,它是古代第一部完整保留下来的成文法典,相当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阶级关系,是研究、考证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宝贵资料;金属工艺:翼狮与牡鹿:在长形的铜板上装饰着一头正面的翼狮与两头牡鹿;构图以翼狮为中轴线、为严格的左右对称状,所以十分庄重肃穆;细部的刻画体现了工匠卓越的工艺技能;古代波斯工艺美术陶工艺:到公园前4000年,波斯陶工艺获得新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样式和类型,并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精美绝伦的作品,从风格上看制品造型十分洗练,装饰却又较为复杂,制作工艺已显得十分成熟,带有动物造型的器皿多,可以说是雕塑性的陶器.造型奇特,夸张变形,表现手法精练概括.造型饱满,富于动感,制作工艺精良.山羊纹彩绘陶杯:杯子造型简洁;装饰的重点在器壁的中下部位,突出表现了山羊的形象,具有均衡、静穆的美感;山羊由两个相对着的三角型和镰刀形的羊角构成,字羊角的圆形空间里描绘着像一排飞鸟穿过太阳的形象;装饰纹样纵横交错,黑白分明;表现出一种清新典雅的意境,体现了工匠们无穷的创造力和独特的审美;绿釉六棱把手杯:是萨珊王朝时期的代表作品;此时期仍以绿釉陶器为主,其风格特征基本承袭了帕提亚时期的风格,但在工艺制作上更为精致,装饰纹样也更有变化,而且很注重直接用于人们生活的器皿的制作,如壶、杯、罐等形制十分流行;由于此时金属工艺极为发达,制品广为普及,因而这些釉陶器皿中,不乏模仿金工器制品者;另外在陶器上加耳或把手,亦是此时陶工艺制作的一大特色,这不仅使用方便,也使器皿的造型富于变化;染织工艺织毯也是波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之一,它以优质的材料和精致的做工,富有变化的编织技巧而享誉全球;以至于后来整个伊斯兰地区生产的地毯都称为波斯地毯;与其他工艺一样;波斯地毯的艺术魅力,也在于他表现了生命的强大和生命的美;给人带了温馨和美感;伊斯兰工艺美术陶工艺:一白地多彩釉陶器:所谓白地多彩釉陶器,就是将白色泥釉施挂在红褐色坯胎上,再用铅釉系的铜绿釉和铁褐釉描绘纹样,白地衬托出绿色和黄褐色纹样,类似中国的“唐三彩”;有时在白色地釉上点撒绿釉,产生新颖奇特的装饰效果;器型:以钵、盘为主,还有壶和碗;白地多彩釉陶的继续和发展,导致了白地多彩刻线釉陶的出现;这是一种先在素胎上剔刻几何纹样,再施挂白釉,最后点撒彩釉,形成刻线纹样与色釉相映成辉的艺术效果;除了白地绿彩、黄褐彩之外,还有深紫、锑黄等制品;白釉黄褐彩三提环陶壶便是当时的典型代表,起基本是球形,陶壶的腹部两侧,其曲线是依最大的弧度表现的,形成扩肩、鼓腹,具有饱满庄重之感,由于壶身不高,底部没有收小,与壶身取得了均衡,壶的口部大,短颈,与壶肩三个高高的壶耳形成了对比,造型比例相当协调,使人感到三耳陶壶的丰满和壮实;伊斯兰工艺初期的特色是在壶、钵、瓮等日用器皿上以相当简练、流畅的线条描绘鸟、兽、鱼或人的面部进行纹样装饰,而且釉色也比较丰富;从造型上看,最显着的进步是器底出现各种旋削的技法;在平底和轮制高足之外,还有玉璧形高足蛇眼高足和旋转成半球形漕沟的内翻平底的器物;二)锡白釉陶器:锡白釉陶是在淡黄色胎土上施挂铅釉系统的锡白釉,成为纯白的优质陶器;器型以钵为主,也有壶类制品;其中钵的造型至今仍是独具特色的没有口缘的大口钵,常常修出轮制底足,其工艺规整,形态完美这种器型类似中国晚唐的白瓷;公元9世纪:施挂白釉的陶器产生公元9世纪~10世纪:锡白釉陶器又有新的发展其中之一是白釉蓝彩、绿彩、华丽彩陶器白釉蓝彩和白釉绿彩陶器,是在锡白釉的器表上描绘精美的钴釉文字、水藻纹或水藻变形纹样的陶器,此外还有蓝、绿相互交替的纹饰;器型:钵、盘、带盖壶这种壶的造型具有中国越窑和长沙窑的特征;(三)华丽彩陶器:华丽彩陶器也是以锡白釉坯体为基础,然后用氧化金、氧化银、氧化铜等釉彩描绘各种纹样的陶器,经还原焰烧成,纹样闪闪发光,具有金属光泽般的美妙效果,所以被称为“华丽彩”或“彩虹器”;纹样:多仿制金属纹样,如鱼子纹等;尤其是9至10世纪前期的华丽彩陶器,基本是金属制品的再现,器型以盘、钵为主;也有类似中国越窑的壶;此间还有颇具代表性的米奈型陶器,所谓米奈型陶器即用“米奈手法”制成的陶制品;先用钴蓝在白釉底上画草图,经过一度烘烧之后,在加上各种色彩固定再烧一次,伊斯兰陶器生产盛期的这种技巧曾广泛影响到中国与日本,米奈型陶碗即为此类代表作品,米奈陶器的色彩包括紫、绿、蓝、灰色,将彩度柔和降低,显得淡雅调和,虽无釉药的光泽,表面却有光滑美丽的肌理;染织工艺:织毯工艺:彩:多以红、黄等纯度较高的用色为主调,蓝色也较为常见构图:密不透风、碎小的纹样点缀其间,形成强烈的动感;纹样:题材多属花卉植物,有时饰以阿拉伯文字,并将其作为适合纹样;蓝色是伊斯兰织毯中常见的颜色,它们形成了图中的阴凉之地;织毯实际上成了伊斯兰教信徒们迫不及待描画的天堂的蓝图;玻璃工艺:从罗马帝国和萨珊波斯玻璃制作业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技术:用焙烧过的颜料绘画、镀金;玻璃制品款式经常受到同时代金属制品款式的影响;伊斯兰玻璃工艺典型代表:玻璃灯具--如彩绘玻璃灯;多为清真寺专用的油灯,造型独特,一般皆为敞口束腰、大腹小足的形制,富于线条变化和节奏感;器壁通体都以彩绘及镀金的手法进行装饰,纹样以文字纹为主,有时也兼以植物形象进行装饰,呈现出精美繁丽的效果玻璃餐饮器具也十分流行;典型代表:玻璃酒杯,在宫廷中十分兴盛,仅次于金属杯;以多种材料进行综合制作:以玻璃制作杯体,又以金或银制作杯脚,形成强烈的材质对照关系,很有特色,反映了伊斯兰工艺美术的另一显着特征;除这些工艺外,具有伊斯兰教特点的工艺活动还包括玉石雕刻、象牙雕刻、木雕;古代日本工艺美术陶瓷工艺:埴轮:是出土于日本古坟内的一种土偶殉葬品, 埴轮按其形制和风格特征可分为“圆筒埴轮”和“形象埴轮”两大类型;圆筒埴轮的基本特征:器物上下呈圆筒状,类似器座,是一种抽象性很强的陶塑纪念物,被作为丧葬用品;另有类似壶形,上端敞口、呈牵牛花状的埴轮,也颇具特色;形象埴轮的形制非常丰富,它以表现与人们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内容为其特征,是一种具象性很强的陶制纪念物;可分为四种类型:“房屋埴轮”:模拟住宅、仓库等形状;“器物埴轮”:模拟战争中的盾、箭袋、甲胄及生活中的扇子、杯子,甚至船等物品和器具形象;“人物埴轮”:模拟武士、农夫、巫师及师等人物形象;“动物埴轮”:模拟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这种形式抽象、造型夸张而寓意深刻的埴轮以其静穆而冷峻的气质和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向世人展示了古代日本工艺和雕塑艺术的水平;京烧;江户时代-被称为“京烧锦手”的装饰手法,是由野野村仁清的出现而大获成功的;仁清的作品以茶罐茶壶等茶具为主,在装饰上表现像漆器中“莳绘”那样日本漆工艺制法之一,以蒙上纱网的竹管讲金粉抖落于漆器纹样上,形成自然而美妙的装饰效果;在黑地上闪烁金光的效果,生动美妙,极富装饰性;“友禅染”江户时代中期出现,是印染技术上的一场革命;先在丝绸地上用胶描绘纹样后印染,最后再用水将胶洗掉从而完成制品,这种技法,可以忠实的表现出作者想要表现的内容;近代日本的主要服饰小袖的装饰手法,也完全转变为染的形式,形成了崭新而美妙的艺术效果;古希腊陶工艺一、几何纹样期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荷马时期”以几何形体的图案为主,制陶中心——雅典;几何纹样式器形多样,大小不一,最大的有等人之高;双耳瓶、敞口钵和把手杯等饮食器和日常用器也有骨灰罐祭神随葬用器;按照式样的装饰题材和特点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平行线、交叉线、三角形、S纹和回形纹装饰为主要特色;强调器物装饰构图上的左右对称,按照陶器的造型,分层次地进行装饰,彼此相互呼应,统一而富有变化,形成严整的图案结构,从而获得一种平衡、安定的效果;较为常见的构图规律:“三带—同心圆式”它由中间3条垂直的纹样带和两边的同心圆或漩涡纹样所组成,3条纹样间常填以s纹;第二阶段:以图案化的人物装饰为特色直接受启示于迈锡尼晚期陶器的装饰,主要取材于神话传说或日常生活故事,具体的有狩猎图、陆海战图和葬礼图等等;人物装饰的主要特征:头部成侧面,强调突出下巴部分;胸部成倒三角形,而臀部和腿部的弧线则带有写实的意味;二、东方纹样期公元前7世纪主要表现:对东方国家动植物纹样和怪兽纹样的摹仿,棕榈纹、莲花纹、狮身人面像、狮身鹫头像、狮头、羊身、蛇尾等等;制陶地区较广泛,各地保持制作工艺和装饰艺术的特色;其中以科林斯和阿提卡两地最为突出;东方纹样式的转折意义:各种风格融会贯通,百川纳海,最终形成希腊本土样式;雅典逐渐控制了希腊陶器的生产,成为希腊陶器的生产典范与样本;三、黑色纹样期公元前6世纪希腊陶器工艺的繁盛期,繁盛地——以雅典为中心的阿提卡地区所谓黑纹式,就是在赤色或黄褐色的陶壁上用黑色作剪影式描绘,物体的内部结构则以刻线手法表现;制作工艺考究,不少作品至今仍然光亮如新;从此,古希腊陶器上开始留下制作者和绘饰者的名字;制作过程:精选陶土轮制成型大型器物常分几个部分加以制作在器壁上涂一层含铁成分的“化妆土”干后刷一层透明的釉装饰手法:用锐器在器壁上勾划出人物、动物等形象的轮廓结构,在描划的部位上用一种黑色色料类似“漆”的涂料,其成分尚未得知平涂;为加强表现效果,有时也在黑色色料上补充一些白色或紫色,或用锐器刻划出形体的轮廓线装饰题材:人物场景重点装饰元素,早期取材于希腊神话,后期出现日常生活场面;四、红色纹样期公元前5世纪所谓红色纹样式就是在赤褐或黄褐色的陶壁上用黑色或深褐色作勾勒和装饰,然后再在形象以外的部分涂上黑色色料;其效果较之黑纹式的刻线显得更为灵活自如、丰富多彩;红纹式盛期的陶器可分为两大类:混酒器和双耳瓶等大型陶器杯、盆、钵等小型陶器欧洲中世纪家具一、罗马式主要特色朴素无华的装饰风格,尽管大多也以薄木雕刻作为装饰手法,但在纹样设计上单纯、简洁、明快,以动植物纹样为主;它对当时的家具影响并不明显,只有极少建筑圆拱等形式作为家具装饰范本;罗马式家具与古代家具在历史上的延续现象最明显的反映在旋木式样的运用上;座椅靠椅和桌登全一旋木制成;这种现象即使在日耳曼人居住的地区以外也同样可以看到;这种旋木样式在某些地区保持了相当长的时期;在罗马式家具中最常见种类:贮藏箱柜;最初箱柜设计和制作较为简单,呈直立长方形,以粗木板制成,贮藏衣物和圣器;后来以屋顶形斜盖加以装饰,以至逐渐出现了高腿屋顶形斜盖的罗马式典型柜子;民间普遍的还是以长方形无腿为主,装饰简单,不过多用油漆刷制,色彩明快;二、哥特式时间:12世纪后半期~15世纪初直到14世纪时才形成了明显的风格特征,这就是在家具装饰中采用尖拱形雕刻装饰,反映了教堂建筑特色的影响;当时的家具一般仍以厚橡木板制成,在造型和装饰上依然留下了粗拙厚重的感觉,15世纪开始哥特式家具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发生了较大变化,因为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开始追求室内装饰的奢华;于是厚木板钉接的家具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从而创造了木柜骨架镶接薄板的新方法,同时一种新装饰:“折叠亚麻布”的特殊平面装饰形式,方法是在家具平面上作折叠亚麻布或羊皮纸状的装饰哥特式的流行家具:食器柜、大型碗橱、珍宝箱、桌子、座椅;椅凳样式丰富,同时皇宫王室里的一些家具更具有装饰陈设的作用,其设计形式上的多样化和制作工艺的精巧也体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玻璃工艺:彩绘玻璃窗制作技法:先用铅条编连成各种抽象轮廓,再用小块玻璃镶嵌彩绘而成,带有单线平涂似的绘画意趣主要特征;主要色彩:红、蓝、紫;其制作工艺尤其是色彩效果赋予玻璃工艺以崭新的艺术语言;文艺复兴时期金属工艺在德国,纽伦堡是欧洲最大的银器制作中心,文策尔·雅姆尼策他的作品深受皇宫贵族的欢迎,大多为宫廷所藏;他发明了一种旋转的印戳用来制作线脚和重复的缘饰,丰富了金属工艺的装饰技法;并且这种缘饰不仅出现在他自己的产品上,还影响了其他作品;代表作品:银制台饰、贝壳式水壶吸取了“田园风味陶器”的某些特点,以写实工细的手法表现了昆虫或其他爬虫类,形成趣味别致的装饰效果;染织工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织物工艺发达;佛罗伦萨、西埃、米兰等都是当时机织业的中心;从现存织物来看特征无论是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都受到东方影响;织物中以织锦较为出色,这类织锦中有红或蓝等单色也有双色三色或加金丝的花锦;装饰题材有:宗教、神话故事、中世纪的骑士、淑女、以及花卉图案;表现手法写实与同时期的造型艺术有共同特点;15世纪意大利织物纹样中最有特色的是石榴纹,花、叶形状复杂,构图充实,制作精细效果富丽华贵;16世纪:织物纹样表现手法渐趋图案化,对称的构图、大结构的花卉纹样,构成明快安定的效果,色彩强烈、技艺精巧;巴洛克时期染织工艺时间:始于14世纪,17世纪盛况空前1662年法国巴黎的织锦工艺“戈贝兰织物所”组织者:路易十四的宰相戈培尔负责人:宫廷画家夏尔·勒布伦;目的:为宫廷服务;闻名于世的戈贝兰式花壁毯由此而来;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艺术活动都受到宫廷制约;织锦壁毯工艺也无不例外;当时戈贝兰织物所的设计样稿均由宫廷画家制作以勒布伦的样稿为最;他的绘画技巧在壁毯样稿中大有用武之地,内容包括希腊神话、宗教故事和历史事件;代表作国王的故事亚历山大的故事十二个月路易十四加冕式历来被看作巴洛克织锦壁毯工艺的珍品;玻璃工艺德国玻璃工艺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森林玻璃”工艺在欧洲享有盛名;由于受到威尼斯的影响,珐琅彩绘式玻璃工艺流行一时;直到17世纪的纽伦堡等地仍然保持着这一传统的制作工艺;一般玻璃器皿上都装饰着笔法细腻的风景画;不过17世纪的德国主要成就是透明玻璃器,它把旋盘式宝石研磨技术作为装饰手段,在透明玻璃上做出浮雕式的装饰效果,装饰题材:肖像、城市标徽、几何纹样为主,从而形成了与威尼斯刻花玻璃不同的风格;代表作品:磨花玻璃高脚盖杯,自1622将宝石研磨技术运用到玻璃磨花上,使纽伦堡的玻璃装饰由原来的珐琅彩绘转向以刻花为主的生产;在制作工艺和装饰水平上足以与同时期威尼斯产品相媲美,无论从吹制的圆润、套料的均匀和焊接的精美都反映出工匠的纯熟技巧;木工艺安德烈夏路布尔是路易十四时期最优秀的家具工艺家,长期在宫廷任职,他早期的作品常用五彩木片作花鸟图案镶嵌装饰;1680年左右,他创造了一种所谓的“布尔镶嵌法”即将金属片和龟甲重叠在一起,刻成一样的图案,然后镶嵌在橱柜家具的表面;这种镶嵌法曾对法国后期的家具工艺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邻国的家具工艺也纷纷效仿;作为一个优秀的家具工艺家,布尔不仅擅长镶嵌技法,同时也掌握了完美的木工和包铜技术;陶工艺德尔夫特的初期中国风格的装饰是在盘、瓶、壶等陶器造型上描绘水边小鸟、森林逐鹿、岩下小虫等,四周饰以花边纹样;后期:风景仙人、骑马人物、楼阁仕女、各种几何纹样风格充满了东方情韵;德尔夫特的所谓希诺瓦兹里的纹样中国样式是从大量进口的中国瓷器中选择合适欧洲人理解的形态,加以改变重新组合;表现形式自由,纹饰清新活泼而受到欧洲人的喜爱;德尔夫特的中国样式初期:以白地蓝彩纹样为主,近似中国青花瓷的装饰;装饰纹样:龙、狮子、凤凰、亭台楼阁、仙人、庭院花枝、山水风景等中国青花纹样;人们称之“中国的形象”;德尔夫特虽然装饰风格摹仿中国瓷器;造型完全是按照欧洲人的生活习性和欣赏习惯而设计,这也是它垄断市场的主要原因;除日常用具以外,德尔夫特最出色的是陶砖的设计和制作,当时的陶砖不仅作为室内铺地材料、而且用作壁面装饰特别是壁炉周围都用陶砖镶嵌;上面多饰以花卉纹样;不但满足国内的需要,同时还向法国、德国、俄国和印度等地输出,在国际上颇享盛誉;代表大花瓶图形的篮彩花鸟图砖;罗可可时期特点:纤细、轻巧、华丽、繁缛的装饰性,多用C形、S形和涡卷形的曲线;艳丽浮华的色彩装饰,洋溢着东方特别是中国情调陶瓷工艺17—18世纪约翰·弗里得里希·伯蒂格尔和埃伦弗里德·瓦尔特·冯·切恩豪斯决意研制和发展本国制瓷工业,1708年7月:朱红色瓷质炻器诞生-“伯蒂格尔炻器”1709年3月:伯蒂格尔烧制出欧洲第一件白釉瓷器;麦森窑:1710年开设,王室瓷窑,伯蒂格尔初期制品:无釉杯、施釉杯、瓷盘、碗钵供复活节使用;材料:次维考黏土“希诺瓦白土”1713年:真正的硬质瓷器出现批量生产优质白瓷器,得到普遍的赞赏,这时麦森瓷器成为名副其实的硬质瓷器;18世纪20-30年代,麦森窑大量仿制日本柿右卫门和伊万里彩绘瓷器如八角形器皿,带盖茶碗以及装饰形式,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欧洲的瓷器也分硬质瓷和软质瓷,硬质瓷:用高岭土为原料,烧色程度高;软质瓷:以陶土和玻璃为原料,烧色程度低,壁体呈白色半透明状;。
古代波斯工艺美术_550505913

羊木纹装饰浮雕板
萨桑王朝
5-6世纪
波斯
老鹰捕鸭 灰泥浮雕 高31.2厘米 10-11世纪
第三节 小 结
一、巨大的包容能力
纵向的时间和横向的地域,全方位地吸收了 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希腊罗马艺术 以及东方的印度、中国文化的养料 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精华 形成了波斯的具有鲜明个性 同时又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关联的 工艺风格和艺术特征
3. 阿克美尼德王朝
(Achaemenidae アカイメネス, 古代波斯最强胜的王朝 工艺美术全面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 公元前550~前330年)
大流士一世(Darius / Dareios ダレイオス) 实行军政改革 并建立起完备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制度 形成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为东方专制政体之典型
萨桑王朝 5-6世纪
波斯
猪与鸡
水晶印章 6世纪
国王与狮子
玛瑙印章 6世纪
五、建筑装饰
成就显著
大气磅礴
浮雕、釉面砖,多受两河流域风格影响 动物、人物形象居多 内容:守护神、人首动物多 形式:秩序美感
大流士王宫殿北台阶(朝拜帝王宫殿)阿克美尼德期 公元前5纪 波斯波里斯
大流士王宫殿北侧阶梯的浮雕 前6-5纪 伊朗 波斯波里斯
(3)经济制度方面的改革:
① 只有国王有权制造名为 “大流克”(daric)的金币通行全国 ② 各省只能铸造银币 ③ 各自治城市只能铸造铜币 这是世界历史上一个大国首次施行统一的铸币制度
黄金马车
长18.8厘米
公元前5世纪
4.帕提亚王朝/安息
(Parthia パルテチア 公元前247年—公元226年) 在伊朗东北部形成的奴隶制大国
黄金与石材的印章
古代波斯工艺美术教学文案

植 物 纹 提 花 手 织 物
植 物 纹 提 花 手 织 物
几 何 纹 提 花 手 织 物
四、石工艺
材质丰富、工艺精良、风格细腻 作为装饰的多,具有实用功能者少
天 青 石 国 王 像
五、建筑装饰
成就显著,大气磅礴。浮雕、釉面砖,很多受两河流域风格影响 动物、人物形象居多 内容:守护神、人首动物多 形式:秩序美感
风格:豪华而典雅,强烈奔放
前波斯时期:古朴典雅——铜器优 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豪华壮观——金器优 萨珊时期:优雅细腻——银器优
内容:餐饮具、祭器(竿头装饰)装饰品、货币、马具 翼狮形角杯、八曲长杯
狮 纹 金 杯
山 羊 纹 金 杯
青 铜 马 嚼 子
杆 头 铜 饰
狩猎纹铜腰带
翼 狮 形 银 制 角 杯 公 元 前 世 纪
彩绘陶制嘴壶
彩 绘 动 物 形 双 耳 罐
人 物 纹 彩 釉 陶 器
彩 釉 莲 瓣 圣 树 牛 纹 陶 壶
山 羊 形 注 水 器
瘤 牛 形 注 水 器
瘤 牛 形 注 水 器
山 羊 形 陶 制 角 杯
二、金属工艺
为波斯工艺美术中成就最为辉煌的工艺品种
特点:善以动物形态与器皿相结合,造型生动, 大胆夸张,做工精细,材质丰富
五、丰富的材质肌理。纵观波斯工艺美术的发展,各种材质 被广泛应用,并根据不同的材料进行设计加工,从而产 生了一些新的加工技术和新的工艺品种。因此,波斯的 工艺美术以品种繁多、丰富多彩而为人所知。
银制马头
银 盘
女 神 纹 水 瓶
执 壶
宗教
在阿克美尼德王朝之前,波斯各古国和王朝基本都有各 自的多神教,从大流士一世将琐罗亚斯德教定为波斯的 国教开始,波斯各王朝基本皆以琐罗亚斯德教为主进行 宗教活动。
13-14世纪波斯陶器装饰艺术的中国风研究

13-14世纪波斯陶器装饰艺术的中国风研究摘要:13世纪早期蒙古帝国的快速扩张使得商品和文化的远距离传播与交流成为可能,元代中国和伊利汗国之间的密切政治文化关系为两地区在工艺技术、设计审美方面的交流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象征波斯蒙古政权的塔赫特·苏莱曼宫保留大量中国与波斯文化艺术交流的痕迹,使得这一时期的很多装饰图像具有跨文化艺术史研究价值。
中国与波斯的设计艺术在此时期得以融合,中国纹饰在波斯经历了挪用、改造与再生产,形成全新的装饰艺术风格。
本文通过对13-14世纪中国与蒙古波斯政权——伊利汗国两地区出土陶瓷文物的图像进行系统梳理,分析蒙古帝国时期波斯地区陶器装饰艺术所展现的中国风现象,展现中国装饰风格与图像向西亚的传播与演化之历程。
关键词:波斯;伊利汗国;景德镇;陶瓷;纹饰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3)10—098—(05)A Study of Chinoiserie in the Decorative Art of Persian Pottery in the 13th and 14th Centuries0 引言元朝时期在13世纪上半叶的快速扩张打开了沉默已久的欧亚大陆文化及贸易联系,1250 - 1350年间,蒙古人控制着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这时期通常被西方学者称为“蒙古和平时期”(the Pax Mongolica)。
用美国历史学家珍妮特·阿布-卢格德(Janet Abu-Lughod)的话来说,认为这是“欧洲霸权到来之前”的时代,在这一时期,贸易和交流鼓励思想和视觉文化在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进行传播交流,中国与西亚之间的文化交融正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变得频繁且显著。
很显然,这得益于亚洲各地蒙古黄金家族的血缘关系及蒙古政治联盟所发挥的作用。
1260年3月,忽必烈在战胜其弟阿里不哥以后,确立了大汗地位,在至元八年(1271年)改蒙古政权为大元,创建了元朝,称元世祖,并在七年后的1278年于江西省景德镇成立了专门督烧瓷器的官方机构——浮梁瓷局。
波斯纹样

三、染织图案
波斯飞的染织工艺品 以品质优良、工艺精 湛、文饰华丽著称于 世,特别是在纹饰方 面创造了许多独具波 斯民族特色且对周围 地区产生很大影响的 图案。
波斯地毯:伊朗著名的手工业之一, 自古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以优良的质 地、古朴雅致的图案和精美的工艺受 到世人的喜爱。据考证,其编织和生 产的历史至少已经有2500年。波斯地 毯的一大特色是其染料从天然植物和 矿石中提取,染色经久不褪不变,以 抽象的植物、阿拉伯文字和几何图案 进行构图。位于德黑兰市中心的地毯 博物馆,1978年3月建成开馆,展厅 陈列着几百幅各个时期所编的地毯, 多用纯羊毛、棉丝或棉线织成,图案 优美,工艺精湛,地毯的图案多取材 于阿拉伯人喜欢的玫瑰花、郁金香和 波斯梨花等花果。不少地毯都已有一 二百年历史,至今仍色泽鲜艳,光彩 灼灼。
器物上壁垂直,中部折腹。 下部喇叭形足,形体富于变 化。淡黄的地,口缘和腹部 中央各饰两周褐色的条带, 其间用竖条细竖线分隔,隔 出的空间描画两只大角山羊 作为主体纹样。山羊的两只 角十分夸张,比例很大。身 体处理简洁,腿部向前,身 体后倾。高足上有三角纹, 与山羊的腿脚方向一致,呈 现出一种稚拙的动势。这种 陶器是希阿尔克第二三期彩 陶的典型作品。
建筑装饰
成就显著,大气 磅礴。浮雕、釉 面砖,很多受两 河流域风格影响 动物、人物形象 居多 内容:守护神、 人首动物多 形式:秩序美感
四、其他的图案
小结
1、巨大的包容能力。波斯工艺美术从纵向的时间和横向的地域,全方位 地吸收了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希腊罗马艺术,以及东方的印度、 中国文化的养料,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精华,形成了波斯的具有鲜明个 性,同时又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关联的工艺风格和艺术特征。 2、强烈的造型意识。波斯工艺美术注重造型的重要性,不论是什么材质 的制品,皆以造型为本,精益求精。不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制品造型, 也都全力以赴,以达尽精微而致广大的境地。巨大的建筑装饰和精巧入 微的工艺小品具有同等重要的造型意义。因此波斯工艺美术中反映出的 造型意识精深而博大、生动而壮美。 3、浓郁的装饰情趣。波斯工艺美术自始至终洋溢着东方艺术的气息。在 造型与装饰上,注重平面化的表现手法和程式化的形式运用。对人物、 动物和植物等形象加以变形处理,以符合装饰形式的需求。同时,注重 强烈色彩的应用,以此加强工艺美术中的装饰性表现。
《中外工艺美术史》_教学笔记_8

中外工艺美术史教学笔记 8外国古代的工艺美术古埃及·古西亚(波斯)·古伊斯兰第十一章、外国古代时期的工艺美术一、古代埃及·工艺美术古埃及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古埃及人视作生命摇篮的尼罗河,就是埃及灿烂文化的主要源泉,封闭型的地理特征。
●约公元前5000年,埃及社会出现了阶级萌芽;●公元前4000年左右,完成了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的过渡,建立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200年,上埃及征服下埃及(双国),建立强大中央集权专制王朝。
此后埃及先后经历了:●早期王国 1~2王朝 (约公元前3000 ~公元前2686)●古王国 3~6王朝 (约公元前2686 ~公元前2181)●第一中间期 7~10王朝 (约公元前2181 ~公元前2133)●中王国 11~12王朝 (约公元前2133 ~公元前1786)●第二中间期 13~17王朝 (约公元前1786 ~公元前1567)]●新王国 18~20王朝 (约公元前1567 ~公元前1085)●末期王国 21~26王朝 (约公元前1085~公元前525)公元前332年,埃及为希腊马其顿王国所征服,标志埃及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历史终结。
作为手工业相当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的艺术设计在人类早期的手工业设计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注意:死而复生的信念影响,对陵墓的重视程度,厚葬风俗等);宗教:泛神论(多神教),相信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背后皆有神灵存在;信念:再生,永恒和不变。
(一)、家具艺术设计古埃及时代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保存至今家具的最早范例,这些制品所确定的家具基本类型和基本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后世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埃及家具设计的高度成就源自于完善而发达的工艺技术,后世常见的细木工技艺,在古埃及已经获得相当大的发展,从古埃及的壁画中可以看到大量制作家具的场面,古埃及木匠唯一缺少的木工工具,只有刨子和镟床。
外国工艺美术

1、约5万年前,除了原始的石斧之外,还有尖状器、刮削器的出现,此期称为“中期旧石器时代”。
2、大约在5万年至1.5万年之前的“晚期旧石器时代”,人们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图腾”崇拜。
3、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这意味着农牧业的出现。5000年至3000年之前之一阶段称为“金石并用时代”。
罗马式工艺美术1发展于11世纪,成熟于12世纪上半期它首先出现于法国然后遍及所有不受拜占庭艺术影响的欧洲国家.2金属工艺的制作风格主要是以平面化自由化处理形象占主
导地位3罗马式家具的主要特色是素朴无华的装饰风格.它们大多以薄木雕刻作为装饰手法并且延续了古代家具的某些风格.4纺织工艺,主要作品是在贵族的府邸与教堂中悬挂的壁毯,无论在技术还是数量和规模上,这一时期的欧洲纺织工业都有巨大的发展.代表作:贝叶挂毯.罗可可形成的生产时间、背景、风格艺术特征、形成因素或原因:
现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1、传统风格——现在人使用现代材料,表现传统工艺美术的造型与装饰风格,追求怀旧情思和复古意趣。2、装饰风格——强调工艺美术作品的装饰功能,忽略材质肌理的展现,但实用功能依然占有主要比重。3、现在风格——强调工艺美术作品的材质肌理本身的美感效果,同时考虑到实用功能,但忽略装饰性的表现。4、前卫风格——无视工艺美术作品的实用功能,强调单纯的“美”和“刺激”,强调“视觉冲击力”和工艺家个性的表现,有意改变作品材质肌理的感觉。
外国工艺美术史之古代波斯美术(section)

一、概 述
波斯(Persia)——“马夫”、“骑士”之意
1935年波斯改称“伊朗”(“富裕”“贵人” 之意)
历史
1、埃兰Elam(公元前20—前7世纪)兴起于伊朗 西部扎格罗斯(Zagros)山区的古国,与两河 流域关系密切。
人物纹银杯
2、米堤亚/米底Media(公元前7—前5世纪) 兴起于伊朗西北高原的古国。金属工艺发达, 风格接近于古埃及,呈静穆、庄重之风。
祆教 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er) 波斯教
拜火教(fire worship)
善恶二元论
马兹达(Mazda)——善神(光明之神) 阿希拉姆—— 恶神(黑暗之神)
二、美术
陶工艺
带有动物造型的器皿多 可以说是雕塑性的陶器 造型奇特 夸张变形 表现手法精练概括 造型饱满 富于动感 制作工艺精良
4、鲜明的形式美感。注重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感,强调和谐 统一的造型和装饰美学观念,因而作品富于韵律感,令 人赏心悦目。同时蕴涵着一种平衡、安定、恒久的气韵。
5、丰富的材质肌理。纵观波斯美术的发展,各种材质被广 泛应用,并根据不同的材料进行设计加工,从而产生了 一些新的加工技术和新的工艺品种。因此,波斯的美术 以品种繁多、丰富多彩而为人所知。
大流士一世(Darius / Dareios)实行军政改 革,并建立起完备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 家制度。形成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 国,为东方专制政体之典型。
(1)政体方面:
①把地方划分为23个省,分别规定纳税的种类和数目
②各省由国王委派总督统治。总督身边安插有“王室秘 书”,国王给总督的命令由秘书宣读
石工艺
材质丰富、工艺精良、风格细腻 作为装饰的多,具有实用功能者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提亚贵族像
铜制 公元前2世纪
石雕有翼女神像 1-2世纪 帕提亚王朝
石雕女性裸体像
1-2世纪 帕提亚王朝
5. 萨珊王朝/新波斯王朝
(Sasan ササン,公元226年~651年) 由阿尔达希尔(Ardashir)建立的新波斯王朝 工艺美术十分发达,尤其是金属工艺和染织工艺成就突出
善端:阿胡拉· 马兹达(Ahura Mazda)——光明之神
善恶二元论 恶端:安格拉· 曼纽(Angra Mainyu)—— 黑暗之神
(希腊文)阿里曼 / 阿希拉姆(Ahriman)
第二节 工艺美术
一、陶工艺
带有动物造型的器皿多(雕塑性的陶器) 形态奇特,造型饱满,富于动感 表现手法精练概括,制作工艺精良
近卫军得行列 釉面砖 苏萨王宫出土 阿克美尼德王朝 公元前5纪 波斯
武人像 釉面砖
人高147
苏萨出土
前5-4纪
波斯
翼狮(飞狮) 釉面砖 高142 苏萨出土 前 5—4纪 阿克米尼斯王朝
咆哮的狮子 釉面砖 长370厘米
公元前5世纪 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
狮子的头部
釉面砖
阿克美尼德期,公元前5纪 波斯
萨桑王朝 5-6世纪
波斯
猪与鸡
水晶印章 6世纪
国王与狮子
玛瑙印章 6世纪
五、建筑装饰
成就显著
大气磅礴
浮雕、釉面砖,多受两河流域风格影响 动物、人物形象居多 内容:守护神、人首动物多 形式:秩序美感
大流士王宫殿北台阶(朝拜帝王宫殿)阿克美尼德期 公元前5纪 波斯波里斯
大流士王宫殿北侧阶梯的浮雕 前6-5纪 伊朗 波斯波里斯
萨 珊 王 朝 时 期:优雅细腻——银器突出
金属工艺——波斯工艺美术中成就最为辉煌的工艺品种
特点:善以动物形态与器皿相结合 造型生动 大胆夸张 做工精细 材质丰富
风格:豪华而典雅 强烈而奔放
品种:餐饮具 装饰品
祭器(竿头装饰) 货币 马具
翼狮形角杯
八曲长杯
狮纹金杯 前12-11世纪
山羊纹金杯
银制马头
4世纪
巴兰5世猎狮纹猎银盘
4-5世纪
女神纹水瓶
银镀金 4世纪
执壶
宗 教
在阿克美尼德王朝之前 波斯各古国和王朝基本都有各自的多神教
从大流士一世将琐罗亚斯德教定为波斯的国教开始 波斯各王朝基本皆以琐罗亚斯德教为主进行宗教活动
祆教(火祆教、火教)
琐罗亚斯德教 (Zoroaster ゾロアスタ-) 波斯教 拜火教(fire worship)
作为装饰的多
具有实用功能的少
天青石国王像
阿克美尼德王朝 前5-4世纪
有 天 青 石 狮 头 装 饰 的 黄 金 剑 柄 前 5 世 纪
巴尔米来那地方的三神——阿古力波尔、巴尔夏明、马拉卡贝尔 帕提亚 1世纪前半波斯
士兵们 帕提亚 2世纪 波斯
波斯教圣火坛 5世纪
卡瓦德一世的胸像 红玉髓浮雕
图案多样 材质讲究
纹饰繁缛 设色华丽 织毯居多
羊纹锦 6-7世纪
羊树纹蜡染屏风
丝绸 8世纪
唐草纹织物
祭坛用双鸟花纹鼓花缎织物
圣树纹祭坛壁挂
红地菱花纹波斯缎织物
水禽纹提花毛织物
孔雀菱花纹悬袋缎织物
植物纹提花手织物
植物纹提花手织物
几何纹提花手织物
四、石工艺
材质丰富
工艺精良
风格细腻
(1)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
① 把地方划分为23个省,分别规定纳税的种类和数目
② 各省由国王委派总督统治。总督身边安插有 “王室秘书”,国王给总督的命令由秘书宣读
③ 将名为“国王的耳目”的侦察官派往各地, 以观察和监督地方军、政官员的活动
(2)军事体制方面的改革:
① 将全国划分为5个大军区,下设省军区 ② 军队由国王直接控制,将领由国王任免 ③ 地方实行军政分治,省的总督不掌握兵权 (个别总督兼军职) ④ 国王另有“无敌近卫军”12000人,其成员从波斯人中挑选 是波斯军队的核心 ⑤ 为了便于调遣军队,传达命令,修筑设有驿站的大道 其中最长的一条由首都苏萨直至小亚细亚海岸的以弗所城 全程约2400KM
3. 阿克美尼德王朝
(Achaemenidae アカイメネス, 古代波斯最强胜的王朝 工艺美术全面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 公元前550~前330年)
大流士一世(Darius / Dareios ダレイオス) 实行军政改革 并建立起完备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制度 形成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为东方专制政体之典型
灵鸟纹银盘
萨珊王朝 6-7世纪
国王狩猎纹银盘
银制镀金 径28.6厘米 6-7世纪
国王胸像
铜 6-7世纪
有翼的母山羊 银质嵌金 高27.5 阿克米尼斯王朝 前5—4纪 波斯
青铜公羊洗手器 高34.5 7-8纪 萨桑 波斯
霍斯洛夫二世像形青铜香炉 高35.6 萨桑 波斯
三、染织工艺
总体特点:
山羊纹彩绘陶杯 公元前40世纪
彩绘鸟纹陶钵
高18厘米 直径26.6厘米 公元前40-35世纪
彩绘鸟纹陶罐 高29.7厘米 口径12.2厘米 底径12.7厘米 前16-13世纪
陶制嘴壶
高14.3厘米 前10世纪
彩绘陶制嘴壶 高16.5厘米 前10世纪
彩绘动物形双耳罐 高24.5厘米 前10世纪
古代波斯工艺美术
2013.10.9.
第一节
概 述
波斯(Persia ぺルシア) —— “ 马夫 ”、“ 骑士 ” 之意
1935年巴列维王朝时代“ 波斯”改称 “ 伊朗 ”
伊朗(Iran イラン) —— “ 富裕 ”、“ 贵人 ” 之意
历 史
1. 埃兰/伊兰
( Elam
エラム,约公元前30世纪~公元前7世纪)
青铜马嚼子 10厘米×18厘米 公元前10世纪
杆头铜饰 铜 公元前8-7世纪
狩猎米 公元前5世纪
翼狮形黄金角杯 高22.6厘米 公元前5世纪
翼狮形黄金角杯
公元前5世纪
黄金碗
阿克美尼德王朝 公元前5世纪
翼狮形镀金银手镯
高12.3厘米 公元前5世纪
同时,注重强烈色彩的应用 以此加强工艺美术中的装饰性表现
四、鲜明的形式美感
注重工艺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感
强调和谐统一的造型和装饰美学观念
因而作品富于韵律感,令人赏心悦目 同时蕴涵 着一种平衡、安定、恒久的气韵
五、丰富的材质肌理
各种材质被广泛应用,并根据不同的材料进行设计加工
从而产生了一些新的加工技术和新的工艺品种
羊木纹装饰浮雕板
萨桑王朝
5-6世纪
波斯
老鹰捕鸭 灰泥浮雕 高31.2厘米 10-11世纪
第三节 小 结
一、巨大的包容能力
纵向的时间和横向的地域,全方位地吸收了 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希腊罗马艺术 以及东方的印度、中国文化的养料 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精华 形成了波斯的具有鲜明个性 同时又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关联的 工艺风格和艺术特征
兴起于伊朗西部扎格罗斯(Zagros)山区的古国 与两河流域关系密切
人 物 纹 银 杯 公 元 前 30 世 纪
石雕女立像
公元前27世纪-前22世纪
葬礼用男性头部 公元前20纪后半 埃兰
城壁柱的中楣用的花砖断片 彩釉陶 埃兰 公元前8纪
2. 米堤亚/米底
( Media,メデイア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5世纪) 兴起于伊朗西北高原的古国 金属工艺发达,风格接近于古埃及,呈静穆、庄重之风
结
束
人物纹彩釉陶器 公元前10世纪末期
彩釉莲瓣圣树牛纹陶壶 公元前10世纪
山羊形注水器
高20厘米 公元前9-8世纪
瘤牛形注水器
高23.8厘米 公元前9-8世纪
瘤牛形注水器 高24厘米 公元前9-8世纪
山羊形陶制角杯 高26厘米 前3-1世纪
二、金属工艺
前 波
斯
时
期:古朴典雅——铜器突出
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豪华壮观——金器突出
因此,波斯的工艺美术以品种繁多、丰富多彩而为人所知
六、浓厚的世俗气息
基本摆脱了神秘的来世观念的气质 和单纯 的宗教信仰的影响 充满了浓厚的人间情调和世俗气息 具有一定的原始人文主义思想的特征 作品往往表现出一种强劲而乐观的情绪
课程网址: http://166.111.92.13/
北京市精品课程 清华大学获2006年北京市精品课 外国工艺美术史 张夫也 美术学院
二、强烈的造型意识
注重造型的重要性,不论是什么材质的制品 皆以造型为本,精益求精 不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制品造型,也都全力以赴 以达尽精微而致广大的境地 巨大的建筑装饰和精巧入微的工 艺小品 具有同等重要的造型意义 因此,反映出的造型意识精深而博大、生动而壮美
三、浓郁的装饰情趣
自始至终洋溢着东方艺术的气息 在造型与装饰上,注重平面化的表现手法 和 程式化的形式运用 对人物、动物和植物等形象加以变形处理 以符合装饰形式的需求
(3)经济制度方面的改革:
① 只有国王有权制造名为 “大流克”(daric)的金币通行全国 ② 各省只能铸造银币 ③ 各自治城市只能铸造铜币 这是世界历史上一个大国首次施行统一的铸币制度
黄金马车
长18.8厘米
公元前5世纪
4.帕提亚王朝/安息
(Parthia パルテチア 公元前247年—公元226年) 在伊朗东北部形成的奴隶制大国
大流士王宫觐见殿 中央阶梯及卫兵行列 公元前6-5纪 伊朗 波斯波里斯
朝贡行列
腓尼基人
波斯
公元前6-5纪
大流士王宫殿东侧围墙上的浮雕 进贡图 前6-5纪 伊朗 波斯波里斯
朝贡行列 阿克美尼德王朝 前6-5纪 波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