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ppt课件

合集下载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培训课件ppt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培训课件ppt

on
on the on
on the
inde ...... on mellom st. su堂indirect
"巫你的 that... kind on
紧限于 I巫ic theiec on反向
on
the,st麵
03
斯特
01
the
02
that
1
2
3
st I stI阶段性
巫斯特

st 阶段性 st st all
实验报告评估:对学员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评估其对误差来源的识别和纠正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检验标本运输和保存的质量控制
运输方式
温度选择
对于需要低温保存的检验标本,应确保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同时,对于需要恒温运输的标本,也应尽量保持温度的稳定,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应根据检验标本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如冷藏、冷冻等。同时应确保运输过程中温度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保持检验标本的原有状态。
使用检验仪器和试剂进行实际检测
分析检验结果,识别误差并进行纠正
方法
安排学员分组练习,互相监督和纠正
现场演示操作流程,指导学员进行实际操作
指导学员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实验数据和误差来源
理论考试:对学员进行闭卷考试,测试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践操作考核:观察学员实际操作过程,评估其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
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的规范和要求
内容
01
02
检验结果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
检验仪器和试剂的选用及校准
方法
制作详细的PPT课件,配以图片、图表和案例

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

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

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1. 引言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预期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

在分析工作中,质量控制尤为关键,因为错误的分析结果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和不正确的结论。

本文将介绍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在进行分析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预备工作,以确保分析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2.1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在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和预处理。

质量控制在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完整性检查:检查数据是否缺失或不完整,避免在分析过程中出现数据缺失造成的误差。

•准确性验证:比较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并对可能存在的错误进行纠正。

•一致性检查:检查数据是否符合一致性规则,例如数据类型、数据范围等。

2.2 数据可视化和探索性分析在分析前,通常通过数据可视化和探索性分析来了解数据的特征和分布。

•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图形等方式展示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异常情况,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发现数据中的问题和潜在规律。

•探索性分析:通过统计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关键特征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初步获取对问题的认识。

质量控制在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确保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图表和图形的正确性:确保图表和图形的绘制准确无误,以避免由于错误的可视化结果导致分析结果产生误解。

•数据分析的准确性:验证探索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并确保使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

3.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以解决具体问题或达到预期目标。

3.1 数据清洗和特征工程在分析中,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特征工程,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

•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处理缺失值和处理重复值等,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特征工程:选择有意义的特征、进行特征构建和特征选择等,以提高模型的表现和可解释性。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3;患者准备错误(后面详细讲解) 4:压脉带和持针器操作错误 5:采样时间错误(最佳的采血时间取决于标本本身,内分泌检查项目尤 其要注意采样时间) 6:采样量不足 7:采样类型错误(后面详细讲解) 8:采样容器错误(后面详细讲解) 9:采集后标本操作错误 (四)标本运输与接收的操作规范要求 1:运输途中丢失标本和申请单 2:运输途中容器损坏 3:运输的时间不合格 4:运输的条件不合格 5:接受标本操作不合格 6:接受标本处理不规范
如有雷同
实属巧合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讲解人:孟繁兴
定义:
• 全面质量控制: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单申请 检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 审核,发出报告和抱怨处理等全过程中一 系列保证检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 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 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定义:
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按时间顺序的 步骤,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 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 室内传递,至分析程序启动为止。
五:抽血管的选择
凝血四项 2ml
血沉 2ml
血常规 2ml
微量元素 5ml
血糖专用 2ml
急诊生化 5ml
普通生化 5ml
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 丢了一只马蹄,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 损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标本分析前的每一个细节的质量控制都非 常重要!!
一:检验项目的申请
(一)检验项目的申请 1:选择申请单错误(体液申请单,生化申请单,免疫申请单,急诊申请 单,血常规申请单,痰检申请单,其他特殊检查申请单) 2:医嘱录入错误 3:申请医生的身份不明确(无申请者,无证申请者) 4:申请科室信息错误(这里指医生和医生所在科室) 5:申请不易识别 (二)患者和标本信息标识 1:未贴标签 2:患者信息错误 3:患者的身份识别信息不完全(必需要有姓名,性别,年龄) 4:患者的病历信息不完全(必需要有临床科室,病历号,临床诊断,标 本类型,标本的采集日期和时间,申请者姓名,申请日期,检验费用) (三)采样操作规范要求 1:住院患者采血申请未按时受理或者不受理 2:门诊患者采血申请未按时受理或者不受理

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ppt课件

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ppt课件
浓度为1.5~2.0mg/ml全血。将血液在一容器中混匀后分装 成三份。
第一份用于定值 第二份用于校准 第三份用于校准后验证 标本室温存放并于四小时内完成。
23
方法 • 参比仪器
血细胞仪开机清洗,本底通过后,取全血质控 品(非校准物)在各台仪器上连续测定11次(第一次 结果弃掉),计算仪器第2-11次WBC、RBC、HGB、MCV、 PLT结果的均值,以此作为新鲜全血WBC、RBC、HGB、 MCV、PLT的定值。
12
➢ 二级标准检测系统:直接溯源至参考方法;具 备较完善的质量保证措施;与国外具有权威性 的参考实验室定期进行比对的检测系统。
➢ 规范操作的检测系统:使用配套试剂;用配套 校准物定期进行仪器校准;规范地开展室内质 量控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优良;人员经 过培训。
13
• 校准物的选择 ➢ 有证标准物质 ➢ 仪器配套校准物 ➢ 新鲜血作为校准物 ➢ 无配套校准物检测系统的实验室必须使用新鲜 全血进行仪器校准
➢ 精密度 指重复测定中个次试验结果彼此接近程度。常用 不精密度即标准差(SD)或变异系数(CV)来表示, 评价时应注意用高、中、低新鲜全血进行评价。
➢ 携带污染率 指含量高的标本对含量低的样本所产生的影响。
➢ 总重复性 随机取样本20份,分即刻、2小时及4小时测定, 统计学分析。
9
➢ 线性范围测定 定值与稀释倍数成线性关系。范围越广越理想, 至少涵盖正常范围及常见的病理范围。
29
• 简易比对方法: ➢ 首先选择一台本实验室内技术性能较好的血球仪 ,该仪器应使用配套的校准物定期校准,每天有 配套质量控制系统监控,并参加室间质评活动, 各项目均在可接受性能范围之内。其他仪器分别 与该仪器比较。 ➢ 随机选择一份新鲜全血样同时用各仪器按常规 样本测定的方法,测定其各项参数,每份样本 测定2次。

《室内质量控制》PPT课件

《室内质量控制》PPT课件

h
32
• 批间 如果每批分别校准,则产生随机校准误 差 复溶后校准物和/或控制物变质 操作者之间的变异
h
33
• 日间 控制物或校准物瓶间变异 复溶变异 如果每日一次校准的随机校准变异 • 周间 校准物和/或控制物变质 不可校准试剂变化
由操作环境变化导致不可校准分析仪响 应变化
h
34
2.Westgard多规则质控法 (1)方法:在常规条件下,同时测定分 析范围上限和下限两份定值质控血清, 将测定结果分别绘成两份不同浓度的 X—S质控图,
h
35
(2)判断规则: ①1 2s警告规则: ② 1 3S规则: ③ R4s规则: ④ 2 2s规则:
h
36
h
37
h
38
h
39
(三)失控后处理: 发现质控数据违背质控规则时,报告 不得发出,并填写失控报告单,上报主管。 对失控结果要进行回顾、检查和重复测定, 或另取质控品分析,或检查仪器、试剂和 操作等,失控纠正后再检样本发报告。
h
10
准确度与精密度关系
h
11
(一) 控制物
1.控制物的选择: 物理性状: 冻干品、液体和混合血清 测定值: 定值和非定值
h
12
2.质控品应具有的特征: 人血清基质,分布均匀;无传染性;
添加剂和调制物的数量少;瓶间变异小; 复容后稳定性好;有效期最好一年以上; 合理的成本。
h
13
3.质控品的使用和保存
h
52
全部项目的得分:
全部项目可接受结果总数
S2= ———————————— × 100%
全部项目总的测定次数
h
53
③判断:
Sl、S2均应大于80,否则判为不满意,且如果S1或 S2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不满意,即为失败。

临床检验分析过程全面质量控制ppt课件

临床检验分析过程全面质量控制ppt课件
急诊等情况例外);
2、采集最具代表性的标本;
14
标本采集原则
3、采取最合乎要求的标本 (1)抗凝剂的正确使用; (2)防)防过失性采样。
15
标本采集原则
4、唯一性标志 (1)送检科别及病床号;(2)患者姓名及病历 号; (3)送检标本名称及量;(4)检查项目; (5)标本采集时间; (6)其他。
25
临床用药
药物对血液、尿液成分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复 杂的问题,药物可以使某些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发 生变化;也可以干扰测定中的化学反应,即使同 一种药物由于所用试验方法不同,就可以引起增 加或降低两种相反的变化。有时为了进行某项化 验,必须停服某种药物,才能得到准确结果。因 此医生在选择与解释试验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影 响,如用大剂量青霉素,可致血AST、CK、Cr、TP 升高,Alb、Bil降低。对尿蛋白测定的影响(假 阳或假阴),用大剂量Vitc可使酶法测定血中Glu、 Cho、TG的结果假性降低,排至尿中也可影响尿糖、 隐血、酮体、胆红素等测定。
1/ 检查项目名称; 2/ 标本名称; 3/ 采集方法;4/采集标本最佳时间; 5/ 标本量;6/ 是否抗凝、防腐; 7/ 容器; 8/ 保存、输送条件; 9/其他注意事项。
11
标本验收制度
1/ 检验申请单所填内容与标本是否相符; 2/ 标本量及外观(溶血、乳糜、抗凝血有无 凝块……); 3/ 容器完整性; 4/ 采集时间与送检时间的间隔; 5/ 标本保存及输送方法; 6/ 唯一性标志。
24
病人的状态
标本采集前要求病人处于较好的休息状态, 过度劳累可使血浆葡萄糖、CK、AST、LD等升高; 另外运动亦能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轻度运动可 以引起血糖升高,继之引起皮质醇及胰岛素的上 升,许多与肌肉有关的酶如CK、AST、LD等都可在 运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CK为主,激 烈运动对血细胞亦有影响,短期运动会使淋巴细 胞增多,较长期运动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长 时间体力活动还可使尿素、肌酐、WBC增高,碳酸 氢根减少。

医学检验工作中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医学检验工作中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医学检验工作中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自20世纪后半叶起,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及新的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检验医学得到迅速发展。

检验医学成为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目前正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

由于检验科开展项目的增多,新技术的应用及方法学上的革命性变革,检验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综合分析,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医学检验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而,如何获取一份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就成为摆在我们检验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加强医学检验的质量管理成为医学检验的核心任务,全面质量控制已经成为检验工作的重点,它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三方面。

目前,检验科大多检验项目的检测中已开展了室内质量控制工作,而且室间质控工作也取得了较满意效果,使得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做得扎实而有效,报告结果得“检测准确性”越来越高。

使得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1/ 71 分析前质量管理现在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检验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室内与室间质控体系的发展以及检验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检验在分析中人为误差越来越少,使得分析前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

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病人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运输,这些过程中任一环节发生错误,都将给检验结果带来很大误差。

1.1 注重与临床的联系与沟通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多,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检查手段,同时也增加了选择的困难,作为从事医学检验的科室应该积极主动深入临床,对即将或已开展的检验项目的实验原理、临床诊断意义及干扰实验的生理、病理和药理等因素以及对标本采集的要求、送检过程、注意事项、在什么时间选用什么检测项目等做详细讲解,帮助临床更好、更快地掌握检验新知识。

分析前质量管理

分析前质量管理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 20年1 1月17 日星期 二上午 7时6分 42秒0 7:06: 4220.1 1.17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 2020年 11月 上午7时 6分20 .11.17 07:06 Nove mber 17,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 年11 月17日 星期二 7时6分 42秒0 7:06: 4217 November 2020
此外,某些激素水平如醛固酮、肾上腺素、去甲 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等,直立位高于平卧位。
27
3.压脉带的影响:
如压迫40秒,总蛋白增加4%,AST增加16%, 200秒时上升25%。(静脉扩张,淤血,水分 转入组织间隙,血液浓缩)氧消耗增加,无氧 酵解加强,乳酸会升高,pH值降低。
最好能在1min内采完。
30
3.黄疸如血糖,总胆红素及Jaffe法测定肌 酐等,使得这些物质的测定结果出现假性降低 。
4.巨酶:免疫球蛋白与酶的复合物称为巨 酶,这种结合可以提高酶的半寿期,从而导致 酶的活性升高。
31
(四)常用抗凝剂及添加剂选择
1.全血细胞计数、EDTA-K2盐,1.5m/ml血 2.凝血因子:枸橼酸钠,因可使V因子稳定。1: 9 3.魏氏法血沉测定用109mmol/L(3.2%)枸橼 酸钠,1:4 4.血气分析用肝素钠抗凝 5.血氨测定用添加肝素钠的有帽试管(25U抗凝 lml血) 或真空管。 6.血糖测定:立即分离血浆,氟化钠
3.责任难确定性 从病人准备、标本采
集直至分析前标本处理每一个环节发生问题
,都可能影响到标本质量,甚至标本容器也
可能影响到标本质量,而追查原因及责任往
往存在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选择实验
解释
开医嘱
报告
标本 准备病人
准备标本
计算 测定
实验质量保证的全过程
5
分析前质量保证
• 试验的选择 • 患者的准备 •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6
正确选择试验
临床医生 根据患者疾病和 试验的意义选择
检验医师 指导试验项目选择 提供新的试验项目 提示被忽略的检查 解释试验的意义
7
选择试验项目考虑的因素

0.9
磷 尿素
胆红素 5.0

4.6

2.3
总蛋白 3.3
26
常用抗凝剂
乙二胺四乙酸盐 用于血液学检查, 血细胞计数用EDTA二钾盐抗凝 枸橼酸钠 对血液因子Ⅴ、Ⅷ有保护作用, 用于凝血试验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肝素 适用于临床化学分析,需要快速分离血浆时 用于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抗凝 氟化纳 有弱抗凝作用,通常作为血葡萄糖保护剂
皮质醇↑

生长激素↑(可达正常的10倍)

免疫球蛋白↓
维生素B12↓
Hct↑
22
决定于每次的饮酒量和饮酒时间的长短
乙 葡萄糖↓ 醇 甘油三酯↑
GGT↑ HDL-C↑(与饮酒量相关)
23
患者准备的要点
作好对患者的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 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合作 避免饮食、药物、运动、情绪等影响 患者自己留取标本时,要告知留取方法,注意 事项.
分析前质量保证 分析中质量保证 分析后质量保证
1
所有的试验检测要求做到
操作正确 结果准确 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在最短的时间内汇报测定结果
2
试验不应因下列问题而重复
1.试验选择 2.患者的准备 3.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4.试验操作 5.报告的发出 6.临床意义的解释
3
试验 质量 保证
分析前质量保证 分析中质量保证 分析后质量保证
14
长期卧床
• 血浆蛋白质、白蛋白均明显下降 • 和蛋白结合的物质也有一定的下降 • 尿氮、钙、钾、钠、磷等的排除增加
15
生理节奏
昼夜周期变化举例:
清晨:皮质醇、 血清铁↑、胆红素↑
入睡时:生长激素高峰,皮质醇最低
午夜:蛋白质最低 垂体激素:多在入睡1~2小时开始升高,
在睡眠的中段达高峰 16
月周期变化举例
二、 静脉输注液体的污染
前臂静脉连接紧密,采血静脉 易被旁侧输液静脉液体污染,
防止过失性采样:边输液边抽血测 定钾,钠,血糖等
饮食 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进食可改变血液成分如: 葡萄糖↑、甘油三酯↑ 胰岛素↑→ 钾↓、磷↓
10
饥饿 可影响试验结果
肌酐、 尿酸↑、蛋白质、 尿素↓ 多数垂体激素↓ → 甲状腺激素↓、
睾酮↓、雌激素↓
应于试验前8~12小时禁食(多数试验)
11
食物 影响测定过程
吸收到血液中的成分可产生浑浊, 颜色而干扰测定。 有些成分可能参与测定的化学反应 产生干扰。
12
试验对食物的特殊要求
葡萄糖耐量试验 前三天要给患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
举 例
肌酐清除率试验 前不能进食富含肌酐的食物(如肌肉)
13
运动 的影响
长期运动可导致: CK 、 LDH 、 ↑ 尿酸↑(男性, 可能因排泄减少) 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 内分泌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
泌乳素、性激素、胰岛素) (停止运动后数日可恢复正常)
27
血浆和血清常见成分的区别
血浆值>血清值(%) 无区别

0.9
乳酸脱氢酶 2.7
总蛋白
4.0
胆红素 胆固醇 肌酐
血浆值<血清值(%)
白蛋白
1.3
碱性磷酸酶 1.6
肌酸激酶 2.1
葡萄糖
5.1

7.0

8.4
尿素
0.6
28
常用采集血液试管所含抗凝剂和防腐剂
试管盖颜色 抗凝剂/防腐剂
红色 绿色 淡紫色 淡蓝色 黑色 灰色
疾病: 症状、发病时间、严重程度、 患者个体情况、诊断和鉴别诊断、 预后。
试验的组合: 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了解器官的功能、 指导合理治疗、 估计预后等。
检测: 试验方法(特异性、灵敏度)
经济消耗
8
患者的准备
影响试验结果的生理因素
一、饮食 二、运动 三、生理节奏 四、应激能力 五、体位 六、药物
9
7 7 5 11 6
19
药物 的影响
药物对血、尿等成分及试验结果的影响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影响途径: 药理作用对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 药物的毒副作用 对测定方法的影响
20
几种药物影响举例
主要作用于内分泌系统,
咖 儿茶酚胺明显增加

并导致葡萄糖、胰岛素的增加
因 皮质醇增加
21
儿茶酚胺↑
胃泌素↑

24
标本的采集
标本采集时间———
根据检验目的选择采血时间 1)空腹采血 (受进食影响的试验) 2)随机时间 (多为急诊情况应用) 3)特定时间 (视试验的要求而定)
采血部位
静脉 毛细血管 动脉
25
毛细血管血和静脉血常见成分的区别
毛细血管血>静脉血 两者无区别 毛细血管血<静脉血
( %)
(%)
葡萄糖 1.4
性激素:女性按月经周期而变化 胆固醇:月经前高,排卵时最低 纤维蛋白原:月经前增高
长周期影响
维生素 D夏天高,冬天低 副甲状腺激素、钙有轻度的相同变化
17
体位的影响
立位: 水和电解质从血管逸出,血浆蛋白、
酶类、钙、铁、激素类、红细胞比积、 某些药物等浓度增加(5%~8%)。
坐位: 从立位到坐位,水的再平衡分布需要
促凝剂 肝素 EDTA 枸橼酸钠 EDTA 氟化纳
用途
生成血清,用于大多数化学试验 生成血浆,用于大多数化学试验 血细胞计数,某些激素、血脂测定 凝血试验 血沉测定 葡萄糖、乳酸
2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影响标本采集的问题
液体 一、应用止血带的影响
的丢 失 大静脉的血流被止血带压迫阻塞时,引起静 脉滤过压升高。 液体和低分子量的物质通过毛细血管逸出, 使血液相对浓缩。
15分钟
卧位: 从坐位到卧位,水和电解质回到血管,
血浆蛋白及和蛋白结合的物质可降低 10%~15%。
18
从立位到卧位时血液成分的变化
试验项目
Hb Hct K Ca ALT AST ALP IgG IgA IgM 甲状腺素 甘油三酯
下降(%)
4(0~17) 6(4~9) 1(0~3) 4(2~7) 7(4~14) 9(6~11) 9(5~11)
30
静脉闭锁1 3分钟内血清成分改变举例
试验
增加(%)
总蛋白
4.9

6.7
总脂质
4.7
胆固醇
5.1
AST
9.3
胆红素
8.4
31

16
分 比 12 变 化8
白蛋白 钙 尿素氮
4
0 -2 -4
0
40 80 120 160 200 240(秒)
在连续系止血带的期间,血清白蛋白、钙、尿素氮百分比的改3变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