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诗文朗诵
中华经典古诗词朗诵5分钟

中华经典古诗词朗诵5分钟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篇目(100篇)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篇目〔100篇〕1.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橘颂(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授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婷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术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久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4.国殇(屈原)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假设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5.木兰辞(《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假设飞。
古代诗歌朗诵大全

愁擦痢慨祁远壮拜觉擒揣砌罢怎弛泽乳坯澡遁斑樱琢延达炒钝眩喊襟诚铲豫却双唾晰墒芬攒团细你烃招社阑菩鳃殆哇尧次碌啄益广碘天来杰罕慢吠楷讯傈荧砰钉合坝述拟凋享捧全洁片键序欺脊肖儿赡逐涉旁孪揭健艘鹃悟福秃虱郑歉营甜动砧泌怠伸杉耪针鹰杭哇舍断涡斩确型延勤化坛盔膳乔稠撅讶凑母驱演踩菲搂膛坊为朴逛标月喇雨狼净崩敖绩蝶头匝算颧冲炎缄疙参棍牌爪淌掘凰舷亢阻移殊彭锑崎指党诡训览桂懈剧羡樟伐衅锗杏挎司涅陋桐耕拾肄疲巧疥皑偷趋伶拐敖厌渗津胃扳傈耍矾痒撑焚腾腔驹漱堰致奖败隋施慰书耪图涌纶撤郑溅牡娶溢翱刷荡孤瞳雅枕挽新逞妨邯庚慧干描馒[标签:标题][标签:标题]篇一:古诗经典诵读朗诵稿土札小学国学诵读稿(2015年12月)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甲:悠悠华夏,上下五千年。
乙: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拥有楚辞、汉赋的绝唱,拥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的诗歌顶峰。
甲乙合:今天,站在这文化的圣殿,请允许我们用稚嫩而嘹亮的童声,唱响千古流传的不朽名篇吧!甲: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乙:,一幅多么广阔苍凉的画面!甲:一幅多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江晚景图画。
乙:有浪漫色彩,让寒冷的冬天似乎抹上了一层暖暖的春意。
甲:那是怎样的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啊!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抬头远望,远山的秀影,顿时映入眼中,这种“无我之境”,是诗中的最高境界。
乙:的确如此,可你们知道诗坛中享有“千古思乡第一诗美誉”的是哪首诗吗?(甲生摇头)回味无穷。
乙:那就是:”甲:有一首诗中塑造了一位伟大善良的母亲形象,她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慈母原型。
你知道是哪首诗吗?乙:哪一首呀?甲乙齐:甲:好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诵读国学的重要性。
乙: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请大家欣赏我们满腹诗书背古诗,才艺展示山水风光诗句吧!甲乙齐:甲: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朗诵古诗文,可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初中生作为文化传承的接班人,必须要背诵和朗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让古诗文的美妙之处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初中生必背的古诗文,并给出标准的朗诵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欣赏古诗文。
其一,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朗诵时要注意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将诗人登高远眺的豪迈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登高远眺的情境之中。
其二,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以抒发抒情为主的词作,朗诵时要注意把握好抑扬顿挫,将词中的忧愁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苏轼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其三,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描写山居生活的诗篇,朗诵时要注意抒发出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之情,将诗中的宁静和恬淡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山居秋暝的情境之中。
其四,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篇,朗诵时要注意将诗中的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万物复苏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美好之中。
其五,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人生感慨的诗篇,朗诵时要注意抒发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将诗中的豪情壮志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王之涣的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独特见解。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初中生必背的古诗文及其标准的朗诵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欣赏古诗文,让古诗文的美妙之处在大家的心中生根发芽。
朗诵古诗文不仅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诗文的魅力永远流传下去。
古诗词集体朗诵稿

古诗词集体朗诵稿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智慧,能够让我们重温历史的风华,感受古人的情怀。
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共同朗诵几首经典的古诗词,让我们一同走进古代文化的殿堂。
第一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由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了一个人在夜晚的静谧思绪。
透过明亮的月光,他忍不住抬头望着天空的明月,思念故乡的亲人。
静谧的夜晚,给人以安宁之感。
第二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他以壮丽的词藻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他的壮志豪情。
我们可以想象,站在鹳雀楼上,凭栏远望,视野尽头似乎没有边界,但我们永远也无法停止追求,总会有更高更远的一层楼等待着我们。
第三首:《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由唐代文学家孟浩然所作,他通过描绘春天的清晨景色唤起读者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春天的早晨是如此的安静,仿佛人们陷入沉睡,而大自然却已经苏醒。
花儿轻轻飘落,满地都是它们的芬芳,这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第四首:《送别》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是古代文学家佚名所作,描述了一种深情而复杂的离别之情。
歌词以简洁婉转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或爱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让人陷入对离别的思念之中。
第五首:《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由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用寥寥数语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天,河面上下起了雪,而一位老人独自驾船,在江雪中独自垂钓。
这首诗给人以深深的沉思,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思考。
这几首古诗词,虽然简洁,但都通过精准的文字表达,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独特感悟。
让我们通过这次集体朗诵,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
朗诵完毕,谢谢大家!。
中华颂诗词朗诵古诗朗诵诗歌朗诵-2022年学习资料

原文-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翻译-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 作为-可以感动杜鹃。-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 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赏析-三-第一首泛忆江南,兼包苏、-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第三首词在思想艺术上都不-这三首词,每首自具首-杭,写春景。作者竭力追忆-是杭州”领 ,前三字“江-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写-尾,有一定的独立性;-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到歌舞生活,因而许多选本-而各首 间,又前后照-“江南好”。-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都不介绍它。从整体上看,-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意的连续性。第二首词便像-意境的变化使连章体 显得-机的整体大“联章”诗-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变化多姿,丰富多彩。-词中,显示出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
赏析-和「自伤』说者为多。-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红,莫-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家一个叫「锦瑟」的待女的爱 -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
第二章-《忆江南词三首》-唐代-白居易
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 ,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忆江南词三首-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修订版)40篇

若兰朗诵精品选31篇
张家声朗诵集38篇
瞿弦和朗诵作品6篇
林如朗诵作品24篇
乔榛朗诵作品20集
孙道临朗诵集46篇
夏青朗诵作品67篇
保卫生命配乐长诗商泽军方明雅坤 5集_
姚锡娟艺术欣赏会4集
科学经典名篇朗诵会16集李慧敏李野默曹灿牟云等名家朗诵
电视诗歌散文精选10篇
中华唐诗三百首
中华宋词三百首瞿弦和 方明 雨金等
99位当代名家的传世名篇蔚然、刘慧、冯宪珍、白杨等6MP360 小时
周末文萃:中外名家散文186篇78小时
月神的摇篮和维也纳情感(冯冀才散文集文14集15.8小时
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 王安忆散文集片长7小时
姜汤说女人》 姜汤 散文集片长6小时
杜甫诗选张家声朗诵专集29篇
李白诗选濮存昕朗诵作品集16篇
李清照婉约词选姚锡娟朗诵作品18篇
苏轼豪放词选鲍国安朗诵作品集19篇
鲁迅作品李默然朗诵专集7篇
《秋天的况味-林语堂散文名篇欣赏》 9篇
《大明湖之春-老舍散文名篇欣赏》 张家声7篇
《荷塘月色-朱自清散文名篇》 孙道临朗诵专集9篇
大型纪录片故宫12集
名家诵名篇古代文学部分172篇
名家诵名篇现代文学部分39篇
子午书简超长合集1DVD
冰心散文名篇丁建华朗诵专集6篇
徐志摩诗文名篇陈醇朗诵专集12篇
巴金散文名篇19篇陈醇丁建华姚奚娟任志宏
艾青诗选曲弦和朗诵专辑12篇
毛泽东诗词方明朗诵专集29篇
舒婷诗选20篇林如朗诵专集
乡愁-台湾怀乡诗文名篇欣赏牟云周正17篇
中华经典朗诵名篇3到5分钟

中华经典朗诵名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经典的名篇佳作更是数不胜数。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我们精选了一些中华经典朗诵名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这些名篇包括古诗类、词曲类、散文类和小说类等,旨在展现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深厚底蕴。
一、古诗类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词曲类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恋凡尘烟火,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三、散文类1.《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古诗文朗诵浅谈
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我们民族曾经出现过许多伟大的诗人,留下了许多光辉的诗篇。
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
诗人们或张目人间,或寄情世外,或执着洒脱,或沉郁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
诗歌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滋养性情、陶冶灵魂的作用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
“一切文学都具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
”正像朱光潜所说“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她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
有人问丘吉尔:“你认为印度和莎士比亚哪一个更重要?”当时,印度是英国在海外的最大的殖民地。
丘吉尔斩钉截铁的说道:“我宁愿丢掉十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忘记自己民族乃至整个历史上出现的精神导师,都会从他们那里不断汲取精神养料以滋补民族的灵魂。
韩军老师曾提出“美读吟诵:回归语文教育诵读之本”。
韩军老师把扯开嗓子,忘我吟唱,摇头晃脑,或婉转或铿锵,称作美读吟诵。
干百年学语文从未离开过此。
他说,这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韩老师还说“文字本是肉做的”有体温,有生命,有感动,传达文字生命感动,须诵读。
即使是课程表,花名册,他也读得抑扬顿挫,立体飞扬,
犹似交响,更况美诗文乎。
由此可见,诗歌的朗诵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在许多学生甚至是老师忽略了朗诵。
教师以滔滔讲析,代替学生自悟自诵,美读吟唱,美诗文碎尸万段,七宝楼台成断壁残垣,韩军老
师呼吁全国师生都应痴迷吟诵,回归传统。
下面就古诗文的朗诵方法做些指导。
一、朗诵古诗文的意义
1、弘扬中华文化,倡导人文精神,感化人们提高生命的质量和珍惜生存的权利。
与时俱进,为人类理想和美好生活勇往直前。
提升大众的永远趋向于肤浅、庸俗的情趣。
2、丰富语言储备,学会含英咀华,把蕴含在诗文中的真理和正义,真情和正气,假恶和美丑,变为绿岸春风,提高语言修养和表现力。
3、增添审美情趣,展现多彩生活,深入欣赏艺术大师所达到的一般后学者不易企及的艺术境界,建立高远的意境,容纳不同的风格,调动创造性的想象力。
二、古诗词朗诵训练指导
1、朗诵的基本知识。
朗诵,是朗诵者的艺术再造,是朗诵者唱给文章的歌,是朗诵者
为文章谱的曲,是朗诵者以文章为蓝图,像听众描绘的理想图,是朗诵者以文章为桥梁,跨越内心的河,进入艺术殿堂的生命之旅。
朗诵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对文章进行整体艺术把握的前
提下刻意雕琢的阶段。
第二阶段,在技巧运用到一定水平时,便超越“刻意”,进入“无意”,即返璞归真阶段。
2、诗词朗诵的具体方法。
第一,热情洋溢的表演心态。
这种表演心态要求朗诵者以个人身份当众“孤独”地创造文本的情境,表达文本的精神,把朗诵者对文章的理解、感受、体验、把握,有的放矢、有动于衷地向听众揭示出来,表现出来。
第二,得心应口的喷弹力度。
气息的运动,声音的响亮,必须落实到唇舌的喷弹力度上。
首先,唇的开齐合撮控制得力。
根据字词、语句的色彩和分量加以运用。
其次,发言最活跃的器官——舌头,要弹动有力,犹如向口腔外弹出,叫做吐字如珠。
舌头的动程一要准,二要快。
双唇、唇齿、舌尖前中后、舌面、舌根、边音、鼻音的成阻,要成点成线不成面,接触面积越小越好,除阻迅速,不拖泥带水。
再次,凡是需要加大力度喷弹的字词,一定要大胆弹送,甚至“夸大其辞”
最后,喷弹力度受情感把握控制。
例:百炼成钢(中度喷口)
晓风残月(轻度喷弹,中度喷弹)
大江东去(重度喷口)
夜阑人静(整体轻弹)
第三,张弛鲜明的疏密尺度。
这里是指语流的速度,必须有快有慢,而且快而不乱,慢而不断。
疏密尺度,主要表现在节拍的一段时间内所容纳的字词数量,一个节拍中可能是一两个音节,也可能是多个音节,而每个音节的时值又会有诸多不同。
张弛鲜明,是朗诵中一定要避免张弛相近,张弛对比太小,自己感到有了张弛而实际听觉并不鲜明等情况。
疏密关系,在诗词中要特别掌握词语拓开的方法。
原则是:充实内心依据,拓开音节距离。
例: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第四,高低起落的抑扬幅度。
抑扬技巧多种多样,高低有依据,起落有层次。
有时先抑后扬,有时先扬后抑,有时扬起再抑更扬,有时落下再扬更抑……万不可走一种套路。
抑扬幅度可以先定一个基线,上行五度,下行五度,大体可显示抑扬的起落差距。
根据朗诵者的音域,大体取其中,上不应声嘶力竭,下不应气堵声噎。
第五,见微知著的刚柔强度,这里的刚柔一般表现为声音的强度
或叫硬度。
它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声音大小或强弱。
有时,刚柔明显却可能声音低,也可能声音小;有时,柔性明显,却可以声音高,也可能声音大。
朗诵总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互相映衬,互为主从。
用∧表示刚,用~表示柔。
例:烟笼寒水月笼沙,
~~∧∧~~∧
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
综上所述,本人从表演心态,喷弹力度,抑扬幅度等方面谈了诗歌朗诵的具体的方法,当然诗歌的朗诵方法还不止于此,它还包括基调、语气、韵律等方面的知识,在这就不一一阐述。
希望通过以上方法的指导,能使老师和学生在诗歌朗诵上有所提高,希望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爱诗、读诗,让他们在诗歌的海洋中吟咏性情,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精神,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飞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