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质》[教材分析] 乙醛主要用于支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教学目的] 掌握乙醛的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提升。

[教学过程]

[板书] 一.乙醛

[引言] 我们知道了乙醛在有机化学的广泛应用,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乙醛的结构特点。

[板书] 1. 乙醛的结构

[展示] 那乙醛的分子模型想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总结乙醛的结构特点。

[总结] 乙醛的分子式为C2H4O,结构式为

C

H

H

H

H C

O

,其中,醛基H

C

O

是其官能团。

[引言]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乙醛的醛基会赋予它一些特殊的性质。

[板书] 2.乙醛的物理性质

[总结] 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板书]3. 乙醛的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

[实验] 使乙醛蒸汽与与氢气的混合物通过热的镍催化剂。

[总结] 乙醛与氢气发生了反应,方程式为

H

C

O

H3C+H2CH3CH2OH

催化剂

该反应还属于还原反应,醛基与H2的加成反应,是分子中引入羟基的一种方法。

※氧化反应——通常是指有机反应中加氧或失氢的反应。

A.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条件下乙醛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反应式为:

[总结] 在工业上利用此法制取乙酸;另外,乙醛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例如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 B[实验] 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的的银镜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试管内壁有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总结]①反应原理: CH3CHO + 2Ag(NH3)2OH → CH3COONH4+ 2Ag↓ + 3NH3 + H2O。在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酸,Ag+2被还原成Ag。Ag+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②应用:可以检验醛基;用于工业制镜和保温瓶胆。

C[实验] 乙醛与新制的Cu(OH)2的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溶液中有红色沉淀生成。

[总结] ① 反应原理: Cu +2 + 2OH - === Cu(OH)2 ↓;CH 3CHO + Cu(OH)2 → CH 3COOH + Cu 2O + H 2O 。

在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酸,Cu +2被还原成Cu 2O ,Cu(OH)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

② 应用:可以检验醛基。

[板书] 二. 醛类化合物

[引言] 我们系统的学习了乙醛的结构和性质,乙醛所属的醛类化合物又有什么结构与特点呢。

[总结]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培养概括能力。

1. 结构:与乙醛有相似性,结构通式 H C O

R

2. 性质:与乙醛也有相似性。

1)_氧化反应

银镜反应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实验3-5 :取一洁净试管,加入2ml2%的AgNO3溶液,再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 :在配好的上述银氨溶液中滴入三滴乙醛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静置.

Ag++NH3·H2O →AgOH+NH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①配制银氨溶液

②水浴加热生成银镜

出现漂亮的银镜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

+2Ag ↓+3NH3+H2O

(银氨溶液)

还原剂

氧化剂

乙醛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实验3-6

1,配制新制的Cu(OH)2悬浊液:在2ml10%NaOH 溶液中滴入2%CuSO4溶液4~8滴,振荡. Cu2++2OH-=Cu(OH)2

2,乙醛的氧化:在上述蓝色浊液中加入乙醛溶液, 碱必须过量

加热至沸腾.

CH3CHO+2Cu(OH)2CH3COOH++2H2O

Cu2O↓

砖红色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第6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物质从一种状体变成另一种状态,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如:水结冰(液态水变成固态水)铁块拉成铁丝(形状发生改变)矿石粉碎,典升华等。 2,化学变化:物质从一种状体变成另一种状态,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子、原子发生了变化)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原来的木炭变成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5,注意事项: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但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热就是物理变化。 知识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磁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变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3.,物理(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区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而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固有的属性。 4,例题:下列叙述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的描述(),哪些属于化学性质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的描述(),哪些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描述()。 ①木炭燃烧②木炭能燃烧③木炭是黑色的④块状木炭碾成碳粉 5,注意事项:酸味是物理性质,不是化学性质。 知识点3: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醋酸、盐酸、硫酸、硝酸等都是酸。 食醋是一种酸溶液,具有酸性。平时吃的果汁含有某些酸,具有酸性。某些地方的雨中含有某些酸,也具有酸性。不同的酸性物质的酸性强度是不同的。 2,碱性物质: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等都是碱。另外小苏打、纯碱、洗涤剂等的水溶液都具有碱性。碱性物质的碱性也有强弱。某些碱性物质(洗涤剂)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例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碱与酸大部分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不要直接接触。 B 洗涤剂有较强的去污能力,它属于强碱。 C 紫色石蕊试液能使酸溶液变红

乙醛

乙醛 【知识要点】 1.乙醛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是O H C 42,结构式是,简写为CHO CH 3。 注意 对乙醛的结构简式,醛基要写为—CHO 而不能写成—COH 。 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C 8.20。乙醛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注意 因为乙醛易挥发,易燃烧,故在使用纯净的乙醛或高浓度的乙醛溶液时要注意防火。 3.乙醛的化学性质 从结构上乙醛可以看成是甲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由于醛基比较活 泼,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例如,乙醛的加成反应(碳氧双键)和氧化反应(醛 基氢),都发生在醛基上。 (1)乙醛的加成反应 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使乙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说明:①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就属于还原反应。 ②从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的实例可知,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了。 (2)乙醛的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 注意 ①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乙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O H CO O CHO CH 22234452+??→?+点燃

乙醛不仅能被2O 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和新制备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 银氨溶液的制备: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3AgNO 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时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实验现象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实验结论 化合态的银被还原,乙醛被氧化。 说明: ①上述实验所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 +↓=+4 23·NH AgOH O H NH Ag []O H OH NH Ag O H NH AgOH 223232)(·2++=+- + []O H NH Ag NH COO CH OH NH Ag CHO CH 23 4 3233322)(2+↑+↓++→+++- - + 由于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所以这个反应又叫做银镜反应。 在这个反应里,1mol 的醛基氢原子对应着2mol 的银。 ②银镜反应常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工业上可利用这一反应原理,把银均匀地镀在玻璃上制镜或保温瓶胆。 ③配制银氨溶液是向3AgNO 稀深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最初生成沉演恰好溶解为止。滴加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最后得到的溶液不是银氨溶液。银镜反应的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制备银镜时,玻璃要光滑洁净。玻璃的洗涤一般要先用热的NaOH 溶液洗,再用水洗净。 注意 ①这里所说的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是指反应整体中某一方物质的反应。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统一性上看,整个反应还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反应的实质也是电子的转移。 ②结合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醛的还原反应可知,乙醇与乙醛之间能在不同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做本实验要注意:配制银氨溶液时,应防止加入过量的氨水,而且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此外,另一种弱氧化剂即新制的2)(OH Cu 也能使乙醛氧化。 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 的溶液2mL ,滴入2%的4 CuSO 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 溶液0.5mL 加热到沸腾,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 在加热的条件下,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发生化学反应。 说明: ①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实验中,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就是 ↓=+- + 22)(2OH Cu OH Cu O H O Cu COOH CH OH Cu CHO CH 223232)(2+↓+?→?+? 实验中看到的沉淀是氧化亚铜,由乙醛与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乙醛被氢氧化铜氧化。在这个反应里,1mol 的醛基氢原子可以还原出1mol 的Cu 2O 。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集锦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集锦 物理性质: 1. 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化学性质: 1.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 1. 物理性质: (1)熔点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 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 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 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 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 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 (10)延展性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二者合称为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2. 化学性质: (1)助燃性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进行燃烧的性质。如硫具有可燃性。 (2)助燃性物质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如氧气具有助燃性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质》[教材分析] 乙醛主要用于支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教学目的] 掌握乙醛的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提升。 [教学过程] [板书] 一.乙醛 [引言] 我们知道了乙醛在有机化学的广泛应用,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乙醛的结构特点。 [板书] 1. 乙醛的结构 [展示] 那乙醛的分子模型想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总结乙醛的结构特点。 [总结] 乙醛的分子式为C2H4O,结构式为 C H H H H C O ,其中,醛基H C O 是其官能团。 [引言]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乙醛的醛基会赋予它一些特殊的性质。 [板书] 2.乙醛的物理性质 [总结] 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板书]3. 乙醛的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 [实验] 使乙醛蒸汽与与氢气的混合物通过热的镍催化剂。 [总结] 乙醛与氢气发生了反应,方程式为 H C O H3C+H2CH3CH2OH 催化剂 △ 该反应还属于还原反应,醛基与H2的加成反应,是分子中引入羟基的一种方法。 ※氧化反应——通常是指有机反应中加氧或失氢的反应。 A.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条件下乙醛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反应式为: [总结] 在工业上利用此法制取乙酸;另外,乙醛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例如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 B[实验] 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的的银镜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试管内壁有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总结]①反应原理: CH3CHO + 2Ag(NH3)2OH → CH3COONH4+ 2Ag↓ + 3NH3 + H2O。在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酸,Ag+2被还原成Ag。Ag+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②应用:可以检验醛基;用于工业制镜和保温瓶胆。 C[实验] 乙醛与新制的Cu(OH)2的反应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习题

【活用实例】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 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 D.水在4℃密度最大为1 g/mL 【活用实例】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 C.酒精能够燃烧.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5.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变成粉末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 D.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6.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7.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①1773年和1774年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发现一种新的气体,②后经拉瓦锡确认,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③这就是我们现已熟知的氧气。④氧气是无颜色无气味的气体,⑤它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⑥但氧气能腐蚀钢铁等金属,使它们生锈,⑦少量氧气能微溶于水。 叙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两句; 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两句。 10.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作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 (2) (3) 【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有无颜色变化B.有无新物质生成C.有无气体生成D.有无 发光、放热现象

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钨属于元素周期表第Ⅵ族副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5d46s2,氧化价从+2到+6价。致密钨呈钢灰色,粗颗粒钨粉显深灰,直至超细钨粉显黑色,并皆具有金属光泽。其熔点为3410±20℃,密度为19.3g/cm,,沸点为5700±200℃,其熔点是所有金属中最高的。钨的导电性能好,电子逸出功较小。在机械性能方面其硬度和抗拉强度极限都与加工及热处理情况杂质含量有密切关系。 常温下,钨在空气中十分稳定,在400℃轻微氧化,高于500-600℃则迅速氧化生成WO3,不与氢气发生作用,因而其热处理过程可在氢气保护下进行。在氮气中致密钨到2000℃才发生反应。炽热温度下,能与水蒸气作用生成WO2。 常温下,钨在任意浓度的盐酸、硫酸、硝酸、氢氟酸和王水中都是稳定的。80~100℃下只与盐酸,硫酸发生微弱反应,硝酸与王水对它有明显的腐蚀,而在氢氟酸和王水混合酸中则迅速溶解。常温下钨与碱溶液不发生反应,但在氧化剂(如KNO3等)存在下高温熔融,则钨与碱剧烈反应生成钨酸盐。 美国用喷雾干燥-流化床技术制备纳米WC粉体,其中间产物纳米金属钨粉体采用氧化钨(WO3)还原法制备。此法先用喷雾干燥技术得到AMT粉体[(NH4)6·(H2W12O10)·4H2O],再将AMT粉体在500℃Ar气氛中热解得到黄色的WO3粉体最后用纯度为99.999%的H2还原得到纳米金属W粉体。当还原温度 T<575℃时,得到β-W结构的纳米W粉,平均晶粒度为9nm;当T=575~650℃时,得到份β-W与α-W两种结构共存的纳米W粉体,平均晶粒度为10~15nm;而当T>650℃时,得到α-W结构的纳米W粉体,平均晶粒度为16nm。 Fecht曾指出,高能球磨法可将包括金属钨在内的体心立方(bcc)金属粉细化至纳米尺寸。Wagner的实验结果表明,用高能球磨方法可制备出平均晶粒尺寸为5nm的金属钨粉体,但因钢球与球磨罐在球磨过程中沾染了W粉体,使其中含有杂质Fe。如延长球磨时间,纳米W粉不再细化,含Fe量却不断增加直至生成无定型的Fe-W合金。 钨是稀有高熔点金属,属于元素周期系中第六周期(第二长周期)的VIB 族。钨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外形似钢。钨的熔点高,蒸气压很低,蒸发速度也较小。它的主要物理性质如下: 元素符号&Nbsp; W 原子序数74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

物理性质: 1. 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 化学性质: 1.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实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3. 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三、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1、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 区别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有属性,不同的物质其属性不同,是变化的内因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有序的,动态的,性质的具体体现 2、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发生的变化,而变化又是性质的

3、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四、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 1. 物理性质: (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

高中化学 乙醛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 《乙醛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 乙醛主要用于支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教学目的] 掌握乙醛的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提升。 [教学过程] [板书] 一.乙醛 [引言] 我们知道了乙醛在有机化学的广泛应用,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乙醛的结构特点。 [板书] 1. 乙醛的结构 [展示] 那乙醛的分子模型想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总结乙醛的结构特点。 [总结] 乙醛的分子式为C 2H 4O ,结构式为C H H H H C O ,其中,醛基 H C O 是其官能团。 [引言]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乙醛的醛基会赋予它一些特殊的性质。 [板书] 2.乙醛的物理性质 [总结] 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板书] 3. 乙醛的化学性质 ※ 加成反应 [实验] 使乙醛蒸汽与与氢气的混合物通过热的镍催化剂。 [总结] 乙醛与氢气发生了反应,方程式为 H C O H 3C +H 2CH 3CH 2OH 催化剂△ ? 该反应还属于还原反应?,醛基与H 2的加成反应,是分子中引入羟基的一种方法。 ※ 氧化反应——通常是指有机反应中加氧或失氢的反应。 A. 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条件下乙醛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反应式为: [总结] 在工业上利用此法制取乙酸;另外,乙醛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例如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 B [实验] 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的的银镜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试管内壁有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总结]① 反应原理: CH 3CHO + 2Ag(NH 3)2OH → CH 3COONH 4 + 2Ag↓ + 3NH 3 + H 2O 。在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 酸?,Ag +2被还原成Ag 。Ag +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② 应用:可以检验醛基;用于工业制镜和保温瓶胆。 C [实验] 乙醛与新制的Cu(OH)2的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溶液中有红色沉淀生成。 [总结] ① 反应原理: Cu +2 + 2OH - === Cu(OH)2 ↓;CH 3CHO + Cu(OH)2 → CH 3COOH + Cu 2O + H 2O 。在该反 应中,醛被氧化成酸,Cu +2被还原成Cu 2O ,Cu(OH)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 ② 应用:可以检验醛基。

乙醛的结构 性质和制备

乙醛的结构、性质和制备 1.基本性质 1.1乙醛的分子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为C2H4O ,结构简式为CH 3CHO ,有醛基(-CHO )官能团。醛可以看 作是羰基与一个氢原子和一个烃基相连接的化合物。通式为R C H O 简写为RCHO (甲醛例外),醛基位于碳链的一端。 1.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易燃烧,易溶于水及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2.性质应用 乙醛的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 CH 3CHO+H 2Ni ??→△ CH 3CH 2OH 醛基中的羰基(C O )可与H 2、HCN 等加成,但不能与Br 2加成: CH 3CHO HCN CH3C OH H CN 可用于增长化合物的碳链。 ②氧化反应 1)燃烧: 2CH 3CHO+5O 2??? →点燃 4CO 2+4H 2O 2)催化氧化: 2CH 3CHO+O 2???→催化剂△2CH 3COOH 3)被弱氧化剂氧化: 与银氨溶液及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反应: CH 3CHO+2[Ag (NH 3)2]OH ????→水浴加热 CH 3COONH 4+3NH 3↑+2Ag ↓+H 2O (银镜反

应) CH 3CHO+2Cu(OH)2??→△CH 3COOH+2H 2O+Cu 2O ↓(生成红色沉淀) 3.综合应用 乙醛的工业制法: (1)乙炔水化法 CH ≡CH+H 2O 4g H SO ???→CH 3CHO (2)乙烯氧化法 2CH 2=CH 2+O 2????→催化剂加热、加压 2CH 3CHO (3)乙醇氧化法 2CH 3CH 2OH+O 2u g C A ???→或△ 2CH 3CHO+2H 2O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习题

【活用实例】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 是 ( )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 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 D.水在4℃密度最大为1 g/mL 【活用实例】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 是 (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 C.酒精能够燃烧.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5.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变成粉末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 D.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6.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7.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①1773年和1774年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发现一种新的气体,②后经拉瓦锡确认,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③这就是我们现已熟知的氧气。④氧气是无颜色无气味的气体,⑤它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⑥但氧气能腐蚀钢铁等金属,使它们生锈,⑦少量氧气能微溶于水。 叙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两句; 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两句。 10.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作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8月25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中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7·南京)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状态 C.熔点 D.氧化性

1.(2017·北京)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B.密度 C.可燃性D.沸点 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有助燃性 B.氢气有可燃性 C.浓氨水有挥发性 D.一氧化碳有毒性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易升华 B.酒精能燃烧 C.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 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4.谷氨酸钠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料味精的主要成分。下列属于谷氨酸钠化学性质的是 A.易溶于水 B.略有甜味或咸味 C.白色晶性 D.光照条件下不分解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概念,化学性质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的性质。颜色、密度、沸点均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C。学&科网 2.【答案】C 【解析】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浓氨水有挥发性,只发生了物质状态的改变,物质种类不变,所以氨水的挥发性是物理性质。助燃性、可燃性、毒性均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故选C。 3.【答案】B 【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干冰易升华,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是物理性质;B、酒精能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是化学性质;C、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是物理性质。 故选B。 4.【答案】D 每日总结是为了更好的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醛的性质

学习目标 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掌握乙醛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1.了解醛类的一般通性,了解甲醛得性质和用途。 学习重点 醛的化学性质 问题支架导学 一、醛类概述 1.饱和一元醛的通式: 2.醛的同分异构体 3.醛类的命名 写出C5H10O属于醛类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命名 二、醛类的化学性质 ①② RCH2OH RCHO RCOOH 1.写出进行①转化的方程式:; 该反应为醛类的反应,醛类断键的位置是。 2.写出三种进行②转化的方程式 a:;b:;c:。 该反应为醛类的反应,醛类断键的位置是。 其中能作为检验是否有醛基存在的反应是。 三、甲醛的性质 1.分子式:;结构简式:;结构式:;电子式: 核磁共振谱上可以看到个峰,空间构型为。 2.物理性质 甲醛俗称,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色、气味的体。有毒(它是室内空气污染源之一,如胶合板、油漆等);溶于水,浓度在的甲醛水溶液俗称,具有性,可作。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银镜反应: 新制氢氧化铜反; 氧气催化氧化:。 (2)还原反应 氢气加成: (3)加聚反应 n HCHO (4)与苯酚缩聚反应(制酚醛树脂) 主备人:袁瑾审核人:袁瑾

课后作业 1.下列各组物质,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 丁醇和乙醚 B.丙醛和丙醇 C.丙醇和甘油 D. 乙烯和丁二烯 2.丙烯醛结构简式为CH2=CH—CHO,下列关有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能发生银镜反应,表现氧化性 B.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 D.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生成1―丙醇 3.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 ) A.乙醛的银镜反应 B.乙醛制乙醇 C.乙醇制乙醛 D.乙醇制乙烯 4.有乙醛蒸气与乙炔的混合气体aL,当其完全燃烧时, 消耗相同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 A.2aL B.2.5aL C.3aL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5.丁基有4 种形式, 不试写, 试推断化学式为C5H10O的醛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6.甲醛、乙醛、丙醛组成的混合物中,若氢的质量分数为9%,则氧的质量分数为() A.16% B.37% C.48% D.无法计算 7.有饱和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时, 生成21.6g银,再将等质量的醛完全燃烧,生成CO2为 13. 44L(标准状况),则该醛是() A.丙醛 B.丁醛 C.3—甲基丁醛 D.己醛 自我小结 课后反思 主备人:袁瑾审核人:袁瑾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质修订稿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 质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高中化学 《乙醛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 乙醛主要用于支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教学目的] 掌握乙醛的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提升。 [教学过程] [板书] 一.乙醛 [引言] 我们知道了乙醛在有机化学的广泛应用,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乙醛的结构特点。 [板书] 1. 乙醛的结构 [展示] 那乙醛的分子模型想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总结乙醛的结构特点。 [总结] 乙醛的分子式为C 2H 4O ,结构式为C H H H H C O ,其中,醛基 H C O 是其官能 团。 [引言]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乙醛的醛基会赋予它一些特殊的性质。 [板书] 2.乙醛的物理性质 [总结] 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与水、乙 醇、氯仿等互溶。 [板书] 3. 乙醛的化学性质 ※ 加成反应 [实验] 使乙醛蒸汽与与氢气的混合物通过热的镍催化剂。 [总结] 乙醛与氢气发生了反应,方程式为 H O H 3C + H 2 CH 3CH 2OH 催化剂△ 该反应还属于还原反应,醛基与H 2的加成反应,是分子中引入羟基的一种方法。 ※ 氧化反应——通常是指有机反应中加氧或失氢的反应。 A. 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条件下乙醛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反应式为:

[总结] 在工业上利用此法制取乙酸;另外,乙醛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例如银氨溶液 和新制的Cu(OH)2 B [实验] 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的的银镜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试管内壁有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总结]① 反应原理: CH 3CHO + 2Ag(NH 3)2OH → CH 3COONH 4 + 2Ag↓ + 3NH 3 + H 2O 。在 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酸,Ag +2被还原成Ag 。Ag +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② 应用:可以检验醛基;用于工业制镜和保温瓶胆。 C [实验] 乙醛与新制的Cu(OH)2的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溶液中有红色沉淀生成。 [总结] ① 反应原理: Cu +2 + 2OH - === Cu(OH)2 ↓;CH 3CHO + Cu(OH)2 → CH 3COOH + Cu 2O + H 2O 。在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酸,Cu +2被还原成Cu 2O ,Cu(OH)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 ② 应用:可以检验醛基。 [板书] 二. 醛类化合物 [引言] 我们系统的学习了乙醛的结构和性质,乙醛所属的醛类化合物又有什么结构与 特点呢。 [总结]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培养概括能力。 1. 结构:与乙醛有相似性,结构通式 H C O R 2. 性质:与乙醛也有相似性。 1)_氧化反应 银镜反应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实验3-5 :取一洁净试管,加入2ml2%的AgNO3溶液,再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 :在配好的上述银氨溶液中滴入三滴乙醛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静置. Ag++NH3·H2O →AgOH+NH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①配制银氨溶液

乙醛的化学性质 教案

乙醛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 ,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化学,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XXXXXX 》。 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乙醛》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课本第二册第六章第五节(乙醛、醛类)的内容,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的反应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定义。让学生明确有机与无机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中心环节(醇 醛 羧酸),也是后面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学好乙醛的性质,明确乙醛和乙醇、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更好地掌握醛类及其与醇类、羧酸的关系,建立有机知识网络。因此本节课在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①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②通过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乙醛的分子结构,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银镜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概念与无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五、教学程序 一、乙醛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 1、乙醛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2、乙醛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3CHO 官能团:-CHO 在-CHO 中,H 和O 的位置不能够颠倒,乙醛不能写成CH 3COH 。 [过渡] 从结构上分析可知,乙醛分子结构中含有—CHO ,它对乙醛的化学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探究] 试推测乙醛应有哪些化学性质? [分析] —CHO 的结构。 H H —C —H H O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1)液氮用作冷冻剂(液氮做医疗手术),是利用了液氮蒸发吸热的物理性质。 2)氮气可以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3)氮气作为灯泡的填充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 4)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只是氧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气体变为液体,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5)分离洁净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指将空气加压降温成为液态,再蒸发将液态氮除掉,剩 余的主要是氧气了,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 6)火箭起飞用液氧作为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7)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是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 8)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9)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是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10)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 11)潜水员潜水时携带氧气瓶,是利用氧气供给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 成,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 12)氢气用于填充气球,是利用其密度比空气小,是物理性质。 13)氢气用作清洁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体现的是化学性质。 14)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点燃发生爆炸,发生了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有新的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15)二氧化碳可以水反应生成碳酸,在这里体现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6)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二氧化碳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 烧,所以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 17)通常在加压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制成饮料,利用压强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变大,属于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学性质。 18)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 出来。

乙醛醛类学案

高三化学第一轮醛和酮复习 一、乙醛 (1) 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为 ______ ,结构式为 ________ 结构简式 为 _____________ 或 _____ 0 醛的通式是 ________ ,其官能团是 (2) 物理性质 乙醛是—色的 ______ 体,具有—_气味。沸点—_, 性是能与__、___、 等互溶 (3) 化学性质 ① 加成反应 写出乙醛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机理是:乙醇在一定的条件下被催化氧化成乙醛,实质是脱去两 个氢原子,我们称之为 ______________ 反应,而乙醛与氢气加成是乙醇催化氧化的相反 的过程,即 ______ 反应。 ② 氧化反应 i 被弱的氧化剂氧化: A. 银镜反 应:向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的氨水,实验现象为— __ 滴加入过量的氨水,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是 再向其中滴入几滴乙醛溶液放在水浴中,实验现象 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此反应,可应用于 , 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注意事项: a .试管内壁应洁净; b 必须用 _________ 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C .加热时不能振荡试管和摇动试管; d 须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不能过量,(防止生成易爆 物质);银 氨溶液的溶质[Ag(NH 3)2O H 是一种强碱; e .银镜用 ______________ 除去。 B.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浊液反应:向盛有 NaOH 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入少 量CuSC 溶液,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离子方程式为_ ,然后加入几滴乙醛,加热至沸腾,

高中化学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重难点四乙醛的化学性质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重难点四乙醛的化学性质 【要点解读】 1.定义:分子里由烃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叫做醛,通式为RCHO,饱和一元醛通式为 C n H2n O(n=1、2…),最简单的醛是甲醛HCHO. 2.分类: 3.命名:由于醛基总在碳链的一端,因此不需标出醛基的位置,醛基中的碳原子定位1号碳; 1″含-CHO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2″离-CHO最近端开始编号. 4.物理性质 ①HCHO是最简单的醛,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的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具有杀 菌、防腐性能; ②乙醛是一种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20.8℃,易挥发易燃烧, 易溶于水及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5.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CH3CHO+H2催化剂 △ CH3CH2OH,乙醛不能和溴单质加成 (2)氧化反应: ①催化氧化:2CH3CHO+O2催化剂 △ 2CH3COOH;点燃:2CH3CHO+5O2 点燃 4CO2+4H2O ②银镜反应:a.配制银氨溶液:取一洁净的试管,加入1mL2%的AgNO3溶液,再逐滴滴入2%的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 b.水浴加热生成银镜:在配好的上述银氨溶液滴入三滴乙醛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静置. CH3CHO+2Ag(NH3)2OH2△ 2Ag↓+CH3COONH4 +3NH3+H2O 注意事项:1″试管内部必须洁净;2″必须水浴;3″加热时不可振荡与摇动试管;4″需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5″乙醛用量不可太多;6″实验后,银镜用HNO3浸泡,再用水洗.③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a.配制新制的Cu(OH)2悬浊液:在试管里加入2mL10%的NaOH溶液,滴入2%CuSO4溶液4~6滴,振荡,离子方程式:Cu2++2OH-=Cu(OH)2↓ b.乙醛的氧化:在上述蓝色溶液中加入0.5mL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 2NaOH+CuSO4═Cu(OH)2↓+Na2SO4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质的性质可分为 学会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通过实验确定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课前准备]:铁、铁锈、镁条、碳、o2、co2、石灰水、蜡烛、燃烧匙、玻璃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呈现图片,演示把纸撕碎,把铁丝折弯,然后举例,自行车的钢丝、钢圈时间长了,会有什么现象? 在判断铁与铁锈时应根据生活经验,不能得到答案,需用实验验证,分别用磁铁去吸引铁与铁锈,观察现象。 提问:这些说明什么?在自然界中物质是不变的吗? 学生观察它们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发生变化以后,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从最平常的事物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注意物质的变

化,为下面的化学和物理变化设下伏笔。 下面我们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首先, 提出问题:物质变化时,有新的物质生成吗? 提出假设:有新的物质生成 学生回答 设计实验: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镁条燃烧 碳在纯氧中燃烧 co2通入石灰水 ⑧蜡烛燃烧 学生实验:用实验验证变化中,有无生成新物质,同时说明理由。 通过学生实验来进一步说明物质的变化特点,非常直观,形象。而且富有说服力。 归纳:比较两者的变化特点, 物理变化:状态、形状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提问: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 学生回答加深印象,突出两者区别的关键本质。 提问:冰熔化成水,水烧开变成水蒸气表现出水的什么性质

它们从什么变化中得到,引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讨论: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如何描述 提问:熔点、沸点、凝聚点、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可燃性、酸碱性,分别属于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冰的熔点,水的沸点。 学生小组讨论。 通过对初一所学的物质特性的归纳,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讨论:化学变化中是否伴随着物理变化 观察有什么现象?你认为它发生了变化?判断依据是什么? 学生观察,并做出判断。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巩固练习:在下列现象后的空格里填写编号,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 石灰石煅烧制生石灰硫粉和铁粉混合。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制激性气味的气体,这是氨的。 用铁铸成铁制品。小结,布置作业。 学生练习通过一些练习来加深和促进刚才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对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学生并不是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