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

合集下载

浮针收费标准

浮针收费标准

浮针收费标准浮针疗法是一种古老而又神奇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疗法的认可和需求的增加,浮针疗法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备受追捧的健康疗法。

在进行浮针疗法时,收费标准是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浮针收费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浮针疗法的收费标准是根据不同的医院、医生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的。

一般来说,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浮针疗法收费会相对较高,而一些中医诊所或者个体医生的收费则会相对较低。

此外,患者的病情轻重、所需治疗的次数、医生的经验水平等因素也都会对收费标准产生影响。

因此,患者在选择浮针疗法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做出合理的选择。

其次,浮针疗法的收费一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挂号费和诊疗费,另一部分是具体的治疗费用。

挂号费和诊疗费是指患者在就诊时需要缴纳的基本费用,而治疗费用则是指患者接受浮针疗法时需要支付的费用。

在一般情况下,挂号费和诊疗费是固定的,而治疗费用则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所需治疗的项目而有所不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浮针疗法的收费标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医生的收费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患者在选择接受浮针疗法时,需要提前了解好相关的收费标准,以免因为费用问题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困扰。

最后,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浮针疗法,比如针灸麻醉、针刺止痛等,其收费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接受此类特殊浮针疗法时,患者需要提前与医生进行详细的沟通,了解清楚相关的收费标准和治疗方案,避免因为费用问题而产生误会和纠纷。

总的来说,浮针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收费标准是根据不同的因素而定的。

患者在接受浮针疗法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做出合理的选择,同时也要提前了解清楚相关的收费标准,避免因为费用问题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困扰。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浮针疗法的收费标准,为大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一些参考。

浮针的原理与治疗

浮针的原理与治疗

浮针的原理与治疗
浮针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也被称为“火罐”,其原理是通过使用火热罐体在皮肤表面产生负压,使罐体吸附于特定部位,通过燃烧罐体内部氧化物燃料来产生热量,从而刺激局部皮肤和经络,加速血液循环、消除湿气、舒缓肌肉和关节疼痛。

浮针治疗的原理基于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经络系统是人体内部的重要运行通道,而经络的堵塞或不顺畅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产生疾病。

浮针治疗通过刺激皮肤表面的穴位和经络,通过负压和热力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气血的畅通,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浮针治疗常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如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等。

它能够普遍缓解疼痛和炎症,并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帮助肌肉和关节恢复正常功能。

此外,浮针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废物排泄,增加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浮针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特别是对于儿童、孕妇、高血压患者、皮肤病患者等需要谨慎使用。

此外,浮针治疗应由专业的中医师操作,以避免意外伤害和并发症的发生。

浮针治疗原理

浮针治疗原理

浮针治疗原理浮针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在患者身体特定部位插入细针,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恢复气血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浮针治疗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络理论。

浮针治疗的基础是中医经络理论。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部存在着多条经络,它们贯穿全身,连接脏腑器官和组织。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部位。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灸针,可以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气血调理。

浮针治疗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调理气血。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气血畅通,脏腑功能正常,人体健康;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浮针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使气血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祛病强身。

浮针治疗还可以祛病强身。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大量的气血,在气血的作用下,人体可以抵御外邪,保持健康。

而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外邪侵袭。

浮针治疗可以调理气血,增强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4. 调节阴阳。

浮针治疗还可以调节阴阳。

中医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人体内部也存在着阴阳。

阴阳失衡会导致气血紊乱,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疾病。

浮针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阴阳,使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总之,浮针治疗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祛病强身,调节阴阳的中医疗法。

它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深受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浮针治疗的原理,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一传统疗法来维护健康。

程远钊-浮针 -精简版 PPT课件

程远钊-浮针 -精简版 PPT课件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第二节 针刺方法 一 、进针和运针 在进针操作时,医生主要是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挟持针 柄。针体与皮肤呈15°-30°角左右刺入,用力要适中,透皮 速度要快,刺入5mm略达肌层即可。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拿捏针座,仔细地轻轻提拉, 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或者左手拇指、食指与中 指提起皮肤少许平刺于皮下进针。
浮针在皮下的标志有二:一是不扶持时,针身随即倾 倒,若在肌层,不易倾倒;二是医生在提拉浮针的过程 中有突然轻松的感觉。如图 :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 确保浮针针尖在浅筋膜层,单用右手,沿皮下向 前推进。推进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 ★ 若遇到血管或纤维,针尖向下或向下把软组织避 开,再向皮下推进,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右手感觉空 松软滑易进,达到一定深度,推进钝性针头,作扫散 动作。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治疗时必须根据治疗所选进针点的具体部位,选择适 当的体位,使病人放松,同时便于施术操作。 临床上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一、 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进针点 和上下肢部分进针点。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二、 侧卧位:适宜于在身体侧面和源自下肢部分部 位治疗。★ 进针时,针尖必须对准病灶,不
能偏歪。因此,在操作时,必须聚 精会神,心无杂念。这与传统针灸 学强调“治神”有相似之处。
第一章 浮针疗法概论
八、扫散是重要环节
扫散动作是指进针完毕后针体左右摇摆如扇形的动作,这 是浮针疗法最鲜明的特点。有无扫散动作,或扫散完成好 坏,常常是疗效好坏的重要原因。
第一章 浮针疗法概论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浮针治疗原理

浮针治疗原理

浮针治疗原理
浮针治疗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采用特殊的针刺方式来刺激人体经络,调理气血,促进身体自愈。

浮针治疗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刺激经络: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存在着一条纵横交错的经络系统,经络上的穴位与人体各个器官相连。

通过浮针的刺激,可以达到调理经络、疏通气血的作用。

2. 温通经脉:浮针治疗中使用的针具较细且针尖略加刻痕,刺入穴位后进行微微上下或旋转的动作,通过针刺的刺激和运动,可以温通经脉,消除经络阻塞。

3. 调理气血: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浮针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气血的流通,调和气血失调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促进自愈:浮针治疗并非直接治疗疾病,其作用机制在于刺激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

通过刺激经络和调理气血,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调整身体的功能状态,从而协助治疗和预防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浮针刺激的力度应该适中,刺激时间和频率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

此外,浮针治疗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该详细告知医师自己的病情和健康状况,以便医师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浮针的原理是什么

浮针的原理是什么

浮针的原理是什么
浮针,又称漂针,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它利用细长的铜针在水面上漂浮的
特性,通过调节针的重心和水的表面张力来进行治疗。

那么,浮针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
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吸引力。

在水面上,由于水分子只有空气一侧,所以表面上的水分子会受到内部水分子的吸引而形成一种薄薄的弹性膜,这就是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使得水面上的物体能够浮起来,比如浮在水面上的浮标、浮木等。

在中医治疗中,浮针的原理就是利用了水的表面张力。

医生会将细长的铜针放
在水面上,通过调节针的重心和水的表面张力,使得针能够在水面上漂浮。

当患者身体出现疾病时,会导致体内的气血不畅,从而出现病痛。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针对不同的穴位进行浮针治疗,通过在水面上漂浮的针来调节患者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此外,浮针的原理还涉及到针的重心调节。

针的重心位置会影响针在水面上的
漂浮情况,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节针的重心位置,使得针能够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

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准确地刺激患者的穴位,达到治疗的效果。

总的来说,浮针的原理是通过调节针的重心和水的表面张力,使得针能够在水
面上漂浮,从而达到调节患者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在现代依然被广泛应用,它不仅有着独特的疗效,更是中医文化的重要传承。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浮针的原理,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浮针疗法》课件

《浮针疗法》课件
建议一
进一步深入研究浮针疗法的机制和原理,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 学的依据。
建二
加强浮针疗法的培训和普及,提高医生和治疗师的技能水平。
建议三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验证浮针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
留针
留针一段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 1小时,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扫散
用浮针的进针器进行扫散操作, 以扩大刺激范围。
浮针疗法的注意事项和护理
01
02
03
注意消毒
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 消毒规范,避免感染。
避免剧烈运动
治疗后避免剧烈运动,以 免影响治疗效果。
观察不良反应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 就医。
03 浮针疗法与其他疗法的比 较
确保浮针干净、消毒,同时准备好治 疗所需的器具,如棉签、消毒液等。
确定治疗环境
确保治疗环境安静、舒适、温暖,避 免外界干扰。
浮针疗法的操作步骤
确定治疗部位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或疼痛 部位进行治疗。
皮肤消毒
用棉签蘸取消毒液对治疗部位进 行消毒。
进针
将浮针刺入皮肤,直至针身完全 进入皮下。
出针
治疗结束后,缓慢将浮针拔出, 并用棉签按压止血。
浮针疗法与推拿的比较
作用机制
浮针疗法是通过刺激皮肤浅层的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来达到治疗目 的,而推拿则是通过手法按摩来
达到治疗目的。
适用范围
浮针疗法对于疼痛性疾病的治疗效 果较好,而推拿对于肌肉劳损等疾 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安全性
浮针疗法相对推拿来说更为安全, 因为浮针疗法不直接刺激肌肉和神 经。
浮针疗法与药物治疗的比较

教育推广
03
通过学术会议、培训班等形式,推广浮针疗法知识,提高社会

浮针治疗小孩腹疼的原理

浮针治疗小孩腹疼的原理

浮针治疗小孩腹疼的原理
浮针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用于治疗小孩腹疼时通常在腹部皮肤上插入多根细针,然后让针浮在皮肤表面,与传统的针灸疗法有些不同。

浮针治疗小孩腹疼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1. 调理气血:中医认为腹疼可能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所引起,通过插入浮针可以调理经络气血,促进腹部气血运行,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缓腹部疼痛的目的。

2. 刺激神经系统:浮针的刺激对经络、皮肤和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腹部与内脏相关穴位上,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从而减轻腹痛的症状。

尽管浮针在一些小孩的腹疼症状中显示出疗效,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 浮针疗法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操作,确保操作技术正确和安全。

- 浮针治疗不适用于所有腹疼症状,具体需要根据小孩的具体情况和疾病进行综合判断和调理。

- 小孩的腹疼症状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消化系统问题、饮食不当、感染等。

如果腹疼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以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 在使用浮针治疗时,需确保操作卫生、环境安全,以及小孩能够配合治疗。

总结来说,浮针治疗小孩腹疼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和刺激神经系统来减轻腹痛症状。

然而,具体疗效和适用范围还需根据小孩的具体情况和疾病进行综合判断和调理,并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针疗法(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FSN)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Needling therapy),可以大面积持久地通筋活络,促进新陈代谢,激发人体自愈能力,使得人体可不药而愈,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没有副作用等优点,主要用于治疗筋脉不舒、血滞不通所导致的颈肩腰痛腿痛和一些内科、妇科杂病,尤其在伤科和疼痛科有着很好的运用优势。

浮针疗法是符仲华博士在第一军医大学工作期间发明,而后逐渐完善的。

尤其在南京大学期间,符博士吸取西方最新科技成果,使得浮针疗法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对与中西医其他方法,浮针疗法优势突出:安全、疗效快、可重复性好,而且对于有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士来说,相对容易学习。

一、针具
所用针具为复合套管针——一次性使用浮针,其结构为浮针是复式结构,分为三部分:
1 针芯:由不锈钢制成。

该部分使浮针达到足够的刚性以快速进入人体。

外面包有软套管。

针尖呈斜坡形。

2 软套管及针座:是浮针的主要结构,起关键作用。

针芯包裹其中,该部分使浮针同时具有足够的柔软度以利长时间留针。

针座是浮针的附属结构,籍此可以固定留置于体内的软套管。

3 保护套管:为保护针芯和软套管不与他物碰撞产生磨损,同时也为了有利于保持无菌状态,浮针有保护套管。

二、操作方法
选择体位治疗时必须根据治疗所选进针点的具体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使病人放松,同时便于施术操作。

临床上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坐位:头、颈、肩、上背部的病变,必须选坐位。

(2) 仰卧位:适宜于用于腹部、膝盖等部位病变的治疗。

(3) 伏卧位:适宜于下背部、骶部、臀部、下肢背侧。

明确病痛点——病痛点在软组织伤痛的临床上,指的是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肌筋膜触发点),MTrP不仅仅是病痛的所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病痛的原因。

MTrP的特点:A. 软组织内存在结节或条索,或仅仅是局部紧张; B. 在结节、条索或者局部紧张的部位上有定位明确的压痛点;C. 按压压痛点时可产生远隔部位的疼痛;D. 通过压痛点按摩或注射等方法可减缓疼痛。

E. 所累肌肉伸直受限或无力。

明确MTrP所在是浮针疗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初学者要用心体会,认真把握规律。

确定进针点——进针点的选择关系到进针顺利与否,关系到疗效的好坏。

在选择进针点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下五点原则:
(1)小范围病痛进针点宜近,大范围、多痛点的易远;
(2)多数情况下,选择在病痛部位或者MTrP的上、下、左、右处,这样便于操作和留针,但在关节附近或者在肋间,不必拘泥上下左右,可以斜取进针点;
(3)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凹陷、突起等处;
(4)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不能有肘尖、髌骨、桡骨茎突、尺骨小头、内踝、外踝等部位。

进针、运针、扫散和再灌注——操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针,第二步运针。

进针时局部皮肤要松紧适度,用进针器弹射进针。

运针,是指针入皮下后到针刺完毕之间的一段操作过程。

运针时,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

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

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

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右手感觉松软易进,病人没有酸胀麻等感觉,不然就是针刺太深或太浅。

扫散动作:以右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为支点,手握针座,使针尖作扇形运动。

扫散前针芯退入软套管中(约3mm),扫散时以右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抵住患者皮肤,使针座微微脱离皮肤,医者稍稍平抬浮针,使埋藏于皮下的针体微微隆起皮肤。

操作时要柔和,有节律,操作时间和次数视病痛的情况而定。

也就是说,如果疼痛已经消失或者不再减轻,则停止作此动作。

另外一手一定要密切配合,使进针点和病痛处之间的范围内尽可能放松。

一个进针点扫散时间一般为2分钟,次数为200次左右。

如果扫散后,疼痛或者MTrP依旧存在,可再选更靠近病痛点的进针点,重新进针。

扫散完毕,移除针芯,留置软套管。

扫散的同时,要配合再灌注活动。

再灌注活动是在有负荷或者无负荷的情况下,相关肌肉主动或者被动的收缩/舒张活动,具有几无痛苦、无副作用、见效快、适应症广等特点。

再灌注活动形式多样,如弯腰/直腰、伸腿/曲腿、深呼吸、自主咳嗽等等)针刺的方向——浮针疗法对针刺的方向要求较为严格。

针尖必须由远而近地直对病痛部位,偏差后效果不佳。

留管和出管
留管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镇痛效应。

因为,临床上常常发现运针完毕疼痛即减或消失,也就是说,浮针疗法有较好的即刻疗效,但若随即起针,病痛会复作。

留针时利用了生命期间皮肤和肌肉相对位移,使留置于皮下的软管进行类似于扫散的微小运动,可延续即刻疗效。

留管时间一般8-24小时。

治疗时需叮嘱患者:留针期间勿打湿针刺局部,防止感染;不要剧烈运动;局部有异常感觉时,不要紧张,大多为胶布过敏所致,医生可用其他类型的物件固定,如邦迪止血贴等;若因为软管移动,引起局部刺痛,旁边没有医生,可自行出管;告诉病人出管时可能出血。

三适应症适应范围较广
大多数软组织伤痛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如: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腕部腱鞘炎、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骶髂关节炎、膝关节炎、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跟下痛。

神经病痛有较好的近期效果,少部分也有较好的远期效果,如:带状疱疹后遗痛、三叉神经痛。

对慢性内脏痛疗效较佳,如:胃痛、胆囊炎、泌尿道结石、痛经、附件炎,等等。

对少数非疼痛性疾病也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如:喑哑、慢性咳嗽、哮喘发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