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生歌
六字诀养生法

六字诀是一个极简单又很古老的功法,其中的六字即“嘘、呵、呼、呬、吹、嘻”。
通过正确地口型呼此六字,其发音所产生的气流振动能激发相应器官(肝、心、脾、肺、肾及三焦所包括的器官)产生共振,促使其相应器官快速排病,并能激发其相应气机,促进经络运行,补气扶正。
六字诀治病见效快、效果好,养生保健功效显著,所以自古不仅为中医所推崇,而且为道家、佛家、武术家所接受,并在中医、道家、佛家、武术界广为流传。
关于六字诀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庄子(约前369-前286年)的《庄子·刻意》:“吹呴(xu)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
六字诀较为完整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著名道士、医药学家陶弘景(456~536年)的《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及隋代京黑先生所撰的《神仙食气金柜妙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寒;呼以去热;嘻以去风,又以去痛;呵以去烦,又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劳极)”。
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孙思邈(541或581~682年)的《孙真人卫生歌》:“春嘘明目本扶肝,夏呵心火可自闭,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肺肾得平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在后来各个时期的医、道、佛家著作中,关于六字诀的治病养生作用多有记述,如《崇山太无先生气经》说:“…呬属肺,主鼻,有寒热和,依呬吐纳,兼皮肤疮病。
…”《赤凤髓》说:“…腰膝冷多阳道微,微微纵气以吹之,不用外边求药饵。
”《四时调摄笺》则言:“损有吸以补之法”。
若肝脏虚以“嘘”作吸气以补之,若心脏虚以“呵”作吸气以补之,若脾脏虚以“呼”字作吸气以补之,肾虚以“吹”字作吸气以补之,肺虚以“呬”字作吸气以补之。
《景岳全书》则言吸气发音补阳,呼气发音补阴,故“阴微不练吸,阳微不练呼。
”明代名医、明太医院医官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六字诀养生功

六字诀养生功吐故纳新是中国古代养生术之一,它可以祛病延年,健身养生,也是道家初级修炼的基础功夫。
一、功理六字指的是:嘘(xū)、呵(hē)、呼(hū)、呬(xì)、吹(chuī)、嘻(xǐ)。
唐代名医孙思邈,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卤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二、功法1、吐纳法语心肝脾肺肾五脏,命门三焦精神常。
心“呵”顶上连叉手,肝若“嘘”时目瞪睛。
脾病“呼”时须口嘬,肺知“呬”气双手擎。
肾“吹”抱取膝头平,三焦隔若卧“嘘”宁,早晚呼吸三十六,七十二候自精明。
久练此功有妙津,行步如刮一阵风。
2、吐纳身形吐纳身形,也就是指吐纳的身体姿势,站行坐卧皆可吐纳健身。
身体正常强健者,四种姿态皆可吐纳。
站:身体虚灵正直,双脚站与肩平,两手自然放于下丹田处(指肚脐),目平视前方。
行:身体虚灵逍遥,在河边草地上,树林中,或环境优雅的地方吐纳。
在专人指导下,可以走九宫八卦步吐纳。
一般人不易做到,只有高级养生者可效。
此法很难普及。
坐:年老体弱有残疾者,可以采取坐姿,在庭院或家里都行,坐椅要适中,身体不要靠椅背,脊椎要正直,两手平放于双膝上,两脚踏地与肩宽,目视前方,全身松开,虚灵自然。
卧:年老体弱有残疾者,可取卧姿平躺于床上,枕头不要过高,双手交叉平放于下丹田上(肚脐上),全身放松,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吐纳方法古人养生提倡吸取天地日月之精华,吐纳的要旨也是如此,要求撷取日月星之精华。
吐纳太阳之气:早上太阳刚出山,面对太阳,取站行坐卧四种姿势,将“呵嘘呼呬吹唏”六字,按顺序张口(字要低微出声)呼气各九次。
尔后自然将嘴合拢,全身放松,鼻子无为吸气。
无为吸气,即鼻自然吸气至肺部,非后天有意有为之作。
即吐气有为(有意),纳气无为也。
吐纳月亮之气:太阳落山,明月高照,面对皎月即可吐纳,方法与吐纳太阳方法相同,但要求每字数为六。
中国古代养生诗词《孙真人养生歌》(节录)赏析

再加入猪肝5 0 克, 合 煮成汤 , 调 味后 服食 。
食 豆 吃猪 肝 而 饮 其 汤 , 每天 1 次。 可 治 缺 铁 性贫血 , 连 服2 ~ 3 周有效 。
中 国 古 代 养 生诗 词
.
《 孙真人养生歌》 ( 节录) 赏析 :
【 原诗 】
心 若 太 费 费 则 竭 ①, 形 若 太 劳 劳则・ t - L -  ̄ 。
神 若 太 伤 伤 则 虚 ⑧, 气 弱 太 损 损 则 绝④ 。
历 史 上 诸 葛 亮 就 是 因心 神 操 劳 过 度
而 早逝; 周瑜就是生气太过致吐 血而亡; 一 l
王朗被诸葛亮痛骂后又羞又愧 , “ 气损 ” 而 : 死; 曹休被东吴大败于石亭 , “ 惶恐 之甚” ,: 回洛 阳后 气 忧 而 死 。一 部 《 三 国演 义 》 , 人 :
物形象鲜 明 , 把这些 “ 过度 ” “ 太 费” 的事例 : 刻 画得 淋 漓 尽 致 , 让 人 们 除有 了饭 后 茶 余 : 的谈 资 外 , 更 有 了充 分 可 以借 鉴 的样 板 。 :
多 、 贫血 、 白发早 生 等 患 者食 用 。
黄酒 5 O O 毫 升 浸 泡 数 日 .每 次 饮 服 1 杯 或 半杯 。 每 日1 ~ 2 次 。可 治 阴 虚 阳 亢 、 虚 风 上
扰 、 眩 晕 头痛 、 虚烦 发 热 等 , 亦 可 治 疗 急
性腹 痛 。 5 .黑 豆 汤 : 黑豆2 5 0 克 , 加水 适量 , 以
【 释义 】
①竭: 尽, 干 涸 。② 怯 : 弱。 ③虚: 亏 虚 。④ 绝 : 失 去 生命 。
字字珠玑的古人养生歌诀

字字珠玑的古人养生歌诀作者:郁鲲来源:《科学养生》2015年第10期少饮酒,多吃粥;多茹菜,少食肉;少开口,多闭目;多梳头,少洗浴;少群居,多独宿;多收书,少积玉;少取名,多忍辱;多行善,少干禄;便宜勿再往,好事不如没。
(作者不详,清代褚人获《坚瓠三集》卷二中收录)这首无名氏所作的《多少箴》流传很广,它以极其简洁的语言讲述了八多八少的养生原则。
第一条讲少饮酒,第二条讲多吃蔬菜,这是古代养生学一贯主张的饮食原则。
第三条讲少开口,意思是多言伤气,且易祸从口出,招惹是非。
多闭目是讲“闭目养神”可使心神免受侵扰,有利于健康。
第四条讲多梳头,这是因为人的头部经络密布,用梳齿摩擦头皮,不仅有益于头发的保养,还可以通络醒脑,顺经助思;讲少洗浴是因为古代浴室简陋,缺乏必要的保暖设施,冷天洗浴容易受寒。
如今洗浴条件已可以保证不会轻易受寒,这一条可忽视不拘,因为多洗浴对促进肌肤与身体健康有利。
第五条“少群居,多独宿”有两重含义,一是指群居时多人同室呼吸,空气混浊,易于疾病传染。
二是指“夫妇同房”,古人认为,夫妻同衾,难免煽起欲火,导致性生活无节制,损伤身体。
第六条中的“多收书”是指多读书,这样可以明白事理、促进思维;“少积玉”是指不要贪聚财物,防止骄奢淫逸对身心的危害。
第七条“多忍辱”是古人倡导的修身养性原则,意思是受辱时要有宽宏的肚量,不要因为激愤而丧失理智,做出不冷静的事情,招致祸端,伤害身体。
“少取名”是指名高易遭忌和丧失自我,不如不求闻达,安命保身。
第八条“多行善”是佛家与道家的一贯宗旨,其意义在于我与人为善,人亦与我友好,从而造成有利于养生的和谐人际环境。
“少干禄”就是远离官场,这是道家“无为”主张的具体化,道家认为官场复杂,仕途险恶,容易使人身心俱疲,损害健康。
末句“便宜勿再往,好事不如没” 说的是养生的要点是清心寡欲,只有这样才能不受物欲诱导,不做出伤身伤心的事情。
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中医药养生功法六字诀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六字诀六字诀,也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其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史源流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
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
陶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
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
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
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
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
六字诀流传到现在,在功法上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功法理论保持了唐宋以来按中医五行五脏学说来阐述的主体框架,对呼吸口型及发声方法的认识渐趋统一,肢体的动作导引与意念的导引原则上遵循中医经络循行规律。
六字诀与脏腑的关系呵为舌音正对应于心——火,呼为喉音正对应于脾——土,吹为唇音正对应于肾——水,嘘(嘻)为牙音正对应于肝(胆)——木,呬为齿音正对应于肺——金。
“嘻”通少阳经脉,既可疏通胆经,又可疏通三焦经脉。
中医认为“少阳为枢”,通少阳即可调理全身气机,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诸气。
养生歌

养生歌人到古稀休叹老,企盼百岁精神好。
微笑坦然人生事,修身养性保健康。
人生兴趣嗜好多,篮排足球老力衰。
扑克棋艺喜欢乐,乒乓球拍仍拼搏。
动时家务手脚勤,静时书报益心脑。
世无长生不老人,更无仙丹与妙药。
人生长短实难料,生命运动益康寿。
生命一眠万事空,哪有灵魂永世存。
科学的睡眠睡眠是人体自然的生理现象,合乎人体生理的要求。
我国最早的医书《内经》中说:“人与天地相应。
”“天地”指自然界,意即人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
古人曰:“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食者能长生”。
莎士比亚曾写道:“睡眠是一切精力的源泉,是病患者的灵药。
”毛主席曾对睡眠、休息和工作作了辩证而精辟的阐述,他说:“睡眠和休息失去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
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拒绝睡觉,他明天就没精神了,这是蚀本生意。
”太阳累了天就黑,月亮累了天就亮。
人疲劳了自然思睡。
人们在生活中,有劳有逸,逸是为了更好地劳。
人的脑神经活动,有兴奋,有抑制,抑制是为了保护脑神经细胞过度疲惫而遭破坏。
睡眠,闭目安息,大脑处于抑制状态,而且,四肢运动停止,肌肉张力松弛,呼吸深长,心跳平缓,全身都得到最充分的休息。
所以,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使头脑清醒,精神饱满,更好地进行学习、工作和劳动。
俄国贝蒂洛娃教授说过:“睡眠是休息的主要方法,在各项健脑方法中,没有一项比睡眠更重要。
”她做了一个试验:使一条小狗绝食,使另一条小狗日夜不眠,看看饥饿和失眠,谁最厉害?绝食的小狗25天还能活着,而日夜不眠的小狗5昼夜就死了。
可见动物也不能缺少睡眠,人更是如此。
人们通常是白天学习工作或劳动,黑夜睡眠(特殊情况例外)。
此外,还应根据各人的需要和习惯,进行午睡,特别是夏天,昼长夜短,天气炎热,容易疲劳。
无论大人小孩,应该适当午睡,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保证下午更好地学习工作或劳动。
睡眠不足,人会烦躁、易怒,食欲不振,肌肉软弱,体重减轻等。
但是,睡眠过多,大脑长时间处于抑制状态,反而会使人昏昏欲睡,呵欠连天,精神萎靡不振,新陈代谢减弱,加速大脑和人体器官的衰老。
六字诀养生法

第四、第五
导引动作要柔和,并要做到气尽式成。使动作 的快慢与吐气的速度一致并受气的支配,做到 “气为元帅,手足为兵丁”之格言。在开始训练 时,不要强调以意领气或意气相随,随着动作的 熟练,松静程度的提高,在明确了经络的起始运 行路线以后,气感就会在练功中自然产生,就会 在精神内守的前提下,随着吐字,气就会相依地 在经络轨道中运行,这样就会水到渠成。这就是 太极拳经所谓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 神明之理论,所谓“着熟”就是练气功之呼吸自 然,所谓渐悟就是“勿助长”,不要急于求成。 这一条戒律要特别注意,求急者反以得缓,所以 孔子再三说,率性之谓道。孟子谓拔苗助长之比 喻。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 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
六字诀的几个特点
(一)疗效显著
在临床实践中,用六字诀治好的疑难大 症无计其数,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结石、 青光眼、白内障及高血压、低血压、肠胃 炎、气管炎、糖尿病、消化不良、腰腿痛、 高血脂、高血粘、失眠多梦、烦躁易怒、 偏头痛、免疫功能差、疲劳体弱、等等。
六字诀运用灵活。可以按顺序练习,也 可以有针对性地练1个或2个字;既可以长 期坚持连续练习六字诀,又可以按季节单 独练某1个字;还可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和病 情疾患的虚实需要进行补泻。有一个严重 冠心病动脉硬化患者,每天着重练“呵” 字100次以上,3个月后检查恢复正常。
(四)安全不出偏差
只要按照要求去做,纯任自然,毫不用力,由简到繁, 对读字、口型、呼吸、动作、意念,一步一步地进行操练, 循序渐进,就不会出偏差。我教练六字诀数十几年,锻炼 的人从没有发生任何偏差。第三节治病健身的机理祖国医 学认为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影响着人的生理和健 康,人的身体是受四季的冷热干湿和五行生克的影响。比 如春天容易生肝病,是因为自然界阳气上升,人的肝气上 亢的缘故。。秋天呼吸系统容易生病,是因为秋气肃杀, 人的肺气虚怯。所以应注意按季节锻炼身体。人体的脏腑 又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生克制化联系在一起。 所以锻炼的顺序一般按五行相生的顺序进行,但又要根据 个人身体的虚实再加以相生相克地重点练习。
六字诀养生法

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
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嘘、呵、呼、呬、吹、嘻,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卤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
书中说:“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
”又说:“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太上悯之,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
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
卫生之宝,非人勿传。
呼有六曰:嘘、呵、呼、呬、吹、嘻也,吸则一而已。
呼有六者,“以嘘字治肝气,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
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嘘”字吐气法:“嘘”字音xū,属牙音。
发音吐气时,唇齿微开,嘴角后引,口唇微微用力拉“扁”,槽牙上下平对,中留缝隙,舌尖放平,舌体微微后缩,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
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呼出体外。
“呵”字吐气法:呵音hē,为舌(上)音,发声吐气时,唇齿微张,舌体微微后缩并上拱,舌体后部两边轻贴上臼齿,气从舌上与上腭之间缓缓而出。
“呼”字吐气法:“呼”音hū,为喉音,发声吐气时,唇齿张开,舌两侧上卷,口唇撮圆前伸,气从喉出后,在口腔中形成一股中间气流,经撮圆的口唇呼出体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名氏的《多少箴》
清代褚人获《坚瓠三集》卷二有一篇《多少箴》云:
少饮酒,多吃粥;
多茹菜,少食肉;
少开口,多闭目;
多梳头,少洗浴;
少群居,多独宿;
多收书,少积玉;
少取名,多忍辱;
多行善,少干禄;
便宜勿再往,好事不如没。
延年益寿要诀《十寿歌》
《坚部补集》卷一还有一篇《十寿歌》
一要寿,横逆之来欢喜受;
二要寿,灵台密闭无情窦;
三要寿,艳舞娇歌屏左右;
四要寿,远离恩爱如仇寇;
五要寿,俭以保贫常守旧;
六要寿,平生莫遣双眉皱;
七要寿,浮名不与人争斗;
八要寿,对客忘言娱清昼;
九要寿,谨防坐卧风穿牖;
十要寿,断酒莫教滋味厚。
孙思邈的《四少歌》和《卫生歌》
他的《四少歌》云:
口中言少,心中事少;
腹里食少,自然睡少;
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孙思邈又有一首《卫生歌》云:
春寒莫使绵衣薄,
夏热汗多需换着。
秋冬衣冷渐加添,
莫待疾生才服药。
古代三叟的长寿诀
郑喧《昨非庵日篡》记述这么一个故事;古时候,某地农村有三个老叟都活过了100岁,可是他们的身体都很健康,还能参加体力劳动。
有一天,一位客人看见三叟在田间锄草,非常惊奇,就上前拜问道:"三老如此健康长寿,有什么秘诀呢?"
一叟答道:
家中妻粗丑。
二叟答道:
量腹节所受。
三叟答道:
暮卧不覆首。
苏东坡的四味药歌诀
宋代著名大文学家苏东坡善养生之术。
《东坡志林》卷一载,有一次张鄂向他请教,求他给开一个药方,东坡说:"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
其药四味而已。
"于是就提笔写下来,张某接过来一看,那四味药是:
无事以当贵,
早寝以当富。
安步以当车,
晚食以当肉。
无名氏的《坐忘铭》
郑暄的《昨非庵日篡》还记有一则《坐忘铭》,其文云:
常默元气不伤,
少思慧烛有光。
不怒百种和畅,
不恼心地清凉。
这里,顺便介绍一则今人的"四不要诀",也饶有趣味。
诀云:
说话不要吵,
吃饭不要饱。
走路不要跑,
遇事不要恼。
陈宪章的《忍字箴》前节讲到养生贵在忍字,而忍最难,前人对此有不少深刻的议论。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明代著名思想家陈宪章的《忍字箴》:
七情之发,唯怒为遽,
众怒之加,唯忍为是。
当怒发炎,以忍水制,
忍之又忍,愈忍愈励。
过一百忍,为张公艺,
不乱大谋,乃其有济。
如其不忍,倾败立至。
邵雍的《养心歌》
《坚部补集》卷三有《养心歌》三篇,说是出自《说圃识余》,考其原作者,乃是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
邵雍字尧夫,晚年隐居于洛阳城南,名其居处为"安乐窝",精心研究养生之道,
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其《养心歌》云:
得岁月,忘岁月;
得欢悦,忘欢悦。
万事乘除总在天,
何必愁肠千百结?
放一宽,莫胆窄,
古今兴废言可彻。
金谷繁华眼里尘,
淮阴事业锋头血。
陶潜篱畔菊花黄,
范蠡湖边芦月白。
临潼会上胆气豪,
丹阳县里萧声绝。
时来顽铁有光辉,
运退黄金无艳色。
逍遥且学圣贤心,
到此方知滋味别。
粗衣淡饭足家常,
养得浮生一世拙。
王阳明的《修身歌》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原名守仁,字伯安,后世尊称他阳明先生。
他对养生之道也很重视,有些见解不同于常人,曾作诗一首云:
饥来吃饭倦来眠,
只此修元元更元。
说与世人浑不解,
却于身外觅神仙。
石天基的《却病歌》
石天基是明代人,生平未详。
他有一首《却病歌》云:
人或生来气血弱,
不会快活疾病作。
病一作,心要乐,
心一乐,病都却。
心病或将心药医,
心不快活空服药。
且来唱我《快活歌》,
便是长生不老药。
清代人金武祥《粟香随笔》中有一则《五行养生格言》云: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
淡泊寡欲,肾水自足。
耐人寻味的"八个一"歌
明代人胡文焕辑录的《类修要诀》中,有一首养生歌,非常风趣:
笑一笑,少一少;
恼一恼,老一老;
斗一斗,瘦一瘦;
让一让,胖一胖;
袁树姗的《心命歌》
清代命理学家袁树姗在他的《命理探源》中曾作过一首《心命歌》说明一个人在世上的贫贱富贵,除了先天的命理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后天的修心养性积德行善。
兹复录于此:
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
心好命不好,天地终有保。
命好心不好,中途夭折了。
心命俱不好,贫贱受烦恼。
心乃命之源,最要存公道。
命乃形之本,穷通难自料。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桥。
修心不听命,造物终须报。
李广诛降卒,封侯事虚杳。
宋祁救蝼蚁,及第登科早。
善乃福之基,恶乃祸之兆。
阴德与阴功,存忠更存孝。
富贵有宿因,祸福人自招。
救困与扶危,胜如做斋醮。
天地有洪恩,日月无私照。
子孙受余庆,祖宗延寿考。
我心与彼心,各欲致荣耀。
彼此一般心,何用相计较。
第一莫欺骗,第二莫奸较。
萌心欲害人,鬼神暗中笑。
命有五分强,心有十分好。
心命两修持,便是终身宝。
范传忠的《明心歌》
现把今人命理大师范传忠所作《明心歌》也复录于此,意在告戒世人凡事要顺其自然,不要
过份强求,但同时更要自强不息地去奋斗:
世上人人想发财,
富贵自然有安排。
非份之想君莫有,
自强不息衣食来。
人人都知当官好,
命里无官莫强求。
逢迎贿赂可怜虫,
不如垂钓看水流。
人人都知美酒香,
志气消磨身体伤。
劝君莫贪杯中物,
俭约勤奋福自昌。
非德之色君莫爱,
须知福里藏祸胎。
欲多身命皆有损,
那堪事后悔不该。
争强好胜性凶顽,
横事官非来缠绵。
劝君莫忘忍与和,
气大伤身后悔难。
冯梦龙的《酒色财气》歌
酒是烧身硝焰,
色是刮骨钢刀。
财是阎王钓铒,
气是无烟火药。
吕洞宾《养生诗》
不负春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
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此身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合和服平安。
丹田有宝休问道,对境无心莫问禅。
奉真修道守中和,铁杵成针要琢磨。
此事本然无大巧,只争日逐用功多。
息精息气养精神,精神丹田气养身。
有人学得这般术,便是长生不老人。
如鼎沸,如沉沦,失道迷真业所根。
有人平却心头棘,便把天机说与君。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
有人跳出墙儿外,便是长生不老方。
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忠孝义慈行方便,不需求我自然真。
举世人士何所依,不求自己更求谁?绝嗜欲,戒贪痴,莫把神灵暗里欺。
命要传,性要悟,入圣超凡由汝做。
三清路上行人少,畜类门前争入去。
人人气血本通流,营卫阴阳百刻周。
岂在闭门学引气,正如头上又安头。
精养灵根气养神,此真之外更无真。
神仙不肯分明说,迷了千千万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