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常识及《雷雨》

合集下载

曹禺话剧《雷雨》的主要特点

曹禺话剧《雷雨》的主要特点
②富有丰富潜台词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雷雨》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特色,作者根据人物的教养、地位、心理,乃至所处的说话场合及环境气氛的不同而为人物设定不同的语句词汇、语调节奏,表现出语言的个性化。再者作者善于细致地把握并写出不同特色的语言,讲究语言的动作性,即在人物语言中寄寓着人物的内心活动,形成丰富的潜台词,使读者感受到话中有话,弦外之音。
d.回溯法的运用:剧作家为将三十年间的内容浓缩于一天中加以表现,采用了回溯法,即以“现在的戏”为开端,让“过去的戏”穿插其间,正面展示了“现在”正发生的事情,而以回溯过去的方式推动“现在的戏”发展,从而使得剧作结构凝练,情节紧凑,矛盾集中。
e.《雷雨》中还运用了各种有关情节结构的技巧,如重点与穿插,期待与悬念,发现与陡转,增强了结构的完整性和剧情的紧密性,提升了剧话剧《雷雨》的主要特点:
①独特的结构艺术结构。《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标志现代话剧的成熟,在结构方面多有特色,表现如下:
a.结构严密而线索分明:《雷雨》采用西洋戏剧的“三一律”结构,将三十年间发生的事情集中于一天,在周公馆及鲁家两处展开,情节高度集中,剧作矛盾众多而线索分明,以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为明线,以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为暗线,互为影响,使得全剧八位人物处于紧张冲突中,引人入胜。也使得剧作呈现出严谨连贯、有机统一的效果。
b.巧用“巧合”成网状结构:《雷雨》在处理戏剧冲突时采用网状结构类型,即在全剧中设置一个主要情节,同时各种矛盾冲突间呈现出巧合性联系,环环相扣,互为因果。以各种冲突推进情节发展,如侍萍到周公馆看完女儿,却因此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周萍与四凤相恋而出走,最终因此揭露出二人的兄妹关系。
c.封闭式结构的设置:《雷雨》吸收外国剧作经验,形成封闭式的结构。戏剧从冲突中开幕,舍弃剧情交代,而于后果的卒然爆发中交代前因。而“序幕”及“尾声”的设置产生对戏剧远距离的理性审视,加强了全剧的悲悯情怀。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雷雨》是一部以现代农村为背景的话剧作品,由曹禺创作于1933年至1934年间。

该剧以雷雨交加的气象现象为象征,描绘了民初时期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人性的扭曲和悲剧命运。

该剧的结构特点和戏剧冲突艺术都体现了曹禺深刻的思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新论话剧《雷雨》的结构特点体现在其紧凑的情节安排和独特的布景布置上。

整个剧本分为五幕,每一幕都紧扣着主题,情节扭曲,气氛跌宕起伏。

在舞台布景上,曹禺采用了“一幅活画”的手法,即用简单的布景来塑造丰富的场景。

比如第一幕中,以大门、屋檐和一个楚囚经的拉帘,便可将人物置于清华园芝始,结构非常简洁而又美感。

在如此简陋布景的基础上,依靠精准的台词和演员的表演来展现剧情,这正是曹禺的布景手法所体现的。

《雷雨》的戏剧冲突艺术体现在人物关系的张力和内心情感的交锋上。

该剧的主要冲突集中在家庭和爱情两个方面。

在家庭方面,杨九郎和梁思成夫妇的矛盾冲突是整个剧情的核心。

杨九郎是个有志向和才华的人,他渴望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但却受制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封建礼教,最终陷入了悲剧。

梁思成则是个性格豪爽的女性,她对丈夫和家庭拥有强烈的爱和责任感,但却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束缚,无法自由发展,这导致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在爱情方面,潘金莲和许宝财之间的爱恨纠葛以及梅妈和张世英之间的暗恋和背叛都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心理斗争。

这些冲突让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情感更加真实,给整个戏剧增添了更多的张力和魅力。

新论话剧《雷雨》的结构特点和戏剧冲突艺术都体现了曹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入揭示。

这部话剧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水准,而且在思想和意义上也具有很深的内涵。

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透视,该剧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扭曲,展现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矛盾,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高中语文 1.2《雷雨》曹禺话剧“三部曲”是什么素材

高中语文 1.2《雷雨》曹禺话剧“三部曲”是什么素材

曹禺话剧“三部曲”是什么曹禺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

如果说,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已经走向成熟,那么成熟的标志之一,则是出现了曹禺和他的戏剧:《雷雨》、《日出》和《原野》。

这些剧作,以其深邃的内涵、圆熟的技巧,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

曹禺(公元1910年~公元1996年),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

他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于1933年,年仅23岁,即完成了处女作《雷雨》。

继而又发表了《日出》(1936)、《原野》(1937)。

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

如果说,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已经走向成熟,那么成熟的标志之一,则是出现了曹禺和他的戏剧:《雷雨》、《日出》和《原野》。

这些剧作,以其深邃的内涵、圆熟的技巧,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

曹禺(公元1910年~公元1996年),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

他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于1933年,年仅23岁,即完成了处女作《雷雨》。

继而又发表了《日出》(1936)、《原野》(1937)。

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

一鸣惊人的《雷雨》《雷雨》是一部纠缠着复杂的血缘关系和聚集着许多的巧合但却透露着必然的悲剧。

也许它写得太像戏,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震撼力。

《雷雨》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也许得力于希腊悲剧的启示,或由于易卜生戏剧的影响,以及对佳构剧的熟谙,但它决不是模仿,而是来自作者对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愤懑,以及他那雷雨般的诗情。

因此,我们在那扣人心弦的悬念中,也许可以领略中国传奇的魅力,而在火爆的场面中,却可以透视一个中国戏剧诗人特有的热情和个性,特别是它的戏剧语言,洗炼、纯净、具有丰富的潜台词,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雷雨》常考知识点梳理及阅读训练题

《雷雨》常考知识点梳理及阅读训练题

《雷雨》常考知识点梳理及阅读训练题知识清单1、《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

据称,《雷雨》是被翻译成各国语言文字最多的中国话剧。

2、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3、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4、这部剧作在两个场景、剧中情节发展不到二十四小时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

5、《雷雨》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现象以及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反映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社会现实,对受压迫者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6、《雷雨》拥有着语言个性鲜明的性格化、语言丰富深刻的精炼美、富于感染力的动作性、台词耐人寻昧的含蓄美、惊心动魄的舞台感、意韵深厚的诗意和抒情性。

7、鲁侍萍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一方面,鲁侍萍相信命运,认为自己命苦;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她对黑暗的不公平世道的诅咒和反抗。

8、有人说周朴园是那个时代的“混血儿”,主要是针对周朴园在特定的历史年代所产生的个性的双重特征而言的。

9、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他半晌没有说话,表现了他在惶恐的沉思中寻找对策。

人物形象★周朴园:周公馆的主人,出身于封建家庭,曾到德国留学,是一个当时所谓的“有教养”的人。

在家庭生活中,他处处表现得像一个专制的暴君,任何人都是不能违抗的。

周朴园的专横自私、冷酷虚伪的性格特征,以及他和蘩漪、侍萍和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形象地反映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与罪恶,折射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复杂的阶级矛盾,揭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特点。

周朴园的失败预示了旧制度的崩溃与灭亡。

★繁漪:周朴园的妻子,一个漂亮但性情古怪的少妇。

蘩漪成了专横自私的伪君子的玩物和花瓶。

她把自己的爱情、名誉,乃至生命都交给了周萍。

蘩漪乖戾阴鸷极端的性格形成,反映了封建势力的罪恶,揭露了专制统治的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扭曲。

《雷雨》概述

《雷雨》概述

《雷雨》概述
《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戏剧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的《文学季刊》。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

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的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雷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戏剧性。

它揭露了封建家庭的腐朽顽固和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控诉了封建家庭的罪恶,同时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此外,作品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以及命运对人的无情捉弄。

《雷雨》是中国话剧的杰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它以其深刻的主题、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观众和读者,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禺:话剧《雷雨》

曹禺:话剧《雷雨》

曹禺:话剧《雷雨》剧作家曹禺从1929年开始酝酿人物、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完成了《雷雨》的创作,次年发表。

前后用了五年时间。

虽然它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但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

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

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

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

首先,戏剧即冲突。

《雷雨》的冲突设置在其自身的特色中起承转合达到极致。

《雷雨》的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时候。

其次,《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

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

《雷雨》中的人物是丰满而复杂的。

《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

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味。

《雷雨》通过描写周、鲁两家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揭露了人性的多个角度。

无论是哪个角色,都有着其可悲可恨可叹的一面。

注:由于作品中有工人阶级和资本阶级的斗争,以及以资本阶级家庭为背景构建了这样一个悲剧故事,所以经常被人误解为揭露了资本主义的丑恶。

这不是曹禺先生的本意,请大家深刻解读。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内容20年代一个夏天,气候闷热逼人,室外没有阳光,天空昏暗,暴风雨即将来临。

话剧常识及《雷雨》

话剧常识及《雷雨》
在外省帮佣的鲁妈得悉女儿被周家雇用继而又遭解 雇,心急如焚地赶到周家,在客厅与周朴园不期而遇。 交谈之中,周朴园得知鲁妈竟是三十年前遭自己抛弃 而自杀的梅侍萍,不禁愕然,惶恐不安。他给鲁妈一 张支票以赎前罪。鲁妈撕碎了支票后,拖着四凤回家。 她要四凤发誓“再也不见周家人,否则就遭雷电劈 死”。
当夜,周萍翻窗潜入四凤房内,被鲁妈发现。四凤跪
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 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 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 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 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 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 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 尖锐的戏剧冲突。 1933年毕业前夕,年仅23岁,即完成了处女作 《雷雨》。继而又发表了《日出》(1936)、《原野》(1937)。 他的三部戏,犹如一座座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话剧发展上, 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地位。
而繁漪与周朴园所生的小儿子周冲是一个具有新思想 的新青年,主张自由平等。对四凤产生了特别的好感,想 和四凤一起去上学,过全新的生活。
鲁妈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并为他生了两个儿
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侍萍,她是周萍的生母。而 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 为罢工工人的代表,正准备与周朴园进行谈判。他指 责周朴园不答应工人的合理条件,揭露周朴园发家的 罪恶历史。周萍听到鲁大海对父亲的指责,竟在侍萍 的面前动手打了鲁大海。

雷雨故事梗概

雷雨故事梗概

雷雨故事梗概《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由曹禺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被誉为中国话剧的里程碑之作。

该剧以上海滩为背景,以家庭纷争为主线,展现了上层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现实主义话剧。

故事发生在上海一户富贵人家,家族成员之间的纷争和矛盾成为了整个故事的主线。

家族长辈吴老爷和吴夫人对待子女的方式截然不同,导致了子女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吴家的长子吴文彩是一个放荡不羁的青年,他与继母吴夫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吴夫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最终导致了吴文彩的悲剧结局。

与此同时,吴家的次子吴文学也被描绘成一个软弱无能的形象,他在家庭矛盾中摇摆不定,最终也成为了家庭矛盾的牺牲品。

吴家的女儿吴琼则是一个叛逆的少女,她与母亲吴夫人之间的矛盾也成为了整个故事的一个重要线索。

在家庭矛盾的交织之下,整个吴家逐渐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吴家的家庭成员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最终都无法逃脱悲剧的结局。

整个故事以雷雨交加的天气作为背景,预示着整个家庭的命运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雷雨》中,曹禺通过对家庭纷争的描绘,展现了上层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吴家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内心的挣扎。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气氛紧张,充满了悲剧色彩。

通过《雷雨》这部作品,曹禺深刻地揭示了上层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雷雨》是一部具有深刻现实主义意义的作品,通过对家庭纷争的描绘,展现了上层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 尖锐的戏剧冲突。 1933年毕业前夕,年仅23岁,即完成了处女作 《雷雨》。继而又发表了《日出》(1936)、《原野》(1937)。 他的三部戏,犹如一座座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话剧发展上, 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地位。
1940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了《北京人》,并且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成功地 改编了话剧《家》。
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的主要 作品为历史剧《胆剑篇》(1961年)和《王昭君》(1978年)。
《雷雨》是一部 不但可以演,也 可以读的作品。
——巴金
《雷雨》是一出 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是30年代的优秀话剧 之一,在中国文坛有 着深远的影响。
戏剧的要素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涉及的要素有四点: 1)文学要素:即剧本。尤其是戏剧中的矛盾 冲突和戏剧语言。 2)音乐要素:包括戏曲、歌剧中的唱腔、曲 子;还包括音乐伴奏和音响效果。 3)美术要素:包括舞台美术设计、布景、灯 光。 4)舞蹈要素:包括演员的形体动作和舞蹈设 计。
戏剧的特点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 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 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 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 向。三岁即随继母看戏,是一个小戏 迷。
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 了南开新剧团。导师张彭春对他格外 器重,他则以扮演娜拉等角色而闻名, 绽露表演才华。少年时,喜写新诗, 常吐露着感伤和凄婉的调子。
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校期间,继续演剧 并攻读了大量的中外剧作,广泛涉猎欧美文 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 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品,这为他以后的戏剧
集中的地点
集中场景
集中的时间
集中时间
集中的事件
戏剧冲突
戏剧鉴赏方法:
1、把握戏剧冲突 2、揣摩人物语言 3、探究舞台说明
曹禺原名万家宝。
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
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
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
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
士比亚”。 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剧 中人物的语言、动作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 矛盾和斗争。
戏剧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 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
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而且随着剧 情发展、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剧本中往往有一些舞台说明,如布景 设计,人物服装、动作、表情和上下场等。
四幕话剧(三一律原则)
戏剧知识: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 情节的一种艺术。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 常专指话剧。 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 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 反映社会生活的。 此处实指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 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主要表现主人公所追求的理想、所从事的事业,由于 邪恶势力的迫害及本身的过错而不能实现,并以其悲惨 遭遇或自身毁灭引起人们的怜悯、同情、悲愤、崇敬。
基调庄重,气氛严肃。 正剧——又称“悲喜剧”。
兼有悲剧和喜剧两种因素,能够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 的复杂变化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戏剧。
正剧既可表现重大、严肃的社会事件,也可以表现富 有社会意义的日常生活;既有对正面人物的歌颂,又有 对反面人物的批判。
幕和场: 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 个较完整的段落。
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
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 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
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 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 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 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 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 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 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 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 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 和舞台指示组成。
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 本(台本)。
剧本的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 突(即戏剧冲突,戏剧冲突主要表现 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情节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人物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 身份和性格特征。
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喜剧 ( 如 《威尼斯商人》) 、正剧 ( 如《白毛女》) 。
按结构
独幕剧、多幕剧
按语言表现形式 话、歌、舞剧
按题材性质 悲剧、喜剧、正剧
按年代 现代剧、历史剧、童话剧
喜剧——以讽刺、幽默为特点,以揭露、嘲笑社会生活 中的落后丑恶现象,从而肯定歌颂美好事物为主要内容 的一种戏剧。 悲剧——往往反映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冲突、展示善 恶两种社会力量的严重斗争。
戏剧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1)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 (如《白毛女》)、舞剧( 如《丝路花雨》) ;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等待戈多》)、多 幕剧 ( 如《雷雨》) ; 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现代 剧 ( 如《雷雨》 ) ;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 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 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 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相关概念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