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3桂花雨完美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词语、句子的基本意思。
2.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象征意义。
3.能够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审美情感。
4.能够初步表达对春天的美景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桂花雨的象征意义,感受春天美景。
2.难点:表达对春天美景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桂花雨》PPT。
2.讲解人物:桂花、小蝶。
3.知识点整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观看桂花树的图片,引出问题:你们知道桂花有什么特点吗?
2. 学习课文
•朗读课文,分段解释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结合PPT展示桂花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
3. 学习桂花雨的象征意义
•讲解桂花雨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桂花雨代表着什么,为什么作者选择桂花来描写春天。
4. 表达情感
•让学生围绕春天的美景,发挥想象,用诗歌或散文表达对春天的情感。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想象,写一段描述春天美景的文字。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桂花雨的象征意义,感受到了春天美景,培养
了审美情感。
六、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眼中的春天美景,可以参考今天学习的诗歌《桂花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本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认真思考,努力进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3 桂花雨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类文阅读-3 桂花雨故乡的芦苇(节选)樊发稼多年来令我魂牵梦萦,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
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
它长得很快。
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
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
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
“开船啰!开船啰!”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
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
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
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选自《故乡的芦苇》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词语。
(1)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2)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
形容思念情切。
()2.“小心翼翼”是形容。
在画线句子中,这个词语表现了。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与故乡的芦苇有关的哪些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5.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参考答案】1.(1)朴实无华(2)魂牵梦萦2.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孩子们对芦叶船的喜爱与珍视3.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优质教案】一、课文背景《桂花雨》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在乡村里经历的一次桂花雨,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二、教学目标1.了解桂花树的特点;2.体会桂花雨的美好;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桂花雨的意义;2.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难点1.理解抽象意象;2.运用文字描写生动场景。
四、教学内容1. 桂花树桂花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开花时花朵飘香,是一种具有浓郁香味的树木。
2. 桂花雨桂花雨是指桂花花瓣在微风中飘落的景象,形象生动,美丽如画。
五、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桂花园中,感受桂花飘香的气息。
2.【学习】分段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每个词句的含义,并进行小组讨论。
3.【练习】让学生就桂花雨的描写写一段想象故事,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4.【拓展】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家庭附近的公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画下心中美丽的桂花雨场景。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桂花雨的意义,并培养了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七、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桂花雨的心得体会,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激之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自然,加强实践活动的设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的优质教案,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自然的美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简析《桂花雨》是一篇状物的抒情散文,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第二至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
第二自然段写“摇”桂花时间的选择及其原因。
第三自然段讲“摇”桂花的情景。
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情景交融,物我和谐共生。
第四自然段写“摇”桂花后,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
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篇末再次点题,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分享“摇花乐”。
全文以桂花为线索,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作者以童年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感情。
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设计意图课题“桂花雨”引领读者感受那浓郁的桂花香气在鼻翼唇齿间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脑海眼前散开。
读着课文,我们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渐渐的,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也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且引得我们浮想联翩。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首先我引导学生“多读”,这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
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其次是情境创设,我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帮助学生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课文原文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
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
桂花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
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琦君,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知识点一、生字组词懂dǒng(懂行、懂得、似懂非懂)兰lán(玉兰、兰花、义结金兰)箩luó(箩筐、稻箩、兜箩)婆pó(外婆、公婆、老太婆)糕gāo(蛋糕、糕点、年糕)饼bǐng(糕饼、大饼、画饼充饥)浸jìn(沉浸、浸泡、浸透)缠chán(缠绵、缠身、胡搅蛮缠)茶chá(茶叶、茶水、茶余饭后)捡jiǎn(捡柴、捡起、捡破烂)二、多音字盛chéng(盛饭) shèng(盛开)担dān(担心)dàn(重担)挑tiāo(挑选)tiǎo(挑战)三、近义词故乡一家乡盛开一开放欣赏一观赏姿态一姿势担心一担忧四、反义词盛开一凋谢仔细一马虎担心一放心完整一残缺新鲜一陈旧五、理解词语指指点点: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记事抒情散文。
课文记叙了“摇桂花”等童年趣事,抒发了作者对快乐的童年和家乡的深切怀念。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朗读、想像等方法体会其文中“浸”“全年”等用词的精妙,解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一、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初解课题1、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一解课题《桂花雨》: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读课题──《桂花雨》。
题目把桂花和雨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读完课文想一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读完交流(预设:花香、摇花乐或者一份情。
)二、分享“摇花乐”和“花雨美”,再解课题1、点题,定格摇花乐,指读语段(第五段):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2、谈感受,定位句子:哪些句子给你带来了这样的感觉,指名尝试情感朗读。
3、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想像:(出示图片,配乐)同学们,让我们置身在桂花树下,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看着树上星星点点的桂花。
让我们一起来摇桂花,我们使劲地摇着桂花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
摇啊摇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对学生引导: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落在哪里?对“满头满身”“这下”等词作一个回文。
)4、指导练习情感朗读:来,就带着这样的一份感觉,再有滋有味地再读读这几句话。
(自由读。
)引:用你的朗读与大家一同分享摇花的快乐,分享这场桂花雨的美丽。
(指名学生读。
)与学生的的交流与点拨中,体验这份乐,朗读这份乐,渲泄这份乐。
完成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5、扣题,再解课题: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题──《桂花雨》,你想那是一场怎样的雨啊?(迷人的雨快乐的雨香气四溢的雨……)6、配乐齐摇花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桂花⾬》⼀⽂描写了“我”⼉时在家乡帮⼤⼈摇桂花的美好回忆。
表达了对⼉时往事的⽆⽐怀念之情,抒发了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三课《桂花⾬》课⽂原⽂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时候,我⽆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兰……。
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寻找,才能看到那些⼩花。
可是桂花的⾹⽓,太迷⼈了。
故乡靠海,⼋⽉是台风季节。
桂花开,母亲就开始担⼼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回,嘴⾥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箩。
送⼀箩给胡家⽼爷爷,送⼀箩给⽑家⽼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飘⼗⾥,⾄少前后⼗⼏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尤其是被风⾬吹。
落,⽐摇下来的⾹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好⾹的⾬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枝⼩叶,晒上⼏天太阳,收在铁盒⼦⾥,可以加在茶叶⾥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都浸在桂花的⾹⽓⾥。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处⼩⼭,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飘⼗⾥。
秋天,我常到那⼉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捡⼀⼤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的桂花再⾹,也⽐不上家乡院⼦⾥的桂花。
于是,我⼜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品教案+说课稿

3桂花雨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之情。
课文先写“我”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
作者以孩子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和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教师在教学本篇课文时,一方面要继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另一方面要通过品析重点语句来体会“摇花乐”中的童趣,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婆”等10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摇桂花带给作者的快乐和无穷的回味。
3.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抓住“桂花香”“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婆”等10个生字。
理解“姿态、迷人、香飘十里”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感知作者小时候摇桂花的乐趣。
1.识记生字新词。
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有关童年的游戏图片,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
导语:童年是一首歌,清脆悦耳;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同学们,你们的童年里发生过哪些趣事呢?你是不是仍然记忆犹新?回忆当时的场景,和同学分享你童年的乐趣吧!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示例:生:我童年里最大的快乐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捅马蜂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 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 雨”?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 在水晶盘中
母亲对桂花的重视
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 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 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 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2.“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 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 的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每到这时”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 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这次母 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 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 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 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 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 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 桂花的真正原因。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 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吃着桂花做的 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 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 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 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这样,感觉自 然就不同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分别画出描述桂花树和桂花香气的语句,想 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并与同小组的同学交流感受。
①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②不开花的时, 只是满树的叶子;开 花时,也得仔细地在 树丛里找细花。可是 桂花的香气,太迷人 了。
桂花不与繁花斗 艳,可是它的香 气味儿真是迷人。
是呀,这正是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 中第一流”。桂花的外表并不出色,它不 去与其他花儿争艳,而是实实在在地给人 香味,多谦虚呀!难怪作者这么喜欢。诗 句就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在万花之中居 首!
②桂花摇落以后,拣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 太阳,收在铁罐子里,可以和在茶叶里泡茶,过 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③ 可是母亲说:“外地的桂花再香, 还是比不得家乡院子里的金桂。”
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 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所有地方的桂花都是那么迷人。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 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 为什么?
3.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画出描写“我”摇桂花树和表达 心情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 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情。
①这下,我可 乐了,帮大人抱着 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 我们满头满身都是 桂花。我喊:“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 雨啊!
a.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 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练习:
一 我能快速地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故乡( )观赏( )认真( ) 担忧( )赶忙( )时期( ) 二 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 比喻 拟人 1.一山的桂花树开花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 2.我一摇,桂花纷纷落下,真像下了一阵桂花雨。( ) 3.笨笨地桂花树可惹人喜爱了。( ) 4.钟山只隔数重山。(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3 桂花雨
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 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 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 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Βιβλιοθήκη 浸袅 缠 漉檀 罐 缤纷 糕 卤
1、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 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 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 就像下雨一样。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 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 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 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沉 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 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 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 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