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第五章地球上水资源和分布
小学科学教案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

小学科学教案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一、背景介绍地球是一个以水为主导的行星,水资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对于小学科学学习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通过介绍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展开讲解。
二、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1. 海洋水资源地球上约70%的表面被海洋覆盖,海洋是地球最主要的水库。
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其中包括盐水和淡水。
然而,由于盐度和淡度的不同,海洋中的淡水资源并不适合人类直接使用。
2. 淡水资源(1)河流与湖泊河流和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来源。
全球各大洲都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和湖泊,例如亚马逊河、尼罗河、长江等。
河流和湖泊为人类提供了灌溉农田、供应城市用水和发电等重要功能。
(2)冰川与冰雪在寒冷的高山和极地地区,冰川和冰雪也是重要的淡水资源。
冰川融化会形成江河湖泊,同时也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提供了一定的补充。
(3)地下水地下水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储量之一。
地下水位于地下岩石或土壤中,通过打井取水可以获取地下水。
地下水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供应居民用水等方面。
3. 水资源的分布不平衡尽管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但其分布却存在不平衡性。
一些地区如沙漠和高山地带缺乏足够的水资源,而其他地区则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这种不平衡的分布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1. 水资源的保护(1)合理利用水资源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减少用水、节约用水、重复利用水等,以保护水资源。
(2)防止水污染水污染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们应该避免将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同时也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工业废水和农业农药对水资源的污染。
2. 水资源的利用(1)农业灌溉农业是全球最大的水资源消耗领域之一,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水资源非常重要。
科学合理的灌溉系统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并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地球的水循环和水资源

地球水循环的概述地球水循环,也被称为水圈,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态之间循环的过程。
它涉及了水的蒸发、降水、蒸腾、地下水流动等多个环节。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得以再生和分布的关键过程,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蒸发和蒸腾的作用:•蒸发是指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主要发生在海洋、湖泊、河流和地表水体等水域表面。
•蒸腾是指水分通过植物的根部被吸收,经植物体内的导管系统运输至叶片,并在叶片表面释放为水蒸气。
2.降水和云的形成:•降水是指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或固态水滴,从大气中下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
•云是由水蒸气在大气中凝结成微小的水滴或冰晶而形成的可见气体团块。
3.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关系:•地下水是指地下岩石或土壤中储存的水分,主要供应于井水、泉水和地下水流等。
•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的湖泊、河流、湿地等自由流动的水体。
4.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至关重要。
•水资源管理包括水供应规划、水质保护、水循环调控、节水措施等,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水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至关重要,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栖息地和生态多样性。
•水循环的变化可能导致地区的干旱或洪涝,进而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6.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可能导致降水模式的变化、蒸发蒸腾强度的变化等。
•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洪涝、干旱等问题,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7.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和保护措施:•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
•这包括保护水源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等。
地球水循环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生命和人类社会。
了解水循环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确保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研究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研究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全球的水资源分布却极为不均衡。
本文将探讨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相关利用研究,希望能够增进对这一重要议题的理解。
一、全球水资源分布情况地球上约70%的表面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只占所有水资源的0.3%。
海洋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水资源,而淡水主要分布在冰川、湖泊、河流和地下水中。
然而,这些淡水资源的分布却不均匀。
例如,北极和南极的冰川融化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储备,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且气候恶劣,这些水资源对人类来说几乎是不可及的。
相比之下,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则面临严重缺水的问题。
二、全球水资源的利用研究面对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全球各国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来解决水资源利用的问题。
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
通过采用节水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用水量并提高使用效益。
例如,滴灌和喷灌系统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浪费,而合理的农田灌溉管理可以降低农业用水的损失。
2. 发展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水资源再生利用是一种重要的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
通过采用废水处理技术以及淡化海水技术,可以将废水和海水转化为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为缺水地区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替代水源。
3. 跨国合作与科学研究水资源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以应对。
国际间的合作研究可以促进技术的共享和创新。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定期举办水资源研究会议,邀请科学家和专家分享研究成果,推动解决全球水资源问题的国际合作。
三、结论全球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以及加强跨国合作与科学研究成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
只有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水资源,确保地球上每个人都能够享有清洁可用的水资源。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上的水》是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地球上的水资源,让学生了解水的存在形式、分布以及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对水资源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增强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身边的水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分布和作用,知道水资源的宝贵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上的水的存在形式、分布和作用。
2.难点:水资源的宝贵性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讲解等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水资源,了解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通过实验演示水的转化过程,使学生深入理解水的循环。
3.了解水的作用:通过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讨论水资源的宝贵性:让学生讨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并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资源的宝贵性和保护措施。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存在形式:液态、固态、气态分布:地球表面、大气中、地下作用:生物生存、农业、工业、生活等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讨论参与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提高。
水资源分布与供需平衡

水资源分布与供需平衡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分布与供需平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均衡,供需平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就水资源分布与供需平衡进行探讨,以期加深人们对这一重要议题的认识。
首先,我们来看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表面的水体占据了约71%的面积,但可供给我们使用的淡水仅占全部水资源的2.5%,剩下的97.5%都是盐水,不适合直接饮用或农业用水。
而且,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也是非常不平衡的。
北极、南极和高山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水资源相对匮乏;相反,赤道附近和河流密集的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
亚马逊、尼罗河、长江等大型河流带给了周围地区丰富的水资源,而沙漠地区则因为缺乏水源而面临严重的供水问题。
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不仅与分布有关,更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供应却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
首先,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常常受到地形、地质条件和气候等自然限制。
其次,水污染问题也给水资源的供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对水体的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对水质造成了威胁,还对供水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水资源的供应与需求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的干旱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使得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问题愈发棘手。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推动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是关键。
通过合理规划水资源调度方案,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加大法律法规的力度,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全面管理,并建立健全的执法体系和监督机制。
同时,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意识,促进节水措施的普及,推动人们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另外,国际合作也是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重要途径。
地球上水的分布

水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环境要素, 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地球上水的分布与水资源
二 水资源的含义与特性
3 狭义的水资源概念
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生
态环境允许的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各种动态水体。
人均水量
耕地/亿亩 亩均水量
43700 129600 12920 19000 31412 94373 8983 4.85 6.54 28.40 2.46
10701 4774 1046 11300
2632 2230
15
1769
2450 1896 24.7
721
第三节 地球上水的分布与水资源
4 水资源的特性
第三节 地球上水的分布与水资源
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6个国家(1985,单位:m3): 红色为2000年数据
国家 年均径 流量/亿
人口/万
巴西 加拿大 美国 印尼 中国 印度
51912 31220 29702 28113 27115 17800
51900 28495 24591
28124 18500
11909 2409 22980 14750 123100 69389
(1)循环再生性与有限性:可再生资源;淡水资源开 发不应破坏其再生能力和生态环境。 (2)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这造成水资源利用方面的 困难; (3)利用的广泛性与不可替代性:水资源利用分耗用 水量(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等)和借用水体 (养殖、航运、发电等)2种方式。 (4)利与害的两重性:开发利用水资源利弊共存。开 发利用合理可以兴利,反之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经济损 失。
地球科学知识:探究全球自然资源分布规律

地球科学知识:探究全球自然资源分布规律一、引言地球作为人类生存的家园,其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全球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对这一规律的深入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地球的资源。
本文将从地球自然资源的类型和分布规律出发,系统探讨全球自然资源分布规律的相关内容。
二、全球自然资源的类型1.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其分布规律受气候、地形、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全球水资源主要集中在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其中湖泊和河流水资源的分布更为集中,世界上大部分淡水资源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淡水资源比较匮乏。
另外,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则受地质构造和地下地层条件的影响,分布相对较为广泛。
2.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球内部的宝贵财富,其分布规律受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全球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亚洲、澳大利亚、非洲等地区。
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地区;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亚洲等地区。
3.土壤资源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植被生长的重要条件,其分布规律受气候、地形、地质等因素的影响。
全球土壤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富饶的农业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中部、欧洲中部和北美洲的大平原地区。
4.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有着重要作用,其分布规律受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全球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尤其是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地区,南半球森林资源相对较少。
另外,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地区。
三、全球自然资源分布规律1.区域差异全球自然资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在气候、地质构造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自然资源相对较为丰富;而在气候条件恶劣或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例如,北美洲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而非洲的自然资源相对较为贫乏。
地球上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由于海水难以直接利用,因而我们所说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通过水循环,陆地上的淡水得以不断更新、补充,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
事实上,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总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而且大部分是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的固体冰川。
虽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冰川的利用方法,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大规模利用。
除此之外,地下水的淡水储量也很大,但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少。
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
这些淡水储量只占全部淡水的0.3%,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 000立方千米。
陆地水体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以河流水最为重要,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河流水具有更新快,循环周期短的特点。
科学家们又据此把水资源分为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
静态水资源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一旦污染,短期内不易恢复。
动态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循环快、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即可恢复。
所以,人类开发水资源时,一定要根据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充分地利用水资源。
只有促进水资源的更新,人人爱惜水资源,才能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分布不均,人类面临的大难题:地球上的水资源有97%被盐化,仅有3%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在这些淡水中又有2/3为冰川和积雪,1/3存在于含水层,潮湿的土壤和空气中.就是这有限的淡水,分配又极不平衡.世界每年约有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中,而占世界总人口40%的80个国家却严重缺水.水源最丰富的地方是拉丁美洲和北美,而在非洲,亚洲,欧洲人均拥有的淡水资源就少得多.中东是一个严重的缺水的地区.其主要的水源是约旦河.与该河相关的国家有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些国家几乎没有其他可以代替的水源.因此,缺水问题极为严重.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在这个流域一直存在着极其严重的水资源争端.1967年爆发的中东战争的一个直接因素就是阿拉伯联盟的成员国在60年代初,企图改变约旦河的河道,使之远离以色列引起的.当时的以色列总统列维宣称,水是以色列的生命,以色列将用行动来确保河水继续供给.于是以色列以武力占领了约旦河流域的大部地区,使自己有了比较可靠的水源供应.其实有关水资源的争端不仅仅发生在中东地区,在欧洲,曾发生过围绕多瑙河的政治争执.在南亚大陆,关于恒河水分配问题的分歧至今也未缓和,而在非洲,争夺尼罗河流域水的冲突更为激烈.该流域包括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9个世界上干旱最严重的国家.如果上游国家用水增加,就会使埃及用水减少,并加剧干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循环的意义
1.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不断更新; 2.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能辐射起着吸
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 3.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
交换; 4.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水体的更替周期
水体的更替周期,是指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 交替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通常可用下式作近似计算:
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补给外流 河河水的区域叫外流区,如长江流域;
不流入海洋,而流入内陆湖泊或洼地,或者中途 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或内陆河,补给内流河河 水的区域,称为内流区域,如塔里木河流域。
补给类型
雨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 融水补给
冰雪融水 补给
地下水补给
湖泊水补 给
补给 时间
雨季
普遍。我国松花江 上源和长江中下游 地区典型
江河湖泊水
河
流 1.径流的季节变化
的 径
流 2.径流的年际变化
变 化
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
河流径流量在一年内的各个月份并不相同。河流 径流一年内有规律的变化,称为河流径流的季节 变化。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流域的气候 制约。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主要随降雨季节变 化而变化。例如,东亚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 中,河流径流丰富,冬季降水稀少,河流径流量 显著减少;地中海型气候区域,情况相反。
一定区域内,河流沿途接纳很多支流,并形成复 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称为水系。如长江水系, 长江是干流,自上而下接纳了雅砻江、岷江、汉 水、湘江等支流,构成庞大的长江水系。
河流或水系都从一定的面积上获得水源补给,这 样,河流的集水区域叫流域。
流域与流域之间的界线称为分水岭。例如,南岭 山地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秦岭是长 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主要分水岭 。分水岭在山地 区域,以山脊线为界,平原地区难以确定。
内陆循环
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指 内流区域)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 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 到大陆上,这就是内陆循环。
海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就是海洋面上的水蒸发成 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 降水,又降到海面。
水循环的运动方式
蒸发、输送、凝结、降水、径流、入渗
永冻土底冰 湖泊淡水 土壤水 大气水 沼泽水 河水 生物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
海洋洋面上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 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 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 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 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1.地球上水体的类型与储量 2.自然界的水循环 3.海洋里的水 4.陆地上的水 5.大气水
地球上水体的 类型与储量
地球上淡水的构成
各种水体所占比例
96.53%
0.94%
1.74%
0.76%
2.53%
0.03%
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的十万分之七
海洋水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淡水
冰川 地下淡水 其他淡水
陆地上的水
地下咸水
陆
陆地咸水 湖泊咸水
地 上
冰川
的
地下淡水
水
陆地淡水 湖泊淡水
土壤水
河流水
……
河流
河水是陆地表层唯一畅流的液态水,它在地 表水循环过程中起着上接大气水,下承地下水, 最后连接海洋水的主干作用。
所谓河流就是在重力作用下经常或间歇沿河 流本身造成的洼地(河槽)流动着的水流。
一些概念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淡水消耗量自 20 世纪初以来 增加了约 6 ― 7 倍,比人口增长速度高 2 倍。全 球目前有 14 亿人缺乏安全清洁的食用水,即平均 每 5 人中便有 1 人缺水。估计到 2025 年,全世界 将有 30 亿人缺水。波及的国家和地区达 40 多个, 主要为非洲和中东地区,印度、秘鲁、英国、波兰 及中国部分地区亦会受到影响。
以冰川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最丰富月份与气温 最高的月份相一致。
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
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小,与人类生产、生活关 系密切。例如,径流季节变化小,说明河流水量 稳定,水资源利用可靠,对工农业生产有利;径 流季节变化大,说明河流水量不稳定,水资源利 用不可靠,洪水期水量过大,容易酿成水灾,枯 水期水量过小,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
《地球科学概论》
第五章 地球上的水资源和分布
主要观点
1.水是人类和地球上一切生命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目前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3.冰川是陆地上储量最大的淡水库。
4.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运动、ຫໍສະໝຸດ 化,构成水循环。缺水的地球
地球表面的 2/3 虽然被水覆盖,但其中 97.5% 是 咸水,在余下的 2.5% 的淡水中,又有 87% 是人 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人类可利用 的淡水只占全球水总量的 0.26%,而这些淡水大部 分是地下水。实际上,人类可以从江河湖泊中取用 的淡水只占水总量的 0.014%。有人比喻说,在地 球这个大水缸里可用的淡水只有一汤匙,而这一汤 匙水又遭到严重污染。
式中,T为更替周期(年或日、时);W为水体总贮水量(米3); ΔW为水体年平均参与水循环的活动量(米3/年)。
水量平衡概述
1.水量平衡概念 所谓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区域的任意时段内,其收入与 支出的水量差等于该时段区域的蓄水变量 2.研究意义 水量平衡研究是水文、水资源学科的重大基础研究课题, 同时又是研究和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因而具有 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3.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上式说明海洋和陆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海洋和陆上多年平均 蒸发量,即
必须指出,在水循环过程中,全球总水量不变,不等于各种水体之 间相对数量亦恒定不变。
世界各地修建了一大批水库,总蓄水量超过3000×109 米3,引起每年入海径流量减少50×109米3,海平面相应 下降0.1毫米/年。这样,在这一时期里世界海平面实际 上升率为1.6毫米/年。
春季 为主 夏季 为主
常年
常年
补给特点
流量较大,流量随降 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雨季形成汛期 流量变化小,形成春 汛
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 变化流量小,冬季断 流 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 给水源 流量稳定,中下游湖 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分布地区
我国季风区和世界 上绝大多数河流
温带和寒带地区、 我国东北地区
高山冰川地区、我 国西部高山高原地 区 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