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药安全性再评价趋势的思考----上市后再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药品再评价的借鉴与思考

药品再评价的借鉴与思考

03
我国药品再评价面临的挑战与 问题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缺乏专门的药品再评价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的药品再评价工作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相关规定散见于其 他法规中,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法律法规更新不及时
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药的不断涌现,药品再评价的法律法规需要不断 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药品再评价的借鉴与思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药品再评价的国际经验借鉴 • 我国药品再评价面临的挑战与
问题 •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药品
再评价制度 • 药品再评价实践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药品再评价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药品再评价是对已上市药品的安全性 、有效性、经济性及适宜性进行全面 、科学、系统的综合评价的过程。
制定统一评价标准和方法
统一评价标准
制定适用于不同药品类型的再评 价标准,包括药品的安全性、有 效性、质量可控性等方面的评价 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
可比性。
建立评价方法
根据不同药品的特点和评价需求 ,建立相应的再评价方法,包括 基于证据的评价方法、基于数据 的评价方法等,确保评价工作的
科学性和准确性。
数据共享与信息公开不足
数据共享不足
目前我国的药品再评价工作存在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不同 地区、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没有实现有效共享,导致评价结 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受到影响。
信息公开不足
一些药品再评价工作存在信息公开不足的问题,如评价结果 没有及时向社会公布,或者公布的信息过于简略,无法满足 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日本医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药品再评价做法
01

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安全评价研究

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安全评价研究

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安全评价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越来越多的新药品被研制出来并上市。

在上市前的临床试验中,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初步验证。

然而,随着药品上市后的使用范围扩大,有些药品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可能会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出现。

因此,药品上市后的安全评价也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安全评价研究。

一、药品上市后的安全评价概述药品上市后的安全评价主要是针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进行评价。

根据药品的使用情况和疗效效果,对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进行评估,并做出风险分析。

如果发现药品安全性存在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或撤掉上市资格。

药品上市后的安全评价通常需要进行多个环节的评估和监测。

具体包括:1. 监测药品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医药部门会设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对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发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及时报告。

2. 研究药物的安全性:通过对药品的化学成分、剂量、使用频率等进行分析,评估药品的安全系数和风险性。

3. 评估药物与其他药品的相互作用:有些药品在与其他药品同时使用时会产生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估和监测。

二、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安全评价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安全评价是药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

临床试验是在药品上市前进行的,而药品上市后的临床试验是在药品正式上市后的使用中进行的。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现场监测:现场监测是指对药品实际使用情况的现场观察和监测。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询问,了解药品使用的情况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2. 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是指对过去使用过某种药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评估和分析,以了解药品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3. 随机化对照研究:随机化对照研究是指将使用药品的患者与不使用药品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以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疗效和安全性。

4. 人群研究:人群研究是指对某个特定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使用某种药品的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了解该药品在不同人群中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药品再评价的借鉴与思考

药品再评价的借鉴与思考

规范市场秩序
对不合格药品进行淘汰和 清理,有助于规范市场秩 序,保障公众利益。
药品再评价的法律法规
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明确规定了对药品进行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对药品再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等进行了详 细规定。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
要求企业建立药品再评价体系,对药品进行持 续质量改进。
02
药品再评价的实践经验
国内药品再评价的实践经验
建立药品再评价制度
中国在2000年左右开始重视药品再评价工作,并出台了相关法 规和指导原则。
确定再评价重点
国内再评价工作重点关注基本药物、中药注射剂等重点品种,以 及临床使用量大、风险较高的药品。
强化风险管理
国内再评价工作重视药品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对高风险品种进 行重点监控和限制使用。
药品再评价的借鉴与思考
2023-10-30
contents
目录
• 药品再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 药品再评价的实践经验 • 药品再评价的方法和流程 • 药品再评价的结果分析 • 借鉴与思考
01
药品再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药品再评价的定义
药品再评价是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进行系统性评价,以确定药品在现行标准下是 否符合要求,是对药品上市后的质量进行重新评价。
加强药品监管
加强对药品的监管力度,确保药品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 中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改进药品研发
根据药品再评价的结果,建议改进药品研发的方向和方法,提 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品再评价的未来展望
完善药品再评价体系
进一步完善药品再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加强国际合作

我国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

我国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

我国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1 基本理论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等方法,对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疗效、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的用药情况及药物风险/效益比等进行监测和评价。

其中包括:药品有效性研究(疗效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安全性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经济性评价),药品质量评价。

1.1 药品有效性研究(疗效评价):鉴于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药品上市后在广大人群中应用的有效率、长期效应和新的适应证以及临床中存在的可影响药品疗效的各种因素(治疗方案、患者年龄生理状况、合并用药、食物等)的研究是上市后再评价的重要内容。

上市后的有效性再评价可以充分补充上市前研究的不足,对全面认识药物的性质、掌握应用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效性再评价的内容包括对现有临床疗效的再评价、新适应证疗效的再评价,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药品的有效性评价可借助于药效学、药代动力学、药剂学等方法及临床疗效的方法给予评价。

1.2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安全性评价):药品安全性评价是一个从实验室到临床,再从临床到实验室的多次往复过程。

药品的不良反应研究实际是对上市前研究的支持和印证。

在广大人群中考察经长期应用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停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同时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机体、药品、给药方法、药物相互作用等)是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主要内容。

可采取回顾性或前瞻性方法对药品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必要时采取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以便得出准确的评价结果,然后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必要措施。

1.3 药物经济学研究(经济性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是利用微观经济学的评价方法对药物治疗的方案进行评价,是对成本(投入)和结果(产出)进行的完整评价。

经济学评价的目的是如何合理地选择和利用药物,以高效、安全、经济、节约地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承受最小的经济负担,以最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药物资源和医疗资源。

浅谈中药注射剂上市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中药注射剂上市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是起源与形成于中国的具有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等特点的医学学
科。 由“ 和“ 构成, 针灸 针” 灸 是中国的一种特别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 能够通 过对疾病部位进行针刺 , 达到“ 内病外治” 的效果 。 目前外国已经接受了中 国的针灸疗法。 本文将对针灸治疗肩周炎疾病的方法及效果进行介绍。
111 临床 资料 主 要 来源于 国家药 品监 督 管理局 公布 的 资料 , .. 以及北
京、 上海、 广东、 江苏等省市科研机构以及地方医院公布的数据及发表的论 文。 通过这些数据, 主要从两个视角研究, 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1 . 问卷资料 向这些省市地方医院和科研机构以及当地群众发放问 .2 1 卷, 调查主要以自填式问卷为主。 通过发放 l0 份问卷来收集数据来进行 0O 调 查 。 回 ̄93 其 中, 效 问卷 95 。 共 64 9, 有 5份
露针头。 具体的施针方法如下: 先用左手压住所要刺的皮肤 , 再用右手迅 速籽针送 ^所要进针的部位。 刺入后等待一会, 轻轻调整针的角度, 使之与 皮肤垂直 用针将皮下白色物质挑起。 然后用针勾起隔断纤维, 如此往复数 次即可将针头拔出。 针头拔出后 , 要立即将针孑按住。 L 第二种为经皮穴位电 4 庳 激治疗瘀滞型肩周炎技术 。 此法取穴于肩前、 肩嚣、 外关、 合谷 。 操作时选用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 两对 电极( 带有直径 为堰 米的不干胶电极板) 分别粘贴连接肩部二穴和合谷、 外关二穴, 刺激参 数为连续渡, 高频( 0 )f 0J 后转为低频(Hz 1 Hz J / 0  ̄激12  ̄ 2 ) 刺激3分钟, O 强度(o 1 42mA。 日治 疗 。 -) 隔 实践证明, 针灸治疗肩周炎可以有效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针灸治疗肩 周炎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针灸对病程较短的肩周炎疗效较好, 但对有明显的肌肉萎缩和肩关节 粘连的患者, 则应配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 , 如结合推拿按摩、 手针、 激光 、 磁 疗低频脉冲、 微波等方法。 肩周炎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同时, 还必须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 , 常见的 练习有 - 高举手臂。 可以面对墙站立, 一只手扶墙, 另一只手尽量高举, 如此 往复运 动 即可达到 锻炼 的 目的 , 体后拉手 : 手 向后 反背 , 双 由健 手拉 住患肢 腕部 , 渐 向上抬拉 , 渐 反复 进 行 ; 旋锻炼 : 部 靠墙而 立 , 手握 拳屈 肘 , 外 背 双 作上臂外旋动作 , 尽量使拳背靠近墙壁反复进行 针灸治疗肩周炎需要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患者切不切自行盲目行 针 针灸治疗肩周炎有一定的适应症, 同时行针时间和行针的穴位都要根 据患 者的 实际情 况 来决 定 。 中医学 现在 已经被 越 来越多 的人 接受 , 世界 在 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目前有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中医学的奥秘, 希望 中医能够能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病痛 , 使人更加健康 。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发展概述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发展概述

再 评 价 的 角 度 对 中药 、 天然 药 物、 化 药 等 的 比 较 研
究 。
中药 上市 后 再 评 价 的相 关 法 规 从 最 初 的 简 单 规 定, 到后来 对 内容和 方法 的规 范 , 并 与 医保 、 基药 、 中保
是 一 个 从 认 2 0 1 0 年开始 ,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迎来一个大 的发 目录 的遴选 以及 药 物再 注 册 制 度 相 衔 接 , 展 。首 先是 《 中药 上 市 后 临 床 再 评 价 关 键 技 术 》 于 该 识 上逐 步 具 体 和 深 入 的 过 程 。从 法 规 的 发 展 趋 势 来 年1 2月 出版 , 这 是第 一 部 中药 上 市 后 再评 价 的 专 著 , 看, 中药上 市后 再 评 价 的证 据 将 进 一 步 介 入 医 疗 卫 生 该 书详尽 地讨 论 了 中药 上市 后再评 价 的概念 、 范围、 沿 领域 的方 方 面面 。 革、 原则 、 内容 、 方 法等 , 完善 了中药上 市 后再 评 价 的框 2 . 1 法规依据 架, 并使 之可 操作 化 , 对 推 动上市 后再 评 价 的开 展起 到 了积极 作用 。2 0 1 1年 , 中 国 中药 杂 志 社 组 织 了 以 “ 中 药 上市 后再评 价 关键技 术研 究 ” 为主 题 的专 刊 , 专 刊介
再评价设计方法与实施》 , 从实践 的角度出发 , 突出实 保 障 的最重 要环 节之 一被 提 出并 以法 规 的方 式确 定 下 用性 和操作 性 , 系 统 介 绍 了 中药 上 市 后 再评 价 的 方 案 来 。 . 2 内容 和方 法 2 0 0 9年 发 布 的 《 中药 注 射 剂 安 全 设 计及 实 施操 作 。2 0 1 3年 , 中 国 中药 杂 志 社 以 “ 中药 2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中药是我国传统的宝贵瑰宝,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使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中药在上市前后的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讨论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对病患和医生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再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其中一种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表现如何。

有些中药可能在临床试验时表现出理想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不同的反应。

通过再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药的真实价值,从而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同时,医生也可以根据再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中药上市后再评价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现代生活中,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果其中一种中药在上市前经过严格的评估和试验,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那么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地购买和使用。

然而,有些中药可能在上市后暴露出一些安全性问题,或者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

通过再评价,我们可以及时掌握这些信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权益。

此外,中药上市后再评价还可以促进中药的发展和创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中药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入。

通过再评价,我们可以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治疗机制等方面的更多信息。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目标,从而为中药的研发和创新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方向。

此外,再评价结果还可以促进中药与现代药物的结合,实现中西药物的优势互补,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为了实现中药上市后的再评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一个健全的再评价制度,明确评价的标准和流程。

其次,加强药品监管,确保再评价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

第三,增加再评价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提高评价的质量和有效性。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各方的合作和沟通,包括药企、科研机构、医生和病患等,共同推动中药的再评价工作。

综上所述,中药上市后的再评价对病患、医生、消费者和中药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基础研究的若干问题

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基础研究的若干问题

25
2 power of β (μ V )
Control
Model
(1)恢复期评价指标——行为学实验(神经评分)
3 4 0 1
1.8 1.6 ## sham model CTP 15mg/kg CTP 30mg/kg CTP 60mg/kg NBP 70mg/kg BC 7mg/kg ##
1.4
##
神经评分(分)
1.2 1 0.8 *
* *
##
2
* 0.6 0.4 0.2 0
意识及行为觉醒
观察指标
1
对脑损伤大鼠脑电图的影响
2
对脑损伤大鼠皮层锥体细胞 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3
对脑损伤大鼠脑血管生成 和神经发生的影响
对脑损伤皮层及脑干胆碱神经递质系统的影响 对脑损伤皮层及脑干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的影响 对中枢神经递质作用的共同环节的影响
1
对脑损伤大鼠脑电图的影响
EEG of waking rats
病证结合模型示例2: 证侯人血清药理学研究 方剂的功效是特定方药与特定病证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体外
证侯病人( 血清)
方药(含药 血清)---干 预
刺 激 RAW264.7 细 胞 检 测 Toll样受体(1-9) 细胞因子

与“开窍醒神”功效相关 的生物学指标
1.不是中枢兴奋与镇静 2.终点指标:脑功能的改善 促清醒(脑电图)-----模型:感染中毒性脑损伤 缺血或出血性脑损伤等 3.主要作用环节:突触结构、神经细胞保护、神经发生和 血管新生
中药研发和评价技术平台
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研究方法,构建现代新药发现和评
价的技术体系
– 基于中医理论和临床特点的现代中药新药发现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敏性休克、寒战心悸、皮疹,已死亡3例。
鱼金注射液、炎热清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新鱼腥草素钠 等;丹参注射液和血塞通虽未被通报,但也分别有死亡病 例17例和3例。
地标转国标
适应症 功能主治
国内中药研究与临床评价的标准和基础
中药研究能力与机构 中药研究方向与投入 临床评价与能力(标准、人才、设备、投入、政策环境)
急性肾功能损害30多例,腰腹痛,尿素氮、肌肝上升,蛋白尿++,有 透析病例,尚未见死亡病例。
鱼腥草注射剂 过敏性休克、严重的有272例,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死亡36例。
葛根素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溶血性贫血、黄疸、急性血管内溶血。已有 数1006例,有20多病例死亡,修改说明书后仍继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第二,相同适应证药物间的比较学研究 与其他药物或治疗方法相比,有效性是否更强。
当然,该类研究也包括,该药在使用方法、安全性或者耐受 性等方面是否更具有优势。
药品上市后及安全性再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三,对患者依从性的研究 由于药物临床试验所得出的结果是在条件严
格控制的情况下所得出的,比如限定服药时间、用量,避 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等。在药品上市后,很多因素是复 杂的和不可控制的,不可能要求患者像在临床试验中一样 严格按要求服药,依从性的降低会导致应有的药物疗效不 能得到有效体现。
为什么要进行药品上市后再评价
医药产品与产业定位问题 产业定位与国家药监、价格主管部门地位尴尬
公共属性 商品属性 政治属性 科学属性
杭州会议一国家局领导说“监、帮、促是严 重错误的政策方向”·
红参、麦冬、五味子
益气养阴,复脉固脱。 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
、脉欲绝及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具有上述证候者。
研究中的不良反应报告 严重和非预期不良反应除应按照相关法规要求报告外 ,切均应列入PSUR中 其他不良反应应以频度表的形式列入研究终报告中
伦理要求 干预性研究必须符合伦理要求 非干预性研究也建议提交伦理委员会
药品上市后研究的必要性
• 新药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 • 药品使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合并用药 - 长期用药 - 肝肾功能不良患者\孕期\哺乳期等特殊人群 - 人体遗传因素 - 饮食习惯 • 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严重性 -- 超适应症 -- 超剂量 -- 途径不当。。。
药品上市后研究概念与再评价的关系
药品再评价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药学、医学和其他技术人 员对已批准生产和进口药品进行风险效益评估的过程。
上市前研究
上市许可研究 新药审评
上市后研究 上市后 监管
药品再评价研 究
药品上市后及安全性再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一,拓宽适应证的适用范围的研究 在年龄、性别、种族、疾病严重程度、联合用药等方 面进行适应症的扩展,比如用于成年人的药是否也可用于儿 童,以适用于更广泛的人群。
品种 参麦注射液 莪术油注射液 刺五加注射液 茵栀黄注射液
其他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输液反应、过敏性休克,头昏、四肢发麻、胸 闷,呼吸困难,死亡8例。
有过敏性休克12例,呼吸困难、紫绀、面部四肢青紫。曾 有221例报道,有死亡病例,小儿呼吸道感染现已少用。
过敏性休克4例,引发哮喘,重症大疱型方形红斑皮疹, 死亡34例。
品种 清开灵注射液 双黄连注射液 穿琥宁注射液 莲必治注射液
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呼吸急促烦躁、惊叫、粉红色泡沫痰。 已有31例并有死亡病例。
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喉头梗阻感、红色皮疹、剥脱性皮炎。 已有39例,并有死亡病例。
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血管性刺激疼痛、血小板减少、寒战高热、意 识丧失、四肢厥冷。死亡17例。
对中药安全性再评价趋势的思考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研究课题组 北京康派特药物研究与临床评价中心
comgpete
中药注射剂进退 软胶囊的沉浮 产品进医保困惑
产业的本质和核心价值观
政策趋势
从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一百二十一 条规定:“在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 有效期内,申请人应当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控制情况,如监测期 内的相关研究结果、不良反应的监测、生产控制和产品质量的均一性等进行 系统评价。”
பைடு நூலகம்
药品上市后研究概念与再评价的关系
药品上市后研究药品被批准上市以后,药品利用及其 效应的研究。包括药品安全性研究、药品有效性研究、质量控制研 究和药品经济学研究。
发起单位:企业、医疗机构 主要目的:安全性、有效性 主要方法:药物流行病学、毒理学、临床药理学等
对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再评价,实际上是对药 物效益和风险比不断认识的一个动态过程。如果某种药物 的效益大于风险,则可批准上市或继续保留在市场;一旦 风险大于效益,而且风险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应撤市
关于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 (2009-07-16) 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 (2009-01-13) 关于征求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相关技术要求意见的函(2009-07-03) 关于征求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相关技术评价指导原则意见的函(2010-329) 关于做好2010年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 (2010-04-29)
国外药品上市后的原则规定
研究启动的时间
注册审批时或上市后的任意期间
研究内容
主要为药品风险;EMEA明确指出药品上市后研 究不能以推销为目的
研究发起与实施
管理部门和上市许可持有人/申请者;上市许可 持有人/申请者
国外药品上市后的原则规定
研究实施方式 既定研究方案 每年报告研究进展 要制定时间表并严格执行 研究结果应通过有效途径公开
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
非临床研究仅是推测 1、种属差异导致腰带动力学和药物反应差别; 2、药物对主观反应的影响是人类特有的; 3、皮肤反应和高敏影响难以在动物身上观察; 4、人体其它疾病因素; 5、动物数量有限。
上市前临床研究的局限 1、病例数太少 2、研究时间太短 3、试验对象年龄范围太窄 4、用药对象条件控制太严 5、试验设计太单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