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通用5篇)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通用5篇)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会8个生字“王、每、今、画、公、玉、兰、回”,会认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爱护春天。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爱护春天。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春天有什么?你最喜欢春天里什么?2、这个春天,小丽和同学们一起找春天,可空手而归,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3、板书课题:《有趣的作业》。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字音读准。
2、再读课文,将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来。
3、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三、学习生字。
1、读课后生字,同座互查,全对的同学画一面红旗。
2、分组读生字,开火车抽读字卡。
3、“我会说”游戏组词。
4、齐读生字。
5、小黑板出示会认的字,小伙伴间读。
6、男、女生赛读。
7、指名读生字,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有个学校里有一位老师布置了一项很有趣的作业,是什么呢?2、自由读1自然段。
3、指名读,齐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抽读字卡。
2、“找朋友”游戏。
二、学习课文1、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都是些什么呢?2、自由读3----8自然段。
3、指名读3自然段。
4、齐读3自然段。
5、看到同学们的作业,老师可高兴了,说了些什么呢?指名读老师说的话。
分男、女生读。
6、老师为什么说小丽不但找到了春天,还懂得怎样爱护春天呢?7、分角色读3---8自然段。
三、拓展练习1、你们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些什么呢?(找一找身边的春天)板书设计:3、有趣的作业春天图片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2教学要求:1.读课文,理解本课有关词语的意思2.能说出小朋友是怎样爱护春天的3.读课文,理解本课有关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相同的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具有不同的意思教学重点:懂得春天来到的特征和怎样爱护春天教学时间两教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2023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内容1. 《家乡的山水》:描述家乡的山水之美,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的自然风光。
2. 《家乡的民俗》: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3. 《家乡的故事》:讲述家乡的传说和故事,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理解并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了解并尊重家乡的民俗文化,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倾听并讲述家乡的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了解并尊重家乡的民俗文化,倾听并讲述家乡的故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美,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学生熟悉的家乡景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新课导入: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家乡的美”,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山水、民俗和文化。
3. 课文学习:分别学习《家乡的山水》、《家乡的民俗》和《家乡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拍摄或绘画家乡的山水美景,并介绍给其他同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家乡的美山水民俗故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心中的家乡》。
要求:以绘画或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作业题目:《家乡的故事》。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复述和分享。
答案:《我心中的家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绘制出自己心中的家乡美景。
《家乡的故事》: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复述和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家乡的美,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语文教学要敬重学生个体差异,注意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语文教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你不妨写一篇语文教案。
你是否在找正打算撰写“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276551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学习本课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露西在给爸爸的信里都写了什么。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学习露西懂得找寻生活中欢乐美妙的事物的乐观看法。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2.比较露西前后两封信的差别,体会露西心情的改变。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我手上有很多小挚友给爸爸妈妈写的信,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老师读信)2.你们觉得哪封信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自由举手回答)3.接下来我们看看另一位小挚友露西是怎么给她的爸爸写信的。
(板书课题:一封信)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相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
2.同桌轮读,相互订正错误。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索:(1)露西在给谁写信?(2)露西写了几次信?露西在信上分别写了什么?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露西的爸爸,要过才能回来,所以露西想给爸爸。
四、指导书写会写字1.视察这几个字的字形结构和笔画、笔顺。
(出示生字课件)2.重点指导易错字。
今:偏旁“人”一撇一捺要写得伸展。
圆:全包围结构,先外后里再封口。
灯:“火”先写两点,再写撇、捺。
其次课时一、导入课文假如你有半年见不到爸爸,你的心情怎样?(学生答:特别惦念)那么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回答)你们还记得露西吗,她给爸爸写了一封信。
我们来看看露西的信中都写了什么吧!二、理解课文,品读感悟1.出示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有谁来说说:露西为什么想要给爸爸写信?(3)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语文二班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学会1个生字(热),熟悉“四点底”。
力量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会读指定的词语,能用“喧闹”说一句话。
3、能把这个好玩的故事复述下来。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难点:1、能把这个好玩的故事复述下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具预备:课件、图片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2’)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在这座漂亮的森林王国里,生活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
在这里,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好玩的故事,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森林王国,看看又有什么好玩的故事发生了。
2、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2’)1、自己看音节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你能叫出下面词语伴侣的名字吗?木瓜:谁知道木瓜是什么?指名说。
看图介绍:木瓜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它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木瓜可以吃,也可以用来入药。
水花:你见过水花吗?在哪儿见到的?(石头扔进水里;手拍打水面……)咕咚:当石头扔进水里的时候,我们不仅能看到水花,还能听见声音呢。
出示词。
逃跑:这个词表示的是一种动作,谁情愿给大家做一做?跑的时候要用到脚,所以跑这个词就是足字旁。
跟着:像这样的词还有“跟着”,跟着别人走也要用到脚,所以它也是足字旁。
喧闹:提示“闹”在这里应当读轻声。
课文里怎么喧闹了?出示句子读:这下子可喧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
是啊,那么多的动物都跟着跑起来,能不喧闹嘛。
你还见到过哪些喧闹的场面?你能用喧闹说一句话吗?齐读:吓坏、正好、熟了、大伙儿(提示儿化音)、哈哈笑3、把这些词带回课文里,再读课文。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师用书

第三单元儿童生活教师用书(教案)单元说明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
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课后题形式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有联系生活谈体会的,比如,《玲玲的画》中抓住关键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有通过比较,谈自己想法的,比如,《曹冲称象》中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一封信》中,“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教学中要重视这些问题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课文中,《曹冲称象》的课后题,在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办法基础上,要求学生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玲玲的画》要求学生以人物的情绪变化为脉络,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讲这个故事;《--封信》要求学生把第二封信的内容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再整理成完整的一封信读出来;《妈妈睡了》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课后题着重训练学生通过提取相关信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开始正式进行写话练习,共安排了3次,分别是纪实类、应用类、想象类。
本单元是第一次正式的写话练习,安排的是说说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
教材用指导语加图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并且提示了写话最基本的要求:“写在方格纸上”“标点符号也要占一格”,引导学生注意写话的基本格式要求。
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重在培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
对学生写话的内容不作过多要求,能写几句就写。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4 曹冲称象教材解析《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
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6秋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秋天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熟塘报落岸”。
2、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秋天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秋天的录像片,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跟秋天有关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秋天,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
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池塘岸边电报运动场熟了当作底下金子往下落(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蓝: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监”字第一笔是竖。
注意与“篮”字区分。
塘: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唐”字。
“唐”字的第七笔是竖,要出头。
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上是一点一横,左中是口;左下是“子”,第三笔要写成提;右上是“丸”字;下面是四点底。
报:左右结构,右边的笔顺是:横折钩竖横撇捺落: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洛”字,这是一个上形下声的形声字。
动手书空。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反思)

识字 1 神州谣[教学目标]1.会认“州、涌”等 15个生字,会写“州、湾”等 9 个生字。
2.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3.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词,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启发想象1.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同学们对我们的祖国有哪些了解 ?(说说自己所了解的祖国的文化、历史、自然风光等。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州谣》,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祖国图画。
(板书课题,识记“州”字,出示“州”字的汉字演变图,与“川”比较讲解)、初读感知,自主识字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画出生字。
2.读课后的生字表,请拼音朋友来帮忙,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采用“你演我猜”的游戏来巩固识字。
5.同学们想用哪些好的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6.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适时补充。
( 1)偏旁归类识记。
如,“涌、湾、浓”都是三点水旁,“隔、陆”都是双耳旁。
( 2)利用熟字识记。
加一加:“耸、湾、峡、浓、奋” 。
(3)生活识字。
如,结合地名识记,湾—台湾;峡—三峡。
(4)语境识字。
“繁、荣”二字可组成词语“繁荣” ,在具体语境中加深理解。
7.学生分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朗读课文,激发情感1.师范读,思考:你有什么发现?(每句三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 2.第一节: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1)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祖国的山川壮美,风景如画。
配图)(2)你们喜欢美丽的祖国吗 ?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全班齐读。
(读出喜欢的感情)3.第二节: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1)指名读,思考:你有什么感受?(2)出示图片,师范读。
思考:你懂得了什么?(师范读时,着重突出“奔、涌、长、耸”的语音语调,引导学生体会)(3)播放相关小视频,绘声绘色感受山川的壮美。
2024年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旨和主要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新词的掌握,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分享与课文相关的趣味故事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同时,设置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新课的学习。
预习检查: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初步理解词义。
课文朗读: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情感和节奏。
课文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挖掘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展示、图片等手段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通过课堂小测验、朗读练习等形式,及时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生字新词的书写、课文的背诵和理解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和一个练习。
三篇课文分别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有趣的发现》。
这些课文从不同的侧面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懂的道理。
练习3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口语交际”和“说说写写”五个部分。
学情分析。
本组教材第一首是儿童叙事诗,第二首是散文诗。
诗文富有童趣,感情真挚,意向优美,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文蕴含的感情。
《有趣的发现》是讲科学家的故事,可让学生课外阅读有关达尔文或其它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的情感。
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会写27个字,会认9个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词语的意思。
2、体会诗歌的特点,感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科学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过称与方法指导学生看图,理解课文内容,反复诵读,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爱幼,尊敬老师的美好意愿。
教法与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还要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的习惯,同时训练学生的语感。
课时安排:课文7课时,练习3课时,共10课时。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抓住“送蝈蝈”的叙事线和“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陶冶美好的心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词语意思。
2、感悟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关爱情怀。
教法与学法:引导点拨法,读、议结合法,想象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总第29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
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生齐读课题。
2、教学“盲、婆”。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
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1、看图听课文录音朗读,布置自学任务。
提问:听了录音朗读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
(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
(2)齐读生字词。
5、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6、理清文章结构。
(1)揭示四段的意思,(小黑板出示)想一想,怎样填序号。
()“我”的心意。
()“我”送蝈蝈。
()“我”的愿望。
()“我”的信心。
(2)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用“绿”组词并说话。
大屏幕出示:绿绿色______是绿色的。
绿()_________2、教学“邻居”。
大屏幕出示:邻居我的邻居家有()。
邻居之间要()。
3、教学“乐、喜”。
大屏幕出示:乐呵呵喜滋滋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4、巩固练习。
(1)读生字。
(2)读词语。
(3)给生字扩词。
四、写字指导。
1、分析字形。
2、范写。
3、学生描红。
4、评价交流。
五、练读课文。
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婆绿邻居替您领童难第二课时(总第30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2、听写词语。
二、精读训练 1、齐读课文。
2、学习和朗读第一小节。
(1)少先队员送给盲婆婆蝈蝈的时候,心情怎样?从书上哪两个词语能看出?(乐呵呵、喜滋滋)(2)指名说ABB的词语,和“乐呵呵”意思一样的有哪些?和“喜滋滋”意思一样的有哪些?(3)指导朗读读第一小节。
3、学习和朗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幻灯片出示:想一想,蝈蝈是不是真的会唱歌?小孩将蝈蝈送给盲婆婆时会说些什么?(补充:不是所有的蝈蝈都会唱歌,雄蝈蝈的翅膀扇动身体会发出响声,那是在唱歌。
)(3)幻灯片出示: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设想:在我放学的时候,少先队员会为盲婆婆做什么?(4)朗读指导。
指名读。
小组读。
4、学习和朗读第三小节。
过渡:歌声带给了盲婆婆什么?(1)指名读第三小节。
(2)默读课文,找找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4)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 5、学习和朗读第四小节。
过渡:蝈蝈的歌声好听吗?(1)指名读本节。
(2)找一找本小节和前面哪一小节有相同的句子。
幻灯片出示: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补充:第一次出现知识告诉盲婆婆,送来的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这里是强调送的蝈蝈是为了让它陪伴盲婆婆,给盲婆婆带来欢乐,解除郁闷。
)(3)幻灯片出示:您听,它唱的多好,咯咯,咯咯,咯咯……1)指名读。
2)省略号的意思,指导朗读,声音越来越远,越来越低。
3)齐读。
三、随堂练习 1、说一说,照第三节的样子说句子。
(1)出示:歌声会领您走进(),看到()。
歌声会把您带回(起()。
(2)两人小组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放飞想象,将说话与阅读理解相结合,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同时,也充分的展示孩子们的童心,发展他们的个性。
)2、概括小节大意,请学生排序。
(1)小黑板出示:()向婆婆表示心意。
()相信盲婆婆满意。
()送蝈蝈给盲婆婆。
()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2)小组讨论。
(3)指名填序号。
(4)引读课文。
四、全文小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少先队员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一片爱心。
你们读了这首诗歌,学到了什么?(学生发言)概括,我们不仅要对邻居中的残疾人要关心,对社会上的残疾人也要关心。
对他们不歧视,不嘲笑,要让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
五、板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乐呵呵喜滋滋6 一株紫丁香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师生情,感悟诗歌语言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受到情感熏陶,懂得尊敬老师。
教学重难点1、自主学习生字,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体会文中的师生情。
课型:新授课。
教法与学法:创设情境法、点拨法;反复诵读发、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31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看紫丁香的图片,认识紫丁香。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课题:6.一株紫丁香2、读准“株”:翘舌音。
“紫”:平舌音。
3、“株”是什么意思?4、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1、课件展示:指导看图问图上画了谁?在什么时候干什么?2、指名说,其他补充。
3、那么书上是怎么写的?想不想知道,好看书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4、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巡视。
5、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划出生字词。
6、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一类生字词)紫丁香浓绿小院枝叶伸进消除困快教案(1)自己读读生字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浓”:读鼻音,不读边音。
“院”、“困”、“伸”:都是前鼻音,不读后鼻音。
(3)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4)去掉拼音齐读生字词。
(出示二类生字词)(1)自己读读生字词,齐读.(2)去掉拼音后,会读的站起来齐读词语。
7、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8、(出示)“感谢你时时把我挂牵。
”(1)自己读读,想想在哪儿停顿? (2)指读,齐读。
(3)文中还有些长句子,请你用这种方法读读。
自己读读试试。
9、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指名分节朗读并配乐。
2、读完这篇诗歌后,你知道了什么?3、齐读诗歌。
四、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词片)齐读词语,巩固生字的读音。
2、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设计意图:这是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的方法。
换种说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的记住生字的字形。
)3、扩词,你会用哪个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4、自学课后生字表,并按笔顺描红。
5、怎样才能把字写正确、美观?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作重点指导。
“伴、消”:右边上面不是两点,是点和撇。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五、布置作业抄写生字。
六、板书设计浓院消除教神第二课时(总第3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去感悟,让学生懂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激发崇敬老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1、抽读生字词卡。
2、听写词语。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二、新授1、教学第1节。
(1)图上画了什么?文中是怎么写的?(2)指名读第1节。
(3)读了第1节后,你知道了什么?(4)“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的?“我们”到小院栽紫丁香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5)你们能通过你的读来表现出小院葱绿的美好景象和小朋友悄悄地向老师表达着自己的心意吗?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2、教学第2节。
(1)自己轻声朗读第2节,边读边想:诗中的小朋友是用怎样的语气呼唤老师,对老师说话的?(2)从哪儿还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同座位互相讨论、交流。
(3)指导有感情朗读。
3、教学第3、4节。
(1)老师读第3、4节。
(2)学生边读边展开想像:想像“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是怎样的动听,假如那是小朋友的歌会唱些什么?想像“满树盛开的小花”是怎样的美丽?假如那是小朋友围在老师身边微笑着说话,会说些什么?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评议。
(4)读了两节后,你知道了什么?(5)那么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老师工作的辛劳?小朋友对老师的感谢和崇敬?学生相互交流,指名说。
(6)指导有感情朗读。
4、教学第5节。
(1)指名读第5节。
(2)看图,在夜里,老师还在怎样的工作?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又以怎样的语气祝愿老师睡得又香又甜?自由说,互相评析。
(3)指导学生读出亲切请求、真诚祝愿的语气。
5、指导有感情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是情感的升华。
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让感情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