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借代,排比,对偶,反复,顶真,互文,用典等。
下面我们详细的解说。
一、比喻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
通俗点说,就是打比方,用另外一个事物来比这个事物。
构成比喻的两者间必须是不同性质的事物,且二者间有相似性。
比喻这个修辞格一般要具备本体、喻词和喻体三部分。
通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使用比喻往往能突出事物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达到生动传神、具体形象的表达效果。
1、明喻所谓明喻,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有的有比喻词,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有的省略比喻词,但都表示“甲像乙”(即本体像喻体)的意思。
例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把西湖比作西施,有明显是比喻词“比”。
苏轼用这个比喻来表明西湖的美丽。
2、借喻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如李贺赞美端砚的诗句有“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就是直接用“紫云”喻美丽的端砚石料。
3、暗喻暗喻又叫“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例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此句中本体是君和妾,喻体是磐石和蒲苇,喻词是作。
这里用磐石来比喻男子的敦厚,用蒲苇来比喻女子的坚贞。
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表明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笃定。
二、拟人指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这里作者运用“护”和“排”这两个属于人特有的动作的词,使用拟人手法赋予“水”和“山”人的特点,把山水写的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更能体现出作者那种和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知识汇总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知识汇总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表达出更加深刻、形象的意义。
例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Autumn》)2. 拟人:把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生命力和情感色彩。
例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3.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王安石《泊船瓜洲》)4. 对仗:指在诗歌中相邻的两句或多句之间,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对或相近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5. 反复:在诗歌中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以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佚名《青青子衿》)6. 排比:在诗歌中将同类事物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7. 设问:在诗歌中提出一个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8. 夸张:在诗歌中对事物的形象、特点进行夸大处理,以突出其特点。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9. 象征: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代表另一个抽象的事物,以表达出更深刻的意义。
例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10. 双关:在诗歌中运用一词多义的现象,使诗句具有双重意义。
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24种修辞手法例解

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24种修辞手法例解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 24 种修辞手法例解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各种形象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

古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能将无形化为有形。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012浙江)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问: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分析: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2012江西)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问:(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分析: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同时,能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又如: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
这里指精良的武器。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想要更好地认识、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就必须延伸到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意象等知识,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吧。
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反语等。
1.用典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2比喻【作用】比喻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
【术语】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化冗长为简洁。
3拟人【作用】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给人以亲切之感;使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4双关【作用】可以借助双关表达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的情感。
5对比【作用】对比可以突出各自鲜明的特点,有助于表达思想情感。
6夸张【作用】1.揭露素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遐想;发明气氛。
7借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XXX《如梦令》#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南国烽烟正十年举酒欲饮无管弦8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主人下马客在船XXX后檐,XXX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辉煌,若出其里。
#作用: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言语明快,布局工致,声韵协调。
9设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XXX《虞美人》#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XXX《如梦令》#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10叠字年年岁岁花类似,岁岁年年人不同XXX《白头吟》XXX虽在,XXX难托。
莫,XXX,XXX《钗头凤》寻寻觅觅,冷冷静清,凄凄惨惨戚戚XXX《声声慢》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XXX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XXX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古诗十九首之二》11反复XXX(XXX)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现在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XXX好个秋!如梦令(后唐庄宗XXX)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在孩子们所学的古诗中每首诗都是表达作者不同的观点,古诗有也有很多种类别如:描写景色的诗句,表达季节的诗句,表示友情,书写爱国情怀的诗句等等,今天我小学古诗词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分类整理,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明白每首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方便大家学习。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下面具体说说。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
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三、夸张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四、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大,比照,衬托,借代,排比,对偶,反复,顶真,互文,用典等。
下面我们详细的讲解。
一、比喻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
通俗点说,就是打比方,用另外一个事物来比这个事物。
构成比喻的两者间必须是不同性质的事物,且二者间有相似性。
比喻这个修辞格一般要具备本体、喻词和喻体三局部。
通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使用比喻往往能突出事物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到达生动传神、具体形象的表达效果。
1、明喻所谓明喻,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有的有比喻词,常用的喻词有:像、好似、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有的省略比喻词,但都表示“甲像乙〞(即本体像喻体)的意思。
例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把西湖比作西施,有明显是比喻词“比〞。
苏轼用这个比喻来说明西湖的美丽。
2、借喻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如李贺赞美端砚的诗句有“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就是直接用“紫云〞喻美丽的端砚石料。
3、暗喻暗喻又叫“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例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此句中本体是君和妾,喻体是磐石和蒲苇,喻词是作。
这里用磐石来比喻男子的敦厚,用蒲苇来比喻女子的坚贞。
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说明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笃定。
二、拟人指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这里作者运用“护〞和“排〞这两个属于人特有的动作的词,使用拟人手法赋予“水〞和“山〞人的特点,把山水写的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更能表达出作者那种和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
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古诗文中的
修辞手法
1、互文
含义: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 则是互相呼应,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 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 修辞方法。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壮士”组成互文,意思是, 将军和壮士有的战死了,有的回来了。
2、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
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诗中的“东市买骏马,西 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排句互文。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
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 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
方买一样东西
《木兰诗》中互文的形式
1、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诗中“将军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