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防护系统合稿
现代主战坦克的综合防护系统_上_

们能够在昼夜间全天候对敌方军队战
降低武器装备被发现概率问题还
役战术体系整个纵深内(达到 300 千 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为此,乌克兰哈
米)配置的坦克装甲车辆实施毁灭性 尔科夫莫洛佐夫设计局专业设计人员
打击。
研制出了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发现概
这种作战环境局势就要求对坦克 率的技术设备:动力传动室和行动部
基体装甲进行现代化改进的同时,还 分的热屏蔽层、动力室的新型散热
光电干扰系统能够提供坦克被激 光器照射的方向光信号和声信号,自 动向受到敌方威胁的方向发射烟幕 弹,削弱和部分反射激光线,破坏来 袭弹药导引头的工作,压制相应来袭 反坦克武器的效能,以及在手动(应 急情况下)发射烟幕弹。
光电干扰系统有自动和半自动两 种工作方式(半自动工况时由车长实 施烟幕弹的发射)。3D17 烟幕弹的发 射距离为 50~80 米。一枚烟幕弹发射 3 秒种后可形成高15米、宽10米的烟 幕墙。
的方向仍然可能是研制综合干扰系 “鸫”主动防护系统,该系统于1983年
紫外线辐射被动系统,具有探测以± 装甲车辆防护的最有效方法是爆炸反
2.5度角发射或飞临的导弹的能力。 应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综合配套使
还有一种更具优势的类似系统是 用,这种综合系统能够保证为坦克装
可干扰飞临反坦克导弹方向的系统。 甲车辆的全方位防护现代反坦克武器
其原理是干扰发射机发射调制成型光 的攻击提供互补,对此,俄罗斯和其
“屏障”主动防护系统
射机发射的光束不能精确对准方向,
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对主动
而大约是向火炮身管轴线± 40 度的 防护系统抱有极大期望,这种系统发
扇面散射。
现和摧毁飞临坦克的反坦克弹药,从
目前,俄罗斯设计人员正在研制 而保护坦克的主装甲。世界上研制和
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发展研究

D 0I : 1 0 . 7 6 4 3 / i s s n . 1 6 7 2 -9 2 4 2 . 2 0 1 4 . 0 1 . 0 1 2
中 图分类 号 : T J 8 1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9 2 4 2 ( 2 0 1 4 ) 0 1 —0 0 6 3 — 0 5
S t u d y o n De v e l o pm e nt o f Ta nk & Ar mo r e d Ve h i c l e Ac t i v e Pr o t e c t i o n y s t e ms
FANG Li n g-h ui ,ZHENG Xi a n g-y u,WANG Lu n—ge n,ZHOU Y i n g—c hu n
( 陆军军官学院 , 合肥 2 3 0 0 3 1 装 甲 车辆 主动 防护 系统 的发展 进 行 跟踪 研 究 , - 阐述 了主动 防护 系统
的产 生 、 定 义、 分 类及 组成 , 并 详 细介 绍 了“ 窗 帘” 、 “ 竞技 场 ” 、 “ 战利 品 ” 、 “ 速杀” 和A MAP — ADS 等 几 种 国外典 型 的主 动 防护 系统 , 分 析 了主 动 防护 系统 的主 要技 术 、 系统发展 水平及 存在 的不足 , 并对 主动 防护 系统 未 来发展 趋 势进行 了分析预 测 。
( A r my o ic f e r A c a d e my P L A, He f e i A n h u i 2 3 0 0 3 1 , C h i n a )
ABS TRACT: Th e c o mp l e x b a t t l e ie f l d e n v i r o n me n t d e ma n d s a h i g h e r l e v e l o f t a n k a n d a r mo r e d v e h i c l e b a t t l e i f e l d
国外坦克硬杀伤防护系统研究近况

Dl A系统公 司介绍称 , iV 这种系统 已通过 了一系列测试 , 期间拦截
维普资讯
S IT C F R A IND V L P E T&E O O Y C—E HI O M TO E E O M N N CN M 文章编号 :0563(06 0— 160 10 -0320 )205—2 -
20 年 第 1 卷 06 6 了证明这一点 , 为 该系统早 已安装 到3 辆美国斯特赖克过 渡型装 甲车 中的 1 辆上 。 以色列国防部现正在对 这3 辆车进 行评估 。
3 德国 A S 硬杀伤坦克主动防护 系统 . 2 WI S
坦克装 甲车辆 主动 防护 系统 , 由探测 定位系统 、 是 信息处理 和控制 、 以及各种反击手段有机组成 的物理体 系。 硬杀伤主动 防护 系统作用原理 是 : 探测定位系统在一定距 离上探 测 并跟踪来袭的弹药 , 中央处理 器根据 探测到的 目标信息 , 经逻辑判 断 、 运 算决策 , 时发出控制信号 ; 适 反击装置再将 来袭弹药 拦截在预定 的距 离 上, 让其在未命中坦克装 甲之前 就被摧毁 , 或显著地降低战斗部 的威力 。 1 主动防护系统的特点 . 4 主动防护系统能 自主探 测来袭 弹药 , 且在 弹药飞行过程 中将其破 并 坏, 防护效果好 。但是主动 防护系统 的核心部件探测系统现在还没有达到 理想的战术要求 , 防御威胁弹的可靠性不高, 经济性不好 , 设备体积较大。
第2 期
收稿 日期:05- — 0 20- 83 0
国 外 坦 克 硬 杀 伤 防 护 系 统 研 究 近 况
马建福 王 , 俊
(. 1中北大学光 电仪器厂 , 山西太原 ,3 0 1 2中北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系 , 0 0 5 ;. 山西太原 ,30 1 005 ) 摘 要: 讨论 了坦克面临的威胁 , 阐述 了坦克硬 杀伤防护 系统的发展 和作 用原理 , 绍 介
五百字九九式坦克说明文

五百字九九式坦克说明文介绍一款中国最新研制的九九式主战坦克九九式主战坦克是中国军队目前装备的一款新型主战坦克,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和优异的设计性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款坦克进行详细介绍。
一、总体概述九九式主战坦克采用了一体化设计理念,将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和操控系统等关键部件整合在一起,提高了整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该坦克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实现了信息传输和处理的高效性。
同时,该坦克还具备了良好的防护性能和机动能力,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和作战环境。
二、武器系统九九式主战坦克配备有多种武器系统,包括一门125毫米滑膛主炮和两挺机枪。
其中,主炮采用了高初速弹药和高穿甲弹药相结合的方式,具有较强的穿甲能力和火力覆盖范围。
此外,该坦克还配备了自动装填系统,提高了射击效率和准确性。
三、电子系统九九式主战坦克配备了先进的电子系统,包括数字化火控系统、战场感知系统和通信系统等。
这些电子系统的应用,使得该坦克在作战中具备了更高的智能化水平和更强的协同作战能力。
数字化火控系统能够实时获取目标信息和进行精确的瞄准计算,战场感知系统则能够对战场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预警。
通信系统则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远程指挥控制。
四、防护系统九九式主战坦克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其装甲厚度和防护等级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该坦克的车体和炮塔采用了复合装甲结构,能够有效抵御反坦克武器的攻击。
同时,该坦克还配备了烟幕弹发射器和主动防御装置等辅助防护措施,提高了其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五、总结评价综上所述,九九式主战坦克是一款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身的新型主战坦克。
它具备了强大的战斗力和优异的设计性能,是当代中国军事实力的象征之一。
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系统

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系统全身披挂反应装甲块的俄军T-72坦克部队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坦克装甲车辆仍将是网络中心战的核心。
同时,其在战场上也将面临来自陆、海、空等多方位立体攻击,包括动能弹、穿甲弹、破甲弹、反坦克子母弹、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地雷和软杀伤武器(如电、光、波、场、核、生、化等武器)。
面对性能不断提高、种类形式多样的威胁,坦克装甲车辆单纯依靠增加装甲厚度等传统防御手段已难以抵御。
综合防护概念的出现,为今后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确定了发展方向,为其战场生存力的提高提供了发展空间。
综合防护系统是在现有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整体式防护手段,通过将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装甲防护、主动防护、隐身、烟幕、三防等多种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先敌发现、先敌射击、先敌压制、先敌摧毁,形成由外到内的、有效的立体防护系统。
目前,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概念下所采用的防护技术主要是在提高总体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主动防护技术、隐身技术和装甲防护技术等。
主动防护主要分为硬杀伤、软杀伤或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主动防护系统三种;隐身技术中目前比较受关注的要数新一代隐身技术和隐身坦克技术;装甲防护技术包括传统均质钢装甲和各类非常规装甲等。
其中,非常规装甲技术不但可以降低坦克装甲车辆的整体重量,还能提高其防护力,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此外,目前坦克装甲车辆所采用的防护措施还有烟雾遮蔽技术、二次效应防护技术及核生化防护技术等等。
总体设计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也就是形体防护。
车辆外形是由车长、宽、高、履带着地长、车底距地高,以及车体和炮塔的形状等决定的。
相对而言,车辆高度越低,正面面积越小,被命中的可能性就越小。
车体易被命中部位的装甲尽量倾斜,不仅可以增加“跳弹”的可能性,而且可以增大虚拟厚度,即增大弹丸在装甲内贯穿的距离。
一般是前装甲较厚,倾斜较大,防弹能力和承受冲击的能力都较好。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的动力装置前置,并且前装甲又有较大的倾斜角度,因而乘员正面的防护得到加强。
小度写范文【主动出击见招拆招】 见招拆招模板

【主动出击见招拆招】见招拆招目前,装甲车辆在战场上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威胁。
这些威胁除了有化学能弹药(如近距离发射的RPG火箭弹)、动能弹药(如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还有种类繁多的攻顶弹药。
因此,要求主动防护系统必须能够尽快探测和跟踪来袭目标,计算最佳反应时间并进行“软”或“硬”杀伤防护。
为确保成功,上述过程必须在1秒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并能够在所有气象和能见度条件下实施,而且要把对周围人员的连带毁伤降至最低。
按照防护机理的不同,主动防护系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反制或“软杀伤”系统,即采用信号削减措施(如隐蔽、干扰和诱骗等)使来袭弹药陷入迷盲状态或改变方向;二是主动或“硬杀伤”系统,即在敌方导弹或炮弹撞击车身之前对其进行拦截。
“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俄罗斯的“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探测器与控制装置、杀伤弹药和发射装置。
探测与操纵装置由毫米波雷达、计算机操纵台和指令转换部分组成。
毫米波雷达能够对坦克周围220度范围进行扫描,当发现有类似于导弹或火箭筒一类的目标接近自身50米处时,雷达转入跟踪模式,判断来袭目标是否会击中自身保护的坦克装甲车辆。
如果判断有可能击中,雷达就继续收集目标的运动数据,并让控制系统中的计算机处理这些数据,在炮塔的周围设置有26发抛射弹药,发射弹匣呈扁盒形,拦截弹也呈扁平状,每一发拦截弹保护一个水平扇形区,相邻拦截弹的拦截区相互重叠,以保证来自同一方向上多枚来袭目标实施重复截击。
计算机确定需要发射时,自动选择处于最佳位置上的那一发拦截弹,发出射击指令后,拦截弹向上弹出.在距离坦克外侧3米左右的高度上爆炸,形成向下的斜向定向爆炸破片射流,将来袭导弹或火箭弹击毁。
可拦截的来袭目标速度范围大致在700米/秒-以下。
目标探测距离为50米,系统反应时间为0.07秒,再次拦截时间间隔为0.2~0.4秒。
据说该系统可以对抗现役的反坦克导弹、火箭弹和从远距离发射的速度已经降低的破甲弹和碎甲弹。
坦克的组成及作用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坦克通信设备、坦克电气设备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
现代坦克大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
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力-传动和行动4个部分。
1)操纵部分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检测仪表、驾驶椅等;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内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有高射机枪、抛射式烟幕装置等;动力传动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内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气百叶窗等;行动部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
在总体布置上,大多数坦克是是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传动室在车体后部且发动机纵置。
有的坦克将发动机横置,有的坦克将动力-传动装置布置在车体前部。
坦克乘员多为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装弹、驾驶等任务。
有些坦克采用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这样就不需要装填手,通常为3名乘员。
2)武器系统主武器多采用120mm或125mm口径的高压滑膛炮。
炮弹基数一般为40~50发,主要弹种有尾翼稳定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
脱壳穿甲弹采用高密度的钨合金或贫铀合金弹芯,初速达1650~1800m/s,在通常的射击距离内,可击穿500余mm厚的均质钢装甲。
多用途弹对钢质装甲的破甲深度可达600mm左右,而且兼备杀伤爆破弹功能。
各种炮弹多采用带钢底托的半可燃药筒。
有的坦克炮有自动装弹机,有的坦克炮可发射反坦克导弹(也称炮射导弹)。
辅助武器多采用7.62mm并列机枪、12.7mm或7.62mm高射机枪,有的装有榴弹发射器。
现代坦克普遍装备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火控计算机及各种传感器、炮长和车长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或热像仪、火炮双向稳定器和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和炮长控制装置等。
装甲兵论文1500

装甲兵论文1500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防护系统在以坦克为代表的装甲战斗车辆中,因其保证车辆及乘员安全的作用,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由易损性理论分析,防护系统的作用,通常是指从它抵御穿甲弹、破片杀伤弹和破甲弹贯穿作用的能力,以及其结构抵御爆破榴弹或核弹冲击波的能力。
对于典型坦克破坏程度评价表中可以看出,引起各级别破坏的要素(车体部件或车内人员)都是在打破防护屏障(防护系统)后产生的,所以坦克装甲车辆防护系统一旦被突破,必然会遭受相应的破坏,失去部分能力,甚至被摧毁。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坦克装甲车辆的护系统的重要使命是抵御外来袭击,提高其战场生存能力,进而保障其完成预定任务。
然而,矛与盾双方都是在不断突破中砥砺前行的,在坦克装甲车辆防护系统性能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功能不断完善的同时,弹药的反装甲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这给从事坦克装甲车辆防护系统研究的工作者带来的前所未有挑战。
因此,对坦克装甲车辆防护系统的研究,尤其是主动防护系统的研究,将是防护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也是决定坦克装甲车辆技术水平是否能领先的关键要素之一。
1 被动防护存在的问题分析被动防护系统即常规防护系统,主要是依靠坦克装甲车辆自身的防护装甲进行防护,即在弹丸击中自身后,才开始进行抵御,属于消极防护。
这种防护系统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被动防护方式被不断针对,被集中研究,被重点突防,防护效果的提升呈现出疲软的态势,必定不会成为未来防护系统发展的主流。
下面,就被动防护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1.1 增加装甲厚度存在的问题提高坦克装甲车辆防护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装甲厚度,以此来抵御外来弹药的攻击。
然而,实施这种方法,难以避免的问题是武器系统自身重量的增加,最严重后果就是牺牲了坦克装甲车辆的机动性。
随着未来战争全球化的要求,坦克装甲车辆的运输必定会逐渐向海运或者空运倾斜,这会造成运输基数的减少,进而导致部队总体作战能力的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坦克防护——孙志成、周虎盟等五人整理
48.复合装甲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P149——152)
49.伪装防护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P153) 主153) 伪装遮障是一种设置在坦克上或坦克附近的伪装器材, 由线绳或合成纤维编 织的网和支撑杆组成。网上有与背景颜色相近的斑块图案和饰片。 51.隐身防护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P154) 1.研制并采用具有隐身效果的涂料,改变坦克的热和雷达辐射特性。2.改变 传统设计,降低车辆的热特性。3.降低排气温度,减少红外辐射。4.采用新型履 带裙板,降低行动部分热辐射。 52.综合防御技术系统一般包括哪些方面?(P157) 1.告警装置。 2.激光压制观瞄装置 3.烟幕装置 4.红外干扰装置。 53.抛射式烟幕装置和热烟幕装置的基本构成?(P159) 抛射式烟幕装置由烟幕弹、发射筒和控制盒组成。 热烟幕装置由电机—油泵组、止回阀和喷油器等组成。 54.红外干扰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P160) 利用特殊的调制方式, 将红外干扰装置的辐射源调制成与红外制导系统接收 频率相同或相近的干扰脉冲,射向红外制导系统,是此信息和目标信号叠加,导 致红外制导系统出现错误,使导弹脱靶,达到干扰目的。 55.何为二次效应?二次效应防护技术的主要技术措施?(P162) 坦克装甲车辆装甲被击穿后,破片造成的机件毁伤和乘员损伤,以及车内起 火和弹药爆炸,统称为二次效应。 1.装甲衬层 2.动力舱自动灭火装置 3.战斗室自动灭火抑爆装置 4.其他防 二次效应的装置 56.“三防”防护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工作原理?(P165) 同 57 57.三防装置的种类及工作原理?(P165) 三防装置有超压式、个人式和混合式三种。
17、提高钢装甲抗弹性能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采用薄装甲板、提高硬度和纯净度、利用角度效应 18、装甲设计时装甲板的法线角度对抗弹性能有何影响?
2
坦克防护——孙志成、周虎盟等五人整理
增加装甲板的法向倾角,相当于增加了装甲在弹道方向的抗弹厚度,一直到 穿甲弹在大倾角装甲板上跳弹。法相角度增大时,装甲所需厚度减小,但是不同 材料呈现分段变化规律,应当结合材料特性合理布置装甲角度 19、铝合金装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具有较低的密度; 2.较好的机械性能; 3.具有良好的抗弹性能; 4.加工性能好, 适合于大批量生产运用;5.铝合金生产用铝元素的资源丰富。 20、贫铀装甲的主要特点。 由铀 238 及 0.75%钢钛合金制成,密度为钢的 2 倍,难以被击穿。具有高密 度、高强度、高韧性、以及其放射性对乘员健康有影响等特点。其制成的装甲塑 性好,波阻抗大,密度大。 21、屏蔽装甲抗弹的基本原理。 在坦克的侧面挂装裙板和炮塔安装各种护栏, 这些都为了提前引爆聚能装药 战斗部,使破甲弹形成大炸高的失稳射流。栅栏式屏蔽装甲以夹击方式破坏破甲 弹药形罩,使其不能形成射流。 22、附加装甲的基本原理。 附加装甲即可拆卸的屏蔽式装甲,为了更好地抵抗动能弹的作用,将屏蔽装 甲结构做了一些改变,以多层钢板代替弹层屏蔽,用弹性或刚性支撑固定在主装 甲上,可以取得既能改变破甲弹炸高又能辅助装甲获得更高的抗弹能力。 23、间隙装甲的抗弹基本原理。 采用钛合金防弹钢的装甲板之间有层空气隙,使弹丸在穿甲或破甲时,由于 阻力改变而产生偏离,降低其破坏能力。 24、双硬度装甲的特点。 装甲表层硬度高,对穿甲弹和射流的抵抗能力强;背面的韧性塑性好,使装 甲背面安全性能更好,有效地保护了乘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同时,新工艺双硬 度装甲克服了增大法线倾角而可能减小抗弹性能的弱点。 25、间隙复合装甲的特点。 以不同复合装甲作为结构单元,结合各层间的不同间隙组合而成,使之既具 有间隙效应,又具有复合装甲的特点;此外,间隙复合装甲多采用箱形结构,当 开发出新材料、新结构单元及新结构组合方案时,可以将箱内旧结构单元取出,
3、对坦克装甲车辆防护系统的要求? 防护性高 重量轻 防护装置体积小 ④可靠性高和维修性好
4、现代反坦克弹药的威胁种类和方位? 按弹药种类:穿甲弹、破甲弹、航空炸弹、反坦克子母弹、精确制导炸弹、 榴弹、反坦克导弹、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地雷等; 按方位划分:来自顶部、前部、后部、侧部和底部各个方向。 5、坦克装甲车辆的主要防护措施? 减少被发现的概率 减少被命中的概率 依靠自身装甲抗击反坦克弹药 的攻击,减少装甲被击穿的概率④减少弹药产生“二次效应”的概率⑤安装三防 装置(核、生、化) 。 6、防护系统的分类? 装甲防护技术和特种防护技术 硬防护技术和软防护技术 7、现代主战坦克所使用的主要弹种有哪些? 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杀伤爆破榴弹、兼有破甲杀伤功能的多用途弹和 炮射导弹等。 8、穿甲弹的主要类型及破甲原理?提高穿甲弹动能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主要类型分为早期穿甲弹:实心穿甲弹、硬芯穿甲弹、次口径脱壳穿甲弹; 现代穿甲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贫铀穿甲弹。 破甲原理: 穿甲弹的动能来自枪和火炮的内膛, 靠发射药的动能来发射弹丸, 使之高速飞行,然后依靠所获得的动能来穿透装甲目标。
坦克防护——孙志成、周虎盟等五人整理
1、何谓坦克的防护性能?防护性能的基本构成? 防护性能是指坦克装甲车辆对其自身及其内部乘员、 载员、 各种机件和设备, 减少和避免被杀伤或被破坏的能力。防护性能包含的内容主要有装甲防护性能、 形体防护性能、伪装与隐身防护性能,防后效性能,对大规模杀伤武器的防护性 能以及主动防护性能等。 2、坦克装甲车辆防护的原则是什么? 减少车辆可发现性和可识别性 一旦被发现要避免被击中 如果被击中,不要被击毁 ④防止车辆被摧毁
3
坦克防护——孙志成、周虎盟等五人整理
更换高抗弹性能的新结构。 26、反应装甲的抗弹原理。 当穿甲弹或射流击中装甲面板时,面板发生的机械变形和应力波(压缩波与 稀疏波)的作用,使面板后的材料产生激烈变形与穿甲弹或射流形成相对的切割 运动和换能作用,从而有效的对穿甲弹或射流进行“侧向干扰” 。 27、异形装甲的基本结构原理。 基本结构:正面的装甲倾斜布置,铸造炮塔弧形布置。共包括外形的变化及内部结构
N
之比。
b Lb b t Lt Dt
4
坦克防护——孙志成、周虎盟等五人整理
34、高强度装甲钢在复合装甲中放在和位置合理?说明理由。 (P52—53) 高强度装甲应该放置在复合装甲中层位置,当穿甲弹穿透复合装甲时,中后 期硬度开始起主要作用。前后有韧性材料的包覆,可以防止装甲崩裂。 35、装甲结构系统的基本组成 总体结构、内部结构、连接结构 36、装甲钢的主要特点 具有良好的“抗弹性能” ;成形、加工、装配性能好;具有较好的工艺性能; 生产成本低。 37、现代装甲钢的主要特点 向薄板化和高纯度方向发展 38、铝合金装甲的主要特点 优:较低的密度;较好的机械性能;良好的抗弹性能;加工性能好,适合与 大批量生产应用;铝合金生产用铝元素资源丰富。 缺:硬度和强度低;密度低,导致厚度增加;铝合金存在应力腐蚀裂纹的倾向 39、钛合金的特点 优:密度低,比强度高,在不降低防护性的前提下,大大降低系统质量;有 良好的低温韧性,保证了低温抗弹能力;耐腐蚀性能强。 缺:价格昂贵;工艺复杂,加工困难。 40、何谓匀质装甲钢 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等在装甲截面上基本一致的装甲钢 41、贫铀合金的结构材料特点 贫铀合金不能取代装甲钢作为结构材料使用时的功能; 贫铀合金具有自然特性,不适合做暴露在外的装甲结构件; 贫铀合金不耐气候腐蚀。 42、陶瓷材料的特点 优: 密度低, 可大幅减小防护系统质量; 具有极高的硬度和很高的抗压强度, 抗弹性能好;良好的抗氧化、耐腐蚀能力;耐热性能好。 缺:塑性差,断裂强度低,易产生脆性断裂;加工工艺流程复杂,成型后难 以加工;价格昂贵。
1
主动防护技术和被动防护技术
坦克防护——孙志成、周虎盟等五人整理
提高动能的途径:加大口径、提高膛压和采用高能发射药。 9、穿甲弹弹体的主要材料有哪些? 冷作硬化钢、合金钢、硬质合金、变形钨合金以及变形贫铀合金等多种。 10、破甲弹的类型及破甲原理? 类型:线膛炮发射穿甲弹、滑膛炮发射穿甲弹 破甲原理:爆炸产生的高温将锥形装药表面的锥形金属弹药溶解,结果在锥 孔轴线方向汇集成一股高速、高温、高压的聚能金属射流,破甲的过程就是这股 金属射流冲击装甲的过程。 11、碎甲弹的类型及破甲原理? 类型:反坦克弹种、爆破弹、杀伤弹 破甲原理:利用弹丸装药在装甲表面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使装甲内壁碎裂 飞出的碎片来杀伤人员、破坏装置。 12、炮射导弹的主要功用? 延伸坦克在战斗中攻击对方坦克的作战距离 在远距离作战时弥补了常规炮弹的命中率降低的问题 对付武装直升机 13、现代装甲防护的基本体系? 均质装甲、间隙装甲、复合装甲、间隔防护、反应装甲、爆炸反应装甲、发 展中的新概念装甲。 14、何谓均质装甲? 均质装甲是指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等在装甲截面上基本一致的装甲。 15、坦克车体和炮塔主要采用何种装甲?装甲车辆主要采用何种装甲? 现代主战坦克的车体和炮塔装甲全部采用钢装甲制造, 而装甲车辆的装甲则分别 采用高硬度钢装甲、铝合金装甲、钛合金装甲和复合材料装甲制造。 16、何谓高硬度钢装甲? 高硬度钢装甲硬度达到 380HBC 装甲厚度小于 25mm,主要用于抵抗枪弹
5
坦克防护——孙志成、周虎盟等五人整理
43、复合材料的特点 优:比强度和比模量高;断裂安全性好;材料性能的复合效应及可设计性; 利用率高;较好的成型工艺性。 缺:材料硬度及强度远远低于装甲钢;价格昂贵 44、何谓复合装甲?复合装甲的特点 定义:由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材料复合而成的多层装甲。 优:减小质量;减小厚度;性能的可设计性;结构可变,应用范围广;可采 用模块化和箱式设计 45、复合装甲的分类和基本类型 组成材料分类:金属复合装甲;金属非金属复合装甲;非金属复合装甲 装甲厚度分类:薄复合装甲;厚复合装甲 连接方式分类:固定式;附加式(模块式) 内部夹层的种类和位置:后置式;前置式;分置式;总体式 外形结构特点:大倾角;小倾角 45、金属非金属厚复合装甲的结构特点 薄板结构;内部单元分割;间隙结构;合理利用倾角效应;采用模块化和箱 式设计;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 46.金属非金属复合装甲结构形式对抗弹性能的影响?(132) 1.复合装甲倾角对抗弹性能的影响: 小倾角复合装甲抗穿甲弹性能优于大倾 角复合装甲,而抗破甲弹性能两者相当。 2.装甲垂直厚度对抗弹性能的影响:垂直厚度的增大,有可能使复合装甲的 垂直厚度方向的内部结构和材料具有更大的可变性, 从而有利于抗弹性能的提高。 3.覆盖部位对抗弹性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由于倾角及垂直厚度的影响,小倾角复合装甲抗弹性能明显优于 大倾角复合装甲。但是,从覆盖部位来看,小倾角复合装甲抵御空中攻击的能力 下降较大。 47.梯度装甲的基本形式?(P136) 这种在陶瓷基体中添加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分布的金属粒子而制成的装甲, 称 之为梯度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