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科院经济地理学考研参考书
中科院自然地理学考研(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

是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湖北省天文学会、湖北省自然资源研究会挂靠单位。与二十多 个欧、美和亚洲地区国家的研究所或大学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该研究所承担了国家大型科学工程、863、973、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国家其它部 委和地方的大量科研项目,已经获得 71 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包括国家奖 8 项),为 航空航天、重大科学工程、地学前沿领域和地方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所在解决地球科 学的大地测量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等数学或 668 生态学或 669 地理信息 选一门 系统④835 自然地理学 同上 同上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④中任
数学一④810 理论力学或 826 地球物理 选一门
学或 970 大地测量学 同上 同上 同上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④中任 数学一④810 理论力学或 826 地球物理
选一门 学或 975 地震勘探原理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④中任
数学一④970 大地测量学或 974 测量平 选一门
差基础 同上 同上 同上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④中任 数学一④856 电子线路或 970 大地测量
选一门 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④中任
例,由高到低确定复试名单,进行差额复试。生源充足的单位可适当扩大差额比例。具体差
额比例和初试、复试成绩所占权重由各培养单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在复试前确
定
。
(三)复试名单以及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等由各培养单位在复试前通过培养单
位网页等形式向考生公布。
(四)报考的培养单位在复试前对复试考生的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
中科院2017年博士招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5.《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6.《实验心理学》,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2
神经生物学
1.《神经生物学》,于龙川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出版
2.《神经学》,韩济生,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出版
7
行为决策
1.李纾. (2016).决策心理:齐当别之道.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 ISBM 978-7-5675-4453-6
2.(美)Jonathan Baron著思维与决策(第4版)李纾、梁竹苑主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ISBN: 9787501968091.
3
生理心理学
1.《生理心理学》,隋南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出版
2.《生理心理学》,沈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出版
3.《Biological Psychology》,Fifth edition, S.Marc Breedlove, Mark R. Rosenzweig, Neil V. Watson著,SinauerAssociates,Inc.出版
3.雷德•海斯蒂,罗宾•道斯. (2013).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判断与决策心理学(第2版)(谢晓非,李纾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8
医学心理学
1、变态心理学纲要(第4版),马克·杜兰德(V.Mark Durand)、戴维·巴洛(David H.Barlow)、王建平、张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5)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作者:(美)葛詹尼加等著,
周晓林,高定国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2-1出版
地理科学专业考研大学参考资料

地理科学专业考研大学参考资料2017考研专业分学科排行榜:地理学考研地理学:地理学专业院校学科门类:07理学一级学科:0705地理学专业名称:070500地理学(一级学科)1、北京:(10001)北京大学(10022)北京林业大学(10027)北京师范大学(10028)首都师范大学(1141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0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8510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天津:(10065)天津师范大学3、河北:(10094)河北师范大学4、山西:(10108)山西大学(10118)山西师范大学5、内蒙古:(10135)内蒙古师范大学6、辽宁:(10165)辽宁师范大学7、吉林:(10184)延边大学(10200)东北师范大学(80062)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10203)吉林师范大学8、黑龙江:(10231)哈尔滨师范大学9、上海:(10269)华东师范大学(10270)上海师范大学10、江苏:(10284)南京大学(10290)中国矿业大学(10294)河海大学(103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0319)南京师范大学(10320)徐州师范大学(80061)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11、浙江:(10335)浙江大学(10345)浙江师范大学(11646)宁波大学12、安徽:(10370)安徽师范大学13、福建:(10385)华侨大学(10389)福建农林大学(10394)福建师范大学14、江西:(10403)南昌大学(10414)江西师范大学15、山东:(10445)山东师范大学(10446)曲阜师范大学(10447)聊城大学(10451)鲁东大学16、河南:(10475)河南大学(10484)河南财经学院(90005)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17、湖北:(10486)武汉大学(1049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0511)华中师范大学(10512)湖北大学(80057)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8、湖南:(10542)湖南师范大学19、广东:(10558)中山大学(10574)华南师范大学(11078)广州大学20、广西:(10603)广西师范学院21、海南:(11658)海南师范大学22、重庆:(10618)重庆交通大学(10635)西南大学(10637)重庆师范大学23、四川:(10616)成都理工大学(80063)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10636)四川师范大学(10626)四川农业大学24、贵州:(10663)贵州师范大学25、云南:(10673)云南大学(10681)云南师范大学26、陕西:(10697)西北大学(10710)长安大学(10718)陕西师范大学(10724)西安外国语大学27、甘肃:(10730)兰州大学(10736)西北师范大学(80076)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28、青海:(10746)青海师范大学29、宁夏:(10749)宁夏大学30、新疆:(10755)新疆大学(80102)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10762)新疆师范大学2017考研择校:自然地理考研学校北京大学地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经济地理学辅导书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地理学》考试大纲《经济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学一级学科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
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地理学一级学科许多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
其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经济发展与布局的条件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主要经济部门的发展与布局特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要求考生对其基本理论有较深入、全面的理解,能较好地了解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与布局的基本格局,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发展与布局的特点,能较好地掌握区域分析及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并且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经济地理学的基础理论1.人地系统(即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理论2.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3.劳动地域分工理论4.经济区位理论5.中心地理论6.增长极理论要求了解上述理论的基本内涵、产生背景及在经济地理中的应用。
(二)经济发展与布局的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条件等。
2.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及人力资源、区位、交通、民族、文化、原有经济技术基础、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条件等。
3.市场条件包括:市场意识、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市场环境、市场扩散及市场战略等。
4.技术条件包括: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
5.区域发展政策包括: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等。
6.上述各项条件的配套与综合分析(三)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1.产业的分类与结构模式2.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3.支柱(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与方法4.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四)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1.区域空间结构理论2.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3.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演变4.区域分工与协作5.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五)工业发展与布局1.工业发展与布局的条件及因素分析2.工业布局的原则3.工业布局的模式(含工业的集聚与集群)4.中国工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六)农业及农村发展与布局1.农业发展与布局的条件及因素分析2.农业结构与农业产业化经营3.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与农业区划4.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5.农业的持续发展6.中国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七)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布局1.交通要素内涵及交通网的分布与联系2.交通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分析3.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布局的条件及因素分析4.中国交通网布局的基本特点5.中国的能源资源与能源工业发展条件6.中国能源结构特点与能源布局的总体框架(八)城市化与城镇体系建设和布局1.城市化的概念及一般发展规律2.城市与区域的关系3.城市的职能与规模4.城市的空间结构5.城市经济区与城市圈6.城市群与城市集聚区7.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及城市体系的基本特点(九)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发展过程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3.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他地理意义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5.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十)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传统的定量分析方法如:区位熵、集中指数、分散化指数、弹性系数、断裂点理论、引力模式等。
中科院地理所836经济地理学历年真题(2004-2013)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聚落地理学2.配第克拉克理论3.农业区域化4.工业区域结构5.专门化指数二、简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简述城市间相互作用力的引力模式。
2.简述并图示信息传播空间的一种类型。
3.简述全球经济化对区域经济化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为什么说劳动力地域分工学说是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2.试述公司总部的区位需求及转变,并论述我国公司总部的迁移情况。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通达指数2.集聚利益3.区位商4.土地适宜性5.跨国公司二、简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简述并图示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
2.简述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
3.简述企业问卷调查法的目的与问卷设计原则。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附图-1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我国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请运用区域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式进行评述。
2.论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收益,并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进行评论。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学长回忆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中心性2.杜能圈3.生产者服务业4.门槛人口二、简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简述零售业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
2.简述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及一般测度模式。
3.简述投入-产出模型在区域和城市经济过程及预测中的应用领域。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知识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对区位决策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2.《中国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到将“缩小区域收入差异”作为“十二五”的目标之一,试用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理论评述之。
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产业集群2.空间管制3.区域创新网络4.循环累计因果理论5.农业生态系统6.连接度二、简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简述距离衰减原理的基本内容以及在产业布局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地理学》考试大纲

(六)经济活动全球化及其区域影响
内容: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发展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3.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求:
1. 理解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内涵、产生背景及影响因素。 2. 理解全球化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3. 把握全球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能够辩证分析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主要产业发展的影响。 4. 了解中国因应经济全球化的政策措施与实施成效。
2. 熟悉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及其地理内涵;掌握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 发展的机制;掌握区域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及其基本内涵;理解区域空间结构 演进的过程与机理。
3. 理解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的内涵;理解区域差异形成的机制;初步 把握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原则及实现途径。
4. 熟悉城市化概念、城市职能与分类标准;理解城市地关系;熟悉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城市 体系的特征。
2.主要产业部门的基本格局 (1)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因素;农业区位理论;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与 农业区划;中国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2)工业布局的条件与制约因素;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地域结构与类型; 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与空间格局 (3)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条件、布局特点
要求:
1.掌握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熟悉产业结 构演变理论的基本内涵。
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编制日期:2018 年 6 月 11 日
内容:
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海洋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条件等
2.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及人力资源、市场条件、区位、交通、民族、 文化、历史发展基础、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条件等
经济地理学考研资料112358

经济地理学考研资料112358名词解释1.商业地理手册:《商业地理手册》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经典文献之一,是以商业地理为主要内容的著作,其作者是苏格兰学者奇泽姆。
2.规范性分析:20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方法为主,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3.实证分析:20世纪60年代,数量革命促使经济地理学由描述走向理论解释,经济地理学进入实证主义分析时期。
经济地理学的实证主义分析注重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4.结构主义地理学:采用结构主义分析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经济形成中的影响作用。
问答题1.简述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内涵。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首先,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等。
其次,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发生。
再次,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最后,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2.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答:以下是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如图所示。
其中:(1)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它把经济活动看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般原理。
(2)区域经济地理学以区域为单位,研究其经济发展条件、经济结构、地域生产综合体与经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生产地域分工以及与其它区域的关系等。
(3)部门经济地理学以经济活动的某一部门为单位,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其中:工业地理学是研究工业生产布局规律的学科。
农业地理学研究的客体主要是栽培的植物和饲养或捕捞的动物,研究的对象是这些生物性再生产部门的布局规律。
中科院地理所836经济地理学历年真题(2004-2013)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聚落地理学2.配第克拉克理论3.农业区域化4.工业区域结构5.专门化指数二、简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简述城市间相互作用力的引力模式。
2.简述并图示信息传播空间的一种类型。
3.简述全球经济化对区域经济化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为什么说劳动力地域分工学说是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2.试述公司总部的区位需求及转变,并论述我国公司总部的迁移情况。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通达指数2.集聚利益3.区位商4.土地适宜性5.跨国公司二、简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简述并图示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
2.简述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
3.简述企业问卷调查法的目的与问卷设计原则。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附图-1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我国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请运用区域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式进行评述。
2.论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收益,并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进行评论。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学长回忆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中心性2.杜能圈3.生产者服务业4.门槛人口二、简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简述零售业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
2.简述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及一般测度模式。
3.简述投入-产出模型在区域和城市经济过程及预测中的应用领域。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知识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对区位决策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2.《中国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到将“缩小区域收入差异”作为“十二五”的目标之一,试用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理论评述之。
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产业集群2.空间管制3.区域创新网络4.循环累计因果理论5.农业生态系统6.连接度二、简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简述距离衰减原理的基本内容以及在产业布局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1.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2.区域规划 3.区域发展战略
要求:
1.理解经济区和经济区划的含义;了解经济区划类型;理解经济区划理论 及其主要原则。
2.了解区域规划的由来和发展;理解区域规划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区域规 划的内容与方法。
3.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类型和主要特征;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目的、方针 和重点。
2.掌握评价产业结构合理性的基本原则;掌握确定区域支柱(主导)产业 的基本方法。
3.理解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因素;理解农业区位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把握农业的基本类型与原则;熟悉中国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4.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掌握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理论要点;理 解工业地域结构及类型的形成机制;熟悉中国工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1. 理解各影响因素的概念及分类,各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及其 作用机制。
2.能够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辩证分析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强度 的变化。
3.能够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与产业布局
内容:
1.产业结构及其演变 产业分类方法;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及基本理论
(七)分析方法与技术手段
内容: 1.区域及部门定量分析方法 2.定性分析及数据获取方法 3.空间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方法
要求:
1. 熟悉经济地理学的思想方法。对形态描述、地理比较、要素分析、综合 分析和系统分析等思想方法有较深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2. 掌握经济地理学分析的传统技术方法。能较好地运用实地考察、统计图
2. 熟悉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及其地理内涵;掌握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 发展的机制;掌握区域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及其基本内涵;理解区域空间结构 演进的过程与机理。
3. 理解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的内涵;理解区域差异形成的机制;初步 把握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原则及实现途径。
4. 熟悉城市化概念、城市职能与分类标准;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的内涵; 理解城乡关系、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熟悉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城市 体系的特征。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经济地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经济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 生入学考试。重点测试考生对经济地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掌 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 有较深入的理解,对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一般规律有系统的认识, 能较好地掌握区域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具备综合分析经济地理问 题的能力。
2.主要产业部门的基本格局 (1)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因素;农业区位理论;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与 农业区划;中国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2)工业布局的条件与制约因素;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地域结构与类型; 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与空间格局 (3)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条件、布局特点
要求:
1.掌握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熟悉产业结 构演变理论的基本内涵。
内容:
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海洋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条件等
2.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及人力资源、市场条件、区位、交通、民族、 文化、历史发展基础、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条件等
3.技术条件:包括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 4.政策与制度环境:包括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国 际政治经济环境等 5.经济活动区位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要求:
5.理解现代服务业的分类与内涵;掌握现代服务业的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
(四)区域发展及空间结构
内容:
1.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理论内涵 2.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基本模式、演变规律 3.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的基本理论 4.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城乡相互作用关系
要求:
1. 理解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理解区域增长理论的基本 内涵。
二、考试形式
本科目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总分为 150 分;试卷 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学科概况及理论进展
内容:
1.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2.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3. 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及研究究内容与研究任务。 2.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特性、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3.了解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阶段特征。 4. 了解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的产生背景与研究进展。 (二)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4.熟悉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历程,把握当前中国区域规划的新进展。
(六)经济活动全球化及其区域影响
内容: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发展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3.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求:
1. 理解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内涵、产生背景及影响因素。 2. 理解全球化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3. 把握全球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能够辩证分析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主要产业发展的影响。 4. 了解中国因应经济全球化的政策措施与实施成效。
表、经济地图及技术经济论证等方法。 3. 掌握经济地理学分析的现代技术方法。对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经
济地理中的运用有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四、主要参考书
1.李小建等编著.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面 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
2.杨万钟主编. 经济地理学导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修订第四版(华 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