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 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 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曹子建之于子桓, 有凡之隔,而人称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论 大抵如此。
(一)诗歌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4)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第一章 建安与正始文学
一、建安文学繁荣的社会原因
建安文学的时间段限,上起汉献帝元年(公 元196)下到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3)指 汉末魏初的文学,共27年。 其主要作家大 都生活在汉献帝建安时期。
(一)儒学失去统治地位,思想意识的解 放。
谢灵运:“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 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
明代张戎《岁寒堂诗话》“韩退之之文,曹子建 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二、创作 曹植的诗歌创作,可以曹丕称帝为界,划 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抒写自己政治上的雄心 壮志和对建功立业的向往。代表作他的 《白马篇》。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 的特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 经过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 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 辨析的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
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晋。
三、简答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三、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
4、《》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名词解释: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XXX时期诗歌。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简述XXX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一.XXX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
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XXX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盘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简述XXX诗歌的特点。
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如《燕歌行》全诗清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准确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中牵念夫君的无限情意。
二.XXX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藉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三.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魄高昂却亚于XXX。
简述XXX诗歌艺术特点。
XXX诗歌的艺术特点在于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奇丽,场面阔大,抒情深切不仅指情语凄婉动人,而且指诗中风景描写都笼罩渗透着墨客浓郁的感情色采。
取景开阔宏大,具有豪放之美。
试论XXX诗歌的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XXX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一.前期多抒发远大幻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英勇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奇迹和战斗生活的憧憬。
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墨客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
典型代表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讲1.概述先秦文学的进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进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进展的历史时期。
第二章神话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要紧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事情怎么?2.《诗经》是怎么分类与编排的?3.汉代的传《诗》的事情怎么?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讲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挑选两篇举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妨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要紧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挑选《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举行分析。
7.《国语》的要紧艺术特点有哪些?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挑选《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举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明白。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啥是“三表法”?5.《老子》散文的艺术特点要紧有哪些?6.谈谈你对老庄思想基本精神的明白。
7.以《逍遥游》为例,谈谈《庄子》散文的要紧艺术特点。
自考_古代文学史一_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个小结一、建安时期【简答】民不聊生,崇尚悲凉,儒学动摇,诗歌抒情。
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二、正始时期【简答】司马氏篡位与政治恐怖曹叡去世传位曹芳,249年司马懿将曹爽集团一网打尽,“天下名士去其半”,改元嘉平。
263年,嵇康被杀。
同时标榜“名教”巩固政权。
(1)在此背景下,昂扬的建安气概变成如履薄冰的忧生之嗟。
1、韬晦曲折的方式批判名教中人的虚伪龌龊。
2、对现实社会失望转向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
(2)玄风:崇尚老庄思想(玄学的基础),建立玄学理论。
三、太康时期(西晋初)(一)背景民和俗静,家给人足。
司马氏政权拉拢名士,同时维护名教中人。
(二)创作政失其本,士无特操,普遍求实逐利。
四、永嘉之乱【理解】永嘉之乱是指晋朝怀帝统治时期中原地区发生的战乱,这时期国内主要矛盾从汉族统治阶级内部转化为汉族统治阶级与割据的西晋地图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
从晋怀帝永嘉元年的307年到311年五年中,由于晋朝国内没有武备、从永嘉三年起连续遭受旱灾、蝗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因素影响,使内迁割据都城附近的匈奴集团占领洛阳,晋怀帝被匈奴军队俘虏,并且在次年遇害,史称:“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
五、南北朝【理解】南北朝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
南朝依次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出身于北周八柱国的李唐宗室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第一章建安诗歌概况(先看一下“补充”)一、形式:四言中兴(曹操)、五言中兴、七言奠基(曹丕《燕歌行》)。
【选择】二、建安风骨【名词解释】建安时期民不聊生,崇尚悲凉,儒学动摇,诗歌重视抒情。
诗人多带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第二章神话第三章《诗经》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五章诸子散文第六章屈原和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说第二章秦及西汉散文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第四章东汉散文第五章汉代的辞赋第六章汉代的诗歌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第二章建安文学第三章正始文学第四章两晋文学第五章陶渊明第六章南北朝诗歌第七章南北朝的骈文、辞赋和散文第八章南北朝民歌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概说第二章隋及初唐的诗歌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第四章李白第五章杜甫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七章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第八章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第九章晚唐诗文第十章唐代传奇第十一章唐五代词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第二章北宋词第三章北宋诗第四章北宋散文第五章苏轼第六章南宋词第七章南宋诗第八章南宋散文第九章陆游第十章辛弃疾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说第二章关汉卿第三章《西厢记》第四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第五章南戏第六章元代散曲第七章元代诗文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说第二章《三国志演义》及其他历史演义小说第三章《水浒传》与其他英雄传奇小说第四章《西游记》与其他神魔小说第五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第六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第七章明代戏剧第八章汤显祖第九章明代诗文第八编清代文学第一章清代文学概况第二章《聊斋志异》第三章《儒林外史》第四章《红楼梦》第五章清代初期、中期其他长篇小说第六章《长生殿》与《桃花扇》第七章清代初期、中期其他戏曲第八章清代诗文词第九编近代文学第一章近代文学概况第二章近代诗词第三章近代散文第四章近代小说第五章近代戏剧。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第一章笔记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识记:南北朝诗歌创作⼤势。
⾃刘裕代晋(420),宋、齐、梁、陈四代史称南朝。
南朝诗歌承魏晋诗歌之风,沿着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重娱乐的⽅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追求。
与此同时的北⽅政权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朝诗歌直接继承汉诗之风,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
南北朝民歌则分别以清新活泼和刚健激越为特征。
第⼀节 南朝诗歌 南朝诗歌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代的元嘉诗歌、齐⾄梁初的永明新体诗歌、梁中期⾄陈末的宫体诗。
1.元嘉诗歌 识记:元嘉诗歌的时间断限。
上起晋宋之交的谢灵运,下迄⼤明、泰始的鲍照。
简单运⽤: ①元嘉诗风新变及其原因。
元嘉诗风的主要变化就是以情思代替⽞理,由哲思回到感情上来。
在艺术表现上也由淡乎寡味,变为注意对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探讨。
原因:⼀是刘宋时代⽞学在思想领域中已不占主要地位,在政权领域儒学已占主流。
⼠⼈从⽞虚思索回到现实中来。
⼆是刘宋皇室出⾝寒微,即位后⽤寒门掌机要权柄。
素族⽂⼈进⼊政权的同时也进⼊⽂坛,重抒情代替重⽞思的⽂学思潮便逐步发展起来了。
三是朝野上下普遍爱好欣赏⾃然⼭⽔。
②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题材⼤量进⼊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作为⽞思载体的倾向,把⼭⽔作为审美的对象,正式奠定了中国⼭⽔⽂学的根基。
⼆、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
三、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
四。
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不但有各种体式的创作,⽽且注意对仗,格外追求⽤典使事。
2.谢灵运及⼭⽔诗 理解:①⼭⽔诗。
先秦⽂学如诗骚中就出现了⾃然⼭⽔,然多⽤作⽐兴的材料或作为⼈事的背景⽽存在,并不是作为独⽴审美客体。
曹操《观沧海》是第⼀⾸⽐较完整的⼭⽔诗,但并未蔚成风⽓,与当时战乱、北⽅环境及诗⼈的审美倾向、⽔平等主观限制有关。
东晋偏安江左,⾃然条件甚好。
⽞⾔诗⼈借⼭⽔以体⽞悟道,不但培养了对⼭⽔的细腻感受,也因此在诗中描写到了⼭⽔风物。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5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6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简答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6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悲愤诗 蔡琰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 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 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 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二节 刚健诗人左思与刘琨
二、刘琨 P168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课后练习
1、史称“少负壮志,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的诗人是( )
A.左思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2、名词解释: “左思风力”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答案
1、B 2、C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3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3
燕歌行二首·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
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三、简答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三、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
4、《》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代表作有《》。
其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的矛盾,其代表作有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表现朋友无辜被害而自己无能为力的《》,对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
还有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的《》、《》。
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后者以"沉浮异势"自述无辜被弃。
6、"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是和。
前者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后者"仗气爱奇",他们的代表作一是写战乱中饥妇弃子的《》,另一首是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3首。
7、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篇,其中较为可信的是五言体的《》。
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和。
9、嵇康的四言诗的代表作是《》。
阮籍的代表作是《》82首,他开创了中国文学上中的先河。
10、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
"四、简答1、简述曹操诗歌的主要内容。
2、简述曹操在建安文坛上的地位和作用。
3、曹丕的《燕歌行》在诗歌发展上有什么地位?4、简述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略论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6、简述王粲、刘桢诗歌的艺术成就。
7、试述蔡琰《悲愤诗》的成就。
8、简述阮籍《咏怀诗》的影响。
五、论述1、试论三曹诗歌的风格差异。
2、试论曹操用古题乐府写时事的成就和影响。
3、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4、谈谈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5、试述阮籍《咏怀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两晋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赴洛道中作》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弱冠弄柔翰")二、解释:1、太康诗风2、咏史诗3、玄言诗4、兰亭诗5、潘陆6、游仙诗三、填空1、西晋太康时代最著名的作家有、,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的以他们为代表的诗风。
太康诗风的特征是。
与他们同时,号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左"是指。
2、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陆机、潘岳等人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是追求的进步。
陆机的代表作有摹拟《古诗十九首》的《》十二首和被召入洛阳留恋家乡之情的《》二首。
潘岳的代表作是《》三首。
3、左思的代表作有《》八首,其内容主要是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它开创了咏史诗借的新路。
4、刘琨的代表作是,郭璞的代表作是十四首。
兰亭诗的内容,表现出山水的情趣和由山水直接抒发。
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和。
四、简答1、什么叫"繁缛"?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简述左思诗歌的艺术特色有影响。
五、论述试举例说明左思《咏史》的主要思想内容。
第三章陶渊明一、默写:《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
二、解释:1、田园诗2、魏晋诗风3、《五柳先生传》4、《桃花源记》三、填空1、陶渊明,又名,字,号,(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谥号为。
2、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首,赋、文、赞、述等篇。
其诗可分为五类:、、、、。
其散文辞赋的名篇是《》、《》和《》。
3、陶渊明的田园诗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其代表作品有《》其一(少无适俗韵);有的是写自己躬耕生活的体念,如《》其三(种田南山下);有的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生活的凋敝,如《》(天道幽且远)。
4、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继承了、的传统,它围绕着诗人这个中心,表现了自己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格。
其代表作有《》其二(白日沦西阿)、《》其十(精卫衔微木)等。
5、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主要两点:一是、、、的浑融,二是平淡中见,朴素中见。
苏轼概括为" 、"。
四、简答1、简述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谈谈陶"崇尚自然"的含义。
2、试述陶渊明诗歌的主要内容。
3、为什么说陶渊明的咏史、咏怀诗继承了阮籍与左思的传统。
五、论述1、试举例说明陶诗的艺术特色。
2、论述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一、默写:《西洲曲》、《木兰诗》、《敕勒歌》二、解释:1、"吴歌" 2、"西曲" 3、《西洲曲》4、《木兰诗》5、《敕勒歌》6、"梁鼓角横吹曲"三、填空1、南朝乐府民歌约500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其中326首,142首,18首。
2、吴歌产生的地点在下游,而以当时的首都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和居多。
3、西曲歌产生的地点在(今湖北江陵)、(今江陵县附近)、(今湖北襄樊市)、(今河南省邓县之间),这些城市在中游和两岸,以江陵为中心。
产生的时代以、、、的居多。
4、南朝民歌喜用双关语,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同音异字的,如"莲"双关" "、"丝"双关" ";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 ",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
5、北朝民歌主要见于《乐府诗集·》中,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余首。
6、所谓"横吹曲",是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叫" "。
它是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的,故又叫" "。
7、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其中又以语的歌辞居多,这些歌辞后来被翻译成汉语,如《》。
四、简答1、为什么说现存的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而绝大多数是情歌?2、南朝民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是什么?3、北朝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是什么?五、论述1、分别概述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2、比较南北民歌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体裁形式上的特点。
3、讲析《西洲曲》。
4、分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一、默写:《登池上楼》、《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二、解释:1、山水诗2、元嘉三大家三、填空1、谢灵运所开创的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2、山水诗如同游仙诗和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的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3、谢灵运山水诗的佳句,如" ,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林壑敛暝色,"(《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登池上楼》)等。
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有充满对门阀制度不满情绪的其六(对案不能食)、有描写边塞战争,表现诗人建功立业愿望的《》(羽檄起边亭)等,其风格继承了文学的传统。
四、简答1、简叙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2、试述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
3、简述鲍照在七言诗发展中的贡献。
五、论述1、试述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转变所表现的两个方面。
2、试述鲍照诗歌的艺术的风格。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玉阶怨》二、解释:1、二谢2、永明体3、宫体诗三、填空1、齐永明期间,由于汉字四声的发现和声律论的提出,于是形成了具有格律的体诗。
这种诗体由于是在永明年间形成的,所以又叫体。
2、新诗体的作家,除提出"八病"说的沈约外,还有以山水诗见长的南齐诗人,积极参与创制新体诗的,梁诗人和陈诗人等。
3、文学史上把谢灵运和谢朓称为" "或" ",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又叫,谢朓因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称,他们都是南朝最著名的山水诗诗人。
4、谢朓山水诗有一首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诗为李白所激赏,题为(灞涘望长安)。
它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富有南朝民歌气息,如(夕殿下珠帘)和(绿草蔓如丝)等。
四、简答1、什么是新体诗?新体诗有哪些代表作家?新体诗在诗歌发展史上有何意义?2、什么是宫体诗?简述宫体诗的内容和特色。
五、论述1、比较二谢山水诗的异同。
2、分析《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