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登记报告报告流程图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图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图报告制度危急值是指患者可能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是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出现意外和严重后果。
此外,制定和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也能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理论水平,促进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加强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包括放射科和CT室。
放射科的危急值包括一侧肺不张、气管、支气管异物、液气胸、急性肺水肿、心包填塞、纵膈摆动、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食道异物、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外伤性膈疝、严重骨关节创伤等。
CT室的危急值包括脑内出血、脑干、丘脑出血、脑疝、肺动脉内栓子、冠状动脉狭窄率大于70%、主动脉夹层或胸腹主动脉瘤、脏器多发挫裂伤、多发骨折、胸腹腔积血、气胸、肺组织压缩70%以上、膈下游离气体、肠梗阻、套叠、扭转、血管明显狭窄或闭塞、患者突然出现大汗淋漓、脉搏细数、肢体湿冷、血压下降等。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可以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同时,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也得到了增强,医技人员也更加主动参与临床诊断,促进了医疗团队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1.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急性脑干梗塞、巨大脑动脉瘤(直径超过2.5厘米)、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出血倾向的动脉瘤、急性脑出血(出血量超过30毫升)、急性脑干出血、急性重症脑炎、急性一氧化碳及药物中毒性脑病、硬膜下血肿并脑疝、弥漫性轴索损伤;2.急性肺动脉栓塞、主干动脉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急性心包填塞;3.实质性脏器巨大肿瘤破裂出血、外伤性或自发性脏器破裂出血、急性重型(出血坏死性)胰腺炎;4.急性外伤性脊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明显压迫脊髓的硬膜外血肿;5.宫外孕。
四、超声科“危急值”:1.宫外孕破裂出血;2.胎盘早剥;3.小儿肠套叠;4.外伤性腹腔出血(肝、胆、胰、脾、肾破裂);5.急性心肌梗塞;6.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5厘米),并合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160次/分钟)或过慢(<120次/分钟)。
肿瘤登记介绍61

M__ __ __ __ / __ __ 组织学 动态 等级
例如:高分化腺癌 M-8140 / 3 1
肿瘤/细胞类型 动态 分化程度 [腺-] [恶性] [高分化]
32
肿瘤登记数据
33
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的构成 (中国2009年肿瘤登记年报)
肺癌 胃癌 肝癌 结直肠癌 食管癌 膀胱癌 前列腺癌 胰腺癌 淋巴瘤 肾癌
fr/canre4g6 4.
htm
肿瘤登记的质量控制
可比性,有效性,时效性 完整性:定性(半定量)方法
1. 历史资料的比较 历年发病率保持稳定 不同人群发病率的比较 年龄别发病率曲线 儿童肿瘤发病率 2. 死亡发病比 3. 每例的报告数 4. 病理诊断比例
21
肿瘤登记随访项目
卫生部中央转移支付项目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技术支持单位 在全国建立肿瘤登记网络 提高登记质量 反映全国情况 省,市,县情况
22
关键环节
政府部门重视 相应制度,规定(上报制度, 考核制度,奖惩制度) 协调相应部门---内部: 医疗单位,CDC,村医,医疗保险;
外部: 公安,民政,新农合 全死因监测 上报单位提供完整,可靠报告卡 负责的人员 定期复核 加强培训 与肿瘤防治工作相结合 数据分析利用
2004
2005
2008
2009
2010
Year
17
2010年全国肿瘤登记处的分布
2010年新点
18
19
医院基础肿瘤登记
诊治预后信息,循证医学的基础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提高医疗质量 临床研究可靠资料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20
10家肿瘤专科医院2004-2006年 恶性肿瘤入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三甲医院危急值报告与管理制度

三甲医院危急值报告与管理制度一、总则1、危急值定义:当出现某些可能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异常(超异常)检验、检查结果时,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才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这种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检验、检查数值称为危急值。
2、医院危急值项目表及危急界限值由质控科组织医技部门(包括检验、医学影像、心电图、超声检查等)和临床专家共同制定。
3、质控科应关注来自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等危重患者集中科室的危急值报告情况,每年进行定期总结分析和评估,组织专家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项目,以适合本院患者群的需要。
4、临床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需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时,应向质控科递交有科主任签字确认的书面申请,质控科及时组织临床、医技专家审核后,作出是否修改或新增的决定。
对确需修订的项目,由质控科向全院发布修订通知。
5、医技部门发现危急值时,必须进行必要的确认(包括仪器设备、标本检查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患者信息,复核标本状态),必要时与临床沟通重新采样复检,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6、临床医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考虑标本采集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时,应与医技科室积极沟通,并及时重新留取标本送检复查或进一步检查。
7、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临床危急值接收与处置登记本》和危急值登记、报告、处置程序,报告与接收均需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临床危急值接收与处置登记本》至少保存2年。
8、患者检查过程中如有临床经治医师在场时,检查人员应当即与经治医师进行沟通,不需再按流程报告。
9、临床及医技科室定期组织全科室医务人员培训,做到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制度、报告项目、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质控小组负责每月督查本科室执行情况。
10、质控科负责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和处置落实情况的监控管理,每月不定期进行抽查,并纳入科室质量考核内容。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为加强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反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二“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流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误,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科室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详细填写《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向上级医师(检验师)或科主任报告。
2、相关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详细、规范登记,并及时将结果告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
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结合临床情况迅速采取相应措施,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相关情况,及时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必要时通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并详细填写《临床科室危急值登记本》。
(二)登记制度1、“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应遵循“谁报告、谁登记;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与门急诊均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登记,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时间及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2、“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影像科(X线、CT、MRI)、超声科、心电图室、病理科等科室。
三、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
肿瘤登记质量控制

分类应按照国际疾病肿瘤分类(ICD-O3)。
组织学 4 编码,如果没有具体的病理学类 型则编码为M8000。
评价有效性的指标
病理组织学诊断所占百分比HV%或MV%>66% • 既是完整性的指标,又是有效性的一个指标。 • 不同部位、 不同地区(医疗服务水平不同),HV%存在
(1) 到医院、诊所或研究机构因怀疑恶性肿瘤问题而首先就 诊或入院的日期; 或者:
(2))由临床医生首先诊断或首先由病理学家报告(提及恶性 肿瘤)的日期;或者:
(3) 死亡日期(首先由尸检等诊断的病例,其在存活时未怀 疑过恶性肿瘤)。
• 发病日期:肿瘤没有明确的发病日期,只能依据最早一次 诊断为本肿瘤的诊断时间,若以后报告有比这次报告更早 的诊断日期,就要修正为更早的那个日期。肿瘤发病时间 界定不清,会造成发病年度数据波动大,影响可比性。
D33.0—D33.9)
建立完善的登记资料收集渠道
•县乡村三级报告网络 •各类医疗保险机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全民医保)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死亡资料
县级肿瘤登记处
• 配备专人直接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手工建卡及计算 机录入。
• 肿瘤登记处应对下级机构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指导、督导 检查及业务培训;
• 简单而言就是要使我们肿瘤登记资料可比、完整、有效、 及时。
可比性 Comparability
• 可比性是指各登记处之间恶性肿瘤发病 率的不同不是因为各登记处之间的数据 质量不同而产生,结果是真实可比的。
• 可比性的一个基本的先决条件是采用一 套通用的标准或定义。
肿瘤登记质量控制

收集方法 被动
农村
被动与主动相结合
资料来源
医疗机构
村医生,信息欠准确 农村出外就诊的病例和在家死亡 的病例比较大,漏报信息较多
发病卡填写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 (资料较完整准确)
村医、乡镇卫生院医生
11:19
―发病”的定义--肿瘤登记处
IARC 建议的发病(日期)定义为: (1) 到医院、诊所或研究机构因怀疑恶性肿瘤问题而首先 就诊或入院的日期; 或者: (2) 由临床医生首先诊断或首先由病理学家报告(提及恶 ) 性肿瘤)的日期;或者: (3) 死亡日期(首先由尸检等诊断的病例,其在存活时未 怀疑过恶性肿瘤)。
心脏病 损伤和中毒 消化系统疾病 传染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
中国农村全死因构成比 2004-2005
13.79 17.08 20.98
恶性肿瘤 脑血管病 2.48 心脏病 呼吸系统疾病 1.45 1.39 25.03 损伤和中毒 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传染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 • • • • • • • • • • 鼻咽部分为:上壁、后壁、侧壁、前壁。 食管分为:颈段、胸段、腹段或上1/3、中1/3、下1/3。 胃分为:贲门、胃底、胃体、幽门、胃小弯、胃大弯等。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 结肠分为:盲肠、阑尾、升结肠、肝曲、横结肠、脾曲、降结肠、 乙状结肠。 肺分为:肺门、上叶、中叶、下叶等。 胰分为:胰头、胰体、胰尾等。 乳房分为:上内、下内、上外、下外象限。不要填写右上、右下、 左上、左下象限。 子宫分为:宫颈、宫体、子宫内膜等。 膀胱分为:三角区、顶、侧、前、后壁、输尿管口等。 脑分为: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小脑、脑干、脑室。 肝:没有亚部位
制管理制度
肿瘤登记工作流程

肿瘤登记工作流程
一、患者登记
1.患者就诊
2.诊断为肿瘤病例
3.病案管理员进行患者信息登记
二、数据收集
1.医疗记录整理
2.获取病理报告、影像学资料等
3.患者个人信息收集
三、数据录入
1.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肿瘤登记系统
2.确保录入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质量控制
1.对录入数据进行质量审核
2.检查数据是否符合标准和规范
五、统计分析
1.进行肿瘤患者统计
2.分析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
六、报告输出
1.生成肿瘤登记报告
2.将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
七、数据共享
1.在医疗机构内部共享肿瘤登记数据
2.如有必要,与其他医疗机构或研究机构分享数据。
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登记报告处理流程图,危急值报告接收登记表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管理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查、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查、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危急值报告制度: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经核对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病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临床联系人、报告人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并填写详细《临床科室危急值接收登记本》,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三、危机值报告流程:危急值登记报告处理流程四、危急值报告程序(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1、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应陪同病人前往检查,确认存在危急值的情况时,立即做出相应处理。
2、有关检查、检验者发现病人有危急值的情况时,应及时通知申请科室和申请医师,必要时请相关专家会诊。
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标本采取、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
3、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检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