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基础和品质系统(改)资料重点
16949质量管理体系五大工具

16949质量管理体系五大工具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在品质管理四大工具(PDCA循环、流程规划、统计工具、可视化管理)的基础上,又遵循品质流程改善(QIP)和品质系统评审(QSA)的思想,特别强调了特权供应商的管理和参与的重要性,以及针对客户要求、内部或供应商的定制或定制要求的能力。
ISO / TS 16949质量管理体系由五大工具组成,它们分别是:需求分析、内部审核、供应商管理、管理信息和过程改善。
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ISO / TS 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目的是使企业能够准确地确定与其客户有关的需求,以实现其目标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深入了解客户的期望和服务,以及符合客户的任何其他要求的最佳实践。
因此,它不仅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还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是ISO / TS 16949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的一项重要内容。
内部审核是一种定期检查和评估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系统的程序,用于检查其合规性、可持续性和可行性。
内部审核程序由企业内部组织进行,并应该确保其内部质量管理系统持续符合客户和有关要求,以及企业自身的质量保证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供应商管理ISO / TS 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供应商的管理。
供应商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活动,旨在确保企业的供应商满足企业的合规要求,并能够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产品质量需求。
在供应商管理流程中,企业会定期检查和评估供应商,以确保其符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并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
五、管理信息管理信息是ISO / TS 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有效的基础。
它涉及企业内部监控和质量改善的一系列活动,同时也用于外部报告,例如客户报告、供应商报告和管理保障审查报告。
管理信息包括企业内部的质量数据和管理过程数据,以及与质量相关的外部数据,可以作为决策支持和指导质量改善程序和活动。
质量体系内审员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

质量体系内审员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ISO9001质量体系内审员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ISO 9001内审员,除了标准条款,你还必须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内审员的全称是“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拿到一张内审员资格证书,并不能够万事无忧。
除了标准条款,一个合格的内审员还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呢?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一、具备比较广泛的管理学基础知识质量管理体系是建立在组织管理体系框架内,作为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必须服从一个组织总的管理原则。
所以,审核员要完成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首先必须了解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对管理学的发展趋势有所认识,具备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基本职能,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包括设备、研发、人力资源、战略、风险、财务等管理和领导力方面知识,对具体管理行为在提高生产力水平方面也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充分认知组织整体经营管理对质量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及其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整体的角度把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及其适宜性。
否则,在审核中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把握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整体管理与运行的关系和作用。
二、通晓质量管理学科基础知识和运用质量管理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作为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必须较为全面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包括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统计和可靠性、设计和过程质量控制、抽样检验、供应商和顾客关系管理、质量信息和改进、质量经济’生以及计量管理等知识,才能对ISO9001标准中的相应条款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对具体的条款做出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同时,对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基础的PDCA和过程方法要有充分理解,掌握一些质量管理工、方法、技术(如“五图一表一法”的七大手法、新七项工具、6σ、5S、统计技术、抽样方案、精益生产等)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三、掌握特定技术领域专业及法律法规知识特定技术领域知识主要包括行业及其技术特性、产品特性和实现过程及其质量影响要素、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等,认证机构根据审核员具备的特定技术领域的知识水平来确认其专业类别。
品质管理全面培训课程

品质管理全面培训课程一、课程概述品质管理全面培训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品质管理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提升企业产品质量,降低不良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本课程涵盖了品质管理的理论基础、方法工具、实战技巧等多个方面,通过系统化、模块化的教学,让学员全面了解并掌握品质管理的精髓。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品质管理的概念、原则和重要性;2. 掌握品质管理的常用工具和方法;3. 提升学员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品质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员的品质意识,提高企业全员质量管理水平。
三、课程内容1.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品质管理的起源与发展品质管理的核心概念与原则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内涵与实施2. 品质管理工具与方法质量策划与质量控制统计过程控制(SPC)七大质量管理工具(新旧七种)根据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5Why、鱼骨图等)3. 品质管理实战技巧如何制定品质管理计划品质检查与评审技巧不良品分析与改善品质改进项目的策划与实施4. 品质管理案例分析国内外知名企业品质管理成功案例分享常见品质问题分析与解决案例学员企业实际案例讨论与点评四、课程安排本课程共计4天,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理论学习,第二阶段为实战演练与案例分析。
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2天):品质管理基础知识与工具方法学习;2. 第二阶段(2天):品质管理实战技巧训练与案例分析。
五、授课方式1. 采用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度;2.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3. 赋予学员实战演练机会,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定期组织学员交流,分享品质管理经验。
六、课程特色1. 实用性强: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确保学员学以致用,迅速提升工作效果。
2. 互动性强:课程设置多种互动环节,鼓励学员提问、讨论,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3. 专业性强:授课讲师具备丰富的品质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学员提供权威、专业的指导。
4. 持续跟进:课程结束后,提供为期三个月的在线辅导,帮助学员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APQP与AQP基础知识

OUTPUT
1、尺寸图 2、材料清单 3、产品特性清单 4、原型样品 4、评审、验证、确
认报告 5、DFMEA 6、新设备、新工具、
新治具要求 7、管理者支持
17
二、产品设计和评审阶段---DFMEA
❖ 在产品设计方案完成前,应进行设计失效模式与后 果分析(DFMEA)。
8
策划的过程----APQP
产品信息
变化过程 初步Idea 概念形成
产品设计方案
过程实现方法
生产经验
产品
项目确定
开发过程
产品设计
过程设计
量试PP
量产
APQP 控制过程
项目评审
産品设 计评审
過程设 计评审
产品和过程 确认
改进评审
AQP 控制过程
准備
産品设 计评审
過程设 计评审
产品和过程 确认
改进评审 9
策划的过程----AQP
Preparation 准備
Verification Plan
Product
産品查證計劃
Verification Plan
Process
過程查證計劃
Validation plan
Prod.&Process
産品及過程確認
Maintenance 改進
1
2
Team 成員組
FMEA,
OUTPUT
1、产品特性清单 2、初步材料清单 3、初步过程流程图 4、初步平面图 5、设计目标 6、过程特性清单 7、产品可行性报告 8、开发计划/小组组成
和分工 9、管理者支持
14
该阶段的PFD 是一个初步的
PFD
质量管理基础与精髓

质量管理基础与精髓质量管理是一个企业在产品或服务提供过程中,通过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控制、监督和改进的过程。
它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追求产品或服务的卓越品质,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质量管理基础质量管理的基础是建立在质量理念和质量文化之上。
质量理念是指企业对质量的认识和追求,它反映了企业对质量的价值观和追求目标。
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对质量的共识和行为规范,它是一种内外贯通、全员参与的文化氛围。
在质量管理中,质量理念应该贯穿企业的各个层面和环节。
企业应该明确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质量问题是企业的生命线。
只有将质量放在第一位,才能够真正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同时,企业还要树立追求卓越品质的理念,不断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水平,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质量文化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支撑。
企业应该营造一个注重质量的文化氛围,使每个员工都能够深入理解质量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在质量文化建设中,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质量培训、设立质量奖励机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等,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共同推动企业的质量提升。
质量管理的精髓质量管理的精髓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实现质量的控制、监督和改进。
在质量管理中,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PDCA循环: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它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四个环节。
通过不断循环执行PDCA,企业可以逐步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
2. 统计过程控制(SPC):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通过统计方法对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企业可以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产品或服务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六西格玛(Six Sigma):六西格玛是一种以减少变异性和提高质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
品质管理三部曲

北京市恒合佳电子有限公司—————————————————————————品质管理“三部曲”一、品质管控流程:(1)品质控制(IQC/QC完成)A:来料控制:原料/关键性物料一定要严格把关,保证生产顺畅。
B:制定控制:从关键性工序入手,设制专检人员,保证有问题出现时能及时发现及时改决。
C:定时抽样:控制品质突发事件。
(2)品质保证(QA完成)A:试产、试流、找出产品潜在缺陷,认真做好首件产品的确认,保证一开始就是对的。
B:制定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使整个过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C:通过DOE实验分析和FMEA潜在缺陷原因分析,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5W2H)和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等)有效降低品质成本,改进生产环境。
二、质量的基础知识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客户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质量三个方面和六个特性及缺陷分类。
三个方面:设计方面的质量;生产方面的质量;服务方面的质量;六个特性:1.功能(性能)2.合用性(适用性)3.可信性(可用性/可靠性/可维性)4.安全性5.时间性及环境6.经济性和美学缺陷分类:1.致命缺陷(Critical defects)危害使用者安全或公司订单重点管理项目例如:发霉、虫孔、昆虫、导线露铜、插座破裂、高压测试失败、金属探测失败、价格或通用产品代码错误、违反“ROHS”“WEEE”指令的条款(去欧盟产品)、大于10CM 以上的PE/PO袋不打漏气孔。
2.严重缺陷(Major defects)缺陷会影响产品功能和质量及公司声誉。
参照《成品抽样检验规范》3.轻微缺陷(Major defects)稍微超出规格,但不易质量及公司声誉。
参照《成品抽样检验规范》质量成本:指企业为确保即定之品质水准所需负担之成本。
质量成本的组成:1.成本:指致力于预防失败之成本2.鉴定成本:指试验/检验及测量所需要成本3.失败成本:分内部失败成本及外部失败成本A:内部失败成本:产品在未交客户前,因未能达成要求之品质所引致的所有成本损失(诸如:重服务、再处理、重加工、重试验、报废)B:外部失败成本:产品在交付客户后,因未能达成要求之品质所引致的所有成本损失(诸如:退货、打折、赔款)适当提高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减少品质失败成本,从而达成降低品质总成本的管理目标。
质量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质量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一质量管理标准化概要●导入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针对公司的专业状况、以及资源和实施能力状况进行二次导入,建立适合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三要素(质量策划、质量检验、质量改进)执行系统和方法须明确,并转化成具体的可行的目标和守则●上层领导的支持是建立质量管理标准化制度的重要因素,质量守则中必须加入这一条,否则,质量管理体系将是不完整的●建立一批专业化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质量管理团队●建立具体的、明确,标准化的质量执行方法、执行守则、执行团队和执行职责,让所有的质量活动都有据可依,有理可寻●必须将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纳入公司的企业资源计划中,依存予企业资源计划●质量理念和质量方针要明确,且尽可能的做到适合公司、贴合客户●建立完整的质量审核体系,包括内审和第三方审核二完善现有的管理体系是质量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顾客中心意识:建立后工程即未客户观念,宣导“三不”、“三防”概念和手法◆不良品不上线、不收不良品、不送不良品;◆防止不良动作对品质的伤害、防止不良作业手法对品质的伤害、防止不良习惯对品质的伤害。
●全员参与:自检、互检、抽检结合的方式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品质的循环圈和全员参与的氛围◆对应点检表自主检查保证车身良好的品质;◆检查上工程或其他工程的品质,保证品质;◆IPQC巡检,确保品质体系的认真执行到位,并收集重大品质不良问题、F/ ▲各线各负责人查找原因,直到问题彻底解决,并形成标准化文件或作成FMEA。
●基于事实的决策:根据后工程反应重大问题项目(TOP3-5),形成专案形式组成TEAM,用QC-STORY,5W1H,PDCA等展开解决,并存档(规定一定的期限);※问题的意识:通过各种异常寻找可能存在的我问题※问题的解决:专案形式或者QC手法加以解决※问题的标准化:将问题的发生、解决思路加以总结、形成书面文件并经验互享●过程的控制:◆过程中的质量要素给出及其判定标准化◆过程中的制程控制,包括制程资料、点检、制程系数、制程良率等◆过程中的设备监控,包括设备状态、设备利用率、设备制程参数等◆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包括人、机、料、法、时间、空间、计划等◆过程中的现场管理方法和控制◆过程中的持续改善管理◆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持续管控◆过程中人员管理,尽可能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过程控制中的不稳定因素和变异因素寻找分析和专案化加以处理■持续改进:▲成立QCC圈,圈下设专案小组,用专案的形式解决问题,并最终标准化▲持续教育训练,品质宣导▲品质手法学习,有组织的进行QC七大手法,SQC,SPC等的教导和学习▲定期的交流以及经验、心得分享,当然这业可以纳进QCC小组,是其重要内容■与外部门的协调:※后工程问题及时了解※客户服务即时追踪,分析、改进※公司整体状况了解,管理观念的引进■领导作用●主管应充分发挥计划、协调、控制、和跟催的作用●对成员持续的教育训练●充分的信任并随时给予协调和职权上的协助l 管理的系统方法:1. 品质人员日常工作标准化2. 品质管控内容标准化3. 品质主题专案化4. 品质手法教育训练全员化5. 全员品质管理6. 建立品质的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档案7. 经验书面化,形成一套经验传递的规则8. 教育训练资料标准化,并有专人保管,负责安排教育训练计划9. 数据处理信息化:※作业标准标准化※周报月报系统化,并定期进行横向分析,看有否重叠※品质控制表格标准化并存档,随时可调用※品质日常报表数据化,并由电脑生成各种管制图,定期横向分析,对比※各种记录数据存档,并方便随时查阅※与生管互动,形成一个料、计划的库存系统※备品的管理※设备保养体系标准化※人员考核系统化,节省管理成本三TQM是质量持续改进的主要手段1. TEAM的成立和权责的分工üTEAM的成立需要主管的充分授权和信任üTEAM的成员至少需要有:LEADER、专案负责人、各线成员、标准化人员等ü人员的选择需要考量2. 确定TQM的方针和目标以及任务◆制订出质量因素:车身中的质量要素(外观、精度等),尽可能的加以细化◆制订出质量因素的判定标准,作成点检表形式或管制图◆作出重大质量因素的鱼骨图和FMEA,并全员教育训练3. 推行前造势:通过海报、征文、征标语、比赛、漫画、出刊物等形式对TQM的推行营造声势,为TQM奠定一个很好的全员参与基础,这个很重要。
IPQC培训资料1

镀层粗糙:1、镀液中有微颗粒。 过滤去除检查阳极袋有无破损
2、钻孔过于粗糙。 追查钻孔
3、氯离子太低.
分析调整
4、有机污染。
活性碳处理
5、无机污染。
弱电镀
针孔或凹陷:1、影像转移材料溶出物污染。 活性碳处理
2、有油脂微粒等不洁 改善前处理或活性碳处理
3、在板面或镀液中氯离子太低。
4、光泽剂不足。
分布不良:1、铜含量过高
一、作业规范: 1、工作前清洁光台,并保持光台的清洁。 2、工作时戴好手套或指套,对角拿板。 3、坐姿端正,身体与光台隔一个拳头距离。 4、检板时,板与板,板与光台不能磨擦,工作区域物品按标 示位置摆放整齐。 5、首件检查核对MI及流转卡确认前工序已检查。 6、发现重大品质异常及时通知领班或主管。 7、准时、规范填写工作记录及交接记录。 8、将抽检板放在光台上,以目视或放大镜进行检查。 9、发现不合格品时,用记号笔在无效区位置划箭头作上标记。
分析调整
2、光泽剂太少或太多 哈氏槽或CVS实验调整
3、硫酸含量不足
分析调整
4、氯离子过高
稀释或锌粉处理
5、温度太高
冷却处理
流程:
闪镀:上板 水洗
水洗 水洗
水洗 卸板
酸浸
电镀
镀铜:上板 除油
水洗 水洗
镀铜
水洗
水洗
下板
浸酸
四、干膜
目的:将光致抗蚀干膜附在覆铜箔的铜面上,然后进行曝
光,将图形转移到铜面上。
不良图示
不良图示
不良图示
三、注意事项
1、核对版本,所有参数是否与《条件设定表》相符;如温 度、速度、压力等。
2、显影前Mylar是否撕干净,药水浓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程 分析、设计改良、包裝改良等;
b.检核成本(Appraisal Cost):检查费用、辦公费用、 設 變維
護費用、人員工資; c.失誤成本(Failure Cost):報廢損失費、返工返修費、降 級損
失費、停工、品質事故處理費.
市场 货币 材料 设备 方式
˙ MANAGEMENT 管理
˙ MEN
人力
˙ MORALE
士气
˙ MOTIVATION
动机
˙MISCELLANEOUS 多方面的
品質管理的發展階段
一.操作者的质量管理阶段: 它是依靠操作者的手艺和经验通过事后检验进行控制18世纪末欧洲
二.线长的质量管理阶段: 它是由线长指挥招待相同作业内容的作业人员并对他们19世纪末工作 质量付有责任.
品质意识
TQC: 全面品质管制
TOTAL : 全面 QUALITY : 品质 CONTROL: 管制
4.推行TQM的6个阶段:
酝酿期
決策期 起步期 推行期 成熟期 创新期
2-6个月 1-2个月 3个月 6个月 2-3年 3-5年
三.品质成本: 为了确保和保证滿意的品质而发生的费用以及
沒有达到滿意的品质所造成的损失. 1.品质成本分类:
品质基础与品
入 门
质系统
教
学
内容g纲要
• 术语&定义 • 品质保证的意义 • 合格判定 • 不合格处理 • 检验分类 • 标示和记录 • 常用名词 • 质量系统
质量就是订单
质量---客户收到及使用产品时对产品好 坏的认定
可靠度---客户使用产品一段时间后对产 品好坏的认定
术语&定义
– 质量: 指产品特性符合要求的程度 – 要求: 包含明示和隐含的要求
3.品质环: 品质环是从识别需要到确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阶段中, 影响质量
的相互作用的活动的概念模式。质量环中所有活动都是质量体系要素,是一 个不断运动和螺旋上升的过程,其动力来源于质量改善.
品质的影响因素 (10M)
˙ MARKET ˙ MONEY ˙ MATERAL ˙ MACHINE ˙METHOD
1.品质控制:消极方法,事后控制 1)订立标准:預先決定规格标准及检定方法与程序; 2)对照符合程度:把成品与原定标准对照,检查符 合程度; 3)补求行动:決定重做,修补或报废.
2.品质包装:积极,事前预防 1)包含了品质控制; 2)建立预防系统.
4.全员品质保证: 1)所有部门参加; 2)各级员工全心全意地积
或不合格判定
依据相关标准对过程作出合格或不合格判定
3) 品质对企业的意义 a.品质体系是企业实施品质管理的必备条件; b.企业必须建立和维持完善的品质体系; c.完善並有效运行品质体系可使企业产品的品质水平不断提高; d.完善並有效运行的品质体系可使企业获得发展.
4) 品质对员工的意义: a.品质体系与每个员工的工作有关; b.品质体系的维持和改善是每個员工的职责;
极参与(品质圈QCC).
3.全面品质保証:
1)概念转变:將品质管理責
任延伸. 至各部门;
2)强调各部门通力合作.
5.ISO9000
1)强调品质保証不是個別部 门责任,而是公司內部不同 功能部门协力运 作的结果;
2)公司的全面管理制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全面品质管理: 1)顾客導向:了解顾客現有及潜在需要; 2)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品質觀念的改變過程
一.从事后检验到事前预防-事后检验可防止不良品流至客 户,但却存在质量维修成本高,100%的检验成本,并且不 良品的责任分不清楚,不利于质量的改善.
二.从产品到过程再到全过程-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策划 和开发,采购,生产或服务提供,验证,包装和贮存,销售 和分发,安装和投入运行,技术支持和服务,售后,使用 寿命结束时的处置或再生利用.
三.从部分人员到全体人员-质量形成于全过程,因此要有 全体人员的参与.
四.从生产到顾客,再到社会和环境的需要.
五.从控制到改善,再到进步.
二.品质管理发展史
品质管理发展五個阶段: 1)品质控制(Quality Control); 2)品质保证(Quality Assurance); 3)全面品质保证(Total Quality Assurance); 4)ISO9000; 5)全员品质保证(Company-Wide Quality Assurance) 6)全面品质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三.检验员的质量管理阶段: 独立于生产部门之外,根据文件化的质量规范标准,应20世纪初各种检 验工具和方法,对生产制造的产品进行100%检验.
四.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检验从事后检验迈向预防控制,并由100%检验转为抽样检验二次世界 大战
五.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它是:1.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多种方法的质量管理; 3.品质管量建 立在一个有效的体系上.
明文规定
常识性
– 合格: 产品质量特性符合要求 – 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
OQC检验 产线某一個加工工序 整個生产活动 采购
品质保证的意义
传统概念: 防止生产不良品和剔除不良品
以低不良率为目标
发展概念:
建立客戶对本公司品质的信心
以客戶放心为目标
合格判定
依据相关标准对零件作出合格或不合格判定 并依据相关批允收水准对整批物料作出合格
5) 品质宣言: a. 第一次就做好(朱兰 JURAN); b.品质是制造出來的,而非检验出來的; c.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 d.品质是思想的领导者.
2.顾客: 顾客是供方所提供产品的接受者. 顾客包括合同环境中的需方、市场的最终消费者、受益
. 者或需方. 顾客还分为组织外部顾客和组织內部顾客. 顾客关系处理办法:顾客的需求、滿意度、意見和投拆处 . 理的标准化作业.
2) 按内部外部分类: a.内部损失成本:产品交货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 的费用; b.外部损失成本:产品交货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支 付的费用. 它是指特殊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 数据证实试验和评定的费用.
3) 按存在形式分为: a.显见质量成本:可列入成本开支的质量费用; b.隐含质量成本:未列入实际开支的质量费用(反映实际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