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蓟(刺角牙)与小蓟的鉴别
认识大蓟,苦苣菜,苣荬菜,续断菊,蒲公英,小蓟

认识大蓟,苦苣菜,苣荬菜,续断菊,蒲公英,小蓟1. 大蓟:多年生草本,有长匍匐根。
茎直立,上部分枝,高50-100厘米,被蛛丝状毛。
叶互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长圆形,边缘有缺刻状齿或羽状浅裂,具细刺,叶面无或有蛛丝状毛,叶背毛较密。
头状花序较小,数朵集生于茎的上部;单性,雄花序较小,总苞长约13毫米,雌花序总苞长16-20毫米;总苞片多层,外层短;花冠淡红紫色,全部为筒状花。
瘦果长圆形,黄白色或淡棕色;冠毛羽。
根芽种子繁殖。
性味: 性凉,味甘、苦。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肝炎;肾炎。
2. 苦苣菜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
茎直立,上部有分枝。
特征:开花时基部叶不枯;茎生叶抱茎;中下部叶片羽状深裂,向上则裂片变浅以至成齿状或近全缘。
苦苣菜的茎叶柔嫩多汁,嫩茎叶含水量高达90%,无刺、无毛、稍有苦味,是一种良好的青绿饲料。
苦苣菜,又称苦荬菜,属常见野生菊科植物,开黄花,茎中空,折之有白色浆液流出,是一种食用蔬菜。
取其白色浆液涂在被黄峰、毒蝎之类毒虫蛰过的皮肤上以消炎、止痛。
水煎内服痈疮和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等),与白酒同煮治疗产妇急性乳腺炎。
常食含苦苣菜的食品可防治多种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症以及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肠炎;痢疾;黄疸;淋证;咽喉肿痛;痈疮肿毒;乳腺炎;痔瘘;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5]药理作用全草(产于澳大利亚者)含抗肿瘤成分,在小鼠大腿肌肉接种肉瘤-37后第六天,皮下注射苦茶的酸性提取物,6-48小时后杀死小鼠,肉眼及显微及显微镜观察,均可见到肉瘤受到明显的伤害(出血、坏死)。
[5]附方①治肝硬化:苦苣菜、酢浆草各一两。
同猪肉炖服。
(江西)②治朴蛇瘴:野苦马汁、灯心(浸水良久捻其末)。
和朋之。
(《普济方》)③治慢性气管炎:苦苣菜一斤,大枣二十个。
苦苣菜煎烂,取煎液煮大枣,待枣皮展开后取出,余液熬成膏。
大蓟与小蓟的鉴别

大蓟与小蓟的鉴别刘宁平【期刊名称】《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01(015)004【摘要】@@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小蓟为同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 LD.)MB.的干燥地上部分, 由于其外形相似,近来,在某些药市及基层医院药房经常将它们相互掺杂、混用.它们虽然都是菊科植物的全草,但功效不尽相同,临床运用不同, 故应鉴别应用.rn1 性状鉴别大蓟茎高100~150 cm,密被白软毛,茎叶长15~30 cm,羽状分裂,裂片5~6对,边缘有锐刺,有叶柄,总苞球形,苞片6~7裂,头状花序全为管状花,两性,紫红色,瘦果扁椭圆形 ,具羽毛状冠毛.小蓟茎高约50 cm,稍被蛛丝状绵毛,叶长5~10 cm ,椭圆形,全缘或有波状疏锯齿,无叶柄,总苞钟状,苞片5裂,雄花冠细管状,长25 mm,雌花冠长达28 mm, 瘦果长椭圆形, 无毛.rn2 原植物鉴别大蓟草饮片为切碎全草,呈绿褐色或棕褐色,茎部直经约4~12 mm,表面有刺,质松而脆 ,折断面灰白色, 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部.叶多破碎皱缩,叶缘有刺,刺较硬,长达5 mm ,碰之触手能刺入皮肤.头状花序顶生, 球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且有光泽. 小蓟饮片也为切碎全草,多呈不规则小段或碎片,灰绿色或带紫棕色,茎圆柱形细小短段, 直径2~5 mm,有细纵棱,质脆,断面纤维状,中空,叶皱缩破碎,叶缘有黄白色针刺, 刺长1~2 mm,较软,触之不会刺入皮肤.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冠毛白色较细.rn两者的鉴别要点为∶大蓟茎段较粗状,约4~12 mm ,有髓部,叶缘刺较硬,长达5 mm,触之刺手. 而小蓟茎细小,直径2~5 mm,断面中空,叶缘针刺较软,长1~2 mm,触之不刺手.同时大蓟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而小蓟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全缘或微齿裂.【总页数】2页(P40-41)【作者】刘宁平【作者单位】安徽省肥东县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相关文献】1.大蓟、小蓟的鉴别研究 [J], 宋俊骊;孔增科;毕雪艳;余卫兵;刘轶2.ITS2序列鉴定大蓟、小蓟药材及其近缘混伪品 [J], 张景景;祁晓婷;张超;朱莉敏;杜康;胡志刚3.大蓟与小蓟化学成分的鉴别 [J], 胡建平;刘翔4.大蓟、小蓟的鉴别与临床应用 [J], 魏彦;邱乃英;欧阳青5.大蓟、小蓟异同辨析 [J], 王亚红;李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常见的一种野草,和蒲公英很像,很多人把它认错了,你认识吗

农村常见的一种野草,和蒲公英很像,很多人把它认错了,你
认识吗
在农村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野草,很多我们经常见到,却一直不知道它的名字和用途。
今天介绍一个野草,它和蒲公英很像,但却不是蒲公英。
它的名字叫做小蓟,民间俗称刺角芽、刺角,为菊科蓟属的植物,是一种多年生草本,高25~50cm,具匍匐根茎。
茎直立,有纵槽,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
叶互生,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0cm,宽1.5~2.5cm,先端钝,边缘齿裂,有不等长的针刺,两面均被蛛丝状绵毛。
它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
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因此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有它的身影。
小蓟甘、苦,凉。
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等效果。
常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不过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你们还知道些什么,不妨说说吧。
执业药师中药学考点:小蓟和大蓟

执业药师中药学考点:小蓟和大蓟执业药师中药学考点:小蓟和大蓟导语:小蓟是刺儿菜(学名:Cirsium setosum),民间俗称刺角芽、刺角,为菊科蓟属的植物。
大蓟,中药名。
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的干燥地上部分。
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考试内容吧。
小蓟【来源】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甘、苦,凉。
归心、肝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凉清泄,甘能解毒,人心、肝经。
功似大蓟而力稍弱,亦为治血热出血及热毒疮肿所常用。
且兼利尿,最善治尿血、血淋。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1)血热尿血、血淋、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外伤出血。
(2)热毒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2g,鲜品30~60g;或入丸散,或捣汁。
外用l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煎汤洗,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性凉,故脾虚便溏或泄泻者慎服。
大蓟【来源】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甘、苦,凉。
归心、肝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凉清泄,甘能解毒,人心、肝经。
既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出血之要药,又散瘀解毒而消痈肿,为治痈肿疮毒所常用。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1)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尿血,外伤出血。
(2)热毒痈肿。
【配伍】大蓟配小蓟:两药均性凉而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同用则药力更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绞汁涂搽。
【使用注意】本品清泄散瘀,故孕妇及无瘀滞者慎服,脾胃虚寒者忌服。
大蓟和小蓟的区别

大蓟和小蓟的区别大蓟别称刺蓟、山萝卜等,小蓟别称刺儿菜、刺角芽、刺角等,市场上的大蓟与小蓟品种不但复杂,而且较混乱,异物同名的品种甚多,有的地区将大蓟、小蓟颠倒相称,而有的地区则大小蓟不分,均以同一植物当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大蓟和小蓟的区别吧!大蓟和小蓟茎的区别1、大蓟:大蓟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块根纺锤状或萝卜状,直径达7毫米。
茎直立,高30~8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全部茎枝有条棱,被稠密或稀疏的多细胞长节毛,接头状花序下部灰白色,被稠密绒毛及多细胞节毛。
2、小蓟:小蓟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常大于地上部分,有长根茎。
茎直立,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有棱,高30~80厘米,基部直径3~5毫米,有时可达1厘米,上部有分枝,花序分枝无毛或有薄绒毛。
大蓟和小蓟叶的区别1、大蓟:大蓟基生叶较大,全形卵形、长倒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20厘米,宽2.5~8厘米,羽状深裂或几全裂,基部渐狭成短或长翼柄,柄翼边缘有针刺及刺齿。
全部茎叶两面同色,绿色,两面沿脉有稀疏的多细胞长或短节毛或几无毛。
2、小蓟:小蓟基生叶和中部茎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顶端钝或圆形,基部楔形,有时有极短的叶柄,通常无叶柄,全部茎叶两面同色,绿色或下面色淡,两面无毛,极少两面异色。
大蓟和小蓟花的区别1、大蓟:大蓟头状花序直立,总苞钟状,总苞片约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与中层卵状三角形至长三角形,顶端长渐尖,有长1~2毫米的针刺,内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2厘米,宽2~3毫米,顶端渐尖呈软针刺状,全部苞片外面有微糙毛并沿中肋有粘腺。
小花红色或紫色。
2、小蓟:小蓟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植株含少数或多数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卵形、长卵形或卵圆形,直径1.5~2厘米。
总苞片约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与中层宽1.5~2毫米,内层及最内层长椭圆形至线形,中外层苞片顶端有长不足0.5毫米的短针刺,内层及最内层渐尖,膜质,短针刺。
农村这种“带刺玫瑰”,农民看到就要砍掉,很少人知道它异常珍贵

农村这种“带刺玫瑰”,农民看到就要砍掉,很少人知道它异
常珍贵
农村这种“带刺玫瑰”,农民看到就要砍掉,很少人知道它异常珍贵!农村山里的植物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经常在农村的田野或者是路边看到一种满身都是刺的植物,它会结一种紫色的花朵。
在农村,农民们都把它当作一种杂草,只要看到就会砍掉。
因为稍不注意被它扎到,真的非常疼,而且叶子上面的刺能够扎入你的肉里边,让人疼痛感十足!
这种杂草的名字叫做大蓟,我们农村叫什么,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在农村有一种植物和它是非常相似的,学名叫做小蓟,我们农村把小蓟叫做刺角芽,大蓟和小蓟的叶子不太一样,但是长出来的花朵都是紫色的,非常好看。
这种杂草的生命力特别旺盛,它通常比别的野草早好几个月就发出来了,基本上都是从每年的二三月份就开始长,一直可以到11月份才开始凋谢。
大蓟在农村又叫“带刺玫瑰”,但是在我看来这种大蓟就像是很好看的女人,但是都是刺,长得好看又迷人但是又特别危险,让人无法靠近。
听奶奶说以前旧社会人们都是在家里生孩子的,那时候无论是卫生条件还是交通条件都没有现在那么发达。
当时女人生孩子,如果大出血的话,都是用这种大蓟的花和叶子来止血的。
有一种病叫做疔疮,这个病通常都是长在人们头上的,而且这个病的蔓延性很强,通常刚开始只有一点,但是不久就会连成片,头部就会变得很痛。
这时候只有用电大蓟花和冰糖泡在一起,用温水冲开,一个小时喝一次,三天头上的病就好了,这也算是农民使用的一种偏方!
大蓟花的根和蜂蜜泡在一块味道也很好,而且经常喝不仅败火,还能让女孩子的皮肤变得很光滑!大家是不是没有想到我们以前眼中的杂草,居然是这么珍贵的东西,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你们叫什么名字呢?。
大蓟 大蓟和小蓟的区别图

大蓟大蓟和小蓟的区别图说大蓟,其实我们都不熟悉。
我们熟悉的是马刺盖。
田埂上,道路旁,荒野中,到处有,最多的还是在荒草中。
春天里,随着风和日丽,即使还不那么温润的土地上也萌发出无数崭新的希望,马刺盖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说老实话,没人会把它当作希望,相反,它倒是许多人的恐惧,尤其是孩子。
春天还犹可,刺还没长出来,即使长出来的,也还软软的,不那么让人提防。
夏天,刺长硬了,但花也开了,紫红的花很艳丽,吸引着蜜蜂蝴蝶,也吸引着孩子,却没有人去冒险采摘。
最可怕的秋天,花已经谢了,马刺盖的果实也像蒲公英,但不像蒲公英一样娇弱可爱,只是一簇或一团,白白的,植株已经逐渐干枯,那刺也已经老硬,走过田埂,需要从它的身边经过时,就远远绕开,早早提高警惕。
不小心被他碰到,即使穿着裤子,腿上也会火辣辣的疼。
说马刺盖有什么用,那是似乎谁也不信。
等到知道它也有用,那是很晚很晚了。
从书上知道了它,首先是从蓟这个字开始的。
剑外忽传收蓟北,让我们认识到这个字的同时,也知道了这是个地名,就在现在北京附近。
进一步下去就知道了,这是一种植物。
不就是我们的马刺盖吗?还是一种很有用的中药呢。
其味甘苦,性凉,有凉血、止血,祛淤消肿的效能,临床上用来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痈肿疮毒等症。
现在的人甚至还尝试用它来治疗不育不孕,甚至治疗癌症。
这可真应了一句话:天生万物必有用。
谁能知道小时候那么令人讨厌的马刺盖竟然还是一宝呢。
大蓟又名将军草。
据传,三国时期,庞统在一次战斗中身中数箭,跌于马下,血流如注。
兵士中有知医识药者,忙从道旁扯来一把草药,揉搓后敷在他的伤口,很快止住了血。
此草直立,高一、二尺许,顶上开着紫红色花,细看很漂亮的。
后来便把此草叫将军草。
是由此药功效显著而得名,还是因将军用之而命名,这就无法说清了。
大蓟还是苏格兰的国花。
据传在古罗马帝国强盛时期,一支精锐的罗马军队入侵苏格兰。
苏格兰军队据险防守,以寡敌众。
一天深夜,乌云密布。
ITS2序列鉴定大蓟、小蓟药材及其近缘混伪品

m e d i c a t i o n s a f e t y .Me t h o d s : D N A w a s e x t r a c t e d f r o m C . j a p o n i c u m a n d C . s e t o s u m, w h i c h w e r e t h e o r i g i n a l p l a n t s a m p l e s o f C i r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 T o i d e n t i  ̄C . j a p o n i e u m, C . s e t o s u m a n d t h e i r a d u l t e r a n t s t h r o u g h I T S 2 S e q u e n c e m e t h o d t o e n s u r e c l i n i c a l
( I南 阳理 . J : 学 院张 仲景 豳 医 闭药 学 院 , 南阳 . 4 7 3 0 0 0; 2湖 北 中医 药 大 学 药 学 院 , 武汉 , 4 3 0 0 6 5 ;
3湖北中医药大学 詹亚华名医= T 作室 , 武汉 , 4 3 0 0 6 5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蓟(刺角牙)与小蓟的鉴别
2010-06-02 10:27
大蓟与小蓟均始载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并被列入中品。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其载于草部湿草类。
市售大蓟与小蓟品种不但复杂,而且较混乱,异物同名的品种甚多。
有的地区将大蓟、小蓟颠倒相称;而有的地区则大小蓟不分,均以同一植物当之。
不同地区的药用部分亦有所不同,有的使用地上全草,而有的则用地下根部。
左为大蓟右为小蓟
1、名称区别
大蓟又名虎蓟、马蓟,华南称老虎俐、山萝卜,华东称千针草、野红花,福建称猪母刺、鸡姆刺,四川称土红花,河南称刺角牙等。
小蓟又名猫蓟、刺蓟菜、刺儿菜、刺蓟、刺角菜等。
2、根区别
大蓟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簇生,为长纺锤形;
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纺锤状块根,根细长;
3、茎区别
大蓟茎高50-100厘米,有纵条纹,密披白软毛;
茎直立,高25-60厘米,绿而带紫,被白色绵柔毛;
4、叶区别
大蓟叶互生,根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5-6对,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针刺,基部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茎生叶较小,基部抱茎,下表面密被白绵毛;
小蓟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尖,叶全缘或疏齿裂,其裂程度远比大蓟为浅,每齿具金黄色小针刺,亦不及大蓟的刺长,其叶两面均有白色绵柔毛;
5、花区别
大蓟花两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全为筒状花冠,紫红色。
小蓟头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大蓟有别。
中医临床认为大蓟与小蓟均有凉血止血之功,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证,两者又都具消散痈肿作用,可治疗热毒疮痈。
然而大蓟散瘀消肿力佳,小蓟则擅治血淋、尿血诸证。
正如《本草便读》所载:“大蓟则散力较优,消痈则功能较胜;小蓟功专破血通淋。
”《新修本草》曰:“大小蓟叶虽相似,功力有殊。
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削肿,而俱能破血。
”
大小蓟中药饮片的区别要点是:大蓟草茎粗,髓部疏松,叶缘具刺硬而长,冠毛玉白色,有光泽;而小蓟草茎细髓部小,叶缘刺短而软,冠毛白色无光泽。
鉴于大蓟与小蓟在疗效方面有所不同,因此,两者宜区别,不应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