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合集下载

赞美西南大学文学院的文章

赞美西南大学文学院的文章

赞美西南大学文学院的文章
西南大学文学院的文章非常优秀,它展现出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触觉。

文章中的思想深刻、表达清晰,能够引发人们对于生活、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作品的创意和构思经过精心雕琢,给读者带来启示与感悟。

同时,该院的作者们在文学风格上多样且独具特色,他们的作品细腻而有力,以独到的视角展现出不同层面的社会生活和人性状况。

这些文章反映了西南大学文学院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美丽而宽广的文学天地。

宁波大学文学院专业介绍

宁波大学文学院专业介绍

学院概况 ⽂学院由中⽂系、历史系和旅游系3个系组成,拥有5个硕⼠点,1个省重点学科,1个市重点学科,1个校重点学科,1个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研究所。

本科和硕⼠点专业:拥有汉语⾔⽂学、历史学、旅游管理、⼈⽂教育4个本科专业,中国现当代⽂学、专门史、汉语⾔⽂字学、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学5个硕⼠点。

师资队伍:拥有正副教授37⼈,博⼠30名,⾼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总数的66%。

省⾼校中青年学科带头⼈2名,省“新世纪151⼈才⼯程”培养⼈选2名,宁波市⾼校名师培养⼈选3名。

重点学科、重点专业:1个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专门史),1个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浙东⽂化研究基地),1个市重点学科(汉语⾔⽂字学),1个校重点学科(中国语⾔⽂学),并设有5个研究所,2个研究中⼼(宁波⽂化研究与开发中⼼、旅游经济与⽂化研究中⼼)。

科研实⼒:学院重视学科建设,重视学术研究,科研成果丰硕。

近三年来,共争取到国家社科基⾦项⽬1项,省社科规划课题27项,省教育厅及省社联课题22项,市级课题25项。

出版学术著作18部,发表论⽂200多篇。

获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省教育厅及省社联哲社优秀成果奖15项,宁波市哲社优秀成果奖28项。

专业设置 1、汉语⾔⽂学专业 培养⽬标:培养具有较⾼汉语⾔⽂学素养,较强的书⾯表达和⼝头表达能⼒,从事⽂化、宣传、教育、新闻、编辑、⽂秘等⼯作的专门⼈才和中等学校语⽂教师。

主⼲课程:语⾔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艺理论、美学、中国古代⽂学、中国现代⽂学、中国当代⽂学、外国⽂学、影视⽂学、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播电视新闻学、络新闻学、传播学概论、办公⾃动化原理、秘书学、中学语⽂课程教学论等。

2、汉语⾔⽂学教育专业 培养⽬标:培养具有较⾼汉语⾔⽂学素养,较强的书⾯表达和⼝头表达能⼒,能适应21世纪教育需要的的中等学校语⽂教师。

主⼲课程:语⾔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艺理论、美学、中国古代⽂学、中国现代⽂学、中国当代⽂学、外国⽂学、形式逻辑、教育⼼理学、教育学原理、教育信息技术、中学语⽂课程教学论等。

文学院学科建设调研报告

文学院学科建设调研报告

文学院学科建设调研报告背景为了进一步了解文学院学科建设的情况,特此进行调研,以便为学科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面访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覆盖了文学院的所有专业,并针对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同时,我们还对文学院的主要教职员工进行了面访,与他们就学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

调研结果教学资源调研结果显示,文学院在教学资源方面相对充足。

图书馆藏书数量和种类丰富,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此外,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和在线数据库的使用率也较高,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途径。

师资力量文学院的师资力量较强,大部分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并且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

教师团队中还有一些享有国内外声誉的知名学者,并且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

科研成果文学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教职员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其中一部分还获得了国内外的奖项和荣誉。

此外,文学院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申请和完成,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建议与措施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更新,确保学生和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2. 继续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引进更多高水平的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科声誉。

3. 加强与其他院校以及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扩大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4. 鼓励教职员工参与更多的科研项目,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激励机制,提升科研水平和研究成果的质量。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文学院的学科建设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文学院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科研成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相信,通过采取适当的建议和措施,文学院的学科建设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文科基地)专业介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文科基地)专业介绍

⽂学院(国家⽂科基地) ⽂学院(国家⽂科基地)师资⼒量雄厚,“国家⽂科基地教学团队”是⾸批国家教学创新团队。

朱晓进教授和马景仑教授为教学名师,⽂学院中国现当代⽂学和古代汉语为精品课程。

⽂学院现有教授37⼈(其中博⼠⽣导师26⼈),副教授42⼈,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整体实⼒强。

⽂学院设有中国语⾔⽂学系等5个系,设有⽂学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和⼀个中⼼(普通话研究与测试中⼼)。

1995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科基础学科⼈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简称国家⽂科基地)。

⽂学院(国家⽂科基地)学科优势明显,⽂学学科在中国⼤学排⾏榜上综合排名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前列。

中国现当代⽂学为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学、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学为省级重点学科。

拥有中国古代⽂学等12个学科的硕⼠学位授予权和中国语⾔⽂学⼀级学科博⼠学位授予权(内含12个博⼠点),设有中国语⾔⽂学博⼠后流动站,从本科到博⼠后,形成“⼀条龙”⼈才培养体系。

⽂学院(国家⽂科基地)⼀贯重视教学⼯作,拥有2名教学名师,具有⾼级职称的教师100%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全⾯开展教学改⾰和教学研究,努⼒培养学⽣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与韩国、⾹港等国家或地区的多所知名⼤学建⽴了互派留学⽣项⽬,毕业⽣素以专业基础厚、实践能⼒强、综合素质⾼⽽享誉社会。

毕业⽣就业前景⼴阔,近年来,师范类专业毕业⽣供不应求,⾮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就业率⼀直保持在96%以上。

▲汉语⾔⽂学(国家⽂科基地班) 南京师范⼤学“国家⽂科基础学科⼈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简称“国家⽂科基地”),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的培养跨世纪中⽂⼈才的基地。

国家⽂科基地班属⾮师范性质的汉语⾔⽂学专业。

四年级上学期进⾏全⾯测评,选拔50%左右的学⽣直接攻读硕⼠学位。

本科阶段教学体制为“2+1+0.5+0.5”模式,前两年为基础段,第3年对学⽣全⾯进⾏科研和专业提⾼训练,第4年上、下学期分别强化科研和实践培养。

本科毕业后不能进⼊研究⽣学习阶段的学⽣正常就业。

文学院校运会入场式解说词

文学院校运会入场式解说词

文学院校运会入场式解说词
现在面带微笑向我们走来的是的文学院运动员方阵。

春日温煦,谷雨时节,微风醉人。

看,他们朝气蓬勃,绽放于春日的风华,灿烂了一季的樱花。

看,他们英姿勃发,自信的步伐,撼动了巍巍汉唐胜地。

激-情四*的青春,燃烧了今日无限的春光。

我们坚信,他们一定会不负众望,再续辉煌。

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学院体育部
文学院校运会入场式解说词[篇2]
正向我们走来的是校旗、校徽方队。

淡蓝的校旗,碧绿的橄榄枝,显眼的fls,红*的羽毛,蔚蓝的地球图形,彰显着外校师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热爱和平、突显特*的理念。

20xx年,我校中考和高考成绩稳步提高,中考体育成绩继续保持优秀,这些成绩将会在本次运动会上得到更好的体现。

为校旗增光、为校徽添*,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心声。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专业介绍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专业介绍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专业介绍文学院文学院拥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三个本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五个硕士点。

下设六个教研室: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语言与写作教研室、文艺理论教研室、新闻学教研室、大学语文教研室。

近年来,我院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9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等15部,发表论文266篇。

汉语言文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坚实的专业基础、流畅的表达能力和独立的研究能力,并能在行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教育、企事业单位等领域从事管理、教学、文案、策划、创作、研究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写作、现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概论、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美学、文艺理论等。

学制学位:本科、学制四年,毕业合格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新闻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等领域从事记者、编辑与管理等实际工作的新闻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马列新闻论著选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大众传播学、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新闻摄影、广播电视学、新闻事业管理、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等。

学制学位:本科、学制四年,毕业合格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对外汉语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掌握中外文学、文化理论和语言学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涉外公司、三资企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36/2

考查
080114064
楚辞研究
2
38/2

考查
080114065
汉赋研究
2
38/2

考查
080115066
唐诗研究
2
36/2

考查
080115067
《聊斋志异》研究
2
36/2

考查
080115068
杜甫研究
2
36/2

考查
080115069
李清照词研究
2
36/2

考查
080115070
唐传奇研究
考查
080115051
马列文论
2
36/2

考查
080115052
文学批评方法
2
36/2

考查







080115053
西方文论
2
36/2

考查
080115054
文化人类学研究
2
36/2

考查
080116055
中国古代文论
2
38/2

考查
080116056
文艺美学
2
38/2

考查
080116057
大学体育Ⅱ
1
36/2

考查
081603003
大学体育Ⅲ
1
36/2

考查
081604004
大学体育Ⅳ
1
36/2

考查
081804170

武大文学院概况

武大文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文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专任教师69人。

教师中教授35人,副教授24人,其中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30人。

研究生和本科生1300余人。

学院下辖中国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院党政办公室、资料室、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实践教学中心、武汉大学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站等机构。

学院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有国家重点学科一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个(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为湖北省优势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为湖北省特色学科。

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写作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国学与汉学、古籍整理与研究等。

开办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语文教育硕士两个专业学位教育点。

本科专业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学班(与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合办)。

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

此外,学院还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合作在美国宾州创办了孔子学院。

学院有国家汉办设立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导建立的中国语情监测与研究中心、与历史学院和哲学学院合作建设的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有三个校级重点研究基地,即汉语言文学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语言与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中心﹑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心、应用中文研究所﹑写作研究所、明清文学研究所﹑闻一多研究室、黄侃研究室等研究机构。

文学院学术力量雄厚,现有中青年知名学者(按姓氏拼音排列):陈国恩、陈水云、陈顺智、陈文新、程芸、樊星、方长安、冯黎明、冯学锋、赫琳、金宏宇、李建中、卢烈红、罗积勇、骆瑞鹤、刘礼堂、尚永亮、唐铁惠、涂险峰、万献初、王兆鹏、吴天明、吴光正、席嘉、萧国政、萧红、於可训、叶立文、于亭、张箭飞、张杰、张洁、张荣翼、赵世举、赵小琪等教授,他们已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师范类,招收文科类学生,学制四年。

本专业为校传统优势专业,省级教学改革示范专业。

专业主干课程均为省级、校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毕业生就业率高。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教师职业技能与素养,能胜任中等学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专业课程有: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民间文学、写作、文学概论、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文化概论、语文教学论等。

汉语言专业本科,师范类,招收文科类学生,学制四年。

本专业依托汉语言文字学重点学科与汉语言文字研究所,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培养。

本专业培养在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等方面有宽广的知识面、系统的专业理论、良好的语言文字修养与专业技能,可在高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字方面的教学科研、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应用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语言学史、普通话、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汉语词汇学、汉语方言学、音韵学、训诂学、专业英语、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等。

新闻学专业本科,文理兼招,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较高的文字表达水平,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报社、广播电视传播机构、出版部门、网站和党政机关宣传等部门从事编辑、记者、节目主持、广告与宣传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新闻学概论、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新闻事业管理、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新闻评论、新闻写作、报纸编辑、广播电视学、网络新闻、传播学概论、新闻摄影、电视摄像、广告学等。

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拥有英语、日语两个本科专业,设有英语应用语言研究所、英语系、日语系。

有教授5人、副教授18人,外籍教师3人,博士6人,有硕士及以上教师41人,省级、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人。

英语专业本科,师范类,招收文科类学生,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学生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胜任中等学校英语教学工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英语口、笔译等工作。

主要专业课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语音、语言学概论、英美概况、英语翻译、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写作、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及第二外国语等,同时还开设近10门专业选修课程。

日语专业本科,师范类,学制四年,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语言基本技能、较熟练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日语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本专业开设基础日语、综合日语、日语会话、日语听力、日语阅读、日语写作、日语翻译、第二外国语(英语)、日语论文写作、语言学概论、日语词汇学、日语语法学、日本概况、日本文学、高级视听说等20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

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类,招收文科类学生,学制四年。

本专业是我校示范专业和重点学科,有教授8人,副教授18人,博士5人。

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全面发展,能胜任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从事思政、宣传、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哲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着作选读、政治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国际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社会学、伦理学、逻辑学、财政学、国际贸易、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等。

法学专业本科,招收文科学生,学制四年。

本专业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法学博士3人、法学硕士15人。

本专业在阜阳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一些知名的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

为2007年中国管理科学院中国大学法学100强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公、检、法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法律人才。

主要课程有:法理学、中外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有教师8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48人,省、校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设有7个教研室和l个现代化的数学实验室。

“数学分析”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重点建设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和校级优秀课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师范类,招收理科类学生,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数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教师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胜任中等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必修课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高等几何、微分几何、拓扑学、近世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微分方程、概率统计、计算方法、中学数学教育概论、教材教法研究、数学史、离散数学、数学模型、数学实验、数值方法。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招收理科类学生,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主要的专业课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计算机基础、常微分方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近世代数、离散数学、实变函数、概率统计、信息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线性规划、数值分析、数学模型、数学实验、复变函数、运筹学、控制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组合优化、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图论、软件工程、图形与图象处理、数学软件、专业外语等。

统计学专业本科,招收理科类学生,学制四年。

主要专业课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基础、应用随机过程、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非参数统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风险管理、社会调查方法、经济与社会统计、国民经济核算、会计学等。

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发展学院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50%以上;博士10人,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9%。

学院拥有“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等校级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

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大赛等比赛中多次获奖。

历史学专业本科,师范类,招收文科类学生,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历史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专业重视对学生文化素质和一专多能的大文科素养的培养,增强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专业课主要设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思想史、中国社会生活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历史教学论、专业英语、史学论文写作等课程。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师范类,文、理兼招,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有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中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研究的教育工作者以及能够在资源、环境和城市规划、旅游等部门从事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专业课程设置上着重构建厚基础、多样化、层次性、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强化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主要开设地球概论、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城市地理、地质学、地图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测量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分析与规划、专业英语、地理教学论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招收文科类学生,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合在金融机构及工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政府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及咨询、培训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人才。

专业课主要设有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人员素质测评、薪酬管理、专业英语、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等。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物理学专业本科,师范类,招收理科类学生,学制四年。

本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物理实验室为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专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在中等学校进行物理教学的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线路、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固体物理、物理教学论、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技能基本训练、计算机基础等。

本专业师资力量强,教学成果丰富,毕业生就业率高。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招收理科类学生,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掌握专业的理论和知识,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专业行政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有:程序设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电机拖动、单片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EDA、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算法与数据结构等。

科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类,招收理科类学生,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宽基础、重实践,具现代意识、创新与探究精神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毕业生能从事中学科学课程教学和各类科技馆、博物馆及政府部门从事科技普及、科教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学、大学物理、理论物理概论、基础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自然地理学、天文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科技制作、科技活动组织与实践、科学教学论、通用技术、科学技术史等。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师范类,招收理科类学生,学制四年。

生物化学为省级精品课程,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是院级重点学科,设有院级重点实验室和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

本专业培养能胜任中等学校生物学教学以及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无机与分析化学、微生物学、有机化学、动物学、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生物教学论、细胞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选修课程有园艺植物栽培、动物营养及经济动物饲养、生物技术、生物统计学、分子遗传学、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生长物质及应用等。

园林专业本科,招收理科类学生,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有专业的基础知识,能在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服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有:普通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绘画、土壤学、测量学、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设计、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建筑设计、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工程学、风景区规划原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