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九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
第九章:机械能守恒
1. 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两局部。

2. 动能的定义: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符号K表示,公式为
K=1/2mv2,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3. 势能的定义: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

4. 重力势能的定义: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的上下而具有的能量,用符号Ep表示,公式为Ep=mgh,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5. 弹性势能的定义:弹性势能是物体由于形状的变化而具有的能量,用符号Ee表示,公式为Ee=1/2kx2,其中k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x表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的长度。

6.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物体的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二者之间
可以互相转化。

7.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其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8. 机械能守恒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可以应用于各种机械运动,如弹簧振子、滑坡问题、摆锤问题等。

9.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限制:机械能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没有其他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且摩擦力不可忽略的情况下。

10. 机械能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机械能的单位是焦耳〔J〕。

11. 机械能与动量的关系:机械能可看作是动量的变化,是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储存和释放的能量。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九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九章知识点

第九章电与磁一、磁现象1、我国最早的指南针→司南。

磁性:磁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磁矿石)、人造磁体(钢磁化)。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两个磁极)。

磁体具有指向性。

南极: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指南(地理南极)的磁极(S);北极:静止时指北的磁极(N)。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2、磁铁之所以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了解)3、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

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

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放在条形磁铁南极附近的一根铁棒被磁化后,靠近磁铁南极的一端是磁北极。

☆用磁铁的N极在钢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次钢针被磁化如图那么钢针的右端被磁化成S极二、磁场1、磁场:磁体(或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看不见、摸不到的,能对磁体(或电流)产生力的作用的物质。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通过电流的效应认识电流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磁场具有能量和方向性。

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4、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带箭头曲线。

1)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但磁场客观存在。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磁体内部,磁感线是从南极到北极)。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
第九章-静电
1. 静电的产生
- 静电是指在物体表面存在正负电荷分布的现象。

当物体与其他物体摩擦、接触或分离时,电子的转移会导致电荷的分离,从而产生静电。

2. 电荷的性质
-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性电荷相互斥,异性电荷相吸引。

3. 电荷的守恒定律
- 电荷守恒定律表示一个孤立系统中的总电荷量是恒定不变的。

4. 电场
- 电场是指电荷周围产生的一种物理量,用来描述电荷对其周围其他电荷的作用力。

5. 电场的性质
- 电场是矢量量,具有大小、方向和位置。

电场强度表示单位正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 电场线可以用来表示电场的方向和强度,电场线的密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

6. 静电感应
- 静电感应是指当一个带电物体靠近一个不带电物体时,后者会受到电场的作用,产生电荷分离现象。

7. 静电场中的静电力
- 静电力是指静电场对带电物体施加的力,遵循库仑定律。

静电力的大小与电荷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8. 雷电
- 雷电是指云与地面或云与云之间产生的巨大静电放电现象。

雷电是由于云中存在正负电荷分布和地表的电荷分布导致的。

9. 静电消除和防护
- 静电消除是指通过接地或与大地放电,将物体上的静电荷中和,以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

- 静电防护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或避免静电产生和积聚,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八年级物理第9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9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9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9章主要讲解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及其应用等内容,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光的传播
1.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约3.00×10^8m/s。

2. 光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速度随着介质的折射率而改变。

3. 光的波长、频率、能量与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为:c=λν,其中c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二、光的反射
1. 光线在与镜面相交处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角与反射角均为与镜面的法线所成的角度。

2. 向平面镜中垂直入射的光线,反射光线也是垂直于镜面。

3. 镜面反射可以保持光的亮度和图像的形状不变。

三、光的折射
1. 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2. 折射定律: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成一定比例,即出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3. 折射率是指将光从真空中射向介质时,光线的速度比真空中慢多少,用n表示。

四、光的应用
1. 物体能见是因为光线被物体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

2. 光的折射器材,如棱镜、凸透镜、凹透镜等,可以用于分光、成像等方面。

3. 光的传播路径可以被光纤利用,用于通讯等领域。

以上就是八年级物理第9章的知识点,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我
们理解光学原理有帮助,也有利于我们应用光学技术。

希望同学
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第九、十章知识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九、十章知识总结

第九章 机械与人一、简单机械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2)(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 2)3.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 1L 1=F 2L 2 或写成2112L L F F =。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 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 1>L 2,平衡时F 1<F 2。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铁匠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 1<L 2,平衡时F 1>F 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 1=L 2,平衡时F 1=F 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 5.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6.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 =G/n 二、功和能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 ;单位:W →J ;F →N ;S →m 。

(1J=1N ·m).4.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tW P =。

单位:P →瓦特(w);W →J ; t →S 。

(1W=1J/S ; 1Kw=1000w ) 5.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做功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重点知识点整理(1-11章)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重点知识点整理(1-11章)

八年级物理重点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第二章声现象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21、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2、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四章光现象2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014初二物理第九章知识点(人教版)

2014初二物理第九章知识点(人教版)

第九章压强一、压强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F = G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3)作用点: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①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②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实验方法: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⑴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⑵公式:p =F/S 推导公式: F = PS S=F/P⑶单位:压力F的单位:牛顿(N)面积S的单位:米2(m2)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4)应用:①减小压强。

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或既增大压力又减小受力面积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②增大压强。

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既减小压力又增大受力面积,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⑴产生原因: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和液体具有流动性。

(2)测量仪器:液体压强计(3)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④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影响因素:密度,深度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⒊深度h单位用m ,压强p 的单位用帕斯卡(Pa)3、压强公式p = ρgh适用范围:一般液体和质地均匀的实心柱体。

4、解题思路:①求对于液体产生的压力和压强,弄清压强是关键,先求P液(P液= ρgh),再求压力F(F = PS)。

②求对于固体产生的压力和压强,弄清压力是关键,先求出F,再利用p=F/S求出压强。

5、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梳理

(每日一练)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中国科学技术馆探索与发现A厅有个展品叫做“香蕉球”,描述的是足球比赛中罚任意球的场景。

守方在离球门一定距离处用人墙挡住球门,而攻方隔着人墙将足球以旋转的方式发出,利用足球的自旋使足球两侧空气流速不同形成压强差,使足球走出一条香蕉状的路径,绕过人墙而射门。

图给出了甲、乙、丙、丁四种足球自旋方向与飞行路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丙两图是正确的B.甲、丙两图是正确的C.甲、乙两图是正确的D.甲、丁两图是正确的答案:D解析:足球右侧的空气流速,相对于足球,顺风时流速小、逆风时流速大。

由甲图可知,足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足球右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左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足球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逐渐向右侧偏移,故甲图正确;由乙图可知,足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足球左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右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足球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应该逐渐向左侧偏移,而图中足球向右偏移,故乙图错误;由丙图可知,足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足球右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左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足球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应该逐渐向右侧偏移,而图中足球向左侧偏移,故丙图错误;由丁图可知,足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足球左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右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足球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逐渐向左侧偏移,故丁图正确;综上分析可知,甲、丁两图是正故选D。

2、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1.013×104PaB.大气压对手掌的压力约为10NC.1标准大气压最多能托起76cm高的水柱D.一个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接近1.6×104Pa答案:D解析:A.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1.013×105Pa,故A不符合题意;B.大气压在1.0×105Pa左右,中学生手掌面积在70cm2=0.007m2左右,手掌受到大气压力在F=pS=1.0×105Pa×0.007m2=700N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1个标准大气压大约能够支持10m高的水柱,不是76cm,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每只鞋的底面积大约为200cm2,即0.02m2,故双脚面积S=0.04m2;中学生的体重大约为60kg,压力F=G=mg=60kg×10N/kg=600N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p=FS=600N0.04m2=1.5×104Pa故D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电与磁
一、磁现象
1、我国最早的指南针→司南。

磁性:磁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磁矿石)、人造磁体(钢磁化)。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两个磁极)。

磁体具有指向性。

南极:自由转动的小磁
针静止时指南(地理南极)的磁极(S);北极:静止时指北的磁极(N)。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2、磁铁之所以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
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了解)
3、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

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

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放在条形磁铁南极附近的一根铁棒被磁化后,靠近磁铁南极的一端是磁北极。

☆用磁铁的N极在钢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次钢针被磁化如图那么钢针的右端被磁化
成S极
二、磁场
1、磁场:磁体(或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看不见、摸不到的,能对磁体(或电流)产生
力的作用的物质。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通过电流的
效应认识电流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磁场具有能量和方向性。

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4、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带箭头曲线。

1)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磁场客观存在。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
线表示,且不相交,磁体内部,磁感线是从南极到北极)。

2)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3)磁感线是闭合的曲线。

4)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密的地方表示该点磁场强,磁感线疏的
地方表示该点磁场弱。

5)磁感线布满磁体周围整个空间,并不只在一个平面上。

6)任何两条磁感线都不会相交。

5、地磁场: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

(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三、电生磁
1、奥斯特(丹麦)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此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做成螺线管【线圈】,各条导线产生的磁场叠加一起,磁场就会强
很多)。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铁一样。

决定通电螺线管极性的根本因素是通电螺
线管中电流的环绕方向。

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
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3)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改变螺线管中电流的大小来控制。

四、电磁铁
1、电磁铁:在通电螺线管的中间插入一根软铁做成的铁芯。

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电磁铁的原理:电流的磁效应和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后磁场大大增强(铁芯被磁化,
铁芯和线圈磁场的共同作用,使磁性大大增强)。

2、决定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1)内部是否有铁芯;有铁芯,磁性强。

2)电流大小;外形一定,匝数相同,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3)线圈匝数;外形一定,电流相同,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3、电磁铁的优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
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应用:电铃、电动机、发电机、电磁继电器、电话、扬声器等。

五、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1、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

它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的电路的装置。

构造:电磁铁、衔铁、弹簧、触点(静触点、动触点)等。

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低压电源、电磁铁等组成)和高压工作电路(电磁继电器
触点、高压电源、用电器)组成。

用途:可实现远距离操作,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2、扬声器:原理:把电信号转化成声信号。

构造:永久磁体、线圈、锥形纸盆。

发声过程: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线圈将受到永久
磁铁的吸引或排斥,线圈就不断地来回振动,带动纸盆发声。

六、电动机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

(电流方向或磁感线的方向改变时,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改变)1)受力方向可用左手定则判定。

左手定则:将左手伸平,大拇指和其余四个手指垂直,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体在磁场
中的受力方向。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都垂直。

如果电流的方向
和磁感线的方向互相平行,导体将不受磁场力的作用。

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发生转动,但不能持续转动下去。

通电线圈与磁感线垂直时的位置,线圈可以保持平衡,这个位置称为平衡位置。

2、电动机的原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动机构造:转子(转动的部分)、定子(固定不动的部分)、换向器。

能量转化:电能→动能。

换向器的构造:两(多)个铜半环跟电动机线圈相连,彼此绝缘。

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后,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使线圈连续转动。

电动机种类: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

电动机优点: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无污染。

七、磁生电
1、法拉第(英)发现了电磁感应,进一步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2、电磁感应:由于导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运动(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的
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既跟导体的运动方向有关,又跟磁感线的方
向有关)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第一,导体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第二,导体在磁场中做
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2)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有电路产生。

3)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导体运动方向有关,可用右手定则判断。

右手定则:将右手伸平,大拇指和其余四个手指垂直,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掌心,大拇指所指的方
向为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则四指所指方向为所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

4)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保持导体不动,让磁场运动,只要二者之间有发生切割磁感线的相对运动,闭合电
路中就有电流的产生。

3、发电机:动能(机械能)→电能。

(能量转化)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

发电机构造:定子、转子。

交变电流:(交流AC)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断地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直流:(直流DC)电流的方向不发生变化。

频率:电流1S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我国电网的频率是50HZ)
发电机发电能量转化:
○火力发电:化学能→内能→动能→电能
○水力发电:动能→电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