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微观结构25页PPT

合集下载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_完整版课件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_完整版课件

2.各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论支持 (1)道尔顿——实心球体模型: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 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 心球体,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原 子不可以再分割,它们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 。但道尔顿的原子理论还远远不是一种完善的理论,存在 一些明显的缺点和错误:
(2)根据结构预测物质性质
(3)合成或分离预期性能的新材料
(4)从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现象
(5)研究结构实现绿色合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几点说明 (1)同素异形体的判断关键是要掌握两点:①它们是结构不 同的单质,②它们由同种元素构成。 (2)结构决定性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结构不同,性质 有很大差异。 (3)合成新材料须从结构入手,找出性质体现结构的关系。
(4)实现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期待着物质结构研 究方面的新成果。
1.连线题: 答案:A—①③ B—②④⑥ C—⑤
2.排序题:下列关于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先后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 a.汤姆生发现电子 b.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 c.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 d.有机合成迅速发展 e.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f.人类发现DNA图谱 答案:c、b、e、a、d、f
或被笔直地弹回。这说明原子并不是无法穿越的实心球, 而是有隙可乘的。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 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指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的,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中心,它几乎集中了原子 的全部质量,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作高速运 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4)玻尔——原子轨道模型:
心部件是由具有磁性的物质构成。
(2)抓住中和反应和反物质的特征即可,常见H+带正电

原子结构的模型(PPT课件(初中科学)26张)

原子结构的模型(PPT课件(初中科学)26张)

金金属箔
[1]大多数粒子不改变本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原子内有较大的间隙。

[2]有小部分改变本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 α粒子受到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挤作用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极少数被弹射了回来,原因是: α粒子撞击到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很小的核。 。
自从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了金属箔后,使人 们对原子内部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对 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更接近了它的本质。
2.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
汤姆生模型 (西瓜模型)
探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 α粒子源 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 后仍保持本来的运动方向,但有 少量的α粒子产生了较大的偏转。
金金属箔
探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 α粒子源 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 后仍保持本来的运动方向,但有 少量的α粒子产生了较大的偏转。 问题思考: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B )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 们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C.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D.物质在产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产生了变化, 在产生化学变化时,原子产生了变化
原 子
原子核 (+)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 —)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为核电荷数。
说一说:以氧原子为例解说原子的结构
电子:8个,带8个单位负电荷

第25课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第25课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2.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 年)——实心球模型。 (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 年)——西瓜模型(原子中有电
子,电子带负电)。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 年)——核式结构模型(α粒子
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4)玻尔原子模型(1913 年)——分层模型。 (5)1927~1935 年——电子云模型。
质子和 36 个电子。
【答案】C
【类题演练 1】 (2019·上海)瓶中 CO 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
图为(“ ”表示 C 原子,“ ”表示 O 原子)
()
【解析】 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一氧
化碳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B
专题二 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的体积很小,但原子的质量 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在原子内,核电荷数=质子数=核 外电子数。
N 为 7 号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5-是一种单质
B.1 个 N5-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
C.1 个 N5-中共含有 35 个质子
D.1 个 N5-中共含有 35 个电子
【解析】 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 7,N5-是 5 个 N
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 N5-中含有 35 个
三、物质由元素组成 1.具体物质的元素组成:
(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 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 数(核电荷数)不同。
(2)元素、原子、离子和分子的比较见下表:
2.列举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N、P、K):植物生长过程中 需要量较多的是含氮、磷、钾元素的无机盐。植物生 长缺乏氮元素时,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缺乏磷元素 时,植株暗绿带红;缺乏钾元素时,植株矮小,叶片 上带许多褐斑。

高中化学 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复习基础知识课件 苏教版选修2

高中化学 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复习基础知识课件 苏教版选修2
2、以横坐标表示元素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以纵 坐标表示原子半径,画函数示意图,分析可知:随 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的变化是 从左 到右变小 。更多的研究表明,除了元素的原子
半径外( 稀有气体除外),元素的金属性和 非金属
性 ,元素的 主要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我们 把这种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 性变化的规律叫做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原因是 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
B. CO2和H2O
C. NaCl和HCl D. NaOH和Na2O2
( )15. 将下列晶体熔化:氢氧化钠、二氧化
硅、氧化钙、四氯化碳,需要克服的微粒间
的相互作用①共价键 ②离子键 ③分子间作
用力,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②③ B. ②①②③
C.②③②① D. ①①②③
第二十五页,共36页。
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C60与金刚石一样属于原子晶体 B.干冰气化没有破坏化学键 C.共价化合物可以含离子键
第五页,共36页。
原子序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主要化合 价
最高价氧 化物
+1
Na2O
+2
MgO
+3
Al2O3
+4 +5 +6 -4 -3 -2
SiH4
PH3
H2S
SiO2 P2O5 SO3
+7 -1
HCl
Cl2O7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的 NaOH Mg(OH)2 Al(OH)3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
电子数 电子数 素的化学性质

医学物理学分子动理论

医学物理学分子动理论

蚌埠医学院魏杰制作 医学物 理学
能量均分定理:在温度为T的平衡态下,物体分
第一节物 质微结构
子每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都相等,都等于
第二节分
子动理论 对于理想气体,由于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分
第三节
分布率 子间也就没有势能。因此,理想气体的内能就是
第四节 输运过程
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
第五节 表面现象
对包含有N个自由度为i 的分子的理想气体,其内能
为:
部分作业
解答
阅魏读杰材制料作
,版权所

有,不得

翻结录束。


10
后 页
第七章分

翻结录束。 所以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急剧减小,为 前
2 短程力。



第七章分
子动理论
魏杰制作 ,版权所 有,不得 翻录。
蚌埠医学院魏杰制作 医学物F理学来自当r=r0时,为平衡位置,
第一节物 F=0。
质微结构
第二节分 r0的数量级约为10-10m , 子动理论 此时分子势能最低,分子
0
r0
r
分子间作用势能EP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
返 回
前 页
3


第七章分
子动理论
魏杰制作 ,版权所 有,不得 翻录。
第一节物 质微结构 第二节分 子动理论 第三节 分布率 第四节 输运过程 第五节 表面现象 部分作业
解答
蚌埠医学院魏杰制作 医学物 理学
第二节 理想气体分子动理论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一个系统的宏观性质 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称为平衡态。 在微观上,分子的热运动是永不停息的,系统的 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课件--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课件--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图①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是物理变化,图②的变化过程中有新分子生成,是化学变化
[解析] 图①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图②的变化过程中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_。
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
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都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也是这种情况
结论
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不同数量的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不同的分子
不同种原子以不同的原子数量可以结合成不同的分子
总结
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特别提醒
物理变化
分子本身不变,只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间的空隙发生了改变
化学变化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更小的微粒——原子,而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解题通法巧解化学微观示意图题
此类试题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图示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另一种是利用示意图表示一个化学反应。图中一般单个球表示原子,如 “ ”“ ”“ ”等;多个球连在一起表示分子,如“ ”“ ”等。图中若只有一种微粒,则属于纯净物,如图1所示;若有多种微粒,则属于混合物,如图2所示。
原子
[解析] 由图②、图③可知,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粒子是原子;
(3)图②中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__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混合物
[解析] 图②中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第八章纳米固体材料的微观结构PPT课件

第八章纳米固体材料的微观结构PPT课件
第八章 纳米固体材料的微观结构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标源自添加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主要内容
纳米固体的结构特点
纳米固体界面的结构模型
纳米固体界面的X光实验研究
界面结构的电镜观察
穆斯堡尔谱研究
纳米固体结构的内耗研究
19
由表可以看出:对应不同热处理的试样的平均键长(Si—N 键长或Si—Si键长)几乎相同。只有假设颗粒内和界面内平均 键长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热处理都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才能与实 验结果相符合,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界面中Si—N键长或 Si—Si键长是变化的,原子排列是混乱的,而用 短 程 有 序 来 描 述纳米非晶氮化硅块材界面结构是合理的。
下面我们简述一下自1987年以来描述纳米固体 材料微结构的几个模型。
8
纳米微晶界面内原子排列既没有

类气态模型 长程序,又没有短程序,是一种

类气态的,无序程度很高的结构。




有序模型 纳米材料的界面原子排列是有序的。


构 模 型
结构特征 分布模型
纳米结构材料的界面并不是具有 单一的同样的结构,界面结构是 多种多样的。
10
如图8.2所示,非晶体的
原子径向分布概率函数第一
峰对应于最近邻原子分布,
它尖而高,位置与晶体中最
近邻原子间距一致,由峰面
积推算得最近邻原子数也与
晶体的基本一致,表明从最
近邻原子分布看,仍保持晶
体的短程有序性。但随着原
子间距r的增大。概率函数的
峰值变得越来越不显著。说

《基础应用化学》课件 第一章-物质结构

《基础应用化学》课件 第一章-物质结构

1 泡利不相容原理
2
能量最低原理
3
洪特规则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泡利不相容原理
科学家泡利(W·Pauli,1900~1958)于1925年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光谱 分析的结果提出:“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四个方面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 即泡利不相容原理。由此可以推出:
1)每个原子轨道只能容 纳两个电子,且自旋方 向相反。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使原子的能量最低。
另外,由于电子在原子核外同不区域出现的几率不同,我们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核外电子在某 处出现的几率大小。小黑点密,说明电子云密度值大,即电子在该处出现的几率大;小黑点疏, 说明电子云密度值小,即电子在该处出现的几率小。 电子出现机会最大的区域,就是电子云密度最大的地方。把电子出现的几率相等的地方联接起 来的线,称为等密度线,亦称电子云的界面,这个界面所包括的空间范围称为原子轨道。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3)磁量子数m
电子层n 1 2 3
4
电子亚层l
亚层符号
磁量子数m
轨道数
0
s
0
1
0
s
1
p
0 4
0,+1,-1
0
s
0
1
p
0,+1,-1
9
2
d
0,+1,-1,+2,-2
0
s
0
1
p
0,+1,-1
16
2
d
0,+1,-1,+2,-2
3
f
0,+1,-1,+2,-2,+3 ,-3
各电子层的原子轨道数
电子云形状相同时,电子所处电子层数 越大,说明电子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 也就越高。由于n只能取正整数,所以电 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或者说能量是量 子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