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换热站供热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小区热力管网及换热站工程设计

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长春市曙光小区热力管网及换热站工程设计院(部):热能工程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热电)班级:热动102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摘要本设计名为长春市曙光小区室外供热管网和换热站工程设计。
随着国家计量供热的逐步推行,供热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计量供热是供热行业从粗放型管理方式向精细型管理方式的一次深刻转变。
计量供热的主目标是节能环保。
计量供热的成功实行必须依托高精确的热网调控。
而热网的高精确调控基础是热网的设计和建设。
这对我们供热系统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能否设计出满足热网精确调控需求的供热系统是当前我们设计人员面临的一道重要难题。
供热工程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公共事业的一项重要设计。
各地区都努力从现有条件出发,积极调整能源结构,研究多元化的供热方式,实现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计量供热的节能目标。
计量供热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稳定的可靠地高品位热源,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而且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
有利于城市美化,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
城市供热管网的设计,首先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既要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又要实事求是的对热负荷进行调查和计算。
在了解热负荷的性质、类别、用途等多方面现场的资料后,进行供热外网的设计。
本次设计以节能建筑的热指标为基础,以热网的精确调节为最终目标,尽量降低热网的各项指标,尽量应用精确调节的阀门和设备,为计量供热打好基础。
本设计以经济、环保、节能为原则,通过借鉴以前的设计方法和经验,采用了合理的技术措施,使设计的各个系统达到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集中供热;供热管网;换热站;节能;目录第一部分- 4 -第一章绪论- 4 -2.1.1设计地区气象资料(长春市)- 6 -2.1.2土建资料- 6 -2.1.3热媒- 6 -2.1.4采暖方式- 6 -第一部分第一章绪论一、我国城市供热的技术走向1,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技术方向,主要采用热电联产的型式,这是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某换热站项目环评报告表

住宅面积 190466 m2、公建面积 89225 m2,详见表 2。
序号
换热站名称
1
@@换热站
2
@@换热站
3
@@换热站
合计
表 2 本项目供热范围统计表
供热服务面积(㎡)
住宅面积
公建面积
(㎡)
(㎡)
小计 (㎡)
129059
31561
160620
46855
32638
79493
14552 190466
25026 89225
序号
1 2 3
换热站名称
¥¥换热站 ¥¥换热站 ¥¥换热站 合计
表 3 项目热负荷统计一览表
住宅热负荷 (MW) 5.81 2.11
公建热负荷(MW)
1.74 1.80
0.65
1.38
8.57
4.92
小计(MW)
7.54 3.90 2.03 13.49
4
(7)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 劳动定员:项目各换热站按无人值守设计,每个换热站配 1~2 人负责每日巡查,项目 区不设住宿、餐饮。 工作时间:项目运营期(采暖期)为每年 11 月 15 日至次年的 3 月 15 日,每日工作 24h,共计 121 天,全年工作时间为 2904 h。 (8)建设计划 2017 年 6 月 1 日至 2017 年 9 月 30 日完成施工,2017 年 10 月完成供暖系统测试等准 备工作,2017 年 11 月如期提供供暖服务。
2017 年 3 月 9 日¥¥局主持召开了《¥%%%有限公司…供热并网工程项目环境影响 报告表》技术评审会,参加会议的有建设单位&&&有限公司、评价单位&&&有限公司的 代表,会议邀请了 3 位专家负责技术评审,并形成了专家技术评审意见,评价单位根据专 家技术评审意见对报告表进行修改完善,编制完成了该报告表报批版。
城市管网改造环评报告

城市管网改造环评报告一、项目背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持续增长,给城市的水、电、燃气等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我公司计划对城市管网进行改造,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报告旨在评估城市管网改造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城市管网改造2. 项目地点:某市某区3. 项目内容:对城市水、电、燃气管网进行改造,包括管道更新、设备升级等。
4. 项目规模:涉及某市某区整个城市的管网改造。
三、环境评估1. 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环境监测,对城市管网改造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影响:施工期间可能会对土壤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主要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污水、废弃物等对土壤进行污染。
(2)水环境影响:施工期间可能会对附近水源、河流等水体产生一定影响,主要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废水、浊水排放等。
(3)大气影响:施工期间可能会对周边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主要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扬尘、废气排放等。
2. 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减少城市管网改造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土壤保护:施工期间,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污水和废弃物对土壤的影响。
同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土壤修复,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2)水环境保护:施工期间,采取合理的施工工序,控制废水和浊水排放,加强与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协调,确保废水的合规排放。
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水环境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水体质量的稳定。
(3)大气污染防治:施工期间,采取湿式施工、覆盖施工等措施,减少扬尘和废气排放。
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符合相应的环境标准。
四、影响评价与应对措施1. 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现场调研和环境监测数据,城市管网改造项目可能对土壤、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可通过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控制。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承德市滨河新城集中供热⼆期⼯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承德龙新热⼒有限责任公司评价单位:承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期:2013年5⽉⽬录1 建设项⽬背景 (1)2 项⽬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及⽬标 (2)2.1项⽬环境影响范围 (2)2.2 主要环境保护⽬标 (2)3 建设项⽬概况 (3)3.1 建设项⽬基本情况 (3)3.2 主要建设内容 (4)3.3 ⽣产⼯艺 (5)3.3 项⽬污染防治措施及效果 (6)4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5 项⽬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分析 (8)6 环境影响措施论证 (10)7 产业政策 (12)8 公众参与 (12)8.1 调查内容与结果统计 (13)8.2 调查结果分析 (22)9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24)11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4)12 联系⽅式 (25)1 建设项⽬背景承德龙新热⼒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1⽉正式成⽴,由承德热⼒集团和河北建设投资集团两家股东单位共同出资组建,其中承德热⼒集团控股65%,河北建设投资集团参股35%。
公司主营热电联产、锅炉房供热及⼯业蒸汽销售。
承德龙新热⼒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投资建设滨河新城集中供热⼯程,热源规划锅炉容量为4×58MW,其中⼀期⼯程已建设完成2×58MW热⽔锅炉,集中供热运⾏稳定,节能效果明显,但已明显不能满⾜近期的供热负荷要求。
由于⼀期集中供热⼯程主⼚房内已为扩建⼆期⼯程预留了建设⽤地,配套设施也能满⾜扩建后的需要。
因此,在⼀期⼯程⼚区内建设集中供热⼆期⼯程是切合实际的。
承德市滨河新城集中供热⼆期⼯程选址位于承德市冯营⼦镇三道湾村,⼆期⼯程建设2台58MW热⽔锅炉、⽆⼈值守换热站24座、⼀次管⽹6.503km及采暖热负荷范围内的⼆次⽹。
供热管网及换热站改造工程施工方案及方法

供热管网及换热站改造工程施工方案及方法一、施工准备施工队伍驻地主要根据业主要求及现场条件进行安排,在施工现场附近设置施工临时用地,根据当地地形地势合理布局。
1、施工现场准备:(1)组织先遣人员进行项目部的驻地建设,书面通知沿线单位、居民,制作与施工有关的宣传设施和标语,做好文明施工准备。
(2)布置好临时工棚作为设备、材料堆放场地。
(3)在拟建工程红线位置处沿线通长各架设一条动力线,以供施工用电。
(4)接入自来水,布置供水线路。
(5)配备电脑、网卡、打印机、复印机、办公桌等办公设施。
2、技术准备:(1)提前进入工地,对施工现场进行细致调查,如发现现场有与设计图纸不符或对设计意图不明确的地方及时与公司有关科室联系。
(2)收集技术资料,标准、规范、试验规程等内容,做好技术保障工作。
(3)组织全体参加施工的人员认真学习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工程内容,由技术负责人进行书面施工技术交底、现场专职安全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校核测量仪器,对全线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核并根据需要进行加密,放线,建立控制网,填写《测量复核记录表》,控制桩要牢固适用,并加以保护。
(5)复核纵、横面,计算土方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土方调配。
(6)对技术人员及操作工人进行岗前培训及技术交底。
(7)相关检验试验仪器设备应准备就绪。
(8)对所使用的防水卷材、门窗、涂料、聚苯板、岩棉板、砼、砂、钢筋等进行复检。
对砂浆配合比等进行试配。
3、材料准备:(1)编制材料进场计划,提前与材料供货商签订供应合同。
(2)在施工现场设一名专职材料员及统计核算员,每天根据实际进度核算出应消耗材料,并与实际支出材料进行对照比较,如出现不符,及时上报项目经理,查明原因,当天予以解决问题。
二、测量工程测量是工程开展的先导,且贯穿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测量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此我公司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把搞好测量工程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成立专责的测量小组,严格执行测量制度,确保工程质量,本工程测量主要有平面坐标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各细部放样等工作。
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可编辑)

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市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单位*****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 *****市好莱坞大道3#传真邮政编码 0建设地点*****省*****市城区立项审批部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发改投资[2004]804号建设性质改扩建行业类别及代码管道安装业E4810占地面积改造范围为30.47km2 建筑面积总投资万元 4363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4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3.2%评价经费万元 5.0 预期投产日期2006.12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建设必要性(一)供水能力现状*****市供水系统由3个水厂组成,一水厂是一座日产量0.6万m3的老厂。
1965年建成投产,虽然经过几次扩建仍然不能满足城市用水的需求。
为解决供需矛盾,在1984年、1990年分两期建成一座4万m3/d的二水厂。
为适应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又于1999年动工,2001年12月竣工,兴建了一座6万m3/d的三水厂。
市区内以***河两岸分片供水,河东由三水厂供水,一水厂直起调节作用;河西由二水厂供水,采用过江管道联通三个水厂,达到互相调节供水的目的。
(二)城区供水管网现状*****市城区给水管网始建于1964年,最先铺设的供水管道为DN200的铸铁管。
几十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区面积的逐渐扩展,城区供水能力的不断增长,城区给水管网亦逐步延长扩展。
供水管网也由原来的舞阳坝发展到六角亭片、土桥坝片、小渡船片,至目前的的黄泥坝片、后山湾片、南门片、旗峰片、红庙片、老机场片、东门片等十余个供水片区。
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加之受到当时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给水管网经过几十年的铺设却没有形成合理的供水系统。
现有供水管网系统呈以枝装管网为主,局部环状管网结合的供水系统。
由于*****市供水管网是经过几十年扩建而形成的,缺乏统一性和计划性,供水管网呈现种类多,管材品种杂的情况。
城市供热站改造环评报告

城市供热站改造环评报告一、引言城市供热系统是保障居民取暖和生活热水供应的重要基础设施。
作为城市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热系统的效率和环境影响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改善供热系统的环境效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本报告对城市供热站改造项目进行了环境评估。
二、项目背景1.项目概述本次供热站改造项目旨在更新老旧供热站设备,提高供热系统运行效率,并采用环保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项目位置本次改造项目选址在城市A的供热站群。
三、环评基本信息1.评价单位本环境评价报告由城市A环境评价研究所完成。
2.评价目的本次环境评价旨在评价城市供热站改造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改造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3.评价依据本次环境评价依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结合城市A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四、评价内容1.项目影响评价通过对供热站改造项目的建设过程和运营阶段进行分析,评估改造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2.环境风险评估通过对供热站改造项目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识别和定量评估,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3.环境影响预测通过对改造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包括空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噪声污染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减排措施。
五、评价方法1.数据采集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包括现场调查、实地采样、文献研究等。
2.模型建立基于采集的数据,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和评价指标,对供热站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3.评价结果综合分析评价方法的结果,得出供热站改造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要求和建议。
六、评价结论经过对城市供热站改造项目的环境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改造项目将大大提高供热站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改造项目实施后,供热系统的污染排放将显著减少,对空气和水环境的影响将得到有效控制。
3.改造项目将降低供热站的能耗和运营成本,提高整个供热系统的可持续性。
换热站项目方案

CATALOGUE目录•项目背景与目的•项目建设方案•换热站自动化控制系统方案•安全防范及应急措施•项目建设周期与进度计划•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环境影响评价与经济效益分析•结论与建议城市供热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热需求也日益增长。
现有的供热系统普遍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需要进行升级改造。
换热站在供热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是城市供热升级改造的关键环节。
项目背景介绍项目建设目的01020304项目预期效果0102030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供热可靠性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工艺流程设备选型控制系统030201换热站工艺设计换热器调压设备水泵阀门设备选型及配置布局设计结构设计换热站布局及结构设计实现换热站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控制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灵活和稳定的特点,能够适应不同的换热站规模和需求。
控制系统应考虑未来的扩展性和升级性,方便后期进行功能增加和设备替换。
控制系统概述采用高性能的控制器,能够处理复杂的逻辑和控制算法,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通讯接口配置温度、压力、流量等传感器,实现对设备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和反馈。
配置电动阀、调节阀等执行器,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调节和控制。
配置串口、以太网等通讯接口,方便控制系统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
人机界面数据处理火灾报警系统灭火设施消防通道定期消防培训消防安全措施01环保设施02噪音控制03环保管理制度环保及噪音控制措施应急预案及演练计划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应急演练03竣工验收阶段01前期准备阶段02施工阶段项目建设阶段划分01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02强化项目管理03定期检查与评估04优化资源配置进度计划与控制措施关键节点与验收安排关键节点包括项目立项、设计审查、土建施工关键节点、设备安装调试关键节点等。
验收安排包括各阶段验收时间、验收内容、验收标准、验收人员等详细验收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县小沟门锅炉房至鸵鸟台换热站供热管网工程建设单位**县城市管理局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县城市管理局办公大楼408联系电话传真-- 邮政编码建设地点小沟门锅炉房至鸵鸟台换热站立项审批部门**县经济发展局批准文号吴经发审字[2013]121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行业类别及代码热力生产和供应D4430占地面积(平方米)1281.4(约1.922亩)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 1422其中:环保投资(万元)71.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5%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3年9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县经济高速增长,城市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
发展集中供热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避免重复建设,减少污染,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城市基础。
同时该项目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符合**县城市总体规划。
本项目总投资1422万元人民币,占地约1.992亩,土地现状为河漫滩,管线从小沟门锅炉房开发区接口处起沿河道布设,穿越宁塞川河槽,沿宁塞川河东侧河床敷设至鸵鸟台锅炉房。
铺设管径为DN426×8双向供热管网1.2km,采用地埋式方式,并配套建设检查井、安装阀门等设备或连接装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该项目需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
**县城市管理局于2013年6月委托延安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其“**县小沟门锅炉房至鸵鸟台换热站供热管网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我所接受委托后,随即组织人员到项目建设场地及其周围进行了实地勘查与调研,收集了有关的工程资料,进行了该项目的环境现状调查、工程分析,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结合该项目的建设特点,对该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报告评价主要结论为:项目选址合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当地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具有极大的环境效益。
项目的建设会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及固体废物,将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在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并且全面落实本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可控制在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在管网运营期间,建设单位须制定合理巡查制度,避免因管网破损,导致热水流出管网后进入北洛河,造成水体污染。
据此,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目在拟建地按拟建规模建设是可行的。
现已编制完成了《**县小沟门锅炉房至鸵鸟台换热站供热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交由建设单位呈报给延安市环境保护局审批。
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正,自2008年6月1日起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2005年4月1日实施;(8)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999]178号《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试行)内容及格式的通知》;(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3.地理位臵项目选址位于洛河(**段)河漫滩上,土地现状为河漫滩,管线从小沟门锅炉房开发区接口处起沿河道布设,穿越宁塞川河槽,沿河道布设至鸵鸟台锅炉房。
项目地理位臵见附图1。
4.管线走向本项目管线从小沟门锅炉房开发区接口处起沿河道布设,向北到宁塞川桥,穿越宁塞川河槽后,沿宁塞川河东侧布设至鸵鸟台锅炉房,总供热管网总长1.2km。
**县小沟门锅炉房至鸵鸟台供热管线走向示意图附图2。
5.项目内容及建设规模本项目总投资1422万元人民币,占地约1.992亩,土地现状为河漫滩,管线从小沟门锅炉房开发区接口处起沿河道布设,穿越宁塞川河槽,沿宁塞川河东侧河床敷设至鸵鸟台锅炉房。
铺设管径为DN426×8双向供热管网1.2km,工作压力1.3MPa,供回水温度130/70‴,采用地埋式方式,并配套建设检查井、安装阀门等设备或连接装臵。
本项目供热参数见表1。
表1 项目供热参数一览表序号指标单位参数值1 热网供回水温度(一级网)‴130/702 热网供回水温度(二级网)‴85/603 热网循环水量t/h 25224 热网工作压力(一级网)MPa 1.305 热网工作压力(二级网)MPa 0.606 供水压力MPa 1.17 回水压力MPa 0.358 供回水压差MPa 0.759 总补水量(≤1%热网循环水量)t/h 266.热指标根据城市的现状和发展情况,**县小沟门锅炉房至鸵鸟台锅炉房供热管网热负荷仅为住宅、公共建筑物及商业等冬季采暖热负荷,项目热指标如下:①采暖最大热负荷根据采暖热指标计算的热负荷为最大热负荷,其热指标值中已经包含了热网输送过程的损失,最大热负荷按下列公式计算:Q=q×A×10-3n式中Q——采暖最大设计热负荷,kW;nq——采暖热指标,综合热指标60W/m2;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②采暖平均负荷Q np =Qn×(tn-tp)/(tn-twn)式中 Qnp——采暖平均热负荷,kW;Qn——采暖最大设计热负荷,kW;tn——室内设计温度,取18‴;tp——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为0‴;twn——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为-5‴。
采暖热负荷是根据供热面积,按不同热指标计算的,本工程设计热负荷为42000KW。
③采暖时间根据县区气象资料,室外采暖设计温度为-5‴,陕北地区采暖135d,全年供热时间为3240h。
7.热源概况本项目热源来自小沟门锅炉房,其位于**县小沟门台,东侧隔10m宽的S303(省道)为北洛河,道路与河的落差约10m,河对面为**县老县城,南北侧均为规划商业楼,西侧隔约300m斜坡山体为**县看守所(规划)。
小沟门锅炉房占地面积6100m2,总建筑面积约为3272m2,安臵5台29MW燃煤带压热水锅炉(130/70‴),预计供热面积197.4万m2。
9、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本工程劳动定员10人,其中热网及热力站巡检人员2人,抢险维修人员3人,收费及用户服务人员3人,管理人员2人。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与项目有关的污染情况和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地形地貌**县属于鄂尔多斯地区的一部分,属陕甘宁向斜拗陷构造区。
全县地貌类型分为黄土梁状丘陵区和黄土梁涧两种,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黄土梁状丘陵分布在白于山南侧的北洛河河源区,约占全县面积的85%,以梁状丘陵为主,有少量黄土峁,地势较高;黄土梁涧分布在白于山北测的周湾、长城两乡,以长梁宽故地形为主,有少数残丘低峁,占全县面积的15%。
全县土壤主要为绵黄土、绵沙土、沙壤土、粘土和红胶土五种。
●地质概况**县地质基础,属华北陆台鄂尔多斯台地的一部分,在构造上是一个台向斜。
以延安地区为中心的陕北单斜翘曲构造,呈东高西低的大斜坡。
在这个斜坡上,自靖边以东,经二家畔转志丹东南,经曹新庄南下之墩梁东,穿过石马河直至直罗镇西的黑水诗,经子午岭东侧入咸阳地区以西,为陕甘宁拗陷向斜构造。
向斜的东翼陡,西翼缓,**至正宁一线正处在陕甘宁向斜东翼陡坡的高坡上。
在**至正宁的高斜坡上由北向南,又有三隆两凹为次一级构造组合。
陕甘宁拗陷在延安地区的二级构造为志丹隆起和**沉陷。
**是一个重力低值的拗陷地带。
在县城内表现为**隆起,白豹凹陷。
●水文概况北洛河属黄河流域,为黄河二级支流,渭河一级支流。
发源于白于山南麓,从西北向东南,干流流经榆林、延安、渭南三市。
干流总长680.3公里,流域总面积2.69万平方公里。
其中省内流域面积2.46万平方公里,在甘肃境内0.23万平方公里。
在延安市境内,河长385公里,流域面积17948平方公里,河长和面积分别是总河长和总面积的57%和67%。
北洛河是延安市河长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9%。
在全市13个县(区)中,涉及北洛河流域的有7个县,即吴旗大部(88.3%),志丹大部(81.3%),甘泉、富县、洛川、黄陵县全部,黄龙县的37.6%属北洛河流域。
延安市北洛河流域人口74.5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8.7%。
由此可见,北洛河是延安市最主要河流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县县域河流均属北洛河水系,主要支流有头道川、乱石头川、二道川和宁塞川。
多年平均流量为4.763m3/s。
均侵蚀模数为1.5万吨/平方公里。
●气候与气象**县属半干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旱涝相间,秋季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7.8‴,极端最高气温37.1‴,极端最低气温-25.1‴。
年平均降雨量483.4毫米。
年平均无霜期155天,年日照时数2400小时。
最大冻土深度达95cm。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旱、涝、风暴、冻灾等。
●土壤1984年土壤普查结果,**县土壤有黄土性土、黑垆土、淤土、风沙土、潮土、红粘土、盐渍土7个土类,13个亚类,35个土属,95个土种。
土壤在**县的分布趋势受纬度影响较大,表现为南北差异明显,东西差异甚微。
具体从长城的胶泥洼则西部以北至大星渠(靖边县界)一带为风沙土;五谷城的畔沟沿圪烂沟以北至胶泥洼则分布为绵纱土;五谷城畔沟以南至甘肃省华池县界的整个中南部梁峁丘陵多为黄绵土。
●植被、生物多样性植被以农作物为主,天然植被为野生杂草等,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蔬菜。
植物以人工栽培的葡萄、苹果等为主。
田间杂草有爬地草、狗尾草等,路边有车前子、节节草等。
项目建设场地四周无珍稀保护动植物,生态结构较为简单。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社会环境概况**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边靖边县,西南毗邻甘肃华池县。
地处东经107°38′57″至108°32′49″,北纬36°33′33″至37°24′27″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