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红的爱情悲剧
浅论萧红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探究

浅论萧红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探究提要:作为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萧红通过其作品描述了女性人生的自然悲剧和社会悲剧,不仅拷问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和迫害,而且深入女性精神肌理,挖掘女性自身的精神病弱,即充当了男权社会的同谋。
全面关照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直面女性的困境。
关键词:男权压制;悲剧命运;女性意识。
萧红,作为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以《生死场》、《呼兰河传》等里程碑式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其作品中的主角大多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女性。
在同时代的女性作家中,在刻划女性人物的深刻性和真实性上,称得上独树一帜。
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深切地关注和思考所处时代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探究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萧红的童年生活缺乏温暖和爱护;成年之后,把希望寄托于爱情,却又屡遭挫折,几次离异;一生追求爱和温暖,最后落得客死异乡。
所以她的作品大多关照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直面女性的困境,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何谓女性意识呢?乐黛云教授认为应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是社会层面,从社会阶级结构看女性所受的压迫及其反抗压迫的觉醒;第二是自然层面,以女性生理特点研究女性自我,如生理周期、生育、受孕等特殊经验;第三是文化层面,以男性为参照,了解女性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独特处境。
”[1]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体验,从社会层面观照下层女性的生存形态和生存困境,从自然层面表现女性的生育苦难,从文化层面揭示了性别关系中男性对于女性人格和尊严的践踏,批判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对于女性的束缚,这一切都使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说过:”凡是以自我为中心,受自我限制的作家都有一种为那些气量宽宏,胸怀扩大的作家所不具备的力量。
它能把他们的心灵所熔铸的形象原原本本的描摹出来,而且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美,独特的力量,独特的敏锐。
”萧红也正是这样有个性的作家,她不是政治理论或文学思潮的复写者,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书写着女人自身的生命体验,以女生为主体将人生的荒凉感与女性的悲剧融为一体。
关于萧红爱情与其创作的几点认识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坛三十年代时,萧红小说的出现在思想上更大胆地冲击着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上更勇敢地打破旧的成法。
本文是通过萧红的情感方面入手,尝试着分析她的情感方面对其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解读。
萧红身世坎坷,特别是她的情感经历波折复杂。
作为一名亲历了人生大不幸的敏感的女性作家,萧红对妇女的窘困处境与悲剧命运有着尤为刻骨的体验与感受。
漂泊岁月寂寞路,坎坷曲折的爱情经历和由此而来的生活的方式,使萧红对于女性悲剧命运的表现独树一帜,写出了作为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的种种不幸。
关键词萧红爱情悲剧女性命运情感波折引言痴小人家女,山河意气倾。
抛家从此去,颠沛终此生。
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已经突破了对萧红“抗日作家”的认识,将其归入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典型作家的范畴。
然而,依然不能涵盖萧红作品的全貌。
萧红作品中对女性生育过程近乎阴森恐怖的描绘,对农村女性愚钝猥琐的外观描写,以及对她们丑陋畸形的心灵刻画,都超越了一般女性作家对妇女同情体谅的单向性思维,具有开掘纵深和拷问灵魂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作为一个年轻的女作家,萧红的创作何以能如此独特深刻?我们有必要借助新的文化史料重读萧红,探讨萧红的情感经历与文学创作内在关系这一问题出发,对萧红创作思维发展变化的潜在原因进行一些探索。
萧红,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黑龙江省呼兰人。
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
尤其是受鲁迅、矛盾和辛克莱的作品影响。
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自此开始了她颠沛流离的多舛生活和屡遭创伤的爱情磨难。
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的萧红,在东北作家群里异常璀璨,其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估量的,其意义远远超越了“抗战文学”的时空局限,深深具备了放之后世而皆准的超时代意义,尤其是是她细腻的感情思维和精细的刻画泽被后世。
究其原因,寂寞的爱情空间和伤痛的爱情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当然不可忽视。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生死场》描写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态度。
本文将以《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为切入点,探讨其中蕴含的现代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死场》这部小说。
《生死场》讲述了一个女子静秋的命运,她因为家庭的贫困被迫与一个瘸子结婚。
在这段婚姻中,静秋遭受了丈夫的虐待和歧视,她的人格也逐渐受到了摧残。
最终,她怀有身孕,但却因为无法承受身心的折磨而选择了自杀,以求解脱。
小说中对静秋的描写,使得读者感受到了这位女子的悲惨命运,以及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妇女地位低下且受到限制。
女性被视为家庭的附庸,她们的人格和自由常常受到忽视和侵犯。
《生死场》中的女性形象,正是对这一社会现象的生动再现。
静秋所遭受的种种不公,是无数中国女性命运的写照。
她们或被迫婚姻、或受男性暴力、或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受尽委屈和折磨。
这些悲剧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
《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并非仅仅停留在历史的舞台上,而是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尽管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封建思想逐渐淡化,但女性地位和权益的保障仍然面临挑战。
女性权益和地位问题依然存在,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职场歧视、家庭暴力、性别歧视等。
通过改革和取缔性别歧视,提高女性地位和权益,促进性别平等,仍是当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来保障女性的权益和地位。
需要加强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宣传,提高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在学校、媒体、社会中,普及性别平等观念,促进男女平等,尊重女性人格和价值。
需要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女性的权益,提高女性地位,纠正各种形式的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社会应当加强对家庭暴力问题的管理和预防,给予受害者更多的支持和保护。
萧红的坎坷情路名人小故事

萧红的坎坷情路名人小故事她长相一般。
留在世上最常见的照片,穿厚旗袍,麻花辫子,齐刘海。
如果1931年的10月,她没有遇见作家萧军,也许,她这生就和写作无缘了。
可是,她遇见了他。
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她便是萧红,那个写过《呼兰河传》,在当年文坛异常耀眼的女子。
1彼时,哈尔滨道外十六道街的东兴顺旅馆里,萧红已走投无路。
她身怀六甲,行动吃力,而且还有疾病。
因为欠旅店600元食宿费,被旅店老板威胁,如果还不起钱就要把她卖到妓院。
而在半年前,事情还不是这样。
那时,萧红已与第一个男人王恩甲订婚,但莫名其妙与另一个男人逃婚出走。
过了一段时间,生活无以为继的萧红被迫从北平回到哈尔滨,违心答应与王恩甲同居。
王恩甲是呼兰县驻军邦统王廷兰之子,一个游手好闲的人。
萧红并不爱他,并且因为逃婚,已被王家取消婚约,可是迫于生活重新回到哈尔滨时,走投无路间被王恩甲撞见。
王答应与她结婚,然后陪她去北平读书。
也许去北平读书给萧红的诱惑太大了,萧红与他在东兴顺旅馆内开始了同居生活。
因无经济供给,他们拖欠了旅店不少钱,店老板怕他们跑了,安排他们住在一间小窗上有铁栏杆的小仓库内。
日子一天天过去,欠的房钱越积越多,王恩甲还不上钱,对已怀孕的萧红也失去了兴趣,于是谎称回家取钱,从此一去不返——仿佛一场报复,她逃了他的婚,他逃了她的家。
王恩甲的逃跑,让萧红身陷绝境,像被困在荒芜又没退路的孤岛。
就这样等死吗?可是肚子里的孩子又时时提醒着她,她现在已不是一个人。
绝境中,萧红向哈尔滨的《国际协报》求助。
她没有想到自己的求助信会有反响,而且编辑还会来探望她。
那是她第一次见到萧军。
她看着他,眼里满是感激。
2萧军当年已是小有名气的作家,经常在报刊上发些文章。
见到萧红的第一面,他有点儿被吓住了。
眼前的女子如此落魄,除了年轻,毫无美感可言。
病和憔悴让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子变成一个沧桑的妇人。
两个人在旅店里说了会儿话,萧红开始对他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
从小时一点点地说起,那个封建地主的家庭,严厉的父亲,幼时丧母的痛楚,小学毕业即被父亲逼婚,在抗拒一年后才得以继续读中学。
女作家萧红情爱路上一错再错

萧红本姓张,乳名荣华,学名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乃莹,1911年6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城(今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户富裕家庭,被传统命相认定为命贱不祥。她从小得到祖父张维祯的宠爱,父亲张廷举却对她较为冷漠。1919年8月,母亲姜玉兰病故,留下萧红与3个弟弟。同年12月,张廷举续弦。
萧红:“你去打游击吗?那不会比一个真正的游击队员更价值大一些,万一牺牲了,以你的年龄,你的生活经验,文学上的才能……这损失,并不仅是你自己的呢。我也不仅是为了‘爱人’的关系才这样劝阻你……这是想到了我们的文学事业。”
萧军:“人总是一样的……谁是应该等待着发展他们的‘天才’,谁又该去死呢?”
经过反复争吵,原本想去五台山打游击的萧军转往延安。萧红、端木蕻良随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到了西安。据丁玲回忆,她曾劝说萧红前往延安,萧红为了避开萧军而拒绝。丁玲到延安后,拖着萧军回西安,想对两人的关系做最后弥补,却遇见萧红和端木蕻良在一起。萧红微笑着对萧军说:“三郎,我们永远分手吧!”
做了多年受气包
1932年6月,在东兴顺旅馆充当人质的萧红,向哈尔滨《国际协报》的副刊编辑裴馨园求救。裴与孟希、舒群等文学青年先后到旅馆看望萧红,他们中间有一个叫三郎的已婚男子,真实姓名叫刘鸿霖,后来的名字叫萧军。21岁的萧红打动26岁萧军的,是随意涂抹的一首小诗:“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呵,春天来了!去年在北平,正是吃着青杏的时候,今年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
论萧红的爱情悲剧

论萧红的爱情悲剧摘要:萧红,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令人极度心疼的女作家,她的一生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生的是流水般的命运。
家庭的不幸使她的童年不堪回首,离开家庭的束缚后则是爱情与现实物质对她的折磨,故而她的一生都呈现着厚重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萧红;爱情;命运;悲剧一、初生萧红在童年时期的乳名叫荣华,实际生活却正好相反,总得来说就是一片愁云。
家境不错不用愁吃穿却不快乐,生了个悭吝到极致的父亲,家里也只有祖父肯疼惜她。
记忆里童年总是充满心酸,只有祖父在的时候才能肆无忌惮将小女儿的天性释放出来,在那个笑呵呵的慈祥老头走后,对他自己而言是解脱,对萧红就是失去了童年。
但萧红天性的乐观的也是坚强的,生来就有作为作家的敏锐与观察力。
《生死场》中清新刚健的场景描写与童年细致的观察分不开关系,“蝴蝶们为着花,远近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
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也寻着有阴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
这是一幅夏日正午的田园景象,清新而质朴。
二、青杏长大之后面临的是被封建家长逼婚,于是她毅然出逃,选择在北平追寻学生梦。
那段时日萧红孤身一人在新的城市中挣扎着,饱受折磨。
在电影《黄金时代》中视觉的冲击更让人心酸,大雪翻飞的寒夜里走在路上看着别人家热气腾腾的饭菜,她只能晃着空荡荡的口袋,带着喧嚣与抗议的胃悄悄走开。
那一刻现实就是胃由于饥饿真实的抽搐感,在家里无情抛弃她时,她就只剩孤独,然而孤独还是高贵的。
当遇着汪恩甲,那高贵就完全被完全腐蚀掉了。
汪恩甲是个懦弱的骗子,萧红已经决定向封建婚姻妥协了,但汪家却不接受她了,又是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残害了她。
但他也只是萧红悲剧命运里众多伤疤的一处,这个坚强的女人并未被现实拖垮。
在他走后萧红便被变相软禁在东兴旅馆的阁楼上,没了任何自由。
那是真正的寂寞,从高贵的孤独掉落到残忍的寂寞。
孤独是高贵的,但寂寞会发慌,会改变甚至毁灭一个人,从那以后寂寞便贯穿了她的一生。
但这种寂寞与境地给她留足了时间与空间去进行思考,从而成就了她的才情。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故事描写了一个普通妇女阿Q第二任妻子的悲剧命运。
她在男人的世界里,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尊重和幸福,最终走向了毁灭。
《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同时呼唤着当代社会对女性平等权益的关注。
小说中的女性角色阿Q第二任妻子是一个被逼入绝境的人。
她嫁给了阿Q,但很快就体会到婚姻的痛苦。
阿Q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男人,对她不关心不尊重,甚至频繁出轨。
她扮演着一个典型的母亲、妻子的角色,为家庭付出了一切,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她的悲剧命运不仅来自于自己的软弱无力,更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
小说中另一个女性角色是身为小姨子的小红。
小红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但她却被阿Q当作了一个性玩具。
在阿Q的眼里,小红只是他满足欲望的一个道具,没有任何的尊重和爱护。
小红象征着社会中的弱势女性,她们容易受到男性的侵犯和伤害,缺乏保护和权益。
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提醒我们,尽管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社会,但性别不平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女性在家庭和职场中仍然面临着不公平对待和歧视。
我们需要思考和努力,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消除性别歧视。
小说中女性角色的悲剧命运呼唤着社会的关注和担当。
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让女性能够在安全、自由、平等的环境中生活和发展。
我们也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价值观,培养男性尊重女性的意识,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
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提醒我们,女性需要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和自主的人生选择。
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和实力,女性才能摆脱传统家庭的桎梏,追求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萧红的《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呼唤着当代社会对女性平等权益的关注。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和谐的社会。
论萧红小说中的婚恋悲剧

娄
底
师
专
学
报
论 萧红 小说 中的婚 恋 悲剧
李
提 要
“
,
琦
,
。
萧 红 小 说 中展 示 的 婚 恋 悲 剧 现 象 凝 聚 了作 家 的 审 美情 感 与 生 命 体 验
”
、
本 文 试 图从 男 性 压 迫
“
女 人 意 识 这 两 个 外 在 和 内在 的 破 坏 性 因 素 来 剖 析 悲 剧 产
生 存权 对 女 人 造 成 的伤 害 与 外 力的 压 迫 程 度
“
,
达 儿 都 走 着或 将 要 走 着 一 条 祖 祖 辈辈 的 老 路
小 时 候 也 玩 七 彩 的 红 玻璃花 筒 也 对 生 活 充 满 幻想 长 大 了 出 嫁 出嫁 后 独 守 空 房
,
,
只 有过 之 而 无 不 及
,
”
永 远 难 以 化解 的 被 弃 情 结
“
被 动 的 在 等待 被 利 用 , 女 人 尽 职 地 完成 了对 其 配 偶 的 服 务 那 么
男 人 就 应 当 以 礼 物 婚 约 或 维持 她 的 生 活 来
回 报她
。
,
。
’
”
。
这 一 情 结 一 直左
,
右 着萧 红 的 思 想 和 情 络 甚 至 影 响 了她 整 个 的 生 活 和 创作
“
。
在这样 的题 材 选 择 上 作家 也 寄托 了 对 自
,
。
,
己 不 幸身 世 的忧愤 她 的描 写也更 具有 力 透 纸
向 占 有性 造 成 的 后 果 只 能 是 男 人 才 是 征 服 者 应 该 拥 有 女 人 女 人 的欲 望 根本 不 被 承 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萧红的爱情悲剧
作者:李帆
来源:《世界家苑》2017年第09期
摘要:萧红,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令人极度心疼的女作家,她的一生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生的是流水般的命运。
家庭的不幸使她的童年不堪回首,离开家庭的束缚后则是爱情与现实物质对她的折磨,故而她的一生都呈现着厚重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萧红;爱情;命运;悲剧
一、初生
萧红在童年时期的乳名叫荣华,实际生活却正好相反,总得来说就是一片愁云。
家境不错不用愁吃穿却不快乐,生了个悭吝到极致的父亲,家里也只有祖父肯疼惜她。
记忆里童年总是充满心酸,只有祖父在的时候才能肆无忌惮将小女儿的天性释放出来,在那个笑呵呵的慈祥老头走后,对他自己而言是解脱,对萧红就是失去了童年。
但萧红天性的乐观的也是坚强的,生来就有作为作家的敏锐与观察力。
《生死场》中清新刚健的场景描写与童年细致的观察分不开关系,“蝴蝶们为着花,远近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
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也寻着有阴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
这是一幅夏日正午的田园景象,清新而质朴。
二、青杏
长大之后面临的是被封建家长逼婚,于是她毅然出逃,选择在北平追寻学生梦。
那段时日萧红孤身一人在新的城市中挣扎着,饱受折磨。
在电影《黄金时代》中视觉的冲击更让人心酸,大雪翻飞的寒夜里走在路上看着别人家热气腾腾的饭菜,她只能晃着空荡荡的口袋,带着喧嚣与抗议的胃悄悄走开。
那一刻现实就是胃由于饥饿真实的抽搐感,在家里无情抛弃她时,她就只剩孤独,然而孤独还是高贵的。
当遇着汪恩甲,那高贵就完全被完全腐蚀掉了。
汪恩甲是个懦弱的骗子,萧红已经决定向封建婚姻妥协了,但汪家却不接受她了,又是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残害了她。
但他也只是萧红悲剧命运里众多伤疤的一处,这个坚强的女人并未被现实拖垮。
在他走后萧红便被变相软禁在东兴旅馆的阁楼上,没了任何自由。
那是真正的寂寞,从高贵的孤独掉落到残忍的寂寞。
孤独是高贵的,但寂寞会发慌,会改变甚至毁灭一个人,从那以后寂寞便贯穿了她的一生。
但这种寂寞与境地给她留足了时间与空间去进行思考,从而成就了她的才情。
她说:“去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吃青杏的季节,今年这个时候,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
”这正是萧红对于自己现状的真实描述。
三、萧军
萧红遇着萧军,不知是对还是错。
见着萧军时,她正大着肚子,怀着汪恩甲的孩子。
可是他们还是相爱了,她将爱情视为所有,她自己说爱情之于男子不过是身外之物,但对女子却是
整个世界。
正是由于她这种孤注一掷近乎极端的观点使她在萧军这段感情上受到的是深入筋骨的疼痛,以至于后来在端木蕻良那里得到的伤害她都可以一笑而过,苍白地说:“比起筋骨之痛,皮肉之痛算什么?”
从旅馆出去不久萧红就生产了,孩子送了人。
与萧军的爱情就轰轰烈烈的就此展开,两人住在商市街,尽管仍是挨饿受冻,但心里却是满满的爱意与满足。
这段日子多成为之后散文集《商市街》里边的描述的现实生活体验。
初期,在他这种体贴式的爱意里,萧红沦陷的彻底。
但陷得越深,梦醒后便痛有多深。
正如萧军的爱情理论“爱便爱,不爱便丢开”。
他也是这么做的,与萧红在一起几个月后就看上了别的女人,并且大肆热烈地追求,这正是萧红痛苦的来源,也是最深切悲剧的开端。
萧军多次对他们的感情进行背叛,她只是隐忍,于是她又继续与寂寞为伴并进行文学创作。
她把那些痛融入到文字中写下了《弃儿》,像是预示着她也即将成为弃儿。
在创作这条路上,给予她最大帮助的就是鲁迅先生。
也正是在创作上的成就分散了一些她的苦楚。
都说鲁迅先生的一双眼是能看透人骨子里甚至灵魂里的东西,所以他能看透国民性的弱点,总是将刻骨尖锐的问题揭露出来,所以萧红在先生面前灵魂是裸露着的。
萧红与萧军在上海流亡期间,鲁迅先生在精神上与创作上都对他们有过极大的鼓励与帮助,萧红的《生死场》受到鲁迅先生的大肆赞扬,并亲自为她写了序帮她出版,从此萧红的文学才情开始被更多的人所熟知,甚至盖过了萧军。
萧军有极强的自尊心且认为自己比萧红早写文章,就十分不看好她的文章。
萧军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便经常无辜找事发脾气,他脾气不好一着急还会动手施加暴力,萧红对此痛苦不堪。
萧红在这场爱情里一直都是隐忍和逃避的姿态,于是再一次吵架过后,她去了日本,想给自己和萧军两人彼此一点空间好找到合适的出路。
她去了日本。
而后回国,本以为她跟萧军的情况会有所改变,结果却是萧军与他们共同的朋友黄华的妻子许粤华有了私情,并有了孩子。
且萧军更加变本加厉在众多朋友面前羞辱她。
萧军不爱了,便丢了。
这一段萧红付出最多的感情便就此结束。
四、女性
萧红爱的累、爱的痛苦、爱的艰难,她时常将女性的爱比作花朵,而花朵最美便是盛放到极致之时,但同时也是最脆弱最不经风雨摧残之时,所以女性的爱是极易受伤的。
当女性一旦真正投入了爱,要么变得决绝狠厉,要么变得蠢钝愚昧,第一种往往会走向极端万劫不复、历经惨烈最终伤人也害己,第二种却是连惨烈都不能够拥有,只能在不断地隐忍中浑浑噩噩痴痴傻傻地等着,寂寞地等着良人。
然而在中国,男权一直是压制着女性的一座大山,经由历史传统的积淀,男性强烈的自尊与霸道已经根深蒂固,在新时代还未到来之前他们一直将女子当做附属物,这在萧红的作品《生死场》中也深有体现,所以哪里会有真正的良人,即便真的是有,即便那人之前对你千百般好,但也不可能不伤人分毫,更何况是萧军那样多情且脾气暴躁之人。
而萧红大抵是属于第
二种女性且有点孤注一掷的感觉,所以她被伤的彻底,这是她对生活生出希冀的又一次破灭,她的悲剧性不仅来自萧军作为男权的施压,还有作为女性易受伤的本质。
《小城三月》中翠姨的悲剧就是她从传统女性面对时代变动在似醒未醒的状态中出路的思考。
五、奈何
在经历了与萧军的彻骨疼痛之后,她与端木蕻良的结合则萧红对生命与对爱的再一次希冀,她仍然是坚强的。
端木欣赏萧红的文章,也不会对她施以暴力。
萧红与萧军在一起六年,她自己总结为是伤筋动骨的痛,与端木在一起四年,她说也就是皮肤流点血的麻木。
显然,她与端木的生活还是不幸福的。
萧红的灵魂是寂寞的,她将灵魂裸露在外,吸引了一个个男性去靠近她,但命运不给她以喘息的机会,所遇都是薄情人。
在她生命的最后四十四天,是骆宾基陪她度过,虽然这是一个小她六岁的男子,但似乎在与她短短的相处中,他也因萧红的思想与文学才华而对她崇拜了。
在萧红的病床前,他手捧着《生死场》与她交谈,眉宇间都是仰慕,只是奈何红颜薄命。
萧红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
不仅是因为她的文字也是因为她一生的经历,从成长环境到个人感情无不让人扼腕叹息,但叹息的同时也会被深深吸引,忍不住想去接近她了解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人,让每一个靠近她的男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爱上她,即便是贫病交加、身怀六甲。
每当她遇到下一段爱情时肚子里怀着的都是上一个男人的孩子。
但最终却都以欢喜开头以悲剧结尾。
她也仍旧且一直坚强。
由童年的荣华到求学的张乃莹,再到在哈尔滨时期名不见经传的作家俏吟,最后成为文坛女神的萧红。
她的一生虽说总是逃脱不了寂寞与悲剧的叨扰,但她总能在一种看似柔弱实际却坚强中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将人生经历与个人情感结合时代背景完美地融进了创作中。
悲剧升华为一种人生体验,有了实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玉斌.萧红评传.中国社会出版社,[M]2009
[2]林賢治.萧红十年集2009
[3]骆宾基.萧红小传1987皇甫晓涛.萧红现象[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4]鲁迅.《生死场》序[M].萧红全集:上卷.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
[5]彦华木. 端木蕻良畅谈生平与创作[J].开卷,1978.
[6]铁峰. 萧红的文学之路[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
[7]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